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2021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一同步课时作业(5)地球的运动 课时3.doc,共(7)页,323.500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a640d8ac7e419c6a12e8ebe88c7b2ab5.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1-2020-2021学年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一同步课时作业(5)地球的运动课时3下表中所列的是12月22日甲、乙、丙、丁四地的白昼时长。据此完成1-2题。甲地乙地丙地丁地白昼时长5小时30分9小时09分11小时25分13小时56分1.四地所处位置从南到北排列的是()A.甲、乙、
丙、丁B.甲、乙、丁、丙C.丙、丁、乙、甲D.丁、丙、乙、甲2.四地中全年昼夜长短变化最大的是()A.甲地B.乙地C.丙地D.丁地我国二十四节气已成功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图中阴影部分为夜半球,虚线为极图,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经线OM的经
度为15°W、地方时为0时。据此完成3-5题。3.此时,北京时间为()A.7:00B.8:00C.9:00D.19:004.图中反映的节气是北半球的()A.春分B.夏至C.秋分D.冬至5.下列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石家庄昼短夜长B.淮河出现结冰现象C.北京昼长大于上海D.海
口正午树影长度一年中最短某同学对居住地每天的日出时间进行了一段时间的持续观测与记录,绘成下图。读图完成6-7题。-2-6.a~b期间,该地的昼夜长短及其变化趋势是()A.昼长夜短,且昼渐长夜渐短B.昼长夜短,且昼渐短夜渐长C.昼短夜长,且昼渐长夜
渐短D.昼短夜长,且昼渐短夜渐长7.该地一年中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约为()A.1小时40分钟B.2小时20分钟C.3小时20分钟D.4小时40分钟下表是某地理兴趣小组的同学测得的冬至日四地日出日落时间(北京时间)。据表完成8-9题。地点
日出时间日落时间①7:1518:45②3:0017:00③21:206:40④11:200:408.①②③④四地按由南向北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②③①④B.③②④①C.①②③④D.②④①③9.①②③④四地中,纬度最高的是()A.①B.②C.
③D.④读某地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折线图,完成10-11题。10.根据该地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规律,判断该地可能位于()-3-A.北温带B.南温带C.0°~23°26′ND.0°~23°26′S11.图中A处所表示的这一天,该地()A.黑夜最短B.正午旗杆的影子最短C.
气温最高D.受太阳活动影响强烈长沙(约28°N)某中学学生在地理兴趣课上连续三个月内三次测量正午太阳高度角,获得测量的数据(见下表)。根据下面图表回答12-13题。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70°62°55°12.从第一次到第三
次测量期间,太阳直射点移动方向和长沙昼长情况为()A.①→②→③先变长后变短B.②→③→④逐渐变短C.③→④→⑤先变长后变短D.②→③→④先变短后变长13.三次测量中,其中一次测量的当天正值()A.春分日B.夏至日C
.秋分日D.冬至日下图是地球赤道与公转轨道的示意图。读图,回答14-15题。14.当太阳直射点位于图中P点时,北半球的节气应是()A.春分B.夏至C.秋分D.冬至15.若黄赤交角变为24°时,地球上五带的范围变化为()A.热带范围变小B.温带范围变大-
4-C.寒带范围变大D.与现在相同16.下图为某日部分地区昼夜分布示意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非阴影部分表示白昼,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图中d、a、e三点所在的直线是___(晨、昏)线,此时e地的地方时是___时。(2)按南北半球划分,
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___半球,此时北京(约40°N)的正午太阳高度为___。(3)该日e地的夜长约___小时。(4)此日之后的一个月内,b、c两地的白昼时间比上海___(长、短),且两地昼夜变化情况:_______。答案以及解析答案
:1.D;2.A-5-解析:1.本题考查昼夜长短的纬度变化。12月22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赤道上昼夜平分,南半球昼长大于12小时,北半球小于12小时,且纬度越低昼长越接近12小时,纬度越高昼长与12小时差值越大,由此可判断出四地由南向北的顺序为丁、丙、乙、甲,故
选D。2.本题考查昼夜长短的年变化特征。极昼极夜区内,昼夜长短的年变化为24小时;赤道为0;非极昼极夜区,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四地均无极昼极夜现象,由表格可推知甲地纬度最高,全年昼夜长短的变化最大,故选
A。答案:3.C;4.B;5.C解析:3.本题考查时间的判断。根据题意,经线OM的经度为15°W、地方时为0时。北京时间指120°E地方时,根据地方时的计算方法,两地相差135°,相差9个小时,且北京位于东侧,根据东
加西减的原则,北京时间为9:00,C对,ABD错。故选C。4.本题考查光照图的综合判读。读图可知,地球顺时针自转,是南半球的光照图,南极圈以南出现极夜,是北半球的夏至节气,B对。若是春、秋分,晨昏线与经线重合,AC错;若是冬至,南极圈以南出现极昼,D错
。故选B。5.本题考查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根据上题分析,此时为北半球夏至节气,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故石家庄昼长夜短,北京昼长大于上海,A错误,C正确;此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海口正午树影最短是太阳直射海口时,D错误;淮河夏至节气不可能结冰,B错误。
故选C。答案:6.C;7.D解析:6.a位置时,该地日出时间在一年中最迟,假设该地位于北半球,此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为北半球冬至日;b位置时,位于日出时间最迟与日出时间最早中间,为北半球春分日.a~b期间,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
球并向赤道移动,该地的昼夜长短及其变化趋势是昼短夜长,且昼渐长夜渐短.故选:C。7.读图,该地日出最晚约7:40,最早约5:20。根据日出时间计算昼长,即用正午12点时间减去日出时间再乘以2倍,就是昼长时间。可以算出,白昼最短是8小时40分,最长是13时20分,所以昼夜长短变
化幅度是4小时40分,D对。A、B、C错。答案:8.D;9.C解析:8.表中给出日出和日落的时间,两者相减可得到昼长,由于冬至日越往北昼长越短,就可以将四地按由南向北的顺序排列。9.差值越大,计算出每个地点昼夜长短的差值,再比较即可。答案
:10.D;11.B-6-解析:10.本题考查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该地12月22日前后有两次正午太阳高度达到90°,说明有两次太阳直射。根据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可以判定该地位于赤道和南回归线之间。11.本题考查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A处所表示的那天该地太阳直射,正午旗杆的影子最短。答案:
12.B;13.C解析:12.本题考查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及昼夜长短的变化。由材料可知,该地连续三个月,太阳高度在减小,由正午太阳高度=90°-纬度差,可以得出第一次测量时太阳直射8°N,第二次测量时太阳直射赤道,第三次测量时太阳直射7°S,所以测量期间太阳直射点
移动方向为②→③→④,长沙昼长变化是逐渐变短,据此分析选B。13.本题考查二分二至日判读。第一次测量时太阳直射8°N,不是二分二至日;第二次测量时太阳直射赤道,测量期间太阳直射点由北向南移动,为秋分日;第三次测量时太阳直射7°
S,不是二分二至日。故选C项。答案:14.B;15.C解析:14.考查地球运动。公转轨道面与赤道面的夹角是23°26',图中P位于赤道以北23°26',应该是北回归线,当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应该是北半球的夏至日,故B符合题意,ACD错。故选:B。15.考
查黄赤交角的变化。黄赤交角的度数决定了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即热带的范围,而寒带的起始纬度与黄赤交角是互余的关系,因而当黄赤交角由23.5°变为23.6°,即黄赤交角变大,因而热带和寒带范围扩大,温带范围变小,故C符合题意,ABD错。故选:C。16.答案:
(1)晨;6(2)北;73°26′(3)12(4)长;昼渐短,夜渐长解析:(1)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夜进入昼的分界线是晨线。图中d、a、e三点所在的直线是晨线。此时e地是晨线与赤道的交点,地方时是6时。(2)按南北半球划分,此时,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
昼现象,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此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23°26′N),根据正午太阳高度角公式计算,北京(约40°N)的正午太阳高度为73°26′。(3)e地位于赤道,赤道全年昼夜平分,该日e地的夜长约12小时。-7-(4)此日之后太阳直射点
南移,一个月内,太阳直射点仍在北半球,北半球纬度越高,昼越长。b、c两地的纬度比上海高,故白昼时间比上海长。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两地昼夜变化情况是昼渐短,夜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