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初迎考试题 语文 Word版含答案

DOC
  • 阅读 1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2 页
  • 大小 43.345 KB
  • 2024-09-24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江苏省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初迎考试题 语文 Word版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江苏省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初迎考试题 语文 Word版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江苏省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初迎考试题 语文 Word版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9 已有1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12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江苏省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初迎考试题 语文 Word版含答案.docx,共(12)页,43.345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a5036c859eb42168b66d96125647b1e7.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绝密★启用前江苏省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初迎考卷语文注意事项:1.本试卷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班级、姓名、学号写在密封线内。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国家

的发展水平,既取决于自然科学发展水平,也取决于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水平。一个没有发达的自然科学的国家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一个没有繁荣的哲学社会科学的国家也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这一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自然科学和哲学社会科学之间的关系及其紧密的内在联系。自然科学研究自

然界的现象及其规律,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思维现象及其规律,二者在本质上都是科学。自然科学通过理论进步和技术发明来掌握和支配自然力,代表自然科学发展水平的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是推动社会进步的直接力量。哲学社会科学则提供

关于社会发展的规律性认识,为正确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等提供世界观、方法论指引,为社会正常运行提供理论和社会思想支撑。自然科学和哲学社会科学交融互促、互为支撑。从现代科学理论发展趋势看,其呈现出学科分化细化和学科交叉融合相并行的趋势,越是科学发展的高级阶段

,自然科学和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越是水乳交融。从实践层面看,自然科学研究成果的应用,必须通过人们的社会结合和社会交往、通过劳动的有序组织和管理、通过市场的转化和交换来实现,而这些领域必须依赖于哲学社会科学作用的有效发挥。因此,一个国家的发展水平,既取决于自然科学发展水平,也取决

于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水平,二者同等重要。当然,由于研究对象、研究角度和研究方法的不同,哲学社会科学有着不同于自然科学的独特优势,特别是在社会发展方向指引、社会发展道路选择、社会制度模式变迁、社会行为规范、社会心理疏导等方面起着巨大的能动作

用,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人类社会每一次重大跃进,人类文明每一次重大发展,都离不开哲学社会科学的知识变革和思想先导。”(摘编自杜飞进《对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规律的深刻把握》)材料二哲学是科学的源泉。现代科学的前身就是古希腊的自然哲学,之后相当长时间内,科学

家都把自己的工作看作是自然哲学的一部分。牛顿的伟大著作命名为《自然哲学之数学原理》,拉马克的《动物学哲学》包含了进化思想的萌芽,道尔顿在其《化学哲学新体系》中奠定了现代化学的基础。古希腊哲学家对浩渺星空的好奇和惊异、对宇宙本质问题的痴迷和

热情、对思想穷根究底的辩驳和拷问、对逻辑与理性的推崇和赞赏,为现代科学传统注入了最深层的精神内核。哲学往往是革命性科学思想的助产士。科学研究不只是观察、实验和计算,而且还需要一整套概念和思想的支撑。已有的科学概念和思想,既是一段时期内科学进

步的探照灯,又构成了对这一时期科学家的约束和限制。按照许多科学史家的看法,科学的发展是常规科学和科学革命交替的过程。在常规科学阶段,科学家主要是在既有的范式下解决各种问题,他们的工作似乎与哲学没有太大的关系。但在科学革命阶段,科学共同体需要建立新的范式,需要用

新的概念之网来重新整理科学事实。而科学概念和思想的变革,有赖于科学家完成思维上的自我超越,这时候必然会涉及哲学上的争论,必然会在哲学思想中寻求灵感,而这构成了科学发展的动力。以牛顿力学的建立为代表的第一次科学革

命,以相对论、量子力学为标志的第二次科学革命,都有新的哲学思想的催化作用。从人类的知识系统来说,从人类探索自然真理的过程来说,科学和哲学是交融互促、互为支撑的。如果把科学知识比作一个圆盘,圆盘的边缘是观察实验获

得的经验知识,从边缘往里是科学中的理论知识,圆盘的中央则是有关自然的基本哲学观点。任何科学理论的内核,都带有某些哲学预设。科学的发展往往会带来哲学观念上的变化,而哲学思想的变革也会为科学的洞见提供广阔的思想空间。可以这样来说,缺乏哲

学的科学是盲目的,而缺乏科学的哲学是空洞的。正是科学和哲学的相互激荡,使得人类的思想一次次突破和超越自我,造就了人类文明的辉煌。当代科学的发展正酝酿着巨大的突破,我们正在进入对宇宙、生命、意识的认识的深处,这直接关联着众

多重大哲学问题,比如数学的基础和本性问题、量子理论中的本体论问题、复杂性科学中的演生论问题、认知科学中的心身关系问题等。对这些问题的思考,有助于人类抓住构成历史上罕见的重大挑战和革命性转变的契机,理解和改造世界,促进自身文明的发展。这些问题的澄清和解决,需要科学与哲学联手推进。笛卡尔

、莱布尼兹时代那种科学与哲学紧密结盟的时代已悄然复归。未来的科学革命,离不开哲学思想的激发和引导;而哲学方法和思想的变革,也离不开科学的批判与滋养。人类文明的新发展,呼唤科学与哲学建立新型的、更加紧密的结盟。中国的科学发展要实现阶段性跨

越,就必须紧扣科学前沿中的基本问题进行开拓和创新,而不能只是在已建立的概念体系和研究路径上跟踪国际上的工作。(摘编自白春礼《进一步深刻认识科学与哲学的关系》)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两则材料都论述了自然科学和哲学社会科

学的关系,在论述二者交融互促、互为支撑的关系时,两则材料分析问题的视角完全相同。B.材料一谈的是自然科学对社会的推动作用,哲学社会科学只是从理论和思想上为社会运行提供支撑,并不涉及社会的变革。C.根据材料一,我们知道一

个国家的发展水平取决于自然科学的发展水平,哲学社会科学只是对自然科学有着很大的能动作用。D.从材料二中可以发现,科学与哲学紧密结盟的时代已悄然复归,未来,要立足于世界实际,对科学前沿中的基本问题进行开

拓和创新。2.根据材料二的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牛顿、拉马克、道尔顿的著作均证明了现代科学的前身是自然哲学,并且把自己的工作看作是自然哲学的一部分。B.自然科学研究者要想突破已有的科学概念和思想的约束与限制,必然会从哲学思想中寻求灵感。C.因为任何科学理论的内核,都

带有某些哲学预设,所以缺乏哲学的科学是盲目的。D.科学发展关联着众多哲学问题,思考这些问题有助于人类抓住契机、迎接挑战。3.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材料一从自然科学和哲学社会科学各自的内涵与作用、两者关系两方面展开论

述。B.材料一在论证哲学社会科学的独特优势时采用了引用论证的论证方法,增强了说服力。C.材料二采用并列式论证结构,强调科学与哲学联手解决问题已经成为时代的需要。D.材料二说古论今,阐述科学与哲学关系富有逻辑性,明确了中国科学发展的做法。4.根据材料,我们可以从哪些角度认识科学和哲

学之间的关系?(4分)5.论述类文本在论述时往往会使用一些形象的语言,以起到独特的表达效果。请分析材料二中“源泉”“助产士”“圆盘”等词语在论证上的表达效果。(6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文本一:大团圆/鲁迅

赵家遭抢四天后,阿Q在半夜里忽被抓进县城里去了。那时恰是暗夜,一队兵,一队团丁,一队警察,悄悄地到了未庄,乘昏暗围住土谷祠,正对门架好机关枪;然而阿Q不冲出。把总焦急起来了,悬了二十千的赏,才有两个团丁冒了险,逾垣进去,里应外合,一拥而入,将阿Q抓出来;直待擒出祠外,他才有些清醒了。进城已

是正午,阿Q被搀进一所破衙门,推在一间小屋里。他下半天便又被抓出栅栏门去了,到得大堂,上面坐着一个满头剃得精光的老头子,下面站着一排兵,两旁又站着十几个长衫人物,他的膝关节立刻自然而然地宽松,便跪了下去了。“你从实招来罢,免得吃苦。招了可

以放你。”那光头的老头子看定了阿Q的脸,沉静地清楚地说。“你的同党在哪里?”“什么?……”“那一晚打劫赵家的一伙人。”“他们没有来叫我。他们自己搬走了。”阿Q提起来便愤愤。“走到哪里去了呢?说出来便放你了。”老

头子更和气了。“我不知道,……他们没有来叫我……”老头子使了一个眼色,阿Q便又被抓进栅栏门里了。他第二次抓出栅栏门,是第二天的上午。大堂的情形都照旧。上面仍然坐着光头的老头子,阿Q也仍然下了跪。老头子和

气地问道:“你还有什么话说么?”阿Q一想,没有话,便回答说:“没有。”于是一个人拿了一张纸,并一支笔送到阿Q的面前,指着一处地方叫他画押。“我……我……不认得字。”阿Q一把抓住了笔,惶恐而且惭愧地说。“那么,便宜你,画一个圆圈!”阿Q要画圆圈了,

那手捏着笔却只是抖。于是那人替他将纸铺在地上,阿Q伏下去,使尽了平生的力气画圆圈。他生怕被人笑话,立志要画得圆,但这可恶的笔不但很沉重,并且不听话,刚刚一抖一抖的几乎要合缝,却又向外一耸,画成瓜子模样了。阿Q正羞愧自己画

得不圆,那人却不计较,早已掣了纸笔去,许多人又将他第二次抓进栅栏门。他第二次进了栅栏,倒也并不十分懊恼。他以为人生天地之间,大约本来有时要抓进抓出,有时要在纸上画圆圈的,唯有圈而不圆,却是他“行状”上

的一个污点。但不多时也就释然了,他想:孙子才画得很圆的圆圈呢。于是他睡着了。阿Q第三次抓出栅栏门,他到了大堂,上面还坐着照例的光头老头子,阿Q也照例地下了跪。老头子很和气地问道:“你还有什么话么?”阿Q一想,没有话

,便回答说:“没有。”许多人忽然给他穿上一件洋布的白背心,上面有些黑字。阿Q被抬上了一辆没有篷的车,这车立刻走动了,前面是一班背着洋炮的兵们和团丁,两旁是许多张着嘴的看客。他突然觉到了:这岂不是去杀头么

?他一急,两眼发黑,似乎发昏了。然而他又没有全发昏,他似乎觉得人生天地间,大约本来有时也未免要杀头的。他还认得路,于是有些诧异了:怎么不向着法场走呢?他不知道这是在游街,在示众。但即使知道也一样,他不过便以为人生天地间,大约本来有时也未免要游街要示众罢了。他省悟了,这是绕到法场去的路,这一定是

“嚓”的去杀头。他惘惘地向左右看,无意中,却在路旁的人丛中发现了一个吴妈。阿Q忽然很羞愧自己没志气:竟没有唱几句戏。他的思想又仿佛旋风似的在脑里一回旋:《小孤孀上坟》欠堂皇,《龙虎斗》里的“悔不该……”也太乏,还是“手执钢鞭将

你打”罢。他同时想将手一扬,才记得这两手原来都捆着,于是“手执钢鞭”也不唱了。“过了二十年又是一个……”阿Q在百忙中,“无师自通”地说出半句从来不说的话。“好!!!”从人丛里,便发出豺狼的嗥叫一般的声音来。车子不住地前行,阿Q在喝彩声中,轮转眼

睛去看吴妈,似乎伊一向并没有见他,却只是出神地看着兵们背上的洋炮。阿Q于是再看那些喝彩的人们。这些眼睛们似乎连成一气,已经在那里咬他的灵魂。“救命,……”然而阿Q没有说。他早就两眼发黑,耳朵里嗡的一声,觉得全身仿佛微尘似的迸散了。至于舆论,在未庄是无异议,自然都说

阿Q坏,被枪毙便是他坏的证据;不坏又何至于被枪毙呢?而城里的舆论却不佳,他们多半不满足,以为枪毙并无杀头这般好看;而且那是怎样的一个可笑的死囚呵,游了那么久的街,竟没有唱一句戏:他们白跟一趟了。(节选

自《阿Q正传》,有删改)文本二:《阿Q正传》第七幕/陈白尘(舞台现出咸亨酒店。是次日夕阳西下时分。)(柜台外站着五位老酒客①:红鼻子老拱、蓝皮阿五、航船七斤、王胡和小D③。)(航船七斤正在讲述新闻。酒客们热心又似淡漠地倾听着。)七斤……砰的一声枪响,他就倒下去,死了

!城里人都稀奇,叫做“枪毙”,这还是第一回!众酒客(似赞赏又似惋惜)哦!……掌柜的你说,有没有杀头好看?七斤城里人都说,没有杀头好看。还说,他游街游了半天,也没唱一句戏,白白地跟了一趟!……众酒客(似表示惋惜又似不满)唉!……七斤他呀,就不该满街嚷嚷造反!我早劝过他!老拱我说哩,他先不该嚷嚷姓赵

!阿五真的!他到底姓不姓赵呀?掌柜的谁知道呢?(长长的一声叹息)唉!……(众酒客都以为掌柜的要发表高见,看着他。)掌柜的(取下水牌,用抹布擦去一行字)该死的阿Q,还欠我四十五文酒钱呐!众酒客(似乎表示同情,也都轻轻地叹声)唉!(只有小D一直不吭声。)小D(突然发问)七斤,你先前不是说,阿Q

也喊过一声“过了二十年又是一条好汉”么?七斤是喊过的。可是城里人说,他到底没唱一句戏!小D(独排众议)我看啦,阿Q哥他(走出酒店离开众人)还是一条好汉!……(小D的神情、姿态都更像阿Q了。)(解说词:“阿Q死了!阿Q虽然没娶过女人,但并不像小尼姑所咒骂的那样断

子绝孙了。据我们考据家考证说,阿Q还是有后代的,而且子孙繁多,至今不绝……”)(有删改)注:①剧中人物分别是《明天》中的红鼻子老拱和蓝皮阿五、《风波》中的航船七斤、《阿Q正传》中的王胡和小D、《孔乙己》中的掌柜。②原著中小D是一个贫苦雇工,和阿Q打过

架后成为朋友。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本一写阿Q被捕的情节,官兵、警察等人全副武装包围土谷祠,悬赏之下方敢进入,把尚未睡醒的阿Q抓了出来,兴师动众的场面十分滑稽。B.文本一中的“老头子”看似“和气”,三次审讯阿Q,都未对他采用刑

讯逼供的手段,但却哄骗阿Q签字画押,最终将他送上刑场。C.文本一中阿Q在游街示众的人丛中发现了吴妈,但吴妈只是看着兵们背上的洋炮,有意忽略阿Q,可见吴妈与那些喝彩的人们不同,她对阿Q充满同情。D.文本二整合了《呐喊》不同篇目中的人物,如咸亨酒店的掌柜、红鼻子老拱、蓝皮阿五、航船七斤

等,展现了当时社会的众生相,暗示了阿Q的生存环境。7.下列对文本相关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本一叙述视角富于变化。阿Q被押上刑车示众前,作者以全知视角叙述阿Q与众人的情形,其后都转向了阿Q一人的限知视角。B.鲁迅笔下的文言词汇常具有很强的艺术性,如“‘行状’上的一

个污点”中的“行状”庄词谐用,有着独特的内涵,耐人寻味。C.文本一中阿Q“便跪了下去了”“也仍然下了跪”“也照例地下了跪”,反复出现的下跪细节,强化了阿Q身上的奴性特征。D.文本二末尾的“解说词”意味深长,是作者在理解原著精神基础上的再创造,融汇了自己的感悟思考,揭示了作品的时代意

义。8.阿Q在刑场上想喊“救命,……”“然而阿Q没有说”。鲁迅先生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4分)9.小D和阿Q在《阿Q正传》里是两个人物,文本二是对鲁迅小说的改编,最后的舞台说明交代“小D的神情、姿态都更像

阿Q了”。这样的改编是否符合小说的原意?请谈谈你的看法。(6分)二、古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故仁者不以欲伤生,知者不以利害义。圣人之思修,愚

人之思叕。忠臣者务崇君之德,谄臣者务广君之地。何以明之?陈夏征舒弑.其君,楚庄王伐.之,陈人听令。庄王以讨有罪,遣卒戍陈,大夫毕贺。申叔时使于齐,反还而不贺。庄王曰:“陈为无道,寡人起九军以讨之。征暴乱,诛罪人,君臣皆贺,而子独不贺,何也?”申叔时曰:“牵牛蹊人之田,田主

杀其人而夺之牛,罪则有之,罚亦重矣。今君王以陈为无道兴兵而攻因以诛罪人遣人戍陈。诸侯闻之,以王为非诛罪人也,贪陈国也。盖闻君子不弃义以取利。”王曰:“善”。乃罢陈之戍,立陈之后。诸侯闻之,皆朝于楚。此务崇君之德者也。张武为智伯谋曰:“晋六将军,中行文子最弱,而上下离心,

可伐•以广地。”于是伐范、中行;灭之矣,又教智伯求地于韩、魏、赵。韩、魏裂地而授之,赵氏不与,乃率韩、魏而伐赵,围晋阳三年。三国阴谋同计,以击智氏,遂灭之。此务为君广地者也。夫为君崇德者霸,为君广地者灭。故千乘.之国,行

文德者王,汤、武是也;万乘之国,好广地者亡,智伯是也。(节选自《淮南子·人间训》,有删改)材料二晋文公将与楚人战,召舅犯问之,曰:“吾将与楚人战,彼众我寡,为之奈何?”舅犯曰:“臣闻之,繁礼君子,不厌忠信;战阵之间,不厌诈伪。君其诈之而已

矣。”文公辞舅犯,因召雍季而问之,曰:“我将与楚人战,彼众我寡,为之奈何?”雍季对曰:“焚林而.田,偷取多兽,后必无兽;以诈遇民,偷取一时,后必无复。”文公曰:“善。”辞雍季,以舅犯之谋与楚人战以败之。归而.行爵,先雍季而后舅犯。群臣曰:“城濮之事,舅犯谋也。夫用

其言而后其身,可乎?”文公曰:“此非君所知也。夫舅犯言,一时之权也;雍季言,万世之利也。”仲尼闻之,曰:“文公之霸也,宜哉!既知一时之权,又知万世之利。”(节选自《韩非子·难一》,有删改)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

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今A君王B以陈C为无道D兴兵E而攻F因以诛G罪人H遣人戍陈。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

是(3分)()A.“弑”与“诛”不同。“弑”为臣杀君、子杀父等以下犯上的行为,属大恶;“诛”本义是责备、谴责,引申为杀戮、治罪等意思,具有合法性。B.乘,音shèng,古代称兵车,四马一车为一乘。千乘

之国,指有一千辆兵车的诸侯国。春秋时期,兵车数量是衡量国力的标准之一。C.伐,有讨伐、征伐之意,材料一的“楚庄王伐之”“伐以广地”都是这个意思,与《屈原列传》中“平伐其功”的“伐”意思不同。D.“焚林而田”“

归而行爵”中两个“而”的用法一样,与《种树郭橐驼传》中“早缫而绪,早织而缕”的“而”用法也一样,都是连词。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楚庄王发兵伐陈,诛罪人,撤兵,立新君,这一系列的行为说明楚庄王秉持道

义,对陈国的土地并无垂涎之意。B.智伯在张武的教唆下,讨伐并吞灭范氏、中行氏,后向韩、赵、魏索要土地,最终因贪得无厌反被韩、赵、魏联手灭掉。C.舅犯认为,讲究礼仪的君子,也讲究忠信;但他同时认为,作战时要使用欺诈的手段。晋文公采纳了他的建议,打败楚军。D.晋文公认为雍季的建议价

值更高,所以城濮之战中他虽然用舅犯的计谋战胜楚军,但赏赐的时候却把雍季置于舅犯之前。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晋六将军,中行文子最弱,而上下离心,可伐以广地。(4分)(2)仲尼闻之,曰:“文公之霸也,宜哉!既知一时之权,又知万世之利。”(4分)14.“利”是诸子百家著

作中经常出现的词,这两则材料中的“利”的涵义一样吗?请概括说明。(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送客水路归陕/韩翃相风竿影晓来斜,渭水东流去不赊。枕上未醒秦地酒,舟前已见陕人家。春桥杨柳应

齐叶,古县棠梨也作花。好是吾贤佳赏地,行逢三月会连沙。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首诗以春天早晨的景色为背景,写诗人从水路送客人归陕,与一般送别诗不同的是,诗人并未写离别时的感伤。B.相风竿,古代观测风向的仪器,首联写它的影子在晨光中倾斜,暗扣

标题“送客”“水路”,与下句“渭水东流”无痕衔接。C.“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是送别诗中的名句,它采用的饯别方式和情感表达与本诗一致,只是更为直白。D.颔联用“未”“已”二字,写“客”践行的酒未醒而舟已至陕地,送别实景与想象虚境时空

交错,增加了诗歌的层次感。16.杜甫的《客至》写客至,本诗写送客,虽然内容不同,但选景与情感却有相似之处,试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在《屈原列传》中,司马迁认为《离骚》中称述的事物虽然

细小然而意旨却极为博大,所举的事例虽然浅近意义却很深远的句子是“,”。(2)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认为自己走入迷途还不太远的自恕自慰之辞是“,”。(3)唐宋诗词善于通过构筑“无声”境界传递出欲诉无言的情怀,营造

意蕴深广的审美空间,譬如含有“无声”二字的诗句“,”。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二十四节气中蕴含的“天人合一”思想认为人类生活和自然界的变化息息

相关,需要顺应自然界的变化而生活。二十四节气作为农耕生活的指南,为各地域、各族人民所共享,A,比如遍布全国的立春鞭春牛,还有湖南湘西的赶秋节等,这些节令风俗丰富了二十四节气的文化内涵,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文

化创造。“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清明时节雨纷纷”……这些脍炙人口的诗歌都与节气有关。B,还可以在丰富多彩的活动和文创产品中,甚至养生食谱里,看到它的身影。事实上,确定每一个节气的准确时间,都需要运用复杂的天文学知识进行精

确的数学计算。古人不仅要观察太阳的位置和角度,还要观察气候的微妙变化。只有这样,C。所以,如果知道节气判定之难,我们也就能想象出先民的智慧与付出是多么的可以..,多么的难能可贵!二十四节气文化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二十四节气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

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①我们一定要传承好、发展好节气文化,②二十四节气并不是摆在博物馆里供人参观的老古董,相反,她风华正茂,③在目前以及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之内,④都会对人类文明产生极为深远的影响。18.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

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ABC19.“让世界感受到中国人的精神气质和民俗风尚。”这句话出现的位置,最恰当的是(3分)()A.①处B.②处C.③处D.④处20.下列句子中的“可以”与文中加点的“可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小明真够可以的,去游乐园也不

叫我!B.现在家里规矩究竟松多了,就是于五妹也算可以。C.任何人家到了这天必可以吃鱼吃肉。D.他的球技真的可以,每次都能帮助球队赢得胜利。(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风来

了。先是一阵轻飘飘的微风,从西北的海滩那边沙沙地掠过来,轻轻地翻起了夜行人的衣襟。一会儿,风大了,路旁的高粱狂乱地摇摆着,树上的枯枝发出“咔嚓咔嚓”声,A似乎随时要断落。一阵可怕的啸声,从远远的旷野上响了过来,阴云更低沉了。沉雷似乎已经冲破了

乌云的重重包围,从西北方向滚动过来。暴风雨来了。大雨像一幅巨大的瀑布,从西北的海滨横扫着昌潍平原。雷在低低的云层中间轰响着,震耳欲聋。闪电B在短时间内快速变化,时而明亮如白昼,时而暗淡如薄暮,仿佛在夜

空中上演着一场快速变幻的灯光秀,让人C看到这些复杂纷繁的情境,一时无法辨清。闪电照出了在暴风雨中的庄稼,庄稼狂乱地摇摆着,照出了在闪电中鞭打着大地的雨线,在大雨中的行人吃力地迈动着脚步。一刹那间,电光消失了,

天地又合成了一体,一切又被D广大而看不到边际的黑暗吞没了。对面不见人影,四周听不到别的声响,只有震耳的雷声和大雨滂沱的噪声……21.请用四个成语分别替换文中画横线的内容。(4分)ABCD22.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改成排比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4分)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胡安焉在北京送快递时,每晚下班后,都会关掉手机,独自在宿舍楼的杂物间待两个小时。没有同事间吆喝的牌局,也没有手游网剧的干扰,他就着昏暗的灯光,读完了《尤利西斯》《没有个性的人》

《审判》等大部头的著作。多年后,胡安焉成为一位畅销书作家,而当初寝室里消遣的同事,依然在快递站点起早贪黑地工作。当今时代,获得快乐的方式层出不穷,但追求怎样的快乐,拉开了人与人之间的差距。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

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江苏省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初迎考卷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1.D(3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A项,选项分析错误。材料一论述了“自然科学与哲学社会科学”的关系,材料二论述了“科学与哲学的关系

”,两则材料论述的内容不一样,不可混为一谈。两则材料分析问题的视角也不相同,材料一是“从现代科学理论发展趋势看”“从实践层面看”,材料二是“从人类的知识系统来说,从人类探索自然真理的过程来说”。B项,“不涉及社会的变

革”错误。由材料一第三段“特别是在社会发展方向指引……都离不开哲学社会科学的知识变革和思想先导”可知,哲学社会科学涉及社会的变革。C项,“哲学社会科学只是对自然科学有着很大的能动作用”错误,偷换概念。由材料一第三段“社

会心理疏导等方面起着巨大的能动作用”可知,“哲学社会科学”不是对“自然科学”有着很大的能动作用,而是对社会变革等方面有着很大的能动作用。2.A(3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牛顿、

拉马克、道尔顿的著作证明的是材料二第一段“科学家都把自己的工作看作是自然哲学的一部分”的观点。3.C(3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论证手法和论证结构的能力。“材料二采用并列式论证结构”错误,材料二先从哲学与科

学的关系谈起,从“哲学是科学的源泉”“哲学往往是革命性科学思想的助产士”到“科学和哲学是交融互促、互为支撑的”层层递进,用的是递进式论证结构。4.①历史维度;②科学发展的动力;③人类的知识系统、人类探索自然真理的过程。(答出一点2分,两点3分,三点4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归纳要点的能力。

材料二论述了科学与哲学的关系,第一段的“哲学是科学的源泉”是从历史维度分析二者渊源;第二段的“哲学往往是革命性科学思想的助产士”是从科学发展的动力来分析哲学思想的催化作用;第三段的“从人类的知识系统来说,从人类探索自然真理的过程来说”是从人类的知识系统、人类探索自然真理的

过程来探究科学和哲学的关系。5.①将科学与哲学之间的关系作了形象化表达,浅显易懂;②“源泉”指出了科学发端于哲学;③“助产士”指出了哲学在科学发展中的作用,科学有其独立性;④“圆盘”明确了哲学与科学之间的内核与外延的关系。

(答出“源泉”“助产士”“圆盘”的作用即可给满分6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语言特色的能力。“源泉”“助产士”“圆盘”都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分析科学与哲学之间的关系,使论证语言形象生动,道理浅显易懂。材料二第一段中的“源泉”形象地说明了科学源于哲学。材料二第二段中的“助产士

”指出了哲学在科学发展中的推动、催化作用,新的科学在新的哲学思想的推动下形成,是“在哲学思想中寻求灵感”产生的“新的范式”。材料二第三段中“圆盘”的比喻,是为了进一步说明“圆盘的边缘是观察实验获得的经验知识,从边缘往里是科学中的理论知识,圆盘的中央则是有关自然的基本哲学观点”,由此可

知:哲学是“圆盘的中央”,即内核;而科学是“圆盘的边缘”,即外延。6.C(3分)解析:“她对阿Q充满同情”表述有误。吴妈认识阿Q,但依旧以看热闹的心情去看阿Q砍头,作者的目的是突出国民的麻木。7.A(3分)解析:“限知视角”表述有误,依然是全知视角。8.①面对死亡来临的恐惧,“救命”是阿

Q欲图自救的本能使然,这符合客观事实;“然而没有说”留下想象的空间,激发读者思考。②暗示阿Q即使喊出“救命”,也无济于事,体现了鲁迅对麻木愚昧的国民性的思考。(每点2分。若第①点答到“通过个性化的语言,

表现人物的复杂心理。‘救命’真实地反映了阿Q大难临头时的恐惧心理,省略的内容含蓄地表达了阿Q对看客不抱希望”亦可;第②点答到“体现了鲁迅对麻木、冷漠看客的批评”亦可)9.示例一:符合。①身份相同。两人都是短工。②行为相同。原著中阿Q与小D两次“狭路相逢”时

,小D与阿Q在言行上一样。③精神相同。小D身上也体现了“精神胜利法”。示例二:不符合。①原著中两人两次“狭路相逢”,作为对立面出现。②阿Q、小D姓名具有符号性,小D是剪了辫子的阿Q。③话剧是剧作家的再创作,不同时代有不同思考,不需要也不可能完全等同原作。(每点2分,两种观

点同等赋分。若“符合”理由中第③点答到“小D和阿Q身上都表现出麻木、愚昧的国民性”亦可)10.DFH(3分)11.D(3分)解析:“早缫而绪,早织而缕”的“而”同“尔”,意为“你们的”。12.A(3分)解析

:文中“庄王以讨有罪,遣卒戍陈,大夫毕贺”一句,说明楚庄王对陈国的土地有垂涎之意,只是因为申叔时的劝谏改变了做法。13.(1)晋国的六大将军中,中行文子最弱小,而且他们内部上下又离心离德,可以讨伐他们来扩展领地。(4分)(2)孔子听到后说:“晋文公称霸是完全应该的啊

!他既懂得权宜之计,又懂得长远利益。”(4分)14.不一样。材料一的“利”与“义”相对,指眼前的利益,如扩张土地;材料二的“利”与材料一的“义”意思相近,指修文德仁义而获得的长远利益。(观点1分,两则材料对“利”的理解各1分。大意对即可,

照抄原文不给分)参考译文:材料一:所以,讲仁德的人不会因私欲而伤害天性,聪明的人不会因贪利而损害道义。圣人深谋远虑,愚笨的人目光短浅。忠诚的臣子竭力促成君王品行高尚,而谄佞的臣子致力于拓展君王的领土。

怎么说明这点呢?陈国的夏征舒杀害了他的国君(陈灵公),楚庄王发兵讨伐他,陈国人也听从(楚庄王的)命令。庄王以讨伐有罪之人为由,派遣军队驻扎在陈国,(楚国的)大夫们都纷纷(来向庄王)庆贺。(当时)申叔时正出使齐国,等他回国以后却没有

(向庄王)表示庆贺。庄王问(申叔时):“陈国叛臣行事大逆不道,我发动大军讨伐他们。平息暴乱,惩处罪人,群臣都表示祝贺,唯独你不庆贺,为什么?”申叔时说:“(有人)牵牛踩踏了别人家的农田,那农田的主人杀了牛的主人又抢走了他的牛,(牵牛的人)确实有罪过,

(但是既杀牛的主人又抢走他的牛,)这样的惩处也显得太过分了。现在大王认为陈国弑君者大逆不道,发兵征讨,借此诛杀罪臣,还派兵驻扎陈国。其他诸侯听说(这件事)后,都会认为大王发兵征讨的目的不在诛杀罪臣,而在贪图陈国。我听说君子不会抛弃道义来谋取利益。”庄王说:“(你讲得)好。”于是便

从陈国撤走部队,立陈国国君的后代(为新的国君)。诸侯们知道这件事后,都来朝拜楚庄王。这就是竭力促成君王品行高尚的臣子。张武替智伯谋划说:“晋国的六大将军中,中行文子最弱小,而且他们内部上下又离心离德,可以讨伐他

们来扩展领地。”(智伯)于是(听从张武的计谋)发兵攻打范氏、中行氏;将他们消灭之后,(张武)又唆使智伯向魏、韩、赵三国索要土地。韩国和魏国(息事宁人)割让土地给智伯,而赵国不肯割让,(智伯)于是率领韩、魏两国一起攻打赵国,并包围晋阳达三年之久。

后来赵、魏、韩三国暗中谋划,联合用计进攻智伯,最终消灭智伯。这就是那些致力于扩展君王的领土的臣子。竭力促成君王品德高尚的,君王最终称霸天下;致力于扩展君王领土的,最终使君王灭亡。所以,千辆兵车的诸侯小国,施行德政也能称王

,像商汤和周武王就是这样;(但反过来,即使是)万辆兵车的大国,如果喜欢扩展领地,最终会导致灭亡,像智伯就是这样。材料二:晋文公准备和楚军作战,招来舅犯询问,说道:“我准备和楚军作战,敌众我寡,该怎么办?”舅犯说:“我听说,讲究礼仪的君子,不会因为过多的忠诚和信用而感到满

足;战场上(兵戎相见),不排斥用欺诈的办法来迷惑敌人。您还是使用欺诈手段好了。”文公辞退舅犯,又招来雍季问道:“我准备和楚军作战,敌众我寡,该怎么办?”雍季回答说:“焚烧树林来打猎,能暂且多猎取些野兽,以后必定再猎不到野兽;用欺诈的手段对待民众,暂

且能得到一时的利益,以后民众就不会再上当了。”文公说:“好。”辞退了雍季,用舅犯的谋略和楚军作战,结果打败了敌人。回来后封爵行赏,先赏雍季而后赏舅犯。群臣说:“城濮的胜仗,靠的是舅犯的计谋。采用了他的计谋,却把他摆在后面,可以吗?”文公说:“这不是

你们能理解的。舅犯的主张是一时的权宜之计,雍季的主张才是符合长远利益的。”孔子听到后说:“晋文公称霸是完全应该的啊!他既懂得权宜之计,又懂得长远利益。”15.C(3分)解析:情感不一致,王维诗主要表达送别时的依依不舍。16.①都是春日的美景(或景色清丽)。韩诗写沿途的“春桥杨柳”“古县棠梨”,想象

客行途中春日的明丽景色;杜诗写“春水”“群鸥”,同样是写春日的美景。②情感愉悦。韩诗想象沿途美景,期盼他日再会,表达了对友人的美好祝愿,情感积极;杜诗写“相对饮”“尽余杯”,表现待客的兴致盎然,情感愉悦。(景色与抒情每点3分。其中概括1分,结合内容2分)17

.(1)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2)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3)示例一: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杜甫《春夜喜雨》)示例二: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示例三:波心荡冷月无声(

姜夔《扬州慢》)示例四: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杨万里《小池》)(6分)18.示例:A还衍生出很多节令风俗B人们除了在诗歌中C才能确定节气的具体时间(每处2分,符合语境及字数要求即可)19.B(3分)解析:①处前面只介绍了

二十四节气的世界地位,并没有对“让世界感受到……”的具体领起。②处紧承“我们一定要……”,与“让世界感受到……”构成条件和目的关系。③处前面的语境强调的是二十四节气自身的状态,而不是已有的影响。放在④处会割裂前后文语意,使得后文“都会”意思不明确。20.D(3分)解析:

D项中的“可以”与文中加点的“可以”都为形容词,表示厉害。A项,为反语,表示不怎么样;B项,为形容词,表示过得去;C项,为能愿动词,表示能够。21.示例:A摇摇欲坠B瞬息万变C眼花缭乱D无边无际(4分)22.闪电照出了在暴风雨中狂乱地

摇摆着的庄稼,照出了在闪电中鞭打着大地的雨线,照出了在大雨中吃力地迈动着脚步的行人。(每个短句1分,整体句意通顺1分,如改成对偶句不给分)23.略(60分)类别评分要求评分说明一类卷(52-60分)切合题意,论点明确;论据充实,论证合理;语言流畅,表达得体;结构严谨,层次

分明以56分为基准分浮动。符合一类卷的基本要求,其中某一方面突出的作文可得58分以上二类卷(43-51分)符合题意,论点明确;论据较充实,论证合理;语言通顺,表达大致得体;结构完整,条理清楚以47分为基准分浮动。符合二类卷的基本要求,

其中某一方面比较突出的作文可得49分以上三类卷(35-42分)基本符合题意,论点基本明确;论据较充实,论证基本合理;语言基本通顺,有少量语病;结构基本完整,条理基本清楚以39分为基准分浮动。符合三类文的基本要求,其中某一方面较好的作文可得41分以上四类卷(0-34

分)偏离题意,立意不当;论点不明确,内容空洞;语言不通顺,语病多;结构不完整,条理混乱以34分为基准分浮动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324638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