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2020-2021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寒假作业训练卷05(解析版).docx,共(11)页,32.924 KB,由管理员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a425e709d3b96eb963863382130983da.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12020-2021学年上学期寒假训练05卷七年级语文(总分60分,考试时间50分钟)一、积累与运用。(26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2分)A.酝酿(liàng)吝啬(lìn)菡萏(hán)咄咄逼人(duō)B.气概(kài)蝉蜕(du
ì)秕谷(bì)淅淅沥沥(lì)C.纯粹(cuì)干涸(hé)坍塌(tān)拈轻怕重(niān)D.女娲(wā)痒酥酥(sū)御聘(pìng)骇人听闻(hài)【答案】C【详解】A.“酿”读作niàng,“菡”读作hàn;B.“概”读作gài,“蜕”读作tuì,“秕”读作
bǐ;D.“聘”读作pìn;故选C。2.下列各组词语中,汉字书写全部正确的一组是()(2分)A.庇护预警恍惚着落刨根问底B.澄澈原委恂职凄冷精益求精C.掺和虐待硬朗诀别惊慌失错D.胶猾俯冲酷热荫蔽大相径庭【答案】A
【详解】B.恂职——殉职;C.惊慌失错——惊慌失措;D.胶猾——狡猾;故选A。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2A.面对外国记者咄咄逼人....的提问,我国新闻发言人给予了机智的
回答。B.要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就要让各方面人才各得其所....、尽展其长。C.自从开渠引水之后,从前的不毛之地....变成了肥沃的农田。D.对于一些重要的文章,他总是不求甚解....,反复仔细地阅读。【答案】D【详解】A.咄咄逼人:咄咄,使人惊奇的声音。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
,使人难堪。也指形势发展迅速,给人压力。符合语境;B.各得其所:原指各人都得到满足。后指每个人或事物都得到恰当的位置或安排。符合语境;C.不毛之地:不生长草木庄稼的荒地。形容荒凉、贫瘠。符合语境;D.不求甚解:只求知道个大概,不求彻底了解。常指学习或研
究不认真、不深入。不符合语境;故选D。4.下面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上中学以来,他一直始终参加学校田径队训练。(删去“一直”,或删去“始终”)B.通过这次小提琴比赛,使他的自信心增强了。(删去“通过”,或删去“使”)C.到了退休年龄的他,精力和身体都还很健康。
(将“健康”改为“充沛”)D.我们要利用一切人类的优秀成果,为祖国建设服务。(将“一切”放到“人类的”后面)【答案】C【详解】C.搭配不当。改为“精力还很充沛,身体还很健康”。故选C。5.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6分)(1)______________
____,江春入旧年。(2)子夏曰:“__________________,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3)____________________,一夜征人尽望乡。(4)____________________,便引诗情到碧霄。(5
)人们常用《诫子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话作为自己“志存高远”的座右铭。【答案】海日生残夜博学而笃志不知何处吹芦管晴空一鹤排云上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3【详解】考查学生古诗文名句默写能力。学生答题时要正确理解句意,边诵边写,规范书写
,认真检查,力求不出错别字。本题中的“笃、芦、致”等字词容易写错。6.请根据对《朝花夕拾》的阅读积累,在下横线处填写相应的篇目或人物。(2分)作品篇目人物内容《(1)》寿镜吾第二次行礼时,先生便和蔼地在一旁答礼。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我对他很恭敬,因为我早听到,他
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琐记》(2)假如头上碰得肿了一大块的时候,去寻母亲去罢,好的是骂一通,再给擦一点药;坏的是没有药擦,还添几个栗凿和一通骂。她却决不埋怨,立刻给你用烧酒调了水粉,搽在疙瘩上
,说这不但止痛,将来还没有瘢痕。(1)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衍太太【详解】本题考查名著内容识记。(1)从人物——寿镜吾可以推测出,这是《朝花夕拾》中的《从百草园到三
味书屋》。老先生方正,质朴,博学,对学生严格而又宽容。(2)从“她却决不埋怨,立刻给你用烧酒调了水粉,搽在疙瘩上,说这不但止痛,将来还没有瘢痕”可猜测这是《琐记》中的人物——衍太太。她在《琐记》和《父亲
的病》两篇文章中出现。她在鲁迅的父亲临死时,一直怂恿他喊父亲的名字;怂恿小孩子冬天吃冰;打旋;怂恿鲁迅看黄色书籍;唆使鲁迅去偷母亲的首饰并散布谣言;总盼着邻家小孩干坏事。总体来说,衍太太是一个心术不正的、令人憎恶的、自私自利的、爱推卸责任的市侩形象。
7.孙悟空是《西游记》中塑造的最为成功、最受人欢迎的艺术形象之一,请谈谈孙悟空的性格特点。(4分)【答案】示例:机智勇敢、不畏艰难、桀骜不驯、爱憎分明、忠诚不贰【详解】孙悟空是《西游记》中最重要的人物形象。他机智勇敢,本领高强,有七十二般变化,善
识妖魔。他不畏4艰险,西行路上历经九九八十一难,从无退缩畏惧,保护唐僧,直到西天,取得真经。他桀骜不驯,两次被招安,又两次反出天庭。保护唐僧取经之初,又曾经唐僧多说了他两句,就弃唐僧而去。他爱憎分明,对师父忠诚,对师弟关爱。但对妖魔,却是除恶务尽。他忠诚不贰,除早期曾生出去意
以外,都对唐僧忠心耿耿,从不背离。8.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答。(6分)在今年召开的全国两会上,李克强总理在《2020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2019年国内生产总值将近百万亿元,正向全面小康大步迈进。这是在党的领导下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们伟大的祖国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某班同学将开展以“沧桑巨变,中国速度”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一位同学为活动搜集了四则材料。(材料一)新中国诞生时,我国经济基础极为薄弱。1952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仅为679亿元。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综合国
力持续提升。2018年国内生产总值突破90万亿元,比1952年增长175倍,年均增长8.1%;共中,1979-2018年年均增长9.4%,远高于同期世界经济2.9%左右的年均增速,稳居世界第二位。(材料二)
我国近年的基础设施建设工程质量高,建设速度惊人,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内蒙古高原上的塞罕坝风电场世界最大,累计发电18966亿千瓦时。2018年开通的港珠澳大桥是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并创造了221天完成两座人工岛筑岛的世界工程记录。新冠肺炎疫情期间
,中国建设者仅用十天便建成火神山和雷神山两座专科传染病医院,为打赢疫情阻击战创造了条件。(材料三)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据统计,2019年全球网民达43.88亿人。《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19》显示,截至201
9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为8.54亿人,较上一年年底增长2598万人,人均每周上网时长为30.8个小时。有更多的人感受到了互联网在出行、医疗、金融等方面给人带来的便利和快捷。(材料四)中国交通运输事业建设与发展情况统计表年份项目公路总里程(万公里)铁
路总里程(万公里)水路内河航道总里程(万公里)2017年477.3512.712.7052018年484.6513.112.712019年501.2413.912.73(1)上面四则材料中,与“沧桑巨变,中国速度”这个主题无关的一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2分)(2)根据上面相关材料,概括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中国在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取得的成就。(限100字内概括)(4分)【答案】(1)材料四(2)经济水平不断提高,逐年增长,稳居世界第二位;近年的基础设施建设工程质量高,建设速度惊人,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互联网不断发展,中国网民规模扩大,给
人带来的便利和快捷。【分析】(1)本题考查内容理解。材料四:公路总里程(万公里),从2017的477.35到2019的501.24,铁路总里程(万里)从2017的12.7到2019的13.9,变化不明显,没有体现“巨变”。故选材料四。(2)本题考查材料概括。结合材料一“党的十八大以来,我
国综合国力持续提升。1979-2018年年均增长9.4%,远高于同期世界经济2.9%左右的年均增速,稳居世界第二位”归纳答案:经济水平不断提高,逐年增长,稳居世界第二位;结合材料二“我国近年的基础设施建设工程质量高,建设速度惊人,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例如建成了塞罕坝风电场
、港珠澳大桥、火神山和雷神山两座专科传染病医院”归纳答案:近年的基础设施建设工程质量高,建设速度惊人,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结合材料三“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截至2019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为8.54亿人。有更多的人感受到了互联网在出行、医疗、金融等方
面给人带来的便利和快捷”归纳答案:互联网不断发展,中国网民规模扩大,给人带来的便利和快捷。注意符合字数要求。二、阅读。(34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16分)开在心里的橘子花徐光惠①周日的清晨,穿上运动装前往郊外的南山。山风徐徐,
吹拂着脸庞。突然,隐隐闻到一股淡淡的清6香,我四处张望,并没有看见有花啊。我循着花香一路寻去,转过一座小山坡,顿觉眼前一亮,满眼缤纷,这里竟是一片翠绿的橘林。②小小的橘子花缀满枝头,金黄的花蕊一团团,一簇簇,你拥我抱,挤挤挨挨,肆意绽放,像调皮可爱的小精灵。真香啊!它静静的开着
,不张扬,不喧哗,自然开放在荒郊僻野。一阵风吹过,几朵小花飘落于掌心,花瓣虽已渐渐枯落,却仍可嗅到淡淡余香,我的心里充盈着满满的感动。③小时候,故乡很多人都会栽种橘树,父亲在老屋后也种了两棵。用不着精心打理,经过阳光雨露的沐浴,橘树很快长得高大茂盛,绿意盎然。每年清明几场春雨后
,初夏的某天,似乎只一夜之问,你家的橘子花开了,他家的橘子花开了,全村的橘子花都开了,整个村子浸透在醉人的花香里。我和小伙伴们常常跑到树下玩耍,摘几朵橘子花别在发间,披着满身的花香,欢天喜地满村子疯跑。这时,父亲看着满树橘花,脸上露
出笑容。“看这花开得多好,今年橘子收成一定不错啊!”他仿佛已看见金黄的橘子缀满枝头。④橘子成熟了,我们几兄妹会挎上一个小篮子,拿着剪刀,帮着父母采摘橘子,分享着收获的喜悦。橘子圆溜溜、黄橙橙的,酸甜可口。装满一篮后,我们会迫不及待的剥开一个,塞到嘴里,顾不上滋出的汁水弄的满
手、满身。父母每年都会送些给亲戚、乡邻,自家也留一些。⑤有一年,橘子遭了虫害,收成很少,母亲把橘子锁在柜子里,家里来了客人才拿出来招待,我们才能分到几瓣吃,让人觉得心里欠欠的。⑥一次放学回家路上,我和同伴路过一片橘林,树上的橘子笑红了脸,像一个个晶莹的红
灯笼,刺激着我的味蕾。我咽了咽口水,瞄了一眼身边的同伴。同伴环顾四周悄然无人,便给我使了个眼色,我们迅速摘下了两个橘子,飞也似地逃离橘林,心怦怦乱跳。掰开橘子一阵狼吞虎咽,酸甜的滋味让我们开心不已。我舍不得全部吃掉,便留下几瓣放书包里。⑦晚上,我悄
悄拿出剩下的几瓣橘子,不巧被进屋的父亲发现。他沉着脸问:“小惠,哪来的橘子?”“我,我,别人给的……”我支支吾吾地,低下头不敢看父亲的脸。“是不是在村头树上摘的?听说下午有人偷摘橘子了。”我的脸唰地红了:“爸,我,我错了!”⑧“你记住了,
别人家的东西,咱千万不能拿,做人一定要堂堂正正。”我点点头,为自己的行为感到羞愧。父亲的声音不大,却重重地敲打在我的心上,让我牢记一生,时刻提醒自己要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⑨橘子花开了一年又一年,父亲已过世多年,不知道那老屋后的橘子花
开了吗?于我,它们一定开了,开在我的心里,芬芳着我生命的每一天。——摘自《中国电视报》2018年04月19日(有删改)79.请简要记述文中回忆了年的哪几件事?(4分)10.结合语境,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②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4分)
金黄的花蕊一团团,一簇簇,你拥我抱,挤挤挨挨,肆意绽放,像调皮可爱的小精灵。11.文章以“开在心里的橘子花”为标题,有何作用?(4分)12.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4分)A.文章第①②段运用倒叙手法,交待发现
家乡的橘林的过程,为下文设置悬念。B.第③段中写父亲看着满树橘花露出笑容,写出了父亲对橘子丰收的憧憬。C.从第③④段的描写中,可以感受到作者故乡民风的淳朴和家庭的温和睦。D.第⑤段中“让人觉得心里欠欠的”表达了对父母不让自己吃橘子的不满和怨恨。E.结尾段写橘子花的香味使我想起了父
亲的教导,它一直留在我的心中影响着我。【答案】9.和小伙伴在橘树花下玩耍;帮助父母摘橘子;偷摘橘子被父亲教训。10.运用拟人和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花蕊的密集和可爱,表达了作者对橘花喜爱之情11.橘子花是贯穿全文的线索;暗示文章主旨,饱含对父亲的热爱和感激;内
涵丰富,耐人寻味;激发读者阅读兴趣。12.AD【分析】9.本题考查文章情节的梳理和概括。解答本题要先对文章进行分层,通读文章可知第①“周日的清晨,穿上运动装前往郊外的南山”“我循着花香一路寻去……这里竟是一片翠绿的橘林”写
我遇到橘林,第②段是对橘子花进行详细描写。第①②段可为一层,写我遇到橘子林。从第③开始了自己关于橘子树的回忆。由第三段“小时候,故乡很多人都会栽种橘树,父亲在老屋后也种了两棵”“我和小伙伴们常常跑到树下玩耍,摘几朵橘子花别在
发间”可以概括事件:我和小伙伴在橘树花下玩耍;第④段,由“橘子成熟了,我们几兄妹会挎上一个小篮子,拿着剪刀,帮着父母采摘橘子,分享着收获的喜悦”可以概括事件:帮助父母摘橘子。第⑤段“伙伴环顾四周悄然无人
,便给我使了个眼色,我们迅速摘下了两个橘子,飞也似地逃离橘林”写我偷摘别人家的橘子;第⑥段“不巧被进屋的父亲发现”写了我偷橘子的事被父亲发现。第⑦段“你记住了,别人家的东西,咱千万不能拿,做人一定要堂堂正正”是父亲对我的批评教育。第⑤⑥⑦段写了一件事:偷摘橘子被
父亲教训。10.本题考查句子的赏析。首先明确修辞手法,“你拥我抱,挤挤挨挨”表明使用了拟人;“像调皮可爱8的小精灵”是比喻。然后分析表达效果,人格化的特征“拥抱、挤、挨”表现了花蕊的密集;喻体“调皮可爱的小精灵”表现了花蕊
的可爱。从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对花蕊的喜爱之情。11.本题考查标题的作用。根据第②段“小小的橘子花缀满枝头”,第③“你家的橘子花开了,他家的橘子花开了”,第⑨段“橘子花开了一年又一年”可以看出“橘子花”贯
穿全文始终,是全文的线索。标题没有直接用橘子花,而且“开在心里的橘子花”,会让人生发疑问,橘子花为什么会开在人心里呢?起到吸引读者阅读兴趣的作用。同时,由结尾段“父亲已过世多年,不知道那老屋后的橘子花开了吗?于我,它们一定开了,开在我的心里,芬芳着我生命的每一天”可以看出橘子并不只是花,还代表父亲
的爱与教诲。有暗示主旨的作用。12.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A.由第①段段首“穿上运动装前往郊外的南山”可知,第①②段发现的橘林不是家乡的。内容理解错误。D.由第④段“父母每年都会送些给亲戚、乡邻,自家也留一些”可知,每年我们都能吃上自家橘子,但“有一年,橘子遭了虫害,收成很少,
母亲把橘子锁在柜子里,家里来了客人才拿出来招待”,我们不能随意吃橘子,甚至吃的很少,所以第⑤段中“让人觉得心里欠欠的”表达了吃不上橘子的遗憾,非不满和怨恨。情感心理分析错误;故选AD。(二)文言文阅读。(12分)穿井得一人宋之丁氏,家无井,
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三人成虎庞恭与太子质于邯郸,谓魏王
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之矣。”“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庞恭曰:“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矣。愿王察之矣。”王曰:“寡人自为知。”于是辞行,而
谗言先至。后太子罢质,果不得见。(注:“庞恭”一作“庞葱”)1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A.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过中不至,太丘舍去.(《陈太丘与友期行》)B.王信.之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论语》十二章))C.寡人自.为知/屠自.后断其股(《狼》)9D.而谗言先至./后狼止而前狼又至.(《狼》)14.下列各句与例句中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例句: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A.久之.,目似瞑(《狼》)B.而两狼之.并驱如
故(《狼》)C.有闻而传之.者(《穿井得一人》)D.夫君子之.行(《诫子书》)15.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4分)(1)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2)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16.对于传
言宋君和魏王的态度有何不同?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传言?(4分)【答案】13.D14.C15.(1)我是说得到一个人的劳动力,并不是说从(在)井里挖到一个活人。(2)街市上不会有老虎,这是很明显的事。可是经过三个人一说,好像
真的有了老虎了。(采分点:市,街市或市场;明,明显;然而,但是,可是。16.宋君对于谣言将信将疑,令人问之于丁氏体现了他的“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求实求真精神,魏王听信三人成虎,可以看出他缺乏主见,立场不坚定,缺乏智慧与清醒的头脑。【分析】13.D句子中加点字词意义相同。
都是“到”的意思。A、距离/离开。B、相信/诚信。C、自己/从。14.C句与例句中的“之”字用法相同。此句为代词,指“穿井得一人”这件事。例句也是代词,代这种传言。A凑足音节的语气助词。B主谓之间的助词。D结构助词“的”。15.本题考查学
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如“得”:得到。使:使唤,劳动力。市:街市或市场。明:明显
。然而:但是,可是。16.一问,文言文要点内容的概括。要想捕捉文章信息,就得首先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10读懂内容,这是归纳概括的前提和基础。如对于传言宋君的态度是将信将疑,而“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说明他具有求实求真精神。而魏王的态度是“寡人信之矣”,也就是听信谣
言,说明他缺乏智慧与清醒的头脑。二问,根据文言文所表明的观点,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或社会实践阐述即可。如:现实生活中对于传言我们要不听谣,不信谣,做到谣言止于智者。提高自身素质。【点睛】文言文虚词“之”用作代词和助词的用法。(一)用作代词。可以代人、代物、代事。代人多是第三人称。译为“他
”(他们)、“它”(它们)。作宾语或兼语,不作主语。如“石青糁之”“左臂挂念珠倚之”。(二)用作助词,也分几种情况:(1)结构助词,定语的标志。用在定语和中心语(名词)之间,可译为“的”,有的可不译。如“能以径寸之木”。(2)结构助词,补语的标志。用在中心语
(动词、形容词)和补语之间,可译为“得”。(3)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用在被提前的宾语之后,动词谓语或介词之前,译时应省去。(4)结构助词。当主谓短语在句中作为主语、宾语或一个分句时,“之”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可不译。译时也可省去。(5)音节助词
。用在形容词、副词或某些动词的末尾,或用在三个字之间,使之凑成四个字,只起调整音节的作用,无义,译时应省去。(一)译文:宋国有一家姓丁的,家中没有井,须到外面打水浇地,因此经常有一个人住在外面。等到他家打了一眼井之后,便对别人说:“我家打井得到一个人。”有人
听到这话,传播说:“丁家打井打出了一个人。”都城的人都谈论这件事,一直传到宋国国君那里。宋国国君派人去问姓丁的。丁家的人回答说:“得到一个人的劳力,并不是从井中挖出一个人来呀。”早知道是这个结果,还不如不问。(二)译文:战国时代,庞恭陪伴魏国太子到邯郸做人质。在临行前,庞恭对魏王说:“要是现
在有个人跑来说,热闹的街上出现了一只老虎,大王您相不相信?”“不信!”魏王立刻答道。“如果同时有两个人跑来,热闹的街上有一只大老虎,您相信吗?”庞恭又问。“我会怀疑。”魏王回答道。“那么要是三个人异口同声的说街上有只老虎时,您会相
信吗?”庞恭接着问魏王想了一会儿回答:“我会相信。”于是庞恭就劝诫魏王:“街市上不会有老虎,这是很明显的事。可是经过三个人一说,好像真的有了老虎了。现在赵国国都邯郸离魏国国都大梁,比这里的街市远了许多,议论我的人又不止三个。希望大王明察此事。”魏王道:“一切我
自己知道。”可是,庞恭走前就有人毁谤他。庞恭陪太子回国,魏王果然没有再召见他了。(三)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小题。(6分)夜雨寄北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11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17.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全诗抒发了诗人哪些情
感。(2分)18.作者在诗中两次写到“巴山夜雨”,虚实相生,请你结合诗句具体分析。(4分)【答案】17.苦雨深秋的寂寞,漂泊在外的孤寂,归期无期的无奈,相见共语的期盼。(意思对即可)18.第一个“巴山夜雨”写的是眼前景色
,作者借眼前之景抒发羁旅之愁;第二个“巴山夜雨”写的是未来之景,作者用未来与亲人重聚之乐反衬今夜相思之苦。前两句实写离愁别绪,后两句虚写欢聚畅谈。虚写未来欢聚,正是为了深刻地表达现实的离愁和深切的思念。【分析】17.考查赏析诗歌感情。“君问归期未有期”,思家却归家无期,表现了作
者的羁旅之苦和无法归家的无奈之意。“巴山夜雨涨秋池”,深秋夜雨,无人相伴,只有孤灯相对,表现了作者的孤独寂寞之情。后两句诗想象与家人团聚,秉烛夜谈的场景,表现了作者对与家人相见共语的期盼之情。18.考查赏析
写作手法。本诗前两句写实,你问我回家的日期,归期难定,今晚巴山下着大雨,雨水已涨满秋池。“巴山夜雨”为眼前之景,作者此时漂泊他乡,思家而不得归,又逢秋夜雨紧,心中更添愁苦。前两句实写眼前之景,实在烘托自己的羁旅之愁与思乡之苦。后两句是作者的想象,什么时候我们才能一起秉烛长谈,相互倾诉今
宵巴山夜雨中的思念之情。未来相聚时的欢乐更加衬托了此时面对无尽秋雨的愁苦之重。前两句写实,后两句写虚,虚实结合,既表现了作者思乡的愁苦,也表现了作者对与家人团聚的无限期盼之情,感人至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