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生物试题 【精准解析】【武汉专题】

PDF
  • 阅读 3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30 页
  • 大小 414.532 KB
  • 2024-09-30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湖北省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生物试题 【精准解析】【武汉专题】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湖北省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生物试题 【精准解析】【武汉专题】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湖北省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生物试题 【精准解析】【武汉专题】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27 已有3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30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湖北省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生物试题 【精准解析】【武汉专题】.pdf,共(30)页,414.532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a5d41d1c878a96424a57d76979f56d36.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20年7月湖北省高一年级统一联合测试生物试题本试题卷共8页,35题。全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纸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

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一、选择题(共30题,每题1.5分,共45分)1.细胞学说为生物学的发展起到了奠基的作用,下列关于细胞学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细胞学说的诞生依赖于显微镜的发明和改进B.提出植物和动物都是由细胞构成,反映了动物和植物的统

一性C.细胞学说揭示了细胞的多样性D.细胞学说在修正中不断发展和前进【答案】C【解析】【分析】细胞学说是由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提出的,其内容为:(1)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

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的产物所构成;(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3)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详解】A、显微镜的发明和改进帮助科学家观察到细胞,为细胞学说的建立奠定了基础,A正确;B、细胞学说提出,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构

成的,B正确;C、细胞学说解释了细胞结构的统一性,C错误;D、细胞学说不断发展,在修正中前进,D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细胞学说的内容和发展,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学说的内容,明确细胞学说揭示了生物体结构具有统一性,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2.淡水水域有时会形成水华,其中

有多种蓝细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水华往往是水域污染后水体富营养化导致的B.水华影响水质,也会影响水生动物的生活C.发菜、颤藻、念珠藻、水绵都属于蓝细菌D.蓝细菌含有藻蓝素和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答案】C【解析】【分析】蓝

细菌属于原核生物,无细胞核,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可以进行光合作用。【详解】A、水华是由于N、P含量过高引起的水体富营养化,A正确;B、发生水华时,水体中蓝藻大量繁殖,会影响水质,造成水生动物缺氧死亡,B正确;C、水绵属于真核生物,C错误;D、蓝细菌含有藻

蓝素和叶绿素,可以进行光合作用,是自养生物,D正确。故选C。【点睛】3.下列关于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核糖体是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共有的细胞器B.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都具有复杂的生物膜系统C.真核生物细胞只进行有丝分裂D.原核生物细胞只进行无丝分裂【答案】A【解析】【分析

】1、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最主要的区别就是原核细胞没有核膜包被的典型的细胞核;它们的共同点是均具有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和遗传物质DNA。2、不论是有丝分裂、无丝分裂还是减数分裂都属于真核生物的分裂方式,原核生物只进行二分裂;3、在真核细胞中,细胞膜、核膜以及细胞器膜,

在结构和功能上是紧密联系的统一整体,它们形成的结构体系,称为生物膜系统。【详解】A、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共有的细胞器是核糖体,A正确;B、原核细胞只有细胞膜一种膜结构,因此没有生物膜系统,B错误;C、真核生物细胞的分裂方式包括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和减数分裂,C错误;D、原核生物细胞只进行二分裂增殖,

D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细胞结构的有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异同,能列表比较两者,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4.下列关于光学显微镜的说法,错误的是()A.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目镜放大倍数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B.观察装片时,不能随意移

动显微镜C.要将视野右下方的观察目标移至视野中央,应将装片向右下方移D.在显微镜下观察透明材料时,应该用较强的光源,用较大的光圈【答案】D【解析】【分析】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指目镜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装片的移动原则:偏哪移哪。

【详解】A、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目镜放大倍数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表示物体的长或宽或直径的放大倍数,A正确;B、观察装片时,不能随意移动显微镜,可以调节反光镜、光圈或准焦螺旋,B正确;C、显微镜成像为倒像,故要想视野右下方的目标移至视野中央,应该向右下方移动

装片,C正确;D、在显微镜下观察透明材料时,为了增加对比度,应该用较弱的光源,用较小的光圈调暗视野,D错误。故选D。【点睛】5.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下列有关蛋白质的叙述,错误的是()A.蛋白质中的氮元素主要存在于氨基中B.组成不同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和数量可能相同C.蛋白质彻底水解的产

物是氨基酸D.蛋白质都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答案】A【解析】【分析】氨基酸是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共有20多种氨基酸;蛋白质是由氨基酸以“脱水缩合”的方式组成的多肽链经过盘曲折叠形成的具有一定空间结构的物质。核糖体的功能

是按照mRNA的指令将遗传密码转换成氨基酸序列并从氨基酸单体构建蛋白质聚合物。核糖体又被称为细胞内蛋白质合成的分子机器。【详解】A.蛋白质中的氮元素主要存在于肽键中,A错误;B.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由氨基酸的种类、数量、氨基酸的排列

顺序、空间结构决定,组成不同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和数量可能相同,B正确;C.氨基酸是蛋白质的基本组成蛋白,蛋白质彻底水解的产物是氨基酸,C正确;D.核糖体是细胞内的蛋白质合成机器,蛋白质都是在核糖体上合

成的,D正确;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蛋白质的组成元素、蛋白质组成的基本单位、蛋白质的结构及合成蛋白质的场所,要求考生能以整体的、流动的、系统的方式理解蛋白质的一级、二级、三级、四级结构。6.下图甲乙丙为核苷酸和核酸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大肠杆菌细胞中的

甲共有8种B.当m为胸腺嘧啶时,a应该为脱氧核糖C.在多个甲聚合成丙的过程中会产生水D.图乙所示物质是人的主要遗传物质【答案】D【解析】【分析】由图可知,甲表示核苷酸,乙表示DNA,丙表示tRNA。【详解】A、大肠杆菌含有2种核酸,故共有8种甲核苷酸,A正确;B、当m是胸腺嘧啶时,甲为脱氧核苷酸

,a应该为脱氧核糖,B正确;C、多个甲核苷酸聚合成丙RNA的过程中,会形成磷酸二酯键,也会脱去水,C正确;D、图乙是DNA,是人的遗传物质,D错误。故选D。【点睛】7.将生长状态一致的某种植物幼苗分成甲、乙两组,分别移入适宜的营养液中在光下培养,并给甲组的

营养液适时通入空气,乙组不进行通气处理。一定时间后测得甲组的根对a离子的吸收速率远大于乙组的。关于这一实验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给营养液通入空气有利于该植物的生长B.根细胞对a离子的吸收过程属于自由扩散C.根细胞对a离子的吸收过程有能量的消耗D.根细胞的有氧呼吸有利于根对a离子的吸收【答案】B

【解析】由题目给的信息“在光下给甲组通入空气,乙组不进行通气处理,甲组的根对a离子的吸收速率远大于乙组的”说明根对a离子的吸收为主动运输过程;主动运输需要载体与能量,B错误,C正确;给营养液通入的空气中含有氧气

,根细胞获得氧气,有氧呼吸能正常进行,有利于根对a的吸收,有利于该植物的生长,A、D正确。8.下列关于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A.溶酶体合成的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B.高尔基体膜、内质网

膜和细胞膜之间能进行膜成分的转换C.细胞核是细胞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D.内质网是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和加工,以及脂质合成的“车间”【答案】A【解析】【分析】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溶酶体含有多种水解酶,可以消化衰老病变的细胞结构及外来的病原体。【详解

】A、溶酶体中的水解酶在核糖体上合成,A错误;B、高尔基体膜、内质网膜与细胞膜之间会发生膜的融合与转换,如分泌蛋白加工运输的过程中,B正确;C、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C正确;D、内质网是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和加工及

脂质合成的车间,为单层膜结构,D正确。故选A。【点睛】9.某同学利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进行质壁分离复原实验,观察到如图所示图像。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长时间处于图示状态的细胞可能死亡B.①的形成与高尔基体有关C.细胞正在发生

质壁分离D.水分子能从②进入③,也能从③进入②【答案】C【解析】【分析】由图可知,①为细胞壁,②为外界溶液,③为液泡膜。【详解】A、图示细胞处于质壁分离状态,长期处于该状态的细胞可能会由于过度失水死亡,A正确;B、①为细胞壁,高尔基体参与细胞壁的构建,B正确;C、图示细胞可能正处于质壁分离的过

程中,也可能处于质壁分离后的复原过程中,C错误;D、水分子的运动是双向的,故能从②进入③,也能从③进入②,D正确。故选C。【点睛】10.下列关于酶和ATP的叙述,错误的是()A.不是所有的酶都在核糖体上合成B.同一种酶可

存在于不同的组织细胞中C.酶的合成需要ATP供能D.细胞质中有ATP的分布,细胞核中没有【答案】D【解析】【分析】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大多是蛋白质,少数是RNA。ATP是直接的能源物质。【详解】A、少数酶是RNA,合成场所不是核糖体,

A正确;B、同种酶,如呼吸酶可以存在于不同的细胞中,B正确;C、酶是大分子,合成过程需要ATP提供能量,C正确;D、细胞质和细胞核中均有ATP分布,D错误。故选D。【点睛】11.如图表示某种动物细胞在正常培养和药物处理培养时,核

DNA含量与细胞数的关系。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该药物可能抑制了DNA的复制B.该药物可能抑制了纺锤体的形成C.存在染色单体时核DNA通常不能进行转录D.DNA含量为4n的细胞可能进行翻译过程【答案】A【解析】【分析】由图可知,该动物细胞正常培养时,DNA含量为2n的细胞较多,用药物处理培

养时,DNA含量为4n的细胞数目增多。【详解】A、由题意可知,药物处理会使更多的细胞DNA含量加倍,故该药物不可能是抑制了DNA的复制,A错误;B、该药物可能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导致染色体不能被拉向两极,引起DNA含量为4n的细胞数目增多,B正

确;C、存在染色单体时,染色体高度螺旋化,DNA的双链不能打开,核DNA通常不能进行转录,C正确;D、DNA含量为4n的细胞可能处于分裂间期,可能会进行翻译过程,D正确。故选A。【点睛】12.如图表示同一个体的5种细胞中5种基因

的表达情况,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这5种细胞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存在差异B.细胞1中不含d基因C.e可能是控制合成血红蛋白的基因D.b可能是控制合成呼吸酶的基因【答案】B【解析】【分析】由图可知,不同细胞中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不同。【详解】A、这5种细胞基因的表达情况不同,形态、结构和生理

功能存在差异,A正确;B、细胞1中含d基因,B错误;C、e基因只在细胞3中表达,可能表示血红蛋白基因,C正确;D、b在五种细胞中均表达,可能表示控制合成呼吸酶的基因,D正确。故选B。13.下列关于癌变的说法,正确的是()A.人体中出现癌细胞就会患癌症

B.在任何条件下癌细胞都能无限增殖C.癌细胞的形态结构会发生显著变化D.正常细胞中只要原癌基因发生突变,细胞就会变成癌细胞【答案】C【解析】【分析】癌细胞的特点:无限增殖、形态结构发生改变、容易分散转移等。【详

解】A、人体中出现癌细胞不代表就会患癌症,A错误;B、癌细胞在适宜的条件下会无限增殖,B错误;C、癌细胞的形态结构会发生改变,C正确;D、细胞的癌变通常是多个基因突变累积的结果,D错误。故选C。【点睛】14.下图表示某动物细胞中染色体和染色体上的基因,在该细胞正常进行减

数分裂的过程中,不会出现的现象是()A.A和a基因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分离B.A和B基因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分配到同一极C.染色体1和2在联会后形成四分体D.分裂过程中细胞中含有4个染色体组【答案】D【解析】【分析】图中,1和2是同源染色体,3和4时同源染色体,该细胞的基因型为

AaBb。【详解】A、A和a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上,故会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分离,A正确;B、A和B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故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可能分配到同一极,B正确;C、染色体1和2为同源染色体,在联会后形成四分体,C正确;D、该生物为二倍

体生物,减数分裂的过程中,细胞中的染色体组可能为1或2,不可能为4,D错误。故选D。【点睛】15.某初级精母细胞在发生减数分裂时,两对同源染色体发生特殊的联会现象(如下图,字母为染色体区段的标号,数字为染色体的标号),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四条染色体随机两两分离,遗传信息不丢失的配子才成活。以下分

析不正确的是A.可利用光镜观察这种特殊联会现象B.②、④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C.图中四条染色体共有4种分离方式D.含①、③或②、④的配子可以成活【答案】C【解析】【详解】AB、据图可知,②、④两条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发生了易位现象,可利用光镜观察这种特殊联会现象,A项、B项正确;

C、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四条染色体随机两两分离,图中四条染色体共有3种分离方式,C项错误;D、含①、③或②、④的配子含有完整的遗传信息,可以成活,D项正确。故选C。16.人类对“什么是生物的遗传物质”的探究经历了

漫长的历程,下列关于该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首先通过确凿的实验证据向“遗传物质是蛋白质”的观点提出挑战的是艾弗里B.格里菲斯的实验证明了“转化因子”是DNAC.赫尔希和蔡斯的实验中,若32P标记组上清液放射性较高,原因是搅拌不充分D.赫尔希和蔡斯的实验中,搅拌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噬菌体裂解【

答案】A【解析】【分析】大多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少数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详解】A、艾弗里首先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故首先通过确凿的实验证据向“遗传物质是蛋白质”的观点提出挑战的是艾弗里,A正确;B、格里菲斯的实验未证明“转化因子”是DNA,B错误;C、赫尔希和蔡斯的

实验中,若32P标记组搅拌不充分,不会引起上清液放射性升高,C错误;D、赫尔希和蔡斯的实验中,搅拌的目的为了让蛋白质外壳与大肠杆菌分离开来,D错误。故选A。【点睛】17.下列关于DNA分子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A.每个脱氧核糖上均连着两个磷

酸基团和一个含氮碱基B.在双链DNA分子中,有4个游离的磷酸基团C.在单链DNA分子中,碱基的数目和脱氧核糖的数目一定相等D.磷酸和含氮碱基交替排列,构成了DNA的基本骨架【答案】C【解析】【分析】DNA为双螺旋结构,脱氧核糖、磷酸交替排列在外侧,碱基对排列在

内侧。【详解】A、DNA中有的脱氧核糖上连接2个磷酸基团,有的连接1个磷酸基团,A错误;B、双链DNA中,有2个游离的磷酸基团,B错误;C、单链DNA的基本单位是脱氧核苷酸,一分子脱氧核苷酸中含有的一分子碱基、一分子脱氧核糖和一分子磷酸,故碱基的数目与

脱氧核糖的数目一致,C正确;D、磷酸与脱氧核糖交替排列,构成了DNA的基本骨架,D错误。故选C。【点睛】18.玉米的某突变型和野生型是一对相对性状,分别由显性基因B和隐性基因b控制,但是杂合子中只有75%表现为突变型。现将某一玉米植株自交,F1中突变型

︰野生型=5︰3。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F1比例说明该性状的遗传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B.亲本表现型为突变型C.F1野生型个体都是纯合子D.F1自由交配获得的F2突变型和野生型的比例也是5︰3【答案】D【解析】由题意可知,玉米的某突变型和野生

型是一对相对性状,分别由显性基因B和隐性基因b控制,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性状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A项错误;根据某个体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说明亲本是杂合子,由于杂合子中只有75%表现为突变型,说明亲本Bb的个体也可能表现出野生型,B项错误

;由于亲本是杂合子,而杂合子中只有75%表现为突变型,所以F1野生型个体可能是纯合子或杂合子,C项错误;由于没有选择作用,所以F1自由交配获得的F2突变型和野生型的比例也是5︰3,D项正确。【考点定位】基因的分离定律19.下图是DNA分子复制的模式

图,据图分析错误的是()A.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是DNA分子复制精确无误的关键之一B.DNA中氢键全部断裂后,以两条母链为模板各合成一条子链C.解旋酶和DNA聚合酶都参与了图示过程D.DNA复制过程中会消耗ATP【答案】B【解析】【分析】

DNA的复制是以DNA的两条链分别为模板进行的,所需的酶是解旋酶和DNA聚合酶,需要四种游离的脱氧核苷酸作为原料。【详解】A、DNA复制的过程中,遵循A-T、C-G配对,可以保证复制准确无误,A正确;B、DNA中部分氢键断

裂后,即开始复制过程,B错误;C、图示过程表示DNA的复制,需要解旋酶和DNA聚合酶的参与,C正确;D、DNA复制的过程中,脱氧核苷酸的聚合需要消耗ATP,D正确。故选B。【点睛】20.下图代表两个核酸分子的一部分,已知丙链

以乙链为模板合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肺炎双球菌丙链主要在细胞核中合成B.合成丙链需要消耗ATPC.密码子可能存在于丙链上D.丙链可能是核糖体的组成成分【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碱基的互补配对

原则可知,乙链的碱基组成从上到下依次为-TGACTT-,丙链的碱基组成从上到下依次为-ACUGAA-。【详解】A、肺炎双球菌无细胞核,A错误;B、丙链即RNA的合成过程需要ATP提供能量,B正确;C、丙为RNA,可能

为mRNA,信使RNA上含有密码子,C正确;D、丙可能是rRNA,可能参与核糖体的组成,D正确。故选A。【点睛】21.下列关于孟德尔杂交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A.孟德尔杂交试验的结果否定了融合遗传B.孟德尔提出“体细胞中基因是成对存在的”C.孟德尔巧妙设计的测交

可用于检测F1的基因型D.孟德尔把数学方法引入生物学研究,是一大创新【答案】B【解析】【分析】孟德尔通过一对、两对两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得出了基因的分离定律和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详解】A、孟德尔在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子二代又出现了矮茎,否定了融合遗传,A正确;B、孟德尔未提出

基因的说法,B错误;C、孟德尔通过测交实验验证了子一代产生的配子种类及比例,还可以检测其基因型,C正确;D、孟德尔在进行研究时,采用了数学中的统计学方法,是一大创新,D正确。故选B。【点睛】22.下列关于生物体变异的说法,错误的是()A.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和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

都可能发生基因重组B.三倍体无子西瓜是利用染色体变异培育得到的新物种C.控制小鼠毛色的灰色基因可以突变成黄色基因,也可以突变为黑色基因,说明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D.由于水肥充足,小麦出现穗多粒大的性状,这种变异不是可遗传变

异【答案】B【解析】【分析】可遗传的变异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详解】A、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可以发生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重组,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交叉互换可以引起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重组,A正确;B、三倍体无子西

瓜不能产生后代,不能称为一个新物种,B错误;C、由于基因突变的不定向性,控制小鼠毛色的基因可以发生多个方向的突变,C正确;D、由于水肥充足,小麦出现穗多粒大的性状,小麦的遗传物质未发生改变,故属于不可遗传的变异,D正确。故选B。【点睛】23.豌豆编码淀粉分支酶的基因中插入了一段外

来的DNA序列,打乱了该基因,导致淀粉分支酶不能合成,而淀粉分支酶的缺乏又导致细胞内淀粉含量降低,豌豆由于失水而显得皱缩。下列关于该变异的错误叙述是()A.该变异属于基因突变B.上述实例中,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C.某豌豆植株发生该变异后,所结种子都为皱粒

豌豆D.这种变异可能发生在有丝分裂中,也可能发生在减数分裂中【答案】C【解析】【分析】基因突变指DNA中碱基对的缺失、增添或替换等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详解】A、该变异是由于碱基对的增添引起的,属于基因突变,A正确;B、该实例说明基因通过控制淀粉分支酶的合成来控制

豌豆种子的形状,B正确;C、由于皱粒为隐性性状,当某圆粒纯合豌豆的一个基因发生突变,其所结种子仍为圆粒,C错误;D、该变异为基因突变,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过程中均可能发生,D正确。故选C。【点睛】24.XXY综合征又称为克氏综合征,患者的性染

色体组成为XXY。下列关于该病的分析,错误的是()A.患者为男性,因为Y染色体上存在使胚胎发育为男性的相关基因B.该病的病症可能有多个方面的表现,所以被称为“综合征”C.该病可能是精子形成时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染色

体分配异常所致D.该病可能是卵细胞形成时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染色体分配异常所致【答案】C【解析】【分析】克氏综合征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XY,可能是异常的卵细胞XX与正常的精子Y结合形成,也可能是正常的卵细胞X与异常的精子XY结合形成。【详解】A、Y上存在使胚胎发育成男性的相关

基因,故该患者为男性,A正确;B、该综合征可能有多个方面的异常,B正确;C、该病可能是正常的卵细胞X与异常的精子XY结合形成,该遗传的精子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异常所致,C错误;D、该病正常的卵细胞X与异常的精子XY结合形成,该异常卵细胞可能是由于减数第一次分裂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异常所致,D正确。

故选C。【点睛】25.如图表示获得三倍体无子西瓜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从甲到乙常用秋水仙素处理B.丁不能由受精卵发育而来C.戊的作用是为丁提供花粉D.丁有一定概率产生含有一个完整染色体组的卵细胞【答案】B【解析】【分析】多倍体形成

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体细胞在正常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已经复制,但由于受到某些外界环境因素(温度、湿度骤变等)的影响,使得细胞中纺锤体的形成受阻,染色体不能分配到子细胞中去,于是形成染色体加倍的细胞.在此细胞基础上继

续进行正常的有丝分裂,即可形成加倍的组织或个体。【详解】A、从甲二倍体到乙四倍体常用秋水仙素处理,A正确;B、丁是四倍体和二倍体的配子结合形成受精卵发育而来,B错误;C、戊的作用是为丁提供花粉,刺激子房发育,C正确;D、丁有一定概率

产生含有一个完整染色体组的卵细胞,D正确。故选B。26.调查发现某地区棉铃虫的抗药性不断增强,原因是多年使用同种农药A。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棉铃虫产生抗药性变异是由于使用了农药B.喷洒农药使棉铃虫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了定向改变C.该棉铃虫种群发生了

进化D.更换农药种类可能使棉铃虫对农药A的抗性减弱【答案】A【解析】【分析】可遗传的变异如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均可以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但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详解】A、棉铃虫使用农药之前已经产生抗药性变异,A错误;B、农药对棉铃虫的抗药性进行了选择,使其种群的

基因频率发生了定向改变,B正确;C、该棉铃虫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了定向改变,故发生了进化,C正确;D、更换农药类型,选择的变异可能会发生改变,可能使棉铃虫对农药A的抗性减弱,D正确。故选A。【点睛】27.下列关于现代

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错误的是()A.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核心是“自然选择”学说B.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C.共同进化是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原因D.变异都可以作为生物进化的原材料【答案】D【解析】【分析】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突变和基因重组可以为生物进化提供

原材料;自然选择可以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详解】A、自然选择学说是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核心,A正确;B、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大多物种的形成都需要经过地理隔离,B正确;C、共同进化包括生物与

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的进化,共同进化是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原因,C正确;D、不可遗传的变异不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D错误。故选D。【点睛】28.N个氨基酸组成了M个多肽,其中有Z个是环状肽。据此分析下列表

述错误的是()A.这些多肽一定都含有C、H、O、N这些元素B.形成这些多肽,至少脱去了N-M+Z个水分子C.这M个多肽至少含有N-M+Z个氧原子D.这些多肽至少含有的游离氨基数和游离羧基数均为M-Z【答案】C【解析】【分析】由题意可知,N个氨基酸形成的M个多肽中,有Z个环状肽,有M-Z个

链状多肽。【详解】A、多肽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一定含有C、H、O、N这些元素,A正确;B、形成这些多肽,脱去水的数目为N-(M-Z)=N-M+Z,B正确;C、这M个多肽含有的氧原子的数目至少为N+(M-Z)=N+M-Z,C错误;D、这些多肽含有的游离的氨基和羧基的最小数目与肽链数

目一致,为M-Z,D正确。故选C。【点睛】29.下列有关实验的描述,正确的是()A.选择金鱼藻作为实验材料可明显观察到细胞中的线粒体B.在红绿色盲患者家系中调查红绿色盲的发病率,可减小实验误差C.摩尔根用果蝇作材料,采用“类比推理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D.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也可用于质壁分离实验

【答案】D【解析】【分析】调查某遗传病的发病率应该在人群中随机取样,调查遗传方式应该在患者家系中进行。【详解】A、金鱼藻有颜色,不适宜用来观察线粒体,A错误;B、调查发病率应该在人群中进行,B错误;C、摩尔根用假说演绎法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C错误;D、洋葱

鳞片叶含有大液泡和细胞壁,可以用于质壁分离实验,D正确。故选D。【点睛】30.某二倍体植物掌形叶(M)对圆形叶(m)为显性,抗病(R)对易感病(r)为显性。现有一掌形叶抗病突变体,其基因组成为图甲、乙两中的一种,通过与图丁所示植株单

体杂交所得F1性状分离比分析判断该突变体的基因组成。假定甲、乙、丙、丁的其他染色体数目及结构正常;各型配子活力相同,当控制某一性状的基因都缺失时,幼胚死亡。以下分析正确的是()A.掌形叶抗病与掌形叶感病植株的比例为l∶1

,则为图甲所示的基因组成B.掌形叶抗病与掌形叶感病植株的比例为3∶1,则为图乙所示的基因组成C.掌形叶抗病与掌形叶感病植株的比例为3∶1,则为图丙所示的基因组成D.掌形叶抗病与圆形叶感病植株的比例为1∶1,则为图丙所示的基因组成【答案】A【解析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植物掌形叶(M)和圆形叶(m),抗病(R)易感病(r)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则这两对基因表现为连锁遗传。图丁只有一条含隐性基因的染色体,所以用测交实验判断该突变体的基因组成。【详

解】图丁圆形叶感病植株基因型为mr,与该掌形叶抗病突变体进行杂交。A、若为图甲所示的基因组成,即MMRr与moro杂交,后代为MmRr、MoRo、Mmrr、Moro,掌形叶抗病:掌形叶感病=1:1,A正确;B、若

为图乙所示的基因组成,即MMRo与moro杂交,后代为MmRr、MoRo、Mmro、Mooo(幼胚死亡),掌形叶抗病:掌形叶感病=2:1,B错误;CD、若为图丙所示的基因组成,即MoRo与moro,后代为MmRr、MoRo、moro、oooo(幼

胚死亡),掌形叶抗病:圆形叶感病=2:1,CD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结合图解,考查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应用、减数分裂,要求考生掌握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能运用逐对分析法计算相关概率。二、非选择题(5大题

,共55分)31.某研究小组从80~90℃的热泉中分离出一种细菌,并从该细菌中提取了脂肪酶。请回答下列问题:(1)该细菌的进传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其与酵母菌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2)要鉴定所提取脂肪酶的化学本质,可使用试剂是_____

_______________。(3)根据该细菌的生活环境,简要写出测定该酶催化作用最适温度的实验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DNA(2).无核膜包被的成型细

胞核(3).双缩脲试剂(4).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包括80~90℃)设置温度梯度,分别测定酶活性,若所测数据出现峰值,则峰值所对应的温度即为该酶催化作用的最适温度。否则,扩大温度范围,继续实验,直到出现峰值。【解析】【分析】细菌属于原核生物,无

细胞核,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详解】(1)细菌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其遗传物质是DNA。酵母菌是真核生物,细菌与酵母菌的主要区别在于有无核膜包被的细胞核。(2)脂肪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蛋白质遇双缩脲试剂可以发生紫色反应,故可以用双缩脲试剂鉴定脂肪酶。(3)

要探究酶的最适温度,实验的自变量应该是不同的温度,因变量是酶的活性,结合该细菌生活的环境,应该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包括80~90℃)设置温度梯度,分别测定酶活性,若所测数据出现峰值,则峰值所对应的温度即为该酶

催化作用的最适温度。否则,扩大温度范围,继续实验,直到出现峰值。【点睛】本题的难点在于实验设计,需要考生根据实验目的分别确定自变量和因变量,再进行设计。32.柱花草主要生存在年平均气温19~25℃的地区,为探究高温和低温对其光合作用的影响,科研入员完成了相关实验。下表为科研入员在不同温度下测得的柱

花草叶片光合作用速率等相关指标。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分组处理类型检测内容净光合速率(µmolO2/m2•s)总光合速率(µmolO2/m2•s)CO2固定酶活性(µmolaCO2/mg蛋白•min)甲组6℃处理3.113.513.34乙组

25℃处理14.7815.156.86丙组36℃处理14.1414.516.07(1)本实验的实验组为__________________。(2)CO2固定酶主要存在于叶绿体的__________________。(3)柱花草的总光合速率

可以用__________________表示,在6℃条件下适当增加环境中的C02浓度,柱花草的总光合速率增加不明显,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据表可知,温度胁迫对柱花草的呼吸作用__________

_。A.有显著抑制作用B.有显著促进作用C.无明显影响(5)在适宜的光照等条件下,如果突然中断CO2的供应,短时间内叶绿体中三碳化合物相对含量_________。【答案】(1).甲组和丙组(2).基质(3).单位时间内CO2的固定量/O2的产生量/有机物的合成量(4).

6℃条件下限制光合作用速率的主要因素是温度而不是CO2浓度,由于6℃条件下CO2固定酶活性较低,即使增加CO2浓度作用,CO2的固定量不会显著增加,总光合速率增加不明显(5).C(6).下降【解析】【分析】

由表格数据可知,自变量是不同的温度,因变量是净光合速率、总光合速率和二氧化碳固定酶的活性。【详解】(1)由于柱花草主要生存在年平均气温19~25℃的地区,故乙组属于对照组,甲组和丙组属于实验组。(2)二氧化碳的固定发生

在叶绿体基质中,故二氧化碳固定酶主要存在于叶绿体基质中。(3)柱花草的总光合速率可以用单位时间内CO2的固定量/O2的产生量/有机物的合成量表示。6℃条件下限制光合作用速率的主要因素是温度而不是CO2浓度,由于6℃条件下CO2固定酶活性较低,即使增加CO2浓度

作用,CO2的固定量不会显著增加,总光合速率增加不明显。(4)呼吸速率=总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根据表格数据计算可知,不同温度下,呼吸速率几乎不变,故温度胁迫不影响柱花草的呼吸作用。故选C。(5)在适宜的光照等条件下,如果突然中断CO2的供应,二氧化碳的固定减慢,短时间内叶绿体中三碳化

合物相对含量会下降。【点睛】总光合速率可以用单位时间内CO2的固定量/O2的产生量/有机物的合成量表示;净光合速率可以用单位时间内CO2的吸收量/O2的释放量/有机物的积累量表示。33.如图甲乙丙为某个基因型为AaBbDD的二倍体高等动物的细胞分裂示

意图,丁图为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曲线,请据图回答相关问题:(1)在该个体的________________(答某种器官)中可观察到甲、乙、丙三种细胞的分裂状态。甲细胞分裂形成的两个子细胞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__

__(答两组基因型)或___________________(答两组基因型)。(2)乙细胞含_______对同源染色体,丙细胞含_______对同源染色体。(3)丙细胞中3号和4号染色体上分别出现A、a基因的原因是发生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丁图中④变化为⑤的原因是完成了__________________,乙图对应丁图中的__________(填序号)。【答案】(1).睾丸或精巢(2).AaBb

DD和aaBbDD(3).AABbDD和AaBbDD(4).3(5).0(6).基因突变或交叉互换(7).受精作用(8).①【解析】【分析】甲细胞是有丝分裂后期;乙细胞中发生同源染色体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是均等分裂,说明是雄性动物;丙发生着丝点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丁图中①是减数第一次分裂,②减数第二次分裂前、中期,③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④受精作用,⑤有丝分裂前、中期,⑥有丝分裂后期。【详解】(1)乙细胞中发生同源染色体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是均等分裂,说明是雄性动物,所以在该个体的睾丸

或精巢中可观察到甲乙丙三种细胞的分裂;该细胞基因型是AaBbDD,甲细胞进行的是有丝分裂,但由于有细胞发生了基因突变,A变成了a基因,所以形成的子细胞基因型是AaBbDD和aaBbDD,如果是a基因突变为A基因,则形成的子细胞的基因型是

AABbDD和AaBbDD。(2)乙细胞是减数第一次分裂的细胞,有3对同源染色体;丙细胞是减数第二次分裂的细胞,所以没有同源染色体。(3)丙细胞中染色体3上的A与染色体4上的a形成的原因可能是染色体复

制过程中发生了基因突变或减数第一次分离前期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即基因重组。(4)丁图中④变化为⑤染色体数目加倍,是完成了受精作用;乙图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的图像,对应丁图的①。【点睛】本题结

合细胞分裂图,考查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细胞分裂图象的识别,要求学生掌握有丝分裂过程和减数分裂过程特点,能正确区分两者,准确辨别图示细胞的分裂方式及所处时期。细胞分裂图象辨别的重要依据是同源染色体,要求学生能正确识别同源染色体,判断同源染色体的有无,若有同源染色体,还需判断同

源染色体有无特殊行为。34.2020年1月12日,世界卫生组织将导致新型肺炎的病原体命名为2019-nCoV(简称新冠病毒),其结构如图甲所示,图乙表示新冠病毒在宿主细胞内增殖的过程。请回答相关问题:(1)研究表明新冠病毒主要通过S蛋白与受体

ACE2结合侵染人体细胞,据此推测,新冠病毒主要侵染人体肺部细胞,而对机体其他部位细胞侵染能力相对较弱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S蛋白由病毒RNA的S基因指导合成,该基因的单体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2)新冠病毒是一

种+RNA病毒,在宿主细胞内+RNA能起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mRNA”或“tRNA”)的功能,乙图中M酶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请利用DNA酶、RNA酶,以及体外培养的宿主细胞等为材料

,设计实验证明新冠病毒是RNA病毒。请简要写出(1)实验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要求:实验包含可相互印证的甲、乙两个组)。【答案】(1).ACE2蛋白基因主要在人体肺部细胞表达(2).核糖核苷酸(3).mRNA(4).RNA聚合酶或RNA复制酶(5).实验思路∶甲组∶提取新冠病毒的核酸,用DNA酶处理后

,注入到宿主细胞中,一段时间后,检测是否有子代病毒产生。乙组∶提取新冠病毒的核酸,用RNA酶处理后,注入到宿主细胞中,一段时间后,检测是否有子代病毒产生。(6).预期结果及结论:甲组有子代病毒产生,乙组没有子代病毒产生,说明新冠病毒是RNA病毒。【

解析】【分析】由图可知,新冠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其侵入宿主细胞后,可以进行R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详解】(1)ACE2蛋白基因主要在人体肺部细胞表达,新冠病毒主要通过S蛋白与受体ACE2结合侵染人体细胞,新冠病毒主要侵染人体肺部细胞,而对机体其他部位细胞

侵染能力相对较弱。新冠病毒的S基因是RNA,其单体是核糖核苷酸。(2)由图可知,在宿主细胞中,+RMA可以作为翻译的模板,故相当于mRNA。乙图中的M酶能催化RNA的复制过程,故相当于RNA复制酶或RNA聚合酶

。(3)要验证新冠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可以用DNA酶和RNA酶分别处理新冠病毒的核酸,再让其侵染宿主细胞,观察是否有子代病毒产生。实验思路如下:甲组∶提取新冠病毒的核酸,用DNA酶处理后,注入到宿主细胞中,一段时间后,检测是否有子代病

毒产生。乙组∶提取新冠病毒的核酸,用RNA酶处理后,注入到宿主细胞中,一段时间后,检测是否有子代病毒产生。预期结果及结论:甲组有子代病毒产生,乙组没有子代病毒产生,说明新冠病毒是RNA病毒。【点睛】本题的难点在于实验设计,需要考生根据实验目的首先确定实验思

路,另外要注意该实验为验证实验,故预期的结果和结论只有一种。35.某种果蝇灰身(A)对黑身(a)为显性,直毛(B)对分叉毛(b)为显性,A与a基因在常染色体上,B与b基因的位置未知(不考虑在Y染色体上)。现用纯合的灰身分叉毛雄蝇与纯合的黑身

直毛雌蝇杂交,F1自由交配,F2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灰身直毛∶灰身分叉毛∶黑身直毛=8∶2∶2。已知该种果蝇某种基因组成的卵细胞不能受精。请回答下列问题:(1)控制上述两对相对性状遗传的基因________________(答“遵循”或“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2)分析

可知,基因组成为ab或______的卵细胞不能受精。若要验证这一结论,可将F1雌果蝇进行测交,预计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可以通过观察F2雌性个体直毛与分

叉毛的表现,来确定B/b基因的位置。若B/b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则F2雌性个体的表现型为_______________;若B/b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则F2雌性个体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答案】(1).遵循(2).a

Xb(3).灰身直毛∶灰身分叉毛∶黑身直毛=1∶1∶1(4).全为直毛(5).直毛∶分叉毛=5∶1【解析】【分析】根据题目分析:在F2中没有黑身分叉毛个体,又因为“该种果蝇某种基因组成的卵细胞不能受精”,所以可以推测不能受精的卵细胞的基因组成为ab;根据F2中表现型种

类及比例,可以推测出相关基因所控制的表现型进行了自由组合,因此符合自由组合定律。【详解】(1)根据题目分析:在F2中没有黑身分叉毛个体,又因为“该种果蝇某种基因组成的卵细胞不能受精”,所以可以推测不能受精的卵细胞的基因组成为ab;若B与b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由于A与a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则这两

对基因满足自由组合定律;若B与b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则根据亲本的表现型可以推测F1的基因型为AaBb。按照上述推测F1自由交配其配子组合如下:配子ABAbaBabABAABBAABbAaBBAaBbAbAABbAAbbA

aBbAabbaBAaBBAaBbaaBBaaBb由此可以看出F2的性状分离比为灰身直毛:灰身分叉毛:黑身直毛=8:2:2,与题目中信息相符,因此,F1在形成配子时非等位基因是自由组合的。综上所述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2)若B与b基

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则F1雌蝇基因型为AaBb,F1雌果蝇测交,雄果蝇的基因型为aabb,因为ab的卵细胞不能受精,测交后代基因型及比例为AaBb∶Aabb∶aaBb=1∶1∶1,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灰身直毛∶灰身分叉毛∶黑身直毛=1∶1∶1。若B与b基因位于X染色

体上,则F1雌蝇基因型为AaXBXb,测交雄蝇基因型为aaXbY,因为aXb卵细胞不能受精,F1雌蝇测交,后代基因型及比例为:AaXBXb∶AaXbXb∶aaXBXb∶AaXBY∶AaXbY∶aaXBY=1∶1∶1∶1∶1∶1,表

现型及比例为灰身直毛∶灰身分叉毛∶黑身直毛=1∶1∶1。(3)若B与b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则根据题目中的杂交过程,F1的基因型为AaXBXb,AaXBY,根据伴X遗传特点,F2中雌性果蝇均为直毛,并且分

叉毛果蝇全都为雄性。而若B与b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时,F1果蝇基因型为AaBb,根据题干信息F2的性状分离比为灰身直毛:灰身分叉毛:黑身直毛=8:2:2,子代雌性中直毛∶分叉毛=5∶1。【点睛】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于伴性遗传、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的实质和应用的理解,解题的关键是根据子代表现型的特殊性结合题目信息,做出有效推断,并应用相关知识对某些遗传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判断的能力。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

00.com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328305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