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解析】山西省吕梁市孝义市2019-2020学年高二3月阶段性考试历史试题

DOC
  • 阅读 1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6 页
  • 大小 151.000 KB
  • 2024-09-14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精准解析】山西省吕梁市孝义市2019-2020学年高二3月阶段性考试历史试题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精准解析】山西省吕梁市孝义市2019-2020学年高二3月阶段性考试历史试题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精准解析】山西省吕梁市孝义市2019-2020学年高二3月阶段性考试历史试题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13 已有1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16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精准解析】山西省吕梁市孝义市2019-2020学年高二3月阶段性考试历史试题.doc,共(16)页,151.000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a2bae30196894c810e54392b19362626.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阶段考试历史学科说明:本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为100分。一.选择题1.殷商时期,巫风弥漫,祭祀鬼神的现象相当普遍;西周时期,当政者认为,执政必须注重重民众需求,即使上帝百神和先公先王也曾是考虑民众愿望的“至上神”。这一变化说明西周时期A

.祭祀对象发生变化B.民本思想逐渐显现C.平民地位有所提升D.族权色彩日渐浓厚【答案】B【解析】【详解】由殷商到西周,由祭祀鬼神相当普遍到执政必须注重民众需求,说明到西周时期民本思想逐渐显现,故选B项;注重民众需求并不意味着祭祀对象

发生变化和平民地位上升,排除AC项;材料中没有涉及族权的内容,排除D项。故选B。2.法国史学家谢和耐教授认为:周朝建立后,“商朝自己的世系却未曾中断过,它继续存在于河南西部的宋国,安阳王权的古老传统在那里保持下来了。”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A.商朝的世系没有中断,是因为商王的子

孙重建宋国B.商朝时期的首都在河南安阳C.周给商王的子孙以封邑,封地就是当时的宋国D.周不但分封了同姓家庭,也分封了一些异姓世家【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朝属于西周时期的封国,A选项重建的说

法错误,符合题意;商朝的首都在河南安阳,B选项排除;宋国属于先代贵族的封地,C选项排除;分封制下的对象分为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D选项排除。3.孔子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韩非子说:“

唯夫与天地之剖判也俱生,至天地之消散也不死不衰者谓常。”从以上儒家、道家、法家言论来推断,三家都A.针对先秦的社会现状提出了共同的政治主张B.认为自然界的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C.表现出人对自然及其规律的尊崇D.认为自然是可以认识的【答案】C【解析】孔

子认为天是有意志的,影响四季万物;韩非子认为天是永恒的,不会消亡;“天法道”,老子用“道”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道”为客观自然规律,即天也是有其客观规律的。三者都表现出人对自然及其规律的尊崇,B、D项反映的是其中一个方面

。上述观点是针对天人关系提出的,不涉及政治主张,A项错误。4.史书记载,“始秦戎翟之教,父子无别,同室而居”。后来“商君遗礼谊,弃仁恩,并心于进取。行之二岁,秦旧俗败。故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这

种变化A.有利于秦国推行残酷的连坐法B.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C.有利于小农经济在秦国的确立D.大大增强了秦军的战斗力【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的能力以及对材料的解读能力。商鞅变法,抛却传统礼数

,两年行使后使得秦朝旧有民风衰败。所以秦朝的人一个人家如果是富有的话,等到儿子长大成人后,就跟爹妈分居,(给他娶个媳妇儿)。一个人家如果是贫穷的话,等到儿子长大后,就把他送给人家做女婿。这样做有利于增加户口数以提高政府的赋税收入,有利于一家一户分散经营,即

小农经济在秦国的确立,所以C正确。ABD题干没有体现。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小农经济5.中国诗歌源头处的《诗经》和《楚辞》,分别以质朴无华的中和之美和铺排华美的感伤情调奠定了中国诗歌风格的两种最基本范式,显示出黄河流域文明和长江流域文明超异的地域特点

,唐代魏征也说:“江左宫商发越,贵于清绮;河朔词义贞刚,重乎气质。”材料中这种分析A.折射了古代文学的地域特色B.未认清文学特色的复杂性C.表明地域环境决定文学风格D.否定了经济对文学的影响【答案】A【解析】【详解】“显示出黄河流域文明和长江流域文明超

异的地域特点”表明黄河流域文明和长江流域文明存在差异,呈现出地域特色,A正确;材料无法体现“文学特色的复杂性”,排除B;决定文学风格的主要因素是社会环境,C错误;材料反映我国古代文学具有地域特色,无法体现“否定经济对文学的影响”,排除D。【点睛】解答本题

的关键信息是“显示出黄河流域文明和长江流域文明超异的地域特点”,紧扣关键信息分析解答即可。6.汉武帝执政53年,先后更换12位丞相,丞相任职的平均时间为4年,被杀的概率约三分之二。这表明()A.汉朝丞相位高权重B.汉朝相权无足轻重C.相权不能制约皇权D.皇帝权力至高无上【答案】D【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西汉时期,丞相统领百官,相权极重,能够与皇帝的君权相争,因此相权与君权的矛盾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中的一对重要的矛盾,材料表明丞相大多不能善终,说明皇帝权力至高无上,D正确;材料表明丞相大多不能善终,说明皇帝权力至高无上,并非丞相位高权重,

排除A;西汉前期,丞相统领百官,位高权重,B错误;相权对皇权有一定制约作用,C错误。7.汉武帝设置十三州刺史以监察地方,并将豪强大族“田宅逾制”作为重要的监察内容,各地财产达300万钱的豪族被迁到长安附近集中居住。这表明A.政权的政治与经济支柱是豪强大族B.政治权力与经济势力出现严

重分离C.抑制豪强是缓解土地兼并的重要措施D.经济手段是巩固专制集权的主要方式【答案】C【解析】本题较易排除A、B两项;D项所指在当时主要是指盐铁专卖、中央收回铸币权等;只有C项把题中材料的抑制豪强大族与封建社会的主要土地问题(土地兼并)相联系。8.湖南有一座古墓出土了以下文物:青铜酒杯

(内有篆书铭文)圆形方孔铜钱、帛布、釉下彩绘瓷器。据此可推测该墓最有可能为A.商周时期墓葬B.秦汉时期墓葬C.南北朝时期墓葬D.唐五代时期墓葬【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唐朝制瓷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青铜酒杯(内有篆书铭文

)不早于周代,圆形方孔铜钱始于秦朝,帛布是丝织品总称,已有四五千年历史,釉下彩绘瓷器始于唐朝,故该墓最有可能为唐五代时期墓葬,故D正确;商周时期、秦汉时期、南北朝时期都没有釉下彩绘瓷器,故ABC排除。【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信息“青铜酒杯(内有篆书铭文)圆形方孔铜钱、帛

布、釉下彩绘瓷器”,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釉下彩绘瓷器始于唐朝的史实入手,即可得出正确答案。9.汉初,陆贾告诫刘邦,守天下与夺天下不同,马上得之不能马上治之,“汤武逆取而以顺守之,文武并用,长久之术也”,他在《新语·本行》

中,还提出了“治以道德为上”的观点。据此可知,陆贾A.告诫统治者吸取秦亡教训B.反对汉初黄老思想的治国方略C.阐述了社会教化的必要性D.治国理念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治以道德为上”可知,陆贾注重

道德教化,符合儒家思想,故D正确;A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材料信息只是说明陆贾主张“治以道德为上”,无法体现反对汉初黄老思想的治国方略,排除B;材料信息只是说明陆贾提出“治以道德为上”的观点,没有阐述社会教化的必要性,排除C。【点睛】解答本题

的关键信息是“治以道德为上”,联系所学儒家思想的特点和影响分析解答。10.西汉文景时期的《淮南子》认为:法能诛杀不孝的人,但不能使人人成为孔子曾子;法能处罚窃盗者,但不能使人人拥有伯夷那样高尚的道德。对作者观点理解正确的是A.秦亡是由于

未贯彻法家的思想B.儒家学说成为统治者的正统思想C.法家学说无益于国家的有效治理D.秦朝治国的法家思想受到质疑【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A项不符合史实,秦朝是以法家思想作为统治思想的;B项错误

,儒家学说成为正统思想是汉武帝时期实施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措施;C项错误,法家是有益于国家的治理的;由题干“法能诛杀不孝之人,但不能使人人成为孔子、曾子;法能处法窃盗者,但不能使人人成为伯夷那样高尚的道德”可以分析出秦朝治国的法家

思想受到质疑,故本题答案选D项。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秦汉时期的儒学·质疑法家思想11.东汉光武帝时规定,对被察举的茂才和孝廉,地方要先给予一定的官职进行试用,考核合格后才能举荐到中央。这一规定A.打

破了士族垄断选官的局面B.有利于提高政府行政效能C.增加了全国学子出仕的途径D.扩大了地方政府选官权力【答案】B【解析】【详解】东汉光武帝要求,被察举的人员只有经地方试用合格后才能被推荐到中央,这实际上为了选拔有能力的官员,这有利于提高政府行

政效能,故选B项;士族垄断选官指的是九品中正制,此时尚未出现,故A项错误;材料只是说增加对荐举人员的考察,并非增加了途径,故C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扩大地方选官权力的信息,故D项错误。12.汉魏时期的“徒附”户,是豪强地主荫庇自己的宗族、宾客而形成的新的社

会阶层。他们直接服务于豪强地主。逃避了朝廷的赋税和兵役负担。以这一阶层为基础形成了庞大的田庄经济。这体现出汉魏时期的田庄A.深受底层农民拥戴B.自给自足程度较高C.能与政府分庭抗礼D.不利于政府的统治【答案】D【解析】材料反映了汉魏时期

的田庄逃避赋税、徭役、兵役等,这样是不利于政府统治的,所以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田庄维护的是地主阶级的利益,不会受到农民的拥戴,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没体现出自给自足程度较高的信息,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汉魏时期的田庄还不足以与政府分

庭抗礼,选项C自身就是错误的说法,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点睛:地主田庄的内部,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它占有大片土地和山林川泽,种植粮食和各种经济作物,还经营手工业、渔牧业,逃避赋税、徭役、兵役等,这样是不利于政府统治的。13.

北魏首创均田制,隋至唐初一直沿用。均田制下农业生产经营的主要形式是A.众人集体生产B.田庄规模生产C.个体农户耕作D.官府募民耕作【答案】C【解析】【详解】均田制下仍是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所以是个体农

耕这一形式。C正确。14.南朝刘宋时期,乡邑百姓出身的沈庆之官至侍中,都督南兖徐、兖三州军事;贫苦出身的戴法兴成了宋孝武帝的南台侍御史兼中书通事舍人,专管朝廷内务;萧齐也任用寒人掌机要。这反映出南朝时A.君主专制得到强化B.世家大族逐渐退出政治舞台C.门阀政治受到冲击D.中枢机构

运作机制发生改变【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表明南朝时出身贫寒的人也可以担任重要官职,这对当时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局面产生了冲击,故C正确;材料反映的是选官问题,与君主专制强化无关,排除A;南北朝实行九品中正制,世家大族仍然很有势力,排除B;材料无法体现中枢机构运作机制的信息,

排除D。15.宋代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但最常用的仍然是耗费人力的雕版印刷术;元代发明了转轮排字,资本投入是增加了,但可以节省大量人力,后来转轮也慢慢消失了。这表明了当时A.劳动力过剩B.轻视科技发明C.雇佣制广泛存在D.文化需求低迷【答案】A【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最常用的印刷技术仍然是耗费人力的雕版印刷术,说明当时劳动力是过剩的,排除A;材料是轻视科技成果的使用而非重视科技发明,排除B;明代才有雇佣制,排除C;随着市民阶层的壮大,宋代时代的人们的文化需求强烈,排除D。16.钱乘旦在《现代文明的起源与演进》

中这样评价理学:“它的丰富性与普遍性使中国统治者与士大夫相信儒家学说已穷尽世界一切真理。中国既是天下中心,并有着辉煌的、无与伦比的历史与成就,那么中国之外的‘夷务’就不在中国人关心的范围之内。”由此可见理学A.排斥儒学以外的一切思想B.博大精深但有一定封

闭性C.概括了世间所有自然规律D.内容丰富,探索世界本原【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中“中国既是天下中心,并有着辉煌的、无与伦比的历史与成就,那么中国之外的‘夷务’,就不在中国人关心的范围之内”说明儒学具有盲目自大和具有一定封闭的特性,当然儒学本身有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具有博大精深的特性,故B正确

;A项表述过于绝对,错误;C项材料中并未直接体现,排除;D项表述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17.宋代的官僚士大夫是书法名画的消费主体,更将之作为标榜身份的象征;新崛起的富民阶层因没有政治特权,基于书画作为精神类奢侈品

的特性,也广泛加人书画消费行列;平民阶层消费的书画类型多以通俗类为主,但一些小工商业者对书画艺术品的追捧也蔚然成风。这种现象表明A.书画消费的分层功能已经显现B.书画消费成为社会身份建构的重要手段C.商品经济的发展使文人画成为主流形式D

.宋代的社会阶层差异逐渐消失【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宋朝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使部分富农阶层和平民为了成为上层身份而加入书画的消费行列,这是抬高自己身份的一种手段,故B项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到书

画消费的分层功能,故A项排除;材料没有体现出文人画的地位,故C项排除;宋代的社会阶层差异仍然存在,故D项说法错误。18.明朝后期疫病发生频率呈明显的上升趋势,在1580年、1639年出现两次延续多年的瘟疫。疫情出现后,明政府基本上都是向疫区派出医官对患者进行诊治,并散发相关的药剂。向灾

民派发小额救济钱物,同时设坛做法事,期盼降神而祈福禳灾。下列关于明政府应对疫病的措施表述正确的是A.政府积极应对疫病B.重点是灾后服济救助C.防疫措施体现理学主张D.利于提升人的主体地位【答案】B【解析】材料“疫情出现后……明政府基本上都是向疫区派出医官对患者进行诊治……派发小额救济钱物,同时设坛

做法事”表明明政府对疫病主要是以灾后赈济救济为主,故B项正确;A项不全面;材料中没有体现出理学,故C项排除;材料“设坛做法事,期盼降神而祈福禳灾”说明D项错误。点睛:材料“疫情出现后……明政府基本上都是向疫区派出

医官对患者进行诊治……派发小额救济钱物,同时设坛做法事”是解题的关键。19.雍正曾对军机处做出规定:“满汉成员只能查阅本民族文字的奏章。如有逾阅者.必得请旨批准方可。军机大臣钤封印信,也必得在几方监督下进行。”该规定旨在A.制

约军机处成员的权力B.提高军机处的办事效率C.消除满汉大臣间的矛盾D.净化清初官场政治生态【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材料“满汉成员只能查阅本民族文字的奏章。如有逾阅者.必得请旨批准方可。军机大臣钤封印信,也必得在几方监督下进行”来

看,该规定对军机处成员的权力进行了制约。故答案为A项。B项该规定无法提高军机处的办事效率,排除;C项消除矛盾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项材料信息不能体现出该规定是为了净化清初官场政治生态,排除。20.1909年上海万国禁烟会

议期间,中国禁烟专员唐国安谈到:“这个问题也是一个国际问题,因为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的关系严重地受到这个问题的影响……凡是对这个问题有过较深研究的人,没有人会怀疑,吸鸦片恶习和鸦片交易是中国与世界其他各国进入新关系并产生谅解的一种严重威胁……”。这表明,清政府

A.以国际视野维护主权B.以道德力量捍卫利益C.以民族意识促进禁烟D.以经济实力保障禁烟【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吸鸦片恶习和鸦片贸易是中国与世界其他各国进入新关系并产生谅解的一种严重威胁”可知,中国运用国际视野角度维护中国的主权,故A项正确;材料中并

没有体现清政府运用道德力量,故排除B项;民族意识的觉醒主要在五四运动后最为突出,故排除C项;20世纪初,民族经济受到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主义的镇压发展缓慢,经济实力低,无力保障禁烟,故排除D项。21.1938年3月,国民党在《抗战建国纲领》中指出:“加紧全国军队之政

治训练,使全国官兵明了抗战建国之意义,一致为国效命;训练全国壮丁,充实民众武力,并训练华侨抗战;指导及援助各地武装人民,与正式军队共同抗战,并在敌后发动普遍的游击战。”这表明()①抗日战争初期,国民党坚持抗战,反对投降②《抗战建国纲领》对全国抗

战起到政治领导作用③中华民族团结抗战有力地改变着中国的国际地位④国民党认识到民众与国民革命军合作抗日的重要性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材料反映的是1938年3月国民党的《

抗战建国纲领》的内容,当时抗战还处于初期,没有扭转战局,也就没能改变中国的国际地位,故排除含有③的选项,选择C。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抗日斗争•国民政府的抗战22.1954年1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发表了《关于全国人口调查登记结果的公报》。《公报》公布了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的结果:全国在1953年6月30日24时总人口为601,938,035人。当时首次进行大规模人口普查主要为A.恢复国民经济提供参考数据B.配合

全国普选提供准确数据C.制定民族政策提供基本依据D.规划经济发展提供准确依据【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3年6月进行的首次进行大规模人口普查主要为接下来进行的一届人大的召开和全国普选的

进行提供准确的数据,B项正确;1952年底我国已经基本完成了国民经济的恢复任务,A项错误;全国性的人口普查与制定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政策无关,C项错误;当时的一五计划的建设和改革工作已经展开,D项错误。

23.古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认为趋乐避苦是一切动物的本能,哲学的目的在于使人过快乐的生活,快乐就是至善。聪明智慧的职责就是选择明智生活的快乐,这就需要人们掌握知识、锻造智慧、运用理性。由此可知,伊壁鸠鲁A.反对奴隶制度B.主张快乐至上C.具有人文情怀D.捍卫

思想自由【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中信息可知,伊壁鸠鲁认为哲学的目的是掌握知识,追求智慧,这表明伊壁鸠鲁具有强烈的人文主义情怀,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依据材料信息不能判断伊壁鸠鲁是哪个阶级,故不能得出其反对奴隶制度;B选项错误,

材料中伊壁鸠鲁认为快乐就是至善,这说明其认为快乐的最终目的是人具有智慧;D选项错误,材料没有“思想自由”的信息。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24.据记载,伯里克利重建雅典卫城耗资巨大,保守派以浪费公款为名,让伯里克利

下台。伯里克利在公民大会上指出,重建卫城已为城邦带来了繁荣,如果雅典人认为他太过浪费,他将支付营造建筑物所需的费用,但是刻上名字后的建筑物是属于他私人的,不再属于雅典人民。雅典人非常满意伯里克利的答复,告诉他可以动用公库的财产。这一事件表明A.公民大会是雅典

最高权力机构B.雅典公民具有强烈的城邦意识C.权力监督推动雅典民主制完善D.雅典城邦直接民主制的局限性【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他将支付营造建筑物所需的费用,但是刻上名字后的建筑物是属于他私人的…告诉他可以动用

公库的财产”可知,雅典公民具有强烈的城邦意识,故选择B选项;材料只是提出公民在公民大会上提出问题,并不能说明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构,故排除A选项;保守派并不是权力监督的主体,故排除C选项;雅典城邦直接民主制的主要局限性是行使公民权的只有少数自由人,重要官职没有掌握在普通公民

手中,与材料无关,故排除D选项。二、材料分析题2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肇端于春秋战国时期的郡县制度,秦代趋于成熟,两汉则日臻完备,成为汉帝国地方政治活动的核心与基干,也构建了两千多年中国地方政治制度的框

架。——周长山《汉代地方政治史论:对郡县制度若干问题的考察》材料二郡县制打破了传统领主特权,为全国大市场的建立创造了条件,而传统农民在摆脱旧领主的人身控制之后,也发挥出巨大的生产积极性,他们第一次从底层产生了生产革新的冲动……他们已经破

天荒地成为独立的生产机构,而不再是具有人身依附的农奴。郡县制革命符合一切历史进步性要素,事实上也成为一切现代国家的典范。欧洲从黑暗时代,过渡到现代民族国家,也是在内部实现郡县制革命的过程,现代国家的本质就在于郡县制。——《郡县制度与秦汉帝国霸业》材料三郡县制实行以来,

历经褒贬。在第一期论争中,以唐代为高潮。柳宗元等人持完全肯定的态度;与之相反,朱敬则、孙樵等人则认为郡县制度祸害社会,流弊颇深。明末至清中叶是论争的第二期。顾炎武、黄宗羲等人从天下长治久安的高度,提出了地方官专任等限制皇权的社会权力结构新模

式。然而,他们仍未脱离秦代以来或言封建、或言郡县的窠臼。戊戌变法以来,论争进入了第三期,时人引入了宪政、联邦制等新型社会权力架构思想,对郡县制进行了更高层次的阐释,章太炎、梁启超、毛泽东等人提出了改造中国旧有社会行政结构的一些新思想,但因社会环境

、思维角度的不断转换,他们的一些重要见解并非一成不变。——万昌华《郡县制度评价理论述评》(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春秋战国时期开始推行的郡县制度所产生的主要影响。(2)根据材料二,概括郡县制度的主要历史作用。(不得

照抄原文)(3)根据材料三,分析概括郡县制度“历经褒贬”的主要原因。【答案】(1)中央对地方实行垂直管理,巩固了秦汉时期中央对地方的统治,奠定了两千多年中国地方政治制度的基础(框架)。(2)打破了贵族领主世袭特权,为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提高了农民的

生产积极性,推动了自然经济的发展;成为中外封建国家的典范制度。(3)对郡县制度所起到的历史影响(利弊)看法不一致;地方长官专任等限制王权思想的提出;西方宪政、联邦制度的传入;改造中国旧有社会行政结构的需要;

社会环境、思维角度不断转换的影响。【解析】试题分析:(1)材料一表明郡县制成为中国中央集权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后世所沿用,据此与所学知识概括归纳。(2)注意多角度分析其作用,如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角

度。(3)从材料三提取相关信息,注意逐条梳理,规范书写。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重义轻利是中国封建社会占统治地位的价值观念,其核心是重精神的价值,轻物质的价值,好名而不好利,务虚而不务实。在先秦,持这种观念的代表人物是孔子和孟子。孔子把义和利对立起来,并

赋予了一定的阶级内容。他认为,统治者只要讲文德,进行感化,就能使人民归服。孟子从国家的角度谈论问题,也是把义放在第一位。汉朝武帝以后,儒家思想开始处于正统地位,先秦儒家的义利观在董仲舒那里得到了充分发展,董仲舒要求人们一味迫求道义,放弃

功利,将道义和功利对立了起来。义利之辨在宋代朱熹那里得到了进一步发挥。朱熹认为人欲是利,天理是义,仁义道德与利欲是对立的,因而主张“存天理,灭人欲”。——摘编自王鲁英《论洋务运动时期人们价值观念的转变》材料二近代

义利价值观的演变分为四个时期:鸦片战争时期主张以义生利,兴利除弊;洋务运动时期主张重义兴利,利国利民;维新运动时期主张义利并重,义利和谐;辛亥革命时期主张义利统一,建立革命道德。中国近代义利价值观是对传统道德的继承

与发展,呈现多元发展的趋势,贯穿着强烈的救亡意识。中国近代义利价值观呈现出比较复杂的面貌,这从一个侧面说明用以规范人们行为的传统伦理道德面临着新的危机和挑战,面临着从传统到近代的转型问题。尽管中国近代义利价值观

错综复杂,但存在着一个慈的发展趋势,即由重义轻利的传统义利价值观向义利并重的近代义利价值观演变。——摘编自赵璐、白俐《论中国近代义利价值观的演变及特点》(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义利观的演变趋势,并说明其影响。(2)根据材料一、二

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中国古代与近代义利观的异同,并分析造成不同的原因。【答案】(1)趋势:不断强调义利的阶级性;不断强化重义轻利的价值观念。影响:加强了君主专制统治;一定程度上维系了统治秩序;不利于新经济因素和思想因素的形成与发展。(2)同:都肯定了义的重要

作用。异:古代义和利相割裂,近代强调义利统一;古代以维护封建统治为出发点,近代带有强烈的救亡图存色彩。原因:近代列强的侵略,使中华民族面临危机;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影响;西方民主思想的传入和传播。【解析】【详解】(1)演变趋势:紧扣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不断强调义利的阶级性、不断强化重义轻利的价

值观念等角度作答。影响:结合所学知识从加强君主专制统治、维系统治秩序、新经济因素和思想因素的形成发展等角度作答。(2)相同之处:根据材料信息,从两者都肯定了义的重要作用角度作答。不同之处: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

从义利关系、时代色彩等角度入手作答。造成不同的原因: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从西方列强侵略、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影响西方民主思想传入等角度作答。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摘编自许倬云《万古江河》从材料中提炼出一条

明长城与秦汉长城不同的信息,并概括信息所反映的问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要求:信息明确、问题清楚、史论结合。)【答案】示例一信息:秦汉长城不是一条密封的界墙,明代长城则是连成一线城墙。问题:秦汉与明朝具有不同的精神面貌。阐述

:从秦汉长城的遗址来看,秦汉长城北并不是成一线面是纵深布置,里面有些缺口,这种布局在战争时期有利于秦汉军队对北方游牧民族发动进攻,同时在和平时期也有利于中原地区民众与北方溶牧民族进行贸易往来,这体现了秦汉时期中原王朝开放的精神面貌。而明代长

城则是一条封闭的城墙,这体现了统治者御敌于国门之外的心理;反映出明朝内敛、保守的精神面貌。【解析】【详解】依据图片信息对秦汉时期和明朝长城的形状、连续性可以看出秦汉长城不是一条密封的界墙,而明代长城则是连成一线城墙。结合秦汉时期和明朝的社会现状即可分析两个时期的不同精神面貌,结合所学知识

进行阐述即可。28.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周室微,诸侯力政,争相并。秦僻在雍州,不与中国诸侯之会盟,夷狄遇之——司马迁《史记·秦本纪》材料二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司马迁《史记·商君列传》材料三检索传世文献,对秦国最恰如其分的评价是“虎狼之国”……秦朝速亡,则又与

其“虎狼之国”的特性有关。秦是从兼并统一战争中发展起来的。但是,“虎狼之国”的传统并没有因秦的统一而有所改变。——刘德增《虎狼之国——秦国》请回答:(1)据材料一,秦国在西部崛起时面临怎样的形势?当时秦国的政治处境如何?(2)材料二所指的是商鞅变法的哪一项内容?这一

措施对秦国旧制度的冲击突出表现在哪一方面?(3)据材料三,秦形成“虎狼之国”的特性与材料二的改革措施有何关系?秦统一后继续保持“虎狼之国”的传统,产生了怎样的严重后果?【答案】(1)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偏远落后,不被中原各国看重(政治、

外交地位卑微)(2)军功爵制。废除世卿世禄制度;军功地主势力上升。(3)奖励军功,增强了秦军的战斗力,养成了秦军好勇斗狠的特性。实行暴政,二世而亡。(答具体内容也可)【解析】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

解读史料获取信息能力,第一小问结合材料一中“周室微,诸侯力政,争相并”的信息从“诸侯争霸,王世衰微”回答;第二小问依据材料一中“秦僻在雍州,不与中国诸侯之会盟,夷狄遇之。”的信息从“偏远落后,不被中原各国看重”角度归纳作答。(2)本题考查学生

解读史料获取信息以及调动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中“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从“奖励军功”角度回答,第二小问依据材料二中“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从“打击了传统贵族势力;军功地主(新

兴地主阶级)势力上升”角度回答。(3)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以及调动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第一小问结合所学商鞅变法对秦国强大的作用从“奖励军功,增强了秦军的战斗力,养成了秦军好勇斗狠的特性,为秦统一提供了有利条件。”角度回答;第二小问依据所学秦朝灭亡原因从“

严刑酷法”“大兴土木”等内容思考回答。考点: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古代中国改革家·商鞅变法。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326073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