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题型01 材料型选择题(原卷版).docx,共(26)页,4.702 MB,由管理员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a68da5db57dc322d1b04661b1c707bb2.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1题型01材料型选择题材料型选择题是历史材料题的扩展和延伸。此类题型的结构特点有两种形式。一是在选择题的题干上引入一些材料(材料可能是漫画、图片、文字、地图、数字图表),根据材料创设新情境,设置备选项。二是题干中没有材料,而是以不同材料作为备选项,要求根据材料内
容与题干要求对比进行选择。解题通法:第一步:确,即确定题目类型。明确题型后,依据相应题型采取不同的解题方法。第二步:审,即审题干。一审限定词,包括时间、地点(或国别)、所属领域(政治、经济、科技、外交、文化等)、人物限制等,明确考查范围;二审中心词,明确考查内容与主旨;三审求答词,明确
考查意图。第三步:明,即明题意。将第二步所审内容,进行分析归纳,明确考查知识点,了解考查角度。第四步:辨,即辨析备选项。分析每个备选项是否符合史实,观点是否正确;分析备选项反映的主要史实。第五步:选,即通过正确的解题方法选
出正确的答案。将备选项和题意进行联系,选出正确的选项。常见的方法包括:直选法、排除法、关键信息提取法、因果分析法、比较分析法、推理法、替换法等。(一)题干中有材料的选择题的分类漫画型、图片型、文字型、数字图表型、地图型1、漫画型材料选择题(1)概括漫画型材料选择题由题干和题肢两部分构成,题干部分一
般由漫画(包括漫画中的文字)、题干说明性文字和要求三个要素构成2(2)设问角度:反映的现象、人物、事件、内容等(3)解题方法解答漫画型材料选择题的一般思路和程序:先审题干,再辨题肢,干肢相连,依干求肢。(1)看:看题干信息和要求,看漫画人物、事物、文字、场景等(2)
析:找出漫画中的有效信息,将有效信息与课本知识联系。(3)答:根据题干要求结合选项作答。把漫画中的事物及文字联系起来,再结合题干说明和要求进行综合分析,联系所学相关知识,把握其主旨,选出正确答案。例题:图1是英国约・莱齐的漫画。科学家法拉第递给:“泰晤士河老爹”一张白纸,
用来检测河水的不透明度。这幅漫画讽刺的是A.工业化造成环境污染B.城市化带来出行拥堵C.现代化加剧温室效应D.全球化导致贫富分化1.(2020年湖南邵阳)网上有这样一则“段子”:平时学习不努力,考前又不听圣人“温故而知新”的教诲,他怎么会保佑你及格呢?材料中的“圣人”是指典型例题3A.老子B.孔
子C.墨子D.荀子2.(2020年山东威海)为了实现“大一统”,汉朝统治者对统治思想进行了选择,如下图漫画反映的是哪位皇帝的做法?A.汉高祖B.汉文帝C.汉景帝D.汉武帝3.下列《辛丑条约》的内容最能直
接反映《扯线木偶》漫画寓意的是4A.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B.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C.清政府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D.清政府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4.(2020江苏镇江)观察下面漫画,它讽刺的是二战后美国
推行的哪一举措?A.罗斯福新政B.杜鲁门主义C.马歇尔计划D.法西斯主义5.(2020年四川绵阳)如图是马歇尔计划实施后的一幅漫画﹣﹣《黄鼠狼给鸡拜年》。该漫画最可能出自A.美国B.英国C.法国D.中国6.(2020年重庆A)漫画可形象艺术地反映历史。如图所示漫画选自《苏联政治讽刺画选集》,描
述是“马歇尔计划”开张时,就为西欧各国提供了专供的套索,套索上还挂着钢盔、刺刀和枪。漫画作者意在表明这一事件的5A.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B.是美国控制西欧各国的手段C.使西欧各国重新陷入战争状态D.使北约
和华约两大集团全面对峙7.(2020年湖南郴州)漫画《战后的欧洲》反映的是两极格局对峙下的欧洲困境。为突破困境,欧洲国家采取的策略是A.走向联合B.单打独斗C.军备竞赛D.甘于现状8.(2020年山东潍坊)如图漫画是欧洲百年“极简史”。对其
表述正确的是A.从冷战走向和平6B.从单极走向多极C.从强大走向没落D.从对抗走向联合9.(2020年河北)下面是为纪念某历史事件发行的邮票,该历史事件是A.新航路的开辟B.万隆会议的召开C.“非洲年”的出
现D.纳米比亚的独立10.(2020年四川甘孜)下图是反映美国在欧洲部署反导系统的漫画。图中文字为“相信我(美国),我不是针对你(俄罗斯)”。漫画A.嘲讽了美国的霸权主义思维B.反映了多极化趋势不断增强C.标志美苏争霸格局依然持续D.表明美国对欧洲的控制削弱(一)题干中有材料的选择题的分
类漫画型、图片型、文字型、数字图表型、地图型72、图片型材料选择题图片型材料选择题以历史文物、人物、事件的图片为依托,综合性地考查了多项能力,既有图片的处理能力,也有原因分析的历史阐释的能力,对考生认识历史发展特征和逻辑推理能力也有较高
的要求。解答这类选择题,对图片要“三看”:(1)看图片的时间、空间,界定答题范围;(2)看图片反映的问题实质,确定答题方向;(3)看图片的关键信息,明确内涵外延。对被选项要“三思”:(1)思考每一个被选项是否符合历史史实,排除不符合图片反映的史实的选项;(2)思考是否符合
题干要求,不符合题干要求的;(3)思考是否与题干有必然的逻辑联系,排除与题干无关紧要的。例题:下图是1912年1月1日出版的《申报》,其表明《申报》A.创办于辛亥革命期间B.专门报道政治新闻C.宣传了民主革命思想D.是革命派的机关报典型例题81.(2020年广东深圳)中华
文明主要是在适合农业耕作的大河流域诞生的。如图所示的文物出土于A.长江流域B.珠江流域C.黄河流域D.辽河流域2.(2020年湖北恩施)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下列考古发现中,可以用于研究半坡居民
生产生活状况的是A.B.C.D.3、秦始皇规定在全国统一使用的货币是下图中的94.(2020年山东威海)如下图是北京西周燕都遗址博物馆中青铜器克罍(léi)的铭文拓片,其大意为:周王对太保说,我非常满意你的供奉,命你的儿子克做燕地的君侯。该铭文拓片可直接用于研究A.禅让
制B.郡县制C.分封制D.世袭制5.(2020年贵州黔西南)可从如图提取的历史信息是A.儒学教育兴盛B.推恩令的实行C.丝绸之路开通D.汉军北击匈奴6.(2020年云南)据记载,汉朝廷曾赐给滇王王印,令
其“复长其民”。如图文物可以印证汉朝时期A.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10B.云南地区接受中央王朝直接统治C.建立刺史制度监察地方D.实施“推恩令”削弱诸侯王势力7.(2020年甘肃兰州)大伟所在小组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组内某同
学搜集到以下四幅图片,请你帮他们拟定一个正确的主题A.中华文明的起源B.统一国家的建立C.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D.繁荣开放的社会8.(2020年北京)飞天是我国石窟艺术中最富舞蹈美感的形象之一,以下飞天形象的变化反映出A.书法艺术成熟B.北方民族融合C.江南经济开发D.南北政权对峙9.(2020
年山东滨州)如图是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唐三彩骑驼乐舞俑。高大雄伟的骆驼,四肢强劲有力,驼首上扬,仰望长空。四个人俑中,两人为汉人乐俑,另两人为胡人乐俑,左侧前乐俑左手托琵琶,后乐俑双手作吹笛状,下面前乐俑着圆领长衣,中间的胡人
乐舞俑正伴随着乐曲翩翩起舞。这件乐舞俑折射出唐朝11A.边疆巩固B.国力强盛C.兼容并包D.重文轻武10.(2020年四川乐山)如图出自敦煌莫高窟壁画,印证了唐朝耕作工具的改进。这一工具是A.翻车B.筒车C.曲辕犁D.秧马(一)题干
中有材料的选择题的分类漫画型、图片型、文字型、数字图表型、地图型3、文字型材料选择题文字型材料选择题是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在题干上引入文字材料,这些材料包括历史文献、历史人物的言论、诗词等。根据材料创设新情境,并根据材料设置备选项,以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它的选
择方法和其他材料性试题一样,必须首先读懂材料,即理解材料的本来意思,然后将材料所涉及到的知识与教材“挂钩”,借助教材知识进行选择。典型例题12例题:“大多数德国人相信,战争在圣诞节前就会结束。但由于机枪、毒气、坦克在战争中相继应用,因此战争远没有人们预计的那样
顺利。至年底,德国在东西两线都陷入焦灼对峙的状态。”这段文字描写的是A.普法战争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C.第一次世界大战D.第二次世界大战确题型由题干关键词“这段文字”可判断出这是文字材料型选择题。审题干一审限定词:“德国”“在东西两线”。二审中心词:“机枪、毒气、坦克”
。三审求答词:“描写的是”。明题意明确题意,材料表明在这场战争中,德国同时在东西两线作战,而且陷入长期焦灼的状态中,机枪、毒气以及坦克在战争中开始使用。辨选项A项普法战争是普鲁士与法国之间的一场战争;B项战争是美、英
、法等八国联合发动的侵华战争;C项战争中,毒气、坦克等新式武器开始应用,加剧了战争的残酷性,德国同时在东西两线作战,战争持续了四年;D项战争中,德国先在西线作战,随后在东线进攻苏联。选答案①关键信息提取法。由材料中的“机枪
、毒气、坦克在战争中相继应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这些新式武器相继应用,故选C。②排除法。由“德国在东西两线都陷入焦灼对峙的状态”可排除A、B、D三项。1.(2019四川自贡)以“民主”“科学”为口号的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空前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与这场
运动相关的历史人物是A.陈独秀、蔡元培B.李大钊、康有为C.鲁迅、魏源D.胡适、梁启超2.(2020年福建)神农教民种粟、黄帝“蒸谷为饭”的传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当时已经13A.出现原始农业B.进入青铜时代C.实行分封制度
D.掌握冶铁技术3.(2020年湖北宜昌)2019年7月,中国良渚古城遗址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其所代表的良渚文化具有“稻作、礼玉、黑陶”等特征。与良渚文化特征类似的文化遗址是A.半坡遗址B.河姆渡遗址C.红山遗址D.大汶口遗址4.(2020江苏镇江)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诸不在六艺
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的建议之后A.儒家学说居于主导地位B.思想和学术趋于繁荣C.君主专制制度空前强化D.诸侯王势力日渐衰弱5.(2020年云南)官员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以汉服代替鲜卑服,改鲜卑姓为汉姓等措施的推行,顺应了民族大交融的趋势
,促进了北方民族交融的进程。材料评价的是A.商鞅变法B.北魏孝文帝改革C.唐太宗的民族政策D.元朝的行省制度6.(2020年广东)魏晋南北朝内迁的北方少数民族一般被泛称为“五胡”。吕思勉《中国通史》讲到“一到隋唐时
代,而所谓五胡,便已泯然无迹”,意在说明魏晋南北朝时期A.民族交融加强B.商业贸易繁荣C.政治清明稳定D.中外交流频繁7.(2020年山东滨州)“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的这一联诗句被习近平
总书记视为饱含着“报国情怀”。能充分体现林则徐“报国情怀”的是14A.虎门销烟B.三元里抗英C.收复新疆D.黄海海战8.(2020年四川乐山)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先后提出了“师夷长技以自强”、“君主立宪”、“民主
共和”、“民主和科学”的思想,这反映出中国学习西方的历程是A.学制度→学技术→学思想B.学思想→学制度→学技术C.学技术→学制度→学思想D.学制度→学思想→学技术9.(2020年湖南衡阳)1962年,美国作家蕾切尔·卡森发表著作《寂静的春
天》。她在书中用生态学的原理分析了化学杀虫剂对人类带来的危害,指出人类用自己制造的毒药来提高农业产量,无异于饮鸩止渴,人类应该走“另外道路”。作者呼吁大家所要重视的问题是A.化学武器危害B.生态系统恶化C.地区沙漠化D.臭氧层破坏1
0.(2020年河南)鸦片战争结束后,英国为了使其占有中国商品市场、掠夺中国原料等各方面利益需求“合法化”,强迫清政府A.签订《南京条约》B.设立总理衙门C.镇压农民起义D.建立近代工厂(一)题干中有材
料的选择题的分类漫画型、图片型、文字型、数字图表型、地图型4、数字图表型材料选择题151)题型特点:图表型单项选择题是以统计图表为材料,考查考生从图表中提取有效信息,进行分析归纳及知识迁移的能力。统计图表能反映历史现象的数量属性,其优点是清楚、简洁地替代了语言表达。2)设问角度:分析数字图
表(数字反映的变化情况、出现的趋势及原因等)3)解题方法:解题的关键是把握数据变化的趋势和规律。一般的解题思路是:(1)看:看图表的名称、内容、图注信息、问题要求,带着问题将所有数据串联起来进行整体的、宏观的观察。(2)找:发现和利用材料中的时间信息,明确历史事件的时代背景。折线数字图--边
边角角看拐点;表格数字图--纵横驰骋看变化;柱状数字图--上上下下看趋势;饼状数字图--阴晴圆缺看大小(3)析:将有效信息和所学知识结合,明确考点(4)答:将知识点进行细化和转化,结合题干要求得出正确选项。
例题: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呈现明显的阶段性特征,下图中建交国家数量增长最快阶段出现的原因不包括A.中日两国建交B.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C.中美关系改善D.中国正式加入亚太经合组织典型例题161.对下表解读正确的是A.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农业迅速发展B.大跃进运动片面发展重工业C.
一五计划实施使重工业迅速发展D.三年自然灾害影响农业发展2.(2020年四川广元)如图反映的是“西汉初期中央和封国力量的对比”。读图分析统治者采取什么措施解决了图中反映的社会问题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B.休养生息政策C.“推恩
令”D.把盐铁经营权收归国有、实行盐铁专卖3.(2020年内蒙古鄂尔多斯)阅读下图,这一时期棉花等进口货物税率(关税)的变化是由于清朝17A.积极推进对外贸易B.自然经济逐渐开始走向解体C.手工业水平的落后D.与英国签订了
《南京条约》4.(2020年浙江温州)如表信息能够反映表:晚清税收统计表(单位:万两)项目/年份农业税收入工商杂税收入18493281969188530713923A.甲午战争后政府许可外商在华设厂B.近代民族工业发展增加了晚清收入C.洋务
运动兴办的军事工业资本雄厚D.民族资产阶级成为独立的政治力量5.(2020年湖北荆门)下表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企业注册数量统计表。该表说明了A.列强加快了对中国的资本输出B.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开始起步C.中国重工业获得了初步发展D.民族工业获得快速发展6
.(2020年四川甘孜)下表反映的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突出特点是A.区域均衡化18B.资源一体化C.经济全球化D.区域集团化7.(2020年四川绵阳)如表为20世纪40~80年代联合国成员国数量变化表。这一
变化主要是因为年份19491959196919791989成员国数量5883125149156A.互联网在全球普及B.美苏冷战的结束C.亚非拉国家的独立D.联合国职能扩大8.(2020年北京)如图《美苏国防开支数据图》可用于说明A.冷战时期美苏两大国进行军备竞赛B.二战后美苏两
国经济实力交替上升C.美国实行马歇尔计划援助西欧国家D.冷战后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9.(2020年湖南永州)如图是1950—2010年美国国内生产总值变化曲线图。下列表述对图中③时段解读正确的是19A.美国“新经济”发展快速B.美国经济陷入低谷C.美国经济发展速
度放缓D.美国经济遭遇危机10.(2020年广东)如表显示的是苏联五年计划执行情况。导致表中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五年计划时间国民收入年均增长率(%)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社会劳动生产增长率(%)“八五”1966~19707.
78.56.8“九五”1971~19755.77.44.6“十五”1976~19803.74.43.2A.经济体制僵化B.中苏关系破裂C.欧共体的扩大D.社会性质改变(一)题干中有材料的选择题的分类漫画型、图片型、文字型、数字图表型、地图型5、地图型材
料选择题1)题型特点:历史地图型单项选择题是近年来中考较常见的一种试题类型。历史地图主要包括战争形势图、疆域图、交通路线图、经济分布图等,此类试题融知识的抽象性与图片的形象性于一体,可较全面地考查考生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和知识迁
移的能力。2)设问角度:20地图反映的事件、事件影响、意义等3)解题方法:首先,分析题干对地图的考查要求。然后,结合题干文字,从地图中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这是解题的关键。提取地图名称、图例、文字信息、图注、图
中地点及时间等关键信息,结合教材内容综合推断反映的历史事件。最后,根据题干要求、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等,分析判断选项,找出正确答案。例题:下图是某帝国的扩张路线图,伴随其扩张而传播的宗教是A.佛教B.基督教C.犹太教D.伊斯兰教1.(2020年海南)识读历史地图是学习历
史的方法之一。下图所示的重要战役是A.阪泉之战典型例题21B.牧野之战C.涿鹿之战D.巨鹿之战2.(2020年陕西节选)《周初分封诸侯国分布图》中①处是________;3.(2020年湖北孝感)如下图历史地图能反映出A.春秋时期大国争霸B.统一趋势不断增强C.战国时期百家争鸣
D.战争不止社会倒退4.(2020年山东济南莱芜区)关于如图所示战役的叙述,正确的是A.发生在东汉后期B.发生在三国时期22C.北方政权取得胜利D.完成了国家统一5.下图是人民解放战争时期某次重大战役示意图,该战役A标志着战略反攻的全面展开B为战略决战的胜利奠定基础C推动了北平和平解放的实现D推
翻了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6.(2020年四川广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美国为了遏制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开始推行冷战政策。对下面《四国分区占领德国示意图》的解读,正确的是23A.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冷战开始B.标志着欧洲冷战对
峙的局面基本形成C.标志着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全面冷战对峙的两极格局形成D.标志着西欧国家逐渐走上了联合自强以提高国际地位的道路7.(2020年四川甘孜)20世纪60年代,下图中的西欧六国为了振兴经
济和提高国际地位而联合成立的国际组织是A.欧共体B.国际联盟C.联合国D.欧洲联盟8.(2020年浙江丽水、金华)如图中数字标明的地点,都是抗日战争期间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地。下列选项中,数字对应事件表述不正确的是24A.①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B.②中国全面抗战由此开始C.③
中国军队取得的首次大捷D.④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9.(2020年北京)如图反映的是A.北伐胜利进军B.工农武装割据C.坚持敌后抗战D.三大战役胜利10.(2020年山东日照)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古代中国不同时期的朝代疆
域版图25(1)从图1中,你能提炼出该朝代的哪些历史信息?请列举三条。(2)从图1到图2,我国地方管理制度发生怎样的变化?分析图2所示地方制度变革的意义。(二)题干中没有材料的选择题题干中没有材料,而是以不同
材料作为备选项,要求根据材料内容与题干要求对比进行选择。例题:(2019湖南张家界)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A.《共产党宣言》发表B.巴黎公社成立C.《联合国家宣言》签署D.共产主义者同盟成立1.(2020年江苏连云港)目前人们了解河姆渡人生活状况的科学依据是A.神话传说B.影视作品
C.考古发现D.学者推断2.(2020年辽宁丹东)半坡人主要种植的农作物是典型例题26A.小麦B.水稻C.玉米D.粟3.(2020年福建)如图所示秦始皇时代标准量器的铭文字体属于A.小篆楷书B.行书D.草书4.(2020年湖北襄阳)秦朝建立的,对后世影响深
远的度是A.分封制B.中央集权制C.行省制D.科举制5.(2020年湖南衡阳)历史图片的解读是学习历史的重要能力,下列图片突出反映的历史现象是A.北方统一B.民族融合C.中外交流D.文化昌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