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中的观点与态度 课件25张

PPT
  • 阅读 1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25 页
  • 大小 3.561 MB
  • 2024-10-29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2023年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中的观点与态度 课件25张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2023年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中的观点与态度 课件25张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2023年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中的观点与态度 课件25张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22 已有1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25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2023年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中的观点与态度 课件25张.pptx,共(25)页,3.561 M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a02af3cfed64754777eb2f11f9fb3e74.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读诗明雅意,探微解真情----诗歌鉴赏中的观点与态度【学习目标】1.了解诗歌鉴赏命题的方式。2.总结诗歌鉴赏中观点态度题型的答题方法,掌握常规答题思路。3.涵咏精美诗作,欣赏古诗之美,增进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美感体验。变与不变•2021年全国高考语文共有8套

试卷,其中教育部考试中心命制4套,分别为全国甲卷、全国乙卷、新高考Ⅰ卷、新高考Ⅱ卷,北京、天津、上海、浙江自主命制4套。•不变:题型整体保持稳定(1客+1主)分值相对固定:共2小题,(3+6)9分•变:•简答题难度区分度加大,命题的“情境”指向性加强,对考生审美鉴赏能力和思辨能力的考查力

度逐渐加大。三年高考·考情分析试卷体裁作者、篇目题材涉及考点2021·卷Ⅰ(唐)诗杨巨源《寄江州白司马》寄赠诗内容、情感、观点2021·卷Ⅱ(宋)诗陆游《示儿子》劝勉诗内容、情感、态度2021·甲卷(宋)诗陈师道《和南丰先生出山之作》应和诗内容、情感、态度2021·乙卷

(宋)词辛弃疾《鹊桥仙·赠鹭鸶》即事抒怀词语言艺术2020·卷Ⅰ(唐)诗杜甫《赠别郑炼赴襄阳》赠友送别诗意象、情感2020·卷Ⅱ(宋)诗王安石《读史》即事抒怀诗内容、评价观点态度2020·卷Ⅲ(宋)诗陆游《苦笋》咏物抒怀诗事物形象2019·卷Ⅰ(宋)诗陈与义《题许道宁画》题画诗内

容、评价态度2019·卷Ⅱ(唐)诗杜荀鹤《投长沙裴侍郎》即事抒怀诗(投谒诗)情感、结构2019·卷Ⅲ(唐)诗刘禹锡插田歌(节选)即事抒怀诗(田园诗)语言风格•命题特点:•今年诗歌鉴赏的考题创设具有鲜明的“对话性”:有杨巨源对朋友的牵挂与劝勉,有陆游对儿子的谆谆教诲,有陈师道对师长曾巩处世态度的

赞扬,有辛弃疾对鹭鸶调侃似的“劝告”,均考查考生在鲜活的情境下应答所体现出来的语文素养与能力。与命题人对话:课标导航【命题意图】“审美鉴赏与创造”是诗歌鉴赏的核心素养。它通过对诗歌的语言、形象、情感、技巧等的赏析,在审美感受的基础上,获得审美体验和审美判断,从

而提升考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评价。【观点态度类题型设问方式】1.这首诗体现了什么样的人生态度?请结合诗作予以简析。2.作者对××事件的评价客观吗?你是如何理解的?3.……(例:作者主张什么样的学诗途径?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202

0年新高考II卷)(一般情况下,题干中出现“观点、志趣、态度、评价,主张、在××看来”等关键信息,可判断为观点态度类题目,情感蕴含其中。)•诗歌难懂:•字数少,篇幅小,减省多,需要考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去

补充连贯。•句式灵活,跳跃变化。•诗意忌露,含蕴不尽,余味悠长。与诗歌对话(2021新高考Ⅰ)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寄江州白司马①杨巨源江州司马平安否?惠远东林住得无②?湓浦曾闻似衣带,庐峰见说胜香炉。题诗岁晏离鸿断,望阙天遥病鹤孤。莫谩拘牵雨花社③,青云依

旧是前途。【注】①江州白司马:即白居易。②惠远:东晋高僧,居庐山东林寺。③莫谩:不要。雨花社:指佛教讲经的集会。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根据内容分析,这首诗的写作时间应该与白居易的《琵琶行》比较接近。B.第三

句使用“一衣带水”的典故,表现出朋友之间“天涯若比邻”之意。C.第六句中的“病鹤”指的是白居易,他怀恋长安,时常遥望京城的宫阙。D.诗人最后开解朋友,目前虽然身处贬谪之中,但未来的前途依然很远大。16.前人论此诗,认为第二句已包含委婉劝告的意思,对这

一观点应怎样理解?请简要分析。与诗歌对话“对话”策略一.宏观把握知人论世,通读文字。投入情境,体悟动情。二、微观切入关注题目,关注注释,关注意象,关注选项,关注题干,关注用典。与诗歌对话(2021新高考Ⅰ)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寄江州白司

马①杨巨源江州司马平安否?惠远东林住得无②?湓浦曾闻似衣带,庐峰见说胜香炉。题诗岁晏离鸿断,望阙天遥病鹤孤。莫谩拘牵雨花社③,青云依旧是前途。【注】①江州白司马:即白居易。②惠远:东晋高僧,居庐山东林寺。③莫谩:不要。雨花社:指佛教讲经的集会。

16.前人论此诗,认为第二句已包含委婉劝告的意思,对这一观点应怎样理解?请简要分析。与答案对话参考答案:16.•①“劝诫”是这首诗的主旨。(观点态度)•②诗歌的第二句在问候中提到僧人和寺庙,为结尾正式的劝诫做了铺垫。(结合诗句

分析)•③诗人在尾联点明该主旨,劝说白居易不要沉迷于宗教,消磨了志气,(反面)要对人生和未来充满信心。(正面)(有一面即可)(结合诗句分析)与答案对话赋分细则:1、手法:(各1分)①用典,句意不解释或解释正确1分;解

释错没分。用典故换作“用……的典例”,“借……之例”不给分②疑问句,1分,设问、反问不得分。用典或疑问句翻译后的意思应是是问白居易住得如何,或者过得怎么样。如果问惠远还在东林寺住吗等意思的没分。2、结构:必须基于内容

理解正确。第二句和第七句或尾联照应(或呼应),第二句引出尾联或为尾联做铺垫(或伏笔)均2分。内容理解错误,结构不得分。有“引出下文”,但没内容,不给分。3、主旨内容:①即使分析的第二联,有单独成条或分点明确诗歌主旨且正确的给1分。答的第二联内容并写由此可见诗人劝白居易对未来充满信心不给分。②表达与

主旨内容矛盾的如既写鼓励白居易归隐,淡泊名利又写前途远大,要充满信心的选对的点给分。即只要有正确理解就给分。③0分卷:完全误解了主旨,也没有明确表达劝白不沉迷佛教或对未来有信心的意思。④用“关心”“关切”“担忧”“慰问”等可以替代“问候”,可以给分。使用“同情”不给分。4、解

释意思:诗人住在惠远和尚居住过的东林寺还舒适吗?(1分)解释错误不给分。如问惠远住的怎么样,白居易还住在东林寺吗。与答案对话•1.白居易身为朝廷命官,诗人不说官衔,而说东林寺,显然已知因迁谪不顺,寄心佛法的状态。2.“住得无”与首句中的“平安否”相似,都体现了诗人

对友人的关心和问候,用惠远的典故与“雨花社”相应,暗示对友人积极进取的委婉劝告。无分1分1分2分1分与答案对话•诗人住在惠远和尚居住过的东林寺还舒服吗?诗句表面上问白居易住得是不是还舒适,表达诗人对白居易的问候、关切,实际本意是劝告他要离开寺庙,联系尾联,就可以看出,诗人

劝诫白居易要积极面对被贬的生活,不要消沉,沉浸在宗庙中,要乐观生活。1分1分1分与答案对话•首句用问句表达问候,从侧面描写对白居易委婉劝告之意,与最后两句照应。1分1分2分与答案对话•1.运用东晋高僧的典故来委婉劝告白居易的前途很远大,不要放弃;•2.与尾联“雨花社”相照应,可

以看出第二句已经委婉的劝告•3.运用疑问句委婉将这一劝告表达出来1分1分2分1分与答案对话“对话”步骤小结:步骤一:概括出作者的观点态度。步骤二:结合相关诗句进行分析。步骤三:结合时代背景和作者经历进行评价。当堂

检测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全国甲)和南丰先生出山之作①陈师道侧径篮舁两眼明②,出山犹带骨毛清③。白云笑我还多事,流水随人合有情。不及鸟飞浑自在,羡他僧住便平生。未能与世全无意,起为苍生试一鸣。【注

释】①南丰先生:即曾巩,陈师道敬重仰暮的师长。②侧径:狭窄的路,篮舁:竹轿。③骨毛清:谓超凡脱俗,具有神仙之姿。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出山之初的曾巩,展现出来的是一个明净爽利、风骨秀异的高士形象。B.颔联两句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白云和流水对于曾巩

出山的态度。C.住在山中的僧人虽然不能像飞鸟一样自由自在,但其生活也令人羡慕。D.陈师道在诗中书写了曾巩的人生志趣与处世情怀,笔端饱含敬佩之情。15.在陈师道看来,曾巩是如何处理“仕”与“隐”的关系的?请简要分析。参考答案:•①在曾巩那里,“仕”与“隐”并

非截然对立,而是可以兼容一身的。(观点态度)•②曾巩羡慕归隐。(概括)他归隐山中,两眼清明,犹如超凡脱俗的神仙。虽然决定出山入仕,但内心深处依然羡慕飞鸟、僧人自在的生活。(分析)•③曾巩积极入仕。(概

括)虽然曾巩内心向往归隐,过自由自在的生活,但他又不能忘情于天下苍生,愿意主动承担社会责任,为苍生出山有深厚的济世情怀。(分析)小贴士:1.加强对题干的解读,问什么答什么。2.加强答题规范化训练,熟悉标准,

反复推敲。3.强化对不同题材的诗歌解读及术语理解。4.强调书写,规划答案版面。“点对点呈现”+“有骨有肉,骨肉相连”要站在阅卷人角度给自己找茬,不要站在考生角度给自己找分。课后巩固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示儿子陆

游禄食无功我自知,汝曹何以报明时?为农为士亦奚异,事国事亲惟不欺。道在六经宁有尽,躬耕百亩可无饥。最亲切处今相付,熟读周公七月诗。【注】七月诗:指《诗经·风·七月》,是一首描写农民劳作和生活的农事诗。15.下列对这

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诗的首联以问句领起全篇,自然引出下文诗人对儿子的谆谆教诲。B.诗人指出,不论是侍奉父母还是服务国家,“不欺”都是至关重要的。C.诗人认为,生逢“明时”不必读书求仕,“躬耕”才是一种理想状态。D.诗人在最后强调,自己传授

给儿子的人生道理是最为真切、确实的。16.诗人指出“道在六经宁有尽”,又让儿子“熟读周公七月诗”,对此你是如何理解的?•“假使你有两块面包,你得用一块去换一朵水仙花。”——伊斯兰教创始人默罕默德•愿你在饱腹之外,眼里有高考,心里有星辰,生活有诗意!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324638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