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9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测)-2023年高考化学二轮复习讲练测(解析版)

DOC
  • 阅读 11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8 页
  • 大小 1.839 MB
  • 2024-12-23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envi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专题09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测)-2023年高考化学二轮复习讲练测(解析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专题09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测)-2023年高考化学二轮复习讲练测(解析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专题09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测)-2023年高考化学二轮复习讲练测(解析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4 已有11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18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专题09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测)-2023年高考化学二轮复习讲练测(解析版).docx,共(18)页,1.839 MB,由envi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a26e61f75d0a14200fdf624abbe0469c.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专题09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本卷共19小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Li7B11C12N14O16Na23Mg24Al27S32Cl35.5第I卷(选择题共7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

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事实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A.工业上SO2和O2在常压下生成SO3B.加热蒸干AlCl3溶液不能得到无水AlCl3C.用浓氨水和氢氧化钠

制取氨气D.水中的c(H+)比0.1mol·L-1NaOH溶液中的大【答案】A【解析】工业上SO2和O2在常压下生成SO3,正反应232(g)+(g)22SOOSO(g)ƒ是气体体积缩小的反应,所以常压不利于三氧化硫的转化,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

,故A符合;AlCl3溶液在加热时水解生成Al(OH)3,生成的HCl易挥发,最终生成Al(OH)3,在加强热时,Al(OH)3不稳定,分解生成Al2O3,能用平衡移动的原理解释,故B不符合;浓氨水中加入氢氧化钠固体,会放出大量的热,促使氨水的电离平衡正向移动,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故

C不符合;氢氧化钠对水的电离起抑制作用,所以水中的c(H+)比0.1mol/LNaOH溶液中c(H+)大,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故D不符合;故选A。2.下列有关NO与O2生成NO2的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在任意温度下都可自发进行B.该反应达到平衡时,2v(O2)正=v(NO

)逆C.及时移出部分生成的NO2可加快NO的反应速率D.当反应中消耗22.4LNO时,转移的电子数约为2326.0210【答案】B【解析】要使反应自发进行,△G=△H-T△S<0,而2NO(g)+O2(g)2NO2(g)的

正反应是气体体积减小的放热反应,△H<0,△S<0,所以△G<0,反应进行的温度应该是低温条件,若高温条件下,△G>0,反应不能自发进行,A错误;在任何条件下v(NO)正:v(O2)正=2:1,若2v(O2)正=v(NO)逆,则v(NO)正=v(NO)逆,反应处于平衡状态,B正确

;若及时移出部分生成的NO2,瞬间NO的速率不变,后来NO的反应速率减慢,C错误;未指明22.4LNO是否处于标准状况,因此不能确定其物质的量,也就不能计算反应过程中电子转移数目,D错误;故合理选项是B。3.一定温度下,向2.0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21.0molCOCl(g),发生反应22C

OCl(g)Cl(g)CO(g)+,反应过程中测得的有关数据见下表:t/s02468n(CO)/mol00.300.390.400.4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0~2s,用CO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110.15molL

s−−B.若达平衡后缩小容器体积,重新达到平衡前,)υυ(CO)(CO正逆C.其他条件不变,若改用更高效的催化剂,2~6s时测得的数据均会增大D.其他条件不变,改为在恒容绝热密闭容器中进行该反应,化学平衡常数不变【答案】B【解析】0~2s,用CO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

为11n0.3molυ==0.075molLsVt2L2s−−=,故A错误;该反应是体积增大的反应,若达平衡后缩小容器体积,平衡逆向移动,因此重新达到平衡前,)υυ(CO)(CO正逆,故B正确;其他条件不变,若改用更高效

的催化剂,反应速率加快,但由于6s时已经达到平衡,因此6s时测得的数据不会增大,故C错误。平衡常数与温度有关,其他条件不变,改为在恒容绝热密闭容器中进行该反应,温度发生改变,因此化学平衡常数改变,故D错误。综上所述,答案为B。4.在一定条件下的1L密闭容器中,X、Y、C三种气体的物质的量随

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0~15min,消耗C的平均速率约为110.033molLmin−−B.X、Y、C三种气体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Yg3Xg3Cg+C.反应开始到25min,X的转

化率为25%D.25min时改变的一个条件可能是缩小容器体积【答案】A【解析】据图可知C为生成物,0~15min内生成C而不是消耗C,A错误;据图可知X、Y的物质的量减少为反应物,C的物质的量增加为生成物,达到平衡时

X、Y、C的物质的量变化之比为0.75mol:0.25mol:0.5mol=3:1:2,化学方程式为Y(g)+3X(g)2C(g),B正确;25min时反应已达到平衡,该时段内Δn(X)=0.75mol,转化率为0.75mol3mol×100

%=25%,C正确;25min时的瞬间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不变,所以不是改变投料,而之后C的物质的量增加,X、Y的物质的量减小,说明平衡正向移动,该反应为气体系数之和减小的反应,缩小容器体积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D正确;故选A。5.已知()()()()()Xg+3Yg2Wg+

Mg+akJa>0ƒ。一定温度下,在体积恒定的密闭容器中,加入1mol()Xg与1mol()Y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充分反应后,放出热量为akJB.若增大Y的浓度,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减小C.当X的物质的量分数不再

改变,表明该反应已达平衡D.当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X与W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一定为1:2【答案】C【解析】该反应为可逆反应,不能完全转化,充分反应后,放出热量小于akJ,A错误;若增大Y的浓度,压强增大,正反应

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也增大,B错误;当X的物质的量分数不再改变时,说明X的物质的量不再变化,表明该反应已达平衡,C正确;当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X与W的物质的量浓度之不一定为1:2,与各物质的初始浓度和转化率有关,D错误

;故答案为C。6.氮及其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具有广泛应用。氮气经过一系列的变化可以合成氨、氮的氧化物、硝酸等重要的化工原料;NO能被4FeSO溶液吸收生成配合物()245Fe(NO)HOSO,减少环境污染。对于反应3224NH(g)5O(g

)4NO(g)6HO(g)++,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上述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4624532c(NO)cHOK=cNHcOB.适当提高3NH的浓度,可以加快反应速率,提高3NH的转化率C.

1molNH−断裂同时有1molOH−断裂,说明达该条件下的平衡状态D.其它条件不变,加入高效的催化剂能提高单位体积内的活化分子百分数【答案】B【解析】根据平衡常数表达式,()()()4624532c(NO)cHOK=cNHcO,A正确;适当提高3NH的浓

度,可以加快反应速率,但因为提高了3NH的浓度,所以3NH的转化率降低,B错误;1molNH−断裂,说明有31molNH3发生反应,反应正向进行,1molOH−断裂,有21molHO2发生反应,反应逆向进行,且符合两种物质的比值为,2∶3,C正确;加入高效的

催化剂,能够降低活化能,提高单位体积内的活化分子百分数,D正确;故答案为B。7.在T℃下,向2L的恒容密闭容器里按n(A):n(B)=2:1充入气体A,B,发生反应:2A(g)xB(g)4D(g)+。2min时达到平衡,测得部

分数据如表所示:物质及状态()Ag()Bg()Dg平衡时的物质的量分数40%20%平衡时的物质的量/mol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x2=B.起始时,充入A(g)的物质的量为6molC.T℃时,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cK32=D.平衡时,B(g)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2molL−【答案】B【解

析】根据三段式:02A(g)xB(g)4D(g)2a02x42a-2a-x4nann+平,2a-2=40%2a-2+a-x+4,a-x=20%2a-2+a-x+4,x=1,a=3。x1=,A错误;根据上述计算,a=3,充入的A(g)为2a,为6mol,B正确;根据以

上三段式计算:4422c(D)2K===64c(A)c(B)0.51,C错误;平衡时,B(g)的物质的量为2mol,浓度为1mol/L,D错误;故选B。8.在一定温度下,在2个容积均为2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加入一定量的反应物,发生反应:()()

2NOg2COg+()()22Ng2COg+∆H<0,相关数据见表。容器温起始物质的平衡物质的编号度/℃量/mol量/molNO(g)CO(g)2CO(g)Ⅰ0.40.40.2Ⅱ0.40.40.2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12T>TB

.Ⅰ中反应达到平衡时,CO的转化率为50%C.达到平衡所需要的时间:Ⅱ<ⅠD.对于Ⅰ,平衡后向容器中再充入0.4molCO和0.2mol2CO,平衡正向移动【答案】C【解析】∆H<0,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平衡时CO2的物质的量变小,由表中数据可知T1>T2,故A正确;由表中数据可知,I达到平衡时

转化的CO为0.4mol-0.2mol=0.2mol,则平衡时,CO的转化率为0.2mol×100%=50%0.4mol,故B正确;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T1>T2,可知平衡所需要的时间:II>I,故C错误;I中:()()()()()()()22g+2COgg+2COgmol/L0.20.20

0mol/L0.10.10.050.1mol/L0.10.10.050.12NON起始浓度转化浓度平衡浓度,平衡常数222(0.1)0.05==5(0.1)(0.1)K,平衡后向容器中再充入0.4molCO和0.2mol2CO,此时222(0.2)0.05==2.2(

0.3)(0.1)Q,Q<K,所以平衡正向移动,故D正确;故选C。9.一定温度下,在V=1L的恒容容器中,反应2N2O(g)=2N2(g)+O2(g)的部分实验数据如下:反应时间/min0102030405060708090100c(N2O)/mol·L-10.100.090.080.0

70.060.050.040.030.020.010.0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其它条件一定时,N2O的分解速率与其浓度无关B.0~100min内,以O2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5×10-4mol∙L-1∙min-1C.若

某时刻N2O的转化率为50%,则此时容器内压强为初始压强的1.25倍D.若保持体积不变,N2O初始浓度改为0.20mol/L,则反应30min时其转化率仍为30%【答案】D【解析】由表中数据可知,每10min

c(N2O)减少0.01mol/L,可知速率始终不变,则N2O分解速率与其浓度无关,A正确;0~100min内,以O2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4-1-10.01mol/L1=510molLmin100min2,B正确;N2O的转化率为50%,则转化的N2O为0

.10mol/L1L50%=0.05mol,可知此时N2O(g)为0.05mol、N2(g)为0.05mol、O2(g)为0.025mol,且温度和体积不变时压强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则此时容器内压强为初始压强的0.05mol+0.

05mol+0.025mol=1.250.1mol倍,C正确;表中数据知,该反应不是可逆反应且反应速率始终不变,所以其反应速率与开始反应物浓度无关,反应至30min时,2Δc(NO)=0.01mol/L3=0.03

mol/L,N2O初始浓度改为0.20mol/L,则反应30min时其转化率为,0.03mol/L100%=15.0%0.2mol/L,D错误;故选D。10.某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①130.005molLFeCl−溶液和10.015molLKSCN−溶液各1mL混

合得到红色溶液a,均分溶液a置于b、c两支试管中;②向b中滴加3滴饱和3FeCl溶液,溶液颜色加深;③再向上述b溶液中滴加3滴11molLNaOH−溶液,溶液颜色变浅且出现浑浊;④向c中逐渐滴加11molLKSCN−

溶液2mL,过程中溶液颜色先变深后变浅。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实验②中增大3Fe+浓度使平衡()33Fe3SCNFeSCN+−+正向移动B.实验③中发生反应:()33Fe3OHOH=Fe+−+

C.实验③和④中溶液颜色变浅的原因相同D.实验②、③、④均可说明浓度改变对平衡移动的影响【答案】C【解析】根据反应Fe3++3SCN-⇌Fe(SCN)3,增大Fe3+浓度,平衡正向移动,故A正确;上述b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三价铁与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反应为F

e3++3OH-═Fe(OH)3↓,故B正确;实验③中使平衡逆向移动,生成氢氧化铁沉淀,红色变浅,实验④使平衡正向移动,后继续加溶液相当于稀释,红色变浅,原因不同,故C错误;实验②增大铁离子浓度平衡正向移动,实验③加入氢氧化

钠与铁离子反应减小反应物的浓度平衡逆向移动,实验④增大SCN-的浓度平衡正向移动,实验②、③、④均可说明浓度改变对平衡移动的影响,故D正确。故选C。二、选择题:本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或两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若正确答案只包括一个选项,多选时,该小题

得0分;若正确答案包括两个选项,只选一个且正确的得3分,选两个且都正确的得6分,但只要选错一个,该小题得0分。11.如图所示与对应的叙述一定正确的是A.图1所示,反应:X(g)+2Y(g)3Z(g),b的压强一定比a大B.图2表示CO生成CO2的反应过程和能量关系C.图3表示反应CO+2H

2⇌CH3OH(g),其中温度T2>T1,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将处于E点的体系的体积压缩到原来的12,平衡正向移动,氢气浓度增大D.图4所示,用水稀释pH相同的盐酸和醋酸,Ⅰ表示盐酸,Ⅱ表示醋酸,且溶液导电性:c>b>a【答案】C【解析】图1所示反

应:X(g)+2Y(g)3Z(g),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b曲线表示的可以是使用催化剂或增大压强,使用催化剂时压强关系为a=b,故A错误;CO生成CO2的反应过程和能量关系是反应物先要吸收能量达到活化能,成为活化分子然后再变成生成物放出热量,而图中只

能表示反应物总能量和生成物总能量,不能表示过程中的能量变化情况,故B错误;由图可知,T1时的反应速率大于T2时的,反应CO+2H2═CH3OH达到平衡后体系的体积压缩到原来的12,平衡正向移动,所有物质的浓度都会增大,故

C正确;用水稀释pH相同的盐酸和醋酸,因醋酸为弱酸,稀释时能促进弱电解质的电离,所以醋酸比盐酸中氢离子浓度减小的慢,所以Ⅰ表示盐酸,Ⅱ表示醋酸,但氢离子浓度变小,溶液导电性减弱,所以溶液导电性b>c,故D错误;故答案选C。12.已知:CH4(g)+2H2S(g)

CS2(g)+4H2(g)。向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0.lmolCH4和0.2molH2S,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的△H<OB.X点CH4的转化率为30%C.X点与Y点容器内压强比为55:51D.维持Z点温度,向容

器中再充入CH4、H2S、CS2、H2各0.1mol时v(正)<v(逆)【答案】D【解析】由图象可知,随温度的升高,反应物在减小,生成物在增大,所以该反应为吸热反应,即△H>O,(或者由图象不能确定反应的热效应),A错误;设X点时CS2为xmol,则CH4为(0.1-x)mol,H2S为(0.2-

2x)mol,H2为4xmol,即得(0.1-x)=4x,x=0.02mol,则CH4的转化率为20%,B错误;在同温同容时,压强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X点容器内的总物质的量为n(X)=(0.1-x)mol+(0.2-2x)mol+xmol+4xmol=0

.34mol,同理可得Y点CS2为1/30mol,则n(Y)=(0.1-1/30)mol+(0.2-2×1/30)mol+1/30mol+4×1/30mol=11/30mol,则X点与Y点容器内压强比=n(X):n(Y)=51:55,C错误;同理可求得Z点CS2为0.05mol,则

CH4为0.05mol,H2S为0.1mol,H2为0.2mol,设容器的体积为1L,此时的浓度商Q1=0.16,当向容器中再充入CH4、H2S、CS2、H2各0.1mol时,各物质的量分别为CH40.15mol,

H2S0.2mol,CS20.15mol,H20.3mol,此时的Q=0.2025>Q1=0.16,所以反应向左进行,即V(正)<v(逆),D正确;故选D。13.在恒压、NO和O2的起始浓度一定的条件下,催化反应相同时间,测得不同温度下NO转化为NO2的转化率如图中实线所示(图中虚线表示相同

条件下NO的平衡转化率随温度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2NO(g)+O2(g)===2NO2(g)的ΔH>0B.图中X点所示条件下,延长反应时间能提高NO转化率C.图中Y点所示条件下,增加O2的浓度不能提高NO转化率D.380℃下,c起始(O2)=5.0×10−4m

ol·L−1,NO平衡转化率为50%,则平衡常数K>2000【答案】BD【解析】随温度升高NO的转化率先升高后降低,说明温度较低时反应较慢,一段时间内并未达到平衡,分析温度较高时,已达到平衡时的NO转化率可知,温度越高NO转化率越低,说明温度升高平衡向逆方向移

动,根据勒夏特列原理分析该反应为放热反应,∆H<0,故A错误;根据上述分析,X点时,反应还未到达平衡状态,反应正向进行,所以延长反应时间能提高NO的转化率,故B正确;Y点,反应已经达到平衡状态,此时增加O2的浓度,使得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平衡向正

反应方向移动,可以提高NO的转化率,故C错误;设NO起始浓度为amol/L,NO的转化率为50%,则平衡时NO、O2和NO2的浓度分别为0.5amol/L、(5×10-4-0.25a)mol/L、0.5amol/L,根据平衡常

数表达式K=2222242c(NO)0.5)c(NO)c(O)0.5)(5100.5)aaa−=−((>41510−=2000,故D正确;故选BD。14.恒压下,将CO2和H2以体积比1∶4混合进行反应CO2(

g)+4H2(g)CH4(g)+2H2O(g)(假定过程中无其他反应发生),用Ru/TiO2催化反应相同时间,测得CO2转化率随温度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CO2(g)+4H2(

g)=CH4(g)+2H2O(g)的ΔH>0B.图中450℃时,延长反应时间无法提高CO2的转化率C.350℃时,c(H2)起始=0.4mol·L-1,CO2平衡转化率为80%,则平衡常数K<2500D.当温度从400℃升

高至500℃,反应处于平衡状态时,v(400℃)逆>v(500℃)逆【答案】BC【解析】如图所示为用Ru/TiO2催化反应相同时间,测得CO2转化率随温度变化情况,约350℃之前,反应还未达到平衡态,C

O2转化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约350℃之后,反应达到化学平衡态,CO2转化率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由此可知该反应为放热反应。由分析可知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则ΔH<0,故A错误;图中450℃时,反应已达平衡态,则延长反应时间无法提高CO2的转化率,故B正确;350℃时,设起始时容器的容积为V,c(H

2)起始=0.4mol·L-1,则n(H2)起始=0.4Vmol,CO2平衡转化率为80%,可列三段式为:2242CO4HCH2HO(mol)0.1V0.4V00(mol)0.08V0.32V0.08V0.16V(mol)0.02V0.08V0.08V0.

16V++起始态转化态平衡态根据阿伏加德罗定律有0.4V+0.1VV0.02V+0.08V+0.08V+0.16VV()=平衡,平衡时的体积为V(平衡)=3.4V5,则平衡时224244220.08V50.16V5c(CH)c(H)3.4V3.4V0.02V50.08

V5c(CO)c(H)3.4V3.4V()O11562500()K===,故C正确;温度升高,正逆反应速率均加快,则v(400℃)逆<v(500℃)逆,故D错误;综上所述,答案为BC。15.外界其他条件相同,不同pH条

件下,用浓度传感器测得反应2AB3D+=中产物D的浓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pH8.8=时,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增大B.保持外界条件不变,反应一段时间后,pH越小,D的浓度越大C.为

了实验取样,可采用调节pH的方法迅速停止反应D.减小外界压强,反应速率一定减小【答案】AC【分析】由图象可知,pH增大,c(D)减小,且斜率减小,说明pH越大,反应速率越小,以此解答该题。【解析】pH=8.8时,升高温度,反应速率一定增大,A正确;保持外界条件不变,反应

一段时间后,pH=7.5和pH=8.2时,有可能D的浓度相同,B错误;当pH=8.8时,c(D)基本不变,反应速率接近于0,说明反应停止,C正确;没有气体参加的反应,减小压强对反应速率几乎没有影响,D错误;故选AC。第II卷(非选择题共3

0分)三、非选择题:本题共2个小题,共30分。16.(15分)二氧化碳催化加氢合成乙烯是综合利用CO2的热点研究领域。回答下列问题:(1)CO2催化加氢生成乙烯和水的反应中,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n(C2H4)∶n(H2O)=__________。当反应达到平衡时,若增大压强,

则n(C2H4)___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2)理论计算表明,原料初始组成n(CO2)∶n(H2)=1∶3,在体系压强为0.1MPa,反应达到平衡时,四种组分的物质的量分数x随温度T的变

化如图所示。图中,表示C2H4、CO2变化的曲线分别是______、______。CO2催化加氢合成C2H4反应的ΔH______0(填“大于”或“小于”)。(3)根据图中点A(440K,0.39),计算该温度时反应的平衡常数Kp=_________(MPa)−3(列出计算式。以

分压表示,分压=总压×物质的量分数)。(4)二氧化碳催化加氢合成乙烯反应往往伴随副反应,生成C3H6、C3H8、C4H8等低碳烃。一定温度和压强条件下,为了提高反应速率和乙烯选择性,应当________________

___。【答案】(1)1∶4变大(2)dc小于(3)39140.039或43620.390.39140.390.10.39()3等(4)选择合适催化剂等【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配平化学方程式,可以确定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根据可逆反应的特点分析增大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根据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从图中找到关键数据确定代表各组分的曲线,并计算出平衡常数。根据催化剂对化反应速率的影响和对主反应的选择性,工业上通常要选择合适的催化剂以提高化学反应速率、减少副反应的发生。(1)CO2催化加氢生成乙烯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2C

O2+6H2⇌CH2=CH2+4H2O,因此,该反应中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n(C2H4):n(H2O)=1:4。由于该反应是气体分子数减少的反应,当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若增大压强,则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n(C2H4)变大。(2)由题中信息可知,两反应物的初始

投料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由图中曲线的起点坐标可知,c和a所表示的物质的物质的量分数之比为1:3、d和b表示的物质的物质的量分数之比为1:4,则结合化学计量数之比可以判断,表示乙烯变化的曲线是d,表示二氧化碳变化曲线的是c。由图中曲线的变化趋势可知,升高温度,乙烯的物质的量分数减

小,则化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则该反应为放热反应,∆H小于0。(3)原料初始组成n(CO2)∶n(H2)=1∶3,在体系压强为0.1Mpa建立平衡。由A点坐标可知,该温度下,氢气和水的物质的量分数均为0.39,则乙烯的

物质的量分数为水的四分之一,即0.394,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分数为氢气的三分之一,即0.393,因此,该温度下反应的平衡常数42360.390.39140.10.390.393pK=(MPa)-3=39140.039(MPa)-3。(4)工业上通常通过选择合适的催化剂,以加快

化学反应速率,同时还可以提高目标产品的选择性,减少副反应的发生。因此,一定温度和压强下,为了提高反应速率和乙烯的选择性,应当选择合适的催化剂。17.(15分)探究CH3OH合成反应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有利于提高CH3OH的产率。以CO

2、H2为原料合成CH3OH涉及的主要反应如下:Ⅰ.2232CO(g)3H(g)CHOH(g)HO(g)++1149.5kJmolH−=−Ⅱ.23CO(g)2H(g)CHOH(g)+1290.4kJmo

lH−=−Ⅲ.222CO(g)H(g)CO(g)HO(g)++3H回答下列问题:(1)3Δ=H_________1kJmol−。(2)一定条件下,向体积为V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通入1molCO2和3molH2发生上述

反应,达到平衡时,容器中CH3OH(g)为ɑmol,CO为bmol,此时H2O(g)的浓度为__________mol﹒L-1(用含a、b、V的代数式表示,下同),反应Ⅲ的平衡常数为___________。(3)不同压强下,按照n(CO2):n(

H2)=1:3投料,实验测定CO2平衡转化率和CH3OH的平衡产率随温度的变化关系如下图所示。的已知:CO2的平衡转化率=()()()222COCO100%COnnn−平衡初始初始CH3OH的平衡产率=()()32CHOH100%COnn平衡初

始其中纵坐标表示CO2平衡转化率的是图___________(填“甲”或“乙”);压强p1、p2、p3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图乙中T1温度时,三条曲线几乎交于一点的原因是___________。(4)为同时提高CO2的平衡转化率和

CH3OH的平衡产率,应选择的反应条件为_________(填标号)。A.低温、高压B.高温、低压C.低温、低压D.高温、高压【答案】(1)+40.9(2)a+bVb(a+b)(1-a-b)(3-3a-b)(3)乙p1、p2、p3T1时以反应Ⅲ为主,反应Ⅲ前后气体分子数相等,压强改变对

平衡没有影响(4)A【解析】根据盖斯定律计算反应热;利用三个反应,进行浓度和化学平衡常数的计算;结合图形根据勒夏特列原理考虑平衡移动的方向,确定温度和压强变化时,CO2的平衡转化率和CH3OH的平衡产率之间的关系得

到相应的答案。(1).根据反应I+II=III,则△H3=△H1+△H2=-49.5kJ∙mol-1+(-90.4kJ∙mol-1)=+40.9kJ∙mol-1;(2).假设反应II中,CO反应了xmol,则II生

成的CH3OH为xmol,I生成的CH3OH为(a-x)mol,III生成CO为(b+x)mol,根据反应I:2232a-x3(CO(g)+3aH(g)CH-x)OH(g)+HO(g)a-xa-x,反应I

I:23x2xCO(g)+2H(g)CxHOH(g),反应III:222CO(g)+H(g)CO(g)+HO(g)b+xb+xb+xb+x,所以平衡时水的物质的量为(a-x)mol+(b+x)mol=(a+b)mol,浓度为:()-1a+bmola+bmol=LVLV;平衡时CO2的物

质的量为1mol-(a-x)mol-(b+x)mol=(1-a-b)mol,H2的物质的量为3mol-3(a-x)mol-2x-(b+x)mol=(3-3a-b)mol,CO的物质的量为bmol,水的物质的量为(a+b)mol,则反应III的平

衡常数为:ba+bba+b1-a-b3-3a-b1-a-b3-3a-b()VV=()()VV;(3).反应I和II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则CH3OH的平衡产率减少,所以图甲表示CH3OH的平衡产率,图乙中,开始升高温度,由于反

应I和II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CO2的平衡转化率降低,反应III为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反应III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升高一定温度后以反应III为主,CO2的平衡转化率又升高,所以图乙表示CO2的平衡转化率;压强增大,反应I

和II是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反应I和II平衡正向移动,反应III气体体积不变化,平衡不移动,故压强增大CH3OH的平衡产率增大,根据图所以压强关系为:p1>p2>p3;温度升高,反应I和II平衡逆向移动,反应III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所以T1温度时,三条曲线交与一点的原因为:T1时以反应III为主,反应III前后分子数相等,压强改变对平衡没有影响;(4).根据图示可知,温度越低,CO2的平衡转化率越大,CH3OH的平衡产率越大,压强越大,CO2的平衡转化率越大,CH3OH的平衡产率越大,所以

选择低温和高压,答案选A。

envi的店铺
envi的店铺
欢迎来到我的店铺
  • 文档 139324
  • 被下载 7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