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统编版,选必1全册)02(参考答案)(统编版).docx,共(3)页,17.576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a3aae8771a013bbe7f7a7bfeb887ca3b.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模拟卷02(统编版)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2345678910DDDBAABDAD111213141516ACABAA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
小题,共52分)17.(14分)【答案】(1)原因:宋朝商品经济发展,面向大众的基层市场蓬勃涌现(或:以商业运营模式进行社仓的管理与营运);制定切实可行的规则,由政府进行监督管理;重视程朱理学在强化社会伦理道德秩序、树立基本价值观方面的作用(或
:体现儒家仁的理念)。(6分,其它合理答案,言之有理可同等给分)(2)矛盾:人地矛盾;外来棚民与原住民的矛盾;外来农作物(玉米)与传统农作物的矛盾。(4分,任意两要点即可)特点:法律与乡约相结合(或:官方审理与民间组织协调相结合);注重儒家伦理观的引导;兼顾多方利益
。(4分,任意两要点即可)18.(14分)【答案】(1)背景:清末新政,科举制的废除与新式学堂的兴办;新式学堂与旧式教育的迥异;政府官员抽收捐税兴办新式学堂引发矛盾;煽动者从中作乱,助推民众毁学;寺庙等宗教场所用于兴建学堂引发部分民众不满。(任答3点得6分)(2)特点:“毁学”事件发
生的数目激增;地域分布呈现出全国性的特征;地域分布不均衡,主要集中在华东地区;涉及多个社会阶层。(任答2点得2分)影响:消极:迟滞了中国乡村教育向近代化转型的步伐;冲突加剧乡村地区文化衰落、荒凉甚至荒芜;导致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民众与政府离
心倾向加剧;积极:客观上推动新式学堂做出适应于当时乡村社会的调整。(答三点得6分,必须是正正反两个方面,消极方面共4分,积极方面共2分。其它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19.(12分)【答案】示例:论题:不同时代的中国农村需要具有不同特质的基层领导。阐述:清朝末年的村庄领导只需要管好村内事务
,无须经常与国家打交道,他们大多是有威望的乡绅地主。民国以后,中国面临军阀统治及外国势力,农村的形势愈发复杂,因此对农村领导的要求逐渐增多,村庄领导除了有人格、威望之外,还要具备支应国家与各方政治势力的能力和关系。新
中国成立后,进行土地改革和阶级斗争,地主阶级被打倒,出生贫苦的农民成为村庄领导的首选;为适应经济发展恢复发展,擅长劳动生产也是农村干部的重要特质。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重心的目标,农民更看
重的则是村庄领导能否带领他们发家致富。综上所述,时代在变迁,农村的治理方式也需要随之调整,适应时代需求的人才能成为带领农村发展的领袖。评分标准:等次及得分评分标准一等(9—12分)标题恰当,观点明确;理由充
分,能够准确、充分运用史实;阐述清晰,逻辑严密。二等(5—8分)标题较恰当,观点较明确;理由较充分,能够运用史实予以说明;逻辑关系较清楚。三等(0—4分)有标题,有观点,史实不够准确,逻辑关系不清;无标题,无观点或观点不明确,运用
史实不够准确或无史实。20.(12分)【答案】【示例一】信息1:19世纪末,火车的出现使得运送液态奶更为便捷。信息2:20世纪,冰箱的出现使得奶类的保存与运输更趋便利。论题:科技进步促进了牛奶食用的日常化。阐述:19世纪初,随着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进行,以蒸汽机为动力
的新型交通工具的火车的出现,使得运送液态奶更为便捷,推动了牛奶的发展和食用。20世纪,以电力为标志的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冰箱的出现,使得奶类的保存与运输更趋便利,大大推动了牛奶的普及和推广,牛奶更多地进入日常生活中,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总结:两次科技革命推动了牛奶食
用的日常化,提高了人民的生活质量。(12分)【示例二】信息1:1910年外国商人开始在天津经营乳牛场。信息2:20世纪90年代,西方无菌复合纸包装技术传入中国,推动牛奶在中国的普及。论题: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丰富了国人的饮食。阐述:1910年,随着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进行,外国商人
开始在天津经营乳牛场,推动了中国乳牛养殖和牛奶生产的发展,牛奶逐渐成为部分国人饮食消费的一部分。到了20世纪9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深入进行,经济发展迅速,国民消费能力提升,西方无菌包装技术带入中国,推动了中国乳业发展的“黄金10年”,牛奶进入普通百姓的餐桌,国
人的饮食进一步丰富。总结:随着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日益深入,国人的饮食消费更加丰富。(1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