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四川省仁寿第一中学校北校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模拟练习(二) Word版含答案.docx,共(10)页,614.438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a05fa86fc8ba5d7f7beb15bb8320431f.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23~2024学年度下期仁寿一中北校区高2023级期末考试模拟练习(二)化学本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其中试题卷由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组成,共6页;答题卡共2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注意
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清楚,同时用2B铅笔将考号准确填涂在“考号”栏目内。2.选择题使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非选择题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在答题卡的对
应框内,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收回。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O16N14Al27第Ⅰ卷(选择题,共42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1
.我国提出争取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对于改善环境、实现绿色发展至关重要。下列做法不.应该提倡的是()A.使用一次性餐具B.发展2CO捕集技术C.开发新能源D.开发清洁燃烧技术2.化学与人的健康、生活密不可分,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长期食用加碘食盐,会造成人体2I中毒B.挂在墙上的油田——“碲化镉发电玻璃”能将光能转化为电能C.纳米铁粉主要通过物理吸附作用除去污水中的2Cu+、Ag+、2Hg+D.新型水处理剂高铁酸钠(24NaFeO
),其工作原理与明矾净水原理完全相同3.下列有关石油和煤的利用叙述不正确的是()A.煤的干馏就是将煤隔绝空气在高温条件下使之分解,得到焦炭、煤焦油等物质的过程B.煤的液化就是将煤转化成甲醇、乙醇等液态物质的过程C.煤的气化就是将煤在高温条件下由固态转化为气态的物理变化过程D.石
油通过催化裂化,可以提高汽油的质量和产量4.在给定条件下,下列物质间能一步实现转化的是()A.()SsHgHgS⎯⎯→B.()2Og2NaNaO⎯⎯⎯→△C.()2Clg2FeFeCl⎯⎯⎯→△D.()2Og3SSO⎯⎯⎯→△5.根据实验操作和和现象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A.1mol甲烷和1mol氯气在光照下反应,仅生成了CH3Cl和HClB.将灼烧后表面变黑的螺旋状铜丝伸入约50℃的乙醇中,铜丝重新变为红色C.淀粉和稀硫酸混合加热,冷却后加入NaOH至溶液呈现碱性,再加入少量新制Cu(OH)2,加热,有砖红色沉淀产生,证明淀粉发生了水解D.乙酸乙酯的制备实验中
,饱和碳酸钠溶液的作用之一为吸收挥发出来的乙醇和乙酸6.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夹持装置已省略)在通风橱内进行铜与稀硝酸反应的探究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注射器A中的稀硝酸与NaHCO3反应体现了硝酸的酸性B.当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后关闭止水夹1、2,将铜丝伸入稀硝酸中
,观察到铜丝溶解,有无色气体产生C.铜与稀硝酸反应后,将注射器B中的空气注入具支试管,试管内气体会变成红棕色D.澄清石灰水可吸收挥发出来的NO,同时防止外界空气进入具支试管中干扰实验7.氮化铝(AlN)陶瓷具有耐腐蚀、耐高温的优点,一种制备氮化铝的方法为将氧化铝高能球
磨至纳米级,然后与炭粉混合后通入氮气,发生反应:Al2O3+3C+N2高温2AlN+3CO。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AlN为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B.反应中每生成4.1gAlN,转移电子数为0.6NAC.上述反应属于固氮反应D.纳米级Al2O3粉末分散在空
气中能形成气溶胶8.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度应()()()2232SOgOg2SOg+,下列是在不同条件下测得的反应速率,其中反应速率最快的是()A.()112SO1molLminv−−=B.()113SO2.5
molLminv−−=C.()113SO0.1molLsv−−=D.()112O1.5molLminv−−=9.某实验小组用5%的22HO溶液、2MnO粉末和蒸馏水探究外界条件对双氧水分解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验记
录如下表。实验序号温度/℃5%22HO溶液体积/mL2MnO粉末质量/g2HO体积/mL收集150mL2O所需的时间/sⅠ2050无0几乎无气体产生Ⅱ20500.5045Ⅲ20250.5a85Ⅳ60500.503t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对比实验Ⅰ、Ⅱ可知,催化剂2Mn
O可加快反应速率B.研究22HO浓度对该反应速率的影响,a=25C.实验Ⅰ、Ⅳ研究温度对双氧水分解反应速率的影响D.结合表中数据,推测345t10.下列原因分析能正确解释递变规律的是()选项递变规律原因分析A酸性:42323HClOHSOHSiO非金属性:Cl
SSiB离子半径:22CaClS+−−电子层结构相同时,核电荷数:CaClSC与水反应的剧烈程度:NaMgAl最外层电子数:AlMgNaD稳定性:HClHBrHI断键吸收的能量:HClHBrHI−−−11.为比较Fe3+和Cu
2+对H2O2分解反应的催化效果,甲、乙两位同学分别设计了如图甲、乙所示的实验。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图甲所示实验可通过观察产生气泡的快慢来比较反应速率的大小B.相同环境下若图甲所示实验中反应速率为①>②,则一定说明Fe3+比Cu2+对H2O2分解催化效果好C.用图乙所示装置测定
反应速率,可测定反应产生的气体体积及反应时间D.为检查图乙所示装置的气密性,可关闭A处活塞,将注射器活塞拉出一定距离,一段时间后松开活塞,观察活塞是否回到原位12.在一定温度下,向aL密闭容器中加入1molX气体和2molY气体,发生如下反应:X(g)+2Y(g)2Z(g),此反应达到平衡
的标志是()A.容器内压强不随时间变化B.v正(X)=v逆(Z)C.容器内X、Y、Z的浓度之比为1∶2∶2D.单位时间内消耗0.1molX的同时生成0.2molZ13.标准状况下,将4.48L的NO2和NO组成的混合气体通入100mL的水中,气体体积缩小为2.24L,假设溶
液的体积不变,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所得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0mol·L-1B.剩余气体中氮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为7∶8C.原混合气体中NO2和NO的体积比为1∶1D.反应过程中转移的电子总数为0.1mol14.海水开发利用的部分过程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将氯气通入苦卤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2Cl2Br2ClBr−−+=+B.可以通过物理方法从海水中得到粗盐C.工业生产中常选用NaOH作为沉淀剂提镁D.用空气和水蒸气吹出单质溴,再用2SO将其还原吸收,以富集溴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8分)15(14分).葡萄糖在人体内某些酶的催化下,经历了三羧酸循环过程进行分解代谢。下图为中部分转化过程:回答下列问题:(1)葡萄糖的分子式为。A中官能团名称为。(2)B可使溴水反应褪色,反应得到的有机产物结构简式为。(3)物质A、B、C、D、E中,互为同分
异构体的是(填字母代号)。(4)B→C反应类型为。(5)过程④的另一种生成物是人体的一种最终代谢产物,其化学式是。(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填字母代号)a.葡萄糖为还原性糖,一定条件下可以与银氨溶液反应,产生银镜b.B可以
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c.B含有碳碳双键,因此属于烯烃d.0.5molC与足量NaHCO3溶液反应,生成气体在标准状况下体积为44.8L(7)E与足量甲醇()3CHOH、浓硫酸共热,可生成分子式为C7H10O3的一种有机物,该反应
化学方程式为。16(14分).工业上以黄铁矿(主要成分2FeS)为原料生产硫酸,并将产出的炉渣和尾气进行资源综合利用,减轻对环境的污染,其中一种流程如图所示:已知:225SO−与2Ba+反应生成沉淀,与盐酸反应生成2SO。回答下列问题:(1)煅烧黄铁矿进行粉碎处理的目的是。(2)煅烧过程中
主要发生的反应为,将该反应生成的2SO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可观察到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发生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吸收1”中试剂X是。(4)“吸收2”后得到3NaHSO溶液,加热后得225NaSO和水,写
出加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5)225NaSO在保存过程中易变质生成24NaSO。欲检验225NaSO是否变质的具体实验操作方法为:。(6)225NaSO纯度测定:取2251.00gNaSO样品溶于水配成500mL溶液,取25.00mL该溶液,向其滴加0.05mo
l/L碘水10mL,恰好反应完,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2-25224SOIHOSOIH++++→++(未配平):样品中225NaSO的质量分数为(已知其它杂质不反应)。17(16分).硫酸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可用于生产化肥、农药、炸药、染料等。(1)工业上以黄铁矿(FeS2
)为原料制备硫酸的流程如下:沸腾炉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浓硫酸有强氧化性,加热时浓硫酸与木炭反应生成含SO2和CO2的混合气体。检验该混合气体组成的装置如图。已知:C中盛有足量酸性KMnO4溶液。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①B中加入的试剂是(填试剂名称),作用是。
②C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③D中加入的试剂是(填试剂名称),作用是。(3)一定量Zn与100mL18mol·L-1浓硫酸充分反应,若锌完全溶解时产生0.8mol气体,将反应后的溶液稀释得400mL,测得c(H+)=2mol·L-1,则产生的气体中SO2在标准
状况下的体积为L。18(14分).I.汽车尾气中含有CO、NO等有害气体,某新型催化剂能促使NO、CO转化为两种无毒气体。T℃时,将0.8molNO和0.8molCO充入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模拟汽车尾气转化,容器中NO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1)NO、C
O转化为两种无毒气体的化学方程式是。(2)反应开始至10min,v(NO)=mol/(L·min)。(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新型催化剂可以加快NO、CO的转化b.该反应进行到10min时达到化学平衡状态c.平衡时CO的浓度是0.4mol/LⅡ.在恒温下,将4mol的H2(g)和2mol的
CO(g)充入1L恒容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CO(g)+2H2(g)CH3OH(g)。下图是CO(g)和CH3OH(g)的浓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回答下列问题:(4)0-5min内,H2(g)的平均反应速率是mol/(L·min)。(5)12min时,v正v逆(填“>”“<”
或“=”)。(6)设起始压强为P,平衡时压强为P0,则0PP的值为。(7)根据反应原理下列描述能说明反应达到最大限度的是___________。A.CO(g)、H2(g)、CH3OH(g)的物质的量比为1∶2∶1B.混合气体的压强不随时
间的变化而改变C.单位时间内每消耗2amolH2(g),同时生成amolCH3OH(g)D.反应速率:v(H2)=2v(CO)解析1.A【详解】A.使用一次性餐具,导致环境的污染及资源的浪费,故A错误;
B.发展2CO捕集技术,减少大气中的2CO,减少了温室效应,利于改善环境,故B正确;C.开发新能源替代传统能源,实现可持续的绿色发展,故C正确;D.开发清洁燃烧技术,减少污染性气体的排放,利于环保,故D正确。答案为:A。2.B【详解】A.
加碘食盐中没有单质碘,不会造成人体2I中毒,A错误;B.“碲化镉发电玻璃”能将光能转化为电能,B正确;C.纳米铁粉主要通过化学反应除去污水中的2Cu+、Ag+、2Hg+,C错误;D.型水处理剂高铁酸钠(24NaFeO)的工作原理是利用其强
氧化性,明矾净水的原理是利用Al3+水解生成的氢氧化铝胶体吸附水中的悬浮物,D错误;故选B。3.C【详解】A.煤的干馏是将煤隔绝空气加强热使之分解的过程,煤的干馏产品主要有焦炭、煤焦油、焦炉气等,A正确;B.煤的液化是
将煤转化为液体燃料(如甲醇等)的过程,B正确;C.煤的气化是将煤转化为气体燃料(如CO、H2)的过程,为化学变化,C错误;D.石油的催化裂化是将相对分子质量大、沸点高的烃断裂为相对分子质量小、沸点低的烃的过程,从而获得轻质油,D正确;故选C。4.【答案】A
【解析】A.Hg与S加热反应生成HgS,可以一步实现,故A符合题意;B.Na与氧气加热反应生成Na2O2,故B不符合题意;C.Fe与Cl2加热反应生成3FeCl,故C不符合题意;D.S与氧气加热生成S
O2,故D不符合题意;答案选A。5.【答案】A【解析】A.甲烷和氯气可以发生取代反应,因为该反应是连锁反应,所以4种取代产物都存在,即有CH3Cl、CH2Cl2、CHCl3、CCl4,还有产生的HCl,故A错误;
B.将灼烧后表面变黑的螺旋状铜丝伸入约50℃的乙醇中,铜丝表面的氧化铜与乙醇反应生成铜,铜丝重新变为红色,该反应是放热反应,因此反应引发后,不需加热即可进行,铜丝能保持红热一段时间,故B正确;C.检验淀粉是否水解:取淀粉溶液,加稀硫酸,水
浴加热后取少量溶液,加氢氧化钠溶液调溶液pH至碱性,再加入少量新制备的Cu(OH)2,加热,如果有砖红色沉淀,说明淀粉水解,故C正确;D.乙酸和碳酸钠可以反应,生成乙酸钠溶于水,乙醇和碳酸钠不反应,但乙醇与水任意比互溶,故D正确;故答案选A。6.D【
分析】先打开止水夹1、2,将注射器A中的稀硝酸注入,与NaHCO3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排尽装置内空气,当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装置内空气被排尽了,然后关闭止水夹1、2,将铜丝伸入稀硝酸中,进行铜与稀硝酸
的反应,有无色气体NO产生,再注射器B的空气注入具支试管中,观察气体颜色变化,据此分析解答。【详解】A.注射器A中的稀硝酸与NaHCO3反应生成硝酸钠、水和二氧化碳,发生的是复分解反应,体现了硝酸的酸性,故A正确;B.当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装置内空气被排尽了,然后关闭止水夹1、2,铜
与稀硝酸反应生成NO,故将铜丝伸入稀硝酸中,观察到铜丝溶解,有无色气体产生,故B正确;C.铜与稀硝酸反应后,将注射器B中的空气注入具支试管,发生反应222O2NONO+=,故试管内气体会变成红棕色,故C正确;D.NO难溶于水,也不碱溶液反应,澄清石灰水不能吸收挥发出来的NO,故D错误
;故选D。7.B【分析】该反应的双线桥为:【详解】A.氮化铝陶瓷是新型陶瓷,属于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A正确;B.根据双线桥可知:生成2molAlN时,转移6mole-,4.1gAlN(4.1g=0.1mol41g/mol)
参加反应转移电子数应为0.3NA,B错误;C.固氮指的是将游离态的氮转化为化合态的氮,C正确;D.纳米级Al2O3粉末分散在空气中,分散质粒子直径在纳米级,属于胶体,分散剂是空气,所以形成的是气溶胶,D正确;故选B。8.C【分析】不同物质表示的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故不同物质表示的速
率与其化学计量数的比值越大,表示出的反应速率越快,注意保持单位一致,据此判断。【详解】A.()211SO0.5moln2Lmiv−−=;B.()311SO1.25mon2lLmiv−−=;C.()31111SO0.05mol0.05molLs3molLmin1Lmin620−−−−
===v;D.()112O1.5molLminv−−=;故反应速率最快的选项C;故答案选C。9.C【详解】A.实验Ⅰ和Ⅱ在相同温度下,相同浓度的22HO,在有2MnO和无2MnO的条件下反应,所以对比实验Ⅰ、Ⅱ可知,催化剂2MnO可加快反应速率,A正确
;B.在相同温度和都加入催化剂的条件下,实验Ⅱ和ⅡI可以研究22HO浓度对该反应速率的影响,溶液的总体积相同,所以a=25,B正确;C.实验Ⅰ、Ⅳ中,温度不同,Ⅰ中没有催化剂,Ⅳ加了催化剂,有2个变量,不能研究温度对双氧水分解反应速率的影响,C错误;D.结合表中数据,对比实验Ⅱ和Ⅳ,
Ⅳ的温度高于Ⅱ,所以反应速率较快,可以推测345t,D正确;故选C。10.B【详解】A.通过比较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比较非金属性,S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为H2SO4,A错误;B.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的阳离
子核电荷数大于阴离子核电荷数,具有相同电子层的阴离子核电荷数,所带电荷数越多,核电荷数越小,根据离子半径:22CaClS+−−,可得电子层结构相同时,核电荷数:Ca>Cl>S,B正确;C.与水反应的剧烈程
度:NaMgAl,金属性NaMgAl,元素的非金属性和最外层电子数没有必然联系,C错误;D.同主族元素从上往下非金属性在减弱,非金属性越强形成的共价键越稳定,断键时所需吸收的能量越高,稳定性:HClHBrHI,因此断键吸收的能量:
HClHBrHI−−−,D错误;故答案选B。11.【答案】B【解析】A.反应速率可以通过观察产生气泡的快慢来判断,故A正确;B.图甲所示实验中没有控制变量,没有设计实验验证Cl−和24SO−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故该实验不能确定3Fe+和2Cu+对22HO分解的催化效果
,故B错误;C.反应速率可以用单位时间内产生气体的体积表示,故C正确;D.关闭A处活塞,将注射器活塞拉出一定距离,若气密性不好,气体就能够加入,活塞不能回到原位,故D正确。12.【答案】A【解析】A、这是一个反应前后气体物质的量不等的反应,即压强会改变,所以当压强不随时间变化时说明反应已达
平衡,故A正确;B、v正(X)=v逆(Z),尽管体现了正逆两个方向的速率,但是速率数值之比不等于计量系数之比,说明正逆反应速率不相等,反应没有达到平衡状态,所以B错误;C、平衡时容器内各物质的浓度之比与其开始时加入的量有关,所
以浓度之比等于对应的计量系数之比,不能说明反应已达平衡状态,故C错误;D、单位时间内消耗0.1molX,是正向速率,同时生成0.2molZ也是正向速率,同一方向的速率不能说明反应已达平衡状态,故D错误。本题答案为A。13.【答案】
C【分析】标准状况下,4.48L的NO2和NO组成的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为:0.2mol,反应后气体剩余0.1mol,盛有NO和NO2的混合气体的试管倒立于水中发生3NO2+H2O=2HNO3+NO。【解析】A.根据3NO2+H2O
=2HNO3+NO可知,气体体积减少的物质的量和硝酸的物质的量相等,则()34.48L2.24LnHNO0.1mol22.4L/mol−==,()30.1molcHNO1.0mol/L0.1L==,A正确;B.剩余气体都是NO,N元素和O元素的质量比等
于其相对原子质量之比为14:16=7:8,B正确;C.根据3NO2+H2O=2HNO3+NO可知,气体体积减少的体积与NO2的体积之比为2:3,NO2的体积为:()34.48L2.24L3.36L2−=,则NO的体积为:1.12
L,原混合气体中NO2和NO的体积比为3:1,C错误;D.根据3NO2+H2O=2HNO3+NO可知,NO2既作氧化剂又作还原剂,气体体积减少的物质的量与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相等,则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4.48L2.24L0.1mol22.4L/mo
l−=,D正确,故答案为:C。14.【答案】C【解析】A.苦卤中含有溴离子,氯气把苦卤中的溴离子氧化为溴单质,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2+2Br−Br2+2Cl−,故A正确;B.蒸发海水得到粗盐,所以通
过物理方法可以从海水中得到粗盐,故B正确;C.从提高经济效益的角度,工业生产中常选用Ca(OH)2作为沉淀剂提镁,故C错误;D.溴易挥发,用空气和水蒸气吹出单质溴,再用还原剂2SO将其还原吸收,以富集溴,故D正确15.(1)C6H12O6羟基、羧基(2)(3)A、C(
4)加成反应(5)CO2(6)ab(7)3+2CHOH浓硫酸△2+2HO(1)葡萄糖为碳水化合物,其分子式:C6H12O6;结合A有机物分子结构简式可知含羟基、羧基官能团;(2)B物质中含碳碳双键官能团,可与溴水
发生加成反应,生成;(3)同分异构体是指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的有机化合物,根据定义可判断互为同分异构体的为:A、C;(4)对比B和C的结构简式可知B中碳碳双键与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C;(5)通过对比D→E分子中原子变化可知另一种
产物是CO2;(6)a.葡萄糖为多羟基醛,含醛基能发生银镜反应,故a正确;b.B中含碳碳双键官能团,可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使之褪色,故b正确;c.烃是指只含C、H两种元素的有机物,B中含有碳碳双键,同时还含有羧基,不能算作烃类有机物,故c错误;
d.0.5molC中含1.5mol的羧基,能与1.5mol的NaHCO3反应生成1.5mol的CO2气体,对应标准状况下的体积的33.6L,故d错误;答案选ab;(7)E中含官能团羧基,可与甲醇在浓硫酸加热条件下发生
酯化反应,生成分子式为C7H10O3的一种有机物,反应方程式:3+2CHOH浓硫酸△2+2HO;16.(1)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提高化学反应速率(2)222324FeS11O2FeO8SO高温++22+22442HO5SO2MnO5SO
2Mn4H−−+++=++(3)98.3%浓硫酸(4)323222NaHSONaSOHOΔ+(5)取适量样品溶于水后,滴加稀盐酸至无气泡产生,继续滴加2BaCl溶液,若出现白色沉淀,则已变质(6)95%(1)煅烧时将黄铁矿粉碎,可增大反应物间的接触面积,加快煅烧的速率,使其充分反应;(2)黄铁矿在
空气中煅烧生成氧化铁和二氧化硫,反应方程式为4FeS2+11O2=高温8Fe2O3+8SO2,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具有氧化性,二者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2+22442HO5SO2MnO5SO2Mn4H−−+++=++;(3)工业上吸收SO3时常用98.
3%的浓硫酸,防止形成酸雾,提高SO3的吸收效率;(4)NaHSO3溶液加热后得Na2S2O5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23222NaHSONaSOHOΔ+;(5)检验Na2S2O5已变质,实质检验2-4SO存在,检验Na2S2O5是否变质的具体实验操作方法为:取适量样品
溶于水后,滴加稀盐酸至无气泡产生,继续滴加BaCl2溶液,若出现白色沉淀,则已变质;(6)反应中,硫元素化合价+4价升高到+6价,碘元素化合价0价降低到-1价,配平得到离子方程式:22-25224SO2I3HO2SO4I6H++++=++,碘水中n(I2)=0.05mol/L0.01L=0.00
05mol,根据上述方程式可得n(Na2S2O5)=0.00025mol,则原样品中n(Na2S2O5)=0.00025mol50025=0.005mol,样品的质量分数为:0.005mol190g/mol100%1.0g=95%。17.答案
(1)4FeS2+11O22Fe2O3+8SO2(2)①品红溶液检验SO2②酸性KMnO4溶液的颜色变浅5SO2+2MnO4-+2H2O5SO42-+2Mn2++4H+③澄清石灰水检验CO2(3)13.44解析(1)由制备
流程可知,沸腾炉中黄铁矿(FeS2)与空气中的O2反应得到Fe2O3废渣和SO2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FeS2+11O22Fe2O3+8SO2。(2)检验反应生成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SO2和CO2,B中盛有品红溶液,用于检验S
O2;C中盛有酸性KMnO4溶液,用于除去SO2,溶液颜色变浅。C中盛有澄清石灰水,用于检验CO2。(3)浓硫酸中n(H2SO4)=0.1L×18mol·L-1=1.8mol,反应后溶液中n(H+)=2mol·L-1×
0.4L=0.8mol,则反应中消耗n(H2SO4)为1.8mol-0.8mol×12=1.4mol。设反应中生成SO2和H2的物质的量分别为x、y,则有x+y=0.8mol;结合反应中H2SO4的作用及发生的反应可得2x+y=1.4mol,综合上述两式解得x=0.6
mol,y=0.2mol,故混合气体中SO2的体积为0.6mol×22.4L·mol-1=13.44L。18.【答案】(1)2CO+2NO催化剂N2+2CO2(2分)(2)0.02(2分)(3)ab(4分
)(4)0.4(2分)(5)=(2分)(6)12或0.5(3分)(7)B(2分)【解析】(1)NO、CO转化为两种无毒气体,产物为CO2和N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CO+2NO催化剂N2+2CO2;(2)反
应开始至10min,NO的物质的量减少0.4mol,v(NO)=0.4mol2L10min=0.02mol/(L·min)。(3)a.催化剂能加快反应速率,新型催化剂可以加快NO、CO的转化,故a正确;b.根据图示,该反应进行到10min时NO物质的量不再改变,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故b正确;c.反应开始到平衡消耗0.4molNO,则同时消耗0.4molCO,平衡时CO的浓度是0.8mol-0.4mol2L=0.2mol/L,故c错误;选ab;(4)0-5min内,CO的浓度降低1.0mol/L,则H2的浓度降低2m
ol/L,H2(g)的平均反应速率是2mol/L0.45min=mol/(L·min)。(5)根据图示,12min时,各位置浓度不再改变,反应达到平衡状态,v正=v逆。(6)将4mol的H2(g)和2mol的CO(g)充入1L恒容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C
O(g)+2H2(g)CH3OH(g),达到平衡状态甲醇的物质的量为1.5mol。设起始压强为P,平衡时压强为P0,同温同体积,压强比等于物质的量比,则0PP的值为0.511.5312462++==+。(7)A.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各物质的量浓度不再改变,CO(g)
、H2(g)、CH3OH(g)的物质的量比为1∶2∶1,不能判断物质的量是否还发生改变,反应不一定平衡,故不选A;B.反应前后气体系数和不同,压强是变量,混合气体的压强不随时间的变化而改变,反应一定达到平衡状态,故选B;C.单位时间内每消耗2amolH2
(g),同时生成amolCH3OH(g),不能判断正逆反应速率是否相等,反应不一定平衡,故不选C;D.反应速率:v(H2)=2v(CO),不能判断正逆反应速率是否相等,反应不一定平衡,故不选D;选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