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精创】9.4全民守法(人教) 练习(解析版)

DOC
  • 阅读 1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6 页
  • 大小 23.849 KB
  • 2025-03-17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管理员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新教材精创】9.4全民守法(人教) 练习(解析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新教材精创】9.4全民守法(人教) 练习(解析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新教材精创】9.4全民守法(人教) 练习(解析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3 已有1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6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新教材精创】9.4全民守法(人教) 练习(解析版).docx,共(6)页,23.849 KB,由管理员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a2c9e119341c34d07ac8325767c0e480.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1第三单元全面依法治国第九课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第4框全民守法一、单项选择题1.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需要覆盖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全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①要崇尚宪法尊严,依宪治国②司法机关应独立行使司法权③各级人大要科学立法、公正执

法④公民应尊法信法守法用法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B【解析】本题是四选三式的选择题,适用排除法。题肢③说法错误,各级人大要科学立法,但并不能公正执法,因为各级人大并不是执法机关,故排除。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做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说明要崇尚宪法尊严,

依宪治国,同时司法机关应独立行使司法权,公民应遵法信法守法用法,故题肢①②④正确。故本题答案选B。2.明太祖朱元璋曾问群臣:“天下何人快活?”有说功成名就的,有说金榜题名的,还有说富甲天下的……太祖均未

置可否。有个叫万纲的大臣回答:“畏法度者快活!”此言一出,众皆愕然。太祖却龙颜大悦,连夸其见解“甚独”。万纲的观点表明()A.敬畏法律就能够享有一切自由和权利B.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相对应而存在的C.遵纪守法是公民享受自由的重要保障D.守法是公民参与政治生活要遵循的基本原则【答案】C【解析】“畏法

度者快活!”万纲的观点表明遵纪守法是公民享受自由的重要保障,C符合题意。敬畏法律不是就能够享有一切自由和权利,而是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的自由和权利能够得到法律的保障,A说法错误。材料强调法律是对自由的保障,公民应在法

律范围内活动,不体现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相对应而存在的,B与题意不符。守法是公民参与政治生活前提和保证,不是公民参与政治生活要遵循的基本原则,D说法错误。本题选C。23.守法应是政府“第一形象”。政府带头守法()①有利于法治政府的建设,提高施政的质量和构建政府的威信②有利于排

解矛盾,公平公正地解决问题,进而带动全社会法治意识的提高③有利于增强政府效能,提高民主管理水平④有利于推进政府制度建设的科学化,切实保障各项制度的贯彻落实。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A【解析】①②选项与题意相符,政府带头守法,对法治政府有利,树立政府威信,政府守法,体现

公平公正,能够对全社会起到带动作用,故入选。③④选项与题意不符,题中强调政府与法律的关系,即政府要做到依法行政,没有涉及到政府的民主管理和科学化,故排除。4.面对某市政府启动的“植树增绿行动”,市民潘某决定“收声做事”,一是实地调研了解种树决策的合理性及其缺陷,二

是给政府有关部门打电话询问情况并表达态度。潘某的“做事”启示我们()A.要充分利用舆论监督这一最有效的监督方式B.拓宽民意反映渠道是科学决策的重要前提C.坚持实事求是原则,负责任地行使监督权D.要参与民主管理,不因人微言轻而放弃监督权【答案】C【解析】通过实地调研把自

己了解到的“植树增绿行动”中存在的问题,反映给政府有关部门,这是坚持实事求是原则,负责任地行使监督权的体现,C正确;给政府有关部门打电话询问情况并表达态度,是公民通过信访制度行使自己的监督权,排除A、B、D。5.所谓“晒客”,指的是那些热衷

于用文字、照片和视频等方式将私人物件以及生活经历放在网上曝光、与人分享的网友。“晒客族”的一个口号是“没有不能晒的,只有不想晒的”。这种观点()A.是正确的,因为网络是一片无拘无束的天空B.是正确的,因为公民不是网络世界的权利主体

C.是错误的,因为真正的自由是不存在的D.是错误的,因为公民的自由是法律允许范围内的自由【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公民的政治权利与义务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解题关键是注意理解材料的主旨。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当家

作主,人民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和自由。但3这个自由不是绝对的,是在法律允许范围内的自由,所以认为任何东西都可以拿到网上“晒”的观点是错误的,D正确,排除A、B;“真正的自由是不存在的”说法错误,排除C。6.四川省首届1100家民营企业“诚信百千工程”评选活动入围名单已于2019年

8月27日在四川新闻网首页、信用中国(四川)平台正式公示。其直接意义在于()①增强全民法治观念②健全违法失信惩戒机制③加强社会诚信建设④完善守法诚信褒奖机制A.①③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D【解析】“诚信百千工程”评选活动,有利于加强诚信建设、完

善守法诚信褒奖机制,③④符合题意;①②与材料无关。7.法安天下,德润民心。只有发挥法治对道德的保障作用,强化道德对法治的支撑作用,把道德要求贯彻到法治建设中,才能真正实现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这启示我们()①加强公民道德建设②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③法治比德治重要④

增强法治的道德底蕴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B【解析】材料强调了法治与德治的作用及其关系,①④符合题意;②与材料没有直接关系;③错误。8.国家网信办发文称,针对自媒体账号存在的一系列乱象问题,国家开展了集中清理整治专项行动,全网处理9800余个账号,约谈腾讯微信和新浪

微博。国家网信办指出,网络不是法外之地,任何人不得利用网络传播违法信息。这警示我们()①在行使公民权利时,要坚持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②坚持在言论自由的前提下,有序发布自己掌握的所有信息③坚守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共秩序底线,捍卫网络自由④在互联

网发表信息要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D【解析】任何人不得利用网络传播违法信息,警示我们坚守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共秩序底线,捍卫网络自由,在互联网发表信息要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③④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坚持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①

不符合题意;要依法行使言论自由,不得损害国家、社会和他人的合法权益,②不准确。49.“法治的真谛,在于全体人民的真诚信仰和忠实践行”。这是央视专题片《法治中国》第六集《全民守法》中的一句解说词,道出了全民守法对法治的重要意义。大力推进全民守法,要求()①实现全体公民立法、司法和守法平等②发挥市民公

约、乡规民约等法律的规范作用③引导和支持人们理性表达诉求、依法维护权益④利用普法方式及载体多元化推动全民学法用法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D【解析】①错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指的是司法和守法平等,不包括立法平等;市民公约、乡规民约不属于法律,故②错误;大力

推进全民守法既要利用普法来推动全民学法用法知法守法,也要引导和支持人们理性表达诉求、依法维护权益,故③④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为D。10.“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守法是法律

实施和实现的基本途径。做好守法工作,需要()①完善行政执法模式,促进行政执法规范有序②公民遵守宪法和法律,坚持权利和义务的统一③国家机关在坚持民主集中制的基础上相互监督和制衡④政府依法执政,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答案】A【

解析】立法容易守法难,做好守法工作,需要公民遵守宪法和法律,坚持权利和义务的统一。需要完善行政执法模式,促进行政执法规范有序,①②项符合题意;我国国家机关坚持民主集中制,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受人民代表大会监督,国家机关之间有分工合作但

不相互制衡,③项说法错误;政府是依法行政而不是依法执政,④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A。二、主观题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学生A:小学生不能经常玩游戏,不满18岁不能进入网吧。学生B:去外国旅游回中国,不能把外国

水果带回中国。学生C:过马路的时候要走人行横道,看到红灯要停下来,看到绿灯才能过马路。学生D:我知道未满12岁的孩子不能骑共享单车。5这是全民守法的生动特写,这是法治社会的美好画卷。当法律得到人民内心的认同、信任和尊崇,全民守法、遇事找法、办事循法的良好愿景就此变为现实。大道之行,天下为公

;良法善治,民之所向。法治,中华民族发展进步的艰辛探索;法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由之路。结合材料并运用全民守法的相关知识,说明全民守法的国体原因,并就全民守法谈谈自己的建议。【答案】原因:我国的国体

是人民民主专政,其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法律是维护人民利益的手段,全民守法是人民当家作主的表现。建议:坚持党的领导,积极响应政府的号召,依法办事;坚持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原则,以国家利益和集体利益为重,树立主人翁意识;积极参与政治生活,增强为人民服务的本领;通过

参与民主选举、决策、协商、管理和监督途经,依法行使权利,依法履行义务。【解析】设问要求“结合材料,说明全民守法的国体原因,并就全民守法谈谈自己的建议。”设置有两个问题,即“说明全民守法的国体原因”“就全民

守法谈谈自己的建议”,分别属于原因类试题和建议类试题。对于第一个问题,考生首先要明确此问的知识范围为“我国的国体”的知识,属微观考查。然后结合材料分别从我国的国家性质;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人民民主的法律保障等角度进行具体分析即可。对于第二个问题,考生首先要明确此问的知识范围为“公民的政治参与”的知

识。然后结合材料分别从坚持党的领导;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依法行使政治权力,履行政治义务;依法有序参与政治生活等角度进行具体分析即可。12.为了确保“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期间的社会稳定,某市大街小巷张贴着许多“抓到小偷,奖励100

0元”的标语。政府鼓励市民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奖励抓小偷的做法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争议,有的赞成,有的不赞成。对上述争议你持怎样的看法?请结合材料并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相关知识说明你的理由。【答案】答案一:不赞成。

维护社会稳定是公民的法定义务。在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公民在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的同时,还应对国家、对社会承担应有的责任。维护国家安全、利益,勇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是公民爱国的具体表现,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所以不必奖励。答案二:赞成。通过物质奖励

鼓励公民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是对公民履行法定义务的肯定和认可,有助于让更多的人参与社会治安的维护。在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公民对国家、对社会承担了应有的责任,也应该享有应有的权利。维护国家安全、利益,勇于同违法犯罪行

为作斗争,是公民爱国的具体表现,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明确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的关系。打击犯罪,遵守宪法和法律,维护国家的安全、荣誉和利益是公民应尽的义务,从这一角度看,政府不

应该对公民进行奖励。但是从权利与义务相统6一的角度看,国家对公民的奖励,是对公民履行义务的认可,有利于调动公民的积极性,值得提倡。考生无论从哪一角度回答都需要阐明自己的理由。

管理员店铺
管理员店铺
管理员店铺
  • 文档 467379
  • 被下载 24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