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24年高考地理真题面对面押题精讲练 海-气相互作用(浙江专用)(解析版)

DOC
  • 阅读 0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1 页
  • 大小 1.159 MB
  • 2024-10-11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5.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备战2024年高考地理真题面对面押题精讲练  海-气相互作用(浙江专用)(解析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备战2024年高考地理真题面对面押题精讲练  海-气相互作用(浙江专用)(解析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备战2024年高考地理真题面对面押题精讲练  海-气相互作用(浙江专用)(解析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8 已有0人购买 付费阅读4.00 元
/ 11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5.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备战2024年高考地理真题面对面押题精讲练 海-气相互作用(浙江专用)(解析版).docx,共(11)页,1.159 M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a130ffb2761d9f161623247ba9048c82.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题组十三第24-25题:海-气相互作用〖真题回顾〗(2024年1月浙江高考真题)海—气间通过潜热(海水蒸发吸收的热量或水汽凝结释放的热量)、长波辐射等方式进行热量交换,并通过大气环流和大洋环流调节不同纬度间的水热状况。下图为北半球夏季大气潜热释放对局地气温变化的贡献。完成下面小题。注:垂直方向为非

等高比例24.关于大气潜热释放的纬度差异及其主要原因的说法,正确的是()A.0°~10°潜热释放高度较高,气流辐散上升强烈B.30°~40°潜热释放数量较少,信风干燥抑制蒸发C.50°~60°潜热释放高度较低,锋面气旋抬升受限D.80°~90°潜热释放数量最少,极地东风摆动较小25.在海—气

系统内部()A.大气降水,将能量直接传递给了海洋表面B.大气辐射和运动,消耗从海洋获取的热量C.海面反射太阳辐射,增加了大气潜热释放D.海面水分蒸发凝结,促使海水产生了运动【答案】24.C25.B【解析】24、0°-10°气流辐合上升强烈

,而不是辐散,A错误;信风干燥有利于蒸发,B错误;50°-60°气温较低,锋面气旋抬升受限,因此潜热释放高度较低,C正确;极地东风风力强劲,极地东风摆动较小利于蒸发,有利于潜热释放,D错误。故选C。25、大气通过风推动

海水运动,将能量直接传递给了海洋表面,降水主要是水分交换,A错误;大气辐射和运动需要能量,会消耗从海洋获取的热量,B正确;海面反射太阳辐射,使海水增温幅度减少,不利于蒸发,减少了大气潜热释放,C错误;大气运动促使海

水产生了运动,而不是水分蒸发,D错误。故选B。【点睛】通过水的物理相态变化,在蒸发和凝结之间,热量就完成了从海洋到大气的“旅程”(热量输送),也就是完成了海-气之间的热量交换,这个热量就是“潜热”。〖基础知识〗一、海—气相互作用与水热交换1.海洋与

大气间的水分交换(1)交换过程:海水蒸发时会把大量水汽输送给大气,大气中的水汽在适当条件下凝结,并以降水的形式返回海洋。(2)海洋对大气水分的影响:海洋的热状况和蒸发情况,直接制约着大气水汽的含量与分布。2.海洋与大气间的热(能)量交换(1)海洋对大气的热量输送:海洋通过潜热、长波辐射

等方式将储存的太阳辐射能输送给大气。(2)大气对海洋的能量输送:大气通过风作用于海洋,驱动海水运动,把部分能量返还给海洋,并使海洋热状况产生再分配,改变海洋对大气的加热作用。二、海—气相互作用与水热平衡1.大气环流的产生:不同纬度海区对大气加热

的差异,会产生高低纬度间的大气环流;海陆间对大气加热的差异,则形成季风环流。2.大洋环流的产生:大气运动和近地面风带,是海洋水体运动的主要动力。3.大气环流—大洋环流的作用:驱使着水分和热量在不同地区的传输,从而维持着全球的水热平衡。(1)低纬度海洋获得更多的太阳辐射能,主要由大洋环流把

低纬度的多余热量向较高纬度输送。(2)在中纬度,通过海洋与大气之间的交换,把相当多的热量输送给大气,再由大气环流将热量向更高纬度输送。〖难点突破〗1.海洋对大气的作用(1)海洋通过长波辐射和潜热向大气提供能量(2)海洋通过蒸发作用向大气提供水

汽提供水汽的多少主要与水温有关;水温越高,蒸发越旺盛,空气湿度也越大。(3)海洋对气温有调节作用(4)海洋对大气的温室效应有缓解作用海洋中溶解的CO2是大气中CO2含量的数十倍,并且海洋通过生物固碳等作

用调节大气中的CO2含量,影响着全球气温和大气环流过程;海洋浮游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向大气提供了40%的再生氧气。2.大气对海洋的作用(1)大气通过风推动海水运动,影响海水性质。气流吹拂表层海水,形成风海流与风浪。(2)大气因参与海陆间水循环而影响

海水性质。大气通过水汽输送、蒸发、降水等环节参与水循环,其中降水的强弱直接影响海水盐度分布;大气云层可减弱海面的太阳辐射,影响海面增温,进而影响海水的运动。(3)大气通过降尘向海洋提供营养元素。〖押题预测〗太平洋中部信风势力的强弱变化是导致厄尔尼诺和拉尼娜

形成的直接原因。下图为“正常年份太平洋某月表层水温分布图(单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与乙海域相比,甲海域()A.表层海水温度高B.表层海水盐度高C.海雾出现频率低D.海气水热交换少2.信风势力增强的年份()A.甲处表层水温升高B.甲乙之间温差扩大

C.甲处渔业资源减少D.乙处沿岸降水减少【答案】1.D2.B【解析】1.读图可知,乙海域位于澳大利亚东部,甲海域位于南美洲西部,乙受澳大利亚暖流影响,表层海水温度高,A错误;乙处温度高,蒸发旺盛,表层海水盐度高,B错误;甲处为秘鲁寒流影响下的低纬度地区,海雾出现频率高,C错

误;甲处气温和水温都低于乙海域,海气水热交换少,D正确;故选D。2.信风势力增强的年份,甲处冷海水上泛增多,表层水温降低,A错误;由于信风增强,使秘鲁寒流增强,甲处温度更低,由于秘鲁寒流增强,使南赤道暖流增强,向乙处输送热量增加,使乙温度升高,两

地之间温差扩大,B正确;甲处冷海水上泛带来的饵料增多,渔业资源增加,C错误;乙处温度升高,上升气流增强,沿岸降水增多,D错误;故选B。【点睛】拉尼娜现象是海气共同作用的产物。主要是当信风增强时,赤道东太

平洋表层的暖海水被推向太平洋西部,导致东太平洋海洋深处的冷海水补充至海洋表面,因此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水温度比常年同期明显偏低,气流下沉;而西太平洋海平面上升,水温异常偏高,气流上升,海水温度异常造成大气环流

系统异常的现象。冰间湖是极地海域出现的一种特有现象,是指在达到结冰的天气条件下,仍长期保持无冰或被薄冰覆盖的冰间开阔水域。冰间湖主要有两类:一是风或洋流驱动形成的潜热型冰间湖(海面不断结冰,但冰不断被风或者洋流带

走,导致海面无冰),二是海洋热量(主要是上升暖流)驱动形成的感热型冰间湖(又称显热型冰间湖,水面温度较高,一直不结冰)。下图示意北冰洋深水冰间湖和大陆架冰间湖的形成机制。3.下列关于北冰洋大陆架冰间湖的类型及成因表述正确的是()A.

潜热型温暖海水上涌B.感热型温暖海水上涌C.感热型离岸风吹拂D.潜热型离岸风吹拂4.夏季北冰洋冰间湖面积扩大的原因叙述不正确的是()A.夏季昼长,太阳高度角增大,获得太阳辐射多,水温较高,海面不易结冰B

.夏季海水密度升高,海面不易结冰C.夏季海-气相互作用强烈,蒸发水汽较多,大气保温增强,冰间湖周围水温升高D.夏季海冰面积和厚度变小,海水吸收的太阳辐射增多【答案】3.D4.B【解析】3.根据材料显示:潜

热型冰间湖是受风或洋流驱动形成的(海面不断结冰,但冰不断被风或者洋流带走,导致海面无冰);感热型冰间湖是海洋热量(主要是上升暖流)驱动形成的(又称显热型冰间湖,水面温度较高,一直不结冰)。根据图示显示:离岸近的海域海水较浅,是大陆的延伸,根据海底地形可判断为浅海大陆架,更容易受到来自陆地的

离岸风的吹拂,所以推测该区域冰间湖的出现更多是潜热型冰间湖(水温不高,变化不大)。而图示左侧海水较深,且有相对温暖的海水上涌,推测易形成感热型冰间湖(水温较高,不易结冰),D正确,排除ABC。故选D。4.结合所学知识,夏季北冰洋冰间湖面积扩大主要是海水温度变高,湖水不易

结冰,夏季昼长,太阳高度角增大,获得太阳辐射多,水温较高,海面不易结冰,A正确;夏季海-气相互作用强烈,蒸发水汽较多,大气保温增强,冰间湖周围水温升高,C正确;夏季海冰面积和厚度变小,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降低,海水吸收的

太阳辐射增多,海水温度变高,D正确;海水密度大小与海水温度、盐度和压力有关,夏季水温变高,且海冰融化增多,盐度降低,导致密度降低,B错。依据题意,故选B。【点睛】冰间湖或称海冰穴,是极区的一种中尺度现象,是指达到结冰温度的天气条件下仍长期或较长时间

保持无冰或仅被薄冰覆盖的冰间开水域,对于野生生物而言极其重要。感热通量是指由于温度不同而引起的大气与下垫面之间发生的热交换。下图为某年7月份北印度洋感热通2量分布状况图(单位:cal/cm²),正值代表热量由下向上传递,负值代表热量由上向下传递。完成下面小题。5.7月份北印度洋

海区()A.东部水温低于西部B.东部水温高于气温C.西部水温高于气温D.西部气温高于东部6.此时,北印度洋西部感热通量呈负值的直接原因是()A.东北季风强盛B.冰冷海水上泛C.强冷空气下沉D.河水注入降温7.若7月份北印度洋东西海域感热通量差值继续扩

大,则()①海域西部渔业增产②海域东岸降水减少③海况利于船只东行④海域西岸洪涝加剧A.①③B.①②C.②④D.③④【答案】5.B6.B7.A【解析】5.7月份北印度洋东部为正值,热量由下向上传递,说明东部洋

面水温较高,水温高于气温,B正确;西部为负值,说明西部洋面水温较低,水温低于气温,C错误;由上,东部水温高于西部,A错误;东部气温受洋面传递热量影响,气温高于西部,D错误。故选B。6.结合气压带和风带移动规律及季风环流的特点,印度洋北部海域7月盛行西南风,季风

作用下沿岸洋流离岸而行,海底冰冷海水上泛补充,使洋面水温低于气温,呈负值,B正确。此时西南风强盛,A错误;地处热带海域,无强冷空气,C错误;河水注入只能影响近岸局地水温高低,D错误。故选B。7.感热通量差值如持续扩大,

则表明西南季风更强,北印度洋西部海水上泛带来更多营养盐,渔业可增产,但沿岸寒流降温减湿作用加强,易导致干旱,海域东岸则与西岸相反,降水增多,①正确,②④错误;同时,东西两岸气温与气压差也会增大,偏西风更强,东行船只可顺风而行,③正确。故选A。【点睛】海洋与大气之间通过一定

的物理过程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组成一个复杂的耦合系统。作为地球大气和海洋运动的能量主要来源的太阳辐射,首先大部分是通过海气交界面为海洋所吸收,然后由海洋以潜热(海水蒸发)、感热、长波辐射交换等形式通过海面供给大气,转变为大气的动能,运动的大气以

动量形式供给海洋运动的动能产生洋流和海水的上下翻涌运动,使海洋热状况的再分配,再为大气运动提供有效能量,如此相互作用。印度洋偶极是发生在印度洋的一种特殊气象现象,由印度洋不同海域海表温差引起,有暖性(正)、冷性

(负)和中性三种状态。当印度洋西部温度高于东部时,形成正偶极;当赤道印度洋东部水温异常偏高时,形成负偶极。下图示意正常年份(中性)印度洋赤道上空的大气环流。完成下面小题。8.正常年份热带印度洋海域东西部水温差异的原因是()①西部寒流影响,冷水上泛②东部暖流流经,水温较高③西部冷空气下沉,海水降

温明显④信风较弱,向西输送暖水较少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9.下列关于印度洋正偶极对图中甲乙两地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地:向大气输送热量增多B.甲地:沿岸抽取地下水抗旱C.乙地:沿岸加固大堤防洪涝D.乙地:向大气输送水汽增多【答案】8.C9.A【解析】8.由题意可知,下图示

意正常年份(中性)印度洋赤道上空的大气环流,由正常年份(中性)印度洋赤道上空的大气环流图可知正常年份印度洋西部海域盛行下沉气流,海水应偏冷,东侧盛行上升气流,海水水温应偏高,西部索马里寒流影响,冷水上泛,水温低,①正确;东部暖流流经,水温较高,

②正确;信风较弱,向西输送暖水较少,西侧海水水温偏低,④正确,赤道附近地处热带,冷空气影响小,③错误。C正确ABD错误。故选C。9.当印度洋正偶极时,甲海域水温偏高,蒸发旺盛,通过蒸发带走热量,所以甲地向大气输送热量增多,A

正确;甲地海水水温偏高,空气受热上升,易成云致雨,降水较多,B错误;当印度洋正偶极时,乙地水温相较于甲地水温偏低,蒸发量少,向大气输送水汽少,加之盛行下沉气流,降水稀少,没有必要加固大堤,CD错误。故选A。【点睛】热带印度洋中划出两片区域,分别称为西极和东极,西极在西印度洋的阿拉伯海,东极则在印

度尼西亚南部东印度洋。这两个区域海温差异的变化,就是印度洋偶极子。若是气温西高东低,会酿成灾害,而如果情况完全相反——即两极海温东高西低的印度洋偶极子负位相,也就是冷性,同样也会造成气候异常。夜晚来临,绵长的海岸线出现蓝莹莹的微光,在海浪的拍打下犹如“蓝色眼泪”,其中

福建平潭(25°N,119°B)的“蓝色眼泪”因其频次高、规模大,成为其著名的旅游景点。“蓝色眼泪”其实是一种叫做夜光藻的海洋生物聚集形成,广泛分布于我国南海、东海、黄海沿海各海域,为我国最常见的赤潮生物之一,尤其在河口附近数量更多

。据此回答下面小题。10.“蓝色眼泪”对该海域海一气相互作用的影响主要体现在()A.降低表层海水温度B.增加海水含氧量C.增加海洋表层辐射D.减少大气降水量11.“蓝色眼泪”在河口附近数量更多的主要原因是()A.海水的水温高

B.营养物质丰窟C.沿海水深较浅D.海水盐度较低【答案】10.A11.B【解析】10.“蓝色眼泪”其实是一种赤潮现象,藻类在海洋表层的大量繁殖,使海洋表层海水吸收的太阳辐射减少,海洋表层的水温相应减低,A正确

,C错误:海洋表层的藻类阻碍了大气和海洋的氧气交换,使海水中的含氧量降低,B错误。该地区处于沿海地区,水汽充足,赤潮属于局部事件对降水影响较小,D错误。故选A。11.“蓝色眼泪”是海水的赤潮现象,受营养物质、水温、盐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但是河口处营养物质丰富是形

成富营养化现象的首要条件,河口处的水温、水深与其他沿海地区相近,海水的盐度在近海附近海域是影响因素,但不是决定性因素,B正确,ACD错误。故选B。【点睛】“赤潮”,是海洋生态系统中的一种异常现象。它是由海藻家族中的赤潮藻在特定环境条件下爆发性地增殖造成的。海藻是一个庞大的

家族,除了一些大型海藻外,很多都是非常微小的植物,有的是单细胞生物。根据引发赤潮的生物种类和数量的不同,海水有时也呈现黄、绿、褐色等不同颜色。海洋是大气最主要的热量储存库,海洋向大气输送的热量受海洋表面水温影响。下图示意世界某区域海洋平均每日向大气输送的热量等值线(单

位:×0.484W/㎡)。完成下面小题。12.图示海域每日海洋向大气输送热量的特点是()A.大致从低纬向高纬降低B.大致从低纬向高纬升高C.从大洋中部向东西两侧递减D.同纬度大洋西岸均低于东岸13.导致甲、乙海区海洋向大气输送热量差异的

主要因素是()A.洋流B.海水盐度C.纬度位置D.人类活动14.下图能正确反映甲、乙海域之间大气运动的是()A.B.C.D.【答案】12.A13.A14.A【解析】12.读题干“海洋是大气最主要的热量储存库,海洋向大气输送的热量受海洋表面水温影响。”可知,图示海域每日海洋向大气输送热量取

决于海洋表面水温,而海洋表面水温自赤道向两极递减,故图示海域每日海洋向大气输送热量的特点是大致从低纬向高纬降低,A正确、B错误。从图中不能看出从大洋中部向东西两侧递减,C错误。同纬度大洋西岸高于大洋东岸,D错误。故选A。13.从图上可以看出,乙地每日向大气输送的热量接近甚至小

于50,根据洋流分布原则可知这里有寒流流经,降温效果明显,水温低,蒸发弱,向大气输送的热量少;而甲地则大于200,向大气输送热量多,根据洋流分布可知该海域有暖流流经,增温效果明显,水温高,蒸发强,因此

向大气输送的热量多,导致甲、乙海区海洋向大气输送热量产生差异,A正确。跟海水盐度和人类活动无关,BD错误。两地纬度相差不大,C错误。故选A。14.甲地气温高,空气膨胀上升,盛行上升气流,乙地气温低,空气收缩下沉,盛行下沉气流,排除BD。海面表层乙地气温低,气压高,空

气从乙地流向甲地,高空相反,从甲地流向乙地,故选A。【点睛】世界气温分布规律有三条:①从纬度位置看:从低纬度向两极气温逐渐降低;②从海陆位置看:同纬度的海洋和陆地气温并不一样,夏季陆地气温高,冬季海洋气温高;③从海拔高度看:地势越高气温越

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下图为正常年份赤道太平洋海域东西岸海—气相互作用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15.海洋与大气水热交换过程中()A.洋流流经区域海面蒸发旺盛B.大气通过降水驱动海水运动C.海陆间对大气加热差异产生三圈环流D.海洋通过潜热形式将热量输送给大气16.当图中信风

减弱时()A.南美洲西岸气候变干旱B.秘鲁渔业资源增多C.澳大利亚东岸山火增加D.赤道地区暖流变寒流【答案】15.D16.C【解析】15.在海洋与大气的相互影响过程中,海洋热量通过潜热、长波辐射传给大气,D正确;洋流分为暖流和寒流,暖流经区域海面蒸发旺盛,寒流流经

海区海水温度降低,蒸发较弱,A错误;海水受盛行风吹拂产生运动,B错误;三圈环流是指受太阳辐射对高低纬度的加热不均和自转偏向力影响所形成的环流圈,不是海陆间对大气加热差异产生的,C错误。故选D。16.当图中信风减弱时,此时形成了厄尔尼诺现象。

厄尔尼诺现象出现时,南美洲西岸气流由下沉变为上升,易出现暴雨洪涝,A错误;由于秘鲁沿岸上升流减弱,从海洋深处带来的营养物质减少,水温升高,导致秘鲁渔场渔获量减少,B错误;澳大利亚东岸的气流由上升变为下沉,气候由多雨变干燥,澳大利亚东岸火灾频繁,C正确;厄尔尼诺发生时,赤道地区暖流

势力减弱,但不会变寒流,D错误。故选C。【点睛】厄尔尼诺又分为厄尔尼诺现象和厄尔尼诺事件。厄尔尼诺现象是发生在热带太平洋海温异常增暖的一种气候现象,大范围热带太平洋增暖,会造成全球气候的变化。海--气相互作用是指海洋与大气间物质、能量持续交换的互相影响过程。下图示意碳汇渔业生产过程。据此完成

下面小题。17.海洋向大气输送热量的最主要方式是()A.海面短波辐射B.蒸发潜热输送C.海气之间对流D.洋流热量输送18.为促进碳汇渔业发展,人们在海水养殖区实施人工上升流工程,其目的是()A.促进寒暖流交汇B.促进藻类生长繁殖C.降低海洋表层水温D.

增加深海碳埋藏量【答案】17.B18.B【解析】17.海水的蒸发使海水失去热量,这些热量随水汽进入大气中。当水汽凝结时,将它从海洋吸收的热量释放出来,这是海-气热量输送的主要途径,称为蒸发潜热输送,B对;海面辐射为长波辐射,A错;海气之间

对流、洋流热量输送不是海洋向大气输送热量的最主要方式,CD错。故选B。18.寒暖流交汇与世界大洋表层分布规律有关,人工上升流工程不能促进寒暖流交汇,A错;人工上升流工程可以把底层的低温海水带到表层,降低海水温度,可能会使得该地水生生物不适应较低的水温而影响生长速度,生长速度减慢会降低产量,同时也

可提高水生经济动植物的品质,但由材料可知,碳汇渔业的关键是不需要投入饵料,而是通过促进水生生物吸收水体中的二氧化碳,因此降低海洋表层水温不是人们在海水养殖区实施人工上升流工程的主要目的,C错;读图可知,底层海洋存在碳埋藏,人们在海水养殖区实

施人工上升流工程,可以把底层海洋的埋藏碳带到海洋表层,降低深海碳埋藏量,D错误;工上升流工程可以将海底营养盐类上泛至表层,促进藻类生长繁殖,为鱼类和贝类提供饵料,B正确。故选B。【点睛】水产养殖业的区位条件有水域面积广阔;水源充足,常年有充足的流量;水质较好,周边没有污

染源(工业污染、生活污染),生态环境良好;浮游生物等饵料丰富;适合的水温;便利的交通。海雾是受海洋的影响在海面或沿海地区上空低层大气中凝结的水滴或冰晶,其受下垫面和海洋气象条件影响较大。根据气温与海温的关系,海雾有蒸发雾

和冷却雾之分。下图示意某海域4月27日8时至30日20时气温和海水表层温度变化情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9.海雾形成反映的是()A.海—陆温差小B.海—陆温差大C.海—气温差大D.海一气温差小20.与该海域4月28日凌晨出现海雾,描

述相符的是()A.大气水汽受海洋降温形成的冷却雾B.大气温度比海水温度高形成蒸发雾C.雾持续时间长短仅与风速大小有关D.雾发生在夜间对海运安全影响较小【答案】19.C20.A【解析】19.根据材料,海雾是受海洋的影响在海面或沿海地区上空低层大气中凝结的水滴或冰晶,其受下垫面

和海洋气象条件影响较大。可知,海雾的形成主要受海—气温差的影响,海—气温差大,有利于形成海雾,C正确,ACD错误;故选C。20.根据图中信息,该海域4月28日凌晨,气温高,海水温度低,海气温差大,大气中的水汽受海洋冷却形成的冷却雾,A正确;如果是蒸发雾,要满足海水温度比大气温度

高,B错误;持续时间除了与风速有关外,还会受气温等因素影响,C错误;海雾在夜间同样会对航运产生较大影响,D错误,故选A。【点睛】雾形成的条件,一是冷却;二是加湿;三是有凝结核,增加空气中水汽的含量。雾的种类有辐射雾、平流雾、混合雾、蒸发雾和烟尘雾等。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244974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