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中山市中山纪念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含解析

DOC
  • 阅读 1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5 页
  • 大小 401.754 KB
  • 2024-09-29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广东省中山市中山纪念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广东省中山市中山纪念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广东省中山市中山纪念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12 已有1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15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广东省中山市中山纪念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含解析.docx,共(15)页,401.754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a4412ec9f6e5d27f8b9d17072a4b2b51.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21-2022学年度中山市中山纪念中学高三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卷考试时间:75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卷(选择题)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一、单选题1.明成祖时期,内阁大学士备皇帝顾问,协助皇帝处理各

种政务;到宣宗时期,奏章由通政使司汇总,司礼监呈报皇帝过目,再交到内阁,内阁负责草拟处理意见,再由司礼监把意见呈报皇上批准,最后由六科校对下发。这表明明代内阁A.逐渐成为事实上的行政中枢B.削弱了君主的专制中央集权C.掌握了中央行政事务决策权D.有效制

约了司礼太监的权力【答案】A【解析】【详解】题干所示为明代内阁权力的相关信息,内阁的权力越来越大,职责越来越重要,表明其逐渐成为事实上的行政中枢,A项正确;内阁设置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体现,排除B项;内阁服务于皇权,并未掌握行政事务的

决策权,排除C项;D项说法既不符合题干主旨,也不符合史实,排除。故选A项。2.1689年,英王威廉三世接受《权利法案》,1693年,选用了4位宠臣担任了政府要职,到1698年又重新任命了新的政府成员,1701年,接受了英国议会通过的《嗣位法》。以上材料说明A.英王积极推行宪政改革B.英王与议会矛

盾尖锐C.英国政局长期动荡不安D.英王仍有很大的权力【答案】D【解析】【详解】据题意可知,威廉三世在接受《权利法案》后还能够选用宠臣担任政府要职和任命新的的政府成员,说明英王还掌握有较大的权力,D项正

确;材料主要说明英王仍然具有较大的权力,不能说明英王积极推行宪政改革,排除A项;《权利法案》颁布后确立了议会高于国王的原则,B项不符合史实,排除;材料无法说明英国政局长期动荡,排除C项。故选D项。3.如

图是某学生对历史教材内容直观展示,据此理解其反映的主题是的A.“一超多强”的多极化趋势B.美苏“冷战”完全抑制了多极化的发展C.不结盟运动支持欧共体、日本崛起D.政治多极化趋势的出现【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图片中美国和苏联相对,体现的是两国之间冷战的背景,而中间的欧共体、日

本、中国和不结盟运动体现的是冲击两极格局的多种力量,所以图示体现的是冷战时期已经出现多极化趋势,故答案为D项;“一超多强”的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是在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终结后,排除A项;在美苏冷战格局下出现了多极化趋势,排除B项;欧共体、日本崛起与不结盟运动无关,排除C项。4.

王夫之《读通鉴论·秦史》中说:“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秦之所灭都六国耳,非尽灭三代之所封也。……天下计则(郡县制)害不如封建之滋也多矣。”下列有关材料所含信息的表述,正确的是A.分封制比郡县制有利于社会安定B.秦朝的建立标志着分封制的终结C.郡县制比分封制更利于国

家治理D.郡县制替代分封制改变了社会阶层结构【答案】C【解析】【详解】王夫之认为郡县制连续实行了两千多年,是因为其危害比分封制少,即郡县制比分封制更利于国家治理,C项正确;郡县制加强中央集权,比分封制更有利于社会安定,A项错误;秦朝之后,“非尽灭三代之所封”仍然存在分封诸侯的做法,B项错

误;材料没有分析郡县制对社会阶层结构的影响,D项错误。5.由于公元前390年高卢人入侵罗马及当地人口增多,在有限土地上新建的房屋毗邻,与之有关的支撑地役权,如禁止妨碍光线地役权等各种建筑物地役权法规随之形成。这反映了罗马法A.重视维护公共权益B.蕴含人人平等观念C.调和帝国

社会矛盾D.呈现与时俱进特征【答案】D【解析】【详解】据材料“与之有关的支撑地役权,如禁止妨碍光线地役权等各种建筑物地役权法规随之形成”可知,罗马法关于地役权的规定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而逐步形成的,这反映了罗马法呈现与时俱进的特征,D项正确;材料是对私人权益的维护,没有涉及维护公共利益的问题,

A项错误;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罗马法与时俱进的特征,没有体现人人平等观念,B项错误;公元前390年,罗马处于共和国时期,还未进入帝国时期,C项错误。6.1958年9月17日,《人民日报》刊登如图所示漫画“河南省日产生铁1

8694吨”,由此可知A.“左”倾错误严重泛滥B.社会主义改造如火如荼C.人民公社体制迅速发展D.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1958年是大跃进运动时期,“河南省日产生铁18694吨”反映了大跃进运动中片面追求高速度,造成浮

夸风等“左”倾错误严重泛滥,故选A;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完成,排除B;材料反映的是“大炼钢铁”,与人民公社体制无关,排除C;材料反映的是浮夸风,并非真实的生铁产量,排除D。【点睛】7.1951年6月1日,自《关于推行爱国公约、捐献飞机大

炮和优待烈军属的号召》发表后,在数月间,全国各地捐款数额便达31847亿元(旧币值约10000:1)。此外,各省人民还积极捐助战斗机,如东北人民认捐203架、华北人民认捐100架,苏南人民认捐120架等。这些现象()A.反映了人们建设国家的热情高B.得益于“一五”计划的顺利进行C

.折射出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D.有力地支援了抗美援朝战争【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全国各地捐款数额便达31847亿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1年正值抗美援朝时期,各地捐款,捐助战斗机,有力地支援了抗美援朝战争,D项正确;此

时是抗美援朝时期,捐款是为了前线作战,与建设国家无关,排除A项;“一五”计划开始于1953年,排除B项;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后,社会的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建立,排除C项。故选D项。8.有学者指出,核危机造成的核均势给苏美关系带来的是双方竭力以实力为基础,

寻求与对方的共处之道,探索两大国共管世界之道。这说明古巴导弹危机()A.带来了国际关系的和平稳定B.使美苏两国放弃了战争C.增强了美苏关系中的合作因素D.从根本上改变了美苏关系【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是本质题。时空范围为古巴导弹危机后的美苏。根据材料中的“共处之

道”“共管世界之道”可知,古巴导弹危机使得美苏两国探寻共处之道,意味着这一事件增强了美苏关系中的合作因素,C项正确;危机后,世界依然是动荡不安,排除A项;B项表述绝对,所述不符合史实,如美国侵略越南的战争,排除B项;美苏关系依然处于冷战状态,排除D项。故选C项。9.周祭制度是殷王

室采用不同祭奠方式,轮番的、周而复始的对先公先王先妣进行祭祀的制度。据此可知,当时A.封建迷信根深蒂固B.宗法制度已较为完善C.祖先崇拜得以体现D.儒家孝道思想受重视【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及题意可知,周祭制度强调“对先公先王先

妣进行祭祀”,即重视对祖先的祭祀,故C正确;殷商时期还不是封建社会,更谈不上封建迷信,故A错误;题意没有体现宗法制,故B排除;春秋时期才有儒学,故D不符合题意。10.中国古代以农立国,历来重视水利工程与灌溉事业

的发展。下列相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秦国修建了都江堰B.西汉修筑了龙首渠C.东汉兴建了芍陂D.三国时期马钧革新了翻车【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反向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芍陂是战国时期的水利工程,C项符合题意;秦国时期,修建都江堰,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龙首渠是西汉时期修筑的,有利于农业生产,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三国时期马钧革新了翻车,有利于农业灌溉,D项不符合题意,排

除。故选C项。11.1949年11月9日,国民党所属的中国、中央两大航空公司的员工宣布起义,12架飞机自香港北飞至北京、天津。这一事件()A.说明国人支持新中国民航发展B.标志着新中国航空事业起步C.表明新中国航空摆脱外来控制D.是具有重

大意义的爱国举动【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49年(中国)。据材料“1949年11月9日,国民党所属的中国、中央两

大航空公司的员工宣布起义,12架飞机自香港北飞至北京、天津”及所学知识可知,此时新中国已经成立,来自国民党的航空公司员工起义,飞往北京,这是具有重大意义的爱国举动,D项正确;国民党航空公司的员工是因为爱国主义而起义,并非为了支持中国民航发展而飞往北京,排除A项;国民党航公司

员工起义飞往北京这个事件与新中国航空事业起步和新中国航空摆脱外来控制没有直接关系,这是一件因爱国主义而发生的国民党内部的起义事件,排除BC项。故选D项。12.下表为《汉谟拉比法典》部分内容摘要。这些规定表明

古巴比伦法律()内容第103条在遇到洪水、恶劣天气、旱灾和劫匪,尽可能保护债务人的利益第113条债权人未征得债务人的同意,不能擅自到其谷仓去取谷物,否则他应被检举第118条当债务人在各种手段都用尽,仍然无法偿还,只

能抵押妻子和儿女A.保障公众利益缓和阶级矛盾B.深受自然法精神影响C.注重对个人私有财产的维护D.侧重民事纠纷的调节【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巴比伦)。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

是:明确规定在遭遇天灾人祸的情况下,尽可能保障债务人的基本权益,体现了《汉谟拉比法典》在处理债务纠纷时,注重维护社会稳定,保障公众利益,缓和阶级矛盾,A项正确;据所学,《汉谟拉比法典》制订时,自然法精神尚未形

成,排除B项;注重对个人私有财产的维护与“尽可能保护债务人的利益”“债权人未征得债务人的同意,不能擅自到其谷仓去取谷”等不符,排除C项;材料没有比较,不能得出法典侧重民事纠纷调节的结论,排除D项。故选A项。13

.20世纪60年代初,大庆工人吃大苦,耐大劳,坚持“三老四严”“四个一样”和“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的精神风貌,出色地完成石油会战,摘掉了中国贫油的帽子。这反映出()A.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B.国民经济恢复取得重要成果C.拼搏奉献的时代精神D.三线建设获得了辉煌的成

就【答案】C【解析】【详解】“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卜大油田人”说明以王进喜为代表的大庆工人,具有艰苦奋斗、敢于拼搏、奋发图强的英雄气概,反映出拼搏奉献的时代精神,而非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C项正确,排除A项;1952年底,国民经济得到全面恢复早于“2

0世纪60年代初”,排除B项;大庆油田不属于三线建设,排除D项。故选C项。14.明初至成化年间(1465-1487),民间一直存在自下而上的白银货币化趋势,在这一趋势下,禁银政策逐步松弛,白银货币化自上而下全面展开,最终形成“朝野率皆用银”的

格局。这一变化()A.体现了工商皆本的现状B.源于封建经济逐渐解体C.说明了社会转型的完成D.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朝(中国)。据本题材料

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明朝初年至成化年间,民间商品经济发展推动了白银货币化的趋势,并推动了政府禁银政策的松弛,D项正确;明朝政府仍然坚持重农抑商政策,排除A项;封建经济开始解体是在鸦片战争之后,排除B项;明朝并没有实现社会转型,

排除C项。故选D项。15.1831年,英国《人民之声报》发布工人阶级政纲,指出“劳动是财富的源泉,工人们是中间和上层阶级的支持者”;1834年,英国“全国各业统一工会”宣布“要建立一种新的秩序,只有社会中真正有用的和有智慧的阶层,才能管理国家事务”。这一变化反映了A.英国工人阶

级主体意识的自我觉醒B.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一次伟大尝试C.工业革命加剧了英国社会贫富分化D.社会主义成为英国工运的指导思想【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可知,18世纪30年代,英国工人阶级提出自己的政治纲领,并要建立一种新的秩序,参与国家事务管理,这说明英国工人阶级政治觉悟提高,主体意识

的自我觉醒,A项正确;1871年的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一次伟大尝试,排除B项;材料的主旨不是强调工业革命加剧英国社会的贫富分化,排除C项;当时还没有产生马克思主义,因此社会主义不可能成为英国工运的指导思想,排除D项。故选A项。16.2022年6月,考古学家又在三星堆遗址(成都平原)八号祭祀

坑的西北侧,发现一尊由三个部分焊接而成的青铜顶尊人像。底部是一尊方形底座带盖的圆罍;主体部分是一尊蛇身人像;头顶还有一个觚形尊。考古专家认为其器形带有明显的中原地区青铜器文物的特征。据此可知()A.文化遗址多数分布在大江大河地区B.文

化之间存在相互交流和影响C.三星堆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D.三星堆是当时青铜制造业中心【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三星堆文化的相关知识。根据材料“考古专家认为其器形带有明显的中原地区青铜器文物的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各地区之间文化

出现了交流和影响,B项正确;A项材料没有体现,排除A项;材料中的带有明显的中原地区风格的青铜器不能说明三星堆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排除C项;材料中表述意思是三星堆出土文物带有明显的中原地区青铜器文物的特征,不能看出三星堆是青铜制造业中心,排除D项。故选B项。第II卷(非选择题)4小题,共52

分二、材料分析题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地方行政区划,自秦汉以来,基本上按山川地形的自然境界建置。……元统治者吸取了汉唐以来地方割据势力据险对抗中央政府这一教训,打破了自然的疆界,极力避免某一地区成为地方长官据险称雄的国中之国。地方区域

的设置,人为地使自然区域割开,造成犬牙交错的局面。——摘编自李孔怀《中国古代行政制度史》材料二元朝同宋一样,把地方分成路、府、州、县,而实际上元代的地方政权不交在地方,乃由中央派行中书省管理。行省长官是中央官

而亲自降临到地方。……所以行中书省正名定义,并不是地方政府,而只是流动的中央政府。——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材料三元朝史学家揭傒斯说,“镇以磐石宗,重以分省寄”,《元史·明宗纪》也称行省为“方面之寄”。合而论之,即在传统的郡县制基础上另加行省之类的高层督政组织于中央与路府州县之间

,把行省当做分寄与集权的枢纽,既有所分寄,又立足于集权。——摘编自李治安《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请回答:(1)材料一、二反映了元朝地方行政制度有哪些创新?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其历史作用。(2)综合材料三,指出行省与中央政府的关系。【答案】(1)创新:地方行政区

划打破山川地形的自然疆界;设行中书省管理地方;行省长官由中央官员担任。作用:避免地方割据,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开创了以省为单位的行政区划,是中国省制的开端。(2)关系:中书省的派出机构(表里);行使权

力受中央政府节制。【解析】【详解】(1)创新:根据材料“元统治者吸取了汉唐以来地方割据势力据险对抗中央政府这一教训,打破了自然的疆界,极力避免某一地区成为地方长官据险称雄的国中之国。”可知,地方行政区划打破山川地形的自然疆界;根据材料“由中央派行中书省管理。行

省长官是中央官而亲自降临到地方。……所以行中书省正名定义,并不是地方政府,而只是流动的中央政府。”可知,设行中书省管理地方,行省长官由中央官员担任。作用:根据材料“元统治者吸取了汉唐以来地方割据势力据险对抗中央政府这一教训,打破了自

然的疆界,极力避免某一地区成为地方长官据险称雄的国中之国。地方区域的设置,人为地使自然区域割开,造成犬牙交错的局面。”可知,避免地方割据,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根据材料“元代的地方政权不交在地方,乃由中央派行中书省管理。行省长官是中央官而亲自降临到地方。”可知,开创了

以省为单位的行政区划,是中国省制的开端。(2)关系:根据材料“镇以磐石宗,重以分省寄......方面之寄......把行省当做分寄与集权的枢纽,既有所分寄,又立足于集权。”可知,行省是中书省的派出机构,其行使权力受中央政府节制。18.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二战中,英国为了战争曾彻底地动员了它的人民和经济,它远比德国有效地分派男女劳动力的工作,并对全体人民实行了生活必需品的定量分配,结果便形成了一种似乎“公平分享”的原则。第二次世界大战

后,英国在政治上和经济上都削弱了,这使英国统治集团不得不实行一系列稳定英国政治和经济的改革。在经济方面,主张重要的银行和某些工业部门国有化,主张扩大以社会保险和福利补助为内容的福利制度。艾德礼工党政府执政六年间,共实施了八个国有化法案,其中包括把英格兰银行、煤炭工业、国内运输业、电力工业和钢铁工

业等实行国有化,到工党下台的1951年,国有化的工矿企业约占全国总数的20%。——摘编自王斯德《世界当代史》材料二撒切尔夫人(1979~1990年担任英国首相)上台后,英国的通胀已超过两位数,一度高达21%。撒切尔夫人将通胀视为头号大敌,认为它干扰经济活动,影响企业的理性规划,从而不利于投

资与经济增长。于是,她遵循货币主义原则,通过货币的紧缩政策,来控制通胀,她带来的直接后果是失业率从10%上升到大概12%。撒切尔夫人在哈耶克自由市场的理论指导下,还采取了一系列供给方面的举措,她将20家大型国企私有

化,包括捷豹汽车、英国电讯、英国石油及工厂和港口等。与此同时,撒切尔夫人大力减税以刺激经济活动。她将高收入的边际税率从80%降到50%,将低收入的税率也从33%降到了30%。这样,到了1982年初,英国经济衰退开始触底

,通胀也降到了8%左右。英国的经济随后进入一段久违的良好发展期;GDP增速达到5%左右,通胀则进一步降到了4%左右。这一趋势一直延续到撒切尔夫人下台的前夕。因此有人评价,是撒切尔夫人挽救了英国经济。——摘编自戴

险峰《重读撒切尔主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二战后初期英国推行经济改革的原因及积极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撒切尔夫人经济改革的内容,并加以简评。【答案】(1)原因:二战中国家控制经济政策的影响;二战使英国经济衰退(破

坏严重);凯恩斯主义影响(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罗斯福新政影响;英国人民斗争;政党政治发展;第三次科技革命影响等。积极影响:有利于经济恢复和发展;有利于人民生活的改善;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有利于社会稳定)等。(2)内

容:实行货币紧缩政策;进行供给制改革;国企私有化;减少税收;减少福利;减少财政开支;放松对企业管制(鼓励企业竞争)等。评价:进步性:顺应时代潮流,勇于改革;一定程度上克服福利国家制度弊端;推动英国经济的发

展;缓解财政危机;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等。局限性:造成失业率上升;贫富差距扩大等。【解析】【详解】(1)原因:据材料“二战中,英国为了战争曾彻底地动员了它的人民和经济,它远比德国有效地分派男女劳动力的工作,并对全体人民实行了生活必需品的定量分配,……”可知,二战中英国曾有效的控

制了经济;据材料“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在政治上和经济上都削弱了,这使英国统治集团不得不实行一系列稳定英国政治和经济的改革”可知,二战使英国政治和经济都削弱了(破坏严重);据所学可知,二战后凯恩斯主义盛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借鉴罗斯福新政措施;结合所学还可从人民斗争、政

党政治发展完善、第三次科技革命影响等等角度分析。积极影响:据所学可知,改革就是要改掉不适应经济发展的不利环节,因此改革的积极影响:可从经济恢复和发展、人民生活的改善、缓和阶级矛盾、利于社会稳定等方面分析。(2)内容:据材料“她遵循货币主义原则,通过货币的紧缩政策,来控制通胀”可知,撒

切尔夫人实行货币紧缩政策;据材料“撒切尔夫人在哈耶克自由市场的理论指导下,还采取了一系列供给方面的举措,她将20家大型国企私有化,包括捷豹汽车、英国电讯、英国石油及工厂和港口等。”可知,进行供给制改革;将一系列大型国企私有化;据材料“她

将高收入的边际税率从80%降到50%,将低收入的税率也从33%降到了30%。”可知,减少税收,刺激经济发展;结合所学可知,为减轻财政负担,撒切尔政府还减少福利;减少财政开支等措施发展经济。评价:进步性:本问可结合撒切尔夫人改革的背景是“70年

代英国经济滞胀”,因此其改革顺应时代潮流;减少福利开支,一定程度上克服福利国家制度弊端;据材料“因此有人评价,是撒切尔夫人挽救了英国经济。”可知,改革推动英国经济的发展;缓解财政危机;实质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等。局限性:据材料“她带来的直接后果是失

业率从10%上升到大概12%。”可知,改革造成失业率上升;减少福利开支,贫富差距扩大等。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古代玛雅人分布较广,他们培植了玉米、蕃茄、辣椒等重要农作物。14世纪.初兴起的阿兹特克人不断向外扩张,征服周围许多部落,形成一大帝国。阿兹特克人的农业、狩猎、捕鱼比较发达。印加人

是南美洲印第安人的一支,住在安第斯山中部。印加社会等级森严,农业、手工业发达。印第安人在其有限的活动范围内,难以逾越自然界的重重障碍而将其文明的星星点火,带到更远的地区。一拉关古代印第安文明是古代人类文明中的一种特殊类型,他们处在生产力和科

学技术水平十分落后且极端孤立隔绝的状态。——摘编自程洪《论拉丁美洲古代印第安文明的特点》材料二——引自《论语》《老子》韩非子》.材料三封建制的核心是领主附庸关系。这种关系有一个关键点:统治是有限度的统

治,效忠是有限度的效忠,即双向的权利义务关系。如果附庸违背了契约,领主可以抛弃附庸;如果领主违背了契约,附庸认为他们同样可以不承认领主。因此,中世纪的西欧封建制中有“忠诚”,同时也有“撤回效忠”,被统治者对统治者的反抗具有一定的合法性。—

—据侯建新《早期欧洲文明建构及影响》整理(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古代拉丁美洲文明发展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概括孔子、老子、韩非的政治主张。结合所学,指出秦汉时期治国主导思想的演变。(3)据材料三

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世纪欧洲封建制度的特点和影响。【答案】(1)特点:文明悠久;文明独立发展,自成一体;农业相对发达。(2)主张:孔子:德治;老子:无而治;韩非:法治。演变:秦朝:法家思想。汉初:黄老无为思

想。汉武帝时期独尊儒术后,儒家思想。(3)特点:双向的权利义务关系(契约关系);被统治者对统治者的反抗具有一定的合法性;以土地为纽带;为层层分封,层级独立。影响:有利于当时社会的稳定;出现地方割据局面。【解析】【小问

1详解】特点:根据“古代玛雅人分布较广,他们培植了玉米、蕃茄、辣椒等重要农作物。”结合所学可知,文明起源早,历史悠久;根据“古代印第安文明是古代人类文明中的一种特殊类型,他们处在生产力和科学技术水平十分落后且极端孤立隔绝的状态。”可知,文明自成体系,独立发展;根据“印加社会等级

森严,农业、手工业发达”可知文明比较先进,农业相对发达。【小问2详解】主张:根据“为政以德”可知孔子主张德治;根据“为无为,则无不治”可知老子主张无为而治;根据“故依法治国”可知韩非子主张法治。演变:结合所学可知,秦朝“以法为教以吏为师”主张依法治国;汉初民生凋敝,休养生

息,黄老思想收到推崇;汉武帝时期,为了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小问3详解】特点:根据材料“统治是有限度的统治,效忠是有限度的效忠,即双向的权利义务关系。”可知二者之间是双向权利义务关系;根据“被统治者对统治者的反抗具有一定的合法

性”可知被统治者对统治者的反抗具有一定的合法性;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欧洲封建制度建立在庄园经济之上,以土地为纽带;通过层层分封,相对独立的附庸关系。影响:通过双方契约关系,形成一种相对稳定的社会秩序;同时由于相对对立性,领主在自己

的封地有相对独立性和反抗的合法性,容易出现割据势力。三、论述题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其中,家国情怀是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的人文追求,体现了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情感,以及对国家的高度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学习

和探究历史应具有价值关怀,要充满人文情怀并关注现实问题,以服务于国家强盛、民族自强和人类社会的进步为使命。——摘自《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版2020年修订)》材料二第五单元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第16课两次鸦片战争·19世纪中期的世界与中国/两次鸦片战争/开眼看世界

第17课国家出路的探索和列强侵略的加剧·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边疆危机与甲午中日战争/瓜分中国的狂潮第18课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戊戌维新运动/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侵华/民族危机的加深第六单元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第19课辛亥革命·资产

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建立/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第20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袁世凯复辟帝制与护国战争/北洋时期的军阀割据/民国初年经济、社会生活的新气象/新文化运动的开展【注】每课课题之下所列,为本课子目内容。——据

2019版《中外历史纲要(上)》根据以上材料,任选其中一个单元,自拟合适学习主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释。(要求:主题鲜明,表述成文;阐释合理,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不得照抄材料。)【答案】【示例1】第五单元学习主题:19世纪中后期国家出路的探索阐释:19世纪中后期

,列强侵华是导致民族危机加深、国家呈现颓势与衰败趋向的主导因素,这就决定了救亡图存是社会各阶级抗争与努力的根本出发点;列强勾结清政府镇压中国人民的残酷现实,决定了中国人民反侵略的同时必须反封建。为挽救国家颓势,林则徐、魏源等初步提出了向西方

学习以求自强的主张,这对后世有重要的思想启迪作用。洋务派推行了一系列以“自强”“求富”为目标的洋务新政,成为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尝试。太平天国提出了一系列社会改造方案,但因不能突破封建秩序而归于失败。19世纪

末康梁维新派领导的维新变法运动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新思想的传播,但未能实现预期目标。义和团运动无法阻止中国滑向半殖民地的深渊,但它所展现出的中国人民不畏强暴的斗争精神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计划。19世纪末,孙中

山领导的民主革命正在酝酿之中。综上所述,晚清社会各阶级对中国革命认识的不足,特别是其自身的阶级局限性,使得其反抗斗争与救亡努力均归于失败。中国国运堪忧,民主革命任重而道远。但一代代先进中国人不畏强暴、勇于抗争的斗争精神与不懈探索国家出路的爱国情怀,是时代精神与民族精神的集

中体现,为当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示例2】第六单元学习主题:20世纪初资产阶级的救亡探索的阐释:《辛丑条约》的订立,标志着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遭受

重挫的清政府也试图通过“新政”自救,但归于失败。与此同时,资产阶级领导的民主革命运动日益高涨,孙中山组建同盟会,提出三民主义救国纲领,拉开了中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武昌起义后,大清王朝土崩瓦解,共和政体确立,但革命果实最终落入北洋军阀首领袁世凯手

中,中国陷入军阀割据混战。辛亥革命结束了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打开了近代思想解放的闸门,但它没有解决近代社会的根本问题,没有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此后革命党人维护民主共和的不懈斗争也相继失败,关

键在于它缺乏一个能够提出科学革命纲领、能够发动大多数民众以及组织严密的革命政党的领导,这是辛亥革命历史局限性的基本体现,也是留给后人的根本教训。基于对辛亥革命失败原因的痛苦反思,1915年起,以陈独秀等为代表的先进知识分子发动了新文化运动,他们高举民主与科学大旗,虽未能找到国家的

真正出路,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创造了重要条件,中国革命曙光初现。综上所述,到五四运动前夕,旧民主主义革命已走入绝境,时代呼唤崭新的领导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在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交替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率先觉醒并

确立了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与使命,革命面貌也随之焕然一新。中国共产党逐渐成为中国革命坚强的领导核心,马克思主义也在革命实践中开始了中国化的历程,彰显了科学理论与坚定信仰拯救中国的磅礴伟力,显示出共产党人的先进性、自觉性、革命性与博大心胸。【解析】【详解

】本题为论述题之选择观点说明题。时空是19世纪中后期到20世纪初期近代中国。首先是拟定合适的学习主题,根据材料信息“两次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维新运动、义和团运动”等可以概括第五单元学习主题“19世纪中后期国家出路的探索”。根据材料信息

“辛亥革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袁世凯复辟帝制与护国战争、新文化运动的开展”等可以概括第六单元的学习主题“20世纪初资产阶级的救亡探索”。其次结合19世纪中后期到20世纪初期的近代中国相关事实进行阐释。如第五单元学习主题:

19世纪中后期国家出路的探索,相关史实及阐释包括:19世纪中后期,民族危机加深,林则徐、魏源等初步提出了向西方学习以求自强的主张;洋务派推行了一系列以“自强”“求富”为目标的洋务新政;太平天国提出了一系列社会改造方案;19世纪末康梁维新派领导的维新变法运动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

发展和新思想的传播;义和团运动无法阻止中国滑向半殖民地的深渊,但它所展现出的中国人民不畏强暴的斗争精神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计划;19世纪末,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正在酝酿之中。综上所述,晚清社会各阶级对中国革

命认识的不足,特别是其自身的阶级局限性,使得其反抗斗争与救亡努力均归于失败。最后总结归纳。如第六单元学习主题:20世纪初资产阶级的救亡探索阐释:1901年《辛丑条约》的订立,标志着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清政府通过“新政”自救,但归于失败;孙

中山组建同盟会,提出三民主义救国纲领,武昌起义后,大清王朝土崩瓦解,共和政的体确立,但革命果实最终落入北洋军阀首领袁世凯手中,中国陷入军阀割据混战。辛亥革命结束了封建帝制,但没有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1915年起,以陈独秀等为代表的先进知识分子发动了新文化运动,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创造了重要条件。最后总结升华。本题材料时间跨度较长,涉及事件众多,史料以及阐释丰富,要求对事件及其相关影响非常明确。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263136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