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15 ?????? ??????.docx,共(6)页,32.322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a252d51ee53108cb3c15f8e8665102cd.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15谏太宗十思疏答司马谏议书课后篇一起巩固一、夯实基础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永保无疆之休.休:喜庆、福禄B.夫在殷.忧殷:深C.则思谦冲.而自牧冲:前进,进取D.以膏泽..斯民膏泽:施加恩惠
答案C解析C项,冲:谦虚。2.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B.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C.源不深而.望流之远度义而.后动D.虽董之以.严刑欲出力助上以.抗之答案B
解析A项,介词,因为/介词,依照;B项,代词,它(他)的;C项,连词,表转折,却/连词,表承接;D项,介词,用/连词,来。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属于同一类的一项是()①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②必固.其根本③则思知止以
安.人④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⑤则思江海下.百川⑥则思虚.心以纳下⑦貌.恭而不心服⑧弘.兹九德A.①②⑤B.②③⑥C.⑤⑦⑧D.④⑤⑧答案B解析①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②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稳固。③安,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安宁。④事,名词用作动词,办事。
⑤下,名词用作动词,居于……之下。⑥虚,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谦虚。⑦貌,名词作状语,在表面上。⑧弘,形容词用作动词,光大。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傲物则骨肉为行路..B.则思知足..以自戒C.则思三驱以为..度D.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答案B解析A项,古义,
路人;今义,走路。C项,古义,把……当作;今义,认为。D项,古义,放纵情感,即“骄傲”;今义,尽情。5.下列句子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例句:虽董之以严刑A.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B.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C.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D.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答
案B解析A项,省略句;C项,定语后置句;D项,判断句。B项和例句都是介词结构后置句。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见”字的意义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今君实所以见.教者B.若使烛之武见.秦君C.于是入朝见.威王D.项伯即入见.
沛公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理解、辨析能力,涉及课本中的重点实词、古今异义词、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A项,“见”位于动词前,代称自己。其他三项中的“见”均是“拜见”的意思。故选A项。7.对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所操之术多异故.也故:原因
B.以致天下怨谤.也谤:诽谤C.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恤:顾念D.度.义而后动度:考虑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B项,“谤:诽谤”错误,“以致天下怨谤也”的意思是:因此招致天下人的怨恨和指责。所以“谤:指责”。B项错误。故选B项。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从词类活用角度看
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B.籍.吏民,封府库C.范增数目.项王D.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词类活用的能力。A项,事,名词用作动词,办(事)。B项,籍,名词用作动词,造册
登记。C项,目,名词用作动词,递眼色。D项,兄,名词作状语,像对待兄长一样。故选D项。9.下列各句从句式角度看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某则以为受命于人主B.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C.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D.举先王之政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
文言文句式掌握和判断能力。A项,为介词结构后置句,“受命于人主”即“于人主受命”;B项,为介词结构后置句,“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即“于朝廷议法度而修之”,意思是:在朝堂上公开讨论和修订法令制度;C项,为介词结构后置句,“有求于我”即“于我有求”;D项,没有
特殊句式,只是一个陈述句。故选D项。10.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是王安石用来反驳司马光的理由的一组是()①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②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③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④为天下理财⑤辟邪说,难壬人⑥人习于苟且非一日A.①③⑤B.②④⑥C
.①②⑥D.③④⑤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理解的能力。①是分析两人的交往情况,⑥是分析社会现状。故选D项。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书,文中“书”即上书,一般是给君主进呈书面意见或给地位高的人写信。B.某启,古人书信
格式即在正文开头称“某启”或“敬启者”,“启”表写信的人向对方表白启告。C.有司,指主管某部门的官吏。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故称有司。D.先王,是已经去世的君主。“先”一般是对死去的人的尊称,如“先父”。答案A解析A项,本文中“书”是指书信这一文体。
二、课外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16题。魏征,字玄成,魏州曲城人。少孤,落魄,弃赀产不营,有大志,通贯书术。隋乱,诡为道士。武阳郡丞元宝藏举兵应李密,以征典书檄。密得宝藏书,辄称善,既闻征所为,促召之。征进十策说密,不能用。后从密来京师,
久之未知名。自请安辑山东,乃擢秘书丞,驰驲至黎阳。时李责力尚为密守,征与书曰:“始魏公起叛徒振臂大呼众数十万威之所被半天下然而一败不振卒归唐者固知天命有所归也今君处必争之地,不早自图,则大事去矣!”责力得书,
遂定计归。会窦建德陷黎阳,获征,伪拜起居舍人。建德败,与裴矩走入关,隐太子引为洗马..。征见秦王功高,阴劝太子早为计。太子败,王责谓曰:“尔阋吾兄弟,奈何?”答曰:“太子蚤从征言,不死今日之祸。”王器其直,无恨意。即位,拜谏议大夫,封钜鹿县男.。左
右有毁征阿党亲戚者,帝使温彦博按讯,非是。帝谓彦博行让征。征顿首曰:“愿陛下俾臣为良臣,毋俾臣为忠臣。”帝曰:“忠、良异乎?”曰:“良臣,稷、契、咎陶也;忠臣,龙逢、比干也。良臣,身荷美名,君都显号,子孙传承,流祚无疆;忠臣,己婴祸诛,君
陷昏恶,丧国夷家,只取空名。此其异也。”帝曰:“善。”贞观三年,以秘书监参豫朝政。七年,为侍中。尚书省...滞讼不决者,诏征平治。征不素习法,但存大体,处事以情,人人悦服。进左光禄大夫、郑国公。多病,辞职。征恳请,数却愈牢。乃拜特进..,知门下省事,诏朝章国典,参议得失。十七年,疾甚。征家初无正寝
,帝命辍小殿材为营构,五日毕,并赐素褥布被,以从其尚。令中郎将宿其第,动静辄以闻,药膳赐遗无算,中使者缀道。帝亲问疾,屏左右,语终日乃还。(节选自《新唐书·魏征传》,有删改)1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始魏公起叛徒/振臂大呼/众数十万/威之所被半天下/然而一败/不振卒归唐者/固知天命有所归也/B.始魏公起/叛徒振臂大呼/众数十万/威之所被半天下/然而一败/不振卒归唐者/固知天命有所归也/C.始魏公起叛徒/振臂大呼/众数十万/威之所被半天下/然而一败
不振/卒归唐者/固知天命有所归也/D.始魏公起/叛徒振臂大呼/众数十万/威之所被半天下/然而一败不振/卒归唐者/固知天命有所归也/答案C解析“叛徒”作“起”的宾语,应在“叛徒”后断开,排除B、D两项;“一败不振”是固定词组,中间不应断开,排除A
、B两项。1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洗马,是古代在皇宫中喂马的仆役。B.男,属男爵,是古代五爵的最末等。秦以后的爵位不具备行政职能,主要用来确定皇亲、功臣世袭的政治名位和经济权利。C.尚书省,官僚机构名,由汉代皇帝的秘书
机关尚书发展而来,是魏晋至宋的中央最高政令机构,为中央政府最高权力机构之一,下辖吏、礼、兵、刑、户、工等六部。D.特进,官名。始设于西汉末年,授予列侯中有特殊地位的人,位在三公之下。东汉至南北朝仅为加官,无实职,隋唐以后为散官。答案A解析A项,“洗马,是古代在皇宫中喂马的仆役”表述错误。太子洗马,
也简称为洗马,是中国古代官职,属于太子官属,即东宫官,是太子的随从官员,最早设立于汉朝。洗,通假于“先”,洗马也就是先马,意思是在马前做先导。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魏征极具才华,他
对各种书籍、学问都能融会贯通。李密从元宝藏的来信中经常看到赞扬魏征的话,于是催人召来魏征,魏征进献十条计策劝说李密,只是未被采用。B.魏征眼光过人。他给当时李密部下李责力写信并成功劝其归附于唐,理由主要有两点:一是天命归于唐;二是自身处于必争之地,处境危险。C.魏征直言
敢言。在唐初权力斗争中,李世民最终获胜。他责备魏征事先离间他们兄弟关系,魏征却坦言李建成招致失败的原因就在于没有听从他的意见。D.魏征执法公允,为官清廉。他虽不熟悉律法,却能坚持原则,按实情处理,大家都心悦诚服。虽身居高位,住宅却连正室都
没有,还是太宗用建自己小殿的材料为他建造正室。答案A解析A项,“李密从元宝藏的来信中经常看到赞扬魏征的话”理解有误,原文是“密得宝藏书,辄称善”可知,他是称赞那封信。1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左右有毁征阿党亲戚者,帝使温彦博按讯,非是。帝谓彦博行让征。(2)忠臣,己婴祸诛,君陷昏恶,丧国夷家,只取空名。参考答案(1)(太宗)身边近臣有人诋毁魏征偏袒亲戚朋友,太宗派遣温彦博去审问此事,结果不是这样。太宗还是让温彦博去责备魏征。(2)忠臣,自
己灾祸缠身被杀,使君主陷于昏暴,国破家亡,仅取得空的名声。16.文中哪些地方体现了魏征有远见?参考答案①征与书曰:“始魏公起叛徒……则大事去矣!”②征见秦王功高,阴劝太子早为计。参考译文魏征字玄成,是魏州曲城县人。幼丧双亲,落魄失意,扔下产业而
不经营,胸怀大志,学贯古今。隋末大乱,假托出家做道士。武阳郡丞元宝藏起兵响应李密,让魏征典掌文书。李密接到元宝藏的书信,总说写得好,后来闻知是魏征所作,立即招他前来。魏征向李密献上十条计策,李密不能采用。后
来随同李密来到京师,很长时间也没出名。魏征便请求安抚山东地区,朝廷升任他为秘书丞,他便驾乘驿车急驰至黎阳。当时李责力还在为李密防守,魏征写信给他说:“当初魏公因叛乱起兵,振臂大呼,聚众数十万人,声威震动半个天下,但一失败就
不能振作,最终归附唐朝,就是知道天下已有所归的缘故。如今您处在兵家必争之地,不早点图谋自全的办法,大势一去就不可挽回!”李责力收到信,就制定计划归附唐朝。时逢窦建德攻陷黎阳,抓获魏征,授予伪职为起居舍人。建德失败后,与裴矩西行入
关,隐太子引荐他任太子洗马。魏征见秦王功高,暗地劝说隐太子早定对策。隐太子失败后,秦王责备魏征说:“你为什么让我们兄弟互相争斗?”魏征回答说:“太子早些听我的话,就不会死于今天的祸事了。”秦王器重他敢于直言,没有怨恨之意。秦王即帝位后,拜魏征
为谏议大夫,封为钜鹿县男。(太宗)身边近臣有人诋毁魏征偏袒亲戚朋友,太宗派遣温彦博去审问此事,结果不是这样。太宗还是让温彦博去责备魏征。魏征进见太宗,叩头说:“愿陛下让臣做良臣,不要让臣做忠臣。”太宗说:“忠臣、良臣有差别吗?”魏征说:“稷、契、咎陶是良臣,龙逢、
比干是忠臣。良臣,自身得美名,君主受显号,子孙世代相承,福庆传之无穷;忠臣,自己灾祸缠身被杀,使君主陷于昏暴,国破家亡,仅取得空的名声。这就是两者的区别。”太宗说:“好。”贞观三年,魏征以秘书监身份参与朝政。贞观七年,任侍中。当时尚书省有些久
拖不决的案件,下诏让魏征审理。魏征平时不熟悉法律,只凭原则照实处理,人人都心悦诚服。进封左光禄大夫、郑国公。因多病提出辞职。魏征恳切请求,多次推辞,退意更坚。太宗便改任他为特进,知门下省事,下诏朝廷规章、国家制度,由他参议得失
。贞观十七年,魏征病重。魏征家里原无正寝,太宗命令停建小殿,用其材料为之营构,仅用五天完工。赐给魏征素褥布被,以遵从其意愿。命令中郎将在他家值宿,有动静随时奏闻,所赐药品、膳食不计其数,宫中出使之人不
绝于道。太宗亲临问疾,屏退左右,交谈终日才回宫中。三、语言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沿着南京城古老的明城墙,从中山门向南行驶一段,便会在路边的站牌上,与一个令人怦然心动的名字:半山园。这个称谓关联着
一段王朝兴衰的历史,更纪念着与那段历史的一代政治巨擘和文化大家王安石。公元1076年,迫于保守派和既得利益集团的强大压力,王安石发动的旨在改变北宋积贫积弱局面的变法运动屡屡受挫,56岁的他第二次罢相,退居“江宁”,在城外一个的地方,建起了一座名为“
半山园”的不起眼的小宅院,在这里度过了人生最后近十年的时光。离半山园不远,就是著名的“谢公墩”,是东晋谢安的埋葬之所。我恍然觉得,谢安一定是王安石心向往之的偶像。在政坛叱咤风云多年,历经起落坎坷后,王安石一定是想到了谢安的“东山再起”。(),他选择在谢公墩旁,建起了自己的半山园,等待着
重整改革局势、再掌国运航舵的历史机遇。只可惜,支持他的宋神宗骤然去世,使他梦想破灭,没能实现报效国家、造福民众的理想,给后人留下了千古长叹。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不期而遇一脉相承人迹罕至终于B.萍水相逢一脉相承荒无人烟终究C
.萍水相逢息息相关荒无人烟终于D.不期而遇息息相关人迹罕至终究答案D解析萍水相逢:比喻向来不认识的人偶然相遇。不期而遇:没有约定而意外地相遇。“不期而遇”符合语境,排除B、C两项。一脉相承:由一个血统或一个派别传下来。息息相关:呼吸相关联,形容关系密切。“息息相关”与“历史”搭配得当,排除A
项。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迫于保守派和既得利益集团的巨大压力,王安石在旨在改变北宋积贫积弱局面的变法运动中屡屡受挫B.王安石发动的旨在改变北宋积贫积弱局面的变法运动再次受挫,迫于保守派和既得利益集团的巨大压力C.保守派和既得
利益集团的强大压力,使王安石发动的旨在改变北宋积贫积弱局面的变法运动再次受挫D.王安石暂时放弃了旨在改变北宋积贫积弱局面的革新变法运动,迫于保守派和既得利益集团的强大压力答案B解析画线句前语境是“公元1076年”,后语境是“56岁的他第二次罢
相”,B项正好和后语境相衔接。故选B项。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怀揣着以退为进、伺机再起的强烈愿望B.秉持着淡泊名利、遗世独立的高贵情怀C.振作起效法先贤、卧薪尝胆的执着精神D.收敛起他“达则兼济天下”的政治抱负答案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