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宜荆荆恩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联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DOC
  • 阅读 0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0 页
  • 大小 1.016 MB
  • 2024-10-03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湖北省宜荆荆恩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联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湖北省宜荆荆恩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联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湖北省宜荆荆恩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联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7 已有0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10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湖北省宜荆荆恩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联考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共(10)页,1.016 M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a6e8ba11f1589b4a22f4495e67b0f465.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宜荆荆恩”2024届高三起点考试历史试卷2023.9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要求的。1.新石器时代的大溪文化遗址发现于长江中游地区,其早期墓葬中女性的随葬品以锥器、装饰品居多,男性则多随葬石斧等生产

工具。锥器是从事家庭手工劳动的重要器具,而石斧作为重要的砍砸器则主要用于采集、砍伐、切割肉类等大体力劳动。这说明当时A.妇女享有较高的社会地位B.小农经济的雏形已经出现C.社会劳动中已经出现分工D.手工业已成为独立的部门2.秦汉时期,担

任乡村基层组织的乡绅大多是“由闲阶级”,他们不仅能够白给自足,践行“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自我担当理念,而且因与当地乡民多是同族同宗,在调解矛盾时可以利用伦理手段代替不必要的行政或法律手段,减少乡里乡亲不必要的摩擦。据此可知乡绅A.弱化了中央对地方的管控力度B

.利于降低政府的基层治理成本C.有利于提升国家行政管理效率D.确保了基层社会秩序平安稳定3.表1为有关唐代医疗情况的相关记录(部分),据表中信息可知当时A.民众的卫生意识普遍淡薄B.政府轻视医疗人才的培养C.地方的医疗资源较为匮乏D.常年战乱使生存环境恶化4.汉唐以来,政府多实行盐铁专卖。宋朝

盐的生产销售则实行四种运营方式:“民制一官收一官运一官销”、“民制一官收一官运一商销”、“民制一官收一商运一商销”和“民制一商收一商运一商销”。宋代的这一政策A.体现了重农抑商的强化B.推动了海外贸易的繁荣C.保障了政府的财政收入D.提高了盐的商品化程度5.明代思想家王阳明提出“士农

工商四民异业而同道”;学者焦竑批评世人“自世猥以仁义、功利歧为二途,不知即功利而条理之乃义也”;思想家李贽则提出人之有私、为私乃是“自然之理,必至之符,非可以架空臆说也”。这些观点A.表明了国民道德水准的低下B

.瓦解了理学对社会的束缚C.冲击了儒家的正统义利观念D.推动了资本主义萌芽出现6.甲午战争后国势愈危,时人发出慨叹:“乃如此之国势,如此之政体,如此之人心风俗,犹嚣嚣然自居于中国而夷狄人,无怪乎西人以我为三等野蛮之国,谓天地间不容有此等人也”,同时又认为西方大国固强,东方“小国得其道也,亦足以自

立”,“西政之明验大效,何其盛欤”。这一言论A.促使民众的思想开始觉醒B.动摇了儒学的主流思想地位C.有效缓和了中外间的矛盾D.有利于营造政治革新的氛围7.表2为清末新政时期湖北州县初等实业学堂分布表。据此可知,当时湖北A.实业教育布局呈现西强东弱B.

教育与经济发展呈正相关关系C.新政开启了初等教育近代化D.教育呈现社会转型的时代特征8.中国共产党在陕甘宁边区经济建设中,依靠“发展经济,保障供给”总方针进行总体部署,“以农业为主”方针具体推进,逐渐形成了“以农为基、以工促农、协调发展”为基本内核的经济内循环机制,创造了中国革命

史上的奇迹。这一举措A.表明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B.意在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C.适应了民族战争新形势的需要D.完善了根据地的权力运行机制9.在七届三中全会上,毛泽东作了题为《不要四面出击》的重要讲话,强调

要团结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绝大多数,孤立和打击当前的主要敌人,而不要四面出击,树敌太多。这一讲话A.反映了社会主义建设的需求B.有助于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C.促进了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D.推动了革命统一战线的壮大10.表3为2002-200

8年中国公派留学生人数统计表。这一时期我国对外公派留学情况的变化说明:本表中比例为百分比(%)A.是中国国民素养得到提升的证明B.说明东西方已结束意识形态对立C.推动了中国教育体制根本性改变D.得益于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开展11.碑文、碑碣具有重要史学价值,图1、图2为埃及地区发现的

碑文和纪念碑碣。对两幅图解读最准确的是A.佐证了古埃及航行技术的发展B.证明了摇桨法发端于古埃及C.说明扩张促进了航海技术进步D.反映了统治者对航海的重视12.从13世纪开始,假发的使用在意大利极为普遍,喷香水、贴黑痣、化妆,是当时女性美化自己的方式,并用金丝银线的饰品作为装饰,以便与奢侈

的服饰形成鲜明的呼应。在当时的威尼斯和佛罗伦萨,政府甚至出台了相关的规章,规定了男女在服装上不可太过于奢侈。这反映出当时意大利A.人文精神主导了社会发展B.经济发展带来消费观念变化C.国民收入得到了普遍提升D.商业革命丰富了民众的生活13.从1848年开始,英国由妇女主办的报纸大量发行,例如宣传女

权主义思想和观点的《女公民报》,致力于推动观念、教育、法律及妇女经济地位变革的《妇女权利》,作为抗议宣传阵地的《妇女之声》,全国妇女参政会创立的《妇女便士报》。这主要说明了A.妇女政治地位得到显著提升B.经济变革影响社会思潮C.新闻报刊事业得到迅速发展D.教育发展助推社会进步14.19

25年,英国的威尔士王子率官方贸易团访问拉美,建立“销售T程”。1929年,新当选的美国总统胡佛对拉美进行友好访问,为美国商品做广告。同年,为了消除胡佛访问拉美的影响,英国在拉美成立了一个庞大的高级贸易机构。上述举措A.凸显了拉

美地区的市场价值B.推动了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C.损害了拉美国家贸易自主权D.提高了拉美各国的国际地位15.在全球化进程中,资本主义国家主导着全球化的规则,跨国资本挤压着发展中国家的政府主权,致使一些发展中国家在经济上高度依

附于发达国家,资本主义内在的不稳定性又借此机制转嫁到发展中国家,造成了许多“失败国家”。这一状况A.为逆全球化的出现埋下隐患B.反映出全球化加剧了阶级矛盾C.说明全球化阻碍了经济发展D.颠覆了国际政治经济现有秩序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5分。16.[丝绸之路与西南开发](1

4分)材料一在汉武帝经略西南夷之前,西南夷地区人民与身毒(印度)有一定规模的物品交易活动,司马迁所言:“居大夏(今阿富汗一带)时见蜀布、邛竹杖,使问所从来,日:‘从东南身毒国,可数千里,得蜀贾人市。’或闻邛西可二千里有身毒国。骞因盛言

大夏在汉西南,慕中国,患匈奴隔其道,诚通蜀,身毒国,道便近,有利无害。”到东汉明帝永平十二年(69年),汉王朝政权征服了滇西地区哀牢王国,在云南保山设置永昌郡,通滇官方商道开通。——摘编自王婷《犍为置郡与汉代

西南丝绸之路的开拓》材料二1941年彭山东汉崖墓出土了一件陶质摇钱树座,底部为双龙衔璧图像,身部采用浮雕手法,塑造了“一佛二胁侍”人物造型。在乐山麻浩和柿子湾两座东汉崖墓中后室的门额位置,也发现了三尊坐佛像,皆采用浮雕

技法刻成,形象逼真。类似的考古发现还有很多,可知佛教从印度传入四川的时间显然要早于北方。从四川早期佛教造像出土的地点看,主要分布在西南丝绸之路的干道上,而且呈现出向北方和长江中游传播的趋势。——摘编自黄剑华《中华文明与西南丝绸之路》材料三相

对于陆上丝绸之路而言,海上丝绸之路有其特殊性,海上航路本来就一直存在,需要的只是海上运载工具及港口等基础设施的支撑,当然也需要政策的允许与支持。在公海,由于存在领土主权与海洋管辖权益重叠,以及需要经过地理位置重要、穿行可能面临

各种风险的海峡,海上航行通过权的取得较之于陆上更为复杂。海上贸易缺乏陆上贸易通道设关建卡的监管,导致其线路可能出现巨大的变异性。明朝实行“海禁”政策之后,当时中国东部沿海与域外不法商人的走私贸易几乎就没有中断过。这种缺乏政

府支持的贸易所面临的风险也是巨大的,海盗.恶劣天气、技术条件、贸易规模等因素,可能使贸易效益变得不如今天那么突出,也由于缺乏担保与保险等信用支持,一些海上贸易的安全与收益甚至没有任何保证。一摘编自傅梦孜《对古代丝绸之路源起、演变的再考察》(l)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

,归纳西南丝绸之路开通的条件,并分析其影响。(10分)(2)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海上丝绸之路的特点。(4分)17.[西医东渐与中医的发展](14分)材料一中医的学术传承一直恪守着师徒相授的模式,薛福成在欧

洲考察西洋医学后,指出“惟中国名医,数世之后往往失其真传。外洋医家得一良法,报明国家,考验确实,给以凭照,即可传授广远。”这一状况在近代医院制度引进之后,才发生巨大变革。在中国传统医学里,诊断、医疗、配药几

乎都是由医生一人负责,一医多能。西方医院则有合理的专业化倾向,除了传统的内外科之分,还出现了更多的如产科、神经科等非常细化的专业分工。医院制度的确立还有助于提高医疗器械的利用率,也为医疗科技的进步营造了良好的氛围,新的发现和发明会不断地用于临床,从而改变了中医那种数百年难以更新药物与设备的

状况。西医的一整套规范的医护体系和富有人文关怀的医病关系也使中医体系相形见绌,对中医以家庭为空间的诊疗程序和护理手段形成冲击。——摘编自郝先中《西医东渐与中国近代医疗卫生事业的肇始》材料二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和政府基于现有的医疗卫生资源,确立了四项卫生工作基本方针,切实保护人民健康,为这一时期医疗

卫生工作的推进理清思路,为新中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指明方向。为更好地促进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国家加大了财政投入力度,以有限的经济基础发展医疗事业,逐渐把以区域防疫为重点的医疗卫生工作方向转移到开展全国性医疗卫生工作上来。在第一届全国卫生大会的报告中正式提出新的高等医学教育制度,并要求在各地修

建中医学校,培养中医人才,让中医在新中国贫瘠的现实资源条件下发挥重要作用。1951年4月,中央卫生部正式颁布《关于健全和发展全国基层卫生组织的决定》,其内容明确对增补医疗机构提出相关要求,规定了各地方要有计划地改进和完善

基层医疗卫生组织。——摘编自李想《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医疗卫生事业研究》(l)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医发展的特点,分析近代西医迅速发展的原因。(8分)(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新中国成立初期推动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举措。(6分)18.[非洲民族觉醒与独立运动](15分)材料一大战

把外族人的统治的非正义性突出出来。非洲人在战争中亲身体验到白种人优越的神话是不可信的。在战场上,“枪弹打在白人身上和打在黑人身上,效果是同样的。…经过四年追杀白人敌军的经历之后,非洲人再也不把白人当作神看待了。”由于战争的需要,帝

国主义殖民者对非洲人互相往来及同其它大洲人民往来的限制松弛了,使非洲人民大开眼界,懂得了共同战斗互相支援的意义,从而增强了斗争的勇气和信心。非洲人士兵和民工战后复员到城乡各地,成为宣传民族独立思想和实际

斗争的骨干和带头人。大战末期和大战结束后,非洲民族主义团体和组织纷纷出现,并在“争取民族独立”及实行各种社会改革的口号下活动,得到广泛的拥护和支持。具有全民性质的民族主义组织相继建立起来。——摘编自顾章义

《论二战与非洲民族独立运动的崛起》材料二回顾历史,非洲国家政局虽总体趋稳,但在独立后的相当长时间里,一些国家政局动荡不安,不稳定的政治社会环境严重阻碍了经济发展。同时,在经济发展道路上,非洲国家在毫无经验的前提下,盲目模仿外来经济发展模式,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从相关统计资料中我们不难发现,从出口商品的品种和数量来看,非洲国家几乎毫无例外处于单一经济结构,而且出口的几乎都是清一色的农、矿初级原料产品,基本找不到工业制成品或者加工产品。长期以来,非洲是接受国际援助的主要地

域之一,2017年约占经合组织发展援助委员会对外援助总额的28.6%,国际援助已成为大多数非洲国家解决经济发展资金不足的重要补充,而这却助长了非洲的依赖综合症,削弱了非洲国家的治理或行政能力,从而加剧了非洲经济发展的困难。——摘编自舒运国《试析独立后非洲国家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l)

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第二次世界大战对非洲民族独立运动的影响。(6分)(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独立后非洲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障碍,简要谈谈应如何应对。(9分)19.[“大历史观”与历史解释](12分)材料章开沅先生(192

6-2021)是一位享誉海内外的历史学家。在他看来,史学的使命如司马迁所言,就在于“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章开沅力主“大历史观”,提倡学习法国年鉴学派的史学主张,即从历史的长时段来把握和研究具体的历史事件。他率先提出辛亥革命史研究要“盘点三百年,三个一百年”的观点,他认为:“应该

了解孙中山辛亥革命之前的一百年,特别是辛亥革命怎么来的,孙中山的纲领怎么来的,它都是有依据的。同时还要盘点辛亥革命后的一百年。还要研究从现在开始,往后的一百年。”——摘编自马敏《论章开沅史学思想的特质》请你选取某一

历史事件,运用“大历史观”进行论述。(要求:白拟标题,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成文。)2024届高三(9)月起点考试历史学科参考答案和评分细则一、选择题1.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石器时代的大溪文化遗址的墓葬随葬品中,妇女多为家庭劳动器具,男性多为体

力劳动工具,这说明此时已经出现以性别为依据的劳动分工,故C项正确;材料看不出妇女地位的情况,故A项排除;材料并未证明此时小农经济已经出现,故B项排除;材料看不出手工业已成为独立部门,故D项排除。2.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

知识可知,秦汉时期的乡绅阶层主动担当管理基层的社会责任,利用伦理手段管理地方,且大都能够自给自足,有效降低了政府的基层治理成本,故B项正确;材料不足以证明中央地方的管控在减弱,故A项排除;材料与国家行政管理效率的改变无关,故C项排除;确保了

基层社会持续平安稳定的说法过于绝对,故D项排除。3.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绝无医人,素乏药物”、“地无医巫,药石万里”和“药物陈,又无医人”反映出地方缺乏充足的医疗资源,故C项正确;材料并未反映民众的卫生意识情况,故A项排

除;材料看不出政府在培养医疗人才上的态度,故B项排除;材料并未涉及战乱和生存环境的问题,故D排除项。4.答案:D解析:材料体现了宋代在延续古代盐铁专卖制度的前提下对盐的生产和经营进行了适度调整,一定程度上

放宽了政府限制,这在客观上推动了盐业的商品化。故选择D项;材料并未体现重农抑商政策的强化,故排除A项;宋代的盐业政策有利于盐业商品化,促进商品经济发展,但并不能推动海外贸易的繁荣。故排除B项;宋代的盐业政策不能保障政府的财政收入,故排除C项

。5.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王阳明等学者都指出求利就是义和理的体现,这改变了正统儒家一直强调的重义轻利思想,故C项正确;材料看不出国民的道德水准,故A排除项;此时理学对社会的束缚并未被瓦解,故B排

除项;材料看不出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与几位思想家观点之间的关系,故D项排除。6.答案:D解析: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出甲午战争以后,社会上出现对中国政治体制的批评、对西方政治体制的认同,这有利于戊戌变

法的开展,故D项正确;民众开始觉醒的说法错误,不符合事实,故A项错误;儒学主流地位动摇于新文化运动时期,此时并未动摇,故B项错误;材料看不出中外矛盾的缓和,故C项错误。7.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了清末教育发展。依据表格,当时湖北各地初等实业实业学堂类别中农业、

商业、和工业都有分布,但农业分布仍然占据主导,说明受到传统经济影响。但同时又涉及到了商业和工业等近代经济因素,因此教育发展呈现出由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变的社会转型特征,故选择D项;根据表格可知,当时湖北初等实业学堂各州县

都有分布,说明当时湖北比较重视实业教育,表中数据反映湖北实业教育布局地域分布不均,但无法体现西强东弱,故排除A项;教育发展水平受制于经济发展水平,但教育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与经济发展不一定成正相关关系,故B项错误

;材料没有体现初等教育近代化的开启,故排除C项。8.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中共践行经济内循环发展方针主要是基于抗日相持阶段敌后抗日根据地出现严重的经济困难,为巩固抗日根据地而采取的自力更生的经济建设。故选择C项;当时处于抗日战争时期,党的工作重心仍在革命斗争,故排除A项;当时处于

全面抗战时期,并未反映其意在调整产业结构,故B项排除;这一经济举措与根据地的权力运行无关,故排除D项。9.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毛泽东的这一讲话是1950年的七届三中全会,其核心是强调团结民族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这有利于调动民族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的积极性,服务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故选择B项;社会主义建设从一五计划特别是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后才大规模开展的,故排除A项;讲话不涉及到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具体策略,故排除C项;此时不属于革命统一战线的时期,故排除D项。10.答案:D解析: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

国家收入的不断提高,中国民众公派出国留学的数量不断增加,故D项正确;材料与国民素养无关,故A排除项;结束意识形态对立的说法不符合事实,故B排除项;材料看不出中国教育体制是否发生根本变革,故C排除项。11.答案:A解析:两幅图片均为古

埃及地区航行、航船技术的碑刻,其船帆、绳箍等发展,反映出这一时期古埃及航行技术的发展,故A项正确;材料不足以证明摇桨法发端于古代埃及,故排除B项;材料看不出扩张与航海技术进步之间的关系,故排除C项;材料看不出统治者对航海

的态度,故排除D项。12.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伴随商品经济的发展,意大利的富有阶层崇尚奢侈生活,引发了政府对此的管制,是民众消费观念变化导致的结果,故B项正确;材料看不出人文精神对于社会的主导,故排除A项;材料不能证明国民收入的普遍提升,故

排除C项;此时并未出现商业革命,故排除D项。13.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信息由于工业革命的开展导致妇女权利意识的觉醒,推动了女权运动的发展,这体现了经济变革影响了社会思潮,故B项正确。材料并未体现妇女的政治地位的显著

提升,故排除A项;C项未抓住材料主旨,故排除。材料没有体现教育变革的作用,故排除D项。14.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美两国在拉美展开贸易争夺,彰显了拉美市场对于两国贸易的重要价值,故A项正确;此时

世界市场已经完全形成,且材料并未涉及世界市场的形成问题,故排除B项;材料反映出英美在拉美的贸易措施,并未损害拉美国家的贸易自主,故排除C项;材料无法体现拉美各国的国际地位提高,故排除D项。15.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发达国家在全球化进程的主导地位,

导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存在巨大的分歧和矛盾,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在全球化中受损,这为部分国家反对全球化的浪潮埋下隐患,故A项正确;材料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矛盾,并未涉及各国国内的阶级矛盾,故B项错误;全球化对经济的阻碍说法不符合史实,故C项错误;发展中国家未

在全球化中受益说法错误,故D项错误。16.答案:(1)条件:早期中国西南与印度商业往来的历史基础;张骞的开拓与探索;汉武帝等统治者的积极支持;“大一统”王朝提供的政治和物质基础。(每点2分,任答3点给6分)影响:促进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推动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发展;有助

于西南地区的开发。(言之有理即可得分,每点2分,任答2点给4分)(2)特点:海上丝绸之路更依赖于政府政策和航运技术的支持;海上丝绸之路的通行条件更为复杂;海上丝绸之路缺乏监管,路线存在变异性;海上丝绸之路带有自发性的特征;海上丝绸之路的安全与收益不稳定。(每点1分,任

答4点给4分,言之有理即可得分)17.答案:(1)特点:以师徒相授模式传授医学;医学技术得不到推广和延续;强调医生一人多能;医药理念长久得不到更新;以家庭为单位进行诊疗护理。(每点1分,任答4点得4分)原因:政府重视,医院制度的建立;以学校的模式大规模培养医学人才;医院有专业化的

分工;医疗器械的使用率高;医疗科技革新迅速;有完整的医护体系,崇尚富有人文关怀的医病关系。(每点1分,任答4点得4分)(2)举措:确立医疗卫生发展方针;加大对医疗卫生事业的财政投入;积极培养中西医的医疗人才;增设医疗卫生机构。(每点2分,任答3点得6分)18.答案:(1)影响:暴

露了殖民统治的非正义性;打破了白人优越论对非洲的束缚;加强了非洲各地之间民众的交流,壮大了非洲独立力量;二战士兵成为宣传民族独立的重要力量;促使大量民族独立团体出现,推动独立运动的发展。(每点2分,任答3点给6分)(2)障碍:部分国家政

治局势动荡不安;盲目模仿外来经济发展模式,缺乏符合本国实际的发展策略;单一制经济结构的束缚;工业基础薄弱;过度依赖国际援助;不平等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的压制。(每点2分,任答3点给6分)应对:加强对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的探索;非洲国家间广泛开展互助合作;积极健全完善工业体系。(言之有理即可得

分,每点1分,任答3点给3分)19.答案:示例1:工业革命的发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对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分)18世纪末工业革命的发生有其历史必然性,16世纪新航路开辟以来,以英法等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积极向外扩张,占据大量殖民地,将世界联为一个整体,而英

法等国落后的手工业生产模式,无法满足不断扩大的市场需求,同时伴随着政府对专利权的重视、工匠经验的积累、资本原始积累的基本完成,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并率先完成,并逐步推广到世界各主要国家。机器的发明、动力资源的变更和新材料的使用推动了劳动生产率史无

前例的增长,工业革命的开展,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促进了工厂制度的产生及推广,也促成了以英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工业革命使社会明显地分裂为两大对立的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从根本上说,后来出现的波澜壮阔的国际共产主义

运动正是工业革命的间接产物.工业革命也带来了较为严重的环境污染以及不平等的国际关系,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猛烈冲击着殖民地的旧制度、旧思想,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和思想观念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同时,工业革命使人类社会的发展轨迹彻底改

弦易辙,它推动了全球近代化进程,带来了政治上的法制化、民主化,经济上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思想文化上的科学化,社会生活上的文明化,是人类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变的转折点。(8分)总体上看,工业革命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要求,并深刻影响了世界的发展。(2分)示例2:行省制的出台是历史发

展的必然,也对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产生深远影响。(2分)自春秋战国以来,中国的封建政权逐步建立并革新以郡县制为代表的地方行政体制,历代政府都不断削弱地方权力,以强化中央集权,尤其是宋朝,通过设置转运使、通判等,地方自主性大为削弱,同时造成政府机构重叠,官员

冗滥,行政效率低下,财政开支庞大;军队指挥不灵,战斗力下降;地方财政困难,给北宋种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在这一背景下,元朝首创行省制,忽必烈建元朝后,正式在朝廷设置中书省总领全国政务,元朝在全国共设岭北、湖广等10个行省,而山东、山西、河北和内蒙古等地则称为“腹里”,由中书省直辖。

元行省制的历史价值在于:它创立了一种以行省为枢纽,以中央集权为主,辅以部分地方分权的新体制,该体制有三个特点:行省性质具有两重性又长期代表中央分驭各地,主要为中央收权兼替地方分留部分权力,所握权力大而不专。行省制度较好解决了中央与地

方的矛盾,既保障了中央集权,又提高了地方行政效率,有利于防范地方割据,满足了元朝大一统的需要,促进了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是我国现行省制的开端。明代的布政使司是元代行省制的进一步发展,清朝

沿用行省制度,鸦片战争前共设18行省,是对明中叶以后由总督、巡抚统领省政予以事实上的承认的做法,亦是对行省制度的进一步完善。(8分)行省制的出现,是中国封建王朝不断协调中央与地方关系的成果,元行省制引起了13、

14世纪中央与地方权力结构的较大变动,对元代社会和后来的明清、近代影响至深,也为现代中国的地方行政制度发展提供了借鉴。(2分)评分标准第一等:10-12分。要求:观点明确,逻辑严密,史论结合,表述规范。第二等:7-9分。要求:观点较明确,文字通顺,有一定逻辑性,史论结合,表述较规范。第三等:4

-6分。要求:观点不明确,史论结合较欠缺,表述较为清楚,逻辑较通顺。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244974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