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甘肃省兰州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地理试题 .docx,共(9)页,14.331 M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a36ccd2cf17c84478e2c79a6e9931d0c.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兰州一中2022-2023-2学期3月月考试题高一地理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单项选择题)、第Ⅱ卷(综合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试卷请妥善保存。第Ⅰ卷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根据我国2020年第七次人口普查统计数据,60岁及
以上人口为264018766人,占总人口的18.70%。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下列各项不属于我国目前人口问题是()A.人口基数过大B.男女性别比例失衡C.人口出生率过高D.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2.近年来,中国人口老龄化进程明显加快,其主要原因
是()A.人口素质提高B.人口出生率下降和平均寿命延长C.城市化水平提高D.人口出生率上升和平均寿命延长著名学者邦奇等为了揭示世界人口的分布状况,创建了人类大陆图。即在地图上取消陆地和海洋,仅画出人口密集的地区,面积较大的人口密集区称人类大陆。世界上共存在四个人类大陆,分别是东亚和东南亚
大陆、南亚大陆、欧洲大陆、北美东部大陆。下图为世界人类大陆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图中①②③④代表的大陆最可能是()A.①是南亚大陆②是东亚和东南亚大陆③是北美东部大陆④是欧洲大陆B.①是欧洲大陆②是北美东部大陆③是南亚大陆④是东亚和东南亚大陆C.①
是北美东部大陆②是欧洲大陆③是南亚大陆④是东亚和东南亚大陆的的D.①是东亚和东南亚大陆②是南亚大陆③是欧洲大陆④是北美东部大陆4.在人类大陆图上,世界人口的分布()A.西半球比东半球多B.中纬度比高纬度多C.南半球比北半球多D.高原、山区多5.图中①~④地区成为人口密
集区的共同原因是()A.高原地形B.发达国家C.气候适宜D.历史悠久安徽省位于我国中部,流动人口规模较大,人口流动方向趋于集中,省外集中于苏浙沪,省内集中于合肥。下图示意2011~2016年安徽省流动人口数量变化趋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6.2011~2016年安
徽省流动人口的变化特征是()①以跨省流动为主②流动人口逐年增加③以省内流动为主④流动人口总体下降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7.影响安徽省流动人口省内、省外流向趋于集中的因素主要是()A.人口数量质量和对外开放水
平B.城市环境质量和交通便捷程度C.资源能源禀赋和居民消费水平D.经济发展水平和地理空间距离我国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低,人口和经济的高速增长使得用水形势十分严峻。下表为我国北方某缺水城市水资源承载状况评价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年份2
0152020年(预测)甲城市人口状况实际人口承载人口实际人口承载人口122.6103.6154.692.4甲城市水资源承载状况评价(本地资源)单位:万人8.人口专家指出2020年甲城市的承载人口数量为92.4万,这个人口数量指的是本地水资源()A.能供养的最大人口数量B.能
供养的外来人口数量C.能供养的合理人口数量D.能供养的户籍人口数量9.关于该地区环境人口容量的说法,正确的是()A.与资源成负相关B.与城市化水平正相关C.与该地区开放程度正相关D.与该地区科技水平负相关10.有利于提高该城市水资源
人口承载力的合理措施是()①控制人口的增长②跨流域调水③大规模开采利用深层地下水④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有些学者以每平方千米陆地可承载人数的分析为基础,研究得出:渔猎时期为0.02~0.03人/平方千米,农业时期为40人/平方千米,工业时期为16
0人/平方千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1.该材料反映出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一个重要因素是()A.资源数量和质量B.科技发展水平C.区域开放程度D.人均消费水平12.下列有关环境人口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A.国土面积大
小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B.科技发展水平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C.生活消费水平的高低不影响环境人口容量D.一定历史阶段,一定范围内,环境人口容量具有相对确定性地域文化是指在一定的地理环境中成长起来,独具特色,传承至今仍发挥作用的文化传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关于下列地域文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域文化的重要性与地域范围大小成正比B.地域文化是在一定地域内由自然因素形成的C.城乡景观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地域文化的内涵D.地域文化具有稳定性,一旦形成就不会发生改变14.房屋建筑功能会受到地理环境的影响,下列对应关系中
错误的是()A.北京民居——四合院——挡风保暖B.江南水乡——屋脊高——容易排水C.西北民居——屋顶坡度平缓——降水稀少D.南方民居——墙体严实厚重——避风防潮剪纸是中国民间传统艺术,已于2009年9月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剪纸表现的内容丰富多彩,反映人们的生活环境、习俗和风情等,寄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下图是一幅剪纸作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5.图中剪纸所反映的景观主要分布于我国()A.
长江中下游平原B.华北平原C.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D.四川盆地16.形成这种景观特征的自然条件有()A.沟壑纵横,降水集中B.地势低平,降水丰沛C.地形封闭,排水不畅D.山河相间,降水均匀“骑楼”是二楼楼房向街心延伸,前座跨入人行道悬空而建,并使马路边房屋相互连接形成自由步行的长廊的建筑,如下图
所示,这是岭南民居的一个特色。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7.建设骑楼的目的是()A.体现当地民族特色B.使房屋建筑有层次C.大量节省建筑材料D.便于行人避雨遮阳18.骑楼建筑反映了岭南地区()A.气候高温多雨B.地表起伏不平C.土壤深厚肥沃D.地质灾害频繁如图为纽约帝国大厦
和芝加哥西尔斯大厦图片。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9.图中的摩天大楼一般分布在()A.市区中心B.市区边缘C.河流两岸D.郊区20.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是()A.城市发展历史悠久B.城市发展历史短暂C.城市环保意识强烈D.城市规划不合理城市某区域土地利用强度,可以用建设用地面积占该区域土地面积的比值表
示。读图,回答下面小题。21.该城市A.I区高档写字楼密度大B.Ⅱ区适宜建垃圾填埋场C.Ⅲ区商业网点最为密集D.Ⅳ区域市热岛效应最强22.甲处土地利用强度增大,最可能的原因是A.建设民俗博物馆B.划定耕地保护区C扩大卫星城规
模D.增加种植业投入.下图为石家庄发展变化略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3.读图分析,促使石家庄由小村庄发展成为特大城市的主要区位条件是()A.气候B.交通C.河流D.地形24.关于现在的石家庄市与过去对比的叙述,正确的是()A.城市规模缩小B.城市职能减少C.城市人口增加D.辐射能力减弱兰
州市南北两侧均为山地,山区面积占85%,盆地和谷地仅占15%。兰州市是我国西部重要的石化工业城市,其在城市新区规划布局了化工厂。目前,兰州市面临着人口、交通、环境的巨大压力。下图为兰州市行政区简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5.影响兰州市城市空间形态形成初期的主要因素是()①河流②铁路③地形④
气候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26.兰州市规划在甲处布局化工厂,其主要考虑的是()A对城市环境污染小B.土地面积大且地价低C.附近油田产量大D.科学技术水平高2022年7月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十四五”新型城镇化实施方紫》,明确提出要严格限制新建250米以上的超高层建筑.
完成下面小题。27.超高层建筑一般出现在().A中心商务区B.住宅区C.工业区D.郊区28.我国严格限制新建超高层建筑的主要原因是超高层建筑()A.容纳人口数量大B.产生环境污染大C.土地利用率低D.运营成本过
高下图示意我国两个地区的传统民居。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9.吊脚楼建筑的特点形成,主要是因为当地()A.房屋建筑技术高超B.凉爽、多雨的气候C.蚊虫、毒蛇、洪水多D.石材取用便利30.居住在蒙古包的牧民在冬
季转场放牧过程中()A.加大了草场资源的压力B.破坏了当地生态环境C.易受暴风雪等天气影响D.破坏了沿线森林植被第Ⅱ卷二、综合题(共40分)31.读下图“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在市场竞争环境下,城市的每一块土地用于哪种经济活动,取决于各种活动的()A.规模大小
B.重要程度C.付出租金的高低D.政府支持力度(2)三条直线分别表示三种土地利用方式的付租能力随着距市中心的距离变化的规律,其中变化幅度最.大的是____用地,接下来是____用地,变化幅度最小的是____用地。(3)图中OA区最
适合布局的城市功能区是____区;AB区最适合布局的城市功能区是____区,因这里靠近市中心,既有利于工人上下班,又方便购物;图中BC区最适合布局的城市功能区是____区。(4)图中OA、AB、BC中占地面积最
小的是____(填字母),城市最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是____(填名称)。(5)土地租金高低受多种因素影响,主要取决于()①距离市中心的远近②地形起伏③交通通达度④环境质量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32.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
要求。位于阿拉伯半岛上的沙特阿拉伯(如下图)石油资源极其丰富,生产石油的沙特阿拉伯经济发展较快,而且生活富足,吸引了大量外国人前来打工谋生。沙特阿拉伯政府也希望通过吸引外来人口解决劳动力短缺的问题。目前,在沙特阿拉伯约有1000万外籍劳工,他们大部分工作在石油、服务、建筑等行业,印度、巴基
斯坦的劳工是沙特阿拉伯外籍劳工的主要生力军。(1)根据人口迁移“推拉理论”,写出沙特阿拉伯吸引外籍劳工的拉力条件。(2)印度、巴基斯坦劳工是沙特阿拉伯外籍劳工的主要生力军,分析其原因。(3)简述沙特阿拉伯外籍劳工对自身、迁入地和迁出地的积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