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江苏省宿迁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三模试题 地理 答案.docx,共(14)页,2.259 M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a2c68968a0f148d4ca8360d247a78678.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高三年级信息卷地理一、单项选择题:共23题,每题2分,共46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颐和园(40°N)一大殿前左右陈设高约2米的铜龙、铜凤、铜缸各一对,位置如图1。2024年1月24日,某摄影爱好者恰好在此拍摄到龙凤光影移动全过程(如图2由a到b)。据此回答1~2题。图1图21
.当日,与该摄影爱好者观测到的太阳运动轨迹最接近的是ABCD2.对拍摄时间及大殿正门朝向的推断,正确的是A.上午正南B.上午正东C.下午正北D.下午正西【答案】1.B2.B【解析】【小题1】结合题干信息可知,此时为1月24日,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直射大约南纬15.5度,全球非极昼区东南日出
、西南日落,结合摄影位置可知正午太阳处在正南方,正午太阳高度约为34度(90(40+15.5)),太阳运动轨迹最接近B图所示B正确,ACD错误。故选B。【小题2】结合影子的变化,发现影子高度减小,说明太阳高度角在增高,此时处在上午,CD错误;上午太阳从东南移向正南,影子向右侧偏移,说明
照片右侧为北,北侧为南,正门朝东,B正确,A错误。故选B。点睛:日出日落太阳方位:春秋二分,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日出正东、日落正西。太阳直射北半球,全球(极昼极夜区除外)日出东北、日落西北;北极附近极昼区,日出正北,日落正北。太阳
直射南半球,全球(极昼极夜区除外)日出东南、日落西南。南极附近极昼区,日出正南,日落正南。广西柳城县中回山云海是当地特色景观之一,其出现与当地气象条件密切相关。当地多辐射雾,当雾抬升离开地面到达或高于山顶时,形成云海景观。图3示意中回山某次云海形成时
海平面等压线分布。据此回答3~4题。图33.观赏中回山云海的最佳时间为A.夏季日出前的早晨B.夏季日出后的早晨C.冬季日出前的早晨D.冬季日出后的早晨4.甲地比乙地近地面风速大,是由于甲地A.海面阻力小B.靠近风源地C.气压梯度
大D.多种风叠加【答案】1、D2、A【解析】【小题1】由图可知,“等压线的数值为1042.5”亚欧大陆上形成高压,可推断此季节为冬季,AB错误;结合文字信息“当雾抬升离开地面”可以推知地面接收太阳辐射后,出现下热上
冷的大气结构,出现逆温层,才能形成该雾,应为冬季日出后的早晨,D正确C错误。故选D。【小题2】甲地比乙地近地面风速大,由图可知,甲在海洋,乙在陆地,陆地摩擦力大,海面上摩擦力小,阻力小,A正确读图可知,甲地等压线比乙稀疏,气压梯度力更小,C错误根据材料无法判断风
源地、风的看加对风速的影响,BD错误。故选A。点睛:辐射雾是由辐射冷却形成的,多数出现在晴朗、微风、近地面水汽比较充沛且比较稳定或有逆温存在的夜间和清晨。平流雾是暖而湿的空气作水平运动,经过寒冷的地面或水面,空气中的水蒸
气逐渐受冷液化而形成的雾。V指数描述谷地形态与V形的偏差程度,凹谷的V指数>0,凸谷的V指数<0(如图4)。冰川槽谷是典型的冰川侵蚀地貌。据此完成5~6题。V≈-0.5V≈-0.2V≈0V≈0.2V≈0.5图45.冰川槽谷的V指数①通常约等于零②通常大于零③随地壳抬升的加剧而减小④随
气候变暖的持续而增大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6.对冰川槽谷发育形态直接影响最小的因素是A.基岩岩性B.槽谷朝向C.地表起伏D.冰川规模【答案】5.C6.B【解析】解析第5题,冰川槽谷为“U”形谷(凹谷),V指数大于零,①错误,②正确;随着地壳抬升,下切侵蚀加剧
,V指数减小,③正确;随着气候变暖,冰川消融后,侵蚀能力也存在下降的情况,此时谷地难以拓宽(V指数难以扩大),④错误。综上所述,C符合题意,排除A、B、D.第6题,基岩岩性影响侵蚀的难易程度,地表起伏影响冰川的动力强弱,冰川规模也影响冰川侵蚀能力的强弱,A、C、D不符合题意
;槽谷朝向不会直接影响其发育形态,可能间接通过影响冰川发育规模影响槽谷发育形态,B符合题意。秦巴山地各山脉由于山体所处位置和自身特点的不同,使得各山地垂直自然带谱差异显著。图5为秦巴山地三列东西向山脉垂直自然带谱图。据此回答7~9题。图57.秦巴山地中莲花山垂直自然带谱较
为复杂的根本原因是A.基面高度大B.相对高度大C.区域过渡位置D.气候类型多样8.与米仓山相比,太白山山地落叶阔叶林带分布上限高的主要原因是A.山体效应强B.海拔较高C.纬度较高D.降水量大9.莲花山缺失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的主要原因是该山A.光照条件差B.冬季风影响大C
.山麓降水量少D.山麓土壤贫瘠【答案】7.C8.A9.C【解析】第7题:影响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异的因素主要是热量、水分、光照等因素。基面高度大只能使垂直自然带谱更简单,A错;莲花山海拔高度大,但相对高度并不大,B错甘肃的莲花山位于秦巴山地的西侧,秦巴山地的西部位于东部季风湿润区、青藏高原
高寒区、西北干早区和三大自然地理单元的过渡区,影响陆地自然带的因素很多,使山地垂直自然带趋于复杂,C对;气候类型多样也是区域过渡位置影响下的结果,而非根本原因,D错:故选C。【第8题】太白山纬度高于米仓
山,热量条件更差按纬度地带性判断,太白山的山地落叶阔叶林带分布海拔应更低,C错;米仓山顶部还有针阔叶混交林,说明在热量影响下,该纬度地带山地落叶阔叶林只能分布到约2300米的位置,太白山海拔更高,并不能使该自然带的分布海拔更高,B错;太白山在米仓山北侧,降水不
一定比米仓山多,且影响垂直自然带高低的主要因素是热量,而非降水,D错;太白山为秦岭主峰,秦岭比米仓山更加高大宽阔休交心(指扫丗也的执力效力)62巳A行ス同山地垂直带的分布上限出现一定程度的差异。这也就很好地解释了纬度偏
北、海拔更高的太白山山地落叶阔叶林带的分布上限比南侧的米仓山高的原因。故选A。【第9题】光照不是影响自然带的主要因素,A错;该地受冬季风影响是比较大,但与自然带类型关系不大,B错;土壤贫瘠不是影响暖温带落叶阔叶
林带分布的主要原因,D错;莲花山位于暖温带,其基带应该为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但是其位于我国西北地区,受夏季风影响小,山麓降水很少,因此没有形成阔叶林,而是形成了对水分要求更少的山地草原带,因此C正确。故选C。点晴:影响山地垂直自然带谱的因素
:纬度:山地所处的纬度越高,带谱越简单。海拔: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逐渐降低,湿度也发生变化,导致自然环境和生物群落发生垂直变化,形成复杂的垂直自然带谱。坡向:通常,阳坡(面向太阳的坡面)比阴坡(背向太阳的坡面)要获得更多的热量,因此阳坡的
自然带谱可能更复杂。水分条件:水分条件也是影响山地垂直自然带谱的重要因素。湿润地区的水热条件好,垂直自然带谱可能更复杂。而干早地区的水热条件差,垂直自然带谱相对简单。太行山东麓有许多著名的古都,被誉为“古都长廊”(图6)。位于“古都长廊”的石家依靠大数据实行智慧农业,智能调控温室大棚的湿度和温
度,不仅提高了产量,还缓解了当地土壤盐碱化问题。据此回答10~12题。图610.太行山“古都长廊”形成的主要原因是①地形条件②历史渊源③气候条件④风水文化A.①④B.①③C.①②D.③④11.太行山东麓
受土壤盐碱化影响最大的季节是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12.智慧农业对缓解土壤盐碱化的作用主要表现为A.增加了土壤肥力B.增加了淋溶作用C.减少了水分下渗D.增加了水分蒸发【答案】10.B11.A12.C【解析】第10题考查农业区位因素。太行山“古都长廊
"位于山前,流水堆积形成冲积扇,地形平坦,水源充足,利于进行农业生产等活动,①正确。"古都长廊"是由于自然原因发展起来而后命名的,②错误。“古都长廊"西侧为太行山脉,削弱了冬季来自西北地区寒冷空气的侵袭,减少低温冻害影响;抬升了夏季来自海洋的东南季风,形成地形
雨,利于进行农业生产,③正确。风水文化对于“古都长廊”的影响很小,④错误,B正确。【解析】第11题考查农业区位因素变化。春季,气温回升,蒸发旺盛,加之作物返青,需水量大,但此时尚未进入雨季,如果灌溉不科学,很容易加重土壤盐碱化,A正确;夏季淋盐降水多,土壤盐碱化减轻,影响小
,B错误;秋季降水减少,蒸发旺盛,土壤虽返盐,但作物已成熟,影响小,C错误;冬季农作物很少,且盐分较低也很稳定,影响小,D错误,【解析】第12题考查农业发展措施。土壤盐碱化是指土壤底层或地下水的盐分随毛管水上升到地表,水分蒸发后,使盐分积累在表层土壤中的过程。智慧农
业精准灌溉减少了水分下渗,从而避免了地下水位的上升,减少土壤中盐分渗出C正确。随着我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由中国企业承建的尼日利亚莱基港于2023年1月23日开港。该港由中资企业控股,是几内亚湾地区最大的深水港,毗邻中尼共建的国家级境外经贸合作区—莱基自由贸易区。图7为莱基港示意图。据此
完成13~14题。图713.尼日利亚经各铁路线运往莱基港出口的大量货物有A.石油、木料、家电B.机械设备、建材、水泥C.咖啡、矿砂、木材D.煤炭、活牲口、渔产品14.港口建设毗邻莱基自由贸易区,可A.降低基础设施建设成本
B.扩大港口的经济腹地C.获得政府大量资金支持D.增加港口的劳动人口【答案】13.C14.A【解析】第13题根据材料“尼日利亚菜基港是随着我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由中国企业承建的深水港”可知,尼日利亚属于非洲落后国家,和我国
进行合作在资金、技术、工业制成品等方面欠缺,我国可向其输出机械设备、建材、家电和日用百货,A、B错误;但作为自然条件优越的非洲国家,原材料、矿产和农副产品较丰富,属于输出产品,且该国盛产的石油、渔产品地处沿海,无需经过铁路网运输,且缺乏煤炭,综上,C正确。第14题:【解析】自由贸易区是以特殊政
策建设的经济区,享有优惠的政策和便利的基础设施建设条件,靠近它可共用基础设施,A正确:港口的腹地主要靠交通运输线扩大,资金主要靠中国政府提供,和靠近自由贸易区无关,B社会劳动力的增加和就业机会有关,和靠近自贸区无关,D错
误。故选A经济联系量可用作衡量城市间经济联系强度的指标,相邻城市经济联系强度越大,它们的经济一体化程度越高。表1为2021年成都都市圈城市经济联系量统计表,图8为成都都市圈示意图。据此完成15~17题。图815.成都都市圈各城市间A.眉山与成都的经济联系最强B.眉山与德阳的经济联系强于眉山与资阳C
.成都与德阳一体化程度最高D.经济联系的强度与城市间的距离正相关16.近年来广汉市成为流入成都市域跨城通勤人数最多的城市,其原因是A.德阳对广汉的城市辐射作用减弱B.成都就业机会多,成广交通便利C.成都的行政管理功能较德阳更强D.广汉劳动力更适应成都高新产业17.广汉市近年依托
三星堆遗址发展旅游业,其可借用的成都因素是①广阔的市场②便利的交通③发达的科技④悠久的文化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15、C16、B17、A【解析】第15题:通过分析表格数据和观察区域地图可知
成都与德阳的经济联系最强,一体化程度最高,A错误,C正确眉山与德阳的经济联系是33.58,与资阳的联系是34.55,眉山与资阳的联系更强,B错误,读图可知成都与眉山的距离远,与资阳距离近,但是经济联系成都与眉山的更强,经济联系的强度与城市间的距离不成正比,D错误。故选C。第16题:广汉市距离成都近
,受成都的辐射带动作用强,随着德阳经济的发展,对广汉的辐射带作用也会增强,A错误;成都经济水平高,产业丰富就业机会多,成都与广汉距离近,交通便利,吸引广汉人口来成都就业,B正确;人口跨城通勤主要受经济发展的影响,与行政管理功能关系小,C错误;广
汉到成都就业的不都是高素质劳动力,相反一些农民可能因为城镇化进程加快而到城市务工D错误。故选B。第17题:广汉发展旅游业,距离成都近,成都的经济发展水平高,人口多,有广阔的旅游市场,成都是地区交通枢纽
,有便利的交通,有利于广汉市的游客集散,①②正确;广汉发展旅游业与成都的科技水平无关,广汉依托三星堆遗址发展旅游,拥有误。综上所述,A正确,BCD错误,故选A。点睛:城市的辐射带动功能:中心城市通过技术转让和创新扩散、产业转移和关联、信息传
播和交流、资本输出和优化配置等方式,带动周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快速发展,我国乡村出现了衰退问题。在此背景下,我国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是一项系统工程,既需要合适的外部环境,
又离不开内部人才、环境与产业的支撑。图9为乡村振兴目标的人地关系内涵图。据此完成18~20题。图918.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乡村出现衰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A.农民大量进城B.缺乏产业支撑C.耕地迅速减少D.生态
遭到破坏19.拓展乡村新产业、新业态的关键措施是A.调整农业结构B.土地大量流转C.吸引优秀人才D.改善基础设施20.乡村振兴要留得住“乡愁”,因此聚落建设需要尊重和彰显A.文化空间B.生产空间C.生态空间D.生活空间【答案】18、B19.C20.A【解析】第18题:
缺乏产业支撑是我国多村出现衰退问题的主要原因,主要表现在多村传统农副产业竞争力不足、吸纳劳动力能力弱、农业种植收益低,同时土地资源压力导的劳动力多城转移及城镇化过程中各种资源要素的城镇集聚等,使得多村产业发展迟缓。答案B第19题C:构建新型乡
村产业体系,拓展乡村新产业新业志,形成功能多样的现代农业,关健是多村要留住或吸引一大批优秀人才来提高多村产业的内生发展能力,带动居民文化水平和管理水平的提高,推进多村治理的现代化。答案C第20题A乡村振兴要留得住"乡愁”,聚落建设需要尊重和彰显乡村聚落地域特色文化,转变城
南居住区建设思路,尊重传统多村聚落居民点布同律。答室A地名是区域文化在地表的凝结与保留。沅江流域是黔东南、湘西地区通往长江的重要通道,主要交通线有沅江干支流航道、湘黔古道、湘川古道,其地名见证了流域演变的历史。图10示意沅江区域地名用字类型分布。据
此回答21~23题。图1021.交通运输线路①为A.沅江干流航道B.沅江支流航道C.湘川古道D.湘黔古道22.与乙处相比,甲处A.地势崎岖B.降水丰富C.河流交汇D.土壤贫瘠23.研究发现甲处聚落地名稳定性强,主要是因为A.区位条件好,经济波动较小B.地形闭塞,受外界影
响小C.运输需求大,交通线路密集D.人口稠密,地方意识薄弱【答案】21.D22.C23.A【解析】第21题:依据图文材料分析,线路经过的地区中,串联了大量地名含驿/铺/亭/店的地区,而含驿亭之类的地名
通常是由历史时期遗留所延续下来的,由此,可以推断该地为古道而非航道,排除A、B两项;湘黔古道是连接湖南和贵州的重要古道,而湘川古道通常是连接湖南和四川的交通线路,依据贵州和四川的位置判定,贵州在湖南的西南方向,而四川在湖南的西北方向,再依据图中的线路①的
线路图来看,其走向延伸为西南向东北走向,由此可确定该古道为湘黔古道,而非湘川古C项错误。故选D。第2题:依据图中信息推断,该处沅江流域的河流流向洞庭湖方向,说明该地西高东低,乙处比甲处更靠西,所以,乙处地势
更加崎岖,A项错误,甲、乙两地相距不大,且甲处更靠南,更靠北的地区降水受夏季风影响,相对较少,B项错误;从图中可以看出甲处地名中含溪/江/河/湾较多,说明在甲处河流较多,存在交汇情况,而乙处山/坪岩/坡的地名较多,说明无河流交
汇情况,C项正确;推断出甲处为河流交汇处,水流堆积作用强,土壤反而会比较肥沃,D项错误。故选C。第23题由图中信息可知,甲处聚落地名多含有溪/江/河/湾,说明其发育在江河附近,区位条件好,经济较稳定,而稳定的经济社会环境有
利于地名的持续使用,A项正确;地理环境的闭塞可以减少外部影响,有助于保持地名的稳定性,但由图中给出的信息,湘黔古道经过甲地,说明该地地形并不闭塞,外界对其影响较大,B项错误交通线路的密集程度可能会促进地区间的交流,增加地名被认识和使用的频
率,但并不直接决定地名的稳定性,C项错误;人口稠密可能会增加地方意识,但地方意识薄弱则可能导致地名不稳定,因此这一选项并不符合题目的要求,D项错误。故选A。点晴:地名稳定性强通常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历史沿革、文化传承、地理环境、社会经济条件、政治因素、语言文字、民间
习俗和地方意识等。不闭塞,外界对其影响较大,B项错误;交通线路的密集程度可能会促进地区间的交流,增加地名被认识和使用的频率,但并不直接决定地名的稳定性,C项错误人口稠密可能会增加地方意识,但地方意识薄弱则可能导致地名不稳定,因此这一选项并不符合题目的要求,D项错误。故选A。点晴:地
名稳定性强通常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历史沿革、文化传承、地理环境、社会经济条件、政治因素、语言文字、民间习俗和地方意识等二、非选择题:共3题,共54分。2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8分)材料一喜马拉雅山冰川广布,有“地表河塔与地下水塔”之称。雅鲁藏布江穿行于众多山脉之间,
在东部发育了大峡谷(如图11所示)。大峡谷地区海拔从北部2910米降至南部出口仅155米,全长超过500公里,是季风水汽输送到青藏高原的主要通道。材料二研究表明,图11中虚线框内因河流侵蚀差异使得南北两侧分水岭位置移动不同,该处流域面积未来将出现缩小趋势。材料三图11为雅鲁藏布江流域示意图,图
12为虚线框内河段两分水岭的地形与年降水量状况示意图。图11图12(1)从水循环的角度,说明喜马拉雅山被称为“地表河塔与地下水塔”的原因。(6分)(2)分析大峡谷地区成为青藏高原最大水汽输送通道的有利地形条件。(6分)(3)补全虚线框内雅鲁藏布江流域边界,并
结合图12信息,论证虚线框内河段流域面积未来缩小的趋势。(6分)【答案】(1)冰川广布且储量大,在冰川融化时会向下游地区提供稳定的径流,即补给地表河流。山地降水多,水汽在高山抬升时容易凝结,进而以雨水或降雪形式释放,补充地下水,增加地下水储量。
地表植被茂密,这有利于涵养水源,使地下水循环更加活跃。高山冰雪融水与降水下渗,增加了地下水的补给量,使地下水储量更加丰富。因此,喜马拉雅山在水循环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被誉为“地表河塔与地下水塔”(2)海拔落差大,这有助于季风在爬坡时上升形成地形雨,增加了降水强度和水汽输送
量。峡谷长而深,提供了季风水汽向青藏高原内部输送的通道,使得水汽能够顺利进入高原内部。河流流向与夏季风风向基本一致,这使得季风携带的水汽能够沿着河流流向进入高原进一步增加了水汽输送的效率。(3)从河流侵蚀作用来看,河流对南侧冈底斯山分水岭的侵蚀作用较弱,导致分水岭位置向
北移动,这会使流域南部边界缩小北侧喜马拉雅山分水岭地区因河流溯源侵蚀,分水岭位置不断向南移动,这会导致流域北部边界南移,从而使得流域面积进一步缩小。从降水量来看,南侧冈底斯山分水岭地区降水量较少,河流径流量小,侵蚀作用较弱,而北侧喜马拉雅山地区降水量较大,河流径流量大,侵蚀作用强烈。这种侵
蚀作用的不均衡性也是导致流域面积缩小的原因之一。【解析】(1)喜马拉雅山被称为“地表河塔与地下水(1)塔”的原因可以从水循环的角度来详细解释首先,“地表河塔”的称谓来源于喜马拉雅山冰川的广泛分布及其储量
之大。这些冰川在融化时,为下游地区提供了稳定的径流,就像一座巨大的水库,源源不断地为河流补给,因此得名“地表河塔”其次,“地下水塔”的称谓则是因为喜马拉雅山地区的高山降水多。当水汽在高山抬升时,容易凝结形成降水,这些降水一部分直接补给地表河流,另一部分则通过下渗的方式补给地下水,增加地下水的
储量。此外,高山地区的植被茂密,有助于涵养水源,促进地下水的循环和储存。综上所述,喜马拉雅山在水循环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不仅为河流提供了稳定的补给,也为地下水提供了丰富的储量,因此被称为“地表河塔与地下水塔”。(2)大峡谷地区成为青藏高原最
大水汽输送通道的有利地形条件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大峡谷地区海拔落差大。当季风气流在爬坡时,会上升形成地形雨,从而增加了降水强度和水汽输送量。其次,大峡谷本身长而深,为季风水汽向青藏高原内部输送提供了通道。这使得
水汽能够顺利进入高原内部,而不是被地形阻挡。最后,河流流向与夏季风风向基本一致。这意味着季风携带的水汽能够顺着河流流向进入高原,进一步增加了水汽输送的效率。图12(a)中虚线框内河段流域面积未来缩小的趋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证首先,从河流侵蚀作用来看,河流对南侧冈底斯山分水岭的侵蚀作用较弱
。由于河流的侵蚀作用,分水岭的位置会逐渐向北移动,这会导致流域的南部边界缩小。其次,北侧喜马拉雅山分水岭地区则因为河流的溯源侵蚀作用,分水岭的位置会不断向南动。这会使得流域的北部边界南移,进一步减小流域面积。最后,从降水量来看,南侧冈底斯山分水岭地区的降水量较少,导致河流径流量小,河流的侵蚀作
用也较弱。而北侧喜马拉雅山地区降水量大,河流径流量大,侵蚀作用强烈。这种降侵蚀作用也较弱。而北侧喜马拉雅山地区降水量大,河流径流量大,侵蚀作用强烈。这种降水量和侵蚀作用的不均衡性也是导致流域面积缩小的原因之一。综上所述,由于河流侵蚀作用的不均衡以及降水量的差
异,图12(a)中虚线框内河段的流域面积未来将呈现缩小的趋势。25.阅读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材料一陕西省汉中市洋县草坝村地处秦岭南麓,位于洋县“朱鹮之乡”核心区,空气优良,水源洁净,人口2000多人,耕地
面积5100多亩。朱鹮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为保护朱鹮,当地严格禁止使用农药、化肥以及开矿、砍伐森林。2000年以前,该村因保护朱鹮而导致经济发展陷入“绿色贫困”。2000年以后,该村开始发展有机农业,目前已呈现
出“村前米粮川、村后花果山、村内大花园”的景象,实现了“产业兴、百姓富、生态美”的目标。材料二图13示意草坝村位置,表2为草坝村不同发展阶段的主要产业和主要产品。图13表2阶段主要产业主要产品I传统种植业小麦、水稻II有机种植+加工有机梨、有机黑米稻、有机油菜等有机农产品III有机种
植+加工+旅游有机农产品、农耕文化体验、休闲养生、采摘观光等(1)简述早期草坝村因保护朱鹮而陷入“绿色贫困”的原因。(6分)(2)分析草坝村发展有机农业的有利自然条件。(6分)(3)说明阶段ш草坝村大量人口回流的主要驱动力,及
人口回流的社会效益。(6分)【答案】:(1)禁止使用农药和化肥,农作物产量低下,1)土地撂荒严重,农村劳动力大量流失;禁止开矿、砍伐森林,资源优势难以转化为经济优势;位于朱鹮保护区内,交通等基础设施不完善。(2)
土地面积广阔,可大规模发展有机农业;地处南北过渡带,且地势起伏大,有利于有机农业多样化经营;大气洁净,土壤无污染,生态环境优越;植被茂盛,有机物来源丰富,有发展有机农业的先天优势。(3)拉力:草坝村产业
兴旺,就业机会增多经济收入增加;生态环境和基础设施改善,生活质量提高。社会效益:缓解了农村老龄化问题;大量年轻人口回流,出生率不断提高;留守儿童、老人与家人团聚,增进亲情;有利于乡村传统文化的延续。【解析】(1)早期草坝村因保护朱鹮而陷入“绿色贫(
1)困”的原因主要从农作物产量、土地撂荒、劳动力、政策、基础设施等方面分析。草坝村早期因保护朱鹮而陷入“绿色贫困”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首先,为了保护朱鹮,当地禁止使用农药和化肥,导致农作物产量低下,土地撂荒严重,农村
劳动力大量流失;其次,由于禁止开矿和砍伐森林,资源优势难以转化为经济优势,也限制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最后,草坝村位于朱鹮保护区内,交通等基础设施不完善,这也制约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使得草坝村陷入了“绿色贫困”的困境。草坝村发展有机
农业的有利自然条件主要2)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草坝村土地面积广阔,可大规模发展有机农业;其次,它地处南北过渡带,地势起伏大,有利于有机农业多样化经营;再者,草坝村大气洁净,土壤无污染,生态环境优越,这为有机农业的发展
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基础;最后,植被茂盛,有机物来源丰富,为有机农业提供了丰富的养分和原材料,使草坝村具有发展有机农业的先天优势。(2)草坝村发展有机农业的有利自然条件主要从土地面积、地势、土壤、植被等方面分析。草坝村在阶段II吸引大量人口回流的拉力主要有两个方面,首先,草坝村产业兴旺,就业机会增
多,使得许多人看到了回到家乡发展的机会,因此吸引了大量人口回流;其次,草坝村的生态环境和基础设施得到了改善,生活质量提高,这也成为吸引人口回流的重要因素,人口回流给草坝村带来了显著的社会效益;首先,缓解了农村老龄化问题
,为农村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其次,大量年轻人口的回流使得出生率不断提高,为村庄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更多的人力资源;此外,留守儿童、老人与家人团聚,增进了亲情,为村庄的和谐稳定做出了贡献;最后,人口回流也有利于乡村传统文化的延续,促进了乡村文化的繁荣和发展。(2)在阶段I草坝村
吸引大量人口回流的拉力及人口回流的社会效益主要从就业、生态、基础设施、老龄化、文化等方面分析。26.阅读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材料一船舶工业是船舶制造、组装以及修理的总称,属劳动力、资金和技术密集型产业。长三角地区是我国最大的船
舶生产基地,形成以上海市为中心、江苏省和浙江省为两翼的格局。江苏省拥有我国近代最早的一批船舶修造厂,是造船业第一大省,其产能主要集中在沿江地区,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船舶工业集聚区。2022年,为进一步加强资源整合、推进产业协同发展,江苏南通、泰州、扬州签订合作协议,共同打造世
界级先进船舶装备产业集群。材料二图14示意长三角地区船舶工业主要集聚区。图14(1)描述长三角地区船舶工业的空间集聚特点。(6分)(2)分别说明江苏省相比于上海市、浙江省发展船舶工业的优势。(6分)(3)论述南通、泰州、扬州船舶工业集群式
发展对提升产业竞争力的意义。(6分)【答案】:(1)东多西少;沿长江下游沿岸集聚;沿沪苏浙沿海集聚。(2)相比于上海市:江苏省人口多,劳动力数量较多、价格较低;岸线资源更丰富,可利用土地空间相比于浙江省:江苏省紧邻长江干流,
河岸线资源更丰富;造船、修船历史悠久,产业基础更好。(3)有利于发挥规模效应,降低生产成本;有利于提高品牌知名度,拓展国内外市场;有利于加强协作,避免同质化竞争,实现船舶业错位发展;有利于集中力量技术攻坚,提高创新能力;有利于稳定产业链,提升抗风险能力。【解析】本题组以长三角地区船舶
工业发展为材料,涉及工业区位因素、产业集聚等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详解:(1)该小问可从图中看出长三角地区船舶工业空间布局不均,整体东多西少,呈现出沿江、沿海和向海岛集聚的特点,具体布局区域为长江
下游沿岸。沪苏浙东部沿海以及崇明、长兴和舟山等岛屿。(2)该小问考查学生对同一工业类型在不同区域发展优势的差异,船舶工业主要沿港口(海港或河港)分布,企业联系多,相关配套产业要完善,与低,河海岸线资源丰富,可利用土地空间大;与浙江省相比,更加靠近长江干流,河岸线资源丰富沿江
布局空间大,船舶业发展历史悠久,相关配套设施更加完善,产业基础更好。(3)该小问考查产业集群(集聚)对产业竞争力的影响,产业集群发展有利于形成规模效应,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增强市场竞争力;产业集群中的企业可以共同打造品牌,提高品牌知名度增强市场竞争力;产业集群可以提高企业间的协作能力,充分
发挥各自区位优势,实现资源的整合和优化,增强市场竞争力;产业集群可以通过信息交流、知识共享、技术合作等方式,且能形成人才集聚效应,共同培育和吸引高素质人才,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增强市场竞争力;产业集群有利于稳定产业链,提升抗风险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