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专用,选必1全册)(全解全析)(浙江专用)

DOC
  • 阅读 0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6 页
  • 大小 269.089 KB
  • 2024-10-29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5.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浙江专用,选必1全册)(全解全析)(浙江专用)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浙江专用,选必1全册)(全解全析)(浙江专用)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浙江专用,选必1全册)(全解全析)(浙江专用)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13 已有0人购买 付费阅读4.00 元
/ 16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5.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浙江专用,选必1全册)(全解全析)(浙江专用).docx,共(16)页,269.089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a300b837338594cc24857bee18a372f6.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模拟卷(浙江专用)(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

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4.测试范围:选择性必修一全部内容。5.难度系数:0.75。6.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选择题部分一、选择题I(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

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秦朝《行书律》中规定:文书可分为两大类,一类为急行文书,另一类为普通文书。急行文书包括皇帝诏书,必须立即送达,不可有片刻滞留。普通文书也要于当日送出,不能积压。由此可知,秦朝文书制度(

)A.有利于扩大政府影响力B.降低了政府的行政效率C.利于国家行政管理运转D.利于各地经济文化交流【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是秦朝时期。根据材料可知,为了及时准确地传递各种信息,秦朝规定了严格的邮传法规,不

同类型的文书有不同的传递规定,为国家的组织管理提供了坚实的基础,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文书制度与政府影响力扩大的关系,与题意无关,排除A项;秦朝制定法律使皇帝的诏书迅速传达到各地,这有利于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文书制度与各地经济文化交流的关系,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C项。2.

北朝时期,原先属于放牧游猎经济的西北地区,已经出现了半农半牧的演变。北方少数民族男子原来是披发左、窄袖、长领长袍,小袖短袄。民族杂居相处后,胡人穿上了宽大飘逸的汉服。材料表明()A.民族关系逐渐走向平等B.国家统一促进不同地区交流C.民族交融趋势不断加强D.华夏认同的观念被各族接受【答案】

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以得出准确时空是北朝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可知,北朝时期,已经出现了半农半牧的演变,汉人则身穿窄袖紧身的胡服,因此“民族交融趋势不断加强”的说法符合题意,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民族关系是否平等,材料主要涉及民族交

融,排除A项;北朝为国家分裂时期,排除B项;“各族”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项。故选C项。3.唐宋以后,蒙学教材种类由单一的识字课本,逐步拓宽到道德教育型、陶冶儿童性情型等各种门类,以识字为主的知识型教材有《百家姓》《三字经》《文字

蒙求》等;以封建伦理道德教化为主的蒙学课本,除了《孝经》《论语》外,还有《小学》《少仪外传》《童蒙训》等。以上反映了()A.教材遵循格物致知和知行合一B.蒙学开始服务于基层社会治理C.儒学发展趋向社会化与世俗化D.巩

固社会秩序并树立了价值观【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宋(中国)。如上所述,宋代蒙学教材以通俗易懂的方式传播儒家思想和社会道德规范,反映了儒学发展趋向社会化、世俗化,C项正确;“格物致知和知

行合一”是明代理学家王阳明提出的思想,与宋代蒙学教材的内容和传播情况不符,排除A项;虽然蒙学教材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基层社会治理,但说蒙学“开始”服务基层社会治理并不准确,因为在此之前,蒙学教育已经存在并服务于社会,排除B项;虽然蒙学教材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巩固社会秩序和树立

价值观,但说它们“巩固了”社会秩序和“树立了”价值观过于绝对,排除D项。故选C项。4.清代雍正以后,在聚族而居的福建、江西等地推行族正制度,令地方官让每族公举老成公正二人为族正副,官给印照,责令约束族丁,“酌订祠规,列示祠中,予以化导约束之责,族中有口角争讼之事,传集族正,秉公分剖,先以家法

劝诫”,这一做法旨在()A.强化儒家伦理纲常统治地位B.将族权纳入政权的控制下C.缓和阶级矛盾稳定社会秩序D.承认地方宗族的自治权力【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

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朝(中国)。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清朝地方官通过任命族正副并给予印照,实际上是在加强对地方宗族的管理和控制,将原本可能相对独立的族权纳入政权的控制之下。这与材料中“责令约束族丁”、“予以化导约束之责

”等表述相吻合,B项正确;虽然族正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儒家伦理的影响,但其主要目的并非单纯为了强化儒家伦理纲常的统治地位,排除A项;材料中并未明确提及族正制度与缓和阶级矛盾之间的直接关系。其主要关注的是对地方宗族的内部管理和控制,而

非阶级矛盾的调和,排除C项;实际上,族正制度的推行恰恰是对地方宗族自治权力的一种限制和约束,而非承认其自治权力。地方官通过任命族正副并赋予其一定职责,实际上是在加强对宗族的管理,排除D项。故选B项。5.某法规颁布后,官

方公布了高等考试的考试种类、报名和考试日期,共分普通行政人员、财务行政人员、教育行政人员、外交官领事官及警察行政人员5种。报名者进行资格审查,5种考试应考者共有2177人,实际应考人数总计为1872人,其中女性2

0人。该法规()A.是《文官考试法草案》B.由南京临时政府制定C.通过资格审查禁绝了任用亲信、拉帮结派的现象D.与北洋政府的法规相比,具有更强的开放性和平等性【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选项用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这一时期的高等考

试分门别类,对报名者进行资格审查,同时允许女性参加考试,这说明当时的考试与北洋政府的法规相比,具有更强的开放性和平等性,D项正确;《文官考试法草案》没有允许女性参加考试的内容,排除A项;这一文件是南京国民政府制定的,排除B项;C项“禁绝了”表述绝

对,排除C项。故选D项。6.民国初年,“政党之名,如春草怒生,为数几至近百”“党会既多,人人无不挂名一党籍”。1913年2月,国会选举结果揭晓,国民党大获全胜。随后袁世凯开始极力遏制政党力量,3月宋教仁被刺身亡、11月国会被迫停止议事,1914

年1月部分留京议员被袁世凯遣回原籍。这说明民国初年()A.政党政治成为时代主流B.民主共和道路十分艰难C.资产阶级内部矛盾尖锐D.军阀割据破坏民主政治【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

时空是:民国初年1913-1914(中国)。据题干“政党之名,如春草怒生,为数几至近百”可知民国初年政党政治发展,党派众多,但后来袁世凯开始极力遏制政党力量,大权独揽的袁世凯很快走上复辟帝制之路,使得民主共和道路走的曲折且艰难,B项

正确;政党政治成为时代主流只能反应材料前半段意思,材料后半段意思讲袁世凯遏制政党政治力量,表述不全面,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到资产阶级内部产生的矛盾尖锐,排除C项;材料描述的是政党政治发展而非军阀割据混战局

面,与材料表述意思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7.林伯渠说:“在土地分配已久的区域,也还有地主和士绅,他们从绝望的地位见到三三制,就多表示出意外与兴奋的心情。例如说,共产党宽宏大量,仁义治国;从前以为革命不要咱们

这号人了,今天咱也能管政权……咱们也有权利,也能干事,同别人平等了;真正实行三三制了。”其意在说明,“三三制”的实施()A.有助于推动根据地土地运动的开展B.确保了边区各阶级的抗日团结C.利于调动社会各界建设边区的积极性D.推动了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壮大【答案】

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三三制得到了地主和士绅的拥护,这说明三三制有助于调动社会各界建设边区的积极性,C项正确;三三制是政权建设原则,和土地运

动并无关系,排除A项;B项“确保了”表述绝对,排除B项;材料主旨强调的是地主士绅对三三制的拥护,并不是强调三三制推动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壮大,排除D项。故选C项。8.1934年11月,中央红军到达广西北部瑶、苗少数民族地区,面对复杂的民族问题,红军颁发了《关于瑶苗民族中工作的原则指示

》:我们对瑶民(或苗民)的基本主张,是反对一切汉族压迫与剥削、汉民与瑶民的民族平等、给瑶民彻底的自决权。这表明,中国共产党()A.开创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B.探索解决国内民族问题的方法C.维持少数民族自治的局面D.

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根据材料“面对复杂的民族问题,红军颁发了《关于瑶苗民族中工作的原则指示》:我们对瑶民(或苗民)的基本主张,

是反对一切汉族压迫与剥削、汉民与瑶民的民族平等、给瑶民彻底的自决权”可知,土地革命时期,党中央及其领导的军队颁布了一系列民族工作政策文件,强调民族平等团结的原则,说明中国共产党重视少数民族并充分调动其革命积极性,积极探索解决国内民族问题

的方法,B项正确;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最早出现于1941年5月1日,陕甘宁边区政府颁布的《陕甘宁边区纲领》,排除A项;维持少数民族自治的局面的说法不符合这一时期的史实,排除C项;1934年正处于土地革命时期,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的说法不符合这一时期的史实,

排除D项。故选B项。9.1980年,我国从事个体营业的人数增加到86万人,比1979年翻了一倍多。1981年,中共中央在一份文件中指出:必须着重开辟在集体经济和个体经济中的就业渠道,使城镇劳动者、个体经济得到健康

发展。这种局面的出现主要得益于()A.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B.党和政府思想观念的解放C.“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命题提出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

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80-1981年(中国)。1978年改革开放后,党和政府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思想观念逐渐解放,对个体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的认识也发生了转变。不再将个体经济视为资本主义的尾巴,而是认

识到其在促进就业、活跃经济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所以才会出台文件鼓励个体经济的发展,B项正确;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是在1956年底,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A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命题提出是在1982年党的十二大,排除C项;城市经

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是在1984年以后,排除D项。故选B项。10.2024年5月,习近平主席在中法企业家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闭幕式上发表讲话。他指出,今年是中法建交60周年。中法同为独立自主大国和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理应担负责任和使命,以中法关系稳定性应对世界不确定性,加强在

联合国的协调,为全球治理提供更多引领和支持。这体现出,新时代中国外交()①以欧洲地区为战略重点②致力于全球南方国家发展③凸显了大国智慧与担当④以联合国为外交活动舞台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答案】

C【解析】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2024年(中国)。由材料可知,习近平主席在重要国际会议上表示,中法作为独立自主大国和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要担负责任和使命,为全球治理提供更多引领和支持。这凸显了中国作为世

界大国的智慧和担当,也展现出中国以联合国为舞台开展外交活动,因此③、④正确,C项正确;中国处于东亚地区,①中国外交以欧洲地区为战略重点,说法错误,排除A、D两项;“全球南方”往往指代非洲、亚洲、拉丁美洲的发展中国家,法国不属于全球南方国家,②说法错误,排除B

项。故选C项。11.历史学家波里比阿认为人们能够在战场上无往不胜,是因为国家实行了一种“混合政体”,在这种政体之下,三大机构通过平衡与制约使政体达到稳定状态。这种政体是()A.雅典民主制B.斯巴达寡头政治C

.罗马共和国政体D.法国等级君主制【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空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罗马时期。据材料“在这种政体之下,三大机构通过平衡与制约使政体达到稳定状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罗马共和国政

体下,不会使任何一个原则过渡地膨胀,这体现了当时的罗马实行权力的制约与平衡,一定程度上防范了绝对权力的出现,C项正确;雅典民主制不属于混合政体,排除A项;斯巴达寡头政治,不符合“三大机构通过平衡与制约使政体达到稳定状态”的表述,排除B项;法国等级君主

制加强了王权,不属于混合政体,排除D项。故选C项。12.有学者认为,“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有以下共性:法律由代表人民行使权力的议会制定,行政机构在法律规定的框架内行使行政权,法院根据法律独立掌握司法权,司法

实践中坚持程序公正和无罪推定。这说明两大法系的共同特征有()①强调法律至上②议会掌握立法权③司法权独立④强调宪法根本地位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A【解析】本题是组合型选择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世界。根据材料“法律由代表人民行使权力

的议会制定,行政机构在法律规定的框架内行使行政权,法院根据法律独立掌握司法权,司法实践中坚持程序公正和无罪推定。”可知,两大法系的共同特征有强调法律至上,议会掌握立法权,司法权独立,①②③符合题意,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宪法,

④错误,排除BCD项。故选A项。13.英国官僚体制中有一类“行政级官员”,他们分为常务次官、副常务次官、次官、助理次官、特等主管等。该类官员()①负责制定政策②与内阁共同进退③可以长期任职④进入体制时由考试录用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D【解析】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近代的英国。根

据所学知识可知,英国的“行政级官员”指的是英国的行政文官,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的文官除非违法,是可以长期任职的,并且英国的文官通过考试录用进入体制的,故③④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英国的官僚体制中,行政级官员主要负责执行政策而非制定政策,①错误;这些行政官员与内阁没有直

接的进退关系,②错误。由此可知,③④正确,故选D项。14.有研究者认为:英镑霸权时期的国际货币体系缺少一个强有力的国际协调和监督机构,而是由各国自行规定其货币以黄金为中介;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美元霸权则有一种机构的支持,具有制度的约束,美元是唯一的主要储备资产。

该观点表明()A.世界货币体系的制度化水平提高B.英镑霸权比美元霸权更具稳定性C.美元取代了英镑和黄金的货币功能D.世界货币体系促进世界经济的发展【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现代世界。据材

料可知,材料中有研究者认为布雷顿森林体系具有制度约束,英镑霸权时期的国际货币体系缺少一个强有力的国际协调和监督机构,这充分说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制度化水平提高,A项正确;材料不涉及英镑与美元霸权稳定性比较,排除B项;材料重点强调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制度化水平高,

材料没有强调美元取代了英镑和黄金的货币功能,排除C项;材料不涉及世界货币体系对世界经济的贡献,排除D项。故选A项。15.英国“铁娘子”撒切尔夫人一生有很多奇怪的称号。其中“牛奶掠夺者”缘于1971年任教育部长时取消了学生免费牛奶的举

措。下图是英国漫画家GeraldScarfe当时创作的讽刺漫画。该漫画反映了()A.福利国家弊端显现B.社会保障有待建立C.国家加强经济干预D.政府行政职能削弱【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

1971年英国。根据材料“‘牛奶掠夺者’缘于1971年任教育部长时取消了学生免费牛奶的举措”并结合所学可知,此时的英国受经济滞胀的影响,政府财政吃紧,撒切尔夫人采取了减少政府干预经济的措施,意图通过缩减政府财政开支政策来度过难关。结合漫画的讽喻意味,可以看出作者对减少社会福利的担忧,体现

了福利国家弊端的显现,A项正确;西方福利国家在战后得到发展,建立了普遍和比较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政府减少对经济的干预,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政府行政职能削弱的相关信息,排除D项。故选A

项。二、选择题II(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6.著名学者周振鹤先生认为中国古代行政区划层级的变化,大致经历了“两千年三循环”。第一阶段是秦汉的二级制转化为魏晋南北朝

时期的三级制。第二阶段重复了从两级制到三级制的循环,即隋代和唐代前期的二级,变为唐代后期和宋辽金时期的三级。第三阶段是元明清时期及民国初年,政区从多级制简化到三级制,以至短时的二级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秦汉到魏晋南北朝由郡国两级制转变为

州、郡、县三级制B.隋至唐中期形成道、州二级制,宋代最终形成了路、州、县三级制C.元朝的省、路、府、州、县多级制简化为明清的省、府、县三级制D.中国古代行政区划层级的不断调整加强了地方的自主性【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

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今中国。据本题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元朝实行省、路、府、州、县多级制,明清简化为省、府、县三级制,C项正确;秦汉到魏晋南北朝由郡县两级制转变为州、郡、县三级制。郡国并行制主要在

西汉初期实行,并非贯穿秦汉始终,且题干强调的是行政区划层级的一般变化规律,A项排除;隋至唐前期是州县二级制,唐代后期和宋辽金时期变为道(路)、州、县三级制。“隋至唐中期形成道、州二级制”说法错误,排除B项;中国古代行政区划层级的不断调整主要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而非加强地方自主性,排除D项。故选C项

。17.1905年后,清廷陆续谕令蒙古及其他边疆地区一体兴学,普及汉语文教育。清廷学部表示:“普通教育所以培养国民之知识,增进国民之德艺,以民无不学为宗旨,以道一风同为归宿。”边疆地区的兴学实践()A.为癸卯学制的颁布奠定基础B.开启了边疆世俗化的进程C.进一步壮大汉族

官僚的力量D.以文化认同推进国家认同【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05年后(清朝)。根据材料“普及汉语文教育”、“以道一风同为归

宿”可知,清廷边疆地区的兴学实践有利于以文化认同推进国家认同,D项正确;癸卯学制颁布于1904年,排除A项;“开启了”说法错误,排除B项;材料说明的是边疆地区的教育,与壮大汉族官僚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18.1950年,针对外国商品大量占据中

国市场的状况,政务院确立改造海关基本方针。要求“保护国内生产品与外国商品竞争”,在税率方面则“使其较能适合于发展国内生产保护国内工业的要求”这一措施()①体现维护国家关税主权意识②属于“银元之战”重要部分③适应了国民经济恢复的需要④完成了关税制度法制化进程A.①③B.①③④C.③④D.②③④【

答案】A【解析】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1950年(中国)。①材料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关税政策保护民族经济,体现维护国家关税主权意识,正确;②“银元之战”强调的是对国内经济的管理,与外国商品关系不大,错误;③新中国成立后,根据国家经济情况和国内需要予以调整海关税率等方面,其目的和意

义在于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正确;④材料不涉及法律、法规的制定,不能体现关税制度法制化建设,错误。正确的是①③,A项正确;②④错误,排除B、C、D项。故本题选A项。19.1122年,教皇卡利克斯特二世

和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亨利五世达成了《沃尔姆斯宗教协定》,教皇承认皇帝作为裁断者的权力,承认他对候补位者拥有世俗权力和收税权力(要与教会权力区别开来),而亨利五世承认教皇任命神职人员的排他性的权力,还承诺归还教会从前被侵夺的财产。这一协定()A.推动了西欧封建社会的转型B.解决了王权与教权的矛盾C

.巩固了西欧的二元政治格局D.统一了罗马帝国的征税权【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古时期(欧洲)。根据材料“教皇承认皇帝作为裁断者的权力,承认他对候补位者拥有世俗权力和收税权力(要与教会权力区别开来),而亨利五世

承认教皇任命神职人员的排他性的权力,还承诺归还教会从前被侵夺的财产”可知,1122年的《沃尔姆斯宗教协定》规定了教皇与皇帝双方所互相享有的权力,这表明中世纪西欧的教权与王权二元并立的格局进一步巩固,C项正确;材

料反映的是中古时期西欧王权和教权的并立,并非封建社会的转型,排除A项;王权和教权的二院政治格局并没有解决王权与教权的矛盾,B项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神圣罗马帝国存在内部分裂,不存在统一的征税权,排除D项。故选C

项。20.“近代民族国家的出现是一个历史过程,它是对传统的继承和发展。它的前提是中央集权国家的出现,以及人民对国家、民族认同意识的增强。”在欧洲历史上,促进“人们对国家、民族认同意识增强”的事件有()①1337-1453年的英法百年战争②16世纪的宗教改革运动③法国大

革命和拿破仑战争④民族语言的形成和重视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D【解析】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近代(欧洲)。本题要求找出欧洲促进“人们对国家、民族认同意识增强”的事件。结合所学知识,英法百年战争以后,双方都走

上中央集权的道路,英国人的本土意识开始不断得到发展和强化,语言、文化、习俗方面均日益展现出来自己的独立特质,有利于民族意识和民族国家的形成,①正确;宗教改革打击欧洲封建势力天主教,推动了了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②正确;法国大革命及拿破仑战争促进了欧洲民族意识的觉醒,有利于民族国家形成,③正确;民

族语言的形成和重视,有利于民族国家形成,④正确。因此,①②③④符合题意,D项正确。故选D项。21.下图是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汉并天下”瓦当,制作于何时,人们有不同意见。20世纪60年代,陈直先生认为这是汉初刘邦兼并天下时所制造。20世纪90年代,刘庆柱

先生结合多年来考古成果认为,中国古代的文字瓦当最早应是出现于汉景帝时期,而迟至武帝时代,方始大量运用。2009年,辛德勇先生结合刘庆柱考古成果以及《汉书》有关武帝在元封三年开疆扩土的记载,认为这块瓦当最早出现于元封三年。

据此可以得出()A.《汉书》比60年代的考古研究更接近历史事实B.历史结论会随着史料的发现与研究而不断完善C.研究《汉书》历史文献才能最终还原历史真相D.考古发现必须和文献史料相结合方可得出结论【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汉并天下……人们有不同意见

。20世纪60年代,陈直先生认为这是汉初刘邦兼并天下时所制造”可以看出,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的进步,史料的丰富,历史结论在逐渐的丰富完善,B项正确;仅从材料,无法得出《汉书》比60年代的考古研究更接近历史事实,排除

A项;研究《汉书》历史文献,不一定能还原历史真相,排除C项;考古发现有时也可以还原历史真相,不一定非得和文献相结合,排除D项。故选B项。非选择题部分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其中第22题14分,第23题6分,第24题20分,第25题12分,共52分)。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隋)文帝开皇三年(583年)初,河南道行台、兵部尚书杨尚希上奏说:“当今郡县,倍多于古,或地无百里,数县并置·或户不满千,二郡分领。具僚以众,资费日多,吏卒又倍,租调岁减,清干良才,百分无一、动需数万,如何可觅?所谓民少官多,十羊九牧。”——引自《隋书·

杨尚希传》材料二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统一国家,自秦代以来就重视采取合适的民族政策。一般而言,少数民族居住在边疆地带,这些地带为了防御的需要,常常设置有军管型的行政组织,这些组织往往与少数民族的特殊行政制度结合在一起,不容易分开。土司制度兴起于元

朝,是中央政府在少数民族政策上的一大变化。从秦汉以至唐宋时代,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基本上是羁縻政策。土司制度则比羁縻政策进了一层,变间接统治为直接统治。土司统治比较起郡县制来,自然是一种落后的社会形态。而且从实质上说来,土司统治是一种半割据状态,与中央集权制是水火不相容的

。经过再进一步的改土归流,土司制度就转变为正式的郡县制了。——摘编自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1)根据材料一、概括“杨尚希上奏”的具体问题。结合所学,指出隋朝解决这些问题的政治实践及影响。(7分)(2)结合所学,列举汉代和唐代“军管型

的行政组织”各一例。根据材料二、概括土司制度带来的在少数民族政策上的“一大变化”,并结合所学简析明清时期“改土归流”的原因和历史影响。(7分)【答案】(1)问题:地方行政机构设置过多,导致官员数量庞大、财政负担加重,且官员素质低下。(2分)实践:隋朝废除了郡制,实行州县二级制

,减少了行政层级和官员数量,从而减轻了财政负担。同时,隋朝推行科举制,通过考试选拔官员,提高了官员素质。(2分)影响: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国家统一,打破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局面,扩大了统治基础,为后世提供了借鉴。(3分)(2)军管型的行政组织:汉代为西域都护府;唐代为安西都

护府。(2分)变化:间接统治(羁縻政策)转变直接统治;(1分)原因:土司势力膨胀威胁中央集权、中央政权加强控制力的需求、经济发展与民族交融促进统一管理需要、以及边疆安全考虑。(2分)影响:加强了中央对边疆的控制、促进了民族交融和边疆发展、提高了行政效率和国家整合能力,长期来看对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具

有重要意义。(2分)【解析】(1)本题是背景类、特点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隋朝(中国)。问题:据材料一“当今郡县,倍多于古,或地无百里,数县并置·或户不满千,二郡分领。”可得出,隋初地方行政区划过度细

分,行政机构设置过多;“具僚以众,资费日多,吏卒又倍,租调岁减”可得出,官员数量庞大、财政负担加重;“清干良才,百分无一”可得出,官员素质低下;政治实践:综合上述材料所学知识可知,针对上述问题,隋文帝杨坚推行了

一系列改革。首先,“废郡置州县二级制”,即隋朝废除了郡制,实行州县二级制,减少了行政层级和官员数量,从而减轻了财政负担。其次,隋朝还实行了科举制,通过考试选拔官员,提高了官员的素质,增强了治理能力。影响:结合所

学知识可知这些改革措施有效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国家统一,提升了行政效率,减轻了民众负担,打破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局面,扩大了统治基础,为隋唐盛世的到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又为后世提供了借鉴。(2)本题是特点类、对比类、背景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秦汉至明清时期

(中国)。行政组织: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代的西域都护府和唐代的安西都护府,分别为汉唐两代管理西北边疆的军事与行政机构,体现了中央对边疆的有效管理和军事防御策略。变化:据材料二“土司制度则比羁縻政策进了一层,变间接统治为直接统治。”可得出,元朝开始实行的土司制度相

较于秦汉至唐宋的羁縻政策是一大变化,标志中央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统治方式由间接变为直接。原因:据材料二“土司统治比较起郡县制来,自然是一种落后的社会形态。而且从实质上说来,土司统治是一种半割据状态,与中央集权

制是水火不相容的。”可得出,土司制度虽加强了中央对边疆的控制,但其半割据性质与中央集权相悖。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改土归流”的原因是土司制度下的割据倾向威胁中央权威、经济发展与民族交融的需要、以及中央集权加强的趋势。影响:综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影响为加强了中

央对边疆的直接管理,促进了民族交融与边疆开发,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稳定,但也可能在短期内引起部分地区的波动和抵抗。2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6分)材料晚清时期,在新的时代条件下,选官制度发生变革。1904年初,清政府颁布了《奏定学堂章程》,其统一的癸卯学制是近代中国第一个由中央政府颁布且

由政府督导施行的全国性法定学制系统,办学宗旨是“以忠孝为本,以中国经史文学为基……以西学沦其知识,练其艺能,务期他日成才,各适实用。”《章程》对学校体系、课程设置、管理通则等做了具体规定,直接把“尚武”与“忠君”“尊孔”“尚公”等内容定为教

育宗旨,指出学堂应“陈述黄帝尧舜以来历朝治乱兴衰大略,俾知古今世界之变迁……以养成国民自强之志气,忠爱之性情。”《章程》规定了学校教育中几何代数、植物动物、理化、法制理财、体操等课程的课时,在中学堂180个课时中,读经讲经以4

5课时居于榜首,还规定自高等小学以上,毕业考试结果分最优、优、中、下、最下五等,一般中等以上者都获相应奖励出身(大致可分为翰林、进士、举人、贡生、生员五级),并被授以官职或得以升学。——摘编自《中国近代教育史》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对晚清时期颁布的《奏定学堂章程》进行评述。【答案

】20世纪初,面对内忧外患,清政府进行新政,新的时代条件下,选官制度发生相应变化,因此学制也发生变化,清政府于1904年初颁布《奏定学堂章程》。这是我国教育史上重大变革,近代中国第一个由中央政府颁布且由政府督导施行的全国性法定学制系统,主动学习西方教育经验,内容细

致、系统全面,注重基础教育的同时,注重专业(职业或实业)教育的发展,引进资本主义教育因素。对促进教育近代化,传播西学,解放思想等具有一定进步意义;但是,它是一个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指导思想下制订的,带有浓厚

的封建色彩,根本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总之,虽然该章程一定程度上推动中国教育近代化,但不能从根本上挽救民族危机。(6分)【解析】本题是历史事物阐释题(评析类)。时空是晚清中国。首先解读材料,材料主要介绍了晚清时期颁布的《奏定学堂章程》基本情况,要求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对晚清时期颁布的《奏

定学堂章程》进行评述。其次,根据题目要求进行评述,先述后评,从《奏定学堂章程》的出台背景、内容。影响等方面述评。如背景方面,20世纪初,面对内忧外患,清政府进行新政,新的时代条件下,选官制度发生相应变化,因此学制也发生变化,清政府于1904年初颁布《奏定学堂章程》。内容方面,这是我

国教育史上重大变革,近代中国第一个由中央政府颁布且由政府督导施行的全国性法定学制系统,主动学习西方教育经验,内容细致、系统全面,注重基础教育的同时,注重专业(职业或实业)教育的发展,引进资本主义教育因素。影响方面分积极和消极,对促进教育近代化,传播西学,解

放思想等具有一定进步意义;但是,它是一个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指导思想下制订的,带有浓厚的封建色彩,根本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最后总结,虽然该章程一定程度上推动中国教育近代化,但不能从根本上挽救民族危机。24.法律着眼

于防范与惩处,教化着眼于教育和引导,两者相辅相成。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分)材料一朱熹在《吕氏乡约》(张载弟子吕大均编)基础上编纂了《增损吕氏乡约》,并作为他书院讲学的教材。他的《家礼》和《小学》也成为家庭和幼童的行为规范。——据郭闯《宋代书院的社会教

化研究》等材料二正义女神是西方法律文化的鲜明象征。她用天平衡量公平与否,用宝剑裁决和惩戒,蒙住的双眼代表理性公正:不受外界权力、财富、亲疏等因素影响,不偏袒任何一方。——摘编自王诺《中西方传统法律文化之比较研究》材料三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核心价值观必须同这个民族、这个国家的历

史文化相契合,同这个民族、这个国家的人民正在进行的奋斗相结合,同这个民族、这个国家需要解决的时代问题相适应。——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的讲话(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教化的主要方式。结合所学,归纳乡约的演变趋势,分析这一趋势反映了什么本质问题。(6分)(2)根据

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西方近代法律制度的基本特征,并分析西方近代法律制度的本质。(6分)(3)阅读材料三并结合所学,阐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过程及其重要意义。(8分)【答案】(1)方式:重视家训:推行

乡约;授徒、书院讲学;宣讲圣谕。(任意3点3分)趋势:原本由儒学士人发起的教化百姓的乡约,经政府利用和推广而具有约束力,并与法律合流(约律合流)。(2分)本质:中央集权加强(1分)(2)基本特征:在国家权力结构层面上:坚持权力制衡、三权分立;在法律内容上:

注重保护个人权;在司法实践过程中:坚持程序公正和无罪推定。(5分)本质:为资产阶级利益服务(1分)(3)过程:2006年10月,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第一次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战略任务;(2分)2007年10月,中共十七大提出,社

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2分)2012年11月,中共十八大进一步提炼、概括,形成简明扼要、便于传播和弘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分)意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涌现出一大批全国道德模范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起强大的精神力量。(任2点2分)【解析】(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中国)。第一小问,据材料一“朱熹在《吕氏乡约》(张载弟子吕大均编)基础上编纂了《增损吕氏乡约》,

并作为他书院讲学的教材。”得出,推行乡约;授徒、书院讲学;据材料一“他的《家礼》和《小学》也成为家庭和幼童的行为规范。”并结合所学得出,重视家训:宣讲圣谕。第二小问,结合所学可知,原本由儒学士人发起的教化百

姓的乡约,经政府利用和推广而具有约束力,并与法律合流(约律合流)。第三小问,结合所学可知,是中央集权加强的结果。(2)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西方)。第一小问,据材料二“正义女神是西方法律文化的鲜明象征。她用天平衡量公平与否,用宝剑裁决和惩戒,蒙住的双眼代表理性公正:不受外界权力、财

富、亲疏等因素影响,不偏袒任何一方。”并结合所学得出,在国家权力结构层面上:坚持权力制衡、三权分立;在法律内容上:注重保护个人权;在司法实践过程中:坚持程序公正和无罪推定。第二小问,结合所学可知,西方近代法律制度是为资产阶级利益服务。(

3)本题是特点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现代(中国)。第一小问,据材料三“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核心价值观必须同这个民族、这个国家的历史文化相契合,同这个民族、这个国家的人民正在进行的奋斗相结合,同这个民族、这

个国家需要解决的时代问题相适应。”并结合所学可知,2006年10月,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第一次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战略任务;2007年10月,中共十七大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2012年11月,中共十八大进一步提炼、概括,形成简明扼要、便于传播和弘扬

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第二小问,结合所学可从对培养的道德模范、对中国的民族复兴的中国梦的角度来分析可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涌现出一大批全国

道德模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起强大的精神力量。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大一统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重要元素,历经各个历史时期,已经深深地渗透进中华民族的文化血液中。——摘编自卜宪群《谈我国历史上的“大

一统”思想与国家治理》围绕“大一统思想与国家治理”,提取上图中的一种或若干种组合的信息,自拟论题,展开论述。(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答案】示例主题:德法相依是我国封建大一统国家治理的重要理念。

(2分)论述: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治理需要与之相适应的主流思想政策,德法相依就是我国封建王朝的主流思想。德法相依是中国封建统治者治理国家的核心理念,德治是儒家学说倡导的一种道德规范,法治即法家思想。儒学

注重人伦教化,倡导仁政,讲究道德规范。法家讲法制,重在政治事功。两者相依,形成了中华文化特有的治理理念。在战国向秦统一的历史进程中,法家思想占据绝对上风。战国时期,秦采取法家治理思想,以法为工具管理国家、控制臣民,逐渐发展壮大,先后灭掉六国,进而完成统一

。然而,在秦统一后依旧沿用法家思想治国,百姓在秦严刑峻法的高压统治下苦不堪言,秦统治走向极端,二世而亡。这一历史剧变引起了汉初统治集团的反思,汉初虽然“汉承秦制”,继承了秦的许多法律制度,但是为政的指导思想已有了重大调整。从汉初遵循的“黄老无为”思想到董仲舒提出的“独尊儒术”,德法相依的治

理理念登上历史舞台,共同构成服务于封建大一统国家治理的重要内容。(8分)结论:综上所述,儒学给封建统治者披上一层仁德的“外衣”,法家则为统治者的专制统治提供坚强的后盾。德法相依的国家治理理念对封建社会的稳

定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2分)【解析】本题为论述题之探究结论论证题。时空为古代(中国)。首先,拟定论题,提取图中单一信息展开论述或者组合信息展开论述皆可,如据材料“德法相依的治理理念”得出论题:德法相依是我国封建大一统国家治理的重要理念。其次,展开论述,结合所学“大一统思想与国家治理

”的相关知识展开论述,论述时可围绕德法相依出现的背景、发展过程等展开。一方面对德法相依进行简要说明,如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治理需要与之相适应的主流思想政策,德法相依就是我国封建王朝的主流思想;德法相依是中国封建统治者治理国家的核心

理念,德治是儒家学说倡导的一种道德规范,法治即法家思想;儒学注重人伦教化,倡导仁政,讲究道德规范,法家讲法制,重在政治事功;两者相依,形成了中华文化特有的治理理念。另一方面结合所学对其背景、发展过程等展开论述,如在战国

向秦统一的历史进程中,法家思想占据绝对上风;战国时期,秦采取法家治理思想,以法为工具管理国家、控制臣民,逐渐发展壮大,先后灭掉六国,进而完成统一;然而,在秦统一后依旧沿用法家思想治国,百姓在秦严刑峻法的高压统治下苦不堪言,秦统治走向极端,二世而亡;这一

历史剧变引起了汉初统治集团的反思,汉初虽然“汉承秦制”,继承了秦的许多法律制度,但是为政的指导思想已有了重大调整。从汉初遵循的“黄老无为”思想到董仲舒提出的“独尊儒术”,德法相依的治理理念登上历史舞台,共同构成服务于封建大一统国家治理的重要内容。最后总结,儒学给封建统治者披上一层仁德的“外衣

”,法家则为统治者的专制统治提供坚强的后盾。德法相依的国家治理理念对封建社会的稳定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327868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