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四川省广安市岳池县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月考语文试题【精准解析】.pdf,共(27)页,362.418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a56e2c0174623d3ce3bad7971c7cf21d.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1-岳池县第一中学高2018级第四学期6月份月考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①普通常有以“人治”和“法治”相对称,而且认为西洋是法治的社会,我们是“人治”的社会。其实这
个对称的说法并不很清楚的。法治的意思并不是说法律本身能统治,能维持社会秩序,而是说社会上人和人的关系是根据法律来维持的。法律还得靠权力来支持,还得靠人来执行,法治其实是“人依法而治”,并非没有人的因素。②乡土社会秩序的维持,有很多方面和现代社会
秩序的维持是不相同的。我们可以说乡土社会是个“无法”的社会,假如我们把法律限于以国家权力所维持的规则。但是“无法”并不影响这社会的秩序,因为乡土社会是“礼治”的社会。③礼是社会公认合式的行为规范。如果单从行为规范一点说,本和法律无异,法律也是一种行为规范。礼和法不相同的地
方是维持规范的力量。法律是靠国家的权力来推行的,而礼却不需要这有形的权力机构来维持。维持礼这种规范的是传统。传统是社会所累积的经验。乡土社会是安土重迁的,生于斯、长于斯、死于斯的社会。不但是人口流动很小,而且人们所取给资源的土地也很少变动。在这种不分秦汉、代代如是的环境里,
个人不但可以信任自己的经验,而且同样可以信任若祖若父的经验。前人所用来解决生活问题的方案,尽可抄袭来作自己生活的指南。愈是经过前代生活中证明有效的,也愈值得保守。如果我们在行为和目的之间的关系不加推究,只按着规定的方法做,而且对于规定的方法带着不这样做就会有不幸的信念时,这套行为也就成了我们普
通所谓“仪式”了。礼①是按着仪式做的意思。礼字本来是从豊从示。豊是一种祭器,示是指一种仪式。④礼是合式的路子,是经教化过程而成为主动性的服膺于传统的习惯。在这一点上,礼和法律不同,甚至不同于普通的道德。法律是从外限制人的,不守法所得到的罚是由特定的权力所加
之于个人的。人可以逃避法网,逃得脱还可以自己骄傲、得意。道德是社会舆论所维持的,做了不道德的事,见不得人,那是不好;受人吐弃,是耻。礼则有甚于道德:如果失礼,不但不好,而且不对、不合、不成。这是个人习惯所维持的。十目所视,十手所指的,即是在没有人的地方
也会不能自已。⑤礼治在表面看去好像是人们行为不受规律拘束而自动形成的秩序。其实自动的说法是不准确的,只是主动地服于成规罢了。孔子一再的用“克”字,用“约”字来形容礼的养成,-2-可见礼治并不是离开社会,由于本能或天意所构成的
秩序了。⑥礼治的可能必须以传统可以有效应付生活问题为前提。乡土社会满足了这前提,因之它的秩序可以礼来维持。在一个变迁很快的社会,传统的效力是无法保证的。不管这种生活的方法在过去怎样有效,环境一旦改变,谁也不能再依着老法子去应付新的问题。所应付的问题如果要由团体合作的时候,就得大家接受个同
意的办法;要保证大家在规定的办法下合作应付共同问题,就得有个力量来控制各个人了。这其实就是法律,也就是所谓“法治”。⑦法治和礼治是发生在两种不同的社会情态中。这里所谓“礼治”也许就是普通所谓“人治”,但是“礼治”一词不会像“人治”一词那样容易引起误解,以致有人觉得社会秩序是可以由个人好恶来
维持的了。礼治和这种个人好恶的统治相差很远,因为礼是传统,是整个社会历史在维持这种秩序。礼治社会并不能在变迁很快的时代中出现的,这是乡土社会的特色。(节选自费孝通《乡土中国·礼治秩序》,有删改)注:①“礼”的繁体字为“禮”。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
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礼是社会公认合式的行为规范,它依靠传统而不需要有形的权力机构来维持。B.乡土社会里人口流动很小,土地也很少变动,个人可以信任自己和前人的经验。C.礼是个人习惯所维持的,而法律是从外限制人的,道德是社
会舆论所维持的。D.乡土社会是“礼治”的社会,礼治是人们行为不受规律拘束而自动形成的秩序。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第③段根据“礼”的字形来解释礼是按着仪式做的意思,进而论证了礼是社会公认合式的行为规范的观点。B.第⑤
段用孔子多用“克”字和“约”字的论据,论证了礼治不是自动形成的秩序,而是主动地服于成规罢了。C.文章采用不破不立的写法,先摆出错误观点,然后层层深入地论证了我们不是“人治”的社会,而是礼治社会。D.文章以“乡土社会是礼治社会”为立论前提
,多处运用对比论证的方法,阐释了礼治社会的由来和发展趋势。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法律是从外限制人的,不守法所得到的罚是由特定的权力所加之于个人的,所以人都会逃避法网。-3-B.前人所用来解决生活问题的方案,尽可抄袭来作自己生活的指南,这就为礼治的推
行提供了可能。C.在一个变迁很快的社会,传统的效力是无法保证的,只有依靠法律才能去应付新的问题,这就是“法治”。D.法治”和“礼治”是发生在两种不同的社会情态中的,这里所谓的“礼治”就是普通所谓的“人治”。【答案】1.D2.C3.B【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
试题,考生应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对比辨析,判断正误。本题要求选出“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D项,“礼治是人们行为不受规律拘束而自动形成的秩序”错误,
原文相关信息在第⑤段“礼治在表面看去好像是人们行为不受规律拘束而自动形成的秩序。其实自动的说法是不准确的,只是主动地服于成规罢了。……可见礼治并不是离开社会,由于本能或天意所构成的秩序了”,可见原文是说“表面看去好像是”,其实不是,
也就是说人们的行为还是受规律约束,且原文还说“其实自动的说法是不准确的,只是主动的服于成规罢了”。D项曲解文意。故选D。【2题详解】本题考查考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
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同时关注选项叙述与文章内容表达的细微差别。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C项,“文章采用不破不立的写法,先摆出错误观点,然后层层深入地论证了我们不是‘人治
’的社会,而是礼治社会”错误。文章采用了破立结合,边破边立的论证方法,比如开头段便体现了破立结合,“普通常有以‘人治’和‘法治’相对称,而且认为西洋是法治的社会,我们是‘人治’的社会。其实这个对称的说法并不很清楚的。法治的意思并不是说法律本身能统治,能维持社会秩序,而是说社会上人和人的关系是根据
法律来维持的”;且全文论证的观点也不是“我们不是“人治”的社会,而是礼治社会”,原文信息说“法治和礼治是发生在两种不同的社会情态中。这里所谓‘礼治’也许就是普通所谓‘人治’”,主体部分主-4-要是说乡土社会的特点为“礼治”。
故选C。【3题详解】本题考查考生筛选整合信息,分析归纳内容要点,并把握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
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A项,“人都
会逃避法网”曲解原文,原文相关信息在第④段第三、四句,原文表述为“人可以逃避法网”,可见选项表述绝对。C项,“只有依靠法律才能去应付新的问题,这就是‘法治’”错误。原文相关信息在第⑥段“在一个变迁很快的社会,传统的效力是无法保证的。不管这种生
活的方法在过去怎样有效,环境一旦改变,谁也不能再依着老法子去应付新的问题。所应付的问题如果要由团体合作的时候,就得大家接受个同意的办法;要保证大家在规定的办法下合作应付共同问题,就得有个力量来控制各个人了。这其实就是法律,也就是所谓‘法治’”,可见”只有……才”说法绝对化,
只是说传统效力无法保证。D项,“这里所谓的‘礼治’就是普通所谓的‘人治’”错误。原文相关信息在第⑦段第一、二句,原文表述为“也许就是普通所谓“人治”,可见选项表述绝对。故选B。【点睛】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重要句子一般是那些结构复杂的长句或内容深奥的句子或者对理解文章内容起关键作用的句子。
解题方法:(1)一般情况下:考生通过分析句子结构,抓住关键词语,即可准确解题。(2)若句子意思比较含蓄,则可采用“还句入文”法,将考查的语句放到具体的语境中去分析,并特别注意其与上下文的关系。(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共享经济,是由个人或第三
方平台将闲置资源或服务有偿分享给需求者,并从中获得报-5-酬的经济模式,其核心特征是基于信息技术平台的资源优化配置。共享经济的发展驱动力主要有以下四点:一是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产生与普及。二是人口红利。近年来共享经济在中国的大发展也源自人口基数带来的互联网人
口红利。三是大量共享经济服务提供者。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过程中,大量的传统行业劳动力进入共享经济领域,个人的技能或服务借助第三方平台实现更快速的流动。四是大量闲置资源可供给优化。以汽车为例,根据摩根士丹利的研究显示,平均一辆车只有4%的时间在行驶,而96%
的时间中被闲置,这在客观上提供了可供优化的资源。(摘编自《国家地理》周刊编辑部《共享经济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材料二:“共享经济”概念首次由马科斯·尔逊在20世纪70年代以研究个人汽车共享和租赁时提出,而“共享经济”在经济社会中具体的表现模式,则随着互联网信
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才得以出现。此种新经济模式以互联网平台为依托,以消费者之间的分享、交换、借贷、租赁等共享经济行为作为基本特征,成为当今创新经济发展的新潮流。共享经济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各种各样
的问题。例如:第一,共享经济的信息反馈和信任机制存在缺陷。共享经济虽然通过第三方平台提高了交易质量,重拾人们的信任度,但是,第三方平台的资质以及对用户的信任措施有待加强。供需双方与第三方平台之间的依赖
关系需要更明确的规则。第二,共享经济模式中,无限供给的能力、趋近于零的边际成本及其迅速扩张的发展态势对原有的商业逻辑和利益分配方式产生强烈冲击,受到既得利益者的质疑和阻挠。第三,共享经济模式的发展还处于探索阶段和发展初期,针对其提供的服务,产品还没有完全相
适应的安全、标准的质量保障体系。同时,在保护消费者隐私方面也存在很大的不足和缺陷。(摘自金碚、郝丹《“共享经济”的经济学分析》材料三:2018年,迅雷集团CEO、网心科技CEO陈磊表示,共享经济和区块链是一对共生关系。因为共享经济一定要解决信任和激励问题,而区块链能够解决共享经济的这两大难题。区块
链的一个最大特点就是每个节点的独立性,节点之间的交互是可以单独进行的,不需要第三方充当信息的传达者。记录在链上的所有数据和信息都是公开透明的,任何节点都可以通过互联网在区块链平台进行信息查询。任何第三方机构无法将记录在区块链上的已有信息进行修
改或撤销,从而便于公众监督和审计。这样共享经济中的公民产权可很好地确权。此外,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智能合约系统,可以帮助实现共享经济中的诸如产品预约、违-6-约赔付等多种涉及网上信任的商业情景,使共享经济更加完善可靠。最后,基于区块链的通证系统,
可以实现共享经济系统中的权益流转和分配,实现对资源共享方的激励。(摘编自新浪科技网《如何将区块链“装入”自动贩卖机?》)4.下列对“共享经济”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共享经济这种经济模式,由个人或第三方平台将闲置资源或服务分享给需求者,需求者需要支付相应的报酬。B.“共享经济”
在20世纪70年代首次出现,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已成为当今创新经济发展的新潮流。C.以互联网平台为依托的共享经济的基本特征是,在消费者之间产生分享、交换、借贷、租赁等共享经济行为。D.共享经济可以通过基于区块链的通证系统来
实现系统中的权益流转和分配,实现对资源共享方的激励。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人口基数大、移动互联网技术发展迅猛、经济转型升级而带来的劳动力转移和大量可供优化的闲置资源是共享经济在中国快速发展的重要条件。B.共享经济受到原有商业模式中既得利益者的质疑和阻
挠,是因为其无限供给的能力、趋近于零的边际成本及其迅速扩张的发展态势对原有的商业逻辑和利益分配方式产生了强烈的冲击。C.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共享经济虽然在信息反馈、信任机制、质量保障体系、保护消费者隐私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不足和缺陷,但其发展势头良好。D.区块链的每个节点相对独
立,节点之间可以单独进行交互,不需要第三方充当信息的传达者的特点,可以帮助共享经济中的公民产权很好地确权。6.共享经济作为一种新生事物,我们该如何促进其可持续发展?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答案】4.B5.C6.(1)相关技术部门:积极开展类如区块链等技术研发,为共享
经济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持。(2)共享经济相关企业:要充分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平台,大力吸引市场劳动力和闲置资源参与,建立安全、标准的质量保障体系。(3)国家、政府:推动社会诚信体系的完善,出台行业服务标准,建立政府、企业、消费者
等社会共治机制,依法严厉打击弄虚作假、泄露和滥用个人信息等违法违规行为。-7-【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对‘共享经济’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
览选项,到材料中圈出相关的内容,进行比对,做出判断。对于本题,B项,偷换概念,曲解文意。原文是“共享经济”的概念首次由马科斯·费尔逊在20世纪70年代以研究个人汽车共享和租赁时提出,而非“共享经济”首次出现”。故选B。【5题详解】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本信息、分析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解答
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择“正确”或“错误”“一项”或“两项”的要求,如本题“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一一进行比对。对于本题,C项,“发展势头良好”文中无据。且原文只是说“信息反馈、信任机制存在缺陷”,不是“很
大的缺陷”。故选C。【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本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审清楚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共享经济作为一种新生事物,我们该如何促进其可持续发展?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然后到材
料中找到写有关共享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句子,再将这些句子进行归类,分点作答。具体来说,本文三则材料从不同层面阐述了有关“共享经济”的一些问题,材料一,阐述了共享经济发展驱动力,从中可以归纳概括出:要使共享经济可持续发展,在其驱动力上必须支持,即共享经济相关企业要充分利用互联网这一平台,大力
吸引市场劳动力和闲置资源。材料二,阐述了共享经济发展中的一些问题,共享经济要想可持续发展,必须解决这些问题,据此,从中可以归纳概括出:国家要解决共享经济的信息反馈和信任机制存在的缺陷,建立完善的诚信体系,在保护消费者隐私方面必须加强管制;相关共享经济企业要建立安全、标准的质量保障体系。材
料三,阐述了区块链对共享经济的技术支持。依据以上分析分类、分点作答即可。(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感恩节的荆棘花束-8-迎着十一月的寒风,推开街边一家花店大门的时候,珊德拉的情绪
低落到了极点。一直以来,她都过着一帆风顺的惬意生活。但是今年,就在她怀孕4个月的时候,一场交通事故无情地夺走了她肚子里的小生命。紧接着,她的丈夫又失去了工作。这一连串的打击令她几乎要崩溃了。“感恩节?为什么感恩呢?为了
那个不小心撞了我的粗心司机?还是为那个救了我一命却没能帮我保住孩子的气囊?”珊德拉困惑地想着,不知不觉中来到一团团鲜花面前。“我想订花……”珊德拉犹豫着说。“是感恩节用的吗?”店员问,“您一定想要那种能传递感激之情的花吧?”“不!”珊德拉脱口而
出,“在过去的五个月里,我没有一件事是顺心的。”“我知道什么对您最合适了。”店员接过话来说。珊德拉大感惊讶。这时,花店的门铃响了起来。“嗨,芭芭拉,我这就去把您订的东西给您拿过来。”店员一边对进来的女士打着招呼,一边让珊德拉在
此稍候,然后就走进了里面的一个小工作间里。没过多久,当她再次出来的时候,怀里抱满了一大堆的绿叶、蝴蝶结和一把又长又多刺的玫瑰花枝——那些玫瑰花枝被修得整整齐齐,只是上面一朵花也没有。珊德拉狐疑地看着这一切,这不是在开玩笑吧?谁会要没有花的枝子呢!她以为那顾客一
定会很生气,然而,她错了。她清楚地听到那个叫芭芭拉的女人向店员道谢。“嗯,”德拉忍不住开口了,声音变得有点结结巴巴的,“那女士带着她的……嗯……她走了,却没拿花!”“是的,”店员说道,“我把花都给剪掉了。那就是我们店里的特别奉献,我把它叫做感恩节的荆棘
花束。”“哦,得了吧,你不是要告诉我居然有人愿意花钱买这玩意吧?”珊德拉不理解地大声说道。“3年前,当芭芭拉走进我们花店的时候,感觉就跟你现在一样,认为生活中没有什么值得感恩的。”店员解释道,“当时,她父亲刚刚死于癌症,家族事业也正摇摇欲坠;儿子在吸毒,她自己
又正面临一个大手术。我的丈夫也正好是在那一年去世的,”店员继续说道,“我一生当中头一回一个人过感恩节。我没有孩子,没有丈夫,没有家人,也没有钱去旅游。”“那你怎么办呢?”珊德拉问道。“我学会了为生命中的荆棘感恩。”店员沉静地答道,“我过去一直为生活当中美好的事物而感恩,却从没有问过为什么自己会得到
那么多的好东西。但是,这次厄运降临的时候,我问了。我花了很长一段时间才明白,原来黑暗的日子也是非常重要的。”-9-正在这时,又有人走了进来,是一个头顶光秃的矮个子胖男人。“我太太让我来取我们的感恩节的荆棘花束——12根带刺的长枝!”那个叫菲利的男人一边接过店员从冰
箱里取出来的用纸巾包扎好的花枝,一边笑着说。“这是给您太太的?”珊德拉难以置信地问道,“如果您不介意的话,我想知道您太太为什么会想要这个东西。”“哦,不介意……我很高兴你这么问,”菲利回答道。“四年前,我和我太太差一点儿就离婚了。在结婚四十多年之后,我们的婚姻陷入
了僵局。但是现在,我们总算把问题给解决了,我们又和好如初。这儿的店员告诉我,为了让自己牢记在荆棘花束里学到的功课,她总是摆着一瓶子的玫瑰花枝。这正合我意,因此就捎了些回家。”“我诚挚地向你推荐这一“特别奉献””菲利一边付账,一边对珊德拉说。“我实在不知道我能不能够为我生命中的荆棘感恩。”
珊德拉对店员说道,“这有点儿……不可思议。”“嗯,”店员小心翼翼地说,“我的经验告诉我,荆棘能够把玫瑰衬托得更加宝贵。人在遇到麻烦的时候,会更加珍视上帝的慈爱和帮助,我、芭芭拉,还有菲利夫妇,都是这么走过来
的。因此,不要恼恨荆棘。”眼泪从珊德拉的面颊上滑落,她抛开她的怨恨,哽咽道:“我要买下这样一束带刺的花枝,该付多少钱?”“不要钱,你只要答应我把你内心的伤口治好就行了。这里所有顾客第一年的特别奉献都是由我免费赠送的。”店员微笑着递给珊德拉一张
卡片。珊德拉打开卡片,上面写着:我的上帝啊,我曾无数次地为我生命中的玫瑰而感谢你,但却从来没有为我生命中的荆棘而感谢过你。请你教导我关于荆棘的价值,通过我的眼泪,帮助我看到那更加明亮的彩虹……眼泪再一次从珊德拉的脸颊上滑落。(有删节)7.下
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交通事故中失去自己怀孕4个月的孩子、丈夫也失去了工作的珊德拉,感恩节这天不知不觉来到花店时,内心是十分崩溃和困惑的。B.“荆棘能够把玫瑰衬托得更加宝贵”,这朴实无华的话语,却道出店员对人生的深刻领悟,令人深思。文中类似
的语言描写不止一处。C.卡片上的“玫瑰”与前文“生活当中美好的事物”遥相呼应,而“荆棘”则象征着生活中-10-遇到的麻烦、挫折、不幸和苦难等等。D.小说结尾写到“眼泪再一次从珊德拉的脸颊上滑落”,表明芭芭拉和菲利夫妇的不幸经历,以及店员赠送的特别奉献将她内心的伤口已经治好了。8.小
说全篇主要由人物的对话描写构成,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9.对于文中的画线句“我花了很长一段时间才明白,原来黑暗的日子也是非常重要的”你是如何理解的?请联系上下文及现实生活谈谈你的理解。【答案】7.D8.(1)小说主要以人物对话描写来展开和推动故事情节,可以使故事情
节的叙述更加紧凑和集中。(2)大量的人物对话描写,可以使小说中人物(尤其是店员和珊德拉)的性格特征在有限的篇幅里得到更充分的刻画和表现。(3)大量的人物对话描写,可以很好地展现小说中四个人的生活经历,凸显小说对生命中的荆棘感恩的主题,昭示苦难对于人生的意义。9.(1)联系上下文理解:在面临
丈夫去世,没有孩子,没有家人,也没有钱去旅游等厄运降临时,店员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反思后认识到,遭遇不幸也是人生的一笔财富,在感恩生活中的美好的同时,也要感恩生活中的不幸。(2)联系现实生活理解:(示例)生活中的麻烦、挫折、不幸和苦难等,也是我们人生的一部分。我们应该勇敢面对,积极应对,
学会反思,乐观生活。比如:2003年的非典,尽管给人民的生命和财产造成了无法弥补的重大损失,但它也让我们提高了对突发性公共事件和自然灾害的认识和应对能力,引发了我们治国理政理念的转变和一系列重大经济社会政策的调整。
所以,我们应该以积极的心态来看待非典,感恩为抗击非典默默付出、无私奉献的所有人。【解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考生分析鉴赏作品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此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形象(包括人物形象、物象和景物特点)分析,思想情感赏析,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
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立足考查“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D项,“表明芭芭拉和菲利夫妇的不幸经历,以及店员赠送的特别奉献将她内心的伤口已经治好了”理解有误
,小说结尾“眼泪再一次从珊德拉的脸颊上滑落”表明卡片上面的话再一次-11-让珊德拉内心受到触动,认识到了荆棘对人生的价值,懂得了感恩生命中的荆棘。故选D。【8题详解】本题考查考生分析作品结构、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审清楚题干的要求
,如本题“小说全篇主要由人物的对话描写构成,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然后再到文中找到这些对话描写,并进行分析。一般来说,对于“好处”“作用”类试题,要从人物、情节、环境、主题四个方面来考虑。另外可以加入读者的感受。从情节上来说,通过对话描写,引出相关的故事情节,串联时空,把过去现在将来巧妙地组
合起来,这样可以使故事情节的叙述更加紧凑和集中,省却了衔接过渡的文字,节省笔墨。从人物形象上来说,人物的对话描写,符合人物年龄身份性格特征,更充分地塑造人物形象,言语间可见人物鲜明的个性,画面感和感染力得以增强,更具可读性和吸引力。从主
题上来说,通过对话描写,介绍了相关人物的曾经以及面对生活的态度、心理变化等等,揭示了生活中必然坎坷挫折不断,人生中终究是磨砺煎熬不少,但要乐观面对,勇敢向前,笑对生活,从而形象地表现感恩生命中的遭遇,它
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教会我们顽强、坚韧、勇敢、乐观等生活态度,培养不屈不挠的精神品质。昭示苦难对于人生的意义,增强真实感和可信度。对读者来说,人物的对话描写,耐人寻味,可以让读者通过这些对话认识、了解文中的人物,给人留下深刻
印象。【9题详解】本题考查考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义、理解作品主旨、对作品进行个性化解读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审读题干要求,明确答题方向。其次要调动所学有关小说的知识,结合作品本身理解作品的主旨。最后要联系生活实际,对作品进行个性化解读。
本题题干已经提示了答题的角度,即联系上下文和现实生活两个层面。从联系上下文层面分析:从上文来看,当珊德拉对“荆棘花束”竟有人要感到疑惑时,店员对她的解释,店员的丈夫“正好是在那一年去世”“我没有孩子,没有丈夫,没有家人,也没有钱去旅游”“我学会了为生命中的荆棘感恩”,从下文看,菲
利也来取自己太太定的“荆棘花束”,并且向珊德拉解释了他的经历。店员还说“我的经验告诉我,荆棘能够把玫瑰衬托得更加宝贵。人在遇到麻烦的时候,会更加珍视上帝的慈爱和帮助”,这些文字可以看出,店员想通过自身和菲利夫妇的经历告诉珊德拉应该
如何走出人生的低谷。结合文本内容叙述即可。-12-从联系现实生活层面分析:生活中,我们既有玫瑰,也有荆棘,当我们因玫瑰娇艳而陶醉时,也应该欣赏荆棘的衬托,这才是我们面对人生的正确态度。举例时可以列举2003年“非典”,也可以列举当前的“
新冠病毒”等等,但要体现出面对这些困难时,我们应该持有的积极态度以及深刻反思。【点睛】解答“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类试题三大误区:(1)脱离话题,偏离角度。审题忽视题干对人物、事件等相关话题的限制,或者不按试题提供的思考角度解答,以致答案不合要求。(2)脱离文本,自话自
说。将“谈谈你的看法”理解为可以“信马由缰”,答案与文本精神、作者观点没有联系性。(3)复述原文,没有创见。复述原文内容,没有提炼出富有个性化的意见;题干要求“联系生活实际”类的试题,缺少对生活现象的陈述、分析,更没有结合生活现象谈自己的体会、看法等。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
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小题。马周,字.宾王,博州茌平人。少孤,家窭狭。嗜学,善《诗》《春秋》。资旷迈,乡人以无细谨,薄之。武德中,补州助教,不治事,刺史达奚恕数咎让,周乃去,客密州。赵仁本高其才,厚以装,使入关。留客汴,为浚义令崔贤所辱,遂感激
而西。舍新丰,逆旅主人不之顾,周命酒一斗八升,悠然独酌,众异之。至长安,舍中郎将常何家。贞观..五年,诏百官言得失。何,武人,不涉学,周为条二十余事,皆当世所切,太宗怪问何。何曰此非臣所能家客马周教臣言之客忠孝人也帝即召之间未至遣使者四辈敦趣及谒见,与
语,帝大悦,诏直门下省。明年,拜监察御史,奉命称职。帝以何得人,赐帛三百匹。周善敷奏,机辩明锐,动中事会,裁处周密,时誉归之。帝每曰:“我暂不见周即思之。”岑文本谓所亲曰:“马君论事,会文切理,无一言损益,听之,令人忘倦。苏、张、终、贾正应比耳。然鸢肩火
色,腾上必速,恐不能久。”俄迁治书侍御史,并知谏议大夫,检校晋王府长史。十八年,迁中书令。时置太子司议郎,帝高其除。周叹曰:“恨吾资品妄高,不得历此官。”帝征辽,留辅太子定州。及还,摄吏部尚书....,进银青光禄大夫。帝尝以飞白书赐周曰:鸾凤冲霄,必假
羽翼;肱之寄,要在忠力。”周病消渴连年,帝幸翠微宫,求胜地为构第,每诏尚食具膳,上医使者视护,躬为调药,太子问疾。疾甚,周取所上奏章悉焚之。曰:“管、晏暴君之过,取身后-13-名,吾不为也!”二十二年卒,年四十八,赠.幽州都督,陪葬昭陵。(节选自《新唐书》,有删改)10.下列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何曰/此非臣/所能家客/马周教臣言之/客/忠孝人也/帝即召之/间未至遣/使者四辈敦趣B.何曰/此非臣/所能家客/马周教臣言之/客/忠孝人也/帝即召之/间未至/遣使者四辈敦趣C.何曰/
此非臣所能/家客马周教臣言之/客/忠孝人也/帝即召之/间未至/遣使者四辈敦趣D.何曰/此非臣所能/家客马周教臣言之/客/忠孝人也/帝即召之/间未至遣/使者四辈敦趣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字”又称“表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字”是为
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B.“贞观”属于年号,年号是古代帝王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的一种称号,用以褒贬善恶,如“崇祯”康熙”皆是。C.吏部尚书,中国古代官名,主要掌管全国官吏的任免、考课、升降、调动
、封勋等事务,是吏部的最高长官,中央六部尚书之首。D.赠,又叫“追赠”指我国古代专门对已故官吏或现任官吏的先人追封官职称呼,一般所追封的官职比死者生前的官职要高。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
项是A.马周早年命途多舛。幼年丧父,家庭贫穷拮据;补任州助教时,多次受到刺史责备;客居汴州时,遭到县令羞辱。B.马周才华出众。曾替中郎将常何写了一篇切中时务的奏章,深得太宗赞赏,太宗于是下诏让马周入值门下省,并赏赐他三百匹丝帛。C.马周善于陈述奏章。所陈奏章能切中要
害,处理问题周密,在当时有很高的声誉,岑文本认为他论事切合情理,文采洋溢,使人听之忘却疲倦。D.马周深得皇帝宠信。马周患病期间皇帝亲自探望,寻找地方为他修建宅第,让御厨为他备饭,让御医前去看护,还亲自为他调药。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舍新丰,逆旅主人
不之顾,周命酒一斗八升,悠然独酌,众异之。(2)疾甚,周取所上奏章悉焚之。曰:“管、晏暴君之过,取身后名,吾不为也!【答案】10.C11.B12.B13.(1)住在新丰,旅店的主人不照顾他,马周就要了一斗八升酒
,悠闲地在那儿自斟自饮,-14-众人对此都感到奇怪。(2)病更重时,马周就把原来上的奏章全部烧掉,并说:“管仲、晏子显露君主的过失,博取身后的名声,我不这样做!”【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考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句技巧,
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四字短语、排偶句式、顶真修辞等等;还可以利用名词代词在句中担当的成分来断;也可以根据用于句首、句尾的常用虚词判断。句意为:常何说:这不是我所能想出来的,家中的门客马周教我这样说。这个
门客,是个忠厚孝义之人。”唐太宗就召见马周,过一段时间还没到,太宗接连派使者去敦促了四次。“此非臣所能”,这是一个判断句,完整而独立,“能”后断开,排除A项、B项;“间未至”承前省略主语“马周”“间未至”作谓语,独立分句,“至”后断开;“遣使者四辈敦趣”,“使者”既作“遣”的宾语,又作“四辈敦
趣”的主语,这是兼语短语做谓语的句子,完整而独立,“遣”前断开,排除D项。故选C。【11题详解】本题考查考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
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B项,“年号是古代帝王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的一种称号,
用以褒贬善恶”理解有误,古代帝王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的一种称号,叫谥号,用以褒贬善恶。年号,是中国古代新皇登基,为了区别上一任皇帝,根据自己的思想,起一个新的年号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我国从汉朝初年开始使用。故选B。【12题详解】本题考查考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此类试
题,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15-B项,“并赏赐他三百匹丝帛”有误,依据原文“帝以何得人,赐帛三百匹”可知三百匹丝帛是赏赐给常何的,而非赐给马周。故选B。【13题详解】本
题考查考生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明确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时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虚词要删掉,省略的内容要根据上下文进行补充,文言句式要翻译到
位,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训练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1)中,“舍”,住宿;“不之顾”,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不顾之”,意为“不照顾他”;“异”,使动用法,让……感到奇怪。(2)中,“甚”,加重;“悉”,全部、都;“暴”,
显露、揭示。【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
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参考译文:马周字宾王,是博州茌平人。幼年丧父成为孤儿,家里贫穷拮据。他十分喜爱学习,精
通《诗经》《春秋》。性格开朗豪迈,乡里的人都认为他不讲究小节,看不起他。武德年间,他被补任做了州里的助教官,人事关系处理得不好,刺史达奚恕常常责怪他,马周于是离去,客居到密州。赵仁本推崇他的才气,给他准备了很多行装,让他进关。马周途中客住汴州时,被浚仪县令崔贤侮辱,于是心中悲愤不已,又向西走。住
在新丰,旅店的主人不照顾他,马周就要了一斗八升酒,悠闲地在那儿自斟自饮,众人对此都感到奇怪。他又到了长安,住在中郎将常何家中。贞观五年,唐太宗下诏百官谈论朝政得失。常何是一个武将,没有什么学问,马周为他列举了20多件事,都是
切中时务的,太宗感到奇怪,便问常何。常何说:这不是我所能想出来的,家中的门客马周教我这样说。这个门客,是个忠厚孝义之人。”唐太宗就召见马周,过一段时间还没到,太宗接连派使者去敦促了四次。等到马周前来拜见,与他谈话,太宗非常高兴,下诏让他入值门下省。第二年,又拜马周为监察御史,马周接受了命
令,并且很胜任这一职务。唐太宗因为常何而得到马周这个人才,就赐给常何三百匹丝帛。-16-马周善于陈述奏章,机敏、辩证、清晰、深入,切中要害,处理问题周密,当时有很高的声誉。太宗常说:我一时不见马周就想他。”岑文本对他亲近的人说:马周论事,文采洋溢,切合情理,没有一字可以增删,听起来洋洋洒洒,能使
人忘却疲倦。苏秦、张仪、终军、贾谊正是这样啊。然而他两肩上耸,面有火色,向上升官一定很快,只是恐怕不能活得长久。”没过多久,马周升任治书待御史,兼谏议大夫职务,代理晋王府长史。贞观十八年,他又升官做了中书令。当时
设置太子司议郎,唐太宗抬高了此官的官阶。马周感叹道:只遗憾我资质、品格不够,不能当上这个官职。”唐太宗远征辽东,留马周在定州辅佐太子。等到太宗回来,马周又担任吏部尚书,晋升银青光禄大夫。唐太宗曾经用飞白书赐给马周,上面写着
:“鸾凤直冲霄汉,一定要凭借羽翼;佐所要寄托依靠的,关键在于尽忠尽力。”马周患消渴病多年,太宗亲自到翠微宫去,寻找好地方为他建造宅第,经常让御厨为他备饭,御医前去看护,唐太宗又亲自为他调药,太子也前去探视。病更重时,马周就把原来上的奏章全部烧掉,并说:“管仲、晏子显露君主的过失,博取身
后的名声,我不这样做。”贞观二十二年,马周去世,年仅48岁。唐太宗追赠他为幽州都督,陪葬在昭陵。(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小题。浣溪沙·湖上朱桥响画轮欧阳修湖上朱桥响画轮,溶溶春水浸春
云,碧琉璃滑净无尘。当路游丝萦醉客,隔花啼鸟唤行人,日斜归去奈何春。14.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碧琉璃滑净无尘”中作者使用夸张修辞手法,展现了湖面泛舟时轻快、畅适的心情,形象而有诗意。B.
“当路游丝萦醉客”游丝本无情,欧阳修却说游丝“萦醉客”这既是游人赏春纵饮,也是游人被春景吸引之意。C.“日斜归去奈何春”里的“日斜归去”四字,说明西湖景色美好让人流连。“奈何春”表达了作者郁积于心的留连惆怅之情。D.作者把握了云天阳光、花鸟游丝所蕴含的美的特质,并
注入自己喜不自禁的情感,创造出幽美的诗情画意。15.“湖上朱桥响画轮,溶溶春水浸春云”中最传神的是哪两个字?为什么?请结合上片简要分析。-17-【答案】14.A15.最传神的两个字是“响”和“浸”“响”用声音表示动态,游客们乘坐着豪华的车子,驶过那装修着朱红栏
杆的桥梁,蹄声得得,轮声隆隆,来到西湖游赏春光,生动形象地传达出一种热闹的气氛。“浸”即倒映,“溶溶春水浸春云”写湖面风光,水里映出了云的影子,云、水、天空都融在一起了,把映照说成浸泡,就等于把云的影子说成是真的云,通过
这种“真实感”巧妙地写出湖水的清澈程度来。表达了作者对西湖美景的喜爱之情。【解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思想内容、情感、表达技巧的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
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本提要求选出
“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A项,“‘碧琉璃滑净无尘’中作者使用夸张修辞手法”分析有误,作者使用的修辞手法不是夸张,而是比喻,作者把平静清澈的西湖水面比喻成光洁平滑的琉璃。故选A。【15题详解】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语言和思想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一般要先考虑诗句中的动词,然
后是形容词,确定后,再结合诗句内容确定该字词的表达效果。对于本题,“湖上朱桥响画轮,溶溶春水浸春云”中,“响”“浸”属于动词,是首先要考虑的对象,然后分析这两个字能不能起到传神的效果,如果能,把效果叙述出来,如果不能,再考虑诗句中的其它字。具体来
说,其中“响”字用声音表示动态,用一“响”字,将游客乘坐马车驶过朱桥时马蹄的得得声、车轮的隆隆声响声不断,生动形象地传达出一种热闹的气氛;“浸”字,就是倒映的意思,用一“浸”字,把云映入水中的影子直接说成了云浸泡在水中,这样把云的影子说成了真的云,衬托出了湖水的清澈,表达作者
对西湖美景的喜爱之情。最后,在做答时,要结合诗句分点作答。(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借刘义隆的典故,批判
了南宋朝廷草率北伐的行为。-18-(2)《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表现词人凭吊英雄人物,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只好以一杯清酒祭月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蔺相如“望见廉颇”“引车避匿”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廉颇蔺相如列传》)【答案】(1).元嘉草草(2).封狼居胥(3).赢得仓皇北顾(4).人生如梦(5).一尊还酹江月(6).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解析】【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名句默写的能力
。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
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
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本题要注意如下字词:嘉、胥、仓皇、尊、酹、而。三、文字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野生动物肇事并不是一种新生的现象,古已有之。近些年,人与野生动物冲突的问题之所以,一方面,这可能与社会各
界对该议题的愈加重视和媒体的有效传播(覆盖面、速度)有关;()。媒体通常将野生动物肇事归咎于自然保护措施的有效实施,例如建立保护区、禁猎。许多地方官员也反映,随着保护工作的不断深入,当地生态环境不断提升,野生动物逐步恢复甚
至增长后,导致了冲突事件日渐频繁。然而,由于缺少本底调查和持续,野生动物种群数量是否真正在增长通常缺乏可靠的证据。相较而言,保护工作者普遍认为人与野生动物生态位的重叠是导致冲突的根源所在。他们认为,随着人类活动的,野生动物的
自然栖息地相应丧失或退化,彼此对生存空间、食物等资源的竞争,冲突随之加重。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凸显检测拓展剑拔弩张B.突显检测拓展愈演愈烈C.凸显监测扩张愈演愈烈-19-D.突显监测扩张剑拔弩张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內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另一方面,在
某些地方,野生动物与人类的直接冲突的发生频率和严重程度可能确实在增加,而这背后的原因往往非常复杂。B.另一方面,人类与野生动物的直接冲突在某些地方的发生频率和严重程度可能确实在增加,而这背后的原因往往非常复杂。C
.另一方面,这背后的原因往往非常复杂,而在某些地方,野生动物与人类的直接冲突的发生频率和严重程度可能确实在增加。D.另一方面,这背后的原因往往非常复杂,而人类与野生动物的直接冲突在某些地方的发生频率和严重程度
可能确实在增加。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许多地方官员也反映,随着保护工作的不断深入,当地生态环境不断提升,野生动物数量逐步恢复甚至增长后,导致了冲突事件日渐频繁。B.许多地方官员也反映,随着保护工作的不断深入,当地生态环
境不断提升,野生动物逐步恢复甚至增长,导致了冲突事件日渐频繁。C.许多地方官员也反映,随着保护工作的不断深入,当地生态环境不断改善,野生动物数量逐步恢复甚至增长后,导致了冲突事件日渐频繁。D.许多地方官员
也反映,随着保护工作的不断深入,当地生态环境不断改善,野生动物数量逐步恢复甚至增长,导致了冲突事件日渐频繁。【答案】17.C18.B19.D【解析】【17题详解】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或“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把握词语的
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第一空,“凸显”,清楚地显露;“突显”,突出地显露。文中所说人与野生动物冲突的事,是近年来逐渐清楚地显露出来而非突出地显现,应选“凸显”。第二空,“检测”,检验测定;“监测”,监视检测。文中对野生动物种群数量的变化情况应是监视检测,而不是检验测定,应选“监测
”。第三空,“拓展”,开拓发展业务、市场等;“扩张”,扩大势力、疆土等。文中表达的是人类不断扩大势力范围,应选“扩张”。-20-第四空,“剑拔弩张”,形容形势紧张,一触即发;“愈演愈烈”,情况变得越来越严重,强调持续变化的过程。文中表达的是人类与野生动物对生存空间、食物等资源
的持续竞争情况,应选“愈演愈烈”。故选C。【18题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逻辑意脉一致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前后文的照应,以及语意的提示。本题命题者在题干所给的文段中挖掉一句话,然后设计四个内容差不多、但句式各异的句子,要求选出“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內的语
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选项都有一定干扰性,难度适中。“这背后的原因往往非常复杂”中“这”指代的信息为“人类与野生动物的直接冲突在某些地方的发生频率和严重程度可能确实在增加”,习惯上复指短语中相关信息在指示代词前,排除CD;阅读文段,依据上文提到“近些年人与野生动物冲突之所以凸显”
,与之照应,此处应强调“人类与野生动物的直接冲突”,不应将状语“在某些地方”放在“人类与野生动物的直接冲突”前面,排除A。故选B。【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病句辨析与修改能力。病句原因很多,主要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结构混乱、不合逻辑、表意不明等。判断病句,必须对汉语的语
言规范有所了解,首先要仔细阅读句子,第一步凭借语感感知句子有无毛病,再用所学知识(病句类型)作分析。可用压缩句子抓主要成分由整体到局部地判断。对于本题,题干要求“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此题将病句放入文段中,本身降低了辨析、修改的难度,但方法是
不变的。文中画线句子存在三处语病,分别是“当地生态环境不断提升”中“生态环境”与“提升”搭配不当;“野生动物逐步恢复甚至增长后,导致了冲突事件日渐频繁”中有残缺和赘余,应在“野生动物”后加上“数量”并删去“后”。故选D。【点睛】考查语病,先抓典型的语
病标志,比如两面词、判断词、并列动词;然后压缩句子,保留主干,看是否残缺、是否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21-式杂
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
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新事物的出现,旧事物的消亡和认识的深化,都必然在词汇和词义中打上自己的印记。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①_____、词语的替换、词义的演变。新事物的出现是新词产生的一个主要原因。例如:
“导弹”“集装箱”“支付宝”等都是语言中新出现的词语。②________。例如:“顶戴”杠房”黄包车”等词语都随着旧事物的消失而不用了。词语的替换也是词汇演变中的一种常见现象,比如封建社会官吏的“俸禄”就被“薪水”所替换,而“薪水”后来又被“工
资”所替换。词义的演变是指③______。同样是一个“坐”字,我国古代人的“坐”的姿态和现在就完全不一样。因而“坐”这个词的意义也随之改变。【答案】(1).①新词的产生和旧词的消亡(2).②旧事物的消失是旧词
消亡的一个主要原因。(3).③词的形式不变,而意义发生了变化。【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考生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整体阅读语段,抓住语段的中心;其次,理清语段的思路,找出句与句之间的关联所在;最后,观察一下语段当中有没有表现为关联词语性质的标志性词语;另外,
还要注意题干的要求,特别注意字数的限制。对于本题,考生首先阅读文段可知,该语段主要讲述词的发展形式的,然后文段思路也非常清晰,文段就是按照词的三种发展来逐一阐述的。第一空,根据后文“新出现的词语”“词语都随着旧事物的消失而不用了”可推知,该空应填“新词的产生和旧词的
消亡”。第二空,有“新事物的出现是新词产生的一个主要原因”并结合该空后面的内容可以推知该空应填“旧事物的消失是旧词消亡的一个主要原因”。第三空,根据该空后面内容:“同样是一个‘坐’字”可推知“词的形式
不变”;再根据“因而‘坐’这个词的意义也随之改变”可推知“词的意义发生了变化”;最后整合为“词的形式不变,而意义发生了变化”。【点睛】作答语言表达连贯类题目可以从以下三点切入:(1)抓中心。一个句群,句序的安排,必然围绕中心问题,因此抓住了
句群的中心,就抓住了要害,对句序的认识就会由暗到明。分析句子(如总领句、总结句、过渡句、解说句、观点句、材料句等)的性质和作用,是抓准中心的重要手段。-22-(2)抓思路。从总体上看,句群小层次一般呈现出相并(并列、对照)、相
承(顺接、层进)或相属(总分)的关系,从局部看,句与句之间往往呈现出并列、承接、解说、对比、递进、转折、因果、总分等逻辑关系。理顺句序,要尽可能多地确定出必然相连的句子,找到“句链”。(3)抓标志。语言标志常常表现为关联词语的呼应,如表并
列、转折、条件、假设、递进、因果等逻辑关系的词语的使用。比如“换句话说”“与此同时”“与此相反”“反过来说”等,表示相反或相对关系;“首先”“其次”“再次”“最后”等,表示主次轻重的顺序;“先前”与“后来”,“过去”“现在”
与“将来”,表示时间的先后;“总之”“综上所述”“由此看来”,表示得出结论;“诸如此类”,表示综合;“所谓”表示有所解释;“例如”表示举例等。21.疫情期间有一副对联。其中一联的语序、结构已被打乱,请运用对联的相关知识对此联进行正确调整,确定上下联。未打乱一联:赤胆耀神州,担高义,施良策,送瘟驱疫
立奇功。已打乱一联:持妙术、临险境、白衣、悬壶济世、怀仁心、显大爱。上联:___________。下联:__________。【答案】(1).上联:白衣临险境,怀仁心,持妙术,悬壶济世显大爱。(2).下联:赤胆耀神
州,担高义,施良策,送瘟驱疫立奇功。【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考生语言运用题中对联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审读题干的要求,明确答题的方向。其次要对所考的内容有一定的知识储备。本题侧重考查对联,也就是对偶,答题时,考生应当明确构成对联的基本要求,上下联字数相等、词性相同、词义相近或相反,另外还应注
意对联仄起平收的特点。给出的一联中“赤胆耀神州”是一个主谓宾结构,所以下一联应该用一个主谓宾的结构“白衣临险境”与之对应;给出的一联中接着是“担高义,施良策”,这两句都为动宾结构且之间有一定的逻辑关系,因为“担高义”才能“施良策”,据此可以选出对用的下一联为“
怀仁心,持妙术”;剩余一句可以从剩余的句子中组合得出。根据这些即可将下一联的内容确定为“白衣临险境,怀仁心,持妙术,悬壶济世显大爱”。然后,根据对联的仄起平收特点确定上下联。“白衣临险境,怀仁心,持妙术,悬壶济世显大爱”中尾字“
爱”读音为“ài”,属于仄声,为上联;“赤胆耀神州,担高义,施良策,送瘟驱疫立奇功”中尾字“功”读音为“gōng”,属于平声,为下联。所以上联为:白衣临险境,怀仁心,持妙术,悬壶济世显大爱。下联为:赤胆耀神州,担高义,施良策,送瘟驱-23-疫立奇功。四、写作22.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后面写作任务。材料1:新冠疫情肆虐全球,中国部分网友在看见别的国家疫情时候的评论如下:“开卷考试抄作业还不及格啊”“有书可抄都不抄,非要大面积传染才会重视吗?搞不懂这些人在想什么!”“开卷考试答出了零分卷”
“让你们抄作业都抄不明白吗!”“快过来抄作业”。材料2:张文宏教授说:“疫情在全世界爆发后,我们总会看到一种观点,就是嘲笑别国的做法,觉得别国都应该来抄中国的作业。我们前期的失误,其实是需要反思的。而我们后期的有效,别的国家也是学不来的——体制和国情不同。
何况,这是场灾难。不管是嘲笑别国疫情蔓延,还是猛夸自己国家棒,其实都是对灾难和逝者的亵渎。”材料3:为美国股灾振臂欢呼的人不知道,过去1个月,中国的大公司也遭遇寒冬:中国平安股价下跌13%,阿里巴巴股价下跌10%,百度股价下跌21%。假设你
所在的班级开展线上讨论,主题词是“人类命运共同体”,你是发言人,请结合以上3则材料,谈谈你对该主题词的理解。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参考例文:合作共赢,团结者胜同学们,张闻天说:“生活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的生活。”全球疫情
当前,而我们在一味的钩心斗角、鱼死网破时却忘记了竞争的本来目的。不如擦拭那恨不得将对手置于死地的双眸,合作互助,互利双赢,这又有何不可?双方选手无人落桥而获得双赢。这并非弃规则于不顾,而是懂得化敌为友,知晓合作共赢这一大智慧。
合作共赢,使双方备美其美,美美与共。三国鼎立之时,若只是互相碾压,国便不可长久。于是便有吴蜀合作、孙刘联军的佳话。借得东风,火烧战舰,共退曹操大军。抗日战争时,国共两党放下冲突,协作抵御外辱,终将敌人驱逐,保护了
共同的利益。试想,倘若双方不谙合作,只醉心于“窝里斗”,覆巢之下,怎有完卵?故曰:狭路相逢,合作共赢。古语有“不战而屈人之兵”,而今则有“不战而互利共赢”。相互配合,目的地便不再遥远。合作共赢,成美好声誉。如今的方舟子、崔永元大战让人大跌眼镜。从最初的“华山论-24-剑”到如今的“死缠烂打
”,恨不得将对方置于死地。而频繁的脏话粗口更为央视名嘴、打假斗士抹了黑。他们不曾看到,爱因斯坦和波尔的“巅峰对决”,二人既为竞争关系,又互相欣赏,彼此学习,在学术论战中产生了许多新的思想。两位科学巨人就如同
那合抱的选手,在竞争中相互协作以实现共赢。伊朗电影《樱桃的颜色》中有一句经典台词:“生命是向死亡终点疾驰的列车,途中有许多风景值得我们留恋。”如果生活是一场竞争,我们为何要将同为参赛者的对手置于死地,并以为那样才能获得最后的胜利?合作互利,如同沿途的美景。拥抱转身,那一刻所传递的能量
,已超越了结果本身。不懂得合作共赢,势必会两败俱伤。在近来愈炒愈烈的“打车软件大战”以及电子商战——“3Q”大战中,商家为了倾轧对手,不惜降低自己的商品价格,最终双方以“惨胜”收尾。过去1个月,中国的大公司也遭遇寒冬:中国平安股价
下跌13%,阿里巴巴股价下跌10%,百度股价下跌21%。今时不比旧日,我们不必杀得人仰马翻,也不必玉石俱焚,鱼死网破。只需拉起对手的手,架起沟通的桥,以互利共赢为马,一起开辟共赢的理想世界。同学们,“亮剑”精神,本为狭路相逢勇
者胜。而“新亮剑”精神,应为狭路相逢,互利共赢。亮出胸襟,亮出合作,亮出友谊,以达共赢。【解析】【详解】1.审题:通读三则材料可知,第一则材料谈论的是全球疫情期间,中国部分网友的不当言论。部分网友认为,
别国都应该“照抄”中国的“作业”,照搬中国的抗疫经验,对别国的其他做法嗤之以鼻。对此,我们可以思考的是,这些言论正确吗?这些言论反映了部分网友怎样的心理?毋庸置疑,认为中国的“书”别国都应该来“抄”,是对我国抗疫经验的认同和赞扬,体现了浓浓的爱国、自豪之情。但是,
别国就一定要“照抄”不可吗?第二则材料,进一步地对第一则材料中部分网友的言论进行了批评,承认了我们前期工作的失误,也肯定了我们后期工作的有效;并且明确指出“别的国家也是学不来的——体制和国情不同”。除此之外,我们也不能一味猛夸自己的国家棒,嘲笑别国的疫情蔓延
,因为不管是哪国发生了疫情,都是我们人类共同的灾难。如果仅仅因为国籍的不同就幸灾乐祸,那就是“对灾难和逝者的亵渎”。第三则材料谈到的是,在某些人幸灾乐祸的同时,我国的大公司同样在过去一个月中遭遇寒冬的情况,举出了平安、阿里巴巴、百度股价下跌的数据。结合三则材
料,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一是我国在有效抗疫的情况下,在全球疫情肆虐的背景下,经济也同样遭遇寒冬。二是我们不应该用国籍来划分疫情的伤害,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格局下,疫情是全世界每个人的灾难,应一视同仁。三是我国的国情和体制与别国不同,我们-25-不能一味猛夸自己的国
家,嘲笑别国不“照抄”自己的经验。总体而言,疫情当前,灾难当道,不分国籍,全球人民应该联合起来,共战疫情。最后,结合题干给出的情境,作为“发言人”,面对的是所在班级的同学,要注意语言得体。2.参考立意:同呼吸,共命运;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让人类命
运共同体观念深入人心;不要用“抄作业”“开卷考试”这样的词汇在言语上弱化疫情的影响力;嘲笑别国的人,你以为你能独善其身?3.行文结构:文章先提出了全球疫情当前,我们应该“合作互助,互利双赢”而不是“恨不
得将对手置于死地”的观点,接着分别论述了“合作共赢,使双方备美其美,美美与共”,采用了三国的论据来进行论述;再论述了“合作共赢,成美好声誉”,用了“方舟子、崔永元大战”和“爱因斯坦和波尔的‘巅峰对决’”的例子进行正
反论证。最后联系实际,用“打车软件大战”以及“‘3Q’大战”为例,进一步论证了“合作互助,互利双赢”,回扣题目,照应文章开头。4.写作素材:(1)国际社会日益成为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面对世界经济的复杂形势和全球性问题,任何国家都不可能独善
其身。“命运共同体”是中国政府反复强调的关于人类社会的新理念。当前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和社会信息化。粮食安全、资源短缺、气候变化、网络攻击、人口爆炸、环境污染、疾病流行、跨国犯罪等全球非传统安全问题层出不穷,对国际秩序和人类生存都构成了严峻挑战。不论人们身处何国、信仰何
如、是否愿意,实际上已经处在一个命运共同体中。与此同时,一种以应对人类共同挑战为目的的全球价值观已开始形成,并逐步获得国际共识。(2)“现有秩序正面临着几代人时间里最严峻的挑战,它是否能够幸存下来?”在2017年首期《外交事务》杂志中,美国著名政治学家约瑟夫·奈提出的疑问,反映了人们当下
对未来世界走向的诸多困惑和不安。人类社会发展的脚步走到充满不确定性的十字路口,如何接过历史的接力棒、在和平与发展的历史征程上奋勇向前,迫切呼唤着眼全球和平与发展、勇往直前的担当.(3)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直指阻碍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顽疾,主张用对话协商拆解国家间的猜忌与戒备,用共建共享卸下以邻
为壑的“篱笆”,用合作共赢拧开世界经济动力的阀门,用交流互鉴疏通文明之间的分歧与误解,用绿色低碳铲除环境破坏与污染的源头。伙伴关系、安全格局、经济发展、文明交流、生态建设,中国领导人从这五方面着手,详细勾勒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实践路径,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行动指南。-26-
(4)坚持正确的文明观。文明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文明没有高低、优劣之分,只有个性、特色、民族之别。每一种文明都有自己的价值,一切文明成果都值得尊重和珍惜。文明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鉴而丰富。文明交
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与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人类历史就是一幅不同文明相互交流、互鉴、融合的宏伟画卷。企图由单一文明一统天下,只是一种不切实际的幻想。多样带来交流,交流孕育融合,融合产生进步。傲慢和偏见是文
明交流互鉴的最大障碍。我们要尊重文明的多样性,推动不同文明交流对话、和平共处、和谐共生。这是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关键所在。(5)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提出,超越了西方主流国际关系理论。具体来说,这种超越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它超
越了推崇权力政治的现实主义,因为按照现实主义的基本逻辑,人类无法跨越“修昔底德陷阱”,只能不断上演大国政治的悲剧;它超越了推崇国际制度的自由主义,因为按照自由主义的基本逻辑,人类无法跨越“金德尔伯格陷阱”,崛起大国将与守成大国竞相逃避国际责
任,从而可能使世界秩序失范乃至崩溃;它也超越了建构主义,因为按照建构主义的基本逻辑,人类只能沿着所谓的霍布斯文化、洛克文化拾级而上,最终到达的仍是体现西方价值偏好的世界格局。(6)今天中东的所谓“伊斯兰国”鼓动民众充当人体炸弹,其实质与当年日本军国主义如出一
辙,全然无异。一次次血肉横飞的惨烈之中,一个个鲜活生命的瞬间消失,背后无不显现着“国家利益至上”这几个字。国家利益正确与否,取决于正义与否,源于国家性质的善恶。当邪恶主宰国家命运时,这个国家利益就是邪恶的,往往以牺牲公民生命
的代价攫取它国财富和领土为前提,最终受益者是统治集团少数人,当炮灰当人体炸弹、倒霉受害或牺牲的是被洗脑的狂热老少愤青们。而往往这些类国家能量非同小可,不说当初德意日三个邪恶轴心国,仅今日一个“伊斯兰国”就把中东搅得天翻地覆地动山摇血流成河尸骨成
山,可见国家利益的性质之重要性和必要性。-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