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10月学情监测地理试题【精准解析】.doc,共(18)页,1.295 M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a6fe76ebfa25892ae0237f2dd69ef84e.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江苏省赣榆高级中学2019级高一10月初学情检测地理试题第I卷(单选题,每题2分,共计50分)请在下列题目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择正确的答案,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选择完成后将正确答案填涂到答题卡相应位置。1.下列天体中,属于宇宙中最基本天体的是和。①恒星②卫星③星云④行
星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④【答案】C【解析】【详解】宇宙是由各种各样的物质组成的,组成宇宙的这些物质统称为天体。按照天体的体积、质量、温度、成分、形态等物理和化学性质分为星云、恒星、行星、卫星
、彗星、流星体和星际物质等。其中星云和恒星是宇宙中的基本天体,是构成宇宙的主要物质形态,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2.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三者关系应该是下图中的A.B.C.D.【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天体系统的从属关系,地月系属于太阳系的
组成部分,太阳系属于银河系的组成部分,太阳系与河外星系没有从属关系,D选项符合。故选D。3.火星探测项目是我国继载人航天工程、嫦娥工程之后又一个重大空间探索项目,我国火星探测器预计在2020年上天。火星
探测器一旦进入火星轨道,便脱离了()A.地月系B.太阳系C.银河系D.总星系【答案】A【解析】【详解】太阳系八大行星按照距太阳由近及远的顺序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火星探测器进入火星轨道后脱离了地球引
力,因此脱离了地月系,但仍在太阳系范围内,更没有脱离银河系和总星系。故选A。“中国天眼”是世界最大口径的球面射电天文望远镜,位于贵州省平塘县大窝凼一片天然喀斯特洼地中。2017年3月开始开放免费参观,
但为保证天眼正常工作,日接待规模控制在2000人以内。2017年10月,“中国天眼”首次发现了两颗距离地球分别约4100光年和1.6万光年的新脉冲星,引起世界关注。图a为天眼俯拍图,图b为天体系统示意图。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4.平塘县大窝凼建设“中国天眼”的自然优势之一是
A.地势较高,与天体距离更近B.纬度较高,观测星空范围大C.喀斯特地貌,储水条件良好D.盆状地形,便于望远镜建设5.“中国天眼”发现的两颗新脉冲星所属最低一级天体系统是A.地月系B.太阳系C.银河系D.河外星系【答案】4.D5.C【解析】【
4题详解】“中国天眼”是世界最大口径的球面射电天文望远镜,此地为喀斯特地貌,储水条件不好,C错误;但是盆地地形与球面射电天文望远镜形状相符,便于望远镜建设,D对;地势较高,与天体距离更近,这点差距影响太小,A错
误;贵州纬度较低,B错误。【5题详解】“中国天眼”首次发现了两颗距离地球分别约4100光年和1.6万光年的新脉冲星,利用光年和千米之间进行单位换算,再与图中的各种天体系统直径进行比较,可知“中国天眼”发现的两颗新脉冲星
所属最低一级天体系统是银河系,选择C。【点睛】“中国天眼”是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英文简称刚好是FAST。FAST是世界在建的最大射电望远镜,借助天然圆形溶岩坑建造。FAST的反射镜边框是1500米长的环形钢梁,而钢索则依托钢梁,悬垂交错,呈现出球形网状结构。FAST的反射面总面积
约25万平方米,用于汇聚无线电波、供馈源接收机接收。6.太阳源源不断地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外辐射能量。太阳辐射的能量是巨大的,尽管只有二十二亿分之一到达地球,但是对于地球和人类的影响却是不可估量的。据此回答下题。太阳的能量来源于()A.黑子和耀斑的强烈活动B.强烈的太阳风C.内部物质的
核聚变反应D.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答案】C【解析】【详解】太阳的能量来源于太阳内部物质的核聚变反应,C对。黑子和耀斑的强烈活动、强烈的太阳风不是太阳辐射能量来源,A错。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是地球内部能量的来源
,D错。【点睛】太阳的能量来源于太阳内部物质的核聚变反应。黑子、耀斑、太阳风属于太阳活动,不是太阳辐射能量来源。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是地球内部能量的来源。科学家预测在2019年至2020年太阳表面将再度出现“无黑子”现象,又称为“白
太阳”,预示着太阳活动将进入“极小期”。据此,完成下列各题。7.“白太阳”现象持续期间①全球降水均增多,洪涝灾害更加频繁②极地附近出现“极光”的范围将扩大③地球磁场受到的干扰减弱,磁暴减少④太阳活动对无线电短波通讯干扰减弱A.①②B.②④C.①③D
.③④8.太阳辐射为地球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能量,下列能量不是来自太阳辐射的是A.岩石圈板块运动B.夏季我国盛行东南风C.动植物蓬勃生长D.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答案】7.D8.A【解析】【7题详解】“白太阳”现象即无黑子现象,太阳黑子数量少说
明太阳活动处于低峰年,耀斑、太阳风等太阳活动均较弱。地球气候的变化与太阳黑子有相关性,但有的地区呈正相关有的呈负相关,故全球降水都增多的说法错误,①错;太阳风活动弱时,由此引起的极光活动也较少,②错;耀斑会干扰地球
磁场和电离层,影响磁场和无线短波通信,耀斑活动少时对二者的干扰也会减少,③④对,选D。【8题详解】岩石圈板块运动的能量主要来自于地球内能;我国夏季风的形成是由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引起的,而海陆气温的变化能量来自于太阳辐射;动植物的生长需要太
阳辐射;煤炭石油是地质时期储存的太阳能,故选A。【点睛】太阳活动具有整体性,当黑子数量多时,耀斑、太阳风也较强,称为太阳活动的高峰年,反之则为低峰年。学生要熟记三种太阳活动的含义、出现的位置和三种活动对地球产生的相应影响。“一滴水从波涛汹涌的大海,化为天
上的白云,再到漫天的大雪,使地面银装素裹,融化后渗入地下,被植物的根系吸收。”下图为地球圈层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据此回答下列各题。9.材料描述的现象体现了________的变化()A.大气圈B.水圈C.圈岩石D.生物圈10.图
示圈层①②③④依次为()A.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大气圈B.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C.生物圈、水圈、岩石圈、大气圈D.岩石圈、水圈、生物圈、大气圈11.“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反映的圈层关系是()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答案】9
.B10.A11.B【解析】【9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水圈水循环的过程。“一滴水从波涛汹涌的大海,化为天上的白云”描述的是水汽蒸发的过程,“再到漫天的大雪,使地面银装素裹”描述的是降水的过程,“融化后渗入地下,被植物的根系吸收”描述的是下渗的过程。所以材料描述的现象体现了水圈的
变化,B项正确。故选B。【10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地球上各个圈层之间的关系。图中①圈层能为③圈层供水且能渗进②圈层,因此①是水圈、②是岩石圈;③可为④供氧,④可为②提供降水,因此③是生物圈、④是大气圈,A项正确。故选
A。【11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生物圈和岩石圈之间的关系。“落红”来源于生物圈;“春泥”反映了岩石圈,反映的圈层关系是生物圈和岩石圈之间的关系,有上题可知②是岩石圈,③是生物圈,B项正确。故选B。地球的外部圈层包
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等,这些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下图示意地球圈层构造。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2.图中所示的圈层A、B、C分别是()A.水圈、生物圈、岩石圈B.生物圈、岩石圈、水圈C.生物圈、水圈、岩
石圈D.岩石圈、水圈、生物圈13.B圈层是一个()A.不连续、有规则的圈层B.连续、不规则的圈层C.连续、有规则的圈层D.不连续、不规则的圈层14.A圈层不同于其他圈层的特点是()①只有A圈层具有生命存在的条件②不单独占有空间,渗透于其他圈
层之中③占有独立空间,厚度约为300多米④地球上非常活跃的特殊圈层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答案】12.C13.B14.D【解析】【12题详解】生物圈占有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岩石圈的上部,因此A为生物圈;一般来说,除生物圈外,地球外部圈层由内向外
依次为岩石圈、水圈、大气圈,因此B为水圈,C为岩石圈。故选C。【13题详解】根据上题分析,B为水圈,是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故选B。【14题详解】根据小题1分析,A为生物圈。生物圈不单独占有空间,而是渗透于其他圈层之中,是地球上最活跃的圈层,②④正确,③错误;
因此,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同样具有存在生命的条件,①错误。故选D。下图为某学生外出时拍到的照片。观察照片,完成下面小题。15.在景观图中,代表自然地理系统中最活跃的圈层的要素是()A.瀑布B.岩石C.树木花草D.大气16.图中瀑布的形成过程,充分说明了()A.图中各圈层都是连续而
不规则的,且都相互联系B.图中的各圈层之间存在着物质迁移和能量转化C.图中的各圈层是独立发展变化的D.水圈的构成要素中,只有地表水处于不间断的循环之中【答案】15.C16.B【解析】【15题详解】自然地理系统中最活跃的圈层是生物圈;生物包括动物、植物和
微生物。所以在景观图中代表自然地理系统中最活跃的圈层的要素是树木花草,故C正确。【16题详解】该瀑布的形成说明地球的圈层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它们之间不断进行着物质迁移与能量的转化。故B正确、C错误。水圈是连续而不规则的,并
不是所有圈层,故A错误;水圈的构成要素中,地表水、地下水、大气水等都处于不间断的循环之中。故B错误。古往今来“桂林山水甲天下”不知唤起了多少人对桂林山水的神往。读图回答下列各题。17.主要与喀斯特淀积作用有关的是A.①B.②C.③D.④18.景观④的代表性喀斯特地貌
形态有A.石芽、漏斗、落水洞B.石钟乳、石笋、石柱C.天生桥、石林、洼地D.溶洞、地下河、峰丛【答案】17.D18.B【解析】【17题详解】喀斯特地貌可以分为地面喀斯特地貌和地下喀斯特地貌,地面喀斯特地貌包括石林、峰林、石
芽、峰丛、孤峰、溶蚀洼地等,①②③是地面喀斯特地貌。地下喀斯特地貌包括溶洞、地下暗河、石钟乳、石笋、石柱,在淀积的作用下形成的,图④与喀斯特淀积作用有关。D正确。【18题详解】景观④的代表性喀斯特地貌位于地下,落
水洞、天生桥、石林、峰丛位于地上,石钟乳、石笋、石柱位于地下,B正确。云南石林,位于昆明石林彝族自治县境内,昆明石林以石多似林而闻名,景区范围广阔,景点众多,石林以喀斯特景观为主,以“雄、奇、险、秀、幽、奥、旷”著称,具有世界上最奇特的喀斯特地貌
。下图示意云南石林景观。据此完成下列问题。19.形成云南石林景观的主要作用是A.岩石风化B.风力沉积C.流水侵蚀D.河湖沉积20.云南石林形成需要的气象条件为A.海拔高,气温年较差小B.天气炎热,降雨多C.空气干燥,降水少D.大气稀薄,光照强21.石林作为喀
斯特地貌的一种特殊形式,属于喀斯特地貌形成过程的A.溶沟阶段B.洼地阶段C.峰丛阶段D.孤峰阶段【答案】19.C20.B21.C【解析】【19题详解】石林地区岩石以石灰岩为主,易被水侵蚀、溶蚀。形成云南石林景观的
主要作用是流水侵蚀,C对。岩石风化形成的是碎屑物质,A错。风力沉积形成的是沙丘等地貌,B错。河湖沉积形成的是平原或三角洲地貌,D错。所以选C。【20题详解】石灰岩在暖湿的环境下,容易被水侵蚀、溶蚀。云南石林形成需要的气象条件为位
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天气炎热,降雨多,B对,C错。石林分布区位于第二阶梯,海拔较低,A错。大气稀薄,光照强是青藏高原的特征,D错。所以选B。【21题详解】石林作为喀斯特地貌的一种特殊形式,属于喀斯特地貌形成过程的峰丛阶段,峰丛
进一步向深处溶蚀、演化,形成石林,C对。溶沟阶段、洼地阶段是初始阶段,峰丛没有形成,A、B错。孤峰是岩溶区孤立的石灰岩山峰,不是峰林,D错。所以选C。读图比较图中河流a,b,c三处的位置与三幅断面图,完成下面小题。22.河流位置与断面对应关系正确的是A.①—a,②—b,③—c
B.①—b,②—a,③—cC.①—c,②—b,③—aD.①—c,②—a,③—b23.与河流位置a、b、c对应的主要外力作用分别是A.侵蚀、搬运、沉积B.侵蚀、沉积、搬运C.沉积、搬运、侵蚀D.搬运、沉积、侵蚀【答案】22.D23.A【解析】【22题详解】
河谷发育初期是“V”字形,主要在河流上游以溯源侵蚀、下蚀为主;河谷发育中期表现为河湾,在河流中游,下蚀减弱,侧蚀加强;河谷发育的成熟期为槽形河谷,在河流下游,以侧蚀为主。①剖面图显示河谷呈槽型,对应河流下游
的c,②河谷呈“V”,对应河流上游的a,③对应b,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23题详解】a位于河流上游,流速快,以流水侵蚀作用为主,b位于河流中游,以搬运作用为主,c位于河流下游平原,地势低平,水流缓慢,以堆积作
用为主,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下图为某地河流、湖泊发展的四个阶段。读图,完成下列各题。24.四个阶段由先到后的排序是()A.①②③④B.②④①③C.③②④①D.②③④①25.仅考虑河流作用,与②阶段相比,④阶段河流()A.
水流速度变快B.输沙能力增强C.洪涝灾害多发D.河流冰期延长【答案】24.B25.C【解析】【24题详解】河道最初是平直的,后来随着泥沙的淤积及地转偏向力的影响,逐渐成为曲流,在曲流处,水的惯性影响下,逐渐自然裁弯取直,形成河与湖分离的状态,四个阶段由先到后的排序是②④①③。B正确。故选
B。【25题详解】河道越弯曲,水流的侧蚀能力越强,堤岸越易发生崩塌,越易发生洪涝灾害,与②阶段相比,④阶段图中的河流弯曲,水流速度变慢、输沙能力减弱、最容易发生洪涝灾害、河流冰期不变,故选C。第II卷(非选择题,5小题,
共计50分)根据题目要求,完成下列问题。请将问题的正确答案填写到答题卡相应位置。26.读太阳系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1)八颗行星中,B表示________,D表示________。按结构特征划分,它们都属于________行星。(2)从运
动特征来看,八颗行星绕日公转有同向性,即都是自________向________,另外,还具有________性和________性。(3)若地球在H行星的轨道上运行,则会发生的现象有()A.变为寒冷的“冰球”B.变为炽热的“火球”C.大
气层将会消失D.体积将会变小(4)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与其所处的宇宙环境关系密切,此图所反映的有利宇宙环境是什么?(5)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的几个自身条件中,此图反映出来的是什么?【答案】(1)金星火星类地(2)西东共面近圆(3)A(4)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
不干扰,使地球处于相对安全的宇宙环境中。(5)日地距离适中,有适合生物生存的温度条件。【解析】【分析】根据太阳系结构图,了解八大行星分布位置、运动方向。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有宇宙环境、自身条件。日地距离适中,地球表面有适宜生物生存的温度
。【详解】(1)根据太阳系行星分布规律,由内向外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八颗行星中,根据各自的轨道判断,B表示金星,D表示火星。按结构特征,它们都属于类地行星。(2)按运动特征,八颗行星绕日公转有同向性,即都是自西向东,另外,
还具有近圆性和共面性。(3)地球上的能量来自太阳辐射,H行星距太阳远,是远日行星,获得的太阳辐射少。若地球在H行星的轨道上运行,则会发生的现象有因温度太低,变为寒冷的“冰球”,A对B错。地球体积、质量不变,大气层不会消失,C、D错。(4)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的外部条件中,此图反映八颗行星绕日公转有同
向性,即都是自西向东,另外,还具有近圆性和共面性等特征。所体现的作用是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使地球处于相对安全的宇宙环境中。(5)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的几个自身条件中,此图反映出来的是日地距离适中,有适合生物生存的温度条件。2
7.下图是中国年太阳总辐射量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年太阳辐射总量最丰富的区域是_____(填序号),该区域位于___________,该区域与②处纬度相差不大,太阳辐射强度却高于②的原因是___________,
(2)年太阳辐射总量最贫乏的区域是_______(填序号),该区域位于_____________(3)②的值大约是_____________,该处年太阳辐射总量小于③处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4)描述中国年太阳
辐射总量的大体分布规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①(2).青藏高原(3).海拔高,空气稀薄,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弱;晴天多,日照时间长(4).④(5).四川盆地(6).40--5
0(7).阴雨天多,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8).东南向西北递增【解析】【分析】该题考查我国太阳辐射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详解】(1)由图示年太阳总辐射量①的的数值在80-90亿焦耳/米2,③地的数值是50-60亿焦耳/米2,,④地位于四川盆地,是太阳辐射的低值区
,所以数值是40亿焦耳/米2,则②地的数值是40-50亿焦耳/米2。故年太阳辐射总量最丰富的区域是①。①位于青藏高原,太阳辐射丰富的原因是海拔高,空气稀薄,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弱;晴天多,日照时间长。(2)结合上题比较,年太阳辐射总量最贫乏的区域是④,位于四川盆地。(3)由第(1)题分析得出,②的
值是40—50,太阳辐射总量小于③处的原因是阴雨天多。(4)结合图示,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的大体分布规律是东南向西北递增。28.读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与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a图中A表示______波。(2)b图表示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M处称为_
_____界面,其上、下两层分别为______和______(填写圈层名称)。(3)在b图上N处,地震波B的传播速度突然_____,该处称为______界面,N以下部分为____(填写圈层名称)。(4)软流层被认为是岩浆的发源地,它位于地球内部圈层的哪一圈层_______。(填字母)(5)写
出岩石圈的范围:_______________。【答案】(1).横(2).莫霍(3).地壳(4).地幔(5).下降(6).古登堡(7).地核(8).D(9).软流层以上地幔部分与地壳【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地球的内部圈层,地震波的分类和特征。难度较低,旨在考查学生对基
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详解】(1)图中A、B表示地震波,其中A在2900千米处消失,表示横波,可以通过固态物质传播。其中B可以在各种物质中传播,表示纵波,其传播速度较快。(2)图中C﹣F分别表示地球内部构造,均深度33千米处,有一个不连续面,叫做莫霍界面,即字母
M,它是地壳和地幔的分界线。该面以上C代表地壳,该面以下D代表地幔。(3)据图可知,图中N处,地震波A(横波)突然消失,地震波B传播速度快速下降,该处是古登堡界面,N以下部分EF为地核。(4)软流层位于地幔的顶部,地幔为图中的D层。(5)岩石圈是指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的岩石层,包括软
流层以上地幔部分与地壳。29.喀斯特地貌是世界上一种非常独特的地貌类型。读图回答问题。(1)左图所示的是地表喀斯特地貌中的______景观,群峰竞秀。该地貌主要分布于右图中地貌类型界线以____(填方位)区域。除上图呈现以外,地表喀斯特地貌还有:______等。(写出
一个)(2)我国西南地区是世界上喀斯特地貌十分发育的地区之一,请从岩石和水文两方面分析此地貌的发育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析喀斯特地貌对生产生活方面带来的影响:_________________。(4)喀斯特
地貌的主要特点是______。(单选)A.奇峰林立,地表崎岖B.冰川广布,河流众多C.千沟万壑,支离破碎D.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答案】(1).峰林(2).东(3).石芽、峰丛、孤峰、溶沟、溶蚀洼地等任写一个(4).岩石可溶性、岩石透水性、水的溶蚀力、水的
流动性四方面回答(5).有利:旅游资源丰富,风景优美,适宜发展旅游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仓储;疗养;生物培育。不利:易导致水土流失,土层薄;土壤较为贫瘠;可耕地面积小,不利于农业机械化发展;地形崎岖不平
,交通不便;多地下溶洞和暗河,地表缺水。(6).A【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喀斯特地貌及其特征,难度较低,旨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详解】(1)左图中群峰竞秀,因此为喀斯特地貌类型中的峰林景
观。山峰等高线地形图表现为等高线闭合,中心海拔高于周围,因此为界线以东区域,喀斯特地貌还有石芽、峰丛、孤峰、溶沟、溶蚀洼地等。(2)喀斯特地貌发育是石灰岩地区地下水长期溶蚀的结果。石灰岩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CaCO3),在有水和二氧化碳时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碳酸氢钙Ca(HCO3)2,
后者可溶于水,因此气温高,降水总量大,利于喀斯特地貌的形成。我国西南地区分布大量的石灰岩,并且气温较高,降水总量大,具备了喀斯特地貌形成的岩石和气候条件。气候又影响了水条件和生物条件,地表水和地下水丰富,溶蚀力、流
动性强,土壤和流水中有机酸含量高,所以是世界上喀斯特地貌十分发育的地区之一。(3)喀斯特地貌对生产生活方面带来的影响包括有利的方面和不利的方面,喀斯特地貌地表及地下形态丰富多样,旅游资源丰富,风景优美,适宜发展旅游业,并能带
动仓储、疗养、生物培育等相关产业发展。但喀斯特地貌区为水溶性地貌,易导致水土流失,土层薄;肥力易流失,土壤较为贫瘠;地形崎岖不平,可耕地面积小,不利于农业机械化发展;地形崎岖不平,地表起伏大,交通不便;多地下溶洞和暗河,地下水丰富,但地表缺水。(4)图中显示,喀斯特地貌区地表多石芽
、峰林、峰丛,因此奇峰林立,地表崎岖,A符合题意,排除D。喀斯特地貌是流水溶蚀地貌,地表水和地下水活跃,如冰川广布地区,地表水以固态形式存在,且地下多冻土,因此地表水和地下水不活跃,不易形成喀斯特地貌,排除B。千沟万壑,支离破碎,是黄
土高原的特征,排除C。故选A。30.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1)从地貌上看,甲图是__,乙图是__,二者都是河流__地貌。(2)若甲、乙两地貌在丙图中有分布,则甲在__处分布,乙在__处分布。(3)甲图中沿A→B方向的物质组成可能__
___。A.黏土砾石粉砂B.粉砂黏土砾石C.砾石粉砂黏土D.砾石黏土粉砂(4)根据图甲判断,沿C→D方向的剖面图可能是_____。A.B.C.D.(5)从自然因素方面分析乙附近地区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________
______。【答案】(1).冲积扇(2).三角洲(3).堆积(沉积)(4).F(5).E(6).C(7).B(8).地势平坦开阔;土地肥沃(河流一般都把中游和上游的易溶于水的营养物质,如氮肥、钾肥、
磷肥等带到下游的冲积平原上);水资源丰富【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河流堆积地貌及其特征,难度较低,旨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详解】(1)流水侵蚀作用常常形成沟谷(v型)、瀑布和峡谷;流水堆积作用常常在山前形成冲积扇或洪积
扇、在河流中下游形成冲积平原和河口三角洲(一般在河流的上中游主要表现为侵蚀和搬运,在下游表现为堆积)。图中甲是冲积扇,在出山口附近形成.乙是三角洲,在入海口形成。二者都是流水堆积作用形成的。(2)图中甲是冲积扇,在出山口附近形成,位于F处;乙
是三角洲,在入海口形成,位于E处。(3)河流在上游河段流速比较快,这个时候沉积的物质少,以颗粒大的物质为主,它的重力比较大,不容易携带.而到了河流下游,随着流速减慢,沉积的物质越来越多,河水搬不动小颗粒,所以小颗粒开始沉积。所以图中沿A-B方向物质组成的颗粒越来越小。因此是C答案。(4)冲
积扇是河流出山口处的扇形堆积体,当河流流出谷口时摆脱侧向约束,其携带物质便铺散沉积下来,冲积扇平面上呈扇形,扇顶伸向谷口,立体上大致呈半埋藏的锥形。以山麓谷口为顶点,向开阔低地展布的河流堆积扇状地貌。冲积扇沿着半径方向,可分为顶坡段、前缘段和两者之间的过渡段。从
扇顶到扇缘地面逐渐降低,坡度逐渐变小,堆积物由粗到细,分选性逐渐变好。其纵剖面形态与河床一致呈现下凹形,横剖面为上凸形。因此沿C-D方向的剖面图可能是B答案。(5)乙附近地区为三角洲地区,流水堆积形成,地势平坦开阔;河流一般都把中游和
上游的易溶于水的营养物质,如氮肥、钾肥、磷肥等带到下游的冲积平原上,土地肥沃;河流流经地区,水资源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