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湖北省新高考协作体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起点考试 历史 Word版含解析.docx,共(9)页,229.469 KB,由管理员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a71b5d2a94a08f71cd103c599412650a.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24年高三9月起点考试高三历史试卷印制单位:新高考试题研究中心考试时间:2024年9月4日上午10:30-11:45试卷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互红号填写在
试卷和答题卡上。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颜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可2B归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法票。写在议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菲达择题的作答:周黑色签字笔直接否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卷、草稿低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增无
效。4.考试结束后,请将苏超卡上交,一、选择题:本大瑟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三星坦建灶出土的部分文物与国内其他文明类似。其使用者在自身认同、礼仪宗教以及对天地自然的认识等方面也与国内其他地区相近:而出土的黄金积杖和黄金面具等
,在我们已知的商代及以前的中华文明中从未发现过。好常见于埃及的出土文物中。这些现象可说明A.三星堆文明是受多元文明影响生成的B.世界各地文明发展的多元一体化特征C.三星堆文明丰富了对中华文明的认识D.文明起源之健康有文献史料考证确认2.在《战国策》和《汉书》中。古人获奖出了“爱国”和“爱国如家”
的观点。在古代社会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四位一体的。在人们心目中,君主是国家的象旺。才主的忧乐与国家的安危和民族的兴衰联系在一起。国家和君主是一回事。古人的爱国主义A.体现家国一体.的理念B.具有鲜明的阶级属性C.推动大一战思想形成D、与华夏认同相休再生帝时废除部分残损肢体的肉刑。《
唐律》有主谋从重、随从减轻,陀罪者自首可酌情感免、区分故意和过失等规定,运对老、幼、废疾和妇女在一定条件下避免刑罚。由此可见A.基法严苛敷阶级矛盾激化B.儒家思想指动刑罚人性化C.古代法律体系日益版覆化
D.所同从野蛮走向虐性文明4.宋代供近在《夷坚甲志》中记线;屠云富人潘君少翁,尝贸暴城中,……潘藉以为弱。所至大获,积财途数十百万,因姆但以归。生子稷进士第,至恶守,其家至今为富亲云。这一记载反映了宋代A.商品经济的紧荣B.社会流动性加强C.门厕观
念的淡化D.它用控制的松弛湖北省所高考联考协作体*历史认卷(共6页)第1页5、1602年欧洲人在中国绘制并刊印了一幅世界地图,由于当时地理学知识有限,图中误将大作为和南极同两片大动经为一体。创此图在中国刊印后,一些.士大
史斥其为“罚说感众”,并且攻击说:“震厥以其日之所不能见,足之用不能至,无可寝听耳、真所谓田工之画鬼黠也!~材料资明A.欧洲地图绘制技术落后B、士大夫的思想保守催化C.中外桂济文化交流频繁D.西学冷市传统伦理道德6
、下表为清朝范围和投..清对外关系中用语变化表事件用语文书用语对外政策机构仪式用调随明前期夷、红名落黑、古洋诏欧、编旨怀柔、贯易管制阻落尺。花郎三跪九叩。朝质解。接见段清琛、欧罗巴、夷、酋(数盤较少)函、顾公、国书、咨文通商、联外交外务部觅、朝薮、沒手这些变化反映了A.天朝上
IN观念的浪漫8.清政府全面融入世界C.清朝外交向近代转型D.中外关系逐渐平等化在人权之下。若舟车之两轮”;鲁迅先生也积极宣传科学思想,指出“科学能教通理明白。能教人思路清晰”,二人的主张A.使科学成为反封建的实积B.摆脱了旧伦理道德的束缚C.推动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D.说明国民的科学意识
觉醒8、某时期,中共中央的城市工作方针是:决定在新占领域市实行短期的军事管理制度。·采取各按系统,自上而下,先按后分*的办法完整按收城市;按管域中后,解决好恢复电力供户、稳定金融物价、收缴放警检支、发布政策稳定人心、发放工资等关键问题、该方针A.投动了北伐战争的顺利进军B.贯彻了新民主主义经
济方针C.表明党的工作重心开始转移D、增强了人民对共产党的认同9.1965年,中央成立了西南三线建设委员会,在大规模投资下,川渝地区兴建了长安机器厂等一大批重要企业,杀本涵盖了重工业的所有部门。川渝部分城市在三线建设中逐步形成多门类的产业结构。据此可知,三线建设
①优化国民经济布局②改善地方工业结构③促进区域均衡发展④改变民众生活.方式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湖化省新高考联考协作依·历史试卷(共6页)第2页10.以下为2022年全国市政设施固定资产投资构成情况示意图对图示解读正
确的是A.市政建设的投资来源呈现多元化趋势B.市政设施固定资产投资结构合理均衡C.市政建设体现了以人为本、市政为民D.经济快速发展推动市政设施日益完善11.波斯国王在地方实行行省制,由总督自行治理地方,但在总督身边安插众多耳目,即“提葵”,以监督、杀制总督行为:同时规定行省只能铸造银币
。帝国中央政府才能铸造金币:此外还在全国修建了四通八达的道路交通网。以上措施A.为后世交通建设提供倍鉴B.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C.H制了地方治理的积极性D.促进国内的经济文化交流12.中世纪的城市造就了市民阶级,
他们拥有的财富、职业经历、受教育程度使其成长为与贵族相匹敌的显要阶级,市民在百年的历史中曾尝试过各种政府组织方案。如:单一元首和多数元首制、直接和间接选举制、等级代表制、任期制等等。材料表明中世纪的城市A.孕育着新的政治文明B.推动西欧步入现代社会C、深受古伦腊罗马影响D.奠定了近代城市的
基础13.“光荣革命”以后的这套政治制度在英国叫做“旧制度”。这种制度能够保证工业革命的发生,但是当工业革命发生后,它又成为陈旧的制度。必然被工业化社会所淘汰。材料意在说明A.工业革命后英国生产关系发生质变B、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
的联动性C.封建旧制度阻碍了工业革命的进程D.责任内围制产生的合理性和必要性14.1931年苏联进口的机器设备占美国出口设备总额的30%,1932年英国机器出口总量的90%是销往苏联,苏联成为世界上机
器设备的最大买主:苏联大量招聘西方人才到苏联工作以弥补国内技术人才的便乏;苏联还积极开展与其他国家的贸易,吸引国外贷款。以上举措说明A.西方已改变对苏联的包围孤立封锁B.苏联全面开放为国内经济发展助力C.苏联利用有利国际形势加速工业化D、苏联依靠欧美
各国完成工业化进程湖北省新高考联考协作体·历史试卷(共6页)第3页15、下表为1950和1992年部分国家主要经济部门的就业比重(%)法国德国美国195019921950199219501992农、林、渔业28.35,122.23.112.
92.8采矿业、制造业、建筑和公用事业34.928.143.037.833.623.2服务业36.866.834.859.153.574.0据表格信息可知A、科学技术发展推动就业比愈变化B、法德美从农业社会迈进工业社会C.欧美国家产业结构
不断调整升级D.产业结构变动加快社会经济发展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5分。16.【中国基层治理与“自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材料一奉统一六国,建立统一的专制主义中交集权制度,并将国家
权力直接伸向基层乡村。在悉屈乡村建立起以国家治安主体为主的治安休系。两汉魏晋大体沿袭。秦汉健晋县以下设有乡、亭、里、什、伍等组织,这些组织均承担了基层治安的职责,是基层乡村的治安主体,汉德之时豪族大姓兴起,大量兼并土地和人口,小农经济破产,从而动摇了国家统
治的基砍,皇权衰落,导致国家分裂。各政权的统治者一直努力试图控制乡村。却始终没有成功。隋急重新统一之后,皇叔又面临军将专横的挑战,直到宋初,杯酒铎兵奴,设置县尉,国家才恢复对乡村的基本控制。宋元明清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导致了农民的破产和人口大流动。严重影响社会治安和皇权。对此,宋元明清
的妩治者通过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改革,加强中央复权,秉探索庄时的策略。此时期虽屈乡村的治安主体大致分为三个方面:一是县级的专职治安机构县尉、巡检等:二是保甲、火甲等基层组织:三是家族、乡约、杜等社会组织。——陈汤清《中国古代墨压乡村治安主体的演变》材料二鸦片战争之后,社会
上各阶属人士逐渐关注到西方的“自治”,并认图在中国宣传或推行自治。以实现追求国家富强、或政治民主的目标。近代以来的“自治”首先是和中国的乡绅治理联系在一起的,许多理论家将中国的乡坤治理视作自治,并试围将中国的“乡举里边”进一步推行,以实现政府的高效
和国家的自强。王治、郑观应等人很早祝提出了“自治”的主张,这种自治湖北省新高考联考幼作体·历史试卷(共6页)第4页观念的引入。并不是从中国政治实践的事实中引出来的。而是社会上届的精英人士从外部引入进来的,这现决定了“自治”观念的传播和自治实践的推行是一件华沙维政的事情。在北洋政府时
期,由于各地军阀不一,“自治”甚至成为各地军阀炸霸一方的重要理论武器。近代史上,强调和突出“民主”权利的“自治”观念显被传播,但往往局限于理论层面。由于实际的实践中缺乏具体的实施环境和文化土壤,推难落到实处。—其风雪、张涕《近代中国基层社会治理结构的变迁与“自泊”观念的中国化》(1)
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古代基层乡村治安主体发展演变的过程。(6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近代以来西方“自治”观念在中国传播的特点。(8分)17.【中外体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3分)材料一孔子从个人修养的角度强调体育
的重要性,把学习针、脚、舞当作人自身修养的必须内容看待,是推行“礼”的具体工具。这种思想教诲人们不要执着地向外开拓,而要潜身于所谓的自省。人们往往表现为知足常乐。不为人先,使中国古代体育形成注重和谐的整体化
伦理。汉灵帝之后,大一既思怨强调自然界整体事物之间的内在关系,对体育观念影响很大。宋明理学很大程度上强化了社会成员的服从意识,协首贴耳、顺者内举成为青年人品路的理想要求,对于以“幼”为基本特征的体育娱乐活动的发展形成了无形的屏阻,这为重文轻灵观念的形成提供了强有力的理
论支持。清代更是忠实地借鉴了宋明理学的效法,在纯治者对儒学的权力推带中,进一步完善了传统体育观念从文支并重向重文经风的转变。——谈饰自王京龙《慎学发展对传统体育观念的影响》材料二1894年6月,在顾拜旦的努力之下,国际体育代表大会在巴黎召开,成立了国
际奥林匹克委员会并恢复奥林匹克运动企。1896年4月。第一届现代夏季奥运会在它的故乡——谁興举行。参加本次大会的共有来自欧洲、美洲和澳洲13个国家的311名达幼员,这成力近代世界体育史上的壮华。虽然规慢很小,内容单一,也
不够规范,但它是一个火种。一支火炬,100多年来,以燎原之势,照亮了五大溅。—核编自王德蓉《奥运先驱保伯苓》、照千宵《顿拜旦与奥林匹克运动会之五》(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对体育的认识。(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现代奥远会
兴起的原因,(7分)湖北省新高考跃考5作体*历史议卷(共6页)第5页18.【近代海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6分)材料一17世纪时,出现了关于海洋归属权的争论,以下两种观点颇具代表性。观点1:海洋是取之不尽、
用之不竭、不可占领的人类共有物,任何国家不得对海洋提出要术,海洋应向所有国家开放,由所有国家平等使用。人类间的相互交往和贸易是人类社会的自然需求,即使远隔重洋,人们也可以通过行使航行权而建立相互的联系。——核编自[荷]格劳秀斯《海洋自由论》(160
9年)观点2:根据自然法与万民法,海洋并不是为公共所有,而是可以像土地那样被私人占有,或者成为私有财产;大不列颠国王。是环烧该国的所有海洋的主人,这些海洋是大不列颠王国不可分割的永久附属品。——摘编自[英]塞尔登《海洋封闭论》(1635年
)材料二白“大规海时代”以来的500多年间,世界海洋强国的崛起如同潮水般起伏更迫。从海洋强国崛起及更适的历史看,贸易是最直接的影响因素。从葡萄牙、西班牙、荷兰等早期海洋强国崛起到英国成为世界领先的海洋霸主,再到二战后美国全球海洋霸权地位的确立,
欧美国家近代发展的历史,同时也是海洋经略和海洋扩张的历史。二战结束后,海洋领域的竞争从以走力对抗为主的“丛林法则”转向以规则塑造为主。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通过并于1994年11月生效。《公约》多处规定了海洋引
用的“和干目的”和“和平用途”。《公约》规则的广泛实践、海洋争议的加剧和大国海洋地缘竞争的回归,正推动着“海洋匀由”向着更为平衡的方向发展。-揭揭自朱锋《海洋级国的历史镜鉴及中国的现实选择》(1)指出材料一中两种观点的分歧,并结
合所学知识说明产生分歧的原因。(10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大航海时代以来海洋争夺的演变特点。(6分)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实现国家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复兴是近代以来无数仁人志士不懈求索的伟大梦想。对近代百年的历史研究,史学家们提出了“革命范式、革命
叙事”与“现代化范式、现代化叙事”两种解释框架。以现代性展开为主题的现代化话语和以民族抗争重建为主题的民族复兴话语,是能够贯穿从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中叶的两大历史性叙事。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一种关
于中国近代史的史学研究范式或提出新的研究范式,自拟论题并予以阐释。《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阐述充分,逻辑严谨)湖北省新高考联考协作体·历史议卷(共6页)第6页高三9月起点考试历史参考答案题号12345678答案C∧DBBC∧D题号91
01112131415答案ACB∧BCC1.【答案】C。根据题意,三星堆文明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征与国内其他地区相近,但也独具特色,与埃及文明有相似之处,这些丰富了中华文明的内涵,故选C。材料中看不出三星堆文明产生的原因是受多元文明影响,排除A:
材料主旨是三星堆文明内涵的丰富性,既具有中华本土文明的特征又与埃及文明有相似性,材料没有体现“世界各地的文明”,排除B;不是所有文明起源都有文献可考证,D说法绝对,排除D。2.【答案】A。根据题干“爱国如家”、“修身
、齐家、治国、平天下”、“国家和君主是一回事”,可知古人的爱国主义具有鲜明的家国一体理念,故选A。鲜明的阶级属性材料中不能体现,排除B:材料没有指出爱国主义的影响推动了大一统思想形成,排除C:华夏认同指周边少数民族对中
原汉族的认同,排除D。3.【答案】D.根据题意,秦朝刑罚种类多且严苛野蛮,汉文帝废除部分残损肢体的肉刑,唐朝区分主谋从犯、故意过失罪以及特定条件下的减刑,这些体现了刑罚从野蛮走向理性文明的趋势,故选D。秦法严苛只是材料局部信息,排除A;材料中
看不出儒家思想对刑罚人性化的影响,汉文帝时治国思想是道家,排除B:材料主语是古代刑罚不是古代法律体系,排除C₄4.【答案】B。题意为,潘君少时贫困通过做生意致富,娶媪女为妻,生子后擢进士第官至郡守,从潘君及其妻、子的经历可看出宋代社会阶
层流动性强,故选B.潘君个人的从商经历不能证明商品经济繁荣。排除A:材料不涉及门第观念,排除C:材料看不出官府的态度和政策,排除D。5.【答案】B。根据题意,欧洲人绘制的世界地图尽管因地理学知识有限存在
错误,但可开阔人们的视野,面中国部分士大夫斥其为“邪说”井展开攻击,这反映了士大夫思想僵化保守,故选B。不能站在今人的角度评价当时的地图绘制技术落后,1602年时生产力木平不高、人们对世界的了解认识有限,故而地理学知识有限、地图
出现谬误,材料主旨并非地图绘制技术的落后,排除A:材料不涉及当时的中外经济文化交流情况,排除C:传统伦理道德是指儒家的仁义礼智信忠孝节义等,材料看不出对传统伦理道德的冲击,排除D。6.【答案】C。根据对比可知,从夷、红毛到洋、欧罗巴,从诏敕、谕旨到函、照会
、国书等、从贸易管制到通商、从三跪九叩、朝贡赐到握手,这些都反映了清朝外交向近代转型,故选C。天朝上国的观念在晚清仍有体现,如夷、酋、跪、朝觐等措辞,排除A:全面融入太绝对,排除B:中外关系平等化不符合史实,排除D。7.【答案】A。根据题意,陈独秀认为科学可帮
助国人摆脱蒙昧时代,鲁迅也认为科学能让人明白道理摆股盈昧迷信,两人都是借助科学反对封建的蒙昧迷信,将科学作为反封建的武器,故选A。科学反抗的是封建迷信愚昧,旧伦理道德侧重于仁义礼智信等,材料主旨不是摆脱伦理道德束缚,排除B:材料中看不出陈、鲁二人主张产生的
影响,排除C;材料只是陈、鲁二人的主张,不能扩大到国民,排除D。8.【答案】D。根据题意,中共中央的城市工作方针平稳有序且着力解决电力、金融、工资等民生问题,这可增强民众对共产党的认可支持,故选D.根据所学知
识及“收缴敌警枪支”,可判断该时期是解放战争时期,北伐战争是大革命时期,排除A:材料中看不出新民主主义的经济方针,排除B:材料无法证明工作重心开始转移,排除C。9.【答案】A。根据所学知识和题意,三线建设一定程度上优化了
国民经济的布局,①正确;川渝地区建设了一大批企业涵盖重工业的所有部门,还形成了多门类的产业结构,这体现了地方工业结构改善,②正确;三线建设一定程度上促进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但均衡发展不对,③错误;材料中看不出民众生活方式的改变,④排除,
故选A。排除BCD。10.【答案】C。根据图示,市政设施固定资产投资的领域广、都是服务于民生的行业,因此体现了以人为本市政为民的特点,故选C。材料中看不出投资来源的情况,排除A;根据图示比例道路桥梁、轨道交通占比较高,而燃气供热地下管廊等占比较小,不能体
现均衡,排除B;材料本身看不出经济快速发展,排除D。11.【答案】B。根据题意,波斯国王监督牵制地方总督,限制地方铸币的行为以及四通八达的交通道路网,这些措施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管理,故选B。交通只是诸多措施中的一个
,∧属于以偏概全,排除A:地方总督能自行治理地方,具有一定自主性积极性,排除C:促进国内经济文化交流非题干主旨,排除D.12.【答案】A。根据题干,城市造就了市民阶级,市民尝试的各种政府组织方案孕育着近代民主的因素,故选A项。题干中看不出推动西欧步入现代社会,排除B:材料中没有提及市民
的政府组织方案是深受古希腊罗马的影响,排除C:材料中不涉及中世纪城市与近代城市之间的关系,排除D。13.【答案】B。根据题意,光荣革命以后英国逐渐确立君主立宪制,为工业革命的发生提供了制度保障,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工业资产阶级迫切需要进入议会,
对旧的议会选举制提出变革需求,故而旧制度必然被工业化社会所淘汰,这体现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相互促进关系,故选B。工业革命前后英国都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排除A:工业革命前英国已确立资本主义制度,排除C:责任内阁制在工
业革命前已经产生,扣除D。14.【答案】C.根据题意,苏联利用西方资木主义国家发生经济危机,大量进口机器设备、招揽人才、发展贸易等来促进本国的工业化进程。故选C。材料中看不出西方政府对苏的外交政策与态度,排除A:全面开放说法错误,排
除B:苏联主要靠本国力量完成工业化,依靠欧美各国不符合史实,排除D。15.【答案】C.根据表格可知,法德美三国1992年与1950年对比,第一、第二产业的就业比重都呈下降趋势,第三产业的就业比重都迅速上升。这是国内产业结
构优化升级、第三产业比重上升的结果。故选C。材料中看不出科学技术发展对就业比重的推动作用,排除A₁法德美三国的工业化在工业革命后即已实现,排除B:材料主旨是就业比重的变化反映了什么,D项是产业结构变动与经济发展速度间的关系,与材料主旨逻辑不符,排除D。16.(14分
)(1)过程:秦汉魏晋时期:以国家治安主体为主的治安体系。(2分)南北朝隋唐时期:国家治安主体衰落。(2分)宋元明清时期:政府专职治安机构、基层组织和社会组织共同发挥作用(2分)。(2)特点:推行自治是实现国家富强、政治民主
的手段:自治与传统乡绅治理联系在一起;自治观念的传播和实践举步维艰;北洋军阀时期,自治成为军阀割据的理论武器;近代的自治局限于理论层面,缺乏实施环境和文化土壤。(8分,任答4点即可)17.(13分)(1)认识:赋予体育人文修养的内涵:注重和谐;淡化体育的竞争意识;强调整体,忽视个体;服务于政治
统治、与儒学发展紧密相连;体育发展受阻形成重文轻武的观念。(6分,任答三点即可)(2)背景: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普遍确立与完善提供政治保障;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经济迅速发展为奥运会提供物质基础:世界各地的联系加强:近代
科技的发展提供技术和设施支持;顾拜旦个人的努力与养献;古希腊奥林匹克运动的传统:西方近代以来人文主义精神的复兴与发展。(7分,三点6分、四点7分)18.(16分)(1)分歧:格劳秀斯主张海洋为人类共有,海洋应向所有国家开放,人类有在海洋上自由通行和贸易的权利:塞尔登认
为海洋可以被私人占有,英国国王有权获得环绕本国的海洋主权。(4分)原因:新航路开辟拉开了欧洲海外扩张的序幕:随着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国家主权意识加强,争夺殖民地和海权的利益纷争加剧:17世纪,荷兰海上实力壮大,格劳秀斯的观点意在打破西、葡的殖民垄断地位,证明荷兰人有权前往东印度水域
进行贸易:17世纪,英国的国家利益受到荷兰的威胁,塞尔登的观点意在证明英国享有附近海域主权,并为合法地向外国渔民征税进行辩护。(6分,任答三点即可)(2)海洋强国的崛起不断更迭;海上贸易直接影响到海洋强国的崛起;近代欧美强
国的崛起发展与海洋扩张紧密相连;二战后海洋争夺从以武力对抗为主到规则塑造、和平利用海洋为主:海洋争夺朝着更加平衡的方向发展;综合国力和国际局势影响着海洋争夺格局。(6分,任答三点即可)19.(12分)示例1观点:中国近代史是中国人民在民族危机背景下,向西方学习,从农业文明迈向工业文明的过程。
(2分)阐释: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的窘境,一些有识之士发起洋务运动,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创办近代工业,是中国近代化的起步,20世纪初,随着民族危机加深,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的工具,革命党人发动
辛亥革命,结束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促进了近代民主政治的发展。北洋军阀统治时期,袁世凯为称帝掀起尊孔复古逆流,激进的知识分子以民主科学为口号,宣传西方启蒙思想,掀起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促进了思想解放。
(8分)总结:中国近代化的历程是在民族危机下,中国人民不断探索现代化的过程。它顺应了时代潮流,促进了社会进步。(2分)示例2观点: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列强侵华下中华民族不断反抗、最终实现民族独立的抗争史。(2分)阐释: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
矛盾激化,农民阶级掀起太平天国运动,勇敢承担起了抗击外来侵略的重任,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随着西方列强侵略的不断加剧,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爱国军民奋起反抗,涌现出了冯子材、邓世昌等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他们的抗争捍卫了民
族尊严。20世纪30年代,日本发动侵华战争,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中国共产党主导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现全民族团结抗战,最终取得了百年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第一次完全胜利,中国的国际地位提高。(8分)总结:中国近代
史是中国人民在西方列强侵略加剧、民族危机不断加深的背景下,奋起抗争、反击侵略,最终赢得民族独立的历程。(2分)如提出其他新观点,言之有理、论证符合史实、理由充分、逻辑严谨,也可得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