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河北省石家庄二中教育集团2022—2023高一年级上学期期末四校联考历史试题.docx,共(7)页,78.378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a73e8f2519320eb66dbe83a41ff3149a.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历史(时间:6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将正确答案涂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每题1.5分,共50题,总计75分)1.原始人类经历了从群居到聚族而居,从采集到种植,从狩猎到饲养家畜的演进过程。推动上述演进的主要因素是A.建筑技术的进步B.人工取火的发明C.饲养水平的提高D.
生产工具的改进2.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西周分封制的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记述出处“天子作师,公帅之,以征不德……是以上能征下,下无奸愿。”《国语·鲁语上》“鲁、卫、晋、齐四国,又以王室至亲为东方藩篱,夏殷以来的故
国,方之蔑矣。由是天子之尊,非复诸侯之长,而为诸侯之君。”王国维《殷商制度论》“昔天子班贡,轻重以列。列尊贡重,周之制也。”《左传·高祖本纪》A.西周姬姓封国承担的贡赋较重B.分封制促进了东方诸侯国的社会发展C.周天子权力高度集中局面形成D.
分封制加强了诸侯与周王的隶属关系3.下图反映的是A.“小国寡民”的生活图景B.小农经济的生产形式C.儒教“夫为妻纲”的伦理观念D.“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关系4.《尚书·酒诰》云:“人无于水监(照镜子),当于民监。
”这句话体现的思想是A.兼爱尚贤B.主权在民C.以民为本D.道法自然5.有学者认为,公元前221年的改革至关重要,它摒弃了重立列国的思想,从而为中央统一全国各地的集权管辖提供了手段,材料中的“它”指的是A.分封制B.郡县制C.君主专制D.八股取士6.“君主近臣,代起执政,品位既高,退居闲
曹。”这是汉武帝为加强皇权而实行的一项措施。对这一措施的正确叙述应是A.由近臣组成中朝决策B.剥夺三公权限,扩大尚书台权力C.虽置三公,事归内阁D.实行三省体制,相权一分为三7.皇帝是中国传统政治体系的核心角色,但其权柄也常被亲近者侵夺,
东汉时期侵夺皇帝权柄的重要角色是A.宰相与御史大夫B.刺史与郡守C.外戚与宦官D.三公与台阁8.魏晋南北朝时期人口的流动,既有居住在边地的少数民族向中原地区流徙,也有中原地区的汉族人口纷纷外迁。史书中关于“百官流亡者十八九”和“中州士女避乱江左(指江南)者
十六七”的记载很多。这一时期的人口流动A.导致士族专权现象B.加剧民族之间隔阂C.推动江南经济发展D.促使东晋统一北方9.据《晋纪》称:“晋中兴之功,(王)导实居其首。”,王导“匡时辅政,业同伊尹、道隆姬旦”。司马睿即位
接受百官朝贺时,甚至请王导与他并排上坐。这加剧了东晋时期A.士族专权B.流民南迁C.民族交融D.南北对峙10.对东突厥各部的首领,唐朝也给予优厚待遇,仍令他们管理旧部,朝廷里也大量任用突厥贵族为官。全科免费下载公众号-《高中僧课堂》这表明唐朝A.民族政策灵活开明B.突厥族归属于唐
朝C.首先采用武力征服D.改变了突厥的性质11.钱穆说:“隋唐后通过科举考试来选拔人才,以德行和学识为依据,体现了平等的原则而非专断独占的作风。”据此可知,科举制A.有利于强化君主专制B.加强了思想文化控制C.重视官员的综合素质D.抑
制了世族门阀势力12.唐中期以后,随着人口增加,土地兼并加剧,百姓举家逃亡以规避赋税。在此背景之下,唐朝政府实行了A.土地私有制B.均田制C.租庸调制D.两税法13.“虎溪三笑”讲的是儒者陶渊明、道士陆修静、
僧人慧远一起品茗畅谈、乐而忘返的故事。故事本身是虚构的,却在唐宋诗歌、绘画作品中时有出现。据此可以得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当时A.儒道佛出现融合的趋势B.佛教开始传入中国C.诗歌创作呈现繁荣局面D.绘画风格以写
实为主14.唐朝一切文物亦复不闻华夷,各种人民,各种宗教,无不可于长安得之……长安胡化盛极一时,好之者盖不仅帝王及一二贵戚达官己也。据此可知唐朝文化A.兼收并蓄B.领先世界C.源远流长D.影响深远15.宋太祖曾说:“朕选儒臣干事者百余人,分治大藩
(节度使辖区),即使他们都贪浊,也不及武臣一人为害之大。”由此可知,宋太祖采取的重要措施是A.削减藩镇节度使实权B.设参知政事为副相C.派文臣担任各州长官D.设转运司综理财政16.据史书记载:熙宁十年(1077年)国家年税收剧增到
52101029石。中央积蓄的钱粟,“数十百巨万”,作为户部的经费,“可以支20年之用”。据此可知,王安石变法A.缓解了财政困境B.触及了权贵利益C.改善了百姓处境D.实现了富国强兵17.中国古代有些统治者
为加强统治,解决地域辽阔、民族众多的问题,曾经采用过类似“一国两制”的办法进行治理。下列制度中具有明显“一国两制”特征的是A.西汉时期的郡国并行制B.契丹的“蕃汉分治”制度C.金朝的猛安谋克制度D.元朝时在中央设立中书省,地方设置行
中书省18.《元史·地理志》总结道:“盖岭北、辽阳与甘肃、四川、云南、湖广之边,唐所谓羁縻之州,往往在是,今皆赋役之,比于内地。”这表明元朝A.对边疆管理呈现出与内地一体化趋向B.疆域更加辽阔C.赋役负担远远重于唐
朝D.疆域与唐朝疆域范围相似19.下表是某历史学习兴趣小组搜集汇总关于宋代经济的文献资料。对表中内容解释合理的是序号内容出处1“籴米买束薪,百物资之市。”苏轼《东坡全集》卷二四2“每一交易,动即千万,骇人闻见。”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二3“货物之至者无不售,且不问多少,一日可尽。”范
成大《吴船录》卷下A.商品经济繁荣B.重农抑商政策废除C.民族交融加强D.自然经济完全解体20.唐律规定“奴婢比之资财”,“律比畜产”。到宋代,奴婢虽存,但数量少于唐朝,“律比畜产”的提法已被认为“不可为训”,将奴婢当作资财随意处理
的事例亦十分少见。这说明宋代A.社会等级观念消除B.女性政治地位提高C.人身依附关系松弛D.社会阶层流动加快21.“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结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此观点属于A.孔孟学说B.汉代儒学C.
程朱理学D.阳明心学22.内阁大学士的日常工作主要是替皇帝浏览百官奏章,草拟处理意见,称为“票拟”。皇帝在“票拟”的基础上,用红笔正式批复奏章,称为“批红”。明朝中期,有的大学士深得皇帝信任,权力很大,被比喻为宰相。由此可知A.内阁实
质上反映了君主专制的加强B.明朝中期相权加强C.“票拟”使内阁大学士拥有决策权D.内阁负责监察百官23.《论南洋事宜》记载:“南洋未禁之先,闽广家给户足,鲜有在家饥寒窃劫为非之患。”而随着海禁政策的强化,“樵不通,生理日蹙,海上居民转而
为盗'。”据材料可知,海禁政策A.破坏了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B.导致中国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C.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D.有利于抵制西方列强殖民侵略24.史学家钱穆指出:“军机处不过是皇帝御用的秘书,实实在在只是皇帝的一个‘南书房’。”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中央对地方控制减
弱B.南书房行使宰相的职能C.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D.军机处拥有最高决策权25.清朝在绥服蒙古各部过程中,结合蒙古原有社会制度,逐步建立起盟旗制度。盟旗的重大军政事宜由朝廷的理藩院裁决,地方性重大事件则报有关地区将军、都统和办事大臣会
办。可见,盟旗制度A.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B.扩大了地方行政权力C.贯彻落实了民族平等的原则D.实现了民族区域自治26.17世纪初苏州丝织业中出现“大户张机为生,小户趁织为活”的现象。对这种现象的本质理解正确的是A.商品经济的繁荣B.重农抑
商政策松动C.中外交流的加强D.出现资本主义萌芽27.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借表扬三代治世的清明政治,呼吁提倡普通士人的参政、议政,提出要“以天下为主,君为客”,立“天下之法”,废“一家之法”等口号。这表明黄宗羲A.倡导个性解放B.提出“工商皆本”C.呼吁反清复明D.抨击君主专制28.
1851年,英国维多利亚女王在伦敦的海德公园为万国工业博览会剪彩,充分展示了英国强大的工业实力,同时也昭示了英国对市场的需求,基于这种需求,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在战后签订的条约中最能体现这一需求的是A.勒索大量赔款B.协定关税C.取得领事裁判权D.割占香港岛29.1853年,英
国利用最惠国待遇和中美《望厦条约》有关12年后贸易及海面各款稍可变更的规定向中方提出修约要求。1854年,美国、法国也积极活动修约。西方列强积极修约意在A.改变不利的贸易局面B.获取更多的通商口岸C.扩大在华的侵略权益D.帮助清廷镇压太平军30.黄仁宇先生认为,这场
运动使得原本就已经行将就木的清王朝的统治力量进一步削弱,不得不启用汉族士大夫的力量,来维持其最后几十年的国运。这场运动是A.太平天国运动B.洋务运动C.义和团运动D.清末新政31.1878年,实业家唐廷枢受
李鸿章委托,以官督商办形式,创办中国第一座近代煤矿——开平煤矿,主要供应轮船招商局和天津机器局,也大量销售市场,获利甚厚。开平煤矿的创办A.标志着近代工业的起步B.实现了富国强兵救亡图存的目的C.改变了中国的经济结构D.一
定程度上抵制了列强经济侵略32.戊戌变法百年纪念碑碑文记载:戊戌变法实开中国近代改革之先河,冲击封建桎梏,刷新风气,启示后人,功不可没。此碑文意在强调戊戌变法A.成功的政治运动B.全面的社会变革C.广泛的群众基础D.深刻的思想解放33.1900年,当满清政府对欧美十一国宣战时,东南各省
督抚联合起来形成了“东南互保”,表示“无论北方情形如何,请列国勿进兵长江流域与各省内地。”此事件产生的影响是A.削弱了中央统治B.东南各省脱离了清政府统治C.推动地方民主化D.地方督抚成为列强的代理人34.《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临时大
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国务总理及各部总长均称为国务员,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该规定意在A.防止袁世凯独揽大权B.推动资产阶级革命兴起C.成立民国临时政府D.明确行政权力最终归属35.
据《欧战前后农商部注册工业公司年别表》记载,战前注册的工业公司共计146个,资本总额41148205元;而自1914年8月至1920年,新注册的公司有272个,资本额为117434500元。所涉及的行业众多,尤以纺织业和面粉业发展得最快。上述
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民国成立扫除了发展的障碍B.全国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开始兴起C.临时政府鼓励民间兴办实业D.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36.1916年胡适撰文指出“今日所需,乃是一种可读、可听、可歌、可讲、可记的言语。要读书不须口
译,演说不须笔译;要施诸讲坛舞台而皆可,诵之村妪妇孺而皆懂。”胡适意在A.否定传统文化B.推动文学革命C.提升平民地位D.批判封建伦理37.“五四运动改变了以往只有觉悟的革命者而缺少觉醒的人民大众的状况,实
现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自鸦片战争以来第一次全面觉醒。”这一论断揭示出五四运动A.显示了无产阶级的力量B.促进了民众的思想启蒙C.废除了列强的在华特权D.指明了中国革命的方向38.1923年,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的罗绮园指出:“我们的敌人是帝国主义、媚外军阀、买办地主、劣绅
土豪、贪官污吏。凡此种种……犹如莠草,势在铲除。”为此,中国共产党A.组织反帝反封建的五四运动B.制定推翻资产阶级政权的目标C.积极推动建立革命统一战线D.开始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39.下图报纸所载内容反映了中国
近代某一重大历史事件。下列关于该事件的表述正确的是A.武汉革命政府收回汉口英租界B.全国团结抗战的局面初步形成C.标志着国民党专制统治的确立D.国民政府在形式上基本统一了全国40.下图是湖北黄安县(今红安县)苏维埃政府的宣传单,写有“老乡,参加红军可以分到土地”。这一
口号出现的时代背景是A.“宁汉合流”政治局面的出现B.井冈山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C.长征过程中群众踊跃加入红军D.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41.1936年12月,《西北文明日报》发表了一篇报道,标题为:“张杨昨发动对蒋兵谏”。报道中所指事件的和平解决A.促进联蒋抗日方针的实现B.推动中国全面抗
战开始C.彻底结束了国共对峙局面D.标志国民政府改组成功42.1937年中共中央郑重宣言:“取消红军名义及番号,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受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之统辖,并待命出动,担任抗日前线之职责”。该宣言旨在A.促成国共合并共同抗战B.反抗国民党的统治C.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D.和平解决西安事变43
.在落后的西部地区初步建立起了现代工业基础,利用沿海地区较为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促进了大后方工业生产要素的优化,为抗战的长期坚持提供了经济支撑。这一状况的出现主要得益于A.西部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B.世
界反法西斯同盟支持C.抗战初期工矿企业的内迁D.西部大后方的战略地位44.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群众创造的投票方法有:赞成谁,就把豆子投放在候选人背后的小盆中,或在候选人背后的小篮里放一支筷子,或在写有候选人名字的纸上用点燃的香烧一个小洞。这反映的历史现象是A.瑞金成立中华苏
维埃政府B.抗日根据地民主政权建设C.重庆召开政治协商会议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45.童谣“日本鬼子野心狼,侵略中国逞凶狂。全国军民齐奋起,打得日寇投了降。”据此可知,日寇投降的主要原因是中国A.开辟了正面战
场B.采取片面抗战路线C.实行全民族抗战D.获得了美苏的援助46.在革命和建设道路上,中国共产党始终保持着不懈探索的精神。在某次会议上,毛泽东指出:从1927年大革命失败到如今,由于敌强我弱,党的工作重心一
直在乡村。历史已经证明这个方针是完全必要和完全正确的,并且是完全成功的。……(但是当前)敌我力量,发生了根本变化,党的工作重心应该由乡村转向城市,实行由城市领导乡村的工作方式。该会议是A.八七会议B.中共七大C.七届二中全会D.新政协会议47.电影《长津湖》以抗美援朝战争
中的战役为背景,讲述了在极寒严酷环境下,中国人民志愿军凭着钢铁意志和英勇无畏的战斗精神,为战役胜利作出重大贡献。关于这场战争正确的历史认识是A.打出了国威和军威,提高了新中国国际地位B.推动了新中国开始实行“一边倒”外交方针C.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取得胜利的根本保障D.涌现出
诸如黄继光、赵一曼等众多英雄人物48.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提到:“积四十年和二十八年的经验,中国人不是倒向帝国主义一边,就是倒向社会主义一边,绝无例外。骑墙是不行的,第三条道路是没有的。”与此相对应的新中国的外交
方针是A.“一边倒”B.“另起炉灶”C.“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49.1985年起,中国投资主体发生明显变化,国家投资占社会投资总额的比重下降,集体单位和个人投资上升。各地方及企业自筹投资、银行贷款、利用外资已成为主要的投资资金
来源。这主要得益于A.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C.对外开放战略稳步推进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50.以“复兴号”为代表的新一代高铁技术、特高压输变电技术、“神威·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载人航天和探月工程等都展示了中国自
主研发和制造的实力。我国取得这一系列科技成就的主要原因是A.科学理论创新B.工业体系完备C.综合国力提升D.国际影响扩大二、非选择题(将答案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共1题,总计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宋朝天圣元年(1023年),因现实需要,官方成立专门的纸币
发行机构“益州交子务”将交子固定面额,以铁钱作为发行的准备金,规定了每张交子的使用年限为两年或三年。宋朝后期为解决财政困难和军费供给不足的问题,大量增印纸币,准备金却不足,同时将交子的使用期限延长至四年,导致纸币贬值、物价高涨,出现严重的恶性通货膨胀,交子甚至贬值为原来的百分之一。——摘编自郭政《
试论宋朝货币政策与通货膨胀》材料二全面内战爆发后,为了维持战争的庞大开支,国民政府无限制发行纸币。1948年前八个月纸币发行量相当于1937年的47万倍。同时,投机商人纷纷抢购物资,囤积居奇,进行黑市贸易。随之而来的就是恶性通货膨胀,物价飞涨。从上海的米价来看,每担大米1月份值法币150万元
,5月份值580万元,8月份值6500万元。——摘编自龚书铎《中国近代史1919~1949》材料三新中国面临一个经济上千疮百孔的烂摊子,财政困难,物价飞涨。党和政府采取有力的经济措施和必要的行政、法律等手段,同上海等大城市的投机资本进行“银元之战”和“米棉之战”。到1950年,全国物价趋于稳
定。为了从根本上稳定物价,政务院通过采取统一全国财政收支管理、物资管理、现金管理等措施实现了国家财政经济的统一。——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上)》51.根据材料一,指出宋朝出现物价飞涨的原因。(6分)5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全面内战爆发后
国统区物价飞涨的影响。(6分)5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初期为稳定物价采取的措施,并简析稳定物价的意义。(1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