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答案

DOC
  • 阅读 6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7 页
  • 大小 36.539 KB
  • 2025-01-25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管理员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湖北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湖北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湖北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3 已有6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7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湖北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答案.docx,共(7)页,36.539 KB,由管理员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a759dfe087959cb4834271387b0df9a0.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高二地理期末参考答案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15CAADADABBCDDCAB详解:1.C2.A【解析】1.读图可知,发电功率从早上7时到下午17时,说明昼短夜长,故此时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四个日期

中,只有5月10日太阳直射点在北,故选C。2.由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地为澳大利亚西南沿海城市珀斯,为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太阳辐射强,发电效率最高,故12—2月是该地光伏发电效率最高的时段,故选A。【点睛】光伏发电是利用半导体界面产生的光生伏特

效应,将光能直接转变为电能的过程。发电机产生的直流电能通过逆变器转化为交流电能,通过升压变压站升压后输送至电网,通过电网输电线路将电能传输到用电端。在发电过程中几乎不产性污染,而且太阳能是可持续能源,所以太阳能发电是清洁能源。3.A4.D【解析】3.图中显示,长城站大致位于60°W经线上,经度每

差15°时间差1小时,故其地方时比北京时间(即120°E的地方时)晚12个小时,当北京时间2019年2月5日零点时,长城站的当地时间为2月4日12时,A正确,BCD错误。故选A。4.我国春节假期期间是2月份,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且向北移动

,因此,天津太阳应从东南方升起,A错误;天津昼夜长短差距在缩小,故变化幅度在减小,B错误;长城站昼变短,日落时间提前,C错误;长城站距直射点越来越远,正午太阳高度角在减小,D正确。故选D。【点睛】地球的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从北极点看,是逆时针方

向;从南极点看是顺时针方向。5.A6.D【解析】5.根据图示信息可知,T1阶地1.1万年抬升了30米,T2阶地2.4万年抬升了35米,T3阶地5.5万年抬升了50米,T4阶地40万年抬升了50米,T1抬升速率最大,A正确;T4、T3阶地抬升幅度最大

,BCD错误。故选A。6.根据图示信息可知,T2阶地没有沉积物,可能是其形成之后遭遇特大洪水事件,沉积物被侵蚀掉,D正确;曲流凸岸以堆积作用为主,应形成沉积物,A错误;阶地形成时以河流下蚀作用为主,B错误;风力侵蚀搬运能力较弱,不会侵

蚀搬运砂砾层,C错误。故选D。【点睛】阶地,指由于地壳上升,河流下切形成的阶梯状地貌。河流下切,原先宽广的谷底突出在新河床上,形成的阶梯状地形。宽广的河谷底,大部是河漫滩,河床只占小部分。阶地的形成主要是在地壳垂直升降运动的影响下,是地球内外部动

力地质作用共同作用的结果。有几级阶地,就有过几次运动。7.A8.B9.B【解析】7.软岩层岩性软,更容易受风化剥蚀,使得软岩层上部的坚硬的岩层失去支撑,在重力作用下崩塌,A正确;重力作用受岩层所处高度的影响,与岩性没有关系,

B错误;同等外力条件下,坚硬的岩层抗侵蚀的能力更强,水土流失较软岩层更轻,CD错误。所以选A。8.岩土变形预警可以运用GPS系统完成,A不符合题意;危险岩体清除需要用工程机械,地理信息系统不能完成,B符合题意;气象水文预报可以运用R

S系统完成,C不符合题意;游客行为监管可以运用GIS系统和监控网络完成,D不符合题意。所以选B。9.由“用户可以点击景点查询景点信息”可知,体现了GIS的数据查询功能,B正确;没有体现出GIS数据管理、

加工、计算等功能,ACD错误。故选B。【点睛】GIS的基本功能分为数据输入、数据编辑、数据存储与管理、空间查询与空间分析、可视化表达与输出五个方面。10.C11.D【解析】10.读图可知,Ⅳ纬度带盛行上升气流,位于赤道地区,形成赤道低气压带;Ⅰ

纬度带盛行下沉气流,位于极地地区,形成极地高气压带;则a是极地东风带,Ⅱ是副极地低气压带,b是盛行西风带,Ⅲ是副热带高气压带,c是东南信风带。Ⅲ副热带高气压带和b盛行西风带交替影响的地区,在大陆西岸为地中海气候,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1.根据图示风向均沿水平气压梯度力向左偏转可知,此图表示的是南半球环流模式图,A错误;①近地面是极地高气压带,空气遇冷收缩下沉,③近地面是副热带高气压带,是动力下沉所致,B错误;②近地面是副极地低气压带,是冷暖气团相遇,形成上升气流,是由于动力因素形成

,C错误;Ⅱ纬度处于副极地低气压带,盛行上升气流,多气旋活动,且冷暖气流在此相遇形成锋面天气,锋面活动频繁,D正确,故选D。【点睛】全球共形成七个气压带、六个风带,气压带大体位于0°、30°N、60°N、30°S、60°S五条纬线附近和南北极点附近。气压带以赤道为轴,南北对称、相间

分布。气压带之间是风带,风带的风向可根据风的形成原理进行判断,北半球风带的风向沿水平气压梯度力向右偏转,南半球风带的风向沿水平气压梯度力向左偏转。其中副热带高压带和赤道低压带之间的风带称为信风带;副热带高压带和副极地低压带之间的风带称为西风带;极地高压带和副极地低压带

之间的风带称为极地东风带。12.D13.C【解析】12.由风频图可知,全年主导风向是西南风,皎漂港为热带季风气候,吹西南风时,太阳直射北半球,赤道低压带北移,南半球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向偏右转形成,D正确。故

选D。13.北印度洋属于季风洋流,且属于暖流,BD错误,C正确。1月东南向西北暖流,A错误。7月西北向东南暖流,C正确。故选C。【点睛】北印度洋由于受南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影响,形成了特殊的北印度洋季风环流,夏季在西南季风的影响下形成顺时

针大洋环流圈,冬季在东北季风的影响下形成逆时针大洋环流圈。14.A15.B【解析】14.读图可知,该地貌与蘑菇石一样是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A正确;海浪侵蚀形成海蚀崖、海蚀拱桥、海蚀柱、海蚀穴等地貌,B错误;冰川侵蚀形成角峰

、U型谷、冰斗等地貌,C错误;流水侵蚀一般形成沟谷,瀑布等地貌,D错误。故选A。15.图中地貌是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风力作用在干旱地区表现明显,B正确;该地区生物多向性少,A错误;该地区风力强劲,多大风天气,C错误;图中沙漠广布,植被类型是荒漠,D错误。故

选B。【点睛】外力作用又叫外营力作用,主要是指地球表面受重力和太阳能的影响所产生的作用,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的风化作用,流水作用,冰川作用,风力作用,波浪及海流作用等。主观题:16.(1)以山地、丘陵为主;山地分布在西北部;丘陵分布在东南部;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势起伏较大。(任答3点,共

六分)(2)岩浆活动—外力侵蚀—地壳下沉—沉积作用—固结成岩。(5分)(3)地表保存有不同地质时期的岩层;岩石种类多;矿产种类多;化石种类多;地质构造多样;构造地貌奇特(任答三点,一点1分,两点3分,三点五分)【详解】(1)地形特征包括地形类型、分

布以及地势状况。结合图示等高线可知,该地质公园海拔在0—1000米,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原面积狭小;其中,山地分布在西北部;丘陵、平原分布在东南部;从地势来看,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势起伏较大。(2)由图中岩层可知,甲时期最下层为火山岩,经历的地质过程是岩浆活动,火山岩表面有侵蚀作用痕迹

,上部有沉积岩,故此后经历了外力侵蚀、地売下沉、沉积作用和固结成岩作用。(3)该地成为世界地质公园的地质条件可从地层复杂,地质景观多样等方面回答:有较为完整的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五个地质历史时期的地层,经历地质历史时期长,岩层类型多样;岩石种类多;矿产种类多;地层出露,便

于观察研究;地质构造多样;构造地貌奇特,是一座“天然地质陈列馆”。17.(1)位于赤道附近﹐多对流雨,终年降水量丰富;受气压带、风带移动影响,东南信风向北越过赤道偏转为西南季风,西南季风与海岸垂直,带去大量水汽,遇山地阻挡多地形雨;沿岸暖流增温增湿。(4分)

(2)R地:东北风。Q地:西北风。(2分)成因:1月份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气压带、风带南移,R地位于北半球,受东北信风控制;(3分)东北信风南移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向左偏转成西北风控制Q地。(3分)

(3)夏季。(2分)理由:夏季河口处盛行西南风,海水水位高,顶托作用强,泥沙易沉积,使三角洲面积增加明显。(3分)【详解】(1)如图示布埃亚位于赤道附近,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时间长,盛行上升气流,多对流雨,降水量大;夏季南半球东南信风北移越过赤道,偏转为西南(

季)风,遇到地形抬升,布埃亚市多地形雨,降水量大;西部有(几内亚)暖流(赤道逆流)经过,起到增温增湿作用,降水量大。(2)一月份R地和Q地的风向及成因主要与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有关;一月份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相对于二分日南移,气压带、风带也随着直射

点南移而南移,北半球的赤道低气压带和东北信风带南移,R地位于北半球低纬地区,受东北信风带控制;Q地位于南半球低纬地区,东北信风南移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左偏成西北风,控制Q地。因此R地风向为东北风,Q地风向为西北风。(3)河口三角洲的形成主要是河流携带的泥沙在入海口处沉积形成,夏

季,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后右偏成西南季风,萨纳加河河口吹向岸风,有利于海水上涨,顶托作用增强,携带的泥沙易沉积下来,使三角洲面积增加明显。18.(1)变化趋势:增暖、增湿(2分)成因:全球变暖,气温升高;冰川消融,蒸发加剧,

降水增加。(每点两分,共四分)(2)流向:先由东(南)向西(北)流,后自西北向东南流(自西向东流)。(4分)补给类型:海拔较高,以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为主;盛行西风被山地抬升,山地降水补给;地处山间盆地,地势低

洼,有地下水补给。(6分)(3)盆地内草原广布,河流纵横,提供充足的水汽来源;夏季盆地内部,气温较高,强烈的气流上升运动;盛行西风受山地阻挡抬升,气流强烈抬升。(每点2分,共六分)【详解】(1)据材料可知,1975-1998年,该地降水量在250-300

mm之间,1998年之后,降水量超过300mm,结合近几十年气候变化特征可知,由于全球气候变暖,气温升高;盆地地处天山腹地,天山冰川消融增多,蒸发加剧,导致降水增加,因此几十年来,该地气候的变化趋势是增暖、增湿。(2)根据图文材料,可通过水系特征即支流汇入干流来判断河流流向,一

般来讲,支流水量比干流小;表现在图上,就是比干流细;并且支流的入汇角一般小于90°,根据这一特征,可判断开都河上游河流由小尤勒都斯盆地,经过巴音布鲁克,到大尤勒都斯盆地,因此开都河流向:先由东(南)向西(北)流,后自西北向东南流(自西向东流)。尤尔都斯盆地地处天山腹地,海拔

较高,以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为主;地处中纬度,天山山脉开口向西,盛行西风被山地抬升,山地降水补给;地处山间盆地,地势低洼,有地下水补给。(3)据材料可知,受天气系统及地形因素的影响,这里夏季雷暴频发。雷暴频发需要的条件有水汽充足,雷暴频发,盆地内草原广布,河流纵横,水源充足,提供

充足的水汽来源;从地形和天气系统角度来看,夏季盆地内部不易散热,气温较高,强烈的气流上升运动,对流旺盛;地处盛行西风带,盛行西风受山地阻挡抬升,气流强烈抬升。所以尤尔都斯盆地夏季雷暴频发。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

w.xiangxue100.com

管理员店铺
管理员店铺
管理员店铺
  • 文档 467379
  • 被下载 24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