【精准解析】河北省石家庄市二中2020-2021学年高二8月线上考试生物试卷(一)

DOC
  • 阅读 2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22 页
  • 大小 935.500 KB
  • 2024-09-08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精准解析】河北省石家庄市二中2020-2021学年高二8月线上考试生物试卷(一)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精准解析】河北省石家庄市二中2020-2021学年高二8月线上考试生物试卷(一)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精准解析】河北省石家庄市二中2020-2021学年高二8月线上考试生物试卷(一)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19 已有2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22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精准解析】河北省石家庄市二中2020-2021学年高二8月线上考试生物试卷(一).doc,共(22)页,935.500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a823a5d76090b3bfd4a1f5ac161d28a8.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高一生物线上测试(一)一、选择题1.如图中a代表某信号分子,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图中反映了细胞膜具有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功能B.图中乙细胞表示靶细胞C.图中a可能是胰岛素D.图中b表示细胞膜上的受体,其可以接收任何信号分

子【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细胞膜的功能,细胞膜的成分。据图分析,甲细胞表示分泌细胞,图中乙细胞表示靶细胞,a可能表示某种信号分子,b表示受体。【详解】图示甲细胞产生的某种物质通过运输作用于乙细胞,反映了细

胞膜具有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功能,A正确;图中甲细胞表示分泌细胞,图中乙细胞表示靶细胞,B正确;图中a可能表示某种信号分子,可能是胰岛素,C正确;图中b表示细胞膜上受体,受体具有特异性,特定的受体只能接受特定的信号分子,D错误。【点睛】细胞间信息交

流的方式可归纳为三种主要方式:1、相邻细胞间直接接触,通过与细胞膜结合的信号分子影响其他细胞,即细胞←→细胞;如精子和卵细胞之间的识别和结合。2、相邻细胞间形成通道使细胞相互沟通,通过携带信息的物质来交流信息,即细胞←通道→细胞,如高等植物细胞之间通过胞间连丝相互连接,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

流。3、通过体液的作用来完成的间接交流,如内分泌细胞分泌→激素进入体液→体液运输→靶细胞受体信息→靶细胞,即激素→靶细胞。2.下图为植物细胞部分膜结构示意图,它们分别属于哪一部分,按①②③④顺序依次()A.细胞膜、高尔基体膜、线粒体膜、核膜B.细胞膜、叶绿体膜、线粒体膜、内质网膜C

.线粒体膜、核膜、内质网膜、高尔基体膜D.叶绿体膜、细胞膜、线粒体膜、核膜【答案】D【解析】【分析】该题主要考察了学生通过细胞的结构示意图来判定细胞结构的能力,线粒体具有双层膜结构,其中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

,核膜也具有双层膜结构,其上还分布有很多核孔,外面连接内质网,附着有核糖体。【详解】①细胞内具有双层膜的结构有叶绿体、线粒体和核膜,其中叶绿体的外膜和内膜相似,①为叶绿体;②所示结构具有单层膜,可能是细胞膜、液泡膜、溶酶体膜等单层膜结构;③所示结构具有双层膜,且内膜向内折叠凹陷形成嵴

,③为线粒体;④所示结构上有核孔,一般在模式图上表现为一种不连续的膜结构,其外侧分布有核糖体,④为核膜;故选D。3.下图是几种细胞器的结构示意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生命活动旺盛的细胞比衰老的细胞具有更多的①B.分泌活动旺盛的细胞内②的含量较多C.③是细胞内膜面积最大的细胞器D.④普遍存

在于高等动植物细胞中【答案】D【解析】【分析】①是线粒体,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②是高尔基体,与分泌蛋白的合成有关,③是内质网,增大细胞的膜面积,④是中心体,与有丝分裂有关。【详解】生命活动旺盛的细胞比衰老的细胞代

谢旺盛,需要能量多,因此生命活动旺盛的细胞比衰老的细胞具有更多的①线粒体,A正确。②高尔基体与细胞分泌物的形成有关,B正确。③内质网是由膜连接而成的网状结构,是细胞内膜面积最大的细胞器,C正确。④是中心体,分布在动物和低等植物细胞中,D错误。4.图为细胞间信息交流的一种方式,下

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图中反映了细胞膜具有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功能B.图中乙细胞表示靶细胞C.图中b表示细胞膜上的载体D.图中a表示信号分子(如激素)【答案】C【解析】图中反映了细胞膜具有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功能,信息分子通常是激素,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细胞,A

项正确;乙细胞是信号分子a的靶细胞,其细胞膜上的b是信号分子a的受体,其化学本质是糖蛋白,故B项正确,C项错误;图中a表示信号分子,如激素,D项正确。【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正确识图。据图分析,细胞甲分泌的化学物质a为信息分子,通过血液运输,作用于靶细胞乙上的受体b

。5.“分子伴侣”是一类在细胞中能识别正在合成的多肽或部分折叠的多肽并与多肽的一定部位相结合,帮助这些多肽转运、折叠或组装的蛋白质,但其本身不参与最终产物的形成。根据所学知识推测“分子伴侣”主要存在于()A.内质

网B.高尔基体C.核糖体D.溶酶体【答案】A【解析】【分析】内质网是由膜构成的复杂结构,广泛地分布在细胞质基质中。内质网增多了细胞内膜面积,膜上还附着了多种酶,为细胞内各种化学反应的正常进行提供了有利条件。内质网主要与蛋白质、脂质的合成有关,还

有储存和运输物质的功能。【详解】A、内质网能对多肽进行加工,所以由“分子伴侣能识别正在合成的多肽或部分折叠的多肽”可推知“分子伴侣”主要存在于内质网,A正确;B、高尔基体对蛋白质有加工和转运的功能,但不能帮助这些多肽折叠、组

装,B错误;C、核糖体只能合成多肽,但不能帮助这些多肽折叠、组装或转运,C错误;D、溶酶体是“消化车间”,不能对多肽进行加工,D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以“分子伴侣”为素材,考查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蛋白质的合成等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各种细胞器的功能,能

对选项进行初步的判断,再结合题干信息“帮助这些多肽折叠、组装或转运”判断分子伴侣主要存在部位。6.下列与细胞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核糖体、溶酶体都是具有膜结构的细胞器B.酵母菌的细胞核内含有DNA和RNA两类核酸C.蓝藻细胞的能量来

源于其线粒体有氧呼吸过程D.在叶绿体中可进行CO2的固定但不能合成ATP【答案】B【解析】核糖体没有膜结构,A项错误;酵母菌的细胞核内含有大量的DNA和少量的RNA,B项正确;蓝藻细胞属于原核细胞,没有线粒体等膜结构细胞器,C项错误;叶绿体中可通过光反应合成ATP,D项错误

。7.下列有关渗透作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将植物细胞放在清水中,当细胞不再吸水时细胞内外浓度不一定相等B.根尖成熟区表皮细胞主要通过渗透作用吸水C.成熟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没有选择透过性D.低

温能影响水分子通过生物膜的速率【答案】C【解析】【分析】质壁分离的内因是原生质层的伸缩性大于细胞壁的伸缩性;外因是细胞外的溶液浓度高于细胞液的浓度。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外

界溶液中,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伸缩性大,当细胞不断失水时,液泡逐渐缩小,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逐渐分离开来,即发生了质壁分离。当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外界溶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细胞液中,液泡逐渐

变大,整个原生质层就会慢慢地恢复成原来的状态,即发生了质壁分离复原。【详解】A.将植物细胞放在清水中,当不再吸水时细胞内外浓度不一定相等,可能因为细胞壁的束缚作用导致细胞液浓度仍高于外界溶液浓度,A正确;B.根尖成熟区表皮细胞有大液泡,主要通过渗透作用吸水,B正确;C.成熟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相当于

一层半透膜,具有选择透过性,C错误;D.低温能影响细胞膜上分子的运动,因此影响水分子通过半透膜的速率,D正确。【点睛】注意:植物细胞由于外面有细胞壁保护,所以即便将植物细胞置于清水中也不会吸收涨破。8.如图为一个渗透装置,半透膜小袋内充满0.3g/mL的

蔗糖溶液,用不同表面积的半透膜小袋做实验,开始一段时间内玻璃管内液面高度变化速率的相关曲线最可能是(横坐标表示表面积)A.B.C.D.【答案】B【解析】【分析】半透膜小袋内充满0.3g/mL的蔗糖溶液,烧杯内是清水,由于渗透作用,玻璃管内液面上升。【详解】分析图可知

:图为渗透装置,有半透膜,半透膜两侧的溶液不同,有浓度差.半透膜内是蔗糖溶液,外面是清水,半透膜内溶液浓度高,所以水分子进入半透膜,液面逐渐升高,而渗透作用与膜的表面积有关,随半透膜表面积的增大,单位时间内进入到玻璃管内的水量增多,所以玻璃管内液面的升高也越快。故

选B。【点睛】本题考查渗透作用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9.下图表示物质进出细胞的不同过程,

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甲可以表示胞吞,乙可以表示胞吐B.甲,乙两种物质运输过程都需要消耗能量C.这两种物质运输过程都是从低浓度向高浓度输送的D.甲和乙两种物质运输过程说明生物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答案】C【解析】【分析】大分子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运输方式运输方向运输特点实例胞吞细胞

外→细胞内需要能量,不需要载体蛋白白细胞吞噬病菌变形虫吞噬食物颗粒胞吐细胞内→细胞外胰腺细胞分泌胰岛素【详解】A.甲过程显示膜包裹物质,并形成小泡进入细胞中,是胞吞;乙过程是相反,是胞吐过程,A正确;B.胞吞胞吐过程是耗能过程,需AT

P为之提供能量,B正确;C.胞吞胞吐的运输方向与浓度无关,C错误;D.胞吞和胞吐的结构基础是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D正确。【点睛】关键:胞吞和胞吐的区别——运输方向;共性——耗能和不需载体;依据——细胞膜的流动性。1

0.撕取紫色洋葱外表皮,分为两份,假定两份外表皮细胞的大小、数目和生理状态一致,一份在完全营养液中浸泡一段时间,浸泡后的外表皮称为甲组;另一份在蒸馏水中浸泡相同的时间,浸泡后的外表皮称为乙组。然后,两组外表皮都用浓度为0.3g/mL的蔗糖溶液处理,一段时间后表皮细胞中的水分不再减少。此

时甲乙两组细胞水分渗出量的多少,以及水分运出细胞的方式是()A.甲组细胞的水分渗出量与乙组细胞的相等、主动运输B.甲组细胞的水分渗出量比乙组细胞的多、主动运输C.甲组细胞的水分渗出量比乙组细胞的少、被动运输D.甲组细胞的水分渗出量与乙组细胞的相等、被动运输【答案】C【解析】【分

析】渗透吸水: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吸收水分的过程叫做渗透吸水。渗透作用,即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透过半透膜,从低浓度溶液向高浓度溶液的扩散。【详解】水分子的跨膜运输方式是自由扩散,属于被动运输。甲组细胞从

培养液中吸收到矿质营养与水分,乙组细胞从蒸馏水中吸收到更多水分。经过最初的处理后,甲组表皮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基本不变,乙组表皮细胞的细胞液浓度降低。甲组表皮细胞的细胞液与0.3g/mL蔗糖溶液之间的浓度差

小于乙组表皮细胞的细胞液与0.3g/mL蔗糖溶液之间的浓度差,乙组表皮细胞在0.3g/mL蔗糖溶液通过渗透作用失去水分的速度比甲组表皮细胞快,因此渗透量大。故选C。11.20世纪80年代,美国生物学家奥特曼(Altman)和切凯(Ce

ch)研究和发现了RNA的催化功能,并由此获得1989年度的诺贝尔化学奖。以下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酶的化学本质不一定都是蛋白质B.某些RNA虽具有催化功能但不能叫做酶C.RNA催化功能的发现说明酶不具有专一性D.所有酶都是在细胞中的核糖体上合成的【答案】A【解析

】【分析】由题干信息知,美国生物学家奥特曼和切赫研究和发现了RNA的催化功能,说明RNA也可以作为酶。【详解】A、酶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A正确;B、具有催化功能的RNA也叫做酶,B错误;C、RNA和蛋白质类的酶都具有专一性,RNA的催化功能的发现,说明了酶的化学本质不仅

仅是蛋白质,C错误;D、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或RNA,其中只有蛋白质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D错误。故选A。12.图中的1表示一定量的酶在最适温度时反应物浓度与酶促反应速率的关系,如果将反应温度略微升高或向反应混合物中再加入少量同样的酶,变化后的曲

线最可能分别是()A.5.2B.3.2C.4.2D.3.4【答案】C【解析】【分析】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底物浓度和酶浓度不影响酶的活性,而是通过影响底物与酶的接触面积而影响酶促反应速率;pH和温度通过影响酶活性影响酶促反应速率;酶的抑制剂和激活剂也可以影响酶促反应速率

。【详解】反应温度能通过影响酶活性影响反应速率,当反应温度高于最适温度时,酶活性降低,反应速率最终稳定,但反应速率比最适温度下的反应速率低,由此可知曲线4表示反应温度略微升高后的酶促反应速率曲线,A、B、D均错误;反应混合物中再加入少量同样的酶,当反应物浓度达到一定程度时,限制反应速率的因素是酶浓

度,加入酶提高了酶浓度,增大了反应速率,由此可知曲线2表示再加入少量同样的酶后的酶促反应速率曲线,正确答案选C。【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看清题干中信息“下图中的1表示一定量的酶在最适温度时反应物浓度与酶促反应速率的关系”,再根据题意作答。13.将2mL新鲜的唾

液与5mL5%的淀粉溶液混合,保温于37℃恒温箱中,测得产物生成速率变化趋势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15min时,即使加入淀粉溶液,也不会有麦芽糖生成B.10~15min,麦芽糖生成速率降低的原因是酶活性降低C.0~5min,底物足

量,若增加唾液的量,麦芽糖的生成速率可能还会提高D.15min后,向试管中滴加斐林试剂,在常温下溶液会出现砖红色沉淀【答案】C【解析】【分析】酶可以催化生化反应,但反应前后自身的质和量均不变。其作用只

是加快反应速率,但不改变反应平衡状态,不能增加生成物的量。【详解】A、15min时,酶仍然保持活性,加入淀粉溶液,可以有麦芽糖生成,A错误;B、10~15min,麦芽糖生成速率降低的原因是淀粉含量减少,而不是酶活性降低,B错误;C、0~5min,底物足量,若增加唾液的量,可以提高反应速率,

麦芽糖的生成速率可能还会提高,C正确;D、15min后,向试管中滴加斐林试剂,加热后溶液才会出现砖红色沉淀,D错误。故选C。14.下列四种化合物的化学组成中,对“O”中所对应的含义最接近的是()A.甲与丁B.乙与丁C.甲与丙

D.甲与乙【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考查ATP及核酸的结构组成。甲是ATP的结构简式,其中A代表核糖和腺嘌呤组成的腺苷,P代表磷酸,所以A-P组成的是腺嘌呤核糖核苷酸。乙是一个腺嘌呤核糖核苷酸,A代表腺嘌呤。丙上含有T,所以可知丙为DNA片段,

所以圈中的部分是腺嘌呤脱氧核苷酸。丁上含有U,所以可知丁为RNA片段,所以圈中的部分是腺嘌呤核糖核苷酸。【详解】A项,甲圈中部分为腺嘌呤核糖核苷酸,丁圈中部分也为腺嘌呤核糖核苷酸,两者“O”中所对应的含义最接近,故A正

确。B项,乙圈中部分单指腺嘌呤,丁圈中部分为腺嘌呤核糖核苷酸,“O”中所对应的含义不同,故B错误。C项,甲圈中部分为腺嘌呤核糖核苷酸,丙圈中部分为腺嘌呤脱氧核苷酸,“O”中所对应的含义不同,故C错误。D项,甲圈中部分为腺嘌呤核糖核苷酸,乙圈中部分

单指腺嘌呤,“O”中所对应的含义不同,故D错误。【点睛】本题易错点是对ATP结构不熟悉,ATP中文名称为三磷酸腺苷,其中A表示腺苷,T表示三个,P表示磷酸。而腺苷中的五碳糖是核糖,碱基是腺嘌呤。当ATP断裂两个高能磷酸键后生成的AMP,为一磷酸腺

苷,即腺嘌呤核糖核苷酸,是组成RNA的基本单位之一。15.ATP是一种高能磷酸化合物,如图是生物界中能量通货——ATP的循环示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组成图中“M”和“N”的元素与动植物体内脂肪的组成

元素相同B.图中①过程发生的场所和催化的酶与②过程完全不相同C.ATP中全部高能磷酸键断裂后,形成的产物有腺嘌呤核糖核苷酸和磷酸D.代谢旺盛的细胞内ATP含量较多、代谢缓慢的细胞内ADP含量较多【答案】

C【解析】【分析】图中①过程为合成ATP的过程,消耗的能量1可来自光能或化学能,②过程为ATP的水解过程,释放的能量2用于各项生命活动。ATP的结构简式是A-P~P~P,其中A代表腺苷,T是三的意思,P代表磷酸基团。ATP和ADP的

转化过程中,能量来源不同:ATP水解释放的能量,来自高能磷酸键的化学能,并用于生命活动;合成ATP的能量来自呼吸作用或光合作用。场所不同:ATP水解在细胞的各处,ATP合成在线粒体,叶绿体,细胞质基质。【详解】A、脂肪的组成元素只有C、H、O,腺嘌呤中含有氮元素,二

者的元素组成不同,A错误;B、①ATP合成过程发生的场所与②ATP水解过程发生的场所可能相同,如原核细胞的①②过程均发生在细胞质,B错误;C、一个ATP分子中全部高能磷酸键断裂后,形成一个腺嘌呤核糖核苷酸和两个游离的磷酸,C正确;D、ATP是大多数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

物质,在细胞内的含量不多,代谢旺盛的细胞内通过ADP与ATP的快速转化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D错误。故选C。16.引起青少年肥胖的主要因素之一是食用过多的高热量食物。下图表示控制热量摄入后,细胞内产生能量方式的变化。据图判断,当一个体型

肥胖的人从食谱中减少糖类摄入后,其体细胞内会发生的改变是()A.糖酵解释能减少B.氧气消耗量减少C.葡萄糖分解产生的丙酮酸增多D.CO2生成量减少【答案】A【解析】【分析】据图可知,肥胖人减少糖类摄入后,机体细胞内的变化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由于糖酵解减弱而导致丙酮

酸生成量减少,此阶段释放能量减少;另一方面,机体为保持正常生命活动对能量的需求,需要补充糖酵解减少的那部分能量,分解其他能源物质,从而促使线粒体内氧化分解增强,使氧气消耗量增大,二氧化碳生成量增多。【详解】

A、由于细胞摄入的糖减少,所以糖酵解分解的减少,导致通过糖酵解释能减少,A正确;B、由于细胞质基质能补充糖酵解的减产部分,所以氧气消耗量并不会减少,B错误;C、葡萄糖分解产生的丙酮酸减少了,C错误;D、由于细胞能补充糖酵解的减产部分,并进入线粒体

继续氧化分解,所以CO2生成量增加,D错误。故选A。17.下图表示人体内主要能源物质氧化分解的部分途径示意图,其中X、Y、M、N代表物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的糖原是肌糖原B.X分解产生Y的场所是线粒体基质C.M、N分别代表乳酸和酒精D.图示

能量中,转移到ATP的是少部分【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糖类、细胞呼吸,考查对动物多糖的种类、功能和细胞呼吸过程的理解。明确肝糖原、肌糖原的不同功能和人体有氧呼吸、无氧呼吸的异同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详解】肌糖原不能彻底水解为葡萄糖,图中的糖原是肝糖原

,A项错误;葡萄糖在细胞质基质中被分解为Y丙酮酸,B项错误;人体的无氧呼吸不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而是产生乳酸,M、N分别代表乳酸和水,C项错误;细胞呼吸释放的能量,只有少部分转移到ATP中,大部分以热能的形式释放,D项正确。18.如图是酵母菌

呼吸作用实验示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条件X下葡萄糖中的能量有一部分转移到了酒精中B.条件Y下,葡萄糖在线粒体中被分解,并产生CO2和水C.试剂甲可能是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D.图中物质a都是在线粒体基质中产生

的【答案】A【解析】【分析】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型微生物,在有氧条件下进行有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在无氧的条件下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图中的条件X是无氧条件,条件Y是有氧条件,据此答题。【详解】A、分析图形,条件X下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CO2,

酒精中含有化学能,A正确;B、条件Y下,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葡萄糖在细胞质基质中被分解为丙酮酸,丙酮酸进入线粒体被分解产生CO2和水,B错误;C、鉴别酒精用酸性重铬酸钾溶液,C错误;D、物质a为CO2,产生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基质,D错

误。故选A。19.农科所技术员研究温度对某蔬菜新品种产量的影响,将实验结果绘制成如下曲线。据此提出以下结论,你认为合理的是A.光合作用酶的最适温度高于呼吸作用酶的最适温度B.阴影部分表示5~35℃时蔬菜的净光合速率小于零C.光照越强,该蔬菜新品种的产量越高D.温室栽培该

蔬菜时温度最好控制在25~30℃【答案】D【解析】【分析】阅读题干和题图可知,本题是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关系,先分析题图曲线,虚线表示实际有氧呼吸强度与温度的关系,实线表示实际光合作用强度与温度的关系,中间阴影部分可以看作是净光合作用。【详解】A、分析题图可知光合作用的最适宜温度是20~30℃,

呼吸作用的最适宜温度大于35℃,因此光合作用酶的最适温度低于呼吸作用酶的最适温度,A错误;B、分析题图曲线可知,5~35℃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蔬菜的净光合速率大于零,B错误;C、在一定的光照范围内,

光照强度增强,光合作用增强,但并不是光照越强,该蔬菜新品种的产量越高,C错误;D、分析题图曲线可知,温度为25~30℃时,光合作用强度与呼吸作用强度之差最大,净光合速率最大,温室栽培该蔬菜时温度最好控制在25~30℃,D正确。故选

D。【点睛】本题的知识点是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与温度的关系,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净光合作用的关系及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正确分析题图获取信息是解题的关键。20.下图是鲁宾的同位素标记实验的示意图(分别用18O标记CO2和H2O中的O原子),图中A物质和B物质的相对分子量的比是

A.1∶2B.2∶1C.8∶9D.9∶8【答案】C【解析】【分析】光合作用中水主要参与光反应产生氧气和[H],二氧化碳主要参与暗反应用于合成有机物。【详解】AB表示氧气,氧气来自于反应物水,故A是O2,B

是18O2,故A:B=32:36=8:9。综上所述,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故选C。21.将生理状况相同的某种绿叶均分成四组,在不同温度下分别暗处理1h,再光照1h(光强相同),测其质量变化,得到如下表的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组别一二三四温度/℃

27282930暗处理后质量变化/mg-1-2-3-1光照后与暗处理前相比质量变化/mg+3.5+3+3+1A.该植物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约是27℃B.该植物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约是29℃C.27℃~29℃下的净光合速率相等D.30℃下的真正光合速率为2mg/h【答案】B【解析】【分析】表格中暗

处理后的重量变化指的是1h呼吸消耗的有机物,光照后和暗处理前的重量变化是指呼吸作用两小时光合作用一小时后的有机物积累。由图中数值可计算出总光合作用,总光合作用=光照后和暗处理前的重量变化+暗处理后的重量变化×2。【详解】ABD、率绿叶暗处理1h,再光照1h,那么绿叶进行了2h的呼吸作用和1

h的光合作用。结合表中数据可计算出27℃~30℃的呼吸速率分别为1mg/h、2mg/h、3mg/h、1mg/h,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总量(总光合速率)分别为3.5+1+1=5.5(mg/h)、3+2+2=7(mg/h)、3

+3+3=9(mg/h)、1+1+1=3(mg/h),故该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最适温度均约为29℃,A错误、B正确、D错误;C、27℃~29℃净光合速率分别为5.5-1=4.5(mg/h)、7-2=5(mg/h)、9-3=6(mg/h),C错误。故选B。22.如图是动物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

期染色体(a)数目、核DNA分子(b)数目的柱形统计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①时期染色体还未复制,核DNA已完成了复制B.③时期核膜、核仁重建,细胞中部出现细胞板C.①→②表示着丝粒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但核DNA分子数目不变D.②→③表示同源染色体相互分离,染色体和核DNA分子数目也随之减半【答

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有丝分裂中染色体和DNA的数量变化:【详解】A、①表示有丝分裂前期或中期,该时期DNA和染色体的复制均已经完成,错误;B、③表示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此时核膜、核仁重建。细胞板是植物细胞分裂过程中出现的结构,不会

出现在动物细胞中,错误;C、①→②的过程染色体数目加倍,但核DNA分子数目不变,可以推测是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的结果,正确;D、由题干可知,本题描述的是动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同源染色体分离是减数分裂的过程,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以柱形图为情境,考查学生对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

的理解和掌握情况。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熟记并理解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过程中DNA含量、染色体数目的变化规律,且抓住“动物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染色体(a)数目、核DNA分子(b)数目的柱形统计图”这一前提,结合细胞分裂各个时期的特点和各选项的问题情境,准确判断图

示所处的时期、细胞中的染色体与核DNA数间的关系及其来源,并与减数分裂建立联系。23.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两个新细胞的形成方式如图所示。产生如图中囊泡的结构及囊泡中可能含有的物质分别是()A.内质网;蛋白质、磷脂B.

高尔基体;蛋白质、磷脂C内质网;纤维素、果胶D.高尔基体;纤维素、果胶【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在赤道板位置将会出现细胞板,并形成新的细胞壁,将细胞分裂成两个子细胞。而细胞壁的形成与高尔基体有关,又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D正

确。故选D【点睛】24.细胞的全能性是指()A.细胞具有各项生理功能B.已分化的细胞全部能再进一步分化C.已分化的细胞能恢复到分化前的状态D.已分化的细胞仍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答案】D【解析】【分析】细胞的全能性是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细胞具有全能性的原因是:

细胞含有该生物全部的遗传物质。细胞全能性大小:受精卵>干细胞>生殖细胞>体细胞。细胞表现出全能性的条件:离体、适宜的营养条件、适宜的环境条件。【详解】根据概念可知,细胞的全能性是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即D正确。故选D。25.如图所示为来自同一人体的四种细

胞,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各细胞的染色体数目相同B.各细胞的基因不同导致形态、功能不同C.各细胞中的RNA和蛋白质种类相同D.产生上述细胞的分化过程一般是不可逆的【答案】D【解析】【分析】关于“细胞分化”

,考生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把握:(1)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2)细胞分化的特点:普遍性、稳定性、不可逆性。(3)细胞分化的实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4)细胞分化的结果:使细胞

的种类增多,功能趋于专门化。【详解】A、图中卵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其他细胞染色体数目的一半,A错误;B、除了卵细胞,其他细胞的基因组成相同,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导致形态、功能不同,B错误;C、由于基因的选择性

表达,各细胞中的RNA和蛋白质种类有所不同,C错误;D、细胞的分化过程是不可逆的,正常情况下,不会再回到分化前的状态,D正确。故选D。26.如图表示细胞的一些生命历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①是生物体生长、发育、

繁殖、遗传的基础B.②发生的根本原因是遗传物质发生改变C.③过程中细胞体积变小、细胞核体积变小D.④发生后,癌细胞表面的糖蛋白增多【答案】A【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图示表示人体的一些生命活动,①是细胞增殖过程,该过程能使细胞数目增多;②是细胞分化过程,该过程

能使细胞种类增多;③是细胞衰老过程,该过程属于正常的生命历程,对机体的有利的;④是细胞癌变过程,是细胞畸形分化的结果。【详解】A、①细胞增殖是生物体重要的生命活动,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遗传的基础,A正确;B、②细胞分化发生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其遗传物质不发生改变,B错误

;C、③细胞衰老过程中细胞体积变小,细胞核体积变大,C错误;D、④细胞癌变发生后,癌细胞表面的糖蛋白减少,使癌细胞彼此之间的黏着性显著降低,D错误。故选A。二、非选择题27.对某生物(2n)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细胞中染色体形态,数目和分布进行了观察分析,图1为其细胞分裂一个时期的示

意图(仅示部分染色体)。图2中细胞类型是依据不同时期细胞中染色体数和核DNA分子数的数量关系而划分的。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1中细胞分裂的方式和时期是________,它属于图2中类型_______的细胞。(2)若某细胞属于

类型c,取自精巢,没有同源染色体,那么该细胞的名称是________。(3)若类型b、d、e的细胞属于同一次减数分裂,那么三者出现的先后顺序是________。(4)在图2的5种细胞类型中,一定具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类型有_

_______。(5)着丝点分裂导致图2中一种细胞类型转变为另一种细胞类型,其转变的具体情况有________(用图中字母表述)。【答案】(1).有丝分裂后期(2).a(3).次级精母细胞(4).b、d、e(5).a、b(6).b到a、d到c【解析】【分析】该题主要考察了细胞的有丝分裂和

减数分裂,识记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和数目变化判定各字母代表的时期是本题的解题关键。【详解】(1)图1中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为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分离成为独立的染色体,为有丝分裂后期;此时的染色体数为体细胞的2倍,该细胞属于

图2中的类型a。(2)c为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细胞,且取自精巢,则为次级精母细胞。(3)若类型b、d、e的细胞属于同一次减数分裂,b细胞染色体数等于体细胞,且每条染色体含有两个DNA,为减数第一次分裂的细胞,d细胞染色体数目为体细胞的一半,每条染色体含有两个DNA,为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期或中期细

胞,e细胞染色体数目为体细胞的一半,每条染色体含有1个DNA,为精细胞、卵细胞或极体,那么b、d、e的细胞在同一次减数分裂中,出现的先后顺序是b、d、e。(4)图2的5种细胞类型中,a处于有丝分裂后期、b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或者处于有丝

分裂前期、中期,c可以是体细胞也可以是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细胞,d为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期或中期细胞,e细胞为精细胞、卵细胞或极体,一定具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类型有a、b。(5)着丝点分裂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导致图2中一种细胞类型转变为

另一种细胞类型,其转变的具体情有b到a、d到c。【点睛】该题的难点是分析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的数目变化,现总结成曲线图:28.某豆科植物种子萌发过程中CO2释放和O2吸收速率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请据图回答问题:⑴在12~24h

期间,呼吸速率逐渐增强,在此期间呼吸作用的主要方式是_______呼吸,该呼吸方式在细胞中发生的部位是_______,其产物是_____________。⑵从第12h到胚根长出期间,萌发种子的干物质总量会____

_____,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⑶胚根长出后,萌发种子的_______呼吸速率明显升高。【答案】(1).氧(2).细胞质基质(3).酒精和二氧化碳(4).减少(5).细胞分裂消耗有机物,此时没有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6

).有氧【解析】【分析】种子萌发过程中,当胚根未长出时,种子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进行细胞呼吸作用,消耗细胞中的有机物,为种子萌发提供能量和营养,有机物的总量下降。当胚根长出后,种子可以从土壤中获取营养物质。细胞呼吸包括有氧呼吸和无氧呼

吸,有氧呼吸吸收的氧气量等于呼出二氧化碳的量,可释放出大量的能量。根据图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量的变化,可以判断12h~24h,种子主要进行无氧呼吸,胚根长出后,种子的有氧呼吸呼吸速率明显增大。【详解】(1)据图可知,在12~24h期间,氧气吸收量很少,而二氧化碳释放量很多,表明此时的呼吸作用主要

是无氧呼吸;无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产物是酒精和二氧化碳。(2)第12h到胚根长出期间,种子不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同时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使有机物的总量下降。(3)胚根长出后,氧气的吸收量明显

增多,说明有氧呼吸的速率明显提高。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259331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