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锦州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DOC
  • 阅读 8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8 页
  • 大小 35.500 KB
  • 2024-10-11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管理员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辽宁省锦州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辽宁省锦州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辽宁省锦州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5 已有8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8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辽宁省锦州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doc,共(8)页,35.500 KB,由管理员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a29adc50ff8f1b637c5ed4ee313b43b4.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锦州市2020~2021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二历史注意事项:1.本试卷考试时间为75分钟,满分100分。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3.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

后,再选涂其它答题标号;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相应区域内,超出答题区域或写在本试卷上无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考古专家对新石器时代晚期某文化遗存研究后

,认为当时阶级分化明显。下列考古发现中最能够支持此结论的是A.遗存物品中发现刀杼、骨梭等B.墓葬中发现大量的牲畜遗骸C.随葬品的种类、数量差异明显D.墓葬中发现一些农作物遗存2.有学者认为,秦的统-把以往的“齐人”、“楚人”等这些不同的人群在政治上联结起来,同时,各地独特的地域文化也仍然留

存了下来。这说明秦朝的建立A.有利于国家大一统局面的形成B.促进了多种思想的碰撞与融合C.奠定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础D.兼具政治统--性和文化多样性3.李斯说:“古者天下散乱,莫之能一,是以诸侯并作,语皆

道古以害今。”董仲舒说:“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这说明两人都主张A.通过改造儒学以维系统治B.统一思想以维护国家稳定C.厚今薄古以加强君主专制D.实行德治以实现长治久安4.西汉的主父偃曾建议汉武帝:

“愿陛下令诸侯推恩分子弟,以地候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为其国,不削而稍弱矣。”这表明他提出此建议的真实目的是A.主张推行分封制B.施恩于诸侯子弟收买人心C.削弱诸侯王势力D.缓和皇帝与诸侯王的矛盾5.汉代以前中原人民习惯于席地而坐,即跪坐。魏晋以来,随着胡汉杂居,胡床自北而南广

为流行,促使高足家具出现,改变了过去席地而坐的习惯。这说明A.民族交融推动汉人生活习惯改变B.胡汉交融以汉族吸收胡人文化为主C.胡人汉化与汉人的胡化同步进行D.胡族文化在中原地区得到广泛传播6.现存北魏孝文帝的诏书中,北魏往往自称“中夏”,同时把南齐称为“南

夏”。这说明北魏统治者A.追求国家统一B.促进民族交融C.认同华夏文明D.改革鲜卑旧制7.我国东北地区是中国古代史上众多民族的发源地。以下史事与东北有关的是A.设立北庭都护府B.唐与吐蕃会盟C.设立安西都护府D.册封渤海郡王8.隋代三省为政务机构,所

谓“朝之众务,总归于台阁,尚书省事无不总”。唐代仍以三省六部制为核心,但其运转方式渐趋规范,宰相之间亦形成了较为稳定的权力平衡。这说明唐代A.政治运行机制逐渐成熟B.中央集权进-步加强C.“家国同构”形态终结D.官僚政治制度基本确立9.宋朝的政治体制大体沿袭唐朝的政治制

度,但宰相不再由三省长官担任,而是另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宰相。又增设参知政事为副相,通称执政,与宰相合称“宰执”。这反映了宋代A.国家权力运作渐趋理性B.中央集权制的加强C.君主专制制度得到加强D.宰

相制度日益完善10.清代,雍正皇帝在西南地区推行“改士归流”,乾隆皇帝表示:“蒙古、汉人,同属臣民。”清政府对蒙古等少数民族的上层采用封爵、给俸,实施年班朝觐和联姻政策;在西藏设置理藩院管辖,设置驻藏大臣。这表明清朝A.边疆治理措施多样B.因俗而治民族平等C.南征北战开疆拓

土D.国家治理体系完备11.明清之际的思想家王夫之说:“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一姓之私也。”依据此言论,可见其思想的进步性在于A.主张建立公天下B.反对君主专制制度C.要求建立人人平等的社会D.反对封建土地私有制12.明朝后期,李时珍的《

本草纲目》、徐光启的《农政全书》以及宋应星的《天工开物》等几部重要的科技著作相继问世。它们的问世反映出A.科举制发展推动科技进步B.中国古代科技进入总结阶段C.科学理论获得重大突破D.中国科技处于世界领先地位13.近代一有识之士曾说:“一国所得,诸国安然而享之;一国所求,诸国群起而助之,是不啻

驱西洋诸国,使之协以谋我。”上述言论针对的是A..领事裁判权B.片面最惠国待遇C.居住及租地权D.“门户开放”政策14.有学者指出,辛亥革命不仅是革清朝之命,也是革中国三千年的政统与教统之命。此观点主要是基于辛亥革命A.建立了共和政体B.沉重地打击了地主阶级C.解放了民众思想D.推动了民族工业

的发展15.中华民国成立伊始,南京临时政府就发表《告各友邦书》,明确承认清政府与帝国主义各国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继续有效。这表明辛亥革命A.得到了帝国主义的支持B.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C.彻底地推翻了封建主义D

.没有解决近代中国社会的根本矛盾16.有学者认为,“自日本发动九一八侵华战争以来,中国人民的抗日斗争就从来没有停息过。日军的侵略无论是局部还是全面,中国人民对它的抗击活动也就相应地局部或全面展开。中国政府抗战是八年,而中国人民的抗战是十四年”

。与传统的八年抗战观点相比,上述观点更能客观公正地反映A.中国抗日战争的全程B.中国抗日战争的国际地位c.人民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D.中国抗日战争的艰难17.1936年中共中央向党内发出指示:“一、..反对新的内战,主张南京与西

安间在团结抗日的基础上和平解决;二、用一切方法联合南京左派,争取中派,反对亲日派,以达到推动南京走向进一步抗日的.场...这一指示A.为中国革命转危为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B.是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c.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

式建立D.使中共放松了对国民党应有的警惕18.原日本侵华士兵三谷翔回忆1937年12月初的南京时说:“在中山北路附近的广场上,我望见一堆堆尸体,每堆至少五六十具......很多老人、妇女甚至还有孩子惨不忍睹......陆军做得太无耻、太过分。”该材料A.可以反映当时日本人民的反战运动B.可以用于研

究日本的“扫荡"政策C.对于揭发日军侵华暴行有重要价值D.可以证实南京国民政府消极抵抗19.1946年3月,美国总统特使马歇尔访问延安,随行记者描述:“在延安听到的最多的词,就是‘人民’......‘到人民中去’、‘向人民学习

’,这些都是口号,但又包含着比口号更深的含义。”据此推断,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是A.毛泽东思想的指导B.广大民众的支持C.国民党政府的腐败D.土地革命的开展20.春秋时期的老子指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

道法自然”,追求天人合一。战国时期,庄子提出:“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进一步阐述了天人合一的思想,据此表明天人合一思想是A.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关系B.封建迷信思想逐渐泛滥成灾C.重视严密逻辑推理的唯物史观D.沉迷于思辨的主观唯心主义21.阿拉伯文化在整个中世纪是一一个强

势文化,对东西方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有人说“阿拉伯人点燃了文明之火,照亮了欧洲黑暗的走廊”。材料表明A.欧洲文明源自阿拉伯及东方国家B.阿拉伯文化对文艺复兴有推动作用C.文化传播实现于国家统治范围内D.阿拉伯人是东西

方文化的传播使者22.19世纪中叶,白人成为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主要居民,其根本原因是A.澳大利亚的原住民被屠杀B.欧洲人的殖民式移民导致C.工业革命开展产生的影响D.澳大利亚采矿产业的发展23.人口迁徙是普遍的社会

现象。中国古代中原人口南迁产生的最主要影响是A.南方人口数量逐渐超过北方B.导致南方人地矛盾突出,破坏了生态平衡C.江南开发进程加快,经济重心逐渐南移D.南北文化融合,文化重心南移24.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指出,蒙古帝国使得许多

区域性文明发生了迅速的相互接触。这种接触A.打破了东西方的交通阻隔B.促进了亚、非、欧文明的交流C.促进了中国四大发明西传D.引发了亚洲民族的大西迁25.昆曲是中国最古老的剧种之一,有600多年历史,明末清初达到鼎盛时期,但到

民国初年几乎成为“绝唱”,新中国成立后才又焕发新生,中国改革开放后被列为世界遗产,它属于A.自然遗产B.文化遗产C.文化景观D.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0分。26.(1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唐代时中外海上交通仍以外国海舶为主,例如,波斯和阿拉

伯商人来华后,在中国东南.沿海港口城市从事香料、象牙、珠宝、药材等商品的贩卖,然后将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等中国特产带回自己的国家,当时海上丝绸之路的航线能到达的地区范围很广,以中国东南沿海港口广州、泉州、

扬州、杭州等地为起点,向东可以到朝鲜、日本,向南可以到东南亚诸国,向西可以到达南亚的印度以及阿拉伯、东非沿海诸国。——摘编自林梅村《丝绸之路考古十五讲》材料二在远古时代,中国沿海居民就同近海岛屿及东南亚之间有联系,《汉书●地理志。粤地》中也

记载了自汉帝国南疆抵达印度洋的海路。到了宋朝,中国南方得到了进一步开发,经济重心的南移,加上唐灭亡后,中西陆路交通就已经受阻,因此宋朝对海外贸易依存度大大增加,特别是南宋建立后,疆土日感、国库匮乏,为筹集资金,南宋政权格外重视海外贸易,因此,海上

丝绸之路在宋朝时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摘编自刘迎胜《丝绸之路》(1)根措材料~,概括出唐代以来海上丝绸之路的主要特点。(8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海上丝绸之路在宋朝能够进-步发展的原因。(10分)21.

1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两千多年来农民战争发展的最高峰,它在发展进程中颁布了两个重要的纲领性文件一《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这两个纲领性文件是太平天国领导人在西对中国社会形态的急剧变化、太平天国日趋逆转的形势时制定的:前者是一个彻底否定封建土

地所有制的革命纲领,设计出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人平等”的理想社会,具有一定的空想性:后者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提出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发展中国近代工业的纲领,但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得到具体实施。——摘编自于凤梅《太平天国运动两大纲领

的分析与比较》材料二自1898年10月在直隶、山东交界的冠县一带,赵三多、闰书琴领导的义和拳最先提出“助清灭洋”的口号起,山东、直隶各支义和团都陆续出现了同样的情况,如1899年10月,朱红灯的义和拳队伍在平原

杠子李庄战斗中树立了“天下义和拳兴清灭洋”的旗帜。直到1900年9月义和团普遍的旗号是“扶清灭洋”、“助清灭洋”、“保清灭洋”、“兴清灭洋”、“顺清灭洋”等。——摘编自陈月清《义和团“扶清灭洋”口号剖

析》(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太平天国颁布的两个纲领性文件的特点。(6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对清政府态度的不同,并分析造成不同的主要原因。(10分)28.(1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为加强工人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启发他们的阶级

觉悟,一些通俗的工人刊物在五四运动后应运而生,如《劳动界》、《劳动者》、《劳动音》等...在创办工人刊物的同时,北京、上海等地的早期共产主义者还在工人中创办劳动补习学校,将其作为早期共产主义者与工人阶级联系的纽带。——摘自肖华平《试论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材料二在一个

很长的时期内,即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到1919年的五四运动的前夜,共计七十多年中,中国人没有什么思想武器可以抗御帝国主...中国人被迫从帝国主义的老家即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武器库中学来了进化论、天赋人权论和资产阶级共和国等项思想武器和政治方…...但是这些东西也和封建主

义的思想武器一样,软弱得很,又是抵不住,败下阵来,宣告破产了。1917年的俄国革命唤醒了中国人,中国人学得了一一样新的东西,这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摘自《毛泽东选集》第四

卷(1)根据材料一指出五四运动后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新特点,并结合所学说明其原因和重大意义。(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背景。(10分)锦州市2020—2021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二历

史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题号12345678910答案CDBCACDACA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

答案BBBADABCBA题号2122232425答案BBCAD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0分。26.(18分)(1)特点:①外国商人来华经商为主;②以东南沿海港口为起点;③贸易地区范围较广;④进出口货物品种多(出口货物以手工业品为主,进口以原料、贵重奢侈品为主)。【评分说明】本题考查的是考生

提取信息和概括能力,考生如果没有提取信息概括出4个特点,完全抄写原文则不给分。本题每个特点2分,4个特点共计8分。(2)原因:①海外贸易的传统;②陆路丝绸之路被阻断;③经济重心南移,南方经济逐渐超越北方;④政府鼓励贸易,

设机构管理;⑤造船、航海技术提高、指南针应用等。(10分)【评分说明】本题需要考生按照答案的要求分析出5方面的原因,每个原因2分,共计10分。考生如果没有提取信息分析出5个原因,完全抄写原文则不给分。27.(16分)(1)特点:①《天朝田亩制度》代表农民阶级的利益,提倡绝

对平均主义;②《资政新篇》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③两者都脱离当时的社会实际,具有空想性。(6分,每点2分)【评分说明】本题考查的是考生提取信息和概括能力,需要考生按照答案的要求概括出3方面的特点,并必须答出“①代表农民利益,提倡绝对平均主义;②具有资本主义色彩;③

脱离实际,具有空想性”这些要点。否则要按点扣分,考生如果没有提取信息概括出3个特点,完全抄写原文则不给分。每个特点2分,共计6分。(2)不同:①太平天国运动坚决反对清朝统治,具有鲜明的反封建色彩;②义和团运动提出了“扶清灭洋”的口号

,对清政府认识不清,抱有幻想。(6分,每点3分)主要原因:①太平天国运动是阶级矛盾激化的产物;②义和团运动是民族矛盾激化的产物。(4分,每点2分)【评分说明】不同:本题需要考生按照答案的要求指出太平天国与义和团的不同点,考生必须答出“太平天国运动反对清朝统治,有反封建色彩;义和团运

动提出“扶清灭洋”口号,对清政府认识不清,抱有幻想。”这些要点,否则要按点扣分。本问题分两方面不同,每个方面3分,共计6分。主要原因:本题需要考生从太平天国和义和团两方面分析原因,每方面的原因2分,共计4分。28.(16分)(1)新特点:深入到工人中进行

马克思主义的宣传。(2分)原因:五四运动使先进知识分子认识到了工人阶级的伟大力量。(2分)意义:促成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基础。(2分)【评分说明】本题“新特点”、“原因”、“意义”3个问题各2分,共计6分

。意义:分2个采分点,每个1分。本题考查的是考生提取信息和概括能力,所以考生如果没有提取信息指出新特点并分析原因和意义,完全抄写原文则不给分。(2)背景:①民族危机加深;②以往各种救国方案的失败;③十月革命的影响;

④五四运动推动马克思主义传播;⑤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10分)【评分说明】本题需要考生按照答案的要求分析出5方面的背景,每个背景2分,共计10分。考生如果没有提取信息分析出5个背景,完全抄写原文则不给分。

管理员店铺
管理员店铺
管理员店铺
  • 文档 467379
  • 被下载 24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