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宣城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含解析

DOC
  • 阅读 1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4 页
  • 大小 1.829 MB
  • 2024-09-29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安徽省宣城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安徽省宣城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安徽省宣城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11 已有1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14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安徽省宣城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含解析.docx,共(14)页,1.829 M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a1900cf6ad0b7f44bd08faa0a89f7e0b.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宣城市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调研测试高二历史试题考生注意:1.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

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四川三星堆遗址(约公元前2800年~前800年)出土的文物中,青铜尊、青铜鼎的造型,与中原青铜器的同类器型非常相似;作为祭祀仪仗

的玉璋、玉璧、玉琮,与二里头、殷墟出土玉器几乎如出一辙。这说明()A.三星堆文明源于中原文明B.区域文明之间存在交流C.蜀地文明的特色十分鲜明D.早期国家注重祭祀仪式【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

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据材料“‘四川’三星堆遗址......与‘中原’......非常相似;作为祭祀仪仗......与‘二里头、殷墟’出土玉器几乎如出一辙”,结合所学,四川和中原(二里头、殷墟)位于不同区域,却出土了风格相似的文物,这可说明区域文明之间存在交流,B

项正确;中华文明是多元起源的,三星堆文明受到中原文明的影响,但并不源于中原文明,A项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文明的共性,不是地方特色,排除C项;材料主旨是区域文明间的交流,不是早期国家注重祭祀仪式,排除D项。故选B项。2.唐初的三省六部制建立了“中书取旨,门下封驳,尚书奉而行之”的中

央行政体制;贞观年间,唐太宗深察其弊,乃令“三省长官合署办公,是谓政事堂”,从而形成“三省长官合议政事,尚书奉而行之”中央行政体制的新形式。据此可知,政事堂的设置()A.强化了三省之间的制衡B.保证了国家的科学决策C.缩小了尚书省长官职权

D.提高了国家治理的效率【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根据材料“贞观年间,唐太宗深察其弊,乃令‘三省长官合署办公,是谓政事堂’,的从而形成‘三省长官合议政事

,尚书奉而行之’中央行政体制的新形式。”可知,唐太宗时期,为了避免三省之间推诿,设置政事堂,三省长官合署办公,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率,D项正确;政事堂的设置强化了三省之间的配合,而非制衡,排除A项;政事堂设置的目的是提高行政效率,同时,保证了国家的科学决策,说法过于绝对,排除B项;缩小

了尚书省长官职权,材料中没有描述,排除C项。故选D项。3.北宋政府设立“榷货务”,负责茶叶等专卖。并规定:茶农所生产的茶不得私自出售,一律要卖给“榷货务”;政府收购茶叶款预先支付,茶农要为此付20%的利息;因茶叶会缩水,收购时每100斤

茶还要扣除25%的‘耗茶’。北宋政府的这些做法()A.适应了商品经济的发展B.推动了茶叶对外贸易的兴盛C.扩大了财政收入的来源D.维护了茶叶市场秩序的稳定【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北宋(中

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宋政府推行茶叶专卖,茶农不得私自出售,并且茶农要支持利息和“耗茶”费用,这些做法扩大了财政收入的来源,加重了茶农的负担,C项正确;北宋政府这些做法的主要目的是扩大财政收入来源,而非发展商品经济,排除A项;北宋政府的这些做法有利于扩大财政收入来源,不能体

现茶叶对外贸易的兴盛,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茶叶市场秩序等相关规定,不能体现维护茶叶市场秩序的稳定,排除D项。故选C项。4.下图是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在华绘制的世界地图《坤舆万国全图》,万历三十年由中国学者李之藻组织

刊印而成。《坤舆万国全图》的制印()A.体现了基督教文化改变中国人的生活方式B.反映出西学东渐推动中华文化知识的更新C.预示着中华民族危机时代的到来D.表明了世界商业贸易中心的转移【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

:明朝(中国)。根据材料“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在华绘制的世界地图《坤舆万国全图》,万历三十年由中国学者李之藻组织刊印而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后期,意大利传教士将绘制的世界地图传入中国,并且组织刊印,反映出西

学东渐推动了中华文化知识的更新,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生活方式的改变,排除A项;明朝时,中国不存在中华民族危机时代,排除C项;世界商业贸易中心的转移是商业革命的表现之一,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5.同治元年(1862年),曾国藩在日记中记载了

由华蘅芳、徐寿研制的蒸汽机试演情景:“其法以火蒸气贯入筒,筒中三窍。……火愈大则气愈盛,机之进退如飞,轮行亦如飞。”“窍喜洋人之智巧,我中国人亦能为之,彼不能傲我以其所不知矣。”这表明()A.洋务派积极从事反对外来侵

略的斗争B.曾国藩对西方技术认知深刻理性C.晚清留学教育促进近代化人才的培养D.洋务运动推动了中国技术的革新【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范围为19世纪60年代的中国。1862年是中国洋务运动的起步阶段,曾国藩盛赞由华蘅芳、徐寿研制

的蒸汽机,从原理角度分析蒸汽机的进步性,同时认为中国人完全可以掌握西方的现代技术,这说明当时曾国藩对西方技术认知较为深刻和理性,B项正确;研制蒸汽机并不能等于反侵略,排除A项;材料中涉及的人物并非留学生,排除C项;由华蘅芳、徐寿研制的蒸

汽机属于仿制,而非革新,排除D项。故选B项。6.1938年,皖江抗日根据地印发了新四军总部颁发的《本军出征将士家属优待请求书》,其中规定:“出征抗敌军人家属,除担负法定之赋税外,得酌量减免其摊派各项临时捐款”。皖南事变后,

根据地随之废除了国民党的苛捐杂税,并将必需品如大米、煤油等税率降至15%,进口急需品如洋布税率降至5%。这些措施旨在()A.培育根据地消费市场B.消除封建的剥削制度C.适应民族战争的需要D.反对国民党腐败统治【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

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出征抗敌军人家属,除担负法定之赋税外,得酌量减免其摊派各项临时捐款,......皖南事变后,根据地随之废除了国民党的苛捐杂税”可知,全面抗战

时期,新四军规定抗日军人家属,较少摊派和捐款,之后又废除了国民党的苛捐杂税,这些做法,有利于增强抗战的积极性,免除抗日军人的后顾之忧,适应了全民族抗战的需要,C项正确;材料中描述的目的是适应抗战的需要,而不是培育消费市场,排除A项;消除封建的剥削制度,“消除”一词说法过于绝对,与当时历史史实不符,

排除B项;材料描述的是抗战需要,没有体现国民党腐败信息,排除D项。故选C项。7.读1951年、1961年中国对外贸易额占比统计示意图据此可推知()A.中国逐步冲破西方国家的封锁B.中国外交政策发生根本改变C.西方国家放弃对华的敌视政策D.中苏两国关系已经完全破裂【

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51年到1961年(中国)。根据材料“中国对外贸易额占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1年到1961年,中国对外贸易额占比中,苏联东欧的比重下降,西方发达国

家以及亚非拉发展中国家比重上升,这反映出中国与除社会主义阵营国家的国家对外往来增多,逐步冲破西方国家的封锁,A项正确;外交政策没有发生根本改变,排除B项;C项与史实不符,西方国家没有放弃对华的敌视政策,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中国对外贸易比重变

化,无法体现中苏两国关系已经完全破裂,排除D项。故选A项。8.1950年评选出的新中国第一代劳模主要是已逝的革命英雄和烈士,以及积极生产的先进工作者。1956年劳模评选开始从强调体力劳动转为强调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2005年第一次将进城务工人员及民营企业家列入评选范围。这表明我国的劳模评选(

)A.符合坚持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国策B.缺乏合理的统一标准C.体现了主流劳动价值观念的变化D.人员结构长期不合理【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

根据材料“已逝的革命英雄和烈士,以及积极生产的先进工作者”、“从强调体力劳动转为强调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第一次将进城务工人员及民营企业家列入评选范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时代的发展,劳模的评选标准发生了变化,体现了主流劳动价值观念的变化,C项正确;经济建设为中

心是在改革开放新时期提出的,排除A项;劳模评选的标准与时代要求有关,不会完全统一,排除B项;长期不合理无从体现,排除D项。故选C项。9.2021年12月,国家博物馆举办“中国古代饮食文化展”,本次展览展出精选文物240余件,从食材、器具、技艺

、礼仪等不同角度出发,全面呈现中国古代饮食文化的历史变迁。由此可知,博物馆()A.拉动了旅游消费市场B.担负了文化传承的使命C.发挥了学术研究功能D.引导民众转变生活观念【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

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1世纪(中国)。根据材料“本次展览展出精选文物240余件,从食材、器具、技艺、礼仪等不同角度出发,全面呈现中国古代饮食文化的历史变迁。”可知,国家博物馆展览展出的文物从食材、器具、技艺、礼仪等不同角度出发,全面呈现中国古代饮食文化的历史变迁,说明博物馆担负了文化传承的

使命,B项正确;材料中描述的是博物馆的文化传承功能,没有体现拉动消费市场、学术研究功能、转变生活观念的信息,排除A项、C项和D项。故选B项。10.古代雅典的公民教育非常注重个性的自由发展,它包括政治、道德、理智生活和美学意义上的自由,

在此过程中使他们认识到作为城邦的公民,必须遵守城邦的法律,忠于城邦,要具有公正、节制等美德。这说明雅典公民教育()A.强化了个体公民的自由权利B.忽视了公民责任意识的培养C.有利于推动民主政治的发展D.提升了城邦全体居民的素质【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

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范围为古代雅典。古代雅典的公民教育注重公民的个性发展,但是其在教育过程中更侧重城邦集体意识的渗透,使公民意识到“作为城邦的公民,必须遵守城邦的法律,忠于城邦,要具有公正、节制等美德”,这对于城邦的民主政治发展大有裨益,

C项正确;雅典的公民教育强化的是城邦集体意识,而非个体公民的自由权利,排除A项;公民教育中重视公民责任意识的培养,排除B项;公民不等于居民,排除D项。故选C项。11.唐燕乐传入日本后,经过平安朝的乐制改革,把它分为管弦与舞乐两种形式,其中舞乐以舞为主

,有器乐伴奏,而管弦则是单纯的器乐演奏,与唐燕乐已大为不同。日本乐书《体源抄》中亦记载了唐太平乐的类似情况:“古太平乐於唐土者,一百四十人等舞之,今於日本则不然,天安天皇时四十舞之,后三十人,今又不然。”这

一现象反映出()A.唐乐在日本渐趋本土化B.中华文化圈正式形成C.日本重视保护本土文化D.中日间文化交流频繁【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时期(日本)。由材料“唐燕乐

传入日本后,经过平安朝的乐制改革,把它分为管弦与舞乐两种形式,其中舞乐以舞为主,有器乐伴奏,而管弦则是单纯的器乐演奏,与唐燕乐已大为不同”,可知唐乐传入日本后逐渐与日本社会融入与发展,说明唐乐在日本渐趋本土化

,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中华文化圈的信息,而是体现了唐乐在日本的传播与发展,排除B项;材料反映日本善于把外来文化与本国结合起来,而不是体现本土文化的保护,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日本文化传入中国,所以不能说中日交流频繁,排除D项。故选

A项。12.麦克尼尔在《西方的兴起》中写道:17世纪,在欧洲许多精力充沛的人口集中地,价格和利润开始影响粮食轮作制和耕种方法的改变,以及种植和畜牧业(主要是养羊业)之间的平衡,有时甚至土地和地租都成了可以讨价还价的商品。材料说明()

A.商品经济在农业领域的扩展B.欧洲封建庄园经济进一步发展C.资本主义生产在农村的出现D.农业生产方式发生根本性变革【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7世纪(欧洲)。

根据材料“价格和利润开始影响粮食轮作制和耕种方法的改变,以及种植和畜牧业(主要是养羊业)之间的平衡,有时甚至土地和地租都成了可以讨价还价的商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品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农业以及畜牧业的发展,土地和地租商

品化程度也在提高,反映了商品经济在农业领域的扩展,A项正确;封建庄园经济进一步瓦解,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资本主义生产在农村的出现,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农业生产方式,排除D项。故选A项。13.卢梭说:“在未使人成为人以前,绝没有必要使人成为哲

学家”。在《爱弥儿》中,卢梭多次提出“爱弥儿”与“社会人”的比较,试图来揭示启蒙运动宣扬的理性成为压抑人性的新的工具,理性权威成为了新的宗教权威来奴役人民。这表明()A.理性主义有助于打破权威B.卢梭反对启蒙运动所宣扬的

理性C.理性成为压抑人性工具D.卢梭对启蒙运动进行了深刻反思【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启蒙运动时期的欧洲。据材料“揭示启蒙运动宣扬的理性成为压抑人性的新的工具,理性权威成为的了新的宗教权威来

奴役人民”并结合所学,卢梭被成为“浪漫主义之父”,浪漫主义是在对启蒙运动“理性王国”失望,对资产阶级革命中的“自由、平等、博爱”口号的幻灭和对资本主义社会秩序不满的历史情况下产生的,故材料表明卢梭对启蒙

运动进行了深刻反思,D项正确;A项有一定道理,但材料强调的是对理性的反思,排除A项;卢梭反思理性,不能完全等同于反对理性,排除B项;在缺乏具体条件的前提下,C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项。故选D项。14.1921年5月

,苏维埃政权通过关于交换的法令,宣布实行产品交换。同时允许私人在地方范围内进行商业往来,允许私人自由贸易。1922年政府又通过《土地法令大纲》,允许农民自由使用土地和在苏维埃监督下出租土地和雇佣工人。这反映了苏俄()A

.领导人迷失了社会主义方向B.允许资本主义因素的发展C.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明显增强D.坚持推行土地私有化政策【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21年至1922年(苏俄)。根据材料“允许私人在地

方范围内进行商业往来,允许私人自由贸易”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实行新经济政策,允许市场存在,允许资本主义因素的发展,B项正确;A项说法错误,这一变化没有迷失社会主义方向,排除A项;这一政策的实施表明政府对于经济的干预

在削弱,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土地私有化,排除D项。故选B项。15.尽管1994年欧盟东扩目标提出后的十年间,俄罗斯已多次表达了加入欧盟的愿望,但都没有得到欧盟方面的积极回应,欧盟委员会主席普罗迪(1999—2004年在任)曾指出:“在可预见的将来不存在俄罗斯加入欧盟的问题”。但普罗迪也

表示“俄罗斯是欧洲的基本组成部分,欧洲的稳定和繁荣离不开俄罗斯”。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欧盟拒绝与俄罗斯开展合作B.俄欧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C.美国左右着欧盟东扩的进程D.俄欧间既有矛盾又有合作【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

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欧洲)。根据材料“在可预见的将来不存在俄罗斯加入欧盟的问题”、“俄罗斯是欧洲的基本组成部分,欧洲的稳定和繁荣离不开俄罗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欧盟不同意俄罗斯加入欧盟,但又认为俄罗斯对欧洲和欧盟很重要,反映出俄欧间既有矛盾又有合作,D项正

确;A项与材料“欧洲的稳定和繁荣离不开俄罗斯”表述不符,排除A项;B项与材料“俄罗斯是欧洲的基本组成部分,欧洲的稳定和繁荣离不开俄罗斯”不符,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美国对欧盟东扩的作用,排除C项。故选D项。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5分)1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国古代的国家观就是传统的“天下观”,它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不把“天下”等同于“中国”。按照历代正统王朝思想的理解,“天下”至少包括以下含义:“天下”是“天子”的“天下”,“天子”是“天下”的“天子”,

“天子”居“天下”之中心区域即为中国,其周边民族集团被分为“蛮、夷、戎、狄”。由此“天子”“中国(华夏)”“四夷”构成了一个以“天子”为中心的“三重”的天下体系。这种多重的“天下观”摆脱了狭隘的血缘意识,以华夏政治文化作为划分等级的

标准,在解释了“中国”在“天下”中所处的地位的同时,还规定了周边民族在天下体系中不可或缺的地位,同时也为“蛮、夷、戎、狄”的人或民族集团进入“中国”提供了可能,随着政治和文化的统一,“蛮、夷、戎、狄”也一样可变成“华夏”。——摘编自王柯《从“天下”国家到民族国家》材料二关于现代民族国家

的定义众说不一,有人说它是包含民族、领土与主权三要素的共同体,也有人说它是拥有共同的语言、文化与历史的社会群体。马克思主义则强调,18世纪末的法国大革命提出“人民主权”说和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推翻了封建君主

专制,建立资产阶级的政权,是现代国家发端的标志。近代国人的现代国家认同,既是近代中国融入世界过程的应有之义,也是甲午战争后新生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的产物。从戊戌到辛亥,前者倡言君主立宪,打破了王朝国家的坚冰,将认同现代国家的价值取向

第一次引入了国人的视野;后者则径直推翻了王朝国家并终结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创建了民主共和的新国家。——摘编自郑师渠《近代国人的现代国家认同——从戊戌变法到辛亥革命》(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传统“天下观”对古代中国发展的

积极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现代民族国家观的主要内容及其在近代中国实践的历史背景。【答案】(1)影响:有利于民族交融和华夏文明的传播;有利于增强华夏认同(国家认同),推动统一多民族国家的不断发展,形成了多民族统一国

家的历史传统。(2)内容:国家是包含民族、领土、主权和共同语言文化等要素的社会共同体;国家主权属于人民(人民主权),国家主权至上。背景:列强侵华,民族危机加深,近代民族共同体意识觉醒;西学东渐,近代西方民族国家观念传入;资本主义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的推

动。【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中国。影响:结合所学可分析出有利于民族交融和华夏文明的传播;根据材料“摆脱了狭隘的血缘意识,以华夏政治文化作为划分等级的标准”、“规定了周边民族在天下体

系中不可或缺的地位”可分析出有利于增强华夏认同(国家认同),推动统一多民族国家的不断发展,形成了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历史传统。【小问2详解】本题是列举类和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现代中国。内容:根据材料“包含民族、领土与主权三要素的共同体”

可分析出国家是包含民族、领土、主权和共同语言文化等要素的社会共同体;根据材料“‘人民主权’说和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建立资产阶级的政权,是现代国家发端的标志”可分析出国家主权属于人民(人民主权),国家主权至上。背景:结合中国近代史可

分析出列强侵华,民族危机加深,近代民族共同体意识觉醒;结合西方思想传播可分析出西学东渐,近代西方民族国家观念传入;根据材料“新生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的产物”可分析出资本主义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根据材料“从戊戌到辛亥,前者倡言君主立宪,打破了王朝国家的坚冰,将认同现代国家的价值取向第一次引入了国人的视野;后者则径直推翻了王朝国家并终结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创建了民主共和的新国家”可分析出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的推动。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小说《平凡的世界》中

的人与事的原型均取材于当时中国的陕北地区1977年秋冬报纸发表了教育部关于今年大学招生的消息,“白卷英雄”的时代已经过去了。12月,少平和他的高中同学都去应考了,但初、高中基础太差,一个也没考上。孙少安迫于生活的窘迫,尝试着与自己的队员签订了一份生产承包合同,遭到原西县革委

会主任冯世宽的严厉制止,这也许是整个黄土高原上的第一次自发性改革,但却匆匆夭折。1978年夏省里同意了原西县农村试行生产责任制。庄稼的生长同农民劳动的热情一样地高涨,更重要的是农民不必像生产队那样一年四季把手脚捆在土地上“磨洋工”,它们开始有了农闲时间去赶集上会,做点小生意,鼓弄起

了家庭副业。1980年春尽管有人发出“国将不国”的叹息,但没有人再能阻挡住生产责任制的大趋势了,在处理完“抢分集体财产”的混乱情况后,双水村迅速走完了责任制改革的过程。生产队长孙少安不用负责队里的生产了,无事可做就自己投资在村里开办一个砖窑,纳税后利润可观,孙家的日子开始

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981年以后村临时初中班撤销后,失去代课教师工作的孙少平和许多村里的人前往大城市寻找机会,对他来说,那个地方是个更大的世界。1983年,随着人民公社的撤销,乡镇初级中学逐渐建立起来。——摘编自路遥《平凡的世界》提取材料信息,

说明上述材料对研究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国农村变革有哪些史料价值。(要求:提取至少两个方面的信息)【答案】(1)“白卷英雄”,大学招生,乡镇初级中学等,反映了农村变革中的教育情况,可以用来研究20世纪七十年

代末八十年代初我国教育事业的恢复和重建。(2)革委会、人民公社、生产队、乡镇等,反映了撤社建乡,变革行政体制的情况,可以用来研究20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我国基层政权建设。(3)承包合同、生产责任制、家庭副业、开办砖窑等,反映了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鼓励劳动致富的情况下,可以用来研究2

0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农村经济体制改革。(4)村里的人前往大城市寻找机会,反映了农村人口到城市谋生的现象,可以用来研究向20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我国人口流动和城市管理。(5)小说《平凡的世界》中的人与事的原型均取材于当时中国的陕北地区。小说属于文学作品,是作者路遥对现实生活的加

工和艺术创作,因此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但使用时需要加以甄别。【解析】【详解】本题是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国)。首先,对于史料价值类题目,按照“总——分——总”的格式进行作答。第一个“总”,要求从整体上把握材料的研究价值,是实物史料还是文献史料,是第一手史料还

是第二手史料,在此要明确。如:根据材料“小说《平凡的世界》中的人与事的原型均取材于当时中国的陕北地区”可知,小说《平凡的世界》中的人与事的原型均取材于当时中国的陕北地区,具有一定的现实性,但是小说属于文学作品,是作者路遥对现实生活的加

工和艺术创作,属于第二手文献史料。其次,“分”,即对材料中的关键信息进行提出,说明其反映了什么史实,而后指出可以用于研究何种历史史实具有价值。如:根据材料中“白卷英雄,大学招生,乡镇初级中学”等信息,可反映当时农村变革中教育情况,用于研究20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我国教育事业的恢复和重建具

有历史价值。根据材料中“革委会、人民公社、生产队、乡镇”等信息,可反映了撤社建乡,变革行政体制的情况,可以用来研究20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我国基层政权建设具有历史价值。根据材料中“承包合同、生产责任制、家庭副业、开办砖窑”等信息,可反映了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鼓励劳

动致富的情况下,可以用来研究20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具有历史价值。根据材料中“村里的人前往大城市寻找机会”等信息,可反映了农村人口到城市谋生的现象,可以用来研究向20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我国人口流动和城市管理具有历

史价值。最后,“总”,对整体材料再次总结说明,如:小说《平凡的世界》中的人与事的原型均取材于当时中国的陕北地区,对研究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国农村变革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但是小说属于文学作的品,是

作者路遥对现实生活的加工和艺术创作,因此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但使用时需要加以甄别。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古代世界材料二近代世界(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世界古代史上文明交流的主要方式。(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

所学知识,为什么说近代世界的历史才称得上“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试分析西欧文明逐渐主宰近代世界的原因。【答案】(1)方式:战争与和平(或人口迁徙,商业贸易,对外战争)(2)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世界由孤立分散逐渐走向一个

整体(资本主义世界体系逐渐形成)。原因: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和工业革命,西欧资本主义经济不断发展;资产阶级革命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和扩展;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促进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牛顿力学体系、进化论等促进自然科学体系的建立和发展。【解析】【小问1详

解】本题为特点类材料题。时空范围为古代世界。方式:根据材料“亚历山大帝国”和丝绸之路等信息可知,古代文明交流的主要方式是战争与和平(或人口迁徙,商业贸易,对外战争)。【小问2详解】本题为影响类、背景类材

料题。时空范围为古代世界。第一小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世界由孤立分散逐渐走向一个整体(资本主义世界体系逐渐形成)。第二小问原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和工业革命,西欧资本主义经济不断发展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资产阶级革命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和扩展;从文化角度分析,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促进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从自然科学角度分析可知,牛顿力学体系、进化论等促进自然科学体系的建立和发展。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1994年,英国史学家霍布斯鲍姆的著作《极端的

年代》出版发行,在该书中他把20世纪(1914-1991年)的世界历史划分为三个时段并概述了相应的阶段特征,具体内容如下表所示:时段阶段特征1914-1945年大灾难时代1945-1973年经济异常繁荣,社会重大变迁的的黄金年代1973-1991年分散解体、彷徨不定、危机重重的

天崩地裂年代结合所学知识,对霍氏任一历史时段的阶段特征提出不同见解,并加以阐释。(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逻辑清晰)【答案】参考示例见解:1914年至二战结束(1945年)出现了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潮论述:一战削弱了宗主国的力量,诞生了社会主义苏俄,同时民

族自决原则开始在殖民地传播,这一切促进了殖民地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一战结束后,亚非拉地区出现了一系列反抗殖民统治的斗争,印度甘地发起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华夫脱党领导人民迫使英国承认埃及独立,桑迪诺领导抗美斗争迫使

美军撤出尼加拉瓜,20世纪第一次民族民主运动高潮出现。二战期间,反法西斯联盟通过一系列的声明和宣言,明确支持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独立要求,奠定二战后后20世纪第二次民族民主革命高潮的基础。综上所述,1914年至二战结束期间,不仅仅是

两次世界大战带来的灾难,也是世界殖民主义遭到致命打击,世界殖民体系走向瓦解的时代。【解析】【详解】本题为论述题之探究结论论证题,时空是:20世纪(世界)。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首先,通过材料信息提炼出观点,根据材料中“1914——1945年,大灾难时代”信息,可以提炼观点为:1914

年至二战结束(1945年)出现了两次世界大战,以及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潮,这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大灾难。其次,围绕提炼的观点“1914年至二战结束(1945年)出现了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潮”,结合材料信息与世界。近现代史相关历史史实进行详细的

阐述:如:一战削弱了宗主国的力量,诞生了社会主义苏俄,同时民族自决原则开始在殖民地传播,这一切促进了殖民地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一战结束后,亚非拉地区出现了一系列反抗殖民统治的斗争,印度甘地发起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华夫脱党领导人民迫使英国承认埃及独立,桑迪诺领导抗美斗争迫使美军撤出尼加拉瓜,20

世纪第一次民族民主运动高潮出现。二战期间,反法西斯联盟通过一系列的声明和宣言,明确支持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独立要求,奠定二战后后20世纪第二次民族民主革命高潮的基础。最后,对提炼的观点“1914年至二战结束(1945

年)出现了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潮”进行总结升华,再次说明提炼观点的准确性,如:综上所述,1914年至二战结束期间,不仅仅是两次世界大战带来的灾难,也是世界殖民主义遭到致命打击,世界殖民体系走向瓦解的时代。也可从其他历

史阶段的特征中提炼观点,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244974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