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江苏省泰州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共(14)页,52.266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a3c650caf86f5a73a075226d680daeeb.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江苏省泰州中学2021年春学期期中考试高一语文(考试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4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如今,人们对旅游
的认识不再停留在“看山看水看风景”阶段,开始走向“观文品史、体验生活”的新阶段。从近年来对节假日旅游市场的监测结果来看,90%以上的游客会参与各类文化活动,40%的游客会进入文博场所。一些地方建设融文艺表演
、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文化艺术展览等功能于一体的文化旅游综合体,形成文化旅游生活综合服务体系,为“文化+旅游”创造更多新体验。“文化+旅游”产品越来越丰富,成为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求的新热点。体验文化、增长见识,成为越来越多游客的主要出游目的。人们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
神文化需求,成为“旅游+文化”发展的可靠保障,给文化旅游市场带来广阔发展空间。但旅游市场也存在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的现象,一些旅游产品不是寻求创新融合,而只是打着文化的旗号。我国目前不缺购买力,缺的是让人入眼入
心的产品。特色文化产业是文化与相关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的关键。“文化+旅游”离不开特色元素、特色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日前,在第十四届中国(义乌)文交会上公布的100项浙江省优秀非遗旅游商品,涉及雕刻塑造、金属加工、器具制作、纺染织绣、剪
纸刻绘、编织扎制、陶瓷烧造等13类。其实,国务院在2014年发布的《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就提出,建设功能完善、布局合理、形象鲜明的特色文化城市,鼓励各地结合当地文化特色不断推出原创文化产品和服务,积极发展新的艺术样式,推动特色文化产业发展。丰
富的市场资源需要健康有序的市场运行环境,发展良好的旅游生态。统筹推进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和旅游业融合发展,扩大优质旅游产品供给,是推进“旅游+文化”持续发展的关键。(选自马方波《文旅融合,“新”在哪儿?》)材料二:历史文
化遗产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发展旅游要以保护为前提,不能过度商业化,从而让旅游成为人们感悟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的过程。“不能过度商业化”涉及的保护主体非常广,涵括了各种类型的遗产地:既有文物和文化遗产、历
史文化名城和名村,也涉及自然遗产地、自然保护地和国家公园。“让旅游成为人们感悟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的过程”,意味着保护与活化不能简单地提供产品和迎合受众,而是要覆盖价值阐释传播的原则、标准、路径、方法和产品整体流程。对此,又旅融合如何做?首先
,在文旅融合中,要细分出“文物与旅游融合”并形成传播体系。文旅融合不能只是将“文”“旅”简单分为买卖两方,也不是每项文化资源都可一样对待。文物、文化和自然遗产、历史文化名城诸多资源进入文旅融合环节时,存在着一条几年来都未被凸显强调的“隐形门槛”,这就是其价值标准。目前
,至少有半数资源已完成价值提取,也由之成为“金名片”被万众瞩目。细分“文物与旅游融合”并形成传播体系,就需要认真面对这个“门槛”,而非在“活化”时有意无意地绕过或回避。而“隐形”更多意味着文旅融合参与者具有文物与遗产价值阐释水平和传播能力。这是一门后发的、通过实践才能逐步成熟的学
问,也是回答“不能过度商业化”的核心技能。只是现在这样的复合型人才太少了。其次,不唯以计算人头数来评估效果,保持公共文化产品与利益性文化产品的对应比例。文物与遗产资源本质上是一种公共资源。其对应的“产品”首先具有明显的公共文化特性。在文旅融合
过程中,文物与遗产活化其实是一个需要推进的领域。其中的难点在于:目前缺乏一套独有的、最大限度阐释真实、完整价值的效果评估标准——只能沿用计算人头数量、计算营业数额的传统模板。这种公共价值与商业需求形成的悖论,常使得“越开放、越破坏”的现象反复出现。对待历史文化遗产“不能过度商业化”,也
意味着文旅融合中,唯以计算GDP和游客人头数来判读效果的模式正在走向终结。“文物与旅游融合”是资源、经营、受众三方共同作用下形成的价值阐释过程和消费环境。任何一方都可对文物和遗产资源产生推动力或反向牵制。可以预见,“文物
与旅游融合”会将遗产价值与旅游市场目标相加,形成全新局面。其中,会有意识地保持公共文化产品和利益性文化产品之间的比例。文旅融合不仅能覆盖旅游市场的大部分优良资源和黄金目的地;而且通过大遗址保护、线性遗产保护、遗址公园与文化公园等形式,为文旅融合中的深度体验
、研学旅行提供了价值、范围基础。如以大运河申遗为开端,跨地域、多领域的大遗址体系显示出文化遗产工作者的成熟功力。价值提取变得驾轻就熟也更恰当准确,提供的遗产类型和价值内涵更加丰富。(选自齐欣《“不能过度商
业化”,文旅融合应该这样做》)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相比以前,人们对旅游的认识有了改变,不再单纯地是看山、水等风景,还可以是观文品史、增长见识、体验生活等。B.目前,在我国购买力旺盛的前提下,“文化+旅游”产品也随之增多,但这些产品创新度
都低,很难吸引消费者的眼球。C.在发展旅游事业时,我们一定要注意保护历史文化遗产。需要保护的范围很广,既有自然遗产方面的,也有历史文化方面的。D.文旅融合涉及资源、经营和受众,而这三者共同作用,对形成遗产
价值与旅游市场目标相加的新局面有很大影响。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现在,有些地方开发文化旅游综合体,这与大部分游客会参与文化活动相契合,从而为游客提供了更多的新体验。B.文旅融合即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
发展。要想做好文旅融合,离不开特色元素、特色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C.文旅融合是复杂的事情,不同文化资源要尽可能用不同方式对待,文旅之间既不能简单切割,也不能简单叠加。D.计算人头数量、计算营业数额的传统评估方式不能用于文旅
融合市场,这是由文物与遗产资源的本质决定的。3.下列各项中,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3分)A.以前的手艺是做生活必需品——铜壶、火锅等,有市场不愁销;后来有了工业品,手工艺品没有价格优势,市场发展举步维艰。B.对文化传承
人开馆授艺等弘扬、展示特色传统文化的审批一路绿灯,文化传承人还能享受申请项目补贴等一系列优惠政策。C.红色文化不仅推动了旅游产业的创新发展,促进文旅融合,还为脱贫攻坚助力,推动了乡村振兴步伐。D.纳西象形文字绘画体验馆馆内商品基本不卖,文化体验只收工本费,所有项目考虑的都是
怎么传承纳西文化。4.请简要梳理材料二的行文脉络。(4分)5.在有关文旅融合的观点上,材料一和材料二有何异同?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6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6~8题。满山鸟鸣李汀清晨,被一阵鸟鸣声叫醒。
躺在床上侧耳倾听,叽喳声、啾鸣声,低语的、高歌的,咕咕咕、突突突……再也睡不着,索性一骨碌爬起来。满山青翠,满山鸟鸣。在场部院坝里,早起的老杨见到了早起的我。他问,咋不多睡会儿?我笑着说,这鸟叫得睡不着呢。老杨说,每天在鸟
鸣声中醒来,也是一件幸福的事。海拔两千多米的林场,上万亩的森林,林子大,鸟儿就多。六十多岁的老杨是林场老员工,四十多年前来到林场。老杨说,当时场里七八个人,每人都挖坏锄头上百把,用坏镰刀上百把。我拿过一把覆满尘土的锄头,沉沉的,似乎锄把上的汗
渍还清晰可见。看着这把锄头,我恍惚看见老杨们挥刀去杂、抡锄栽树的情景,身后是他们栽下的一棵棵小树,山顶是郁郁葱葱的大树。如今小树也长大成林,其他职工转岗回了城,只有老杨还待在林场。此刻,林场云雾缭绕,松涛阵阵,山峰连山峰,重峦叠嶂。几只鸟儿从五彩山雾里飞来,栖息在一棵古老的香
樟树上,“滴溜儿,滴溜儿”叫,我们仰头望它们,香樟叶的浓香和晨光,还有那连绵的鸟鸣一起倾泻下来,瞬间将我们淹没。我和老杨一路上山,一路走,鸟鸣声一路跟随。我问老杨:“这么多年,就没有想过回城?”老杨笑笑说:“没想过是假的,最后还是留了下来。下山了,就挂念山上
的这些树咋样了,这些鸟还好不好。久了,有感情了。”老杨讲了一个故事:“我救了一只受伤的猫头鹰,伤好后,怎么赶它,它都不走。我孤独了,吼它几声,它就咕咕几声,像是安慰我。冬天了,大雪覆盖,到处白茫茫一片,它叼来枯树枝,放在场部街沿上,是让我生火取暖呢。春天了,它叼些野花来
,告诉我,春天来了。夏天了,它会叼一些青草、过路黄来,让我煮水消暑热呢。秋天,它叼些五彩落叶来,搞得满地流光溢彩。”在这样一个人与森林、人与动物共处的氛围里,我想老杨一定是欢喜和幸福的。老杨和这些树一起,在时间面前较量韧性和强度。老杨突然问我:“知道为什么要学会一些鸟叫吗?”我摇
摇头老杨说,前些年,有人模仿鸟叫,引鸟上钩,偷偷去卖。“为了不让鸟儿上当,我也来学鸟叫了。”说着,老杨从嘴里发出几声百灵鸟的叫声,山林里成千上万的百灵鸟也跟着叫开了。老杨说,在林场孤独时,就这么和鸟儿说上几句话。我和老杨走上一个小山头。野柿子树上的柿子红了,
密林里传来一阵阵“喳喳喳”的叫声,这个我晓得,是红嘴蓝鹊。正当我痴迷于这鸟儿的世界时,老杨“嗨呦——嗨呦呦——”喊起了山,山谷中荡着老杨浑厚的声音。那声音定格一样,喧闹的红嘴蓝鹊停止了鸣叫,森林像静止了一样。红嘴蓝鹊偏着脑袋倾听。老杨再次轻扬嗓子,从低再到高,又一声“嗨呦——嗨呦呦
——”,山谷模仿老杨的声音重放了一遍。这一声静止过后,一群红嘴蓝鹊集体叫了起来:“喳——老杨——喳喳。”我以为是我听错了,调动全身力气,侧耳细听,“喳喳——老杨——喳喳”,又一声清晰地落在我的耳朵里。我兴奋地对老杨说:“鸟
儿在叫你呢。”老杨静静点了点头,我看见他眼里含着泪花。密林里,谁能听懂鸟声?这高一声低一语的鸟声极轻极细,只有每一片树叶的耳朵能敏锐地捕捉。这鸟儿的叫声树叶接住了,守候这一片森林的老杨也接住了。此刻,说什么都是
多余的,我该向守候森林的老杨致敬,向森林里的满山鸟鸣致敬,向森林里的所有生命致敬。(刊载于《人民日报》2019年12月16日)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者善于运用环境描写,比如写林场满山青翠、山雾五彩、鸟
儿啁啾、晨光倾泻,既提供了人物活动的背景,又营造了温馨的氛围。B.老杨来到林场四十多年,为建设和守护林场做出了巨大贡献。文章写到当年的员工,用反衬手法,暗含了作者的褒贬态度。C.文章以插叙方式讲述猫头鹰的故事,以排比手法描写小动物的知恩图报,读来神奇有趣,承接
上文写老杨对林场的深情。D.最后一段卒章显志,表达了对老杨的敬佩与赞美,以及对森林中所有生命的敬意,点明了主旨,增加了文章的思想深度。7.请结合上下文,分析文中画横线句子的含意。(6分)8.本文结构紧凑,请说说全
文是怎样围绕“满山鸟鸣”谋篇布局的。(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3题。魏相字弱翁,济阴定陶人也。少学《易.》,为郡卒史,举贤良,以对策高第,为茂陵令。顷之御史大夫桑弘羊客诈称御史止传丞不
以时谒客怒缚丞相疑其有奸收捕案致其罪论弃客市茂陵大治。后迁河南太守,禁止奸邪,豪强畏服。会丞相车千秋死,先是千秋子为雒阳..武库令,自见失父,而相治郡严,恐久获罪,乃自免去。相使掾追呼之,遂不肯还。相独恨曰:“大将军闻此令去官,必以为我用丞相死不能遇其子。使当世贵人非我,
殆矣!”武库令西至长安,大将军霍光果以责过相。后人有告相贼杀不辜,事下有司..。遂下相廷尉狱。久系逾冬,会赦出。数年,宣帝即位,征相入为大司农,迁御史大夫。四岁,大将军霍光薨,上思其功德,以其子禹为右将军,兄子乐平侯山复领尚
书事。相因平恩侯许伯奏封事..,言宜有以损夺其权。又故事诸上书者皆为二封,署其一曰副,领尚书者先发副封,所言不善,屏去不奏。相复因许伯白,去副封以防雍蔽。宣帝善之,诏相给事中,皆从其议。霍氏杀许后之谋始得上闻。乃罢其三侯,令就第,亲属皆出补吏。于是韦贤以老病免,相遂代为
丞相。及霍氏怨相,又惮之,谋矫太后诏,先召斩丞相,然后废天子。事发觉,伏诛。宣帝始亲万机,厉精为治,练群臣,核名实,而相总领众职,甚称上意。相明《易经》,有师法,好观汉故事及便宜章奏,以为古今异制,方今务在奉行故事而已。数条汉兴已来国家便宜行事,及贤
臣贾谊、晃错、董仲舒等所言,奏请施行之,上施行其策。相敕掾史案事郡国,及休告,从家还至府,辄白四方异闻。或有逆贼、风雨、灾变,郡不上,相辄奏言之。视事九岁,神爵三年薨,谥曰宪侯。(节选自《汉书·魏相传》)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顷之/御史大夫桑弘羊客诈
称御史/止传丞不以时谒/客怒缚/丞相疑其有奸/收捕/案致其罪/论弃客市/茂陵大治B.顷之/御史大夫桑弘羊客诈称御史/止传丞不以时谒/客怒缚丞/相疑其有奸/收捕/案致其罪论/弃客市/茂陵大治C.顷之/御史大夫桑弘羊客诈称御史止传/丞不以时谒/客怒缚丞/相疑其有
好/收捕/案致其罪/论弃客市/茂陵大治D.顷之/御史大夫桑弘羊客诈称御史止传/丞不以时谒/客怒缚/丞相疑其有奸/收捕/案致其罪论/弃客市/茂陵大治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易》,即《易经》或《周易》的简称,儒家经典“四书”之一。B.雒阳,即
洛阳,中国古都之一,东周、东汉、西晋都曾在此建都。C.有司,指主管某部门的官吏。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故称为“有司”。D.封事,是密封的奏章的意思,古代臣下上书奏事,用袋封缄以防泄漏。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魏
相才识卓异,却遭无妄之灾。魏相任茂陵县令时,茂陵治理得非常好;任河南太守时,因得罪了前丞相之子,且有人状告其滥杀无辜,魏相被关进监狱。B.魏相知恩图报,心系朝廷安危。魏相受到重用担任要职后,提出了应想办法削弱霍家权势的建议,这一建议得到汉宣帝的采纳,朝廷隐患最终得以消除。C.魏相殚精竭虑,
辅佐皇帝治国。魏相通晓《易经》,喜欢研究汉朝旧事和大臣奏章,选择当朝建国以来处事的妥善方法以及贤臣言论,奏请皇帝施行。D.魏相广布耳目,了解各地情况。魏相命令下属查访各地的事务,还让他们利用休假的机会了解各处的奇闻异事,返回后进行汇报,因而地方官
无法欺骗他。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署其一曰副,领尚书者先发副封,所言不善,屏去不奏。(4分)(2)重念蒙君实视遇厚,于反覆不宜卤莽,故今具道所以,君实或见恕也。(4分)13.武库令辞官而去为什么令魏相十分紧张?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5题。春日五门①西望王建②百官朝下五门西,尘起春风过御堤。黄帕盖鞍呈了马,红罗系项斗回鸡③。馆松枝重墙头出,御柳条长水面齐。唯有教坊南草绿,古苔阴地冷凄凄。【注】①“五门”,又称午门。唐
代长安城大明宫南墙有丹凤门、建福门、望仙门等五个门,故云。②王建,中晚唐著名诗人。③唐玄宗时,斗鸡、舞马、歌舞、百戏等,是宫廷不可或缺的享乐活动。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尘起”一句既是写景,又有象征意义,为下文写唐玄宗的荒嬉张本。
B.颔联是对唐玄宗“舞马”“斗鸡”场面进行正面描写,语言庄重典雅。C.本诗采用对比手法,将今之景与古之事进行对比,极见作者的匠心。D.本诗是对唐玄宗荒淫享乐误国的讽刺,全诗却无一语直接表现讽刺。15.本诗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在总结历史规律时指出,统治一个国家,如果光靠严刑和威慑的手段来对待老百姓,老百姓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利于国家的稳定。(2)《六国论
》中认为“不赂者以赂者丧”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桂枝香·金陵怀古》一词中,词人感叹六朝的历史像流水一样流逝掉,未曾给当朝的人留下什么教训和反思的诗句:“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7小题,21分)17.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A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穿着礼服,戴着礼帽)B.异乎三子者之撰(撰写)C.因之以饥馑(接续)D千乘之国(古时一车四马为一乘)1
8.下列各句中对加下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窃:私下B.冀君实或见恕也见:被C.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走:通达D.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特:只是19.下列各句中,加下划线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盘盘焉,囷囷焉缦立远视,而望幸焉B.后人
哀之而不鉴之惜其用武而不终也C.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斯用兵之效也D.小则获邑,大则得城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20.下列各句中,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3分)例句:洎牧以谗诛A.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B.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C.苟以天下之大
,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D.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21.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3分)A.《答司马谏议书》的作者是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人,晚年退居江宁,封荆国公,世称王荆公,他是北未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B.“书”是古代特有的一种
文体。它以书信的形式,可叙事,可描述,可说明,可议论。如王安石的《答司马谏议书》。C.垂拱,垂衣拱手,古时比喻统治者在治理天下时,什么事情都不愿做,多用作贬斥帝王庸碌无为。D.三驱,据说古代圣贤之君在打猎布网时只设三面而有意网开一面,从而体现圣人的“好生
之仁”。22.对下列各句修辞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死权。(这句采用了兴的手法,引出窦娥对天地的指斥)B.这就是咱苌弘化碧,望帝啼鹃。(这句运用典故,是窦娥借古人的故事表明自己冤情之
深)C.浮云为我阴,悲风为我旋。(这句采用了拟人手法,是窦娥感天动地冤情的直接诉说)D.要甚么素车白马,断送出古陌荒阡?(这句采用借代手法,抒发了窦娥的一腔怨气)23.对《红楼梦》的解说,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
是(3分)A.妙玉爱“洁”。贾母带领刘姥姥等人来栊翠庵喝茶。妙玉见道婆收了上面的茶盏来,忙命:“将那成窑的茶杯(刘姥姥用过的)别收了,搁在外头去罢。”B.刘姥姥二进荣国府,由于得到贾母的召见,又陪着贾母在园中逛了两日,讨得贾母欢心,临走时,总算不枉此行,得了一百多两银子,还有许多衣服绸缎、
瓜果点心。C.刘姥姥走后,惜春因奉命作画而向诗社告假,众人追根溯源,埋怨起刘姥姥来。黛玉嘴巧,戏称刘姥姥为“母蝗虫”,又给惜春的画取名叫《携蝗大嚼图》。D.贾母提议为姐过生日。方法是凑份子。邢夫人尤氏也被叫来了。贾母带头出了二十
两,薛姨妈也出了二十两,邢王二位夫人各出十六两,尤氏李续出十二两,但贾母体恤李纨是个寡妇,最终替她出了十二两。四、写作(60分)2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老子之所以推崇水,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
是水包含了“利他”精神。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贤人的境界是“自利利他,胸怀天下”。但现在不少人认为,利他与利已是对立的,利他就是牺牲自我,利他思维违背人的本性,因为“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究竟应该“利己”还是“利他”?这些问题引起了同学们激烈的争论。请你联系社会现实,写一篇议论文,表达你对这个问
题的认识和思考。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江苏省泰州中学2021年春学期期中考试高一语文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4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1.B【解析】本题考
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B项,“但这些产品创新度都低,很难吸引消费者的眼球”以偏概全,根据材料一原文中“但旅游市场也存在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的现象……缺的是让人入眼入心的产品”的信息可知,并不是所有的“文
化+旅游”产品创新度低,而是其中一部分产品有这种现象。2.D【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D项“不能用于文旅融合市场”曲解文意。根据材料二中“唯以计算GDP和游客人头数数额来判读效果的模式正在走向终结”的信息可知,这里是说不能仅用计算人头数量、计算营业数额
的传统方式,并没有说“不能用于文旅融合市场”。3.D【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材料二的观点:文旅融合不可过度商业化。A项,表达的是工业化对手工业市场的冲击。B项,表示的是对文化传承的重视,跟文旅融合无关。C项,只是提出了红色旅游促进乡村振兴话题,
没有表示出对文旅融合不可过度商业化的态度。D项,“商品基本不卖”“文化体验只收工本费”表示的是重视历史文化,不过度商业化。4.①先提出“不能过度商业化”的观点;②然后阐释其所涉及的保护主体范围;③再分
析文旅融合应采取的两种措施;④最后进行总结,点出“不能过度商业化”前提下的文旅融合的意义。(每点1分,意思答对即可)5.不同点:①材料一在谈到文化与旅游融合时,认为特色文化产业是文化与相关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的关键,对于“文化+旅游”而言,就是要推
进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和旅游业融合发展,扩大优质旅游产品供给;②材料二在谈到文化与旅游融合时,认为要挖掘文物、文化和自然遗产、历史文化名城诸多资源背后的价值,不可过度商业化,形成一套独有的、最大限度阐释真实、完整价值的效果评估标准,从而推进文
物与遗产的活化。相同点:材料一与材料二在文化与旅游融合关键点上都着眼于文化价值的传承,让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不同点4分,相同点2分,意思答对即可)(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3小题,15分)6.B7.①“它们”指森林,也指森林中的动物。在这里,人与森林、人与动物和谐共处,双方结下了深
情厚谊。②“较量韧性”:在漫长的护林岁月里,老杨与孤独较量。而它们陪伴着他,让他战胜了孤独。③“较量强度”林场工作强度很大,四十多年来老杨也想过离开,但他对森林的感情让他战胜了这一切。8.①“满山鸟鸣”是文章
的核心意象,以此为中心组织材料,使全文形散而神聚。②围绕这一核心意象,按照时间顺序,主要写了在鸟鸣声中醒来、上山听鸟鸣、老杨学鸟叫三个场景,首尾呼应,层层深入,每一个场景都与“鸟鸣”相关。③满山鸟鸣的景象呈现出的和谐美好,是老杨几十年坚持和守护的结果,文末卒章显志,表达
了对老杨和森林里满山鸟鸣的敬意,深化了主旨。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9.C10.A【解析】本题考查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应为“五经”之一。11.A【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因得罪了前丞相之子”错误。魏相是因为治郡严峻,以致
担任武库令的前丞相之子因害怕受罚而辞职,魏相并没有得罪前丞相之子。12.(1)题写其中一份为副本,掌领尚书省事务的官员先开阅副本,如果奏书的内容不当,就搁置起来不上报皇帝。(关键点“署”——签名;题写。“领”———掌领;兼任。“屏
”——除去;排除。每点1分,大意1分)(2)又考虑到蒙您一向看重和厚待我,在书信往来上不宜马虎草率,所以我现在详细地说出我这样做的原因,希望您看后或许能谅解我吧。(“重念”1分、“视遇”1分、“反覆”1分、“具道所以”1分)13.①担心大将军霍光会认为自己是因为丞相死了而
不礼遇丞相的儿子。②担忧那些当朝权贵责备自己。(答对一点得1分,答对两点得3分,意思答对即可)(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14.B(“语言庄重典雅”不准确,应为口语化,生活化。)15.①第二联是虚笔叙事,这是“五门西望”而产生的遐思;后四句是实笔写景
,是真实的景物描写。先虚后实。②尾联,“阴”和“冷凄凄”,既是写实的景语,又饱蘸着作者抚今追昔的伤痛之情,将实景和心境融合为一,景中寓情虚实结合。(共6分。第①点4分,第②点2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1)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
心服(2)盖失强援,不能独完(3)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7小题,21分)17.B撰:才能,这里指为政的才能。句意:我和他们三人为政的才能不一样。18.B见恕:宽恕我。19.BA.形容词词尾,……的样子/助词,不译;B.都是转折连词,却;C.代词,指秦国/结
构助词,的;D.副词,就/连词,那么。20.B例句为被动句,A状语后置句。B被动句。C“苟以天下之大”,定语后置句。D判断句。21.C垂拱,垂衣拱手(不亲自处理政务),古时多称颂统治者以顺其自然的方式统治天下。22.D没有运用借代。23.D贾母本欲替李纨出份子,但凤姐在贾母
前应承替李纨出份子,过后又赖掉。四、作文略参考译文:魏相,字弱翁,是济阴定陶人。他年轻时学习过《易》,做过郡里的卒史,曾被举为贤良,因为对策答问名次在前,做了茂陵令。不久,御史大夫桑弘羊的宾客来到茂陵,诈称御史桑弘羊要来客舍了,县丞没有按时去谒见这个宾客,宾客发怒就把县丞捆绑起来。
魏相怀疑这个宾客有奸诈,就把他抓了起来,经拷问了解了他的罪行,判决将这个宾客在集市处死,因此茂陵治理得很好。后来魏相升迁为河南太守,禁止坏人恶事,地方上的豪强十分畏服。正巧这时丞相车千秋死了,此前车千秋的儿子做过雒阳兵器库的长官,他看到父亲死了,可是魏相治
理郡事十分严格,恐怕时间长了会受罪责,就自己辞去了官职。魏相派手下的使掾追赶想喊他回来,终于不肯回来。魏相自己遗憾地说:“大将军听到这个长官辞职,一定会以为我是因为丞相死了而不礼遇他的儿子。假使那些当世的权贵们责备我,危险啊!”车千秋这个做武库长官的儿子往
西到了长安,大将军霍光果然因此责备魏相。后来有人告魏相滥杀无罪的人,此事下到了主管的官署。就把魏相交给廷尉治罪。魏相在监狱关了很久过了冬天,正巧赶上大赦才出狱。几年后,宣帝即位,征召魏相进入朝廷做大司农,后来又升迁为御史大夫。四年后,大将军霍光死了,皇帝思念他的功劳与德行,让他的儿子霍禹做右将军
,让霍光的侄子乐平侯霍山又掌领尚书省事务。魏相通过平恩侯许伯向皇帝上书,认为应该想法削弱他们的权势。又按照惯例所有上书均为两封,题写其中一份为副本,掌领尚书省事务的官员先开阅副本,如果奏书的内容不当,就搁置起来不上报皇帝。魏相通过许伯
上书,去掉副封,防止皇帝被蒙蔽。汉宣帝认为魏相上奏的事很好,便诏令魏相为给事中,听从魏相的议论。霍氏谋杀许后的事情才被皇帝知道。于是罢免其中三人的侯爵,命令他们回到宅第,他们的亲属被迁出补为官吏。在这个时候韦贤因为年老有病
免去丞相职务,魏相于是代替韦贤做了丞相。到后来霍氏的人怨恨魏相,又畏惧他,打算假称太后有诏令,先把丞相魏相召来杀了,然后废黜天子。事情被发觉,霍氏的人被杀了。宣帝才开始亲自处理朝廷政事,励精图治,选择贤臣,考核名实,魏相作为丞相,总管各官署的事务
,很得皇上的欢心。魏相通晓《易经》,学习古法,喜欢研究汉朝旧事和有价值的汉臣奏章,认为古今制度不同,现在重在奉行旧例。多次列举当朝建国以来处事的妥善方法,以及贤臣贾谊、晁错、董仲舒的言论,奏请皇帝施行,皇帝施行了他的策略。魏
相命令掾史查访各郡国的事务,等到从家里休沐回到官府,就禀报各处的异闻奇事。有时有反叛的贼寇和自然灾害变故,郡守不上报,魏相总是向皇帝上奏说明情况。魏相执政九年,神爵三年死去,谥号为宪侯。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