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押题04-2020-2021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专项复习(人教版必修2)(解析版)

DOC
  • 阅读 2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20 页
  • 大小 517.663 KB
  • 2025-02-28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管理员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期末押题04-2020-2021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专项复习(人教版必修2)(解析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期末押题04-2020-2021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专项复习(人教版必修2)(解析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期末押题04-2020-2021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专项复习(人教版必修2)(解析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4 已有2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20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期末押题04-2020-2021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专项复习(人教版必修2)(解析版).doc,共(20)页,517.663 KB,由管理员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a5a988ea0adf591a32c59b458b44bd37.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1押题04综合检测四(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1.某自花传粉植物的花瓣有深红色、大红色、粉红色、浅红色、白色5种颜色,由独立遗传的两对等位基因控制,

且显性基因的个数越多,色越深。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5种花色的植株中,基因型种类最多的是粉红花植株B.大红花植株与浅红花植株杂交,子代中浅红花植株占C.自交子代有5种花色的植株基因型只有1种D.自交子代有2种花色的植

株基因型有4种【分析】分析题文:某自花传粉植物的花瓣有深红色、大红色、粉红色、浅红色、白色5种颜色,由独立遗传的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且显性基因的个数越多,色越深。设两对基因为A、a;B、b,则含有四个显性基因为AABB为深红色,其次AABb、AaBB为大红色,AaBb、AAbb、aa

BB为粉红色,Aabb、aaBb为浅红色,aabb为白色。【解答】解:A、根据分析可知,粉红色的基因型最多,有AaBb、AAbb、aaBB三种,A正确;B、大红花植株基因型为AABb、AaBB,产生的配子

中含有两个显性基因的和含有一个显性基因的各占,浅红花植株基因型为Aabb、aaBb,产生的配子中含有一个显性基因的和不含显性基因的各占,二者杂交,由于子代中浅红花植株只含一个显性基因,所以概率为,B正确;C、自交子代有5种花色的植株

基因型只有AaBb一种,C正确;D、深红花自交后代只有深红花,大红花植株基因型为AABb、AaBB,自交后代含有的显性基因个数包括四个显性基因的、三个显性基因的和两个显性基因的,为三种表现型,粉红花AaBb自交后代会出现五种表现型,AAbb、aaBB自交后代均会出现一种

表现型,Aabb、aaBb自交后代均会出现含两个显性基因的、含一个显性基因的和不含显性基因的共三种表现型,aabb自交后代只有一种表现型,所以自交子代有2种花色的植株基因型不存在,D错误。故选:D。2.下列不是孟德

尔选用豌豆作为遗传实验材料原因的是()A.豌豆花在自然状态下可以完成杂交B.豌豆是两性花,且自花传粉、闭花受粉C.豌豆在自然状态下一般都是纯种2D.豌豆具有许多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分析】豌豆作为遗传学实验材料容易取得成功的原因是:(1)豌豆是严格的自花、闭花授粉植物,

在自然状态下一般为纯种;(2)豌豆具有多对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易于观察;(3)豌豆的花大,易于操作;(4)豌豆生长期短,易于栽培。【解答】解:A、豌豆是严格的自花闭花授粉植物,在自然状态下不可以完成杂交,A错误;BC、豌豆是两性

花,且自花传粉、闭花受粉,所以豌豆在自然状态下一般都是纯种,这是孟德尔选用豌豆作为遗传实验材料原因之一,BC正确;D、豌豆具有许多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这是孟德尔选用豌豆作为遗传实验材料原因之一,D正确。故选:A。3.紫罗兰花瓣形态的单瓣和重瓣是一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A、a控制,且完全

显性。现有甲、乙、丙、丁4株紫罗兰,若它们的性状和杂交情况及结果如下表所示(杂交过程无变异发生),则表中的10株紫罗兰中,能确定基因型的有()杂交组合子代的数量及性状甲(重瓣)×乙(单瓣)2株单瓣紫罗兰(多次重复结果相同

)甲(重瓣)×丙(单瓣)2株重瓣紫罗兰丙(单瓣)×丁(单瓣)1株单瓣紫罗兰和1株重瓣紫罗兰A.6株B.7株C.8株D.9株【分析】分析表格:丙(单瓣)×丁(单瓣)→1株单瓣紫罗兰和1株重瓣紫罗兰,出现性状分离,说明单瓣为显性性状,重瓣为隐性性状,且丙

和丁的基因型均为Aa,则甲(重瓣)的基因型为aa;甲(重瓣)×乙(单瓣)→2株单瓣紫罗兰(多次重复结果相同),说明乙的基因型为AA。【解答】解:由以上分析可知,甲、乙、丙、丁的基因型分别为aa、AA、Aa、Aa

,则甲×乙后代的2株单瓣紫罗兰的基因型均为Aa;甲×丙后的2株重瓣紫罗兰的基因型均为aa;丙×丁后代的1株重瓣紫罗兰的基因型为aa,1株单瓣紫罗兰的基因型为AA或Aa。综合以上可知,10株紫罗兰中,能确定基因型的有9株。故选:D。4.如图为基因型为AaBB的某二倍体生物体(2n=4)的

一个正在分裂的细胞局部示意图。据图分析,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3A.图示细胞产生的次级卵母细胞中一定存在A、a基因B.该时期细胞内有6条染色单体和6个核DNA分子C.若不考虑其他变异,该细胞能得到2种或4种成熟的生殖细胞D.若含B基因的染色体DNA在复制前被3H

完全标记,则产生的子细胞都含3H【分析】分析题图:图示表示同源染色体染色体正在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由于细胞质不均等分裂,所以称为初级卵母细胞。【解答】解:A、若发生的是基因突变,图示未绘出的一极只存在A、a两种基因

中的一种,A错误;B、该时期中,细胞内染色单体和核DNA分子数为8,B错误;C、该细胞完成减数分裂能得到1种成熟的有性生殖细胞(形成1个卵细胞),C错误;D、若B基因所在的染色体在DNA复制前全被3H标记,则此细胞产生的子细胞均含有3H,D正确。

故选:D。5.下列有关人的性染色体的叙述,正确的是()A.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与性别决定有关B.男性的性染色体不可能来自祖母C.含X染色体的配子都是雌配子D.生殖细胞只表达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分析】1、生物界的性别决定类型很多:例如:①性染色体决定性别;

②染色体组的倍数决定性别;③环境因素决定性别等。2、性染色体决定性别:性染色体类型XY型ZW型雄性的染色体组成常染色体+XY常染色体+ZZ雌性的染色体组成常染色体+XX常染色体+ZW生物实例人和大部分动物鳞翅目昆虫、鸟类【解答】解:A、性染色体上的基因

不都与性别决定有关,如X染色体的红绿色盲基因与性别决定无关,A错误;4B、男性的性染色体为XY,其中X来自母亲,则与外祖父母有关,Y染色体来自父亲,而父亲的Y染色体来自祖父,因此不可能来自祖母,B正确;C、含X染色体的配

子可能是雌配子,也可能是雄配子,C错误;D、不同的细胞中的基因选择性表达,生殖细胞也具备正常的生理活动,与此相关的基因也需表达,并不是只表达性染色体上的基因,D错误。故选:B。6.人类钟摆型眼球震颤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不存在的基因

传递途径是()A.祖母→父亲→女儿B.祖母→父亲→儿子C.外祖父→母亲→女儿D.外祖母→母亲→儿子【分析】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特点:(1)患者中女患者多于男患者;(2)世代相传;(3)男病母女病,女正父子正。【解答】

解:A、人类钟摆型眼球震颤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则祖母的基因型为XAXA或XAXa,父亲基因型为XAY,女儿的基因型为XAX﹣,A正确;B、祖母的基因型为XAXA或XAXa,父亲的基因型为XAY,但是父亲的XA不能传给儿子,B错误;CD、外祖父的基因型为XAY,母亲

的基因型为XAX﹣,其XA可以传给女儿,也可以传给儿子,CD正确。故选:B。7.作为科学家合作研究的典范,沃森和克里克配合,揭示了DNA分子的结构。排列在DNA分子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的物质是()A.碱基对B

.脱氧核糖和磷酸C.肽链D.果糖【分析】DNA的双螺旋结构:①DNA分子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的。②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在内侧。③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起来,形成碱基对且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解答】解:在DNA分子中,脱氧

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故选:B。8.将T2噬菌体感染大肠杆菌后立即合成的RNA分离出来,分别与T2噬菌体和大肠杆菌的DNA进行分子5杂交,结果发现这种RNA只能与T2的DNA杂交形成杂种链,而不能和大肠杆菌的DNA杂交,下列说法

错误的是()A.分子杂交依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B.新合成的RNA是以T2噬菌体的DNA为模板合成的C.大肠杆菌被感染后,其自身的RNA合成停止D.新合成的RNA可以作为大肠杆菌合成自身蛋白质的模板【分析】1、噬菌体的繁殖过程:吸附→

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2、紧扣题干信息“这种RNA只能与T2的DNA杂交形成杂种链,而不能和大肠杆菌的DNA杂交”答题。【解答】解:A、分子杂交依据碱基互补配对

原则,A正确;B、由于分离出的RNA只能与T2的DNA杂交形成杂种链,而不能和大肠杆菌的DNA杂交,因此新合成的RNA是以T2噬菌体的DNA为模板合成的,B正确;C、由于分离出的RNA只能与T2的DNA杂交形成杂种链,而不能和大肠杆菌的DNA杂交,说明大肠杆菌被感染后,其自身的RNA合成停止,C正

确;D、新合成的RNA可以作为噬菌体合成自身蛋白质的模板,D错误。故选:D。9.如图为DNA分子结构示意图,对该图的叙述正确的是()A.②和③相间排列,构成了DNA分子的基本骨架B.④是构成DNA的基本组成单位,名称是胞嘧啶脱氧核苷酸C.DNA分子中特定的脱氧核苷酸序列代表

了遗传信息D.⑤⑥分别代表A、G,一条脱氧核苷酸单链上的相邻两个碱基之间通过⑨连接6【分析】分析题图:图示为DNA分子片段结构示意图,其中①是磷酸;②是脱氧核糖;③是含氮碱基;④是一分子磷酸+一分子脱氧核糖+一分子胞嘧啶,但不是胞嘧啶脱氧核苷酸;⑤、⑥、⑦、⑧都表示含氮碱基(⑤是腺嘌呤、⑥

是鸟嘌呤、⑦是胞嘧啶、⑧是胸腺嘧啶);⑨是氢键。【解答】解:A、①磷酸和②脱氧核糖的交替排列构成了DNA分子的基本骨架,A错误;B、图中④(①、②和③)不能表示胞嘧啶脱氧核苷酸,②、③和下一个磷酸才能构成胞嘧啶脱氧核苷酸,B错误;C、DNA分子中特定的脱氧核苷

酸序列代表了遗传信息,C正确;D、根据DNA分子中碱基互补配对原则,⑤⑥分别代表A、G,一条脱氧核苷酸单链上的相邻两个碱基之间通过“﹣脱氧核糖﹣磷酸﹣脱氧核糖﹣”连接,而不是通过⑨氢键连接,D错误。故选:C。10.人体载脂蛋白apo﹣B基因在肝、肾细胞中控制合成的蛋

白质含有4563个氨基酸,但在小肠细胞中控制合成的蛋白质仅有2153个氨基酸,原因是小肠细胞中的脱氨酶将apo﹣B的mRNA上的一个碱基C转变成了U,如图所示。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与RNA结合的脱

氨酶导致apo﹣B基因发生碱基对的替换B.翻译过程中存在A﹣U、U﹣A的碱基配对C.CAA编码特定的氨基酸,而UAA是终止密码子D.图示机制导致人体内同一基因可表达出不同蛋白质【分析】转录过程以四种核糖核苷酸为原料,以DNA分子的一条链为模板,在RNA聚合酶的作用下消耗能量,合成

RNA;翻译过程以氨基酸为原料,以转录过程产生的mRNA为模板,在酶的作用下,消耗能量产生多肽链。多肽链经过折叠加工后形成具有特定功能的蛋白质。【解答】解:A、脱氨酶将apo﹣B的mRNA上的一个碱基C转变成了U,apo﹣B基因没有改变,A错

误;B、翻译过程中tRNA上的反密码子与mRNA上密码子互补配对,存在A﹣U、U﹣A的碱基配对,B正7确;C、CAA编码特定的氨基酸,而UAA是终止密码子,导致肽链合成提前终止,故蛋白质氨基酸减少,C正确

;D、图示机制导致人体内同一基因可以合成正常mRNA和异常mRNA,不同的mRNA可控制合成出不同蛋白质,D正确。故选:A。11.如图甲表示某原核细胞中一个基因进行的某项生理活动,图乙是图甲中C部分的放大,若该

基因中碱基T为m个,占全部碱基的比值为n。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甲显示染色体DNA上的基因正在表达,最终可得到3条相同的多肽链B.图乙所示核苷酸共有8种,②与③的区别是所含的五碳糖不同C.图乙所产生的①上有起始密码子,①中胞嘧啶的个数有()D.图甲所示反映出了中心法则的所有内容,该过程

需要的原料有游离的核糖核苷酸和氨基酸【分析】分析图甲:图甲表示某原核细胞中一个基因进行的表达过程,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分析图乙:图乙表示转录过程,其中①为转录形成的mRNA,②为胞嘧啶脱氧核苷酸,③为胞嘧啶核糖核苷酸

。【解答】解:A、图甲为原核细胞,没有染色体,A错误;B、图乙为转录过程,共有8种核苷酸(四种脱氧核苷酸+四种核糖核苷酸),②为胞嘧啶脱氧核苷酸,③为胞嘧啶核糖核苷酸,它们所含的五碳糖不同,B正确;C、该基因中碱基T为m个,占全部碱基的比值为n,则该基因中碱基总数为m/n,含胞嘧啶数目为

(m÷n﹣2m)×=﹣m,但无法判断该基因中一条单链上的胞嘧啶数目,因此也无法确定①中胞嘧啶数目,C错误;D、图甲所示并没有反映出中心法则的所有内容,该过程需要的原料有游离的核糖核苷酸和氨基酸,D8错误。故选:B。12.中心法则揭示了生物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的过程。据图分析下列

说法不正确的是()A.上述过程的发生场所均为细胞核B.⑤过程是RNA复制,只发生在某些病毒增殖过程中C.科学家在致癌的RNA病毒中发现了逆转录酶,可催化图中的④过程D.②过程所需原料为核糖核苷酸,④过程所需原料为脱氧核苷酸【分析】分析题图:图示为中心法则及其发展,其中①为DNA分子复制

过程,②为转录过程,③为翻译过程,④为逆转录过程,⑤为RNA分子复制过程。【解答】解:A、真核细胞中①②主要发生在细胞核,③主要发生在细胞质中的核糖体,A错误;B、⑤过程表示RNA分子复制,某些RNA病毒增殖过程中会发生此过程,此过程发生在

病毒寄生的活细胞中,B正确;C、④为逆转录过程,该过程需要逆转录酶催化,C正确;D、②为转录过程,是以DNA一条链为模板生成RNA的过程,所需原料为核糖核苷酸,④为逆转录过程,是以RNA为模板生成DNA的过程,所需原料为脱氧核苷酸,D正确。故选:A

。13.在某严格自花传粉的二倍体植物中,发现甲、乙两类矮生突变体(如图所示),矮化植株无A基因,矮化程度与a基因的数量呈正相关。丙为花粉不育突变体,含b基因的花粉败育。甲、乙、丙均为纯合体。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甲类变异属于基因突变,乙类

变异是在甲类变异的基础上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B.乙减数分裂产生2种花粉,在分裂中期,一个次级精母细胞最多带有4个a基因C.乙的自交后代中,F1有3种矮化类型,F2植株矮化程度由低到高,数量比为3:2:39D.若a与b位于同一对染色体上,丙(♀)×甲(♂)得F1,F1自交后代中只有一种矮生类型【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由于图示植物是严格自花传粉的二倍体植物,而甲、乙是两类矮生突变体,说明a基因是A基因经突变形成。【解答】解:A、A基因与a基因属于等位基因,甲类变异属于基因突变,由图示可知,乙类变异是在甲类变异的基础上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A

正确;B、乙减数分裂产生2种花粉,一种含2个a基因,一种不含a基因;在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一个次级精母细胞最多带有4个a基因,B正确;C、甲减数分裂只产生含a基因的一种配子,所以自交后代只有一种表现型。乙减数分裂产生含

2个a基因和不含a基因的2种配子,自交后代中,基因型为aaaa、aa和不含a基因的个体,所以F1有3种矮化类型。F1自交,F1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aa、aa和不含a基因的个体,其中为aaaa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aa自交后代为×(和aaaa、aa

和不含a基因的个体)和不含a基因的个体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因此F2植株矮化程度由高到低,数量比为(+)::(+×)=3:2:3,C正确;D、依题意可知,丙的基因型为aabb,甲的基因型为aaBB。因为基因a、b位于同一对

染色体上,丙(♀)×甲(♂)得F1(aaBb),则F1产生的可育雌配子的基因型为aB:ab=1:1,产生的可育雄配子的基因型为aB,则F1自交后代F2有aaBB、aaBb两种矮生类型,D错误。故选:D。14.葛莱弗德

氏综合征是一种性染色体数目异常的疾病。如图为甲、乙两种单基因遗传病的家系图,其中一种病为伴性遗传。已知甲病正常人群中携带者占,且含甲病基因的精子成活率为,雌配子正常。Ⅰ1所生女儿一定携带乙病致病基因,家系中无基因突变发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10A.Ⅲ12

的性染色体来自Ⅰ2和Ⅰ3的概率相同B.仅考虑甲病,Ⅲ11与Ⅲ12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C.若Ⅱ5和Ⅱ6生一个葛莱弗德氏综合征的乙病小孩,可能Ⅱ6在M﹣Ⅰ出现异常,M﹣Ⅱ过程正常D.Ⅲ10和人群中正常男性结婚,生育

一个两病兼患男孩的概率为【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10号患甲病而父母正常,所以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相关基因用A和a表示)。由于Ⅰ1所生女儿一定携带乙病致病基因,且家系中无基因突变发生,所以乙病为伴X隐性遗传病(相关基

因用B和b表示)。【解答】解:A、乙病为伴X隐性遗传病,Ⅲ12的基因型XBXb,据图分析,Xb只能来自Ⅱ7,而Ⅱ7的Xb只能来自Ⅰ2,同理分析XB只能来自Ⅰ4,Ⅲ12的性染色体不能来自Ⅰ3,A错误;B、仅考虑甲病,Ⅲ10为基因型是aa

的甲病患者,则Ⅱ5和Ⅱ6的基因型分别为Aa和Aa,Ⅱ5为男性,其形成的精子中A:(a×)=2A:1a,所以成活的精子中有A、a,Ⅱ6为女性,雌配子中A、a,则Ⅲ11的基因型AA、Aa;同理可推出Ⅲ12基因型AA、Aa,基因型同为AA的概率×=,基因型同为Aa的概率×=,

所以Ⅲ11与Ⅲ12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B正确;C、若Ⅱ5和Ⅱ6生一个葛莱弗德氏综合征的乙病小孩(XbXbY),可能Ⅱ6在MⅡ出现异常,着丝点分裂后形成的两个Xb都移向了卵细胞,C错误;D、Ⅱ5和Ⅱ6的基因型分别为AaXBY和AaXBXb,Ⅲ10

的基因型为aaXBXB或aaXBXb,根据题中信息可知,人群中正常男性为AaXBY的概率为,由于男性产生的配子中含有a的精子死亡50%,说明男11性产生a的精子概率为××=,所以后代出现aa的概率为;乙病出现XbY的概率为×=,因此生一个两病兼患男孩的概率为×=,D错误。故选:B。15.为获得纯

合高蔓抗病番茄植株,采用了如图所示的方法,图中的高蔓对矮蔓为显性,抗病对感病为显性,且两对相对性状独立遗传。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①④过程表示单倍体育种,需要用到花药离体培养技术B.①②③所示

的过程是杂交育种,F2中高蔓抗病植株中纯合子的比例是C.⑤的作用原理是秋水仙素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导致着丝点不能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D.①④⑤过程育种的原理与无籽西瓜育种原理相同【分析】由题图可知,①是杂交,

②是自交,③是连续自交,①②③表示杂交育种,其原理为基因重组;④是花药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植株,⑤是秋水仙素处理,①④⑤表示单倍体育种,其原理是染色体(数目)变异。【解答】解:A、①④获得的单倍体植株高度不育,需要再用秋水仙素处理获得

的植株才能产生可育后代,故①④⑤过程表示单倍体育种,④用到花药离体培养技术,A错误;B、①②③所示的过程是杂交育种,F2中高蔓抗病植株占,高蔓抗病纯合子占,故高蔓抗病植株中纯合子的比例是,B错误;C、⑤的作用原理是秋水仙素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染色体不

能正常移向两极,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着丝点正常分裂,C错误;D、①④⑤过程育种的原理与无籽西瓜育种原理都是染色体数目变异,D正确。故选:D。16.下列关于生物变异及育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经紫外线诱变后,A基因可能突变成B基因B.可通过等位基因的交换实现非等位基因的重组C.某染色体上出

现多个a基因可能是染色体畸变的结果12D.生物育种过程可能得到新品种,也可能得到新物种【分析】四种育种方法的比较如下表: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单倍体育种多倍体育种方法杂交→自交→选优辐射诱变、激光诱变、化学药剂处理花药离体培养、秋水仙素诱导加倍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原

理基因重组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先成倍减少,再加倍,得到纯种)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成倍增加)【解答】解:A、经紫外线诱变后,A基因可能突变成其等位基因a基因,不能突变成非等位基因B基因,A错误;B、减数第一次分裂四分体时期,同源染

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上的等位基因会发生交叉互换,从而实现非等位基因的重组,B正确;C、某染色体上出现多个a基因可能是染色体畸变的结果,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重复,C正确;D、生物育种可以培育出新品种,也可能得到新物种,如二倍体西瓜经过多倍

体育种形成的四倍体西瓜就是新品种,D正确。故选:A。17.下列关于人类猫叫综合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猫叫综合征患者的基因排列顺序改变但数目不变B.猫叫综合征是5号染色体上基因中碱基对缺失引起的C.通过产前诊断可以初步确定胎儿

是否患有猫叫综合征D.研究猫叫综合征的遗传方式,可在学校内随机抽样调查【分析】人类遗传病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1)单基因遗传病包括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并指)、常染色体隐性遗

传病(如白化病)、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血友病、色盲)、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抗维生素D佝偻病);(2)多基因遗传病是由多对等位基因异常引起的,如青少年型糖尿病;(3)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包括染色体结构异常遗传病(如猫叫综合征)和染色体数目异常遗传病(如

21三体综合征)。【解答】解:A、猫叫综合征是五号染色体部分缺失,基因数目减少,A错误;B、猫叫综合征是5号染色体上的基因缺失引起的,B错误;C、通过产前诊断可以初步确定胎儿的染色体是否异常从而确定是否患有猫叫综合征,C正确;13D、研究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应在家系中调查,D

错误。故选:C。18.有关进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B.生物受环境影响而引起的变异都是不可以遗传的C.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D.自然选择不仅能保留有利变异,淘汰不利变异,而且能使

有利变异逐代积累【分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发生进化,最终导致新物种的形成。其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

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解答】解:A、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A正确;B、变异能否遗传关键

是看遗传物质是否发生改变,环境改变了,遗传物质可能发生改变,也可能不变,故生物受环境影响而产生的变异可能遗传,也可能不遗传,B错误;C、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C正确;D、自然选择对生物进行定向选择,能保留有利变异

,淘汰不利变异,因此能使有利变异逐代积累,D正确。故选:B。19.北美洲某种臭虫以当地无患子科植物的气球状蔓生果为食,臭虫需要用锋利的喙刺穿果实,据统计喙长如图1所示;1920年,有人从亚洲引进平底金苏雨树,其果实的果皮比较薄,据统计到1980年以它为食的臭虫的喙长如图2所示。下列叙述不合理的是

()A.平底金苏雨树与臭虫间发生了协同进化B.平底金苏雨树与当地植物存在竞争关系C.臭虫体内控制喙长度的基因发生突变可能早于引进平底金苏雨树14D.生活在无患子科植物和平底金苏雨树上的臭虫间形成了生殖隔离【分析】分析图示可知,由图1与图2对照可知,引进平底金苏雨树后,由于其果实的果

皮比较薄,臭虫喙长度变短.平底金苏雨树果实的果皮比较薄,臭虫喙长度变短,便于取食平底金苏雨树果实,平底金苏雨树与臭虫间发生了协同进化。【解答】解:A、平底金苏雨树引进后,臭虫喙长变短,因此它们在相互影响中发

生了协同进化,A正确;B、平底金苏雨树与当地植物竞争阳光和土壤中水分和养分,B正确;C、臭虫体内控制喙长度的基因发生突变的时间可能早于引进平底金苏雨树的时间,平底金苏雨树只不过起了选择作用,C正确;D、生活在

无患子科植物和平底金苏雨树上的臭虫种群,由于自然选择的差异,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导致两个种群的基因库有差异,从图中无法判断是否已达到生殖隔离的程度,D错误。故选:D。20.熊猫的祖先是肉食性动物,经过长期进化,现在的大熊猫大多以竹子为食,而小熊猫仍然

保持肉食习性。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大熊猫由肉食性到植食性的转变过程中发生了定向变异B.自然环境的改变可能对大熊猫的进化产生了决定性影响C.熊猫进化过程中,有害的突变不能为其进化提供原材料D.大熊猫和小熊

猫食性不同,表明它们之间存在生殖隔离【分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生物进化的单位是种群,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引起生物进化的因素包括突变、自然选择、迁入和迁出、非随机交配、遗传漂变等;可遗传变

异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可遗传变异包括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基因重组,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统称为突变;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导致新物种的形成。【解答】解:A、变异是不定向的,大熊猫由肉食性到植食性转变的过程不能说明其发生了定向变异,A错误;B、自然选择是定向的,自然环境

的改变对大熊猫的进化产生了决定性影响,B正确;C、无论有害变异还是有利变异,都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C错误;D、大熊猫和小熊猫食性不同,据此不能表明它们存在生殖隔离,判断生殖隔离的主要标准是能否杂交并产生可育后代,D错误。故选:B。二、非选择

题(共5小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1521.小麦的毛颖和光颖是一对相对性状(显、隐性分别由A、a基因控制),抗锈和感锈是另一对相对性状(显、隐性分别由R、r基因控制),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均独立遗传。以纯种毛颖感锈植株(甲

)和纯种光颖抗锈植株(乙)为亲本进行杂交,F1均为毛颖抗锈(丙)。再用F1与丁进行杂交,F2有四种表现型,对每对相对性状的植株数目比例作出的统计结果如图:(1)毛颖和光颖性状中显性性状是,抗锈和感锈性状中显性性状是。(2)丙的基因型是,丁的基因型是。(3)F1形成的配子种类是。产生这几种配子的原因

是F1在形成配子的过程中。(4)F2中表现型不同于双亲(甲和乙)的个体占全部F2的。(5)写出F2中抗锈病个体的基因型及比例。(只考虑抗锈和感锈一对相对性状)【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纯种毛颖感锈(甲)和纯种光颖抗锈(乙)为亲本进行杂交,F1均为毛颖抗锈(丙),说明毛颖相对于光颖是显性

性状,抗锈相对于感锈是显性性状,则甲的基因型为AArr,乙的基因型为aaRR,丙的基因型为AaRr。【解答】解:(1)分析题意可知,以纯种毛颖感锈植株(甲)和纯种光颖抗锈植株(乙)为亲本进行杂交,F1均为毛颖抗锈(丙),根据“无

中生有为隐性”可以判断两对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分别是毛颖、抗锈。(2)由于亲本为纯种,因此亲本甲的基因型是AArr;由以上分析可知F1(丙)的基因型为AaRr.单独分析抗锈和感锈病这一对相对性状,F2中抗锈:感锈=3:1,说明亲本都是杂合子,即亲本

的基因型均为Rr;单独分析毛颖和光颖这一对相对性状,F2中毛颖:光颖=1:1,属于测交类型,则亲本的基因型为Aa×aa.综合以上可知丁的基因型是aaRr。(3)F1(丙)的基因型为AaRr,根据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F1形成的配子

种类有AR、Ar、aR、ar。产生这几种配子的原因是F1在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基因分离,而决定不同性状的基因自由组合。(4)F2中,表现型与甲相同的比例占=×=,表现型与乙相同的比例占=×=,因此表现型不同于双亲(甲和乙)的个体占全部F2代

的=1﹣﹣=。16(5)Rr自交后代为RR、Rr、rr,所以F2中抗锈病的基因型及比例RR:Rr=1:2。故答案为:(1)毛颖抗锈(2)AaRraaRr(3)AR、Ar、aR、ar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基因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基因自由组合(4)(5)RR:Rr=1:222

.下列是有关细胞分裂的问题。如图中的A图表示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与每条染色体DNA含量变化的关系;B图表示处于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细胞图象。请根据图回答下面的问题。(1)图A中AB段形成的原因是,该过程发生于细胞分裂的期。A图中CD段形成的原

因是。(2)由图B乙分析可知,该细胞处于分裂的期,其产生的子细胞名称为。(3)图B中细胞处于A图中的BC段,图B中细胞处于A图中的DE段。(4)图B细胞中有同源染色体的是;图B甲细胞中有个染色体组。【分析】分析A图:AB段形成的原因是DNA分子的复制;

BC段表示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CD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点分裂;DE段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和末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和末期.分析B图:甲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乙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

正在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丙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解答】解:(1)图A中AB段形成的原因是DNA复制,导致DNA数目加倍,该过程发生于细胞分裂的

间期。A图中CD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分开形成子染色体。(2)由图B乙分析可知,该细胞同源染色体正在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由于细胞质不均17等分裂,所以其产生的子细胞名称为次级卵母细胞和第一极体。(3)图B中乙、丙细胞处于A图中的BC段,图B中甲细胞处于A图中的DE段。(4

)图B细胞中有同源染色体的是甲、乙;图B甲细胞中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分开形成子染色体,使染色体数目加倍,共有4个染色体组.故答案为:(1)DNA复制间着丝点分裂(2)减数第一次后次级卵母细胞和第一极体(3)乙、丙甲(4)甲、乙423.如图图甲中DNA分子有a和d

两条链,将图甲中某一片段放大后如图乙所示,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从图甲可看出DNA的复制方式是。(2)图甲中,A和B均是DNA分子复制过程中所需要的酶,其中B能将单个脱氧核苷酸连接成脱氧核苷酸链,从而形成

子链,则A是解旋酶,B是酶。(3)图甲过程在绿色植物幼叶细胞中进行的场所有细胞核、叶绿体、。(4)图乙中,7是。DNA的基本骨架由交替连接而成;DNA分子两条链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并且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5)若用1个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释放出100

个子代噬菌体。其中含有32P的噬菌体所占的比例是。【分析】1、分析甲图可知,该图是DNA分子复制过程,A的作用是使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解开,形成单链DNA,因此A是DNA解旋酶,B是催化以DNA单链d为模板形成DNA分子的子链c,因此B是DNA聚合酶,由图可以看出形成

的新DNA分子中都含有一条模板链和一条子链,因此DNA分子18的复制是半保留复制;2、分析图乙可知,该图是DNA分子的平面结构,1是碱基C,2是碱基A,3是碱基G,4是碱基T,5是脱氧核糖,6是磷酸,

7是脱氧核糖核苷酸,8是碱基对,9是氢键,10是脱氧核糖核苷酸链。【解答】解:(1)分析甲图可知,a、d是DNA复制的模板链,b、c是新合成的子链,DNA分子是半保留复制。(2)分析甲图可知,B是催化以DNA单链d为模板形成DNA分子的子链c,因此B是DNA聚合酶。(3)绿色

植物的幼叶细胞中DNA存在于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中,因此DNA分子复制的场所是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4)分析图乙可知,该图是DNA分子的平面结构,7是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DNA的基本骨架由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而成。(5)若用1个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大

肠杆菌,释放出100个子代噬菌体,根据DNA半保留复制特点可知,其中含有32P的噬菌体所占的比例是=。故答案为:(1)半保留复制(2)DNA聚合(3)线粒体(4)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脱氧核糖和磷酸(5)24.如图是遗传信息在细胞内生物大分子之间的传递示意图(1)若用同位素32P或15N标记

DNA分子,则①②③中,可标记的有(填数字)。(2)与碱基C互补配对的分子④的名称是。19(3)图1所示过程中遗传信息的传递方向是(用文字和→表示)。图1中a过程与DNA复制不同,DNA复制过程的特点是、。(4)一个生物不同的体细胞中mRNA的种类往往存在差异,这

是的结果;图2中tRNA的链经过折叠成三叶草形,其一端是的部位,另一端有反密码子,生物体中反密码子比密码子的种类。【分析】题图分析:图1是基因的表达过程,a是转录,b是翻译,①是磷酸,②是脱氧核糖,③是G,④是鸟嘌呤脱氧核苷酸,⑤是T

,⑥是一条脱氧核苷酸链,⑦是mRNA,⑧是多肽或蛋白质。图2是tRNA的结构示意图。【解答】解:(1)DNA中的N存在与含氮碱基中,P存在于磷酸基团中,所以若用同位素32P或15N标记DNA分子,则①②③中,可标记的有①磷酸或③含氮碱基。(2)根据分析④是鸟嘌呤脱氧核糖

核苷酸。(3)图中显示了转录和翻译的过程,传递方向是:;DNA复制的特点有边解旋边复制和半保留复制。(4)mRNA是DNA转录的结果,所以mRNA不同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tRNA一端是携带氨基酸的部位,另一端有反密码子,

生物中有64种密码子,但有3种不编码氨基酸,所以没有对应的反密码子,因此反密码子数量比密码子少。故答案为:(1)①③(2)鸟嘌呤脱氧核糖核苷酸(3)边解旋边复制半保留复制(4)基因选择性表达携带氨基酸少25.图1、图2是两种不同单基因遗传病的家系图,图1中3号和4号为同卵双胞胎,图

2中4号不含致病基因,且两个家系都相互没有对方的遗传病患病史。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1所示的遗传病的遗传类型是。该夫妇再生育的男孩和3号表现型相同的概率是。如果3号和一女子结婚,该女子正常但有一个患和图1中相同的遗传病的弟

弟(其父20母正常),则生育一个男孩患病的概率是。(2)图2所示的遗传病的遗传方式是。3号和4号再生育一个患该遗传病男孩的概率是。(3)如果图1中的4号和图2中的8号结婚,他们的孩子患病的概率是(不考虑基因突变)。如果你是一个医生,则建

议该夫妇生育(填“男孩”或“女孩”)。【分析】遗传系谱分析:图1中I﹣1号和I﹣2号正常,后代女儿患病,因此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图2中Ⅱ﹣3号和Ⅱ﹣4号正常,且Ⅱ﹣4号不携带致病基因,后代Ⅲ﹣7儿子患病,所以该病属于伴X隐性遗传。【解答】解:(1)由分析可知,图1所示的遗传病为常染色体隐性

遗传病。假设控制该遗传病的基因用A、a表示,则1号和2号的基因型都为Aa,由于3号男孩不患病,因此该夫妇再生育的男孩和3号表现型相同的概率是。某女子正常但有一个患和图1中相同的遗传病的弟弟(其父母正常)

,说明该女子基因型为AA或Aa,而3号的基因型也为AA或Aa,如果3号和该女子结婚,生育一个男孩患病的概率是。(2)图2中Ⅱ﹣3号和Ⅱ﹣4号正常,且Ⅱ﹣4号不携带致病基因,后代Ⅲ﹣7儿子患病,所以该病属于伴X隐性遗传。假设控制该

遗传病的基因用B、b表示,则3号和4号的基因型分别是XBXb,XBY,因此3号和4号再生育一个患该遗传病男孩XbY的概率是。(3)由于两个家系都相互没有对方的遗传病患病史,所以图1中的4号和图2中的8号

结婚不会身处患图1的遗传病,只考虑图2的遗传病即可,图2中8号基因型为XBXB、XBXb,图1中的4号基因型为XBY,所以不考虑基因突变,他们结婚只能生出患病男孩,概率为。因此建议他们生育女孩。故答案为:(1)常染色体隐性遗传(2)伴X染色体隐性(3)女孩

管理员店铺
管理员店铺
管理员店铺
  • 文档 467379
  • 被下载 24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