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高级中学2020届高三3月开学考试生物试题【精准解析】

DOC
  • 阅读 0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34 页
  • 大小 832.000 KB
  • 2024-09-10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高级中学2020届高三3月开学考试生物试题【精准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高级中学2020届高三3月开学考试生物试题【精准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高级中学2020届高三3月开学考试生物试题【精准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31 已有0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34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高级中学2020届高三3月开学考试生物试题【精准解析】.doc,共(34)页,832.000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a4c69d65fef543217e52f4473eca7fac.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高三年级第二学期期初模拟检测生物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关于细胞的说法,错误的是()A.核糖体与抗体、绝大多数酶的合成有关B.人的成熟红细胞中无细胞核,有利于运输更多的氧气C.老年人和白化病患者的白头发都是由于细胞中酪氨酸酶活性降低引起的D.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具有分裂和分化能力,也具有发育成完整

个体的潜能【答案】C【解析】【分析】细胞器分布的归纳:动物细胞特有的细胞器:中心体(低等植物细胞也有);植物细胞特有的细胞器:叶绿体和液泡,但植物细胞不一定含有叶绿体,也不一定含有液泡;动植物细胞共有的细胞器:内质网、高尔基体、线

粒体、核糖体。【详解】A、核糖体是蛋白质合成场所,因此是抗体、绝大多数酶和部分激素的合成场所,A正确;B、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中无细胞核,有利于运输更多的氧气,B正确;C、白化病患者的白头发是由于基因突变导致酪氨酸酶合

成减少或不能合成造成的,C错误;D、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具有分裂和分化能力,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D正确。故选C。2.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ATP的合成一定需要酶,酶的催化作用都需要ATP供能B.线粒体外膜上没有

运输氧气分子的载体C.细胞均具有以磷脂双分子层为骨架的细胞膜D.人体成熟红细胞中ATP的产生速率在有氧、无氧条件下大致相等【答案】A【解析】【分析】小分子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和特点:名称运输方向载体能量实例自由扩散(简单扩散)高浓度低浓度不需不需水

,CO2,O2,甘油,苯、酒精等协助扩散(易化扩散)高浓度低浓度需要不需红细胞吸收葡萄糖主动运输低浓度高浓度需要需要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氨基酸,葡萄糖等【详解】A、ATP的合成需要ATP合成酶,但酶的催化作用不一定都需要ATP供能,A错误;B、氧气是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线粒体的也没

有相应的载体,B正确;C、细胞均具有以磷脂双分子层为骨架的细胞膜,C正确;D、人体成熟红细胞只能进行无氧呼吸,其中ATP的产生速率在有氧、无氧条件下大致相等,D正确。故选A。3.下列关于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分化使细胞趋向专门化,细胞种类增多

B.胚胎细胞中存在与细胞凋亡有关的基因C.物质运输效率随细胞的生长而降低D.衰老细胞的细胞核体积减小,核膜内折,染色变浅【答案】D【解析】【分析】1、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的实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2、

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序死亡的过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的生命历程,对生物体是有利的,而且细胞凋亡贯穿于整个生命历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发育的基础、能维持组织细胞数目的相对稳定、是机体的一种自

我保护机制。在成熟的生物体内,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3、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其中原癌基因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过程,抑癌基因主要是阻

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详解】A、细胞分化使细胞功能趋向专门化,A正确;B、与细胞凋亡有关的基因存在于正常体细胞中,故胚胎细胞中存在与细胞凋亡有关的基因,B正确;C、细胞体积越大,其相对表面积越小,物质运输效率越低,C正确;D、衰老的细胞萎缩,细胞体积减小,但细胞核的体积增

大,D错误。故选D。4.下列有关基因和染色体的叙述正确的是()A.豌豆雌蕊、雄蕊的形成由性染色体上基因决定B.正常情况下,女性红绿色盲携带者的致病基因不可能来自外祖父C.核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D.真核生物的基因都在染色体上【答案】C【解析】【分析】1、红绿色盲遗传的特点(伴X隐性遗

传)(1)交叉遗传(色盲基因是由男性通过他的女儿传给他的外孙的)。(2)母患子必病,女患父必患。(3)色盲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2、萨顿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的假说,摩尔根运用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详解】A、豌豆的花

为两性花,其细胞中不含性染色体,A错误;B、正常情况下,女性红绿色盲携带者的致病基因可来自于母亲,因此有可能来自外祖父,B错误;C、核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C正确;D、真核生物的细胞核基因在染色体上,细胞质基因不在染色体上,D错误。故选C。5.下列有关基因频率、基因型

频率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因色盲患者中男性数量多于女性,所以男性群体中色盲基因频率大于女性群体B.一个种群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型频率改变说明物种在进化C.基因型为Aa的个体逐代自交,后代所形成的种群中,A的基因频率大于a的基因频率D.可遗传变异为进化提供原材料,在生物进

化中起重要作用【答案】D【解析】【分析】基因频率是指种群基因库中,某一基因占该种群中的所有等位基因的比例,基因频率发生改变是生物进化的实质,影响基因频率变化的因素有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迁入和迁出、遗传漂变等;可遗

传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自然选择通过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而使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进化。【详解】A、男性患者的性染色体组型是XY,Y染色体上没有色盲基因及其等位基因,因此男患者多于女患者,男性群体中色盲的基因频率与女性群体中色

盲的基因频率相等,A错误;B、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型频率改变不能说明物种在进化,B错误;C、基因型为Aa的个体自交,如果没有突变、选择、迁入和迁出等,基因频率不会发生改变,C错误;D、可遗传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在生物进化中起重要作用,D正确。故选D。6.一对正常夫妇生了一个患红绿色盲且性染色体组成为XXY的孩子。下列示意图最能表明其原因的是()A.B.C.D.【答案】D【解析】【分析】人类的红绿色盲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用B、b表示),表现正常的夫妇(XBX_×XBY)生了一个性染色

体组成为XXY并伴有色盲的男孩(XbXbY),则该夫妇的基因型为XBXb×XBY。【详解】由以上分析可知,该夫妇的基因型为XBXb×XBY,性染色体组成为XXY并伴有色盲的男孩的基因型为XbXbY,则该男孩是由基因型为XbXb的卵细胞和基因型为Y的精子结合形成的,而基因型为XbXb

的卵细胞是由于次级卵母细胞中两条含有基因b的子染色体没有分离移向同一极所致,即母方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后未分离。由于次级卵母细胞分裂时,细胞质不均等分裂,着丝点分裂,所以D图细胞是次级卵母细胞。综上所述,D正

确,A、B、C错误。故选D。7.2015年诺贝尔化学奖颁给了研究DNA修复细胞基质的两位科学家,细胞通过DNA损伤修复可使DNA(基因)在复制过程中受到损伤的结构大部分得以恢复,如图为其中的一种方式---切除修复过程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图示过程的完成,可能需要多种酶的共同作用B.

图中二聚体的形成可能是物理化学等因素的作用C.该修复过程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D.对DNA(基因)的损伤修复,从生物变异角度看属于基因重组【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A、图示过程的完成需要限制酶、DNA聚合酶、DNA连接酶等的共同作用,A正确;B、

二聚体的形成可能是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如物理、化学等因素,B正确;C、在两个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封闭缺口的过程中利用了碱基互补配对原则,C正确;D、修复过程的变化不属于生物变异,D错误.故选D8.研究表明,并不是所有的R型菌都能转化为S型菌,只有处于感受态(易于接受

外源DNA片段的状态)的R型菌才能实现转化。如图是处于感受态的R型菌转化为S型菌的过程示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③过程中S型菌的DNA的一条链被DNA酶水解B.R型菌转化为S型菌的原理为染色体变异C.S型菌荚膜的形成体现了基因对生物性状的直接控制D.该转化过程体现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答案】A【解析】【分析】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2、肺炎双球菌转化

实验的实质是基因重组。【详解】A、③过程中S型菌的DNA的一条链被DNA酶水解,A正确;B、R型菌转化为S型菌的原理为基因重组,B错误;C、S型菌荚膜的形成体现了基因对生物性状的间接控制,C错误;D、该转化过程体现了DN

A是S型细菌的遗传物质,D错误。故选A。9.如图是电镜下原核生物转录过程中的羽毛状现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RNA聚合酶的移动方向为由右向左B.转录而来的RNA需脱离DNA后,才能进行蛋白质合成C.当RNA聚合酶到达终止密码子

时,RNA合成结束D.DNA虽然能和核糖体接触,但也必须通过RNA传递信息【答案】D【解析】【分析】转录以DNA一条链为模板,以游离的核糖核苷酸为原料,在RNA聚合酶的催化作用下合成RNA的过程。翻译以mRNA为模板,以游离的氨基酸为原料,在酶的催化作用下合成蛋白质的过程。【详解】A、根据mRNA

的长短,可判断RNA聚合酶的移动方向为由左向右,A错误;B、原核生物的基因表达可边转录边翻译,即转录尚未结束,就能进行蛋白质合成,B错误;C、当RNA聚合酶到达终止子时,RNA合成结束,而终止密码子位于mRNA上,C错误;D、

DNA虽然能和核糖体接触,但也必须通过RNA传递信息,D正确。故选D。10.科研人员调查某地不同植物花冠筒的深度与昆虫口器长度之间的关系,结果如下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昆虫口器的不同长度是吸食不同深度的花冠筒花蜜造成的B.花冠筒的不同深度有利于

减弱昆虫间生存斗争的强度C.各种昆虫口器长度差异体现了基因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D.昆虫口器不同长度、花冠筒不同深度是长期相互选择的结果【答案】A【解析】【分析】生物共同进化是指不同生物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相互选择、共同发展,通过漫长的进化形成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

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详解】A、昆虫口器的不同长度与花冠筒的不同深度是协同进化的结果,A错误;B、通过图示可知,花冠筒的不同深度有利于减弱昆虫间生存斗争的强度,B正确;C、各种昆虫口器长度差异体现了基因多样性

和物种多样性,C正确;D、昆虫口器不同长度、花冠筒不同深度是长期相互选择,协同进化的结果,D正确;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相关知识,分析出花冠筒的深度与昆虫口器长度之间的关系结合共同进化的

知识进行解答。11.下列关于植物激素及其调节叙述不合理的是()A.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B.在植物体内,生长素的运输存在极性运输和非极性运输C.除吲哚乙酸外,吲哚丁酸、2,4-D等都是植物激素,都有促进生长的

效应D.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几乎所有生命活动都受到植物激素的调节【答案】C【解析】【分析】生长素生理作用:促进生长、促进插的枝条生根、促进果实的发育;特点:具有双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在植物体内,合成生长素最活跃的部位是幼嫩的芽、叶和发育的种

子,生长素大部分集中分布在生长旺盛的部位。生长素只能由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此外,引起横向运输的原因是单侧光或地心引力,横向运输发生在尖端。【详解】A、生长素具有两重性,一般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A正确;B、在植物体内,生长素的运输存在极性运输和

非极性运输,B正确。C、2,4-D是人工合成的,不是植物体产生的具有生长素效应的物质,不属于植物激素,C错误;D、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几乎所有生命活动都受到植物激素的调节,D正确。故选C。12.prps蛋白转变成

prpsc蛋白并在神经细胞内积累时,能导致疯牛病。图示prpsc蛋白的形成过程。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完成图中①与②过程的模板不同B.遗传物质不一定是核酸,prpsc能以自身为模板进行复制C.prpsc出入神经细胞需要消耗能量D.prps转化成prpsc时有正反馈效应【

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图示为prpsc蛋白的形成过程,其中①表示转录过程,在细胞核中进行;②表示翻译过程,在细胞质中的核糖体上进行;①②过程形成的是prps蛋白,该蛋白能变成prpsc蛋白,当prpsc蛋白在神经细胞内积累时,能导致疯牛病。【详解】A、图中①为

转录过程,其模板是DNA的一条链,②为翻译过程,其模板是mRNA,两者的模板不同,A正确;B、prpsc是一种蛋白质,根据图中信息不能说明其以自身为模板进行复制,B错误;C、prpsc是大分子物质,通过胞吐或胞吞的方式出入细

胞,需要消耗能量,C正确;D、由图可知,prps蛋白变成prpsc蛋白后,prpsc蛋白能进一步促进prps蛋白变成prpsc蛋白,可见存在正反馈效应,D正确。故选B。13.为解决农村污水处理问题,科研人员研发了“厌氧-跌水充氧接触氧化-人工湿地”的组合工艺。其原理是:生活污水先进入厌

氧沼气池发酵,发酵后的污水用泵提升进入多级跌水池,通过污水的逐级跌落自然充氧,不断降解有机物;经过跌水池的污水再进入水耕蔬菜型人工湿地(见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多种微生物的共同降解协同作用是水中污染物得以去除的主要原因B.污染物的去除效果与水温、跌

水高度、水的停留时间均有关系C.水耕蔬菜的生长,对水中藻类的繁殖和生长起到了促进作用D.上述工艺应用了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等生态工程原理【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图示可以看出,生活污水先进入厌氧沼气池发酵,发酵后的污水用泵提升进入多级跌水池,通过污水的逐级跌落自

然充氧,不断降解有机物,经过跌水池的污水再进入水耕蔬菜型人工湿地,最后水从人工湿地流出。【详解】A、从图中可以看出,水中污染物得以去除的主要原因是多种微生物的共降解协同作用,A正确;B、污染物的去除效果与水温、跌水高度、水的停留时间均有关系,B正确;C、水耕蔬菜的

生长,对水中藻类的繁殖和生长起到了抑制作用,C错误;D、上述工艺应用的生态工程原理有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等,D正确。故选C。14.下列关于无菌操作技术的说法,正确的是()A.消毒仅能杀死物体表面的芽孢和孢子B.液态

的牛奶可用巴氏消毒法消毒C.培养皿、胶头吸管可用干热灭菌法灭菌D.高压蒸汽灭菌时间达到后立即排气降温【答案】B【解析】【分析】无菌操作技术有消毒和灭菌,消毒是能够杀灭物体表面和内部的病原菌营养体,但不能杀死细菌芽孢,灭菌是指使用强烈的理化因素杀死物体内外所有的微生物,包

括芽孢和孢子。消毒有煮沸消毒法、巴氏消毒法和化学药剂消毒法,灭菌中灼烧灭菌法适用于接种工具、干热灭菌法适用于玻璃器皿和金属工具、高压蒸汽灭菌法适用于培养基及容器的灭菌。【详解】A.消毒不能杀死物体表面的芽孢和孢子,A错误;B.牛奶用巴氏消

毒法消毒,B正确;C.干热灭菌法适用于玻璃器皿和金属工具,胶头吸管可用高压蒸汽灭菌,C错误;D.高压蒸汽灭菌时间达到后待压力降至零时,再打开排气阀排气,D错误。15.下列有关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A.从酶的固定方式看,物理吸附法比化学结合法对酶活性影响小B.固定化酶可以反复使

用,反应产物对固定化酶的活性无影响C.尿糖试纸含有固定化的葡萄糖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可以反复使用D.固定化细胞含有多种酶,可以催化各种反应底物的一系列反应【答案】A【解析】【分析】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技术是利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将酶或细胞固定在一定空间内的技

术。【详解】A、化学结合法可能影响酶的活性部位而影响反应效果,而吸附法是物理方法不影响酶的分子结构,A正确;B、固定化酶可以反复使用,但某些反应产物可能与酶结合,致使酶的结构产生变化,从而改变酶的催化活性,B错误;C、尿糖试纸由于使用后不能将反应物

和酶分开,故不能再次使用,C错误;D、固定化细胞在多步酶促反应中发挥连续催化作用,但如果反应底物是大分子物质,则难以自由通过细胞膜,从而限制固定化细胞的催化反应,D错误。故选A。16.下图甲为果酒和果醋制作装置,图乙

表示制作过程中的物质变化,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制作果酒时应关闭阀b,适时打开阀a排气B.制作果醋时需打开阀a通气,打开阀b排气C.过程①②都只能发生在缺氧的条件下D.过程①~④所需的最适温度基本相同【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

示分析可知:甲是发酵装置,乙是果酒、果醋制作的实验原理,①是葡萄糖酵解形成丙酮酸的阶段,发生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②是酵母菌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发生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③是有氧呼吸的第二、第三阶段,发生的场所是线粒体,④是醋酸菌发酵形成

醋酸的过程。【详解】A、甲装置中,阀b控制进气,阀a控制排气,制作果酒时应关闭阀b以创造缺氧环境,适时打开阀a几秒钟以排出产生CO2,A正确;B、醋酸菌的好氧性细菌,需要持续通氧,但b是进气口,a是出气口,故应打开阀b通气,打开阀a排气,B错误;C、过程①为葡

萄糖酵解形成丙酮酸的阶段,发生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都会发生,C错误;D、醋酸菌是嗜温菌,所以果醋发酵所需的最适温度高于果酒发酵,D错误。故选A。17.下列有关“探究加酶洗衣粉和普通洗衣粉的

洗涤效果”的叙述,正确的是A.衣物质地、洗涤方式、洗衣粉种类和用量等属于实验的无关变量B.污渍清洗到相同程度所需时间可作为实验的观察指标C.先用热水溶解洗衣粉,再将水温调节到最适温度D.相同pH时,加酶洗衣粉洗涤效果好于普通洗衣粉【答案】B【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探究加酶洗衣粉和普通洗衣粉的洗涤效果,考查对照实验的设计与分析能力。根据实验目的可确定实验的自变量、无关变量和因变量,根据酶的特性可确定实验的操作细节,并预测实验结果。【详解】探究加酶洗衣粉和普通洗衣粉的洗涤效果,自变量应是洗衣粉种类的不同,衣物质地、洗涤方式、洗衣粉用量等属于实

验的无关变量,A项错误;污渍清洗到相同程度所需时间可作为实验的观察指标,即实验的因变量,B项正确;酶在高温时会变性失活,不能用热水溶解加酶洗衣粉,C项错误;酶在适宜的pH下具有较高的催化效率,若偏离最适pH,活性会减低甚至失活,相同pH时,加酶洗衣粉洗

涤效果不一定好于普通洗衣粉,D项错误。18.下列有关动物细胞培养和植物组织培养的叙述,错误的是()A.动物细胞培养和植物组织培养所用培养基中的成分不同B.动物细胞培养和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都要用到胰蛋白酶C.动物细胞培

养可用于检测有毒物质,茎尖组织培养可获得脱毒植株D.烟草叶片离体培养能产生新个体,小鼠杂交瘤细胞培养能得到细胞代谢产物【答案】B【解析】【分析】植物组织培养和动物细胞培养的比较比较项目植物组织培养动物细胞培养原

理细胞的全能性细胞增殖培养基性质固体培养基液体培养基培养基成分营养物质(蔗糖)、植物激素等营养物质(葡萄糖)、动物血清等培养结果植物体细胞株、细胞系培养目的快速繁殖、培育无毒苗等获得细胞或细胞产物分散处理无有脱分化有无【详解】A、动物细胞培养和

植物组织培养所用培养基不同,动物细胞培养采用的是液体培养基、植物组织培养采用的是固体培养基,A正确;B、动物细胞培养需要用胰蛋白酶处理,但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不需要胰蛋白酶处理,B错误;C、动物细胞培养可以用于检测有毒物质,茎尖(

几乎不含病毒)经植物组织培养可获得脱毒植株,C正确。D、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因此烟草叶片离体培养能产生新个体;小鼠杂交瘤细胞可以在体外培养条件下无限增殖,因此小鼠杂交瘤细胞可离体培养增殖得到细胞代谢产物,D正确。故选B。19.单克隆抗体可抑制病毒对宿主细胞的侵染。下列关于单抗制备的叙

述,错误的是()A.为提高单抗制备成功率,往往需要多次给实验动物注射同一种抗原B.给实验动物注射抗原后,相应抗体检测呈阳性说明发生了体液免疫C.单抗的制备过程中需用到DNA分子杂交技术和抗原—抗体杂交技术D.动物体内存在很多种B细胞,每种B细胞最终只能产生一种抗体【答案】C【解析】【分析】在单克

隆抗体的制备过程中使用的细胞工程技术有动物细胞融合和动物细胞培养;向免疫小鼠体内注射特定的抗原,然后从小鼠脾内获得相应的B淋巴细胞,将鼠的骨髓瘤细胞与B淋巴细胞融合,用特定的选择培养基筛选出杂交瘤细胞;在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

程中,在选择培养基中有两次筛选,第一次筛选的目的是选择出杂交瘤细胞,第二次筛选的目的是筛选出能产生特异性抗体的杂交瘤细胞;单克隆抗体的特点是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并可大量制备。【详解】A.为提高单抗制备成功率,往往需要多次给实验动物注射同一种抗原,A正确;B.抗体是体液免疫产生,给实验动物注

射抗原后,相应抗体检测呈阳性,说明发生了体液免疫,B正确;C.基因工程中需用到DNA分子杂交技术和抗原—抗体杂交技术,C错误;D.每种成熟的B细胞表面只有一种抗原受体,只能识别一种抗原,一种效应B细胞只能产生一种抗体,D正

确。20.下列关于利用胚胎工程技术培育试管牛的叙述,正确的是()A.胚胎移植可充分发挥雌性优良个体的无性繁殖潜力B.使用免疫抑制剂以避免代孕牛对植入胚胎的排斥反应C.通过注射促性腺激素等方法对良种母牛做超数排卵处理D.通过电刺激法等方法对精子进行获能处理【答案】C

【解析】【分析】胚胎移植的基本程序主要包括:①对供、受体的选择和处理(选择遗传特性和生产性能优秀的供体,有健康的体质和正常繁殖能力的受体。用激素进行同期发情处理,用促性腺激素对供体母牛做超数排卵处理);②配种或人工授精;③对胚胎的收集、检查、培养或保存(对胚胎进行质量检查,

此时的胚胎应发育到桑椹胚或囊胚阶段);④对胚胎进行移植;⑤移植后的检查。【详解】A、进行胚胎移植可充分发挥雌性优良个体的繁殖潜能,属于有性生殖,A错误;B、受体对移入子宫的外来胚胎基本上不发生免疫排斥反应,不需要注射免疫抑制剂,B

错误;C、采取注射促性腺激素等方法,对良种母牛作超数排卵处理,C正确;D、电刺激法是收集精子的方法,精子获能处理的方法有培养法和化学诱导法两种,D错误。故选C。二、多项选择题21.百合以气孔白天关闭、夜间开放的特殊方式适应高温干旱环境。下面为百合叶肉细胞内的部分代谢示意图,据图分析正

确的是()A.图中B物质可能是葡萄糖B.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均能产生CO2C.PEP、RuBP均能与CO2结合D.夜间细胞液pH可能会下降【答案】BCD【解析】【分析】据图分析,该图为百合叶肉细胞一昼夜进行光合作用的暗反应过程。图中白天叶肉中的二氧

化碳进入细胞先转变为苹果酸,而暗反应的二氧化碳来自于苹果酸和线粒体。据此分析作答。【详解】A、据图分析,B物质进入了线粒体后,被氧化分解为二氧化碳,所以是丙酮酸,不是葡萄糖,A错误;B、右图可知,指向二氧化碳的箭头有两个,既有线粒体的,也有细胞质基质的苹果酸的分解,B正确;C、据图分析,细胞内

的二氧化碳能够与RuBP结合形成PGA,来自于细胞外的二氧化碳与PEP结合形成OAA,C正确;D、据图分析,苹果酸夜间会进入液泡的细胞液中,所以夜间细胞液的pH会降低,D正确。故选BCD。22.某研究所将一种抗虫基因导入棉花细胞内,培养

并筛选出含两个抗虫基因且都成功地整合到染色体上的抗虫植株(假定两个抗虫基因都能正常表达).让这些抗虫植株自交,后代中抗虫植株和非抗虫植株之间的比例不可能是()A.3:1B.15:1C.9:1D.1:0【答案】C【解

析】【分析】阅读题干可以知道,本题涉及的知识有基因工程和基因的分离定律,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的基础知识,结合问题的具体提示综合作答。【详解】根据抗虫植株的体细胞含两个抗虫基因,且随机整合到了染色体上。①如果两

个抗虫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中的两条染色体上,则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产生的配子中都含Bt基因,因此,后代中抗虫植株和非抗虫植株之间的比例为1:0;②如果两个抗虫基因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则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产生的配子中含Bt基因

与不含Bt基因的比例为1:1,因此,后代中抗虫植株和非抗虫植株之间的比例为3:1;③如果两个抗虫基因位于两条非同源染色体上,则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产生的配子中含Bt基因与不含Bt基因的比例为3:1,因此,后代中抗虫植株和非

抗虫植株之间的比例为15:1。故选C。23.下图为某红绿色盲家族系谱图,相关基因用XB、Xb表示。人的MN血型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基因型有3种:LMLM(M型)、LNLN(N型)、LMLN(MN型)。已知I-1、I-3为M型,I-2、I-4

为N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Ⅱ-3的基因型可能为LMLNXBXBB.Ⅱ-4的血型可能为M型或MN型C.Ⅱ-2是红绿色盲基因携带者的概率为1/2D.Ⅲ-1携带的Xb可能来自于I-3【答案】AC【解析】【分析】红绿色盲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Y染色体不含有其等位基因;男性的色盲基因来自于母亲,只能

遗传给女儿,而女性的色盲基因既可以来自于母亲,也可以来自于父亲,既能遗传给女儿,也能遗传给儿子。在MN血型系统中,M型、N型和MN型的基因型依次为LMLM、LNLN和LMLN。在此基础上结合题意并依据图示呈现的亲子代的表现型推知相应个体的基因型,进而判断各选项的正确与否。【详解】仅研究红绿色

盲,依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Ⅱ-1的基因型为XbY,由此推知:Ⅰ-1和Ⅰ-2的基因型分别是XBY和XBXb,Ⅱ-2和Ⅱ-3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XBXB∶XBXb=1∶1。仅研究MN血型,Ⅰ-1和Ⅰ-2的基因型分别是LMLM和LNLN,因

此Ⅱ-1、Ⅱ-2和Ⅱ-3的基因型均为LMLN。综上分析,Ⅱ-3的基因型为LMLNXBXB或LMLNXBXb,Ⅱ-2是红绿色盲携带者的概率是1/2,A、C正确;Ⅰ-3和Ⅰ-4的基因型分别是LMLM和LNL

N,因此Ⅱ-4的基因型为LMLN,表现型为MN型,B错误;Ⅰ-1和Ⅱ-4的基因型均为XBY,因此Ⅲ-1携带的Xb来自于Ⅱ-3,Ⅱ-3携带的Xb来自于Ⅰ-2,即Ⅲ-1携带的Xb可能来自于Ⅰ-2,D错误。故选AC。【点睛】遗传系谱图试题的解题技巧(1)遗传系谱图的解题思路①寻求两个关

系:基因的显隐性关系;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②找准两个开始:从子代开始;从隐性个体开始。③学会双向探究:逆向反推(从子代的分离比着手);顺向直推(已知表现型为隐性性状,可直接写出基因型;若表现型为显性性状,则先写出基因型,再看亲子关系)。(2)对于系谱图中遗传病概率的计算。若不知道遗传方式,则首先要

以系谱图中“各家庭成员的亲子代的表现型”的为切入点,判断出该病的遗传方式,再结合系谱图写出双亲的基因型,最后求出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若已知遗传方式,则需结合系谱图写出双亲的基因型,最后求出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如果是两种遗传病相结合的类型,可采用“分解组合法”,即从每一种遗传病

入手,算出其患病和正常的概率,然后依题意进行组合,从而获得答案。24.通过细胞工程技术,可利用甲、乙两种二倍体植物的各自优势,培育高产耐盐的杂种植株,实验流程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①是纤维素酶和果胶酶,②是融合的原生质体B.②到③

过程中高尔基体活动明显增强C.将愈伤组织包埋在人工种皮中,就形成了人工种子D.④长成的植株需要选择的原因是有耐盐高产和耐盐不高产两种【答案】ABD【解析】【分析】在利用细胞工程技术培养杂交植株时,首先利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①)

处理细胞去除其细胞壁;甲乙两细胞的原生质体经诱导产生融合的原生质体(②),再生新的细胞壁,形成杂种植株(③);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是→愈伤组织→胚状体(④)→目的植株。【详解】A、①是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去除细胞壁,形成原生质体,②是用PEG诱导融合的原生质体,A正确;B、②到③过

程再生新的细胞壁,细胞壁的形成与高尔基体有关,B正确;C、将胚状体包埋在人工种皮中,就形成了人工种子,C错误;D、④长成的植株需要选择的原因是有耐盐高产和耐盐不高产两种,需要再次选择,D正确。故选ABD。25.下列有关动物细胞工程和胚胎工程的叙述,错误的是A.动物细胞培养时

,需对细胞进行一次脱分化和两次胰蛋白酶处理B.适宜条件下进行动物细胞培养,细胞周期的长短不随细胞培养进程而改变C.胚胎工程中常对桑葚胚或囊胚进行二分割,可以获得基因型充全相同的两个胚胎D.为了防止早期胚胎培养过程中发生微生物污染,应将培养箱抽成真空以消毒,灭菌【答案】ABD【解析】【

分析】1、动物细胞培养:(1)过程:取动物胚胎或幼龄动物组织动--剪碎组织--用胰蛋白酶处理分散成单个细胞--制成细胞悬液--转入培养液中(原代培养)--放入二氧化碳培养箱培养--贴满瓶壁的细胞用酶分散为单个细胞,制成细胞悬液--转入培养液(传代培养)--放入二氧化碳培养箱

培养(95%空气和5%的CO2)。(2)培养条件:在动物细胞培养过程中做到无菌、无毒;适宜的营养物质、适宜的温度和pH、气体环境。2、胚胎分割是指采用机械方法将早期胚胎切割成2等分、4等分或8等分等,经移植获得同卵双胚或多胚的技术,胚胎分割为无性繁殖技术。胚胎分割的材料一般现在发育

良好的桑椹胚和囊胚进行分割;存在问题:胚胎分割的分数越多,操作的难度越大,移植的成功率也越低。【详解】动物细胞培养时,需对细胞或组织进行胰蛋白酶处理,不需要脱分化,A错误;适宜条件下进行动物细胞培养,由于在传代培养过程中有些细胞发生突变,如发生了癌变,因此细胞周期的长短可随细胞培养进程

而改变,B错误;胚胎工程中常对桑椹胚或囊胚进行二分割,可以获得基因型完全相同的两个胚胎,C正确;为了防止早期胚胎培养过程中发生微生物污染可进行全过程的严格消毒、灭菌,并在添加95%的空气和5%的CO2的培养箱中培养,D错误。三、非选择题26.

2018年6月,美国《科学》杂志刊登新理论:蓝藻可利用近红外光(NIR)进行光合作用。科学家设计了4组不同光的成分分别处理生长状态相同的蓝藻,10天后测定相关量,请据表分析回答:组别1234光的成分白光白光+蓝紫光白光+NIR白光+蓝紫光+NIR叶绿素含量/mg﹒g-1叶绿素a0.53

0.640.530.63叶绿素b0.120.140.080.07叶绿素f0.020.020.980.98净光合速/μmol(CO2)m-2·s-14.96.66.83.2气孔导度/mmol(H2O)m-2·s-1234214240184(1)科学家设计本实验的目的

是____。(2)由第3组可以得出NIR可以提高净光合速率的可能原因包括:①主要通过提高叶绿素f的含量来提高光反应从而提高光合速率;②通过提高____提高二氧化碳的吸收从而提高光合速率。(3)在此次实验中1组的作用是____,实验中选用蓝紫光作为补充光源的依据是

____。同时补充蓝紫光和NIR会____(填“促进”或“抑制”)蓝藻生长。(4)叶肉细胞间隙CO2至少需要跨____层磷脂双分子层才能达CO2固定的部位。第4组实验中净光合速率最低,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答案】(1).探究光的成

分与蓝藻净光合速率的关系(2).气孔导度(3).对照(蓝藻)(4).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5).抑制(6).3(7).气孔导度减小,二氧化碳不足,暗反应减慢,光合速率小【解析】【分析】分析表格:1组没有经过特殊处理

,属于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只补充蓝紫光和只补充NIR都会导致净光合速率升高;同时补充蓝紫光和NIR导致净光合速率降低。【详解】(1)分析实验可知,该实验自变量是补充的光质种类,因变量有蓝藻叶绿素含量、气孔导度、及净光合速率,故本实验的

目的是探究光的成分与蓝藻净光合速率的关系。(2)比较第3组和空白对照组结果可知,叶绿素f和气孔导度增大,由此可以得出NIR可以提高净光合速率的可能原因包括:①主要通过提高叶绿素f的含量来提高光反应从而提高光合速率;②通过提高气孔导度提高二氧化碳的吸收从而提高光合速率。(3)在此次实验中1组没有经

过特殊处理,属于对照组,实验中选用蓝紫光作为补充光源的依据是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同时补充蓝紫光和NIR导致净光合速率降低,会抑制蓝藻生长。(4)叶肉细胞间隙CO2要进入叶绿体中固定至少需要跨3层磷脂双分子层(1层细胞膜+1层叶绿体外膜+1层叶绿体内膜)

。第4组实验中净光合速率最低,最可能的原因是气孔导度减小,二氧化碳不足,暗反应减慢,光合速率小。【点睛】本题考查光合作用及相关的探究实验,要求考生识记光合作用的过程、场所等基础知识,掌握影响光合速率的因素及相关曲线图;能正确分析表格,并能根据表格中的

数据准确答题。27.长久以来,乳酸都被视作无氧条件下细胞呼吸代谢产生的废物。然而,一篇发表于《自然》杂志的论文提出了颠覆性的观点。乳酸不仅是无氧条件下的代谢产物,更可能是人体重要的代谢中间产物和能量载体。同时,它还

可能是癌细胞重要的直接营养来源。请回答下列问题:(1)人体细胞在____(填场所)进行无氧呼吸,该过程中释放出少量的能量,生成少量的ATP发生在其中的第___________阶段。(2)研究人员系统的检测小鼠血液循环中不同代谢中间产物的水平,以衡量它们在能量

供应中所占的比例。他们发现,乳酸的含量比葡萄糖、丙酮酸、甘油(脂肪分解的产物之一)都要多,虽然血液中乳酸的含量较多,但对血浆pH的影响不大,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研究人员试图跟踪乳酸在代谢过程中的去向,可采用__________________法。(3)原癌基因的主要作用是

______。(4)研究人员试图通过动物细胞培养实验探究葡萄糖和乳酸中的哪一种是肺癌细胞的主要营养来源。实验要用____细胞和必备的实验材料,在适宜的条件下,用适量____为营养物质的细胞培养液和________培

养等量的肺癌细胞,一段时间后,统计两组中肺癌细胞的数量。【答案】(1).细胞质基质(2).一(3).血浆中含有缓冲物质(4).(放射性)同位素标记(5).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的生长和分裂进程(6).肺癌(7).葡萄糖(8)

.等量的以乳酸为营养物质的细胞培养液【解析】【分析】1、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与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相同,都是葡萄糖酵解形成丙酮酸和[H],发生在细胞中基质中,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H]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和酒精或者是乳酸,发生在细胞中基质中。2、细胞呼吸是指生物体内的有机物在

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最终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产物,并且释放出能量的总过程。【详解】(1)人体细胞在细胞质基质进行无氧呼吸,该过程中释放出少量的能量,生成少量的ATP发生在其中的第一阶段,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不释放能量。(2)虽然血液中乳酸的含量较多,但

对血浆pH的影响不大,原因是血浆中含有缓冲物质。研究人员试图跟踪乳酸在代谢过程中的去向,可采用同位素标记法。(3)原癌基因的主要作用是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的生长和分裂进程。(4)通过动物细胞培养实验探究葡萄糖和乳酸中的哪一种是肺癌细胞的主要营养来源。现

在实验室提供肺癌细胞和必备的实验材料,在适宜的条件下,用等量的、分别以葡萄糖和乳酸为营养物质的细胞培养液培养等量的肺癌细胞,一段时间后,统计两组中肺癌细胞的数量。【点睛】本题考查呼吸作用的知识,要求考生识记无氧呼吸的概念和过程,识记原癌基因的主要作用,识记细

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分析推理能力以及实验设计能力。28.操纵元是原核细胞基因表达调控的一种组织形式,它由启动子、结构基因(编码蛋白基因)、终止子等部分组成。如图表示大肠杆菌细胞中核糖体蛋白(RP)合成及调控过程,图中①②表示相关生理过程,mRNA上的RBS是核糖体结

合位点。请回答下列问题。(1)启动子的基本组成单位是____,终止子的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过程①的场所是____,过程①和过程②是____(同时/先后)进行的。(3)图示表明,当细胞中缺乏足够的rRNA分子时,核糖体蛋白RP1能与mRNA分子上的R

BS位点结合,从而导致mRNA____________________,终止核糖体蛋白的合成。这种调节机制既能保证细胞内rRNA与核糖体在数量上的平衡,又可以____________________。(4)大豆中的一种成分

——染料木黄酮因能抑制rRNA形成而成为抗癌药物的成分,试结合题中信息,分析染料木黄酮抗癌的机理:①该物质(染料木黄酮)可以抑制____的形成;②____,进而降低蛋白质合成速率,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增殖。【答案】(1

).脱氧核苷酸(2).终止基因转录过程(或使RNA聚合酶从基因上脱离或给予RNA聚合酶转录终止信号)(3).拟核(核区)(4).同时(5).不能与核糖体结合(6).减少物质和能量的浪费(7).rRNA(8).RP1与mRNA中RBS位点结合,终止核糖体蛋白的合成,减少细胞中核糖

体的数量【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图示表示某原核细胞中组成核糖体的蛋白质的合成及调控过程。图中①为转录过程,其场所是拟核;②为翻译过程,发生在核糖体上。据此答题。【详解】(1)启动子位于DNA上,其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终止子的功能是终止基因转录过程(或使RN

A聚合酶民基因脱离或给予RNA聚合酶转录终止信号)。(2)原核细胞中过程①转录进行的场所是拟核,过程①转录和过程②翻译是同时进行。(3)图示表明,当细胞中缺乏足够的rRNA分子时,核糖体蛋白RP1能与mRNA分子上的RBS

位点结合,从而导致mRNA不能与核糖体结合,终止核糖体蛋白的合成。这种调节机制既保证细胞内rRNA与核糖体在数量上的平衡,又可以减少物质和能量的浪费。(4)大豆中的一种成分--染料木黄酮因能抑制rRNA形成而成为抗癌药物的成分,试结合题中信息分析染料木黄酮抗癌的机理:①该物质(染料木黄

酮)可以抑制rRNA的形成,②RPI与mRNA中RBS位点结合,终止核糖体蛋白的合成,进而减少细胞中核糖体的数量,降低蛋白质合成速率,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增殖。【点睛】本题结合大肠杆菌细胞中组成核糖体的蛋白质的合成及调控过程图解,考查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要求考生识记遗传信息转录和翻译的过程、场所、

条件及产物等基础知识,能结合图中和题干信息准确答题。29.6月8日是世界海洋日。海洋是生物圈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1)根据图甲分析,要获得最大持续捕捞量,捕捞后大黄鱼种群数量应处于__________点。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大黄

鱼种群密度时,若标记个体更易于被捕食,则种群密度的估计值__________(填“偏高”“偏低”或“不变”)。(2)海洋鱼类生活在不同的水层,这体现了生物群落的________结构。新建码头的桩柱表面很快被细菌附着,随后依次出现硅藻、藤壶、牡蛎

等,该过程称为_____________。(3)图乙表示某海域能量流动简图,A、B、C、D表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图中________和_________(填字母)在碳循环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能量在第一营养级

和第二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为___________。(4)海洋会受到石油、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等污染。如果污染超过海洋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__,海洋生态系统就很难恢复到原来的状态。【答案】(1).b(2).偏高(3).垂直(4).(群落的)演替(或初生演替)(5).A(两空可颠倒)

(6).B(两空可颠倒)(7).20%(8).自我调节能力(或自净能力)【解析】【分析】图甲中b对应的是K/2,对应的增长速率最大。根据图乙的能量流动关系,可知A是生产者、D是初级消费者、C是次级消费者、B是分

解者,生产者和分解者在碳循环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详解】(1)图甲表示种群的增长速率,要获得最大持续捕捞量,捕捞后大黄鱼种群数量应处于最大增长速率,即b点,此时种群恢复需要的时间最短。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时,种群数量=(第

一次标记个体数×第二次捕捉个体数)/第二次捕捉到的标记个体数,所以如果标记个体更易于被捕食,再次捕捉时捉到的标记个体数减少,种群密度的估计值偏高。(2)海洋鱼类生活在不同的水层,体现了生物群落的垂直结构。新建码头的桩柱表面很快被细菌附

着,后依次出现硅藻、藤壶、牡牡蛎等,是群落演替的过程。(3)根据图乙的能量流动关系,可知A是生产者、D是初级消费者、C是次级消费者、B是分解者,生产者和分解者在碳循环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注意题目要求写字母;生产者是第一营养级,初级

消费者是第二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为1.5×106/7.5×106×100%=20%。(4)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但如果污染等因素的影响,超过生态系统能调节的限度,生态系统就会被破坏。【定位】本题考查种群和群落及生态系统

结构与功能及稳定性的知识。意在考查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

确的结论的能力。30.抗体的结构如图所示,它由两条H链和两条L链组成。同一物种C区氨基酸序列恒定,不同抗体结合抗原的V区氨基酸序列有差异。(1)在生物体内,抗体是由________细胞分泌的,该细胞可以来自____

________增殖分化。(2)传统方法获取抗体时,需要将相应的抗原反复注射到动物体内,从动物的血清中分离。显然,这种方法产生的抗体量和纯度等都很低特异性差,单克隆抗体的出现,克服了传统抗体的不足,单克隆抗体

是指________________。(3)天然的抗体左右两个V区结构完全相同,只能结合相同的抗原。通过一定技术手段可以得到双功能抗体(又叫双特异性抗体),它的两个V区能结合不同的抗原。制备双功能抗体的基本方法如下:将能分泌

抗体1的杂交瘤细胞(A细胞)与能分泌抗体2的淋巴细胞(B细胞)进行融合,形成可分泌两种亲代抗体和杂种抗体的杂种—杂交瘤细胞(A—B)。细胞融合时需要用_______________、聚乙二醇或电激等诱导,融合后总共应该有______________种细胞(

最多考虑两两融合)。(4)双功能抗体在癌症治疗中可作为“生物导弹”:用其中一个V区识别癌细胞表面_________,用另一个V区将T细胞等杀伤细胞定向带到癌细胞所在的位置,这里,T细胞对癌细胞的攻击属于____免疫。(5)细胞

融合方法得到的双功能抗体,只是将两个不同抗体的V区集中到了一个抗体上,人们无法改变V区的结构。通过____技术,可以对双功能抗体的V区进行设计改造,使其更适合人类的需要。这种改造,最终还必须通过对DNA分子的改造来完成。【答案】(1).浆(或效应B)(2).B细胞或记忆B细胞(3).由单一

B细胞克隆而成的细胞群分泌产生的抗体(4).灭活的病毒(5).5(6).特定的抗原(7).细胞(8).蛋白质工程【解析】【分析】1、单克隆抗体的制备(1)制备产生特异性抗体的B淋巴细胞:向免疫小鼠体内注射特定的抗原,然后从小鼠脾内获得相应的B淋巴细胞(2)获得杂交瘤细胞①将鼠的骨髓瘤

细胞与脾细胞中形成的B淋巴细胞融合;②用特定的选择培养基筛选出杂交瘤细胞,该杂种细胞既能够增殖又能产生抗体。(3)克隆化培养和抗体检测(4)将杂交瘤细胞在体外培养或注射到小鼠腹腔内增殖(5)提取单克隆抗体:从细胞培养液或小鼠的腹水

中提取2、单克隆抗体的应用(1)作为诊断试剂,具有准确、高效、简易、快速的优点。(2)用于治疗疾病和运载药物。3、蛋白质工程:指以蛋白质的结构规律及其与生物功能的关系作为基础,通过基因修饰或基因合成,对现有蛋白质进行基因

改造,或制造一种新的蛋白质,以满足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详解】(1)在生物体内,抗体是由浆细胞分泌的,该细胞可以来自于B细胞或记忆B细胞增殖分化。(2)单克隆抗体是指:由单一B细胞克隆而成的细胞群分泌产生的抗体。(3)细胞

融合时需要用灭活的病毒、聚乙二醇或电刺激等方法诱导,但是融合率达不到100%.融合后总共应该有5胞(最多考虑两两融合),用A、B字母表示出这些细胞组合为A-A、B-B、A-B、A、B。(4)V区具有识别抗原的作用,双功能抗体在癌症治

疗中可作为“生物导弹”:用其中一个V区识别癌细胞表面特定的抗原,用另一个V区将T细胞等杀伤细胞定向带到癌细胞所在的位置,T细胞对癌细胞的攻击属于细胞免疫。(5)通过蛋白质工程技术,可以对双功能抗体的V区进行

设计改造,使其更适合人类的需要。【点睛】本题考查了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蛋白质工程的概念,要求考生识记蛋白质工程的概念及基本途径,识记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流程,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31.Bt毒素是由苏云金芽胞杆菌产生的一种毒蛋白,对多种昆虫具有较强的杀伤力,而对人和其它脊椎动物没有

毒性。(1)以Bt毒蛋白为有效成分的农药长期使用,会导致害虫种群____,使药效减弱直至丧失,无法在生产中继续使用。(2)以家蚕为材料,研究昆虫抗药性遗传特性。测定生命力大致相同的多品种家蚕幼虫致死50%的Bt浓度(LC50),结果

如下:家蚕品种ABCDEFGHLC50(mg/L)59.437.594.2118.6118.6118.7129.0>3751研究人员欲选择敏感型和抗药型家蚕为亲本进行杂交实验,据上表结果,最好选择家蚕品种是_______________。②杂交实验及结果如下表:亲本实验一♀抗药型×♂敏感型

实验二♀敏感型×♂抗药型实验三实验一的F1×抗药型实验四实验二的F1×敏感型实验五实验一的F1自交实验六实验二的F1自交子代抗药型006703734敏感型808083150113116实验一和实验二的结果表明,家蚕抗药型是由位于____________染色体上

的____性基因控制的;实验____的结果表明,F1产生两种配子且比例为1:1(3)Bt毒蛋白与家蚕幼虫的中肠细胞特异性受体结合,使细胞膜穿孔,细胞裂解,幼虫死亡。为从分子水平上阐明家蚕产生抗药性的原因,研究人员从实验一亲

本________________细胞中提取总RNA,获取cDNA,测定亲本受体基因碱基序列如图。起始密码子终止密码子酪氨酸密码子AUG/GUGUAA/UAGUAU/UAC从分子水平推测家蚕抗药性产生的原是敏感型受体基因中插入3个碱基对,导致____(填写变异类型),进而在受体蛋白中插

入一个氨基酸(酪氨酸),受体蛋白结构改变,使受体不能与Bt毒蛋白结合而产生抗药性。(4)依据Bt受体基因设计的靶向sgRNA,可以与限制酶Cas9结合,定点切除受体基因的39个核苷酸。sgRNA和Cas9mR

NA的混合物注射到____型家蚕受精卵中,若其发育成的家蚕幼虫表现为________,则进一步证明上述推测成立。(5)基因编辑技术能精确靶向修饰生物体基因组特定位点,人为改造生物体的遗传信息。请从利或弊某一方面说明该技术的应用是一

把“双刃剑”:____。【答案】(1).基因频率(定向)改变(2).品种B和品种H(3).常(4).隐(5).三(或五或六)(6).中肠(7).基因突变(8).敏感(9).抗药(型)(10).利:生物育种(

育种方向)、基因诊断、基因治疗、靶向治疗、药物生产(医药方向)。弊:基因污染、生态环境破坏、“外来物种入侵”、产生新的致病菌(环境方向)、基因歧视(伦理方向)、食品安全(食品安全健康方向)【解析】【分析】1、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

改变,导致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不断进化。2、由题意可知,SgRNA与限制酶Cas9结合,可定点切除受体基因的39个核苷酸,使受体基因功能丧失。【详解】(1)由于害虫会发生基因突变,使种群中出现含抗Bt毒蛋白基因的个体。以Bt毒蛋白为有效成分的

农药长期使用对害虫起选择作用,会使害虫的抗Bt毒蛋白基因频率升高,使药效减弱直至丧失,无法在生产中继续使用。(2)①由表格的内容可知,用Bt处理不同品种家蚕幼虫,使B品种家蚕幼虫出现半数死亡的Bt浓度(37.5mg/L)最小;使H品种家蚕幼虫出现半数死亡的Bt浓度(大于375mg/L

)最大。因此,研究人员欲选择敏感型和抗药型家蚕为亲本进行杂交实验,最好选择B品种家蚕为敏感型亲本,H品种家蚕为抗药型家蚕为亲本。②由实验一和实验二可知,敏感型和抗药型家蚕杂交,子代家蚕全为敏感型,说明敏感型为显性性状,抗药型为隐性性状。正交和反交,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相同,说明家蚕敏感型和抗药型的

遗传与性别无关,则这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因此,家蚕抗药型是由位于常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控制的。实验三中,杂合子(F1)与隐性纯合子(抗药型)杂交,子代中抗药型:敏感型=1:1,说明F1产生两种配子且比例为

1:1。或实验五、六中,杂合子F1自交,子代中抗药型:敏感型=1:3,说明F1产生两种配子且比例为1:1。(3)由“Bt毒蛋白与家蚕幼虫的中肠细胞特异性受体结合,使细胞膜穿孔,细胞裂解,幼虫死亡”可知,应从实验一亲本中肠细胞中提取总

RNA,获取cDNA,测定亲本受体基因碱基序列。由题图可知,抗药型受体基因碱基序列比敏感型受体基因多了3个碱基对,为ATA/TAT,且密码子UAU编码酪氨酸。由此可推测家蚕抗药性产生的原因敏感型受体基因中插入3个碱基对,导致基因突变,进而在受体蛋白中

插入一个酪氨酸,受体蛋白结构改变,使受体不能与Bt毒蛋白结合而产生抗药性。(4)由题意可知,sgRNA与限制酶Cas9结合,定点切除受体基因的39个核苷酸,使受体基因不能编码合成受体。因此,sgRNA和Cas9mRNA的混合物应注射到敏感型家蚕受精卵中。若其发育成的家蚕幼虫表现为抗药型,

则说明受体基因不能编码合成受体,家蚕幼虫的中肠细胞无受体与Bt毒蛋白结合而产生抗药性,进一步证明上述推测成立。(5)基因编辑技术在农牧业、医药和医学、环境保护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例如生物育种、基因诊断、基因治疗、药物生产等

。基因编辑技术在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带来益处的同时,也使人们产生关于基因编辑技术安全性等方面的担忧。例如,基因污染、生态环境破坏、“外来物种入侵”、产生新的致病菌、基因歧视、食品安全(食品安全健康方向)。【点睛】本题考查基因工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运用所学基础知识,结合所学知

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的能力。32.刚果红能够与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可用其鉴定纤维素分解菌。某研究小组将滤纸埋在土壤中,30天后从滤纸上取6g土壤样品加入30mL生理盐水中溶解,得到了富有纤维素分解菌的菌原液,并进行如下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稀释菌原液:为确定合适的

稀释倍数,小组成员取1mL菌原液进行如下图所示的操作,在统计菌落时,发现平板上的平均菌落数为40个,则每毫升菌原液中的细菌数大约为________个。(2)培养基的准备:在对培养基进行高压蒸汽灭菌的过程中,完成加

水、装锅、加热排气、保温保压适当时间后,切断热源,让灭菌锅内温度自然下降,________,打开排气阀,旋开固定螺栓,开盖,才可以取出灭菌的培养基等物品。待培养基冷却至50℃左右时倒平板,在培养基凝固之前加入灭菌的刚果红,从功能上来看,该培养基属于________培

养基,培养基中碳源主要是________。(3)接种与观察:在无菌条件下,用________取0.1mL稀释后的菌悬液进行图1中________所示的操作,室温放置2~3分钟后倒置于恒温箱中培养,室温放置2~3分钟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培养过程中

定期观察菌落特征和透明圈的大小,图2中D/d的值越________,表示该菌对纤维素分解能力越强。【答案】(1).4×106(2).压力表的压力降为零(3).鉴别(4).纤维素(5).移液枪(移液管)(6).甲(7).使菌液完全被培养基吸收(8).

大【解析】【分析】刚果红染色法原理:刚果红能与培养基中的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当纤维素被纤维素酶分解后,刚果红——纤维素的复合物便没法形成,培养基中会出现以纤维素分解菌为中心的透明圈,通过是否产生透明圈来筛选纤维素分解菌。【详解】(1)分析题图可知菌原液被稀释了10000倍,每毫升菌原液中的细菌数

大约为40╳10╳10000=4×106个。(2)培养基的准备:在对培养基进行高压蒸汽灭菌的过程中,完成加水、装锅、加热排气、保温保压适当时间后,切断热源,让灭菌锅内温度自然下降,压力表的压力降为零,打开

排气阀,旋开固定螺栓,开盖,才可以取出灭菌的培养基等物品。待培养基冷却至50℃左右时倒平板,在培养基凝固之前加入灭菌的刚果红,刚果红能与培养基中的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故从功能上来看,该培养基属于鉴别培养基,培养基中碳源主要是纤维素。(3)接种与观察:在无

菌条件下,用移液枪(移液管)取0.1mL稀释后的菌悬液进行图1中甲所示的操作,室温放置2~3分钟后倒置于恒温箱中培养,室温放置2~3分钟的目的是使菌液完全被培养基吸收。培养过程中定期观察菌落特征和透明圈的大小,根据刚果红染色法原理,图2中D/d的值越大

,表示该菌对纤维素分解能力越强。【点睛】识记微生物常用的接种方法,知道平板划线法只能用于微生物分离,稀释涂布平板法能用于微生物的分离与计数。掌握刚果红染色法的原理,根据题干情境准确作答。33.图1是某基因工程中构建重组质粒的过程示意图,载体质粒P0

具有四环素抗性基因(tetr)和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ampr)。请回答下列问题:(1)EcoRV酶切位点为,EcoRV酶切出来的线性载体P1为__________未端。(2)用TaqDNA聚合酶进行PCR

扩增获得的目的基因片段,其两端各自带有一个腺嘌呤脱氧核苷酸。载体P1用酶处理,在两端各添加了一个碱基为___________的脱氧核苷酸,形成P2;P2和目的基因片段在__________酶作用下,形成重组质粒P3。(3)为筛选出含有重组质粒P3的菌落,采用含有不同抗生素的平板进行筛选,

得到A、B、C三类菌落,其生长情况如下表(“+”代表生长,“﹣”代表不生长)。根据表中结果判断,应选择的菌落是_____(填表中字母)类,另外两类菌落质粒导入情况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菌落类型平板类型ABC无抗生素﹢﹢﹢氨苄青霉素﹢﹢﹣四环素﹢

﹣﹣氨苄青霉素+四环素﹢﹣﹣(4)为鉴定筛选出的菌落中是否含有正确插入目的基因的重组质粒,拟设计引物进行PCR鉴定。图2所示为甲、乙、丙3条引物在正确重组质粒中的相应位置,PCR鉴定时应选择的一对引物是____________。某学生尝试用图中另外一对引物从某一菌落的质粒中扩增出了400bp片段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答案】(1).平(2).胸腺嘧啶(T)(3).DNA连接(4).B(5).A类菌落含有PO(6).C类菌落未转入质粒(7).乙丙(8).目的基因反向连接【解析】【分析】基因表达载体的基本结构包括复制原点、目的基因、标记基因、启动子、终止子等。根据题干

信息和图形分析,P0是载体质粒,其含有的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ampr)和四环素抗性基因(tetr)都属于标记基因,可以用检测目的基因是否导入受体细胞;EcoRV酶为限制酶,其切割质粒后悔破坏了四环素抗性基因(tetr)。【详解】(1)根据题意分析,EcoRV酶

识别的序列是-GATATC-,并且两条链都在中间的T与A之间进行切割,因此其切出来的线性载体P1为平末端。(2)据图分析,目的基因两侧为粘性末端,且漏出的碱基为A,则在载体P1的两端需要个加一个碱基T形成具有粘性末端

的载体P2,再用DNA连接酶将P2与目的基因连接起来形成重组质粒P3(3)根据以上分析已知,限制酶切割后破坏了四环素抗性基因,但是没有破坏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因此含有重组质粒P3的菌落在四环素中应该不能生长,而在氨苄青霉

素的培养基中能生长,结合表格分析可知,应该选择B类菌落。根据表格分析,A类菌落在氨苄青霉素和四环素的培养基中都能够生长,说明其导入的是P0;C类菌落在任何抗生素的培养基中都不能生长,说明其没有导入任何质粒。(4)据图分析,根据目的基因插入的位置和PCR技术的原理

分析,PCR鉴定时应该选择的一对引物是乙和丙:根据题意和图形分析,某同学用图中的另外一对引物(甲、乙)从某一菌落的质粒中扩增出了400bp的片段,说明其目的基因发生了反向连接。【点睛】本题考查基因工程的知识点,要求学生掌握基因工程的操作工具和操作步骤,理解限制酶的特点和选择的原则,能够

正确识图判断获取有效信息,分析EcoRV酶的切割结果,把握目的基因与载体连接的碱基关系,结合题意和标记基因的作用判断第(3)问中在培养基上菌落的生长情况,把握PCR扩增技术的过程和引物的选择方法,这是该题考查的重点。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327868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