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2021历史高中人教版选修3习题:模块综合测评.docx,共(5)页,100.008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a60000111d1389057f67cf487cec9c09.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模块综合测评(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1.(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两次世界大战统计表战争参战国家战争范围卷入人口新式武器伤亡人数经济损失第一次世界大战30多个400万平方千米15亿飞机、坦克、潜艇等3000多万3400多亿美元第二次世界大战61个2
200万平方千米17亿原子弹等9000多万40000多亿美元材料二(1)根据材料一,指出20世纪前半期战争的新变化?(6分)(2)根据材料二,分析20世纪后半期威胁世界和平的因素有哪些。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产生的历史背景。对比材料一与材料二,20世
纪前半期与后半期的世界形势的主流有何不同?(9分)思路解析第(1)问,材料一中提到的是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其变化可以从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战争的范围和参加国家、战争过程中新式武器的运用以及战争的破
坏程度等角度回答。第(2)问,从材料二中可知,阿富汗战争是指美苏争霸期间苏联实行大国强权和霸权主义,入侵了阿富汗;伊拉克战争则是以英美军队为主的联合部队在2003年3月20日对伊拉克发动的军事行动;美国“9·11”事件是发生在美国
本土的最为严重的恐怖袭击行动,其主要原因是恐怖主义。所以可以得出一般性的结论,即20世纪后半期威胁世界和平的因素有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地区冲突;恐怖主义。背景主要结合所学20世纪后半期世界局势发生的变化来回答,即根据两极格局逐渐瓦解这一大背景回答即可。主流需要结合这两个时间段内,和平还是
动荡为出发点进行比较得出结论。参考答案(1)大国争夺世界霸权;战争具有全球性;科技成果被运用于军事;战争惨烈,造成的损失惨重。(回答其中三点即可)(2)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地区冲突;恐怖主义。背景:两极格局的瓦解,世界格局出现多极化趋势,被冷战掩盖的民族及宗教纠纷、领土争端矛盾逐渐暴露出来;地
区霸权主义及美苏对发展中国家的干涉。不同:20世纪前半期的主流是战争与动荡,后半期的主流是和平与发展。2.(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中国与英、美之间是盟友,有着共同的目标,但是,彼此间同时又存在着诸多分歧。在战略上,有“先欧后亚”
与“先亚后欧”之争,即同盟国是集中力量,先击败欧洲的德国法西斯呢,还是先击败东方的日本法西斯?丘吉尔是“先欧后亚”的主张者,而蒋介石则是“先亚后欧”的主张者。双方都把美国作为游说对象,争取美国能站到自己一方来。——《蒋介石日记解读:宋美龄与
丘吉尔》(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请设计说服美国“先亚后欧”的理由。(8分)(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评述英美国家反法西斯战争中“先欧后亚”战略。(7分)思路解析第(1)问,结合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相关史实,要想说服美国,可以从日德双方在力量上、亚洲的利益上、珍珠港事件以及美
国自身的利益等方面进行总结归纳。第(2)问,结合所学知识,主要从各国的自身利益出发来解答。所以一方面体现了大国利己的强权性,另一方面也体现了与苏联争夺欧洲的利益,另外可以从中国的角度出发进行回答。参考答案(1)理由:日本偷袭美国,而德国并没有;日本相对较弱,战争进
程应更快;美国更多的战略利益在亚洲;亚洲资源丰富,日本易发展壮大。(2)评述:体现了大国利己的强权性;也体现了与苏联争夺欧洲的利益;延长了中国人民浴血奋战的时间。3.(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1938年10月24
日,由民生公司总经理卢作孚亲自护送进舱的数百名孤儿难童趴在栏杆上放声高歌,摇着小手向卢作孚告别,观者无不为之动容,宜昌大撤退拉开大幕。到12月底,历时40多天的大撤退基本结束。当日军攻陷宜昌时,得到的只是一座空城,日本军界完全没有估计到宜昌撤退能奇迹般的完成。从宜昌抢退出的单位,
既有金陵兵工厂这样的大型军工企业,也有大成纺织厂等民用企业,还有机关学校、科研院所、珍贵文物等;大撤退的同时民生公司又为前线将士源源不断地提供武器和给养,为抗战胜利提供了有力保证。宜昌大撤退被称为“中国的敦刻尔克大撤退”。然而,其英勇悲壮更
甚于后来的敦刻尔克大撤退。史学家指出,敦刻尔克大撤退是依靠一个国家的力量,由一个军事部门指挥完成的;宜昌大撤退是由中国的一家民营企业为主要力量创造的世界战争史上的奇迹。1939年,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授予卢作孚一等景星勋章和胜利勋章。
1980年,党中央《关于卢作孚先生的结论》里这样写道:“他为人民做过许多好事,党和人民是不会忘记的。”(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与敦刻尔克大撤退相比,宜昌大撤退有何特点。(9分)(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述“中国的敦刻尔克大撤退”的历史意义。(6分)思路解析本题考查抗
战时期的宜昌大撤退。第(1)问,宜昌大撤退的特点根据材料概括即可,材料涉及的有组织力量、撤退的规模和内容等。第(2)问,考查宜昌大撤退的历史意义,应该从直接影响到间接影响逐层展开。参考答案(1)主要由民生公司组织完成;持续时间更长,规模更大;运输具有双向性,既运
输撤退人员与物资,又输出抗战武器和给养。(2)增强了民族凝聚力和抗战胜利的信心;保存了有生力量,奠定了抗战胜利的物质基础;有力支援了前线,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4.(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1
953年入主白宫的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上台前猛烈攻击遏制战略,指责它使美国耗费了大量金钱,却不能取得应有的胜利。他上台后便立即着手制定美国的新战略。随后,艾森豪威尔批准了国家安全委员会第162号文件——“国家安全基本政策”,称为“新面貌”文件。文件认为
苏联的威胁主要表现在其强大的军事力量、对西方自由世界的敌视及对亚非拉国家的渗透和颠覆上。“新面貌”战略坚持了艾森豪威尔的“大平衡”思想,提出“应付苏联对美国安全的威胁,在这样做的同时,避免严重削弱美国经济或损害我们的基本价值和制度”。在缩减军
费的情况下,为最大限度地满足军方的要求,文件强调“以进攻性打击力量实施大规模报复性破坏的能力”,要在核武器的数、质量上都保持对苏联的优势。不过在苏联已拥有核武器的情况下,美国统治集团认识到了进行核威慑的局限性,因此强调在裁减常备军的同时,加强后备力量建设
。文件承认美国的联盟政策面临着种种问题,最使美国担心的是“西欧越来越不愿追随美国的领导”。因此文件强调使盟国相信“美国的安全战略是集体安全战略。联盟必须扎根于对利益共同体的强烈信念,并坚信美国领导的稳定性和明智性”。另外,艾森豪威尔政府对心理战可谓情有独钟,它不
仅设立了隶属于白宫的心理作战局,还把这种颠覆手段引为“新面貌”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陈思、杜正艾《两霸争雄:美苏冷战及后冷战时代》(1)根据材料,概括“新面貌”战略的主要内容。(9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最使美国担心的”问题产生
的原因及其影响。(6分)思路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中“强调‘以进攻性打击力量实施大规模报复性破坏的能力’”,得出大规模报复战略;根据材料中“强调在裁减常备军的同时,加强后备力量建设”,得出裁减常备军,加强后备力量建设;根据材料中“承认美国的联盟政策面临着种种问题,最使美
国担心的是‘西欧越来越不愿追随美国的领导’”,得出突出联盟政策的重要性,根据材料“对心理战可谓情有独钟……还把这种颠覆手段引为‘新面貌’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出重视“心理战”和颠覆活动。第(2)问第一小问
原因,根据材料“最使美国担心的是‘西欧越来越不愿追随美国的领导’”,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战后随着西欧一体化的发展,西欧的势力逐渐增强,对外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第二小问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得出:导致资本主义阵营的分化,推动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参考答案(1)内容:大规模报复战略;裁减常备军,加强后备力量建设;突出联盟政策的重要性;重视“心理战”和颠覆活动。(2)原因:战后随着西欧一体化的发展,西欧的势力逐渐增强,对外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影响:导致资本主义阵营的分化,推动世界格
局的多极化趋势。5.(2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国际联盟盟约规定:各缔约国为促进国际合作,并保证其和平与安全起见,特允承诺不从事战争之义务,维护各国间公开、公正、荣誉之邦交,严格遵守国际公法之规定;国际联盟大会有权处理属于国联行动范围以内或影响世界和平的任何事项
,大会的决议,除盟约另有规定者外,均需出席大会的成员国一致通过;行政院由五个常任理事国和四个非常任理事国的代表组成,有权处理属于国联行动范围以内或影响世界和平的任何事项,行政院的决议,除盟约另有规定者外,均需出席行政院会议的理事国一致通过,如发生
盟约所禁止的战争时,行政院可就制裁提出建议。——摘编自于琳琦《国际联盟的历程》(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国际联盟与联合国宗旨的共同之处。(8分)(2)与联合国相比较,国际联盟在组织和表决程序方面存在哪些缺陷使其宗旨难以实现?(12分)思路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中关于国联的描述,诸
如“促进国际合作”“维护各国间公开、公正、荣誉之邦交”,结合联合国相关内容,把握住题干“共同之处”要求,要注意凸显二者“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国际合作和各国友好关系”的主题和宗旨。第(2)问,根据材料对国联的描述及后来国联的运作,结合联合国相关史实,主要从两个方面把握国联的缺陷。组
织方面:美、苏等世界大国没有加入国联、国联没有直接指挥的军事力量等。程序方面:国联大会的决议需要一致通过,制约国联重大决策、国联没有强制执行决议的权利等。参考答案(1)共同之处: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国际合作和各国友好关系,防止战争。(2)缺陷:组
织方面:美、苏等大国长期没有加入国联,削弱了国联的影响力;大会和行政院职能分工不清,影响解决问题的效率;没有直接指挥的军事力量,无法有效展开维和行动。程序方面:国联大会的决议需要一致通过,造成决策困难;行政院决议需一致通过,没有强制执行决议的权利,缺乏执行力。6.(20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恐怖主义”一词来源于法国大革命时期雅各宾派对反革命分子采取的恐怖政策。国际恐怖主义历经了18世纪末的萌芽时期、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爆发时期、20世纪90年代的泛滥时期。在两百年的历史进程中,极端宗教恐怖主义组织与极端民族主义恐怖组织逐渐成为国际
恐怖主义组织的基本类型。2001年发生的“9·11”事件催生了曾经沸沸扬扬的“反国际恐怖主义世界大同盟”。这个同盟一度被称为后冷战世界“真正的”新格局。但是在多年的“反恐战争”中,国际恐怖主义的枪炮声仍不绝于耳,似有愈演愈烈的趋势。由于各国在意识形态、政治利益上的不同,对国际恐怖主义内涵的理解存在
着重大的差异。国际社会在开展反对国际恐怖主义斗争的过程中,并未达成一致的意见,有的分歧仍然很难调和。随着经济的全球化、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国际恐怖主义的发展出现了一些新特点。——摘编自李金荣《关于国际恐怖主义问题的研究》(1)根据材料并
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国际恐怖主义出现的原因。(10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我们如何应对国际恐怖主义。(10分)参考答案(1)原因:冷战结束后,各地区民族、种族、领土、宗教等矛盾日益凸显;全球化加剧了南北差距和贫富分化;美国的霸权主义是恐怖主义泛滥
的重要诱因。(2)措施:西方国家抛弃双重标准,加强国际合作;建立一个公正合理、持久稳定的国际新秩序;推动包括发展中国家在内的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