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期末复习:关键词、关键句复习法.docx,共(19)页,55.577 KB,由管理员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a5ff5e7dfc2a68ff35545660ea691cce.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1【8上期末复习】关键词、关键句复习法1.(了解)英国为了扭转中英贸易中的贸易逆差,向中国走私鸦片,掠走3亿到4亿白银,白银外流严重威胁了清朝财政。2.帝国主义扩张目的:开拓国外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工业原料3.1838年,道光皇帝派林则徐为钦差大臣
,前往广州查禁鸦片4.1939年6月,林则徐在广州虎门将收缴的鸦片当众销毁5.1840年6月,英国发动鸦片战争,道光将林则徐革职查办,派琦善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与英军谈判6.谈判中,英军占领香港岛,道光下
诏对英作战7.英军进攻虎门炮台时,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战死;英军进攻长江门户吴淞,老将江南提督陈化成身负重伤,挥旗督战,力竭牺牲8.1842年8月,鸦片战争以清朝失败告终。9.1842年8月清朝与英国签署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条约——中英《南京条约》10.林则徐曾“探访夷情”,主持翻
译了很多西方书刊,魏源根据林则徐组织编译的《四洲志》等编成了《海国图志》一书,介绍西方地理历史和科学技术,并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林则徐也被称为中国近代开眼看世界第一人。11.《南京条约》签署后,清朝又被迫签署了中英《虎门条约》,中美《望厦条约
》、中法《黄埔条约》12.鸦片战争后,英法在美俄的支持下,分别以“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为借口,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圆明园在战争中第一次遭到洗劫13.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原因:西方列强不满足于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利益214.第二次鸦片战
争期间,清政府与英法美俄签署了《天津条约》,与英法签署了中英、中法《北京条约》15.第二次鸦片战争时间:1856年10月至1860年10月,在位皇帝为咸丰16.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沙皇俄国强迫清朝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我国东北、西北15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25.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清政府设立了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简称“总理衙门”,负责外交事务26.1843年,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27.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发动武装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洪秀全称“天王”28.1853
年3月,太平军攻占南京,改为“天京”,定为都城29.定都天京后,太平天国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天朝田亩制度》主张在小生产的基础上废除私有制和平均社会财富,是不可能实现的,实际上也没有实行30.太平天
国曾经西征和东征,以推翻清朝和巩固政权,天平天国达到全盛时期31.洪仁玕(gan)提出向西方学习,改革内政,写出成了《资政新篇》,但未付诸实践32.曾国藩的湘军、李鸿章的淮军,美国人华尔率领的洋枪队都参与过镇压太平
军,其中湘军作用最大33.洋务派:中央恭亲王奕䜣(xin)、地方上李鸿章、曾国藩、左宗棠、张之洞34.十九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中期,掀起了一场旨在“自强”和“求富”的洋务运动17.中俄《瑷珲条约》(中国割地最多的条约)18.中国东北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19
.中俄《北京条约》20.中国东北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21.中俄《北京条约》、《勘察西北界约记》22.中国西北巴勒克什池以东、以南23.中俄《改定条约》24.中国西北335.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以“自强”
为口号,创办了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军事工业,并兴办新式学校(京师同文馆)、培养翻译人才和军事人才,设立翻译馆翻译外国翻译书籍、遣派留学生(詹天佑)出国深造36.19世纪70年代,洋务派以“
求富”为口号,创办了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37.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开始组建新式洋枪队,80年代,初步建成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其中北洋舰队规模最大38.洋务运动的性质:洋务运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39.洋务运动的目的:维护清王朝的封建统治,而不是
把中国引向资本主义。40.19世纪70年代,中亚浩罕国将领阿古柏占据新疆,沙俄出兵侵占伊犁。1875年左宗棠被任命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他采取“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策略,成功收复新疆41.1884年新疆建立行省,1885年,台湾建立行省42.1894
年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应朝鲜国王请求,清政府出兵镇压,日本同时出兵朝鲜,甲午中日战争爆发。43.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和日本联合舰队在黄海爆发海战(黄海大战),致远舰管带邓世昌与200余名将士壮烈殉国44.日军在甲午
中日战争期间,制造了“旅顺大屠杀”,持续四天,杀害四万多中国民众45.黄海大战后,北洋舰队虽然损失较大,但是主力尚存。李鸿章命令舰队躲进威海卫军港,不许出海迎敌,日本进攻威海卫,水师提督丁汝昌拒绝投降,自杀殉国,北洋舰队全军覆没46.1895年春,清政府派李鸿章前往日本马关议和,签署了《马
关条约》47.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使得先进的中国人认识到光靠外国器物不足以挽救中国,中国需要的是制度变革48.《马关条约》签署后,在京师参加科举考试的康有为、梁启超等人上书光绪帝,请求拒和、迁都、变法,这就是著名的“公车上书”449.公车上书后,维新人士在上海创办了《时务报》,天津
创办了《国闻报》。梁启超在《时务报》发表了《变法通议》,宣传变法;《国闻报》由严复主持,是北方最有影响力的报纸50.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这一年是农历戊戌年,被称为戊戌变法,因为只
持续了103天,又被称为“百日维新”51.戊戌变法的内容主要有:裁剪冗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改革财政,编制预算;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裁减绿营,训练新式军队52.百日维新期间创办了京师大学堂
,辛亥革命后改为北京大学。53.戊戌变法触犯了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利益,慈禧太后发动了“戊戌政变”,囚禁光绪帝,搜捕维新人士,康有为、梁启超相继出逃,谭嗣同等六人被捕遇害,史称“戊戌六君子”54.义和团运动失
败的原因:义和团曾提出“扶清灭洋”的口号,鲜明地表达了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地斗争意志,但又具有盲目排外的落后性和迷信色彩。55.孙中山是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他崇尚太平天国运动,称赞洪秀全为“反清英雄第一人”56.孙中山从甲午中日战争时期就开始从事武装反清运动,先
后建立了兴中会和中国同盟会,提出三民主义57.1894年孙中山北上天津上书李鸿章提出变法遭拒后,思想发生转变,开始由变法维新转向革命,11月在美国檀香山联合华侨创建兴中会,提出“振兴中华”宗旨,号召“驱逐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58.1895年,孙中山联络陆皓东
等人成立香港兴中会总会,准备在广东发动武装起义,建立革命据点,但是消息泄露,陆皓东等人被捕牺牲,广州起义失败59.《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国内革命情绪情绪日趋高涨,资产阶级思想得到迅速传播60.《辛丑条约》签订后,宣传民族革命的著作有:章炳
炎《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邹容《革命军》、陈天华《猛回头》和《警世钟》,这些著作号召人们起来推翻清城府的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制度。各民主团体也纷纷成立,影响较大的有:华兴会和光复会61.同盟会创办的目的:集中革命力量,建立统一的革命组织562.1905年8月,孙中山联合兴中会、光复
会、华兴会等革命团体成员,在日本东京成立了中国同盟会。确定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政治纲领,选举孙中山为同盟会总理,建立领导机构。创办《民报》为同盟会的机关报63.同盟会的地位: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64.同盟会的意义:同盟会的成立,使全国资产阶级革
命派有了一个统一的领导和明确的奋斗目标,大大推动了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65.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三民主义成为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66.
民族主义就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即推翻清王朝的统治,反对民族压迫;民权主义就是”创立民国“,它是三民主义的核心,即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资产阶级专政的议会制共和国,国民一律平等,总统和议员由国民选举产生;民生主义就
是”平分地权”,即核定全国地价,国家根据核定地价征收地租税,同时逐步向地主收买土地,实现土地国有,解决贫富不均等问题。67.1906年冬萍浏醴起义是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68.1907年夏光复会徐锡麟在安庆发动起义,刺杀安徽巡抚恩铭失败死难,秋瑾在绍兴被捕遇难69.1907年孙中山领导广
西起义失败70.革命党发动的以上几起起义有何意义?起义虽然失败,但是革命党人不屈不挠的精神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71.1911年,湖北革命组织文学社与共进会,在同盟会推动下,积极谋划起义。起义的主要力量是湖北新军中倾向革命的士兵。
72.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汉阳、汉口新军起义响应,革命在武汉三镇取得胜利。10月11日,起义军成立湖北军政府,推举新军将领黎元洪为都督。73.辛亥革命过程:武昌起义——汉阳汉口响应——成立湖北军政府
——各省份宣布独立——成立南京临时中央政府74.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布就职,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选举黎元洪为副总统,成立参议院。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是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重要成果。675.1912年2月12日,在袁世凯
软硬兼施的逼迫下,宣统帝下诏退位,清朝260多年的统治结束76.1912年2月13日,孙中山向临时参议院提出辞职,并推荐袁世凯继任临时大总统。在袁世凯通电声明拥护共和后,2月15日,临时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7
7.为了限制袁世凯的权利,孙中山提出临时政府设在南京,新任大总统应到南京就职78.袁世凯以北方秩序不易维持等为借口,不肯南下,迫使参议院同意他在北京就职。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4月孙中山正式解除临时大总统职务,临时中央政府前往北京,辛亥革命的
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79.1912年3月11日,孙中山以临时大总统的名义颁布了由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约法规定: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参政院行使立法权80.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后,为了建立
独裁统治,公然背叛誓言,一再破坏责任内阁制,宋教仁在挣得孙中山同意后,于1912年以同盟会为基础,联合其他几个政党,组成国民党,并在第一届国会选举中占据明显优势,1913年春宋教仁北上组阁,在上海火车站遇刺,这就是“宋案”。81.“宋案”发生后,袁世
凯遭受国内舆论谴责,他决定以武力镇压国民党,下令罢免了国民党人担任的江西、广东、安徽三省都督,并派兵南下,孙中山、黄兴等人号召南方各省起兵反袁,发动“二次革命”。但是国民党力量涣散,“二次革命”很快被袁世凯镇压。孙中山、黄兴被迫流亡日本8
2.袁世凯镇压二次革命后,强迫国会选举其为正式大总统,随后下令解散国民党,1914年初,袁世凯解散国会,又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中华民国约法》,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又通过修改总统选举法,规定总统可无限期连任,可指定继承人,其复辟野心昭然
若揭83.为了实现皇帝梦,袁世凯不惜牺牲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接受“二十一条”的大部分条款以获取日本的支持84.1915年袁世凯下令以1916年为“中华帝国洪宪元年”,准备元旦举行登基大典、85.1915年底,蔡锷、李烈钧、
唐继尧在云南宣告独立。组织护国军北上讨袁,护国战争爆发86.1916年3月,袁世凯宣布取消帝制,6月去世,护国战争结束87.冯国璋、曹锟——直系军阀——江苏、江西、湖北788.段祺瑞——皖系军阀——掌握北京政府,安徽、浙江、山东、
福建89.张作霖——奉系军阀——东北90.唐继尧——滇系军阀——云南、贵州91.陆荣廷——桂系军阀——广东、广西92.北洋军阀的割据局面对中国社会造成了哪些不利影响?93.军阀们为了争夺地盘和巩固政权,不惜出卖国家利益,依附帝国主义,大小军阀连年混战,中国陷入军
阀割据纷争的动乱之中。在军阀割据中,军队数量不断增加,军费支出连年增长,农户数量和农田面积逐年减少。94.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并在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正式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95.1917年初,陈独秀应北大校长
蔡元培邀请,出任北大文学科长,《新青年》杂志社随之迁入北京,当时主要的撰稿人有:胡适、李大钊、鲁迅等,大多数任教于北京大学,《新青年》和北京大学成为新文化运动最为重要的阵地。96.针对北洋政府猖獗一时的尊孔复古逆流,《新青年》发表了大量文章抨击封
建的旧道德和旧文化。97.鲁迅的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以新文学的形式深刻揭露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号召人民起来推翻“黑漆漆的”吃人社会98.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所标举的两大口号,由陈独秀首先提出,并将其称为“德先生”和“赛先生”9
9.文学革命是新文化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1917年,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主张以白话文作为新文学的语言,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主张推到旧文学,提倡新文学,经过新文化运动的倡导,白话文逐渐普及开来100.五四运动的直接原因是中国在巴黎和会上
的外交失败101.1919年5月4日,北京3000多名学生在天安门前发表宣言,揭露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行径,并举行示威游行,提出“外争主权,内惩国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二十8一条上签字”等口号,要求惩办亲日派
卖国贼曹汝霖等人,北洋政府出动军警镇压,第二天北京学生举行总罢课102.北京学生的爱国斗争得到了社会各阶层的广泛拥护,陈独秀亲自起草了《北京市民宣言》。103.面对中国人民的正义抗争,日本集结军舰,胁迫北洋政府取缔学生的爱国运动,这一挑衅行为进一步激起了中国
人民的反日怒潮,全国200多城市的学生一致罢课,1919年6月3日,北京学生再次进行大规模爱国主义宣传,遭受军警镇压,6月5日,上海工人罢工,商人罢市,全国掀起罢工罢市的高潮,工人阶级成为五四运动的主力,运动的中心也由北京转到上海104.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条件:19
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经过五四运动,越来越多先进知识分子开始关注马克思主义,也使得先进知识分子认识到工人阶级的伟大力量105.1919年《新青年》出版的“马克思研究专刊号”刊载了李大钊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对马克思主义进行了较
为系统的介绍,随后全国各地建立起了许多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团体106.五四运动的胜利发展,使得先进知识分子认识到工人阶级的力量,知识分子开始帮助工人组织工会,开办劳动补习学校和工人识字班,出版工人生活出版物,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像工人宣传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开始同中国工人运动结合起来
107.1920年下,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陈独秀在上海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共产党早期组织,接着北京、长沙、武昌等地也先后建立了共产党早期组织108.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秘密召开,参会代表
有毛泽东、董必武、李达等13名代表,代表全国50多名党员,共产国际代表马林等出席109.中共一大在上海秘密召开,后受法租界巡捕干扰,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游船上继续召开,诞生了“红船精神”110.中共一大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党纲。党纲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
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大会确定党的中心工作是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成立了党的中央领导机构中央局,陈独秀当选为中央局书记111.中国无产阶级先锋队是中国共产党9112.1922年7月,中共二大在上海召开,大会重申了党的最终奋斗目标是实现共产主
义,同时制定了党的最低纲领。纲领规定,在民主革命阶段,党的主要任务是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将中国统一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中国共产党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113.中国共产党成立了之后,设立了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集中领导全国的工人运动,在党
的组织和领导下,从1922年初到1923年春,全国掀起了第一次工人运动的高潮114.1923年2月,京汉铁路工人举行大罢工,罢工工人成立京汉铁路总工会,将第一次全国工人运动高潮推向顶峰,罢工遭到帝国主义和直系军阀吴佩孚的血腥镇压,此后,全国工人运动暂时
转入低潮115.京汉铁路工人罢工失败后,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单枪匹马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必须团结一切可能的同盟者,不能战胜强大的敌人116.1023年6月,中国共产党召开中共三大,正式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
立革命统一战线,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把国民党改组为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同盟。117.1924年1月,在孙中山主持下,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李大钊、林伯渠、毛泽东、翟秋白等共产党员
参加了大会的领导和组织工作,大会通过宣言对三民主义作出了新的解释,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在实际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正式确立1
18.1924年5月,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孙中山在广州黄埔创办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亦称“黄埔军校”,孙中山兼任军校总理,蒋介石任校长,周恩来不久后担任政治部主任。黄埔军校培养出大批军事和政治人才,为国民革命军
的建立和随后的北伐战争作了准备119.1926年,广州国民政府决定北伐,以推翻吴佩孚(湖南湖北)、孙传芳(江西)、张作霖(东北)等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7月,国民革命军十万人誓师北伐,蒋介石任北伐军总司令120.叶挺第四军独立团作为北伐军先锋,攻克了
湖北境内粤汉铁路上的汀泗桥和贺胜桥击溃了吴佩孚的重病抵抗,并将国民革命军的旗帜插上武昌城头,为第四军赢得了“铁军”的美誉,也挺也因此成为北伐名将,吴佩孚主力基本消灭121.随着北伐的胜利进军,各地的工农革命运动蓬勃发展,高涨的工
农革命运动触动了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蒋介石、汪精卫等国民党右派在帝国主义势力的支持下,先后叛变革命。1927年4月,10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震惊中外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并在南京建立“国民政府”。7月,汪精卫在武汉
召开“分共会议”,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工农群众,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失败了122.南京政府建立之后,在“分共清党”,镇压工农运动的同时,继续北伐,1928年6月,北伐军进至北京、天津一带,张作霖退往关外途中,被日本人炸死,1928年底,张作霖之子张学良发表通告,宣布“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至
此,南京政府名义上统一了全国123.评价国民大革命124.胜利:基本上打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形式上统一了全国125.失败:国民大革命没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没有改百年126.北伐胜利的原因:共产党的先锋模范作用;工农革命的有力
支援;黄埔军校为北伐战争奠定了军事基础;国民革命英勇无畏127.大革命的失败使得中国共产党认识到了独立掌握革命武装力量的重要性128.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人领导革命军在南昌发动武装起义,占领南昌城,随后
南下广州,准备在那里建立根据地,但是途中遭到敌人的封堵,损失严重,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的部分队伍转战湖南,坚持斗争。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129.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即“八七会议”,通过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
抗国民党发动统治的总方针,决定在秋收时节发动武装起义,在会上,毛泽东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130.八七会议结束后,毛泽东回到湖南领导秋收起义。1927年9月,毛泽东在湘赣边界打出了“工农革命军”的旗帜,
举行秋收起义,其一开始比较顺利,攻占了一些县城,但是由于敌人强大,起义军受到严重挫折,为保护革命力量,毛泽东决定放弃攻打长沙的计划,改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山区进军,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地
区,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131.在进军途中,毛泽东把一个师缩编为一个团,建立各级党组织,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三湾改编11132.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的部分军队和湖南的工农武装,与毛泽东的工农革命军在井冈山会师,合编为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不久改
称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红军在井冈山展开武装斗争,井冈山根据地不断巩固和扩大133.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革命军队的开始,拉开了中国革命从城市转入农村、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序幕134.毛泽东率领工农革
命军在井冈山打土豪,分田地,建立革命政权,开展土地革命和游击战争,创造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135.1929年12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第九次党代表大会,即古田会议在福建上杭县古田召开,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建党建军原则136.1930年,全国各地建立了大小十几个革命根据地
,其中以红四军为主在赣南、闽西建立的中央革命根据地面积最大137.1931年冬,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召开,会议宣布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定都瑞金,毛泽东当选为临时政府主席138.南昌起义——打响了中国共产党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139
.八七会议——提出了“政权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140.三湾改编——确立了中国共产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141.秋收起义——打出了“工农革命军”的旗帜142.古田会议——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建党建军原则143.红军和根据地的壮大令国民党统治集团大为震惊,从1930年底开始
,国民党反动派对中央革命根据地连续进行了四次大规模的军事“围剿”,结果都被红军粉碎。1933年秋,蒋介石调集50万军队,对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第五次“围剿”。由于中共临时中央负责人博古和军事顾问李德等人在军事指挥上“左”的错误,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被迫放弃中央革
命根据地,进行战略转移。144.1934年10月,中共中央率领中央红军8万多人突围西进,开始长征。12145.血战湘江,突破敌人四道封锁线,挫败了蒋介石企图歼灭红军于湘江以东的阴谋,但是红军损失惨重,仅剩3万多人146.博古等人执意要去湘西与红二、红六军
团会合,但国民党在前往湘西的路上布下重兵,毛泽东建议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进军,得到了中央多数同志的支持,于是红军强渡乌江,攻克贵州北部重镇遵义147.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集中全力纠正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左”的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选举毛泽
东为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了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148.遵义会议的意义: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
第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149.遵义会议后,红军经过整编,提高了战斗力,毛泽东指挥红军声东击西,佯攻贵阳,四渡赤水,打乱了敌人的追缴计划。然后挥师北进,渡过金沙江,跳出敌人的包围圈。随后短暂休整,
北上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突破重兵把守的腊子口,进入甘肃。150.血战湘江——攻克遵义——遵义会议——四渡赤水——渡过金沙江——大渡河、泸定桥——雪山——草地——腊子口——到达甘肃151.1935年10月,中共中央带领中央红
军历经艰难险阻终于到达陕甘革命根据地的吴起镇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1936年9月,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与前来接应的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宣告长征胜利结束152.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以柳条湖事件为借口,突然袭
击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炮轰沈阳城,于次日清晨占领沈阳,这就是“九一八事变”。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得的序幕。从此,中国人民开始了艰苦卓绝的抗战153.日军扩大侵略,4个多月占领了
东北三省,东北军十几万人撤至山海关内154.1932年日本扶植退位的清朝末代皇帝溥仪在长春建立伪满洲国,企图把东北从中国分裂出去155.东北各族民众与未撤走的东北军爱国官兵组织抗日义勇军,抵抗日军侵略,中国共产党派杨靖宇
等人在东北组织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开始了。1936年初,东北各抗日部队开始改编为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与日军战斗在白山黑水之间13156.1933年1月,日本占领山海关,向南推进,中国军队在长城一线、察哈尔地区与日军作战,收复了多伦等地,1935年下半年,日
本策动所谓“华北自治运动”,企图将华北五省脱离中国版图。国民政府对日采取不抵抗的妥协政策,中华民族面临亡国亡种的危险157.1935年12月9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北京数千名学生向国民党当局请愿,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反对华北自治”、“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等口号,并举行示威游行,
遭到反动军警的镇压,这就是著名的“一二九运动”。158.一二九运动的意义:这场爱国救亡运动,揭露了日本侵略者企图吞并华北的阴谋,打击了国民政府对日妥协的政策,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159.西安事变(双十二事变):在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感召下,西北“
围剿”红军的国民党将领张学良、杨虎城与红军停战,要求蒋介石联共抗日,但蒋介石顽固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亲赴西安威逼张、杨进攻红军,张、杨于1936年12月12日在西安扣押蒋介石,实行“兵谏”,并
通电全国,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160.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联蒋抗日,派周恩来前往西安谈判,最终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条件161.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意义:解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从此,十年内战基本停止,抗日民族
统一战线初步形成162.1937年7月7日晚,驻屯北平南郊的日军借口演习士兵丢失要求进入宛平城搜查,遭到中国驻军拒绝,日军炮轰宛平城,这就是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163.在保卫北平的战斗中,赵登禹、佟麟阁将军壮烈殉国,7月底,北平、天津相继失陷1
64.根据国共两党协议,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朱德任总指挥,彭德怀任副总指挥;红军长征后留在南方八省的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叶挺任军长,165.1937年9月,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蒋介石也发表谈话,实际上承认了中国共产党在全国
的合法地位。这样,以国共合作为主体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国共团结御侮、全民族抗战的局面开始形成166.1937年8月13日淞沪会战爆发,淞沪战场上姚子青帅全营守卫宝山,谢晋元带领全团驻守四行仓库,中国空军首次参战14167.淞沪会战打
破了日本三月灭亡中国的迷梦168.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陷南京,国民政府迁往重庆。把重庆作为战时的陪都。日军占领南京后,展开南京大屠杀,屠杀中国军民30余万169.1938年3月,台儿庄大捷,
台儿庄战役共歼敌1万多人,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坚定了抗战意志和信念170.1938年6月,日军集结军队进攻武汉,武汉会战开始,1938年10月,为避免损失,中国军队有序撤出武汉,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计划彻底失败171.广州、
武汉失陷后,日军的兵力严重不足,物力财力都感觉困难,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172.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日军先后进行了两次长沙会战,1941年12月,日军发起第三次长沙会战,但是在中国军民的英勇搏杀下,获得了第三次
长沙会战的胜利173.第三次长沙会战时,英美盟军在太平洋战场接连败退,这次会战的胜利,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影响174.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国民党消极抗日、积极反共,1944年初,日军向国民党正面战场发动了大规模的
豫湘桂战役,国民党丢失了河南、湖南、广西等省的大部分和贵州省的一部分175.淞沪会战期间,八路军第一一五师在师长林彪率领下,在平型关一带隐敝设伏,全歼日军1000多人。176.平型关大捷是全面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取得的第一个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177.1938年,毛泽东发
表了《论持久战》,驳斥当时国民党内流行的”亡国论“和”速胜论“。《论持久战》阐明了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持久战战略总方针,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坚持抗战的决心和信心178.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等抗日武装力量挺进敌后,在华北、华中、华南、东北创建了抗日根
据地和游击区,牵制和抗击了大量日军。陕甘宁边区首府、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是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179.根据地军民以主力部队和民兵为骨干,以广大群众为基础,开展人民游击战争15180.中国共产党大力推动抗日根据地的各项建设: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实行民主选举,推行精兵简政,减轻人
民负担;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开展大生产运动。根据地成为敌后游击战得以坚持并取得最后胜利的基地181.敌后战场和正面战场互相配合,构成了中国抗日战争的整体182.1940年下半年,为粉碎日军对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扫荡”和封锁,八路军总部在彭德怀指挥下,组织100多个团
,在华北对日军发动了一场大规模进攻,史称”百团大战“183.百团大战的主要目标是破袭日军交通线,摧毁敌人交通线两侧及抗日根据地内的日伪据点184.百团大战有力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185.1940年3月,汪精卫公开
叛国投敌,在南京建立伪国民政府。国民党顽固派不断制造反共“摩擦”,并于1941年1月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伏击北上抗日的新四军186.枣宜会战中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上将壮烈殉国,在反“扫荡”作战中,八路军副总参谋长左权将军牺牲。187.1945年4月,中国共产党在延
安召开了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188.中共七大选举产生了中央领导机关,毛泽东在七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中共中央
主席。大会确定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189.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190.把毛泽东思想作为全党一切工作的指针,对统一全党的思想,指导全党的行动,实现党的政治路线,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191.中共七大为争取抗日战争的
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并未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指明了战后的奋斗方向192.1944年到1945年初,世界反西斯战场捷报频传,德国在欧洲战场处于劣势,败局已定,在美国、英国的连续打击下,日本在天平洋战场节节败退,陷入困
境。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率先发起局部反攻,161945年8月6日和9日,美国先后向日本广岛和长崎各投下了一枚原子弹,8月8日,苏联政府对日本宣战,次日,苏联红军出兵中国东北,对日本关东军发起进攻193.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被迫宣传无条件投降。
9月2日,日本政府正式签署投降书。中国抗日战争经历了14年艰难曲折的斗争,特别是8年全民族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取得了走后的胜利,台湾也回到祖国的怀抱194.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中华民族巨大的民族觉醒、空前的民族团结和英勇的民族抗
战,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决定性因素,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团结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也与同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与正义的国家和人民的支持分不开195.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中国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它促进了中华民族
的觉醒,为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彻底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奠定了重要基础。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做出了巨大贡献。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196.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每年的9月3日197.为南京大屠
杀死难者设立的国家公祭日:每年的12月13日198.1945年8月,蒋介石先后三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面商国家大计。蒋介石的目的,一方面是为发动内战争取时间,另一方面是想在政治舆论上获取主动,把不愿和平的罪名强加在中国共产党
身上199.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毛泽东亲赴重庆,1945年10月10日,国共双方签署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双方同意以和平、民主、团结、统一为基础,长期合作,坚决避免内战,建立独立、自由和富强的新中国;召开政治协商会议,邀请各党派代表和社会贤达协商国是,讨论和平建国方案2
00.1946年1月10日,政治协商会议在重庆举行,会议讨论了建立联合政府、和平建国纲领、召开国民大会、修改宪法草案、整编部队等问题,并通过一系列决议,再一次确定了避免内战、和平建国的方针。重庆谈判和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为中国实现民主
统一、和平建国带来了一线曙光201.1946年6月,蒋介石公然违背“双十协定”,撕毁政协决议,全力围攻围攻中原解放区,发动了全面内战。10月,国民党军队占领张家口,全面进攻达到最高峰202.1947年3月,国民党全面进攻被粉碎
,开始发动对陕北解放区和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17203.全面内战爆发时,国民党力量明显占有优势204.面对敌强我弱的实际情况,毛泽东提出了“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中共中央号召解放区居民以自卫战争粉碎国民党军队的进攻,并制定了以运动战
为主要方式,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作战原则和方针205.解放区军民经过半年多的自卫反击战,粉碎了国民党的全面进攻。毛泽东、周恩来等率领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主动撤出延安,转战陕
北206.彭德怀率领的西北野战军先后取得了青化砭、沙家店等战役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陕北的重点进攻;华东野战军在山东孟良崮消灭国民党王牌主力整编第七十四师,打退了敌人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207.林彪指挥东北民主联军在东北地区“三下江南四保临江战役”,扭转了东北
战局208.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适时调整了土地政策,将抗战时期的减租减息政策改为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1947年,中国共产党召开全国土地会议,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大纲规定: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
实行耕者有其田,按照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随后制定了土地改革总路线:倚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地土地制度,发展农业生产209.根据土地改革总路线和《中国土地大纲》规定,各解放区先后开展土地改革运动。210.解放区地土地
改革运动使农村地阶级关系和土地占有状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翻身农民踊跃参军参战,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211.1947年夏,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212.1948年9月,辽沈战役打响
,林彪、罗荣桓指挥东北人民解放军攻占辽宁锦州,随后攻占长春、沈阳,解放东北全境213.1948年11月--1949年1月,中原野战军和华东野战军在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等指挥下,在以徐州为中心的广大地区发起淮海战役,歼灭大量敌军,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214.1948年
11月29日-1949年1月31日,东北人民解放军入关,与聂荣臻指挥的华北人民解放军共同发起平津战役。解放军将国民党军队包围在北平、天津和张家口等孤城,武力攻占张家口、天津,威逼18北平,北平国民党守军总司令傅作义在中国共产党的争取下,接受和平改编,1949年初,北平和平解放。平
津战役的胜利,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215.三大战役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150多万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216.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分三路横渡长江,占领南京,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国
民党残余势力退往台湾217.1949年3月,中共中央在河北西柏坡召开七届二中全会,决定党的中心工作由乡村转向城市,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是把中国逐渐从落后的农业国转变为先进的工业国。毛泽东强调全党同志务必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继续
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218.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甲午中日战争后,外国人纷纷在华开办工厂、开采矿山,刺激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状元实业家张謇创办大生纱厂,带动很多中国人走上“实业救国”道路219.辛亥革命后,中华
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奖励发展实业的法令,掀起了发展实业的热潮220.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1914年7月28日-1918年11月11日),西方列强忙于战事,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经济的侵略,中国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经济势力卷土重来,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再度受
挫221.随着国民党官僚资本主义的建立和扩张,民族工业除了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外,还遭受官僚资本主义的摧残,民族资本工业在夹缝中顽强成长222.荣氏兄弟创建福新面粉公司,卢作孚创办民生航运公司,侯德榜创造了侯德榜制碱法223.民族工业主要集中
在轻工业部门,重工业薄弱,地区分布也极不平衡,主要集中在上海、武汉等沿海沿江的大城市224.19世纪70年代后,西方发明的火车、轮船、电车、汽车、飞机等新式交通工具传入中国225.辛亥革命后,国民政府颁布了剪辫、易服和劝禁缠足等革除社会陋俗的法令,废除跪拜礼,代之以鞠躬、握手礼,取消大人
、老爷的称谓,代之以先生,体现出自由平等的新风尚226.近代社会的变化,呈现出新旧并呈,多元发展的特征19227.中国近代铁路之父是詹天佑,主持修建了京张铁路228.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先后兴办了同文馆、福州船
政学堂等一批新式学校。百日维新期间,清政府又决定创办京师大学堂。1905年,清政府谕令一律停止科举考试,存在1300多年的科举制度至此寿终正寝。229.1872年在上海创办的《申报》,是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天津的《大公报》、上海的《新闻报》和延安的《解放日报》,是民国时
期的著名报纸。上海的《东方杂志》、陈独秀创办的《新青年》和邹韬奋主办的《生活》周刊,是民国时期影响较大的刊物。这些新式报刊报道及时,覆盖面广,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230.1897年在上海创办的商务印书馆,是近代中国人创办的第一个也是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
。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创办的新华书店,成为出版发行进步书刊的重要阵地。231.20世纪初以后,中国文艺创作空前繁荣,成就突出,涌现出一批优秀作品。其中比较著名的有:鲁迅的《狂人日记》《阿Q正传》、郭沫若的《女神》、茅盾的
《子夜》、曹禺的《雷雨》、巴金的《家》、老舍的《骆驼祥子》、徐悲鸿的《愚公移山》、聂耳的《义勇军进行曲》、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等。232.齐白石擅绘花鸟草虫。徐悲鸿熟悉中西画法,并以西洋写实主义的技法来改革中国画法,在中国画技法和
意境上开辟了新时代。233.在抗日救亡运动的洪流中,聂耳创作了《义勇军进行曲》《毕业歌》等名曲,田汉作词的《义勇军进行曲》,后来被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冼星海作曲的《黄河大合唱》气势磅礴,表现出中华民族的伟大、坚强。234.中国自己拍摄的第一部无声电影是1905年拍摄的京剧《
定军山》,第一部有声电影是1931年拍摄的《歌女红牡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