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不定向版,人教版2019选必1全册)02(全解全析)(新高考通用).docx,共(21)页,1.476 M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a66c5c62f2ec3a6ecbb7aec1be672ba1.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24-2025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模拟卷02(考试时间:75分钟试卷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
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4.测试范围: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全册。5.难度系数:0.76.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
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如图甲、乙、丙表示三种细胞,A、B、C代表细胞生活的三种液体环境。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甲、乙、丙细胞通过A、B、C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B.B中含有气体,乙细胞不一定消耗和产生气体C.C中血浆蛋白含量减少会导致B中液体的量增多D.A、
B、C的渗透压和酸碱度都与其中的某些离子有关【答案】C【分析】由图可知,C单向箭头指向A,A单向箭头指向B,说明A为淋巴(液)、B为血浆、C为组织液。【详解】A、A、B、C分别为淋巴(液)、血浆和组织液,三者均属于细胞外液,细胞外液是细胞与外
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A正确;B、B为血浆,其中含有气体,在血浆中生活的成熟红细胞进行无氧呼吸,既不消耗氧气也不产生二氧化碳,B正确;C、C为组织液,没有血浆蛋白,C错误;D、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与Na+、Cl-有关,酸碱度与HCO3-、HPO42-等离子有关,D正确。2.下列有关内环境
稳态失调的叙述,错误的是()A.呼吸不畅使CO₂不能充分排出,会导致酸中毒B.援藏技术人员在青藏高原出现头痛、乏力、心跳加快等症状,属于体温失调C.小腿抽搐可能是由于内环境成分发生变化而引起的D.无机盐等代谢废物不能及时排出体外,导致尿毒症属于稳态失调【答案】B【分析】内环境稳
态的调节:1、实质:体内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和化学成分呈现动态平衡的调节过程。2、定义: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4
、层面:水、无机盐、血糖、体温等的平衡与调节。5、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详解】A、呼吸不畅使CO₂不能充分排出,会导致酸中毒,A正确;B、援藏技术人员在青藏高原出现头痛、乏力、心跳加快等症状是由于
高原空气稀薄、氧分压低,造成体内缺氧,但机体体温调节正常,不属于体温失调,B错误;C、小腿抽搐可能是内环境成分缺钙引起的,C正确;D、无机盐等代谢废物不能及时排出体外,导致尿毒症属于内环境稳态的失调,D正确。3.血压是血管内血液对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在高温环境下
脱水的病人血压会降低,机体会发生升压反射以维持血压的相对稳定,升压反射反射弧如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升压反射的效应器是心肌、血管和肾上腺B.升压反射中,肾上腺分泌肾上腺素是神经—体液调节的结果C.升压反射是非条件反射,该反
射需要不断强化刺激,否则会减弱D.睡前剧烈运动,交感神经兴奋导致血压上升,可能影响睡眠【答案】D【分析】自主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系统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两部分组成,它们的作用通常是相反的。当人体处于兴奋状态时,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
心跳加快,支气管扩张,但胃肠的蠕动和消化腺的分泌活动减弱;当人处于安静状态时,副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此时,心跳减慢,但胃肠的蠕动和消化液的分泌会加强,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详解】A、升压反射的效应器是传出
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心肌、血管和肾上腺,A错误;B、分析题图可知,升压反射中,肾上腺分泌肾上腺素是神经调节的结果,B错误;C、升压反射是与生俱来的,属于非条件反射,该反射不需要不断强化刺激,C错误;D、睡前进行剧烈运动会影响睡眠,原因可能是运动时交感神经兴奋,
使得心率和血压上升,可能影响睡眠,D正确。4.“渐冻症”学名为“肌萎缩侧索硬化”或“运动神经元病”,该病患者的所有感觉和思维活动等完全正常,但全身大部分运动神经元损伤,致使几乎全身所有的肌肉逐渐无力和萎缩,不能运动,包括吞咽和说话困难,直至呼吸衰竭,身体就像逐渐被冻住一样,
故称“渐冻症”。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患者的大脑皮层是正常的B.患者体内损伤的运动神经元应属于传出神经C.由于患者运动神经元损伤致病,其效应器一定正常D.呼吸衰竭的原因可能是病灶扩展到脑干,导致脑干损伤【答案】C【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通常由感受器、
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组成。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组成效应器,感觉神经末梢,或传入神经末梢组成感受器。【详解】A、题意显示,该患者所有感觉和思维活动等完全正常,据此可知,患者体内的传入神经元和大脑皮层是正常的,A正确;B、传出神经也叫运动神经,能把中枢
神经系统的兴奋传到各个器官或外围部分的神经,患者体内损伤的运动神经元应属于传出神经元,属于传出神经,B正确;C、由于患者运动神经元损伤致病,而运动神经元参与组成传出神经,效应器是由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组成,可见患者的效应器一定不正
常,C错误;D、呼吸衰竭的原因可能是病灶扩展到脑干,导致脑干损伤;也可能是呼吸肌逐渐无力和萎缩,导致无法完成呼吸运动,D正确。5.下图表示人体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和传递过程的模式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图甲中虚线方框内表示的是反射弧的神经中枢部分B.图乙中静息和兴
奋状态的神经细胞膜外的Na+浓度均高于膜内C.图丙中的e有的可迅速被降解,有的也可被回收到d内D.刺激图甲中的①,A、B两个电流表的指针都会发生一次偏转【答案】D【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由突触的结构可以判断图甲
中①是感受器、②是传入神经、③是神经中枢、④是传出神经、⑤是效应器;乙图是神经纤维的局部放大图,静息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动作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丙图是突触的结构放大图,其中a是轴突,b是线粒体,c是突触小泡,d是突触前膜,e是神经递质,f是突触后膜。【详解】A、图中虚线方框包含
了中间神经元③,主要是对来自传入神经元的信号进行分析综合,故虚线方框代表神经中枢,A正确;B、神经细胞内的钠离子浓度低于细胞外,故不论静息还是兴奋状态的神经细胞膜外的Na+浓度均高于膜内,B正确;C、e是神经递质,其发挥作用后,有的可迅速被降解,有的也可被回收到d内
(突触前膜内),C正确;D、刺激图甲中的①(感受器),由于兴奋从感受器到效应器的传导和传递都是单向的,且兴奋先后达到电表的接头处,所以A、B两个电流表都会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D错误。6.下列关于促胰液素及其发现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A.促胰液素是由
位于小肠的内分泌细胞产生的,其靶细胞位于胰腺B.促胰液素能引起胰液的分泌,胰液进入消化道这一内环境发挥作用C.与沃泰默的实验相比,斯他林和贝利斯的实验设计彻底排除了神经调节的干扰D.沃泰默、斯他林和贝利斯的实验不能证明胰腺分泌胰液是否受神经系统的调节【答案】B【分析】促胰
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是由小肠黏膜产生的,进入血液,由血液传送到胰腺,使胰腺分泌胰液。在发现过程中,沃泰默实验分为三组,两组为对照组,一组对照是排除盐酸对胰腺作用的影响,另一组是想验证胰液分泌是由神经作用的结果,所以将神经切除。【详解】A、促胰液素是
小肠内分泌细胞产生的,其靶细胞是胰腺,可促进胰腺分泌胰液,A正确;B、内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等,消化道不属于内环境,B错误;C、与沃泰默的实验相比,斯他林和贝利斯的实验将小肠黏膜研磨后,彻底破坏神经,设计彻底排除了神经调节的干扰,C正确;D、沃泰默、斯他林和贝利斯的实
验切断了神经,研究的是没有神经调节的情况下有没有其他调节,不能证明胰腺分泌胰液是否受神经调节,D正确。7.瘦素是一种由脂肪组织分泌的蛋白质类激素,它的功能主要表现在对脂肪及体重的调节方面。肥胖症患者注射瘦素有一定的减肥效果,如图是瘦素调节作用的过程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瘦素通过体液运输到全身并与特定受体的靶细胞相结合并发挥作用B.图中与a激素呈现协同作用的激素有肾上腺素C.注射瘦素可以治疗由于细胞上的瘦素受体出现问题所引起的肥胖症D.与瘦素的合成分泌有关的具膜细
胞器有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答案】C【分析】1、人体血糖的调节以体液的调节为主,同时又受到神经的调节。当血糖含量升高的时候,下丘脑的相关区域兴奋,通过副交感神经直接刺激胰岛B细胞释放胰岛素,并同时抑制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
血糖素,从而使血糖降低。当血糖含量降低时候,下丘脑的另一项区域兴奋,通过交感神经作用于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并抑制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使得血糖含量上升。2、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
是反射弧。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的区别是神经中枢是否位于大脑皮层。大脑皮层是最高级中枢,低级中枢要受到高级中枢的调控。【详解】A、由题图可知:瘦素被分泌到内环境后运输到全身并与靶细胞膜上的特定受体相结合并发挥作用,A正确;B、由题图可知
:a激素作用于靶细胞后能促进糖原分解加强,故图中a激素为胰高血糖素,与a激素呈现协同作用的激素有肾上腺素,也能升高血糖,B正确;C、瘦素与其受体的识别出现问题,瘦素不能正常发挥作用,所以不能通过注射瘦素治疗该类疾病,C错
误;D、瘦素是一种由脂肪组织分泌的蛋白质类激素,在核糖体合成,在内质网、高尔基体加工,线粒体提供能量,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都是具膜细胞器,D正确。8.动脉血压的相对稳定对于维持人体各脏器的生命活动至关重要。人在紧张、恐惧、剧烈运动时,动脉血压会突然升高,机体可通过自主神经系统等参与的降压反
射快速调节,使血压下降进而维持血压稳定。同时,血压的稳定还与激素调节、血液总量等密切相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血压突然升高,降压反射的快速调节能使血压下降,这种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B.降压反射调节过程中,交感神经活
动加强,副交感神经活动减弱,导致心跳减慢,血压下降C.下丘脑可作为感受器、神经中枢、效应器参与水和无机盐平衡的调节过程,维持血压稳定D.抗利尿激素释放减少使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少,血液总量下降,利于血压降低【答案】B【分析】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出生后无须训练就具有的反射
,叫作非条件反射。下丘脑在机体稳态中的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感受:渗透压感受器感受渗透压升降,维持水代谢平衡。(2)传导:可将渗透压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传导至大脑皮层,使之产生渴觉。(3)分泌:分泌促激素释
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使之分泌相应的激素或促激素。在外界环境温度低时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4)调节:体温调节中枢、血糖调节中枢、渗透压调节中枢。【详解】A、血压升高时,压力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引起降压反射增强,心脏活动减弱、血管
舒张,血压下降。这种反射是与生俱来的,属于非条件反射。A正确;B、降压反射调节过程中,交感神经活动减弱,则副交感神经活动相对增强,反过来抑制交感神经,使心跳减慢,血压下降,B错误;C、当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后,下丘脑作为感受器感受到细胞外液渗透压
变化,下丘脑作为水盐平衡中枢,参与水盐平衡的调节,下丘脑还作为效应器,合成并分泌抗利尿激素,故在水盐平衡调节中,下丘脑同时可作为感受器、神经中枢、效应器,C正确;D、当血压升高时,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减少,使肾小管、集合管等对水分的重吸收减少,血液总量减少,血压下降,D正确。9.如图
表示人体某种免疫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该过程属于特异性免疫B.该防线能抵御多种病原体C.图中细胞A表示淋巴细胞D.该过程为人体的第一道防线【答案】B【分析】皮肤和黏膜构成了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构成了保卫人体的
第二道防线;免疫细胞和免疫器官组成了人体的第三道防线。【详解】ABD、人的免疫分为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包括:皮肤和黏膜不仅能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而且他们的分泌物还有杀菌作用,它们构成了保卫
人体的第一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能破坏多种病菌的细胞壁,使病菌溶解而死亡,有些组织和器官中含有的吞噬细胞能吞噬和消灭侵入人体的各种病原体,它们构成了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这两道防线是人类在进化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的天然防御功能,特点是人人生来就有,不针对某
一种特定的病原体,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因此叫做非特异性免疫(又称先天性免疫)。图中所示过程为第二道防线,该防线能抵御多种病原体,为非特异性免疫,AD错误、B正确。C、图中细胞A表示吞噬细胞,C错误。10.下图为人体免疫调节的部分过程
图,其中甲~戊表示细胞,①~⑥表示过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图示为体液免疫过程,图中细胞只有丁不能识别抗原B.细胞乙是辅助性T细胞,过程②是激活丙细胞的第一个信号C.物质1能促进④过程,物质2能抑制病原体对人体细胞的黏附D.当相同的病原体再次侵入人体时,机体中过程⑥的速度快
于过程④【答案】B【分析】分析题图:图中甲为抗原呈递细胞,乙为辅助性T细胞,丙为B淋巴细胞,丁为浆细胞,戊为记忆B细胞,物质1为细胞因子,物质2为抗体。【详解】A、图示免疫过程为体液免疫,过程中甲为抗原呈递细胞,能识别抗原,但不具特异
性,乙为辅助性T细胞,具有特异性识别抗原的能力,丙是B细胞,具有特异性识别抗原的能力,戊为记忆B细胞,具有特异性识别抗原的能力,丁为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A正确;B、乙是辅助性T细胞,过程②表示抗原刺激辅助性T细胞后辅助
性T细胞表面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这是激活B细胞的第二个信号,B错误;C、物质1为辅助性T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能促进B细胞的增殖分化,物质2为浆细胞分泌抗体,能抑制病原体的增殖及对人体细胞的黏附,C正确;D、
相同的病原体侵入机体,被记忆细胞识别后记忆细胞能迅速增殖分化,分化后快速产生大量抗体,该免疫中记忆细胞产生浆细胞的速度快于B细胞,D正确。11.细胞因子风暴综合征(CSS)的标志是一种不受控制和功能失调的免疫反应,涉及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的持续激活和扩
增,它们分泌大量的细胞因子,导致细胞因子风暴。同时细胞因子风暴还会导致NO的大量释放,NO具有促进血管扩张的作用。CSS是一种严重的危及生命的疾病,其临床特点是全身性炎症,使人体肿胀、疼痛、发热甚至引发休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病原体入侵人体,首先需要突破皮肤、黏膜等B.细胞因子风暴导致人体肿胀是因为炎症使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加C.CSS属于一种过敏反应D.细胞因子风暴引发人体休克的直接原因可能是NO导致血管扩张,血压降低【答案】C【分析】免疫系统的功能:免疫防御、免疫自稳及免疫监视。免疫防御是机体排除外来抗原
性异物的一种免疫防护作用;免疫自稳是指机体清除衰老或损伤的细胞,进行自身调节,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功能;免疫监视是指机体识别和清除突变的细胞,防止肿瘤发生的功能。免疫功能异常会导致机体表现为过敏反应、自身免疫病和免疫缺陷病。
【详解】A、人体对抗病原体的第一道防线是皮肤和黏膜,因此,病原体入侵人体,首先需要突破皮肤、黏膜等,A正确;B、细胞因子风暴会导致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液成分从血管壁渗出,导致组织水肿和渗出液的大量积聚,表现为人体肿胀,B正确;C、自身免疫性
疾病是机体自身免疫耐受机制失调或破坏,导致自身组织器官损伤或出现功能异常的免疫病理状态,故细胞因子风暴综合征是一种自身免疫病,C错误;D、细胞因子风暴还会导致NO的大量释放,NO具有促进血管扩张的作用,进而导致血压下降,引起休克,即引发人体休克的直接原因可能是NO导致血管扩张,血压
降低,D正确。12.为探究根向地生长和茎背地生长的原因,研究人员分别测定了水平放置前后豌豆幼苗的根、茎两侧生长素的含量(如下图),结果如下表。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实验结果根/(mg·L⁻¹)茎/(mg·L⁻¹)C侧D侧A侧B侧水平放置前0.250.254.724.72水平放置后
0.080.472.047.36A.生长素在植物体内能进行极性运输和非极性运输B.A侧和C侧的生长素对幼苗的生长都表现为促进作用C.B侧和D侧的生长素对幼苗的生长都表现为抑制作用D.生长素在顶端优势与根的向地生长中体现了相
同的作用特点【答案】C【分析】生长素所发挥的作用,因为浓度、植物细胞的成熟情况和器官的种类不同而有较大的差异。不同植物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双子也植物>单子叶植物,同一植物的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敏感程度表现为根>芽>茎。【详解】A、生长素在植物体内能进行极性运输和非极性
运输(在植物体的一些成熟组织内能进行非极性运输),A正确;B、根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比茎高,因此生长素对茎的生长促进作用所需要的浓度比根要高,A侧和C侧的生长素对幼苗的生长都表现为促进作用,B正确;C、D侧的生长素对幼苗的生长表现为抑制作用,因为生长
素浓度太高,抑制近地侧的生长,因此根表现为向地性,B侧生长素对幼苗的生长表现为促进作用,C错误;D、生长素在顶端优势与根的向地生长中体现了相同的作用特点,即生长素的两重性,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D正确。13.自然条件下,金
银花种子的发芽率较低,具有明显的休眠特性。研究发现,低温层积处理通过改变种子内多种内源激素及内源性抑制物的含量而明显提高其萌发率。科研人员将金银花种子与湿沙混合并置于4℃低温下层积处理,测定了种子经不同处理时间后的发芽率,结果见下表。同时,分别用经低温层积处理的金银花种子浸取液甲、未经低温
层积处理的金银花种子浸取液乙对白菜种子进行处理,发现经浸取液乙处理的白菜种子的发芽率较低。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层积时间/d0153045607590发芽率/%34.055.356.764.071.374.774.7A.金银花种子内同
时存在多种激素,共同调控着种子的休眠与萌发B.低温层积处理可能通过降低种子中赤霉素的含量而提高种子的萌发率C.金银花种子内存在着抑制萌发的物质,低温层积可能降低了抑制物的含量D.浸取液甲对白菜种子萌发的抑制效应可能
弱于浸取液乙对白菜种子的抑制效应【答案】B【分析】赤霉素(GA):合成部位:幼芽、幼根、未成熟的种子。主要作用:促进细胞伸长;促进细胞分裂分化;打破休眠;促进种子萌发、开花、果实发育;促进α淀粉酶的合成。脱落酸:合成部位:根冠、萎蔫的叶片。主要作用:抑制细胞分裂;促进气孔关闭;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
与脱落;维持种子的休眠。【详解】ABC、植物种子内含有脱落酸、生长素、赤霉素等多种植物激素,这些激素共同调控着种子的萌发,其中,赤霉素具有解除种子休眠、促进种子萌发的作用;脱落酸具有抑制种子萌发的作用。在种子萌发过
程中,赤霉素和脱落酸的作用相互抗衡。据表可知,低温层积处理可提高金银花种子的发芽率,且层积时间越长,种子发芽率越高。据此可推测:进行低温层积处理,可能会使种子中赤霉素的含量增多、脱落酸的含量及其他抑制物含量的降低,A、C正确,B错误;D、浸取液甲比浸取液乙中可能含有更少的脱落酸及其他
抑制物或较多的赤霉素,因此浸取液甲对白菜种子萌发的抑制效应可能弱于浸取液乙对白菜种子的抑制效应,D正确。14.关于“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扦插枝条生根的作用”的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选用没有芽的枝条进行扦插,以消除枝条中原有生长素对生根的影响B.扦插枝条应保留多
个大叶片,以利用蒸腾作用促进生长调节剂的吸收C.对照组的扦插基质用珍珠岩,实验组的扦插基质用等体积的泥炭土D.用不同浓度的生长调节剂处理扦插枝条,也能获得相同的生根数【答案】D【分析】预实验是在正式实验之前,用标准物质或只用少量样品进行实验,
以便摸出最佳的实验条件,为正式实验打下基础;预实验需要设置用蒸馏水处理的对照组。【详解】A、本实验的自变量是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浓度,选用扦插的枝条长势和带有幼芽数量应大致相同,即保持无关变量相同且适宜,通常不用没有芽的枝条,
因为芽能产生生长素促进扦插枝条生根,A错误;B、扦插枝条应不带有叶片,这样可以降低蒸腾作用使枝条中水分过快减少,不利于生根,B错误;C、对照组的扦插基质用珍珠岩,实验组的扦插基质也应该用等体积的珍珠岩,保证无关变量相同且适宜,C错误;D、用不同浓度的生
长调节剂处理扦插枝条,也能获得相同的生根数,因为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扦插枝条生根的作用表现为两重性,D正确。15.光照是调节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环境因子。生长在室内等光线较暗环境中的植物,会发生一系列变化,表现为茎或
叶片在生长过程中变得长而细弱,失去紧凑均匀的形态和结构,甚至容易倒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植物在室内生长时,由于生长素分布不均匀导致其弯向窗户光源生长B.植物对光作出反应与光敏色素有关,光敏色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C.黑暗环境下豆芽茎比光下要长很多,有利于植物更早到达有光的环境D.黄瓜生
长时,茎端脱落酸与赤霉素的比值较高,有利于分化形成雌花【答案】B【分析】敏色素是一类蛋白质(色素一蛋白复合体),分布在植物的各个部位,其中在分生组织的细胞内比较丰富。在受到光照射时,光敏色素的结构会发生变化
,这一变化的信息会经过信息传递系统传导到细胞核内,影响特定基因的表达,从而表现出生物学效应。【详解】A、室内光线暗,植物在单侧光照射下,生长素横向运输,向光侧生长素浓度低于背光侧,弯向窗户生长,A正确;B、植物对光
作出反应与光敏色素有关,光敏色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远红光,B错误;C、黑暗环境下豆芽茎比光下要长很多,生长速度更快,有利于植物更早到达有光的环境,从而能进行光合作用,C正确;D、黄瓜生长时,茎端脱落酸与赤霉素的比值较高,有利于分化形成雌花,
D正确。二、选择题:本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每小题至少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漏选得1分,错选多选均不得分。16.如表为人体细胞内液、组织液和血浆的物质组成和含量的测定数据,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成分及其含量/(mmol·L-
1)Na+K+Ca2+Mg2+Cl-有机酸蛋白质①②142.005.0025.001.50103.006.0016.00③147.004.001.251.00114.007.501.00④10.00140.002.501
0.3525.00—47.00A.②属于血浆,其渗透压大小主要与血浆中无机盐的含量有关B.③属于组织液,②的蛋白质含量增加将导致③增多C.③与④的成分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D.生理盐水的渗透压与血浆渗透压基本相等,所以血细胞在生理盐水中
可维持正常形态【答案】CD【分析】根据表格中Na+和K+的含量可以确定①②③为细胞外液,④为细胞内液,血浆与组织液、淋巴的最主要区别是血浆中蛋白质的含量高,所以根据蛋白质含量高低,可以确定②为血浆、③为组织液。【详解】A、根据表格中Na+和K+的含量可以确定①②③为
细胞外液,④为细胞内液,血浆与组织液、淋巴的最主要区别是血浆中蛋白质的含量高,所以根据蛋白质含量高低,可以确定②为血浆,其渗透压大小主要与血浆中无机盐及蛋白质的含量有关,A错误;B、②血浆中的蛋白质增加,将导致血浆渗透压升高,组织液回流
到血浆的增多,组织间隙液体③减少,B错误;C、③为组织液,含较多的Na+、Cl-、有机酸等,④为细胞内液,含较多的K+、蛋白质等,两者成分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C正确;D、生理盐水为0.9%的氯化钠溶液,是血浆的等渗溶液,所以血细胞在生理盐水中可维
持正常形态,D正确。17.缺血性脑卒中是因脑部血管阻塞而引起的脑部损伤,可发生在脑的不同区域。若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无其他疾病损伤,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损伤发生在大脑时,患者可能会出现排尿不完全B.损伤发生在大脑皮层S区时,患者不能
发出声音C.损伤发生在海马体时,患者可能很难形成短时记忆D.损伤导致上肢不能运动时,患者的缩手反射仍可发生【答案】B【分析】人脑的组成及功能:大脑: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是高级神经活动的结构基础。
小脑:是重要的运动调节中枢,维持身体平衡。脑干:有许多重要的生命活动中枢,如呼吸中枢。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渗透压感受器、是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总枢纽。【详解】A、排尿的高级中枢在大脑皮层,低级中枢在脊髓,损伤发生在大脑时,患者可能会出现排尿不完全,A正确;B、S区
为运动性语言中枢,损伤后,患者与讲话有关的肌肉和发声器官完全正常,能发出声音,但不能表达用词语表达思想,B错误;C、损伤发生在海马体时,患者可能很难形成短时记忆,因为短时记忆的形成与海马区有关,C正确;D、损伤导致上肢不能运动时,大脑皮层的躯体运动中枢受到损伤,此时患者的缩手反
射仍可发生,因为缩手反射的低级中枢在脊髓,D正确。18.为了探究胰岛素和生长激素对大鼠生长发育的影响,某小组选取同种且年龄与生长状况相同的健康大鼠若干只进行饲养。饲养第30天时,对其实施切除手术,手术后再饲养
一段时间,然后随机等分成①②③④四组,在第40天时分别注射不同激素及生理盐水,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为了排除内源性激素的干扰,该实验需要手术切除大鼠的胰腺和垂体B.该实验中选取的大鼠的性别、年龄、初始体重属于实验要控制的无关变量C.该实验结果表明胰岛素与生长激素在促进大
鼠生长方面具有协同作用D.该实验中第④组注射的每种激素量分别与第②、第③组注射的激素量相等【答案】ABC【分析】结合图示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是对大鼠注射不同的激素,因变量是大鼠平均体重的变化,据此可知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的是生长激素和胰岛素对大
鼠生长的影响。为避免自身产生的胰岛素和生长激素对实验的影响,应切除大鼠的胰腺和垂体。【详解】A、本实验探究的是生长激素和胰岛素对大鼠生长的影响,而大鼠本身能产生胰岛素和生长激素,因此为了排除自身产生的生长激素和胰岛素的影响,又知生长激素是由垂体分
泌,胰岛素是由胰岛B细胞分泌,因此实验鼠需要手术切除大鼠的胰腺和垂体,A正确;B、该实验中大鼠的性别、年龄、初始体重等均是无关变量,为保证单一变量原则,无关变量的处理是相同且适宜,B正确;C、分析实验结果可知,与对照组(生理盐水组)相比,
胰岛素和生长激素均能促进大鼠的生长,且胰岛素与生长激素同时作用的效果比它们单独作用的效果还好,因此可得出胰岛素与生长激素在促进大鼠生长方面具有协同作用的结论,C正确;D、实验中需要遵循等量原则,因此,该实验中第④组注射的激素量与第②③组注射的激素总量相等,D错误。19.为探究药物
A对丙肝的治疗作用,研究者将若干只生理状况相同的健康小鼠均分为甲、乙两组,先用相同且等量的丙肝病毒感染两组小鼠,然后给甲组小鼠注射一定量的生理盐水,给乙组小鼠注射等量的药物A溶液。一段时间后测得两组小鼠体内相应物质增加的相对浓度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丙肝
病毒入侵机体后,溶菌酶、抗体,细胞因子等免疫活性物质均能抵御病毒B.丙肝病毒中的抗原可引发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C.药物A可促进体液免疫直接清除细胞内病毒D.药物A可通过显著促进细胞免疫直接清除丙肝病毒【答案】
ACD【分析】用相同量且等量的丙肝病毒感染两组小鼠,两组小鼠体内均发生免疫反应,以抵御该种病毒。甲组注射生理盐水,甲组是对照组,乙组注射等量的药物A溶液,乙组是实验组,通过实验组(乙组)和对照组(甲组)的比较,可以探究药物A对该病的治疗作用。
【详解】A、溶菌酶具有杀菌作用,对丙肝病毒不起作用,细胞因子不能直接抵御病毒,但可增强有关免疫细胞的免疫功能,A错误;B、丙肝病毒入侵机体后,丙肝病毒中的抗原可引发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B正确;C、通过图中甲、乙两组抗体数据的比较,两组基本相同,说
明药物A不能促进体液免疫直接清除细胞内病毒,体液免疫只能清除体液中的病原体,C错误;D、通过图中甲、乙两组中细胞毒性T细胞数据的比较可知,两组细胞毒性T细胞数量基本相同,说明药物A不能通过显著促进细胞
免疫直接清除丙肝病毒,D错误。20.低温环境中,番茄细胞中会产生更多的H₂O₂和O-₂,导致细胞氧化损伤。多种激素可以共同调节植物细胞中抗氧化酶的活性,抵御低温对植物造成的伤害。研究者利用SLs(独角金内酯,一种植物激素)缺
失突变体和野生型番茄进行相关实验(如图),探究低温环境下SLs对番茄的调控机制。下列分析正确的是()注:1、2组为常温(22℃)培养,3~6组为低温(4℃)中培养,7天后植株出现不同程度的萎蔫现象。A.SLs等植物激素
必须通过相应受体才能发挥调节作用B.本实验的自变量为是否施加SLs类似物及植株类型C.常温条件下,SLs对番茄植株的生长发育无调节作用D.实验结果表明SLs可以增强番茄植株对低温的抗性【答案】AD【分析】植物激素
是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详解】A、与动物激素一样,SLs等植物激素必须通过相应受体才能发挥调节作用,A正确;B、本实验的自变量为是否施加SLs类似物、温度及植株类型,B错误;C、据图可知,在常温下,1
组比2组的萎蔫程度低,说明SLs对番茄植株的生长发育有调节作用,C错误;D、据图可知,在低温(4℃)下,4组(施加SLs类似物的野生型植株)比3组(不施加SLs类似物的野生型植株)的萎蔫程度低,6组(施加SLs类似物的突变体植株)比5组(不施加SLs类似物的突变
体植株)的萎蔫程度低,3组(不施加SLs类似物的野生型植株,自身能产生SLs)比5组(不施加SLs类似物的突变体植株)的萎蔫程度低,这都表明SLs可以增强番茄植株对低温的抗性,D正确。三、非选择题(本部分共5小题,
共计55分)21.(12分,每空2分)如图为人体某些生理活动的过程示意图,A、B、C、D、E为液体,①②为某种物质,请据图回答。(1)图中(填字母)构成了人体内环境;根据图示,物质②从体外进入组织细胞至少穿过层磷脂双分
子层。(2)在B中含有许多对酸碱缓冲物质,当肌肉产生的乳酸进入B中时,能与其中的酸碱缓冲对发生作用。机体对乳酸的这种处理,维持了内环境PH的相对稳定,保证了细胞正常生理活动的进行。此外,内环境的主要理化性质还有。(答出2点)(3)某同学以清水(A组)、缓冲液(B组)(含Na2
HPO4、KH2PO4的溶液,pH=7)和血浆(C组)分别为实验材料进行实验,探究“血浆是否具有维持pH稳定的功能”,主要实验步骤如下:分别加入25mL实验材料→测pH→滴加5mL0.1mol/L的HCl溶液、摇匀→测pH→倒去烧杯中溶液后充分冲洗→重复实验并记录。试回答下列有关问题:①实验开始时
都应测量三种实验材料的pH,其目的是。②该同学用如图所示曲线来预期探究结果,试回答:本实验得出的结论是。③如果要证明血浆确实具有维持pH稳定的功能,本探究实验还应该补的实验。【答案】(12分,每空2分)(1)B、D、E7(2)温度、渗透压(3)获得实验前数据,以便与实
验后溶液pH作比较血浆与缓冲液一样具有维持pH相对稳定的功能,且血浆的这种能力比较强加入NaOH溶液后,血浆pH仍可在一定范围内保持稳定【分析】实验过程中可以变化的因素称为变量,其中人为改变的变量称做自变量,随着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变量称做因变量。除自变量外
,实验过程中可能还会存在一些可变因素,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这些变量称为无关变量。实验设计时要遵循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要注意无关变量应该相同且适宜。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温度、pH和渗透压:(1)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2)正常人的血浆接近中性,pH为7.3
5~7.45.血浆的pH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与它含有的缓冲物质有关;(3)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详解】(1)图中B血浆、D组织液和E淋巴液共同构成了人体内环境。物质②从体外进入组织细胞需要穿过小肠黏膜
细胞,两个单层的毛细血管壁细胞和组织细胞,每个细胞膜均为磷脂双分子层,则至少穿过7层磷脂双分子层。(2)内环境的理化性质除了酸碱度外,还有渗透压和温度。(3)①实验设计时要遵循对照原则,此实验是观察血浆是否具有维持pH稳定的功能,所以在
实验开始时都应预先测量pH,获得实验前数据,以便与实验后溶液pH作比较。②实验中清水组和缓冲液一组起对照作用。通过对照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血浆与缓冲液一样具有维持pH相对稳定的功能,且血浆的这种能力比较强。③血浆具有维持
pH稳定的功能,设置实验时,可设置在酸性、中性和碱性等条件下观察血浆维持pH稳定的能力。本实验还需添加NaOH溶液,血浆pH仍可在一定范围内保持稳定,这样实验会更完善。22.(10分,每空2分)如图为排尿反射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当膀胱中的尿液充盈到一定程度(约400
mL)时,人膀胱中的受到刺激产生神经冲动,进而传递到大脑皮层产生尿意,当环境条件不适宜时,人体采取憋尿行为,该过程(填“属于”或“不属于”)反射。(2)图中尿道内括约肌和膀胱逼尿肌均为平滑肌,直接受的支配;尿道外括约肌为骨骼肌,直接受支
配。(3)尿液进入后尿道,此时,后尿道的尿液可刺激后尿道感受器并产生冲动,冲动传递到脊髓中的排尿中枢。这样加强了脊髓初级排尿中枢的活动,使原有的排尿活动加强,这是一种调节方式,能够使排尿反射迅速发起、越来越强、迅速完成。【答案】(10分,每空2分)(1)牵张感受器不属于(2)自主
神经躯体运动神经(3)正反馈【分析】排尿反射是一种复杂的反射活动。当膀胱充盈时,膀胱内牵张感受器受到刺激后产生冲动,进而产生尿意;当环境条件适宜时,膀胱逼尿肌接收到冲动后收缩,尿道内括约肌舒张,产生排尿反射
。如图为排尿反射的过程示意图,其中尿道内括约肌平时处于收缩状态,使尿道闭合;尿道外括约肌平时处于舒张状态,使尿道张开。【详解】(1)当膀胱充盈时,膀胱内牵张感受器受到刺激后产生冲动,进而传递到大脑皮层产生尿意。尿意的产生在大脑皮层,由于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因此不属于反射
。(2)传出神经又可分为支配躯体运动的神经(躯体运动神经)和支配内脏器官的神经(内脏运动神经)。躯体运动神经受到意识的支配,而支配内脏、血管和腺体的传出神经,它们的活动不受意识支配,称为自主神经系统。尿道内括约肌和膀
胱逼尿肌均为平滑肌,直接受自主神经系统的支配,尿道外括约肌为骨骼肌,直接受躯体运动神经支配。(3)排尿时,尿液对尿道的刺激可进一步反射性加强位于脊髓的初级排尿中枢的活动,这是一个正反馈调节过程。23.(11分,每空1分)Graves眼病是一
种与免疫系统相关的疾病。患者眼睑退缩,眼球运动受限,严重时可导致视力丧失。2022年我国科研人员揭示了Graves眼病的致病机理与分子机制。如图所示:(1)机体免疫功能异常时,甲状腺细胞表面的促甲状腺激素受体TSHR的α亚单位可以激活B细胞,
使其增殖分化,分泌抗体直接攻击TSHR,使甲状腺功能受损。而此时常伴发Graves眼病,据图推测该眼病发生的原因是。(2)该病是免疫系统功能(填“过强”或“过弱”)导致的。(3)甲状腺功能受损后,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含量降低,
推测此时血液中含量升高的激素是,体现了甲状腺激素的调节机制。一个健康人体内的总甲状腺激素含量约为70~153nmol/L,而体内的促甲状腺激素含量却远低于此,你如何解释这一现象?。(4)给小白鼠注射TSH,
会使下丘脑的TRH分泌减少。基于对甲状腺激素分泌分级调节的认识,对此现象的解释有两种观点:观点1认为TSH直接对下丘脑进行反馈调节;观点2认为TSH通过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对下丘脑进行反馈调节
。为了证明哪个观点是正确的,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①选取生长发育正常的小鼠随机均分为甲、乙两组,分别测定它们的基础TRH分泌量。②甲组小鼠摘除垂体,注射一定量的甲状腺激素,测定TRH分泌量。乙组摘除,注射等量的,测定TRH分泌量。结果分析:如果,表明只有观点1正确;如果,表明只
有观点2正确;如果,表明观点1、2都正确。【答案】(11分,每空1分)(1)眼眶成纤维细胞具有TSHR,其也可被TSHR抗体攻击,从而导致Graves眼病(2)过强自身免疫病(3)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促甲状腺激素(TSH)(负)反馈分级调节可以放大激素的调节
效应,少量的促甲状腺激素可以调节甲状腺产生较多的甲状腺激素(4)甲状腺TSH只有乙组TRH分泌量明显减少只有甲组TRH分泌量明显减少甲、乙组TRH分泌量均明显减少【分析】在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中,下丘脑可以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促进
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该激素可作用于甲状腺,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分泌;但是当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时就会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这属于激素的反馈调节。【详解】(1)由于眼眶成纤维细胞具有TSHR,其也可被TSHR抗体攻击,因此也易导致Graves
眼病。(2)该病是抗体攻击自身细胞,属于免疫能力过强的自身免疫病。(3)甲状腺功能受损后,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含量降低,进而通过反馈调节对下丘脑和垂体的抑制作用减弱,使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和促甲状腺激
素(TSH)含量增加。一个健康人体内的总甲状腺激素含量约为70~153nmol/L,而体内的促甲状腺激素含量却远低于此数值,其原因是甲状腺激素分泌属于分级调节,分级调节可以放大激素的调节效应,少量的促甲状腺激素
即可调节甲状腺产生较多的甲状腺激素。(4)该实验的目的是验证TSH直接对下丘脑进行反馈调节还是TSH通过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对下丘脑进行反馈调节,可选取生长发育正常的小鼠随机均分为甲、乙两组,
分别测定它们的基础TRH分泌量。甲组小鼠摘除垂体,注射一定量的甲状腺激素,测定TRH分泌量,乙组摘除甲状腺注射等量的TSH,测定TRH分泌量。若只有乙组TRH分泌量明显减少,则说明TSH直接对下丘脑进行反馈调节;若只有甲组TRH分泌量明显减少,则说明是甲状腺激素对下丘脑进行反馈调
节;若甲、乙组TRH分泌量均明显减少,则说明TSH可直接对下丘脑进行反馈调节,也可以是TSH通过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对下丘脑进行反馈调节。24.(13分,除特殊标记外,每空2分)有研究认为,雌激素能改善动物记忆,为探究其可能机理
,某研究团队利用大鼠进行实验,研究数据如表所示。回答下列相关问题:组别处理BDNFmRNA(相对值)BDNF(相对值)记忆水平A?1.001.00++++++B切除卵巢0.350.26++C切除卵巢,注射雌激素0.950.98+++++注:BDN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是一种具有神经营养作用的蛋白质。(1)动物体内雌激素分泌后经运输到靶细胞,与靶细胞的结合产生调节作用。(2)A组的处理为,设置该组的作用是。(3)BDNF是体内含量最多的神经营养因子,它通过与受体—离子通
道偶联复合体结合,引起神经元通道开放从而使神经细胞兴奋,也可能会导致神经元Ca2+通道开放,Ca2+进入胞内,促进与突触前膜融合,释放神经递质使兴奋增强,从而促进学习记忆。(4)综合上述研究结果,推测雌激素改善记忆的可能机理是:。【答
案】(13分,除特殊标记外,每空2分)(1)体液(或血液)(1分)受体(2)手术,但不切除卵巢作为对照,排除手术对实验结果的影响(3)Na+突触小泡(4)雌激素通过增强BDNF基因的表达,产生更多BDNF以促进兴奋
的传递,从而提高记忆水平【分析】1、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钠离子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兴奋部位和非兴奋部位
形成电位差,产生局部电流,兴奋就以电信号的形式传递下去。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需要通过突触结构进行传递,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其具体的传递过程为:兴奋以电流的形式传导到轴突末梢时,突触小泡释放递质(化学信号),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产生膜电位(电信号),从而将兴奋传递到下
一个神经元。【详解】(1)动物体内雌性激素分泌后经体液(或血液)运输到靶细胞,与靶细胞的受体结合产生调节作用。(2)A组的处理应该为手术但不切除卵巢,该组的作用是作为对照,排除手术本身对实验结果造成的影响。(3)BDNF是体内含量最多的神经营养因子,它通过
与受体-离子通道耦连复合体结合,引起神经元Na+通道开放从而产生动作电位,引起神经细胞兴奋:也可能会导致神经元Ca2+通道开放,Ca2+通过协助扩散的方式进入胞内,促进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释放神经递质增强兴奋,从而促进学习记忆
。(4)根据研究结果,注射雌性激素后BDNFmRNA以及BDNF含量均增加,进而改善记忆,据此推测雌激素的作用机理为雌激素通过增强BDNF基因的表达(BDNFmRNA含量增多),进而产生更多BDNF以促进兴奋的传递,从而提高记忆水平。25.(9分,每空1分)植物生命活动调节受多种植物激素共同
调控,据图回答有关问题。(1)某课题组研究了生长素类似物浓度对月季插条生根的影响,结果如图1。①从图中信息不能判断对生根影响的生长素类似物浓度是。A.1.5CB.2.5CC.3.5CD.4.5C②从坐标图中可知5组实验都是实验组,没有做清水
对照组的原因可能是。(2)生长素促进细胞伸长的原理已引起科学家的广泛关注。图2是根据细胞壁松散学说绘制的一定浓度生长素促进植物细胞伸长的原理图。根据图中信息,分析结构A的作用是,而当生长素浓度由低升至最适时,酶X所处环境溶液pH下降。(3)科学家研究发现紫外光可以抑制植物生长,原因是
紫外线增加了植物体内吲哚乙酸氧化酶的活性,从而促进了生长素氧化为3-亚甲基氧代吲哚,而后者没有促进细胞伸长的作用。现在提供生长状况相同的健康的小麦幼苗若干作为实验材料,请完成下列实验方案,以验证紫外线抑制植物生长与生长素的氧化有关。步骤1将小麦幼苗平均分为甲组和乙组步骤2
给予甲组适宜强度的可见光光照,给予乙组①。步骤3观察两组幼苗的②,并测量③的含量。预测实验结果a、甲组植物生长高于乙组;b、④。(4)单侧光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的解释主要有两种,解释1认为单侧光照导致生长素从向光一侧向背光一侧移动;解释2认为单侧光照
破坏了向光侧的生长素。为了探究其原因,科学家做了以下实验,图中数字代表琼脂块中的生长素含量。根据实验结果可知,单侧光照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的解释是(选填“解释1”、“解释2”),判断依据是。【答案】(9分,每空1分)(1)A已做预实验(该实验为正式实验
)(2)运输(H+)和催化(ATP水解)下降(3)同等强度的可见光和一定强度的紫外光生长状况和高度两组植株中3-亚甲基氧代吲哚甲组中3-亚甲基氧代吲哚含量少于乙组(4)解释1A、B、C、D琼脂块中生长素的总量相同,且D中右侧生长素含量高于左侧【详解】(1)①从图中信息可以判断出生
长素类似物促进月季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在1C和2C之间,因此不能判断对生根影响的生长素类似物浓度是1.5C,即A正确。故选A。②从坐标图中可知5组实验都是实验组,没有做清水对照组的原因可能是已做预实验(该实验为正式实验),对照组在预实验中存在,在正式实验中没有对照组,只有实验组。(
2)根据图中信息可知结构A能将氢离子逆浓度梯度转入到细胞外,说明此时氢离子的转运方式是主动运输,即结构A的作用是运输(H+)和催化(ATP水解),而当生长素浓度由低升至最适时,氢离子转运出细胞更多,则酶X所处环境溶液pH的变化是下降。(3)科学家研究发现紫外光可以抑制植
物生长,原因是紫外线增加了植物体内吲哚乙酸氧化酶的活性,从而促进了生长素氧化为3-亚甲基氧代吲哚,而后者没有促进细胞伸长的作用。现在提供生长状况相同的健康的小麦幼苗若干作为实验材料,以验证紫外线抑制植物生长与生长素的氧化有关,即本实验的目的是验证紫外线
抑制植物生长与生长素的氧化有关,因此本实验的自变量为是否接受紫外线照射,因变量是幼苗生长情况,并测定两组植株中3-亚甲基氧代吲哚的含量,则相关的实验步骤如下:步骤1:将小麦幼苗平均分为甲组和乙组;步骤2:给予甲组适宜强度的可见光光
照(对照组),给予乙组①同等强度的可见光和一定强度的紫外光;步骤3:观察两组幼苗的②生长状况和高度,并测量③两组植株中3-亚甲基氧代吲哚的含量,即检测因变量的变化;由于本实验是验证类实验,因此支持本实验结论的结果是甲组中3-亚甲基氧
代吲哚含量少于乙组,且甲组植物生长高于乙组。(4)单侧光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的解释主要有两种,解释1认为单侧光照导致生长素从向光一侧向背光一侧移动;解释2认为单侧光照破坏了向光侧的生长素。为了探究其原因,科学家做了以下实验,图中数字代表
琼脂块中的生长素含量,图中实验结果显示A、B、C、D琼脂块中生长素的总量相同,且D中右侧生长素含量高于左侧,因此该实验结果支持的是“解释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