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单元定时检测(三).docx,共(8)页,24.923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a198ca3f95b6eccac1f9899777953152.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单元定时检测(三)1~2.答案:1.B2.D解析:第1题,海进与海退是海陆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如表现为海退过程,一般是由于陆域相对抬升或者沉积物沉积量大于侵蚀量,导致海平面相对下降所造成。②③正确,全球变暖,会使海平面升高,会导致海
进,侵蚀减弱是海退导致的结果,而不是影响因素,①④错误。所以选B。第2题,河道(湖沼)为陆地环境,滨海浅海为海洋环境,三角洲是海岸带环境。辽河三角洲发育时期,经历了河道(湖沼)滨海浅海三角洲的过程,表明先后经历了下降—上升—下降的变化过程,D正确。生态系统从河湖湿
地系统向海滨湿地系统再向三角洲湿地系统转变,A错误;沉积层先后体现陆相沉积—海相沉积—陆相沉积,B错误;陆地可能经历了抬升地质活动过程,C错误。所以选D。3~4.答案:3.A4.B解析:第3题,读材料可知,图中基岩为早期形成的以沉积岩为主的地层,所
以该区域地貌形成过程首先为沉积后固结成岩,之后经地壳运动抬升,形成山地(或台地),最后河流沉积与侵蚀下切,故A项正确,B、C、D项错误。所以选A。第4题,黄河河谷比曲乃亥热水沟河谷深,说明河流侵蚀下切严重,其原因是黄河河谷处水量较大、流速较快,侵蚀更强烈,河流水位对侵蚀程度影响较小,A项
错误,B项正确;从题目所给材料无法判断两地岩层组成与性质差异,故C、D项错误。所以选B。5~6.答案:5.B6.D解析:第5题,薄饼岩的水平形态保持很完整,形成过程中地壳相对稳定,没有水平挤压,A错误、B正确;根据材料信息“薄饼岩……泥页岩层层叠加”可知,薄饼岩是沉积岩
,其形成与岩浆活动、变质作用无关,C、D错误。所以选B。第6题,根据材料信息“薄饼岩……泥页岩层层叠加”可知,先在海下形成沉积岩,再出露水平,经海边的海水侵蚀外力作用而成,D正确,A、B、C错误。所以选D。7~8.答
案:7.C8.B解析:第7题,根据材料信息“沙坡背水坡泥沙被侵蚀,被侵蚀的泥沙会在下一个沙坡的迎水坡堆积”可知,背水坡以侵蚀为主,迎水坡以堆积为主,根据图示信息可知,甲坡以堆积作用为主,流速较慢,为迎水坡。C正确,A、B、D错误。所以选C。第8题,根据水下沙坡的迎水坡可知该段河流自
南向北流,沙坡正在南移,若其速度减慢,证明河水作用力在减弱,灌溉农业的用水可能使河水减少,B正确。流速减慢,污水净化能力降低,A错误。年降水量增加和蒸发量减少都可以增加河流流量,C、D错误。所以选B。9~10.答案:9.B10.A
解析:第9题,火山口地势中间低,向外先增加后降低,火山口等高线闭合,数值从火山口边缘向内部和外部都减小,A错;风蚀蘑菇顶部(图中714、715米等高线处)大,基部(图中713等高线处)小,B对;沙丘松散,直立性差,不会出
现基部小的状况,C错;湖泊也应该是盆地地形,等高线应该周高中低,与图中不符,D错。故选B。第10题,结合上一题判断,该地貌为风蚀蘑菇,其形成过程是由于接近地面的气流中,含沙量大,风蚀强烈,加上基岩岩性较软,更易被侵蚀,从而形成基部小,顶部大的风
蚀蘑菇,A正确。713米等高线处范围小,是被侵蚀的结果,岩性坚硬不容易被侵蚀,B错误。岩浆喷发会形成火山锥,C错误。风化现象不会形成风蚀蘑菇,D错误。故选A。11~12.答案:11.C12.A解析:第11题,依据图中经过河流等高线的突出方向和指向标可知,图中河流是自南向北流
,则A错误;依据D处构造等高线凸向低处可知该处地层为背斜构造,背斜构造上部为易储存油气层,开采煤炭时易发生瓦斯爆炸,B错误;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构造,C正确;根据图中等高线的分布特点,不能确定图中河流是地上河,D错误。故选C。第12题,依据图中山峰的海拔高度1030米和等高距60米可计算
出离该山峰最近等高线的高度为1020米,据此可推算出图中各地形等高线的高度,再结合B处崖高30米,可算出C处地表的高度范围是(660m~690m),利用构造等高线可算出该岩层的高度范围是(220m~240m),则可求出岩层的埋藏深度范围是(420m~470m)。故选A。13~15.
答案:13.C14.A15.D解析:第13题,根据材料可知,丹霞山区是一个大型内陆盆地,受地壳运动影响,四周山地强烈隆起,盆地内接受大量碎屑沉积,形成了巨厚的红色地层;盆地发生多次间歇抬升,抬升过程的同时流水下切侵蚀,丹霞红层被切制成一片红色山群,形成极为壮观的
丹霞地貌。所以该地丹霞地貌的形成过程是地壳运动→沉积作用→间歇抬升→流水侵蚀,C正确,A、B、D错。故选C。第14题,构成丹霞地貌的岩石是砂砾岩,属于沉积岩,层理构造显著,富含矿物、有机质,常含古生物化石,A正确;岩浆喷出地表,造成溶解在岩浆中的挥发物以气体形式溢出,形成气
孔状构造,故B错;高温高压下形成的是变质岩,具有片理构造、板状构造等,故C、D错。故选A。第15题,根据图文材料可知,坡顶植被呈环状分布的原因主要是土壤厚度不同,中心部位土层较厚,向边缘部位土层迅速减薄,再往边缘几乎没有土层,岩石裸
露。随着土层变薄,土壤保水性变差,含水量减少,D项正确;丹霞山坡顶空间范围小,高差不大,降水、热量、光照条件差异不大,所以不是山坡顶植被分布差异的主要因素。因此排除A、B、C三项,故选D。16~18.答案:16.C17.A18.C解析:第16题,根据材料信息,“‘深洼地’又称峰丛洼地
,是喀斯特地区的典型地貌。七百弄为岩溶平原”可知,七百弄地区地表形态的形成主要是岩溶作用所导致,再从图中可看出,随着流水溶蚀作用的不断进行,产生岩石裂隙,岩石裂隙不断变大变深,从第二幅图还可看出洼地两边岩石坍塌,所以其主要是受洼地
扩大加深以及溶蚀坍塌形成,C正确;深洼地的形成主要是溶蚀作用,而不是地表起伏加剧堆积,A错误;从图中的溶洞、地下河等图例可知,为溶蚀作用形成的喀斯特地貌,地表破碎搬运和流水下切无关,B、D错误。故选C。第
17题,地壳运动相对稳定,水流下渗、侵蚀能力减弱,使得“深洼地”保持相对稳定,①正确;地表水向深洼地汇聚,使得沉积作用增强,可能导致“深洼地”变浅,②正确;地壳相对稳定并不会使岩石溶蚀加速垮塌,而是流水带来的沉积物堆积使其变浅,也不会导致岩石崩解、风化作用增强,③④错误。A正确,B、C、D错
误。故选A。第18题,利用深洼地貌,进行旅游开发,积极拓展交通,发展公路建设,有利于将资源优化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经济发展,A、B不合题意;七百弄地区为喀斯特地貌区,地表水易下渗,地表水缺乏,不利于水稻种植,同时扩大水稻种植会破坏当地生态环境,不利于可持续发展,C符合题意;实行异地扶贫,进行生态
移民,有利于保护当地生态环境,D不合题意。故选C。19~20.答案:19.C20.C解析:第19题,玄武岩属于岩浆岩,是由岩浆冷却凝固形成,软流层被认为是岩浆的发源地。软流层属于上地幔,因此玄武岩的矿物直接来自上地幔,C正确。岩石圈包含地壳和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不包含软流层,A错误。
地壳上部、地壳下部都不存在软流层,B、D错误。故选C。第20题,地貌侵蚀程度越严重,说明岩石暴露时间越长,形成时间越早。台地受侵蚀轻,构成台地的玄武岩形成时间最晚;平顶山保留台地的部分特征,构成平顶山的玄武岩形成时间较晚;尖顶山已经没有台地的特征,构成
尖顶山的玄武岩形成时间最早。构成台地、平顶山、尖顶山的玄武岩形成的早晚次序为尖顶山、平顶山、台地,排除A、B、D,故选C。21~23.答案:21.B22.C23.C解析:第21题,一般情况下,沉积岩的形成过程中,位置越偏下,形成时间越早;后发生的地质事件会覆盖或切断先发生的地质事件。
在图中先形成沉积岩Ⅱ,其次形成沉积岩Ⅰ,再岩浆侵入Ⅱ和Ⅰ形成岩浆岩Ⅲ,最后在岩浆岩与沉积岩接触地带形成变质岩Ⅳ。B正确,A、C、D错误,所以选B。第22题,由上题解析可知,图a中Ⅰ、Ⅱ具有层理构造,属于沉积岩;Ⅲ岩层属于侵入型岩浆岩;Ⅳ位于岩浆岩与沉积岩接触位置
,为变质岩。根据图b中沉积岩及箭头指向可以判断甲为变质岩,乙为岩浆,丙为岩浆岩,丁为风化侵蚀的产物,戊为沉积物,C正确,A、B、D错误,所以选C。第23题,根据上题解析,由图b中的地质作用过程可知,①为固结成岩
作用,②为变质作用,二者不相同,A错误;③为重熔再生作用,④为冷却凝固作用,二者不相同,B错误;⑤为风化、侵蚀、搬运作用,⑥为风化、侵蚀、搬运作用,二者相同,C正确;⑦为风化、侵蚀、搬运作用;⑧为沉积作用,二者不相同,D错误。所以选C。24~25.答案:24.A25.D解析:第24
题,根据材料可知裂点是“河床纵剖面上缓坡段与陡坡段的转折点”,可以推知裂点是河流在山谷流动过程中,由于地壳抬升,流水在一些岩石岩性较软处下蚀而形成的。裂点形成后,河流会沿此裂点不断产生溯源侵蚀,使基岩不断后退。图中四个裂点中距河流源头最远的裂点是①,距河流源头最近的裂点是④
,所以图中四个裂点形成的顺序由早到晚是①②③④,因此裂点①②③④中形成最早的是①,故选A。第25题,由图可知,瀑布是河流在流动过程中受侵蚀作用产生裂点,裂点产生后导致河流不断溯源侵蚀和下蚀,使瀑布落差增
大,并不断后退而形成;地壳抬升会增强流水的侵蚀作用,瀑布是受流水侵蚀作用而形成的,瀑布形成的地质作用包括地壳抬升、向下侵蚀及溯源侵蚀,故A、B、C不合题意;风力侵蚀往往形成风蚀柱、风蚀城堡等地貌,故瀑布形成的地质作用不包括风力侵蚀,
D符合题意。故选D。26.答案:(1)大面积的沙滩主要分布在岛屿的东侧(或东南侧)。该岛石灰岩分布广泛,经外力风化和侵蚀产生大量碎屑物,经搬运作用至近海地带;(东侧受到东北信风影响,风浪较大)后经海浪不断侵蚀变细,在海浪搬运作用下堆积
到海滩,逐渐形成广阔的沙滩。(2)该岛地势低平,海风吹来不易形成降水;纬度低,气温高,蒸发强烈;石灰岩广布,地表储水条件差;国土面积小,河流短小。解析:第(1)题,图中岛屿东侧等高线分布稀疏,地势平缓,由此可知大面积的沙滩主要分布在岛屿的
东侧(或东南侧)。由材料可知,该岛石灰岩分布广泛,在高温多雨及较强的风力作用下发生风化和侵蚀,岩石破碎,产生大量碎屑物。由等高线分布可知,该岛地势中间高四周低,这些碎屑物在流水或风力的搬运作用至近海地带;由
该岛所处的经纬度位置可知,该岛东侧受东北信风影响,风浪较大,在海浪不断侵蚀作用下逐渐变细,随着海水的涨落作用,被海浪搬运堆积到海滩,逐渐形成广阔的沙滩。第(2)题,由图可知,该岛上最高处海拔不超过40米,等高线分布较稀疏,地势低平,起伏小。海风吹来时,抬升作用弱,不易形成降水;由图中纬度可知,纬
度低,气温高,蒸发强烈;岛上石灰岩广布,据所学可知,石灰岩地貌,多地下溶洞、暗河,地表水容易下渗,地表储水条件差;国土面积小,河流短小,存水空间小;岛上植被不丰富,涵养水源能力差。四周环海,海水倒灌,地下水质较差。因此岛上缺少淡水资源。27.答案:(1)地壳断裂下
沉,形成洼地;河流流经此处后流速减慢,挟带的泥沙在此沉积,形成冲积平原。(2)位于季风气候区,夏季降水集中,洪水期坡面径流发育;黄土层深厚,坡面径流泥沙含量大;黄土台地被流水切割,坡面径流流出谷口后,流速减慢
,泥沙沉积,形成冲(洪)积扇。(3)该地位于黄土高原,丘陵台地黄土深厚,适宜居住;该地多暴雨,冲积平原地势低洼,洪水期容易被淹没,不宜定居。解析:第(1)题,从图中要看出冲积平原两侧各有一个断层,冲积平原的形成过程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首
先是断裂下陷形成地堑,河流从上游地区挟带的泥沙,流经该处时,由于地势较为低平,流速下降,搬运能力下降,泥沙在此沉积下来,形成冲积平原。第(2)题,黄土台地内侧边缘分布着多个冲(洪)积扇的原因可从降水集中、径流含沙量
大、台地内侧地势缓和泥沙沉积等方面分析。黄土台地内侧边缘为冲积平原的边缘,坡度缓,黄土高原地处温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洪水期多坡面径流,坡面径流流经黄土层,携带大量的泥沙,坡面径流会对黄土台地进行侵蚀,当坡面径流流出谷口,到达黄土台地内侧边缘的
冲积平原边缘时,由于坡度变缓,流速下降,携带的泥沙沉积下来,形成扇状的堆积体—冲(洪)积扇。第(3)题,该地位于黄土高原,丘陵台地黄土深厚,适合开挖窑洞,适宜居住;该地为温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冲积平原地势较低洼,洪水期容易被淹没,不宜定居。所以
古聚落遗址未分布于冲积平原上,而是集中分布于丘陵台地。28.答案:(1)阿尔金山前洪积平原受构造(地壳)抬升;裸露岩层经风化、侵蚀(水蚀、风蚀)形成丘陵台地;颗粒小的沉积物(细沙)被风力作用搬运;后覆盖在丘陵台地之上而形成沙山。(2
)两侧沙山岩石经风化形成的岩屑掉落;阿尔金山季节性洪水搬运的砾石在此堆积。(3)设置高立式沙障;营造防护林;设置草方格或土工网格;流动沙漠中建高架铁路。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信息“沙山沟原为阿尔金山前洪积平原,后受构造运动和季节性洪水冲刷而成的沟谷。沙山沟两侧是高50m以上
的沙山,其基底为剥蚀丘陵台地,上覆沙层厚度仅有0.5~10m”可知,沙山和沙山沟最开始均属于阿尔金山山前洪积平原,后来地壳抬升,沙山所在地区岩层裸露,经风化、侵蚀形成丘陵台地,即为沙山的基底。但沙山基底之上有上
覆沙层,主要是风力搬运沉积形成,颗粒小的沉积物被风力作用搬运,覆盖在丘陵台地之上而形成沙山。第(2)题,首先,该区域存在季节性河流,洪水期,季节性洪水搬运的粒径较大砾石在此堆积;其次,沙山沟两侧为高50m以上的沙山,该沙山基底为剥蚀丘陵台地,上覆虽有沙层但沙层厚度较小,所以两侧
沙山的岩石经风化形成的岩屑掉落,也构成了沙山沟表层砾石的来源。第(3)题,保护铁路在沙漠路段中的行车安全,关键在于减少风沙活动对铁路路基的影响。可设置高立式沙障,减小进入铁路设施的沙粒量。可营造防护林,提高铁路附近的植被覆盖率,
借助生物措施来减少风沙活动。可设置草方格或土工网格等工程设施,减小风沙对铁路的威胁。另外,在流动沙漠中可架设高架铁路,以此减少风沙活动对铁路运行的威胁。29.答案:(1)河流流出山口,坡度变缓,河道变宽,流速减慢
后,河流搬运能力减弱,大量碎石和泥沙在山前堆积,形成冲(洪)积扇。(2)以谷口为顶点呈扇形形状,冲(洪)积扇从顶端到边缘地势逐渐降低,堆积物颗粒由粗变细。(3)与古冲(洪)积扇相比,新冲(洪)积扇后退的原因是河流搬运作
用减弱,碎屑物质堆积减少。(4)酒泉地处河流干支流交汇处,地势较为平坦、开阔,水源充足,形成聚落。解析:第(1)题,据材料信息可知,冲(洪)积扇是河流、沟谷的洪水流出山口进入平坦地区后,因坡度骤减,河道突然变宽,水流的流速迅速降低,水流搬运能力下降,河流携带的碎屑物质在山前堆积,
形成由河流出山口发育的扇形堆积体。第(2)题,河流沉积作用颗粒物的分选性明显,随着流速的降低,沉积物颗粒逐渐减小。故冲积扇上部以砾石为主,中部以砂粒为主,下部以细土为主;并且冲(洪)积扇的地势由扇顶到扇缘逐渐降低。第(3)题,据材料可知,冲(洪)积扇是河流、沟谷的洪水流出山口
进入平坦地区后,因坡度骤减,水流搬运能力降低,碎屑物质堆积而形成的扇形堆积体。说明洪积扇的形成是流水的沉积作用形成。与古冲积扇相比,新洪积扇后退的原因是河流搬运作用减弱,碎屑物质堆积提前,所以新洪积扇后退。第(4)题,读图了解甘肃酒泉聚落形成的条件是:
河流的汇合处,水源充足;水运便利;位于冲积扇土壤肥沃、地形平坦有利农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