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豫名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 语文

DOC
  • 阅读 2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8 页
  • 大小 31.749 KB
  • 2024-10-25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皖豫名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 语文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皖豫名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 语文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皖豫名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 语文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5 已有2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8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皖豫名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 语文.docx,共(8)页,31.749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a3cf55e0e1ed7b6290b0dd11047b6076.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语文考生注意: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考生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

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书法不仅是视觉艺术,更是一种精神寄托。笔法中的藏锋与露锋、回锋与出锋等技巧,传达出一种含而不露、意在言外的

内在美。通过线条的起承转合,空间的留白处理,墨色的浓淡变化,产生了节奏与韵律之美,使每一笔都如同音乐中的旋律,疾徐交替、轻重缓急,展现出动态的节奏美,反映了书法家内心的情感波动与意境营造。此为书法的内涵意蕴之美。书法

的内涵意蕴之美,在于墨韵、气韵和意境。书法以玄黑的独特线条——墨韵,展示作品的多形态之美。一幅作品墨色的浓淡、轻重、枯润、明暗、薄厚、清浊等形成不同的审美风貌,不宜完全一样。笔意墨象使书法线条随时间展开而构成空间形

式,又使人于空间形式中体悟到时间的流动。这种时空的转换使点画线条、结字排列和章法布局产生了无穷的变化,呈现出种种审美意趣,使书法超越单纯字形,成为具备筋骨、血肉、刚柔、神情的生命意象。对气韵境界的创造,则集中体现了中国书法的艺术精神。在中国哲学中,“气”是一个多维

的整体,书家之气与自然之气相通相感,凝结在笔意墨象中而成为书法作品的审美内容。作为美学意义上的“韵”,最早用来品藻人物形态风度,其后才逐渐扩大到书画诗文中,并成为写意艺术流派的理想美。韵在书法中,是超越线条之上的精神意态。书法之韵,通常指一种或生动自然,或缜密洗练,或委曲含蓄、意味无穷

的艺术氛围。书法得其“韵”,即达到自然随化之境。气与韵相依而彰,气是韵的本体,韵是气的表征。书法艺术之美在于书中之精蕴和书外之远致。书法气韵的生动与否,与用笔、用墨、灵感、心性大有关系,只有“四美俱”,才能熔铸成一个优美的、生气勃勃的整体,作品才会呈现卓越不凡的气象。除气韵之外,书法

的内在意蕴还体现在意境的营造上。书法作品具有了意境,就具有了观之有味、思之有余的不确定性魅力。书法意境重表现性而不重再现性,在造化和心灵的合一中创造意境。而书法意境美的创造,取决于书法家的思想感情、审美趣味、审美理想以及人格襟抱。(摘编自王岳川《书

法灵韵》)材料二:书法和舞蹈有着深刻的内在联系,往往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运用广泛。宗白华先生曾说:“中国的书法,是节奏化了的自然,表达着深一层的对生命形象的构思,成为反映生命的艺术。”此种观点,不仅揭示了书法的本质内涵,也表明了书法和舞蹈之间的内在联系,即他们都表现出

的节奏韵律。书法和舞蹈的气韵之美。书法的气韵指的是书法作品中映现的态势、韵味、韵致等,表现出一种韵律。书法家在创作一幅书法作品时,把自然中的节奏、韵律借助书法艺术表现出来,使书法的一笔一画、一字一行,以及整幅作品都给人一种和谐的韵律感,进而使作品富有视觉艺术和精神内涵,表现出激情和活力。与书法相

同,“气韵”也充分体现在舞蹈创编中,舞蹈由动作组成,编导在编创舞蹈时首先就要考虑动作的协调性和气势,然后通过自己的领悟感受和技巧经验,将手与脚的组合及身体律动与音乐的节奏、韵律相结合,使动作的上下起伏、旋转摇摆、速度和方向形成一种和谐的韵律感。由此可知,书法与舞蹈

在气韵方面是相通的,都是中华文化气韵的具体体现。宗白华先生曾概括了“书法与舞蹈”的亲缘审美关系,他说,“舞是中国一切艺术境界的典型。中国的书法、画法都趋向飞舞”。这种观点与人们常说的“舞文弄墨”“笔飞墨舞”如出一

辙。由此可见,书法与舞蹈具有相应相通、相互相融、异曲同工的审美观。书法和舞蹈都是一种造型艺术,其本质特征强调的是在运动过程中构建美感,体现艺术价值。而这个过程便是“势”和“力”的延伸与迸发。书法中的“势”来源于书写过程中毛笔运动轨迹和趋势,将多

个笔画连成一体,构建互相包容、跌宕起伏的张力,形成一个气脉生生不息的有机整体,冲破静态的空间,真正地飞舞起来。而舞蹈的“势”体现于“姿势”的静态美和“动势”的流动美,与中国书法的“势”是具有共通性的。书法和舞蹈的意境之美。书法艺术的意境指的是书法家在创作作品的过程中,要讲究一定的章法,

即要有总体观、大局观、选择观,要注意整体布局和局部搭配之间的和谐,要形成整体风格一致的作品。同理,在舞蹈作品中,舞蹈所要表现的内容及意境是在动作编排的基础上显示出来的,动作组合时要注意动力的顺势、舞蹈所要

表现的主题以及整体编排的合理性。书法和舞蹈,他们表现的艺术价值境界并不在于字形或舞蹈动作的繁与简,而在于是否能体现作品的整体风格,也即是否能突出“意境”。因此,在舞蹈动作的组合上,需强调把舞蹈作品主题思想转化为“诗情画意”的艺术构思,是大境界。创

编者应从大局着眼,小处着手,围绕着表现主题去创编动作,围绕着情节去结构动作。这与书法中所强调的章法一样,要顺着字体的动势而来。最终,动作组合与舞蹈要表现的主题吻合,舞蹈作品的意境才会产生。(摘编自陈相道《书法与舞蹈的艺术共通性探析》)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

正确的一项是(3分)A.书法的内涵意蕴之美既包含含而不露、意在言外的内在美,也包含疾徐交替、轻重缓急的动态节奏与韵律美。B.在书法艺术中,气与韵相依而彰,书法作品“四美俱”,气韵兼备,才会生气勃勃,有不凡的气象。

C.书法和舞蹈有亲缘审美关系,两者都是造型艺术,都强调在运动过程中构建美感,具有相互交融的审美观。D.书法强调章法,舞蹈注重情节,其目的都是要体现作品的整体风格,顺着动势而作为,才有可能创造出大的境界。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书法不但具有空间的形式,还能

呈现时间的流动,空间和时间分别成就了书法的动态美和静态美。B.通过书法作品的线条,观者能感知书法家的运笔轨迹,领悟到作品的视觉艺术和思想内涵。C.书法与舞蹈在气韵方面相通,书法的一笔一画、舞蹈的一招一式,都能形成和谐的韵律感。D.“舞文弄墨”“笔

飞墨舞”中的“舞”,都是“势”和“力”的延伸与迸发,使作品气脉生生不息。3.下列选项,不能支撑材料一最后一段观点的一项是(3分)A.王羲之《兰亭集序》所体现的平和自然之美,正是他那不沾滞于物的自由精神的外化。B.吴琚追随米芾,专心刻意学习米

芾书法,创作的作品几可乱真,被后人称为米芾第二。C.颜真卿《祭侄文稿》在审美上追求大气磅礴的境界,给人酣畅淋漓、凛然正气的感受。D.吴昌硕的大篆作品跨越具体时代的限制,透露出他桀骜不驯的艺术气质。4.宗白华在评论书法时

,认为书法可以表现生命。请结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理解。(4分)答:5.由书法展衍生的“展览体”书法是当今一种流行的书法形式。请根据下面《书法报》对“展览体”的描述,并结合两则材料,谈谈你对“展览体”的思考。(6分)展览体:

近40年来展厅文化兴盛的产物,强调设计感、形式感、视觉冲击力,多采用拼贴、配色等方法,以获取良好的展示效果。“展览体”在当今被批评、质疑声很多,批评者多诟病“展览体”创作的书家追求功利目的。答:(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苏

唱街李佳怡我在一个雨夜走进了苏唱街。街道蜿蜒又寂静,雨水落在地上,发出幽微的光。昔日的繁华,毗邻而居的昆曲班子,衣香鬓影的梨园总局,“扬州瘦马”的幽怨唱腔,借着醉意指点江山的盐商……他们都去哪儿了?如今的苏唱街像一个曲终人散后

的舞台。清冷,衰败。苏唱街,一个诗情画意的地名,每轻轻念一遍,仿佛就能看见一位长袖翩然、歌声呜咽的女子从朱红色油漆剥落的木门深处向我走来。她是谁?是那个在《我的生平事略》一书里叫颜琦的女子?或是那个背井离乡,孤苦伶仃,被牙婆买下来豢养着,在师傅的皮鞭下学唱昆曲,弹古筝,没有名与姓的“

扬州瘦马”?雨,从苏唱街的夜空滴滴答答落下,缠缠绵绵,如一位从亘古岁月里灰褐色的马头墙下,轻轻走来的“扬州瘦马”的思念之泪。夜的香息氤氲和她无与伦比的身影彳了于街巷。她甩水袖,走莲步,一步三回头,歌哭

道:“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是答儿闲寻遍……”她的水磨唱腔婉转、曼妙,如泣如诉,直抵我灵魂深处。苏唱街有一口古井,石头凿成的圆形井口边缘有数十道绳索勒出的深深辙痕。我打着雨伞,听雨点落在伞面的噼啪噼啪声,在井边朝岁月深处驻足凝望。

人消亡了,记忆散了,唯有这一道道圆润光滑的辙痕提醒着人们,苏唱街昔日的高光时刻。井水清澈透亮,井边还放着一只挂着长绳索的水桶,它滋养了一代又一代的苏唱街人。它当然也滋养了那些几百年前生活于此,娇美可人的“扬州瘦马们”。她们在唱了一天、舞

了一天之后,相约来到古井边,女儿家的心思扑通扑通飞出来,软糯的平翘舌音里,夹着几声吴侬软语,井水映出她们清亮的脸。乾隆年间,盐商徐尚志从苏州请了十几个艺人来扬州,成立了老徐班,接着,老黄班、老张班、老汪班相继在苏唱街成立,苏唱街囊括了当时昆曲界的全部精英。盐商们成立自己的曲艺班

,很大一部分是为了乾隆皇帝下江南时,自己有拿得出手的项目,讨皇帝欢心。“扬州瘦马”这个香艳的品牌就因此而诞生。《红楼梦》中,贾蔷买了一只会唱曲的鸟儿放在笼中,给龄官提来,龄官触景生情,哭着说:“你们家把好好儿的人弄了来,关在这牢坑里学这个劳什子还不算,你这会子又弄个雀儿来,也偏生干这个!你分明是

弄了它来打趣形容我们……”贫苦人家卖儿卖女,富贵人家银子花起来如流水。苏唱街是一条东西走向的小街,位于扬州城南的渡江桥附近。街东头,是上海富商袁炳南建于1928年的“扬州浴室”,正向外散发出袅袅蒸汽。厚厚的帘幕掀起又放下,有人不断进进与出出。春寒料峭且阴雨连绵,进去的人缩

手缩脚、缩头缩脑。出来的人,额头微微沁汗,袖子撸得老高,他手里提一个小收音机,里面传来咿咿呀呀的昆曲水磨唱腔:“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他跟人打招呼时,声音洪亮:“泡把澡,听个曲,舒服的哎……”数十年的光阴中,哪怕生活再不易,到晚,泡把澡,敲个背,听

个曲,还有什么大事过不去!他看我在拍照,摆出剪刀手配合,叮嘱我,把他拍得好看些,“代表我们苏唱街的形象呢,上次央视记者来,我就这么跟他讲的!我还请他为我们苏唱街呼吁呼吁,老传统,老建筑,要保留哇……”咔嚓,我按下快门,相机中留下他的笑脸。《扬州画舫录》

中,有一段关于苏唱街的记载:“城内苏唱街老郎堂,梨园总局也。每一班入城,先于老郎堂祷祀,谓之挂牌,次于司徒庙演唱,谓之挂衣。”老郎神是传说中主管演艺的神仙,各路戏曲班子进入扬州城后,都要先来拜祭老郎神,然后再去隔壁的梨园总局登记注册,

最后才能到司徒庙公演。清代,两个城市设立梨园总局,一是扬州,另一个就是苏州。而这两座城市又颇有渊源,苏州是昆曲的发源地。当年,苏唱街上的苏州籍艺人络绎不绝,有的来教曲,有的来唱曲。一时间,城南这条旧街上,吴侬软语此起彼伏

,温婉撩人。久而久之,扬州人就把这条街称为苏唱街。鼎盛时期,曾有“扬一益二”①的美誉。郑板桥有诗:“千家养女先教曲,十里栽花算种田”他们要的是超越现世的享乐,要那些无形却又不会幻灭的精神寄托。史料记载,苏

唱街的一家戏班子,为了排演《长生殿》,花16万两银子。这是散财的,还有舍命的。明朝万历年间,有一个名叫金凤钿的扬州少女,读了《牡丹亭》后,入戏太深,爱上了汤显祖。她的情思得不到回应,身体日渐消耗,最终一命呜呼。她留下的遗愿就是求家人葬她时,放一本《牡丹亭》入棺。从西到东,苏唱街不过二

三百米,而我却感觉沿着时间的刻度逆流而上了一次。我站在明促的办咱街上,有歹月更迭、八門雹朵,有悄心师霈、沓消玉殒。在青砖灰瓦间,参天古树下,不光能听到流丽悠远的唱腔,还能听到一声声幽微的叹息。一个白发的老妇人从木格

花窗下探出头来,她的脸被光线分割,一半露在微光中,一半藏在暗影里,微光里的那半张脸,端庄、大方、整洁。她问我:“你是柳梦梅吗?我是杜丽娘啊……”她跷起兰花指,隔着浅浅雨丝,朝我盈盈一笑。(有删改)【注】

①扬一益二:唐时谓天下之盛,扬州第一而益州次之。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苏唱街像一个曲终人散后的舞台”一句写出苏唱街曾经的繁华和现在的冷清,暗含着“我”夜游苏唱街时内心的复杂感触。B.苏唱街古井井口边缘的数十道绳索勒出的深深

辙痕,见证了苏唱街昔日的高光时刻,以及“扬州瘦马们”自怜自叹的心思。C.贾蔷买了一只会唱曲的鸟儿放在笼中,这件事让龄官感到委屈,“我”也借龄官之口表达了对当时贫富不公的社会现实的反思。D.戏班子为排演《长生殿》花巨额银子,女子为汤显祖而死,说明戏

曲在当时已融入现实生活,成为人们重要的精神寄托。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中多处写雨,以雨声衬托苏唱街街道的寂静,烘托“我”的情思绵绵,营造了凄迷柔婉的意境。B.“乾隆年间”“清代”“鼎盛时期”等词能大致串起昆曲在苏唱街的发展脉络,使作品具有真实性和层次感

。C.文中对走出澡堂后的“他”进行细节描写,表现了“他”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同时也有保守谨慎的一面。D.《扬州画舫录》的记载,与开头“衣香鬓影的梨园总局”呼应,凸显了当时苏唱街艺人之多、戏曲之盛。8.请分别从虚和实的角度,分析第四段的主

要内容及表达效果。(4分)答:9.本文结尾描写了一幅木格花窗下白发老妇人的画面,这样处理有何用意?请结合作品谈谈你的理解。(6分)答: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己亥,制:“自今中书、门下及三品以

上入阁议事,皆命谏官随之,有失辄谏。”上命吏部尚书长孙无忌等与学士、法官更议定律令,宽绞刑五十条为断右趾,上犹嫌其惨,曰:“肉刑废已久,宜有以易之。”蜀王法曹参军裴弘献请改为加役流,流三千里,居作三年。诏从之

。上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擢为大理少卿。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敕令自首,不首者死。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胄奏:“据法应流。”上怒曰:“卿欲守法而使朕失信乎?”对曰:“敕者出于一时之喜怒,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

也。陛下忿选人之多诈,故欲杀之,而既知其不可,复断之以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上曰:“卿能执法,朕复何忧!”胄前后犯颜执法,言如涌泉,上皆从之,天下无冤狱。有上书请去佞臣者,上问:“佞臣为谁?”对曰:“臣居草泽,不能的.知其人,愿陛

下与群臣言,或阳怒以试之,彼执理不屈者,直臣也,畏威顺旨者,佞臣也。”上曰:“君,源也;臣,流也。浊其源而求其流之清,不可得矣。君自为诈,何以责臣下之直乎!卿策虽善.,朕不取也。”(节选自《资治通鉴·唐纪八》)材料二:太宗制谏官随宰相入阁议事,故当时言无不尽,而治得其理。然

则以是为尽听言行政之理乎?抑有未尽然者。治惟其人,不惟其法。以王珪、魏征为谏议大夫,房玄龄、杜如晦为宰相,而太宗之明,足以折中群论而.从违不爽,则可矣。必恃此以立为永制,又奚可乎?命官图治之道,莫大乎官各明

其守,而政各任于其人。庶务分治于六官其属详其目其长持其纲皆有成宪之可准也。或举,或废,或倚法而挟奸私,或因时而为斟酌,各以其所效之成能为得失;然而有待于天子宰相之裁成者,则太宗之制,令五品以上更宿内省,以待访问,固善术也。下有利病得达于上,而上得诘其勤怠公私以制其欺;若夫小有过误,则包

含教戒而俟.其改。如使谏官毛举细过以相纠,则大体失而争党起于细微,乱世之所以言愈棼而事愈圮也。(节选自王夫之《读通鉴论·卷二十·太宗》)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庶务分A治于B六官C其属D详其目E其长□持其纲□皆有成宪之[H]可准也。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的,确实、明

确,与成语“众矢之的”“有的放矢”中的“的”意思不同。B.善,形容词,好,与《论语·述而》“择其善者而从之”的“善”意思相同。C.而,表顺承关系,与《谏太宗十思疏》“莫不殷忧而道著”的“而”用法不同。D.俟,等待、等候,与《诗经·邶风·静女》“俟我于城隅”的“俟”意思相同。12.下

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戴胄依据法律与太宗据理力争,最终说服了太宗,并且前后多次冒犯太宗而执行法律,达到国内没有冤案的治理效果。B.有人建议让太宗用狡诈的方法试探大臣的忠佞,太宗认为君主如果使诈,就不能要求大臣耿直,于是拒绝了这个建议。C.太宗命令中书

、门下及三品以上官员入朝议事,都要有谏官相随以随时进谏言,王夫之对这一做法予以全面的肯定。D.如果谏官对事情的细枝末节抓住不放,就会使大体有失,这也是在乱世之时说得越纷乱越处理不好的原因。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

成现代汉语。(8分)(1)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译文:(2)下有利病得达于上,而上得诘其勤怠公私以制其欺。译文:14.王夫之认为“治惟其人,不惟其法”,如何理解他的这种观点?请结合材料一内容进行说明。(5分)答:(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

成15~16题。古田县行览呈刘无竞①戴复古客游花县自逍遥,百里风光在两桥。语出桑阴鸠妇喜,身穿麦秀雉雏娇。青山一任云来去,绿水多为风动摇。上下相安长官好,野亭闲坐听民谣。【注】①刘无竞,即刘克逊,当时的古田县县令。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

正确的一项是(3分)A.“逍遥”写内心的畅快,“风光”写景致的优美,首联即给人轻快明朗的感觉。B.斑鸠在桑树间鸣叫,野雉在麦田里穿梭,视听结合,营造了生机勃勃的场景。C.白云舒卷、绿水荡漾,再加上鸟语花香,赋予了诗歌鲜明的色彩美和动态感。D.本诗以记叙为主,虽较少涉及对百姓的描述,

却让读者感受到百姓的生活状态。16.本诗最后一句中的“闲坐听民谣”与柳永《望海潮》中的“乘醉听箫鼓”,所表达的情感有何异同?请结合相关内容简要赏析。(6分)答:(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

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在古代诗歌中,往往用悲戚的鸟鸣衬托愁情,如《蜀道难》中的“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再如《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中的“,”。(2)苏洵《六国论》认为,尽管六国与秦国相比,“,”;而大宋的实力要强于六国,如果仍然摆脱不了灭亡的命运,

就又在六国之下了。(3)面对社会的不合理现象,身处其中的人往往“不敢言”,如“,”两句,即写出当事人内心悲愤、委屈却无可奈何、不敢言说的矛盾心理。三、语言文字运用(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2

题。(本题共5小题,18分)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环境相对稳定,手工业、商业快速发展,随着15世纪大航海时代开始,中外文化交流与碰撞更加频繁。这一时期是中国古代纹饰发展的沉淀期。一如清人蒋士铨诗云:“世人爱吉祥,画师工颂祷。谐声而取譬,隐语

戛戛造。”如因蝙蝠或佛手与“福”谐音而寓之”福”意,故以蝙蝠和流云寓意“流云百福”或“福自天来”,以五只蝙蝠围绕“寿”字寓意“五福捧寿”。因鹿与“禄”谐音,故常绘于戴高冠的人物纹背后,寓意“A”,与鹤组合则寓意“鹤鹿同春”。同时,因绶带为标志官阶的饰物,故绶带鸟也寓意“加官晋爵”

,而“绶”与“寿”同音,故又含“福寿双全”之意。而“财,人所宝也”,(甲),故以牡丹与海棠花组合寓意“满堂富贵”,与芙蓉组合寓意“B”,与玉兰、月季、梅花组合寓意“四季富贵”,与如意组成“富贵如意”。纹饰是人类审美观念的物质载体,人们(乙),另一方面也被纹饰塑造着。①从距今约2万年前产生一直到清

末,②中国古代纹饰完成了从自然到自觉,③再到自由。④纹饰的发展受生产力影响,⑤也始终伴随着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进程。⑥纹饰是每一个时代核心精神的形式印迹,⑦已然将成为中华文明和中华美学风范独特而重要的象征。18.请根据文本内容,概括中国古代以纹饰进行象征寓意的规律。(3分)答:19.

请在文中画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分)答:20.文中最后一段标序号的部分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4分)答:21.请在文中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

2个字。(4分)答:22.“谐声而取譬,隐语戛戛造”在人们现在的生活中也是常见的现象,请在下列两组场景中任选一个,结合材料对其寓意进行阐释。(5分)场景一送友人礼物:苹果、橙子、柿子场景二高考:粽子、向日葵、旗袍答: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

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2024年的巴黎奥运会,中国“00后”运动员正在赛场刮起一股青春风暴。有人曾这样评价孙颖莎:最奶气的脸,最霸气的球。评价黄雨婷:挂最萌的熊猫,打最狠的枪。评价潘展乐:说最纯真的话,破最难的世界纪录。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

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324638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