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 现代战争与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

DOC
  • 阅读 5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8 页
  • 大小 43.860 KB
  • 2024-10-16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第13课 现代战争与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第13课 现代战争与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第13课 现代战争与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5 已有5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8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第13课 现代战争与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docx,共(8)页,43.860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a019542f3ddf4151865e52d83769b4ff.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第13课现代战争与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必备知识基础练1.十月革命影响下,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形成了一批倾向俄国、倾向社会主义的先进分子,他们“渐知工人阶级势力比学生力量大”,开始“实行和工人阶级接触而作工人运动了”。这表明()A.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条件已

经成熟B.十月革命直接引发五四运动C.工人阶级已登上政治舞台D.知识分子已成为革命主力军2.民族自决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和平进程中的重要概念,但是新独立的波兰三分之一人口不说波兰语,捷克人和斯洛伐克人只占新

共和国的67%,其余的人由德意志人、俄罗斯人和匈牙利人组成。这一现象可以从侧面印证()A.民族自决完全是一个幌子B.东欧国家的民族意识尚未觉醒C.战胜国利益制约着领土划分D.殖民统治的实质没有根本改变3.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为了彻底打败法西斯侵略者,反法西斯联盟通过了一系列声明、宣言等,在政治理论

上进一步确立了民族自决原则与废除殖民主义的正义性,明确支持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独立要求。上述内容产生的影响是()A.推动了民主革命运动的高涨B.促进了发展中国家的发展C.改变了国际社会的政治结构D.有利于

形成战后两极格局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印度的政治体制学习英国,主要官方语言为印地语和英语,而历史传统中的种姓因素等仍影响着政治与社会生活。在埃及,官方宗教和官方语言分别是伊斯兰教和阿拉伯语,但也有不少人信仰基督教并使用英语和法语。

这体现出新兴民族国家()A.完全摆脱宗主国影响B.逐步走上现代化道路C.文化呈现多样化特征D.独立过程中留有隐患5.马克垚在《世界文明史》中说,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洲这些新独立的国家并不是完全走西方走过的路……物质的成功带来了对文化的伸张。一些比较成功的国

家领导人,如新加坡、马来西亚,宣称自己的发展得益于一种精神上的力量,即“亚洲价值观”。对此理解合理的是()A.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洲新兴独立的国家完全摆脱了西方国家的文化控制B.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洲一些新兴民族国家在建设现代化过

程中,民族文化得以复兴C.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洲民族国家抛弃了西方模式,着力创建本土文化D.新加坡、马来西亚完全照搬西方文化6.建于1949年的印度国家博物馆,展示了许多代表不同宗教和讲述不同宗教故事的大小石雕和铜雕。印度教、伊斯

兰教和佛教的故事被雕刻在大大小小的石板、石方、石柱上,图案精美,保存完好,让人赞叹印度古代工匠的精工细作。其反映了印度现代文化中()A.采取宗教与政治分离政策B.尊重宗教信仰的多样性C.统治精英接受西方的自由主义D.传统的种姓因素影响着社会生活7.某埃及学者认为

,外国学校从来不会真正地符合埃及人民的心愿,从本质上看,它们绝不会教育埃及学生去热爱埃及,或保护埃及的民主。埃及教育的主体应该是自己办的学校,对外国学校的过分依赖对埃及的发展弊多利少。这从本质上说明该学者()A.主张

埃及人应该创办自己的学校B.要求摆脱外国对埃及的文化殖民C.认为发达的教育是埃及独立的保障D.意识到外国教育存在极大的弊端8.1956年的苏伊士运河危机中,英、法两国在美国的反对和苏联的压力下被迫从埃及撤军

。苏伊士运河危机直接导致英国的艾登政府垮台,其后上台的英国首相哈罗德·麦克米伦则加快了去殖民化的脚步,英国势力自此彻底退出苏伊士运河区。材料反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A.英法与美国争霸B.英国政府维护英殖民霸权C.英殖民帝国衰落D.英法与苏联争夺埃及9.1960年,

英国首相麦克米伦访问非洲,他不无感慨地说:“变革之风已经吹遍这个大陆,不管我们喜欢不喜欢,民族意识的这种增长是个政治事实。我们大家都必须承认这个事实,并且在制定国家政策时把它考虑进去。”材料中反映的历史趋势是()A.经济全球化开始B.不结盟运动兴起C.区域集团化加强D.民族的解放运动能力素

养提升练10.《世界通史》中写道:以美国为中心的当代资本主义体系建立在高度发达的科学技术基础上,资本的流动和世界市场的拓展不再局限于原来的领土范畴,而是更多地表现出超地域的全球网络特征,在这种条件下,对世界经济的控制已不需要以有

形的殖民地为前提。据此说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殖民体系崩溃的原因是()A.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反法西斯联盟树立民族自决的原则B.现代工业的新发展超越了殖民主义旧形式C.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普遍衰落D.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两大阵营对峙格局有利于民族独立11.2009年7月25日,

英国最后一名第一次世界大战老兵哈里∙帕奇去世,享年111岁。他在接受采访时曾说:“战争是不值得的,不值得为之付出一个人的生命,更别说成千上万人的生命了。”这一看法得到了许多人的支持。下列对材料中的观点理解正确的是()A.

反对战争、要求和平的观念兴起B.英国一直是坚定的和平主义的拥护者C.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保持了长久的和平D.鼓励人们采用战争去解决国际争端12.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数百万殖民地居民受到了关于自由、民主、

平等和民族自决的宣传。当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他们纷纷以新的眼光加入本民族争取独立的浪潮中。可见,两次世界大战后民族独立运动发展的原因是()A.法西斯集团的覆灭B.启蒙运动的兴起C.进步思想的传播D.战争规模的扩大13.20世纪50年代中期起,非洲涌现出一批本土史学家,他们要求清除史学研究领域的

殖民主义影响,建立民族主义历史学派,如伊巴丹学派和达累斯萨拉姆学派等,出版了一批有影响的历史著作。这反映出()A.非洲历史悠久,文明绵延不断B.民主思想传入,融合非洲传统C.独立国家兴起,重构民族历史D.殖民统治崩溃

,冷战格局形成1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印度出现民族独立运动的新高潮,英国政府不得不改变殖民政策,最终于20世纪50年代,印度和巴基斯坦都成立共和国。印度独立前后,亚洲的印度尼西亚、老挝、菲律宾、缅甸等国家也纷纷宣布独立。上述材料反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A.亚

非掀起了民族独立浪潮B.中东地区矛盾错综复杂C.亚洲民族独立运动高涨D.亚洲独立同时埋下了隐患1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第一次世界大战使得民族自决的思想得以在更宽广的范围内传播、认可。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曾经是限于欧洲的民族自决原则被宣称为普遍原则的

时机,以1917年激进的革命形式——布尔什维克革命和美国总统威尔逊的“自由”的形式为代表。诚然,威尔逊的“十四点和平纲领”所提到的只是殖民地民族的“利益”而不是“愿望”。但在战时,这是一个极其细微的差别,“民族自决”这一革命术

语已不仅在欧洲而且在殖民地世界留下了印记。对此,当时的美国国务卿指出,威尔逊总统关于自决权的宣言,会在许多地区引起不小的波澜。在俄国革命刚刚成功的1917年11月,列宁起草公布了《和平法令》,主张实现“不割地、不赔款”

的和平。这一主张成为亚非被压迫民族争取民族自决和民族独立的有力武器。材料二1947年,英国承认它的印度次大陆殖民地独立……不过,独立最终导致两个对立国家的出现,即印度教的印度和伊斯兰教的巴基斯坦,在随后几十年,它们之间爆发了三次重大战争。……1945年到1970年,70

多个新国家从帝国崩溃中诞生。……尼日利亚等国家的国界,是由19世纪帝国主义列强而不是根据当地居民的习惯和传统划定。对于新独立的民族国家而言,这些边界通常很不合理……1967年到1970年,尼日利亚陷入内战……在许多前殖民地,帝国主义的强

制性统治似乎被市场微妙的强制取代。许多新独立的国家发现,它们自己在高度商业化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挣扎(机会渺茫),因为主要的工业化国家似乎掌控一切。以往的殖民政府很少花心思平衡地发展殖民地经济……往往忽略至关重要的基础设施,包括教育和医疗卫生。事实证明,对许多新独立的国家而言,寻找专家、资本、市

场以及快速而均衡的工业化所需要的政策,是一项巨大挑战。——摘编自大卫·克里斯蒂安等《大历史:虚无与万物之间》(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民族自决”广泛传播的背景。(2)根据材料二,概括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兴独立国家存在的问题,并说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兴独

立国家存在这些问题的原因。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文化传播受到文化的维模功能和适应功能的影响。美国社会学家帕森斯在他的行动体系理论中,强调了文化子体系的功能是维模,即模式之维护的功能。文化的维模功能是社会文化的基本功能之

一。由于文化的这种功能的存在,在文化传播中,维模功能使文化圈对外来文化起到了一种选择作用和自我保护作用。外来文化有利于维护本土文化模式,便容易被接受,并被作为一种新的文化营养补充到本土文化机体中。如果外来文化对本土的文化模式具有危害性,维模功能就会起“文化警察”的

作用,竭力阻止外来破坏性文化的侵入。同时,在文化传播中,文化适应也反映了文化的一种选择性,它与文化维模原理密切相联。当一种文化传播到另一文化圈中时,它必须适应这一文化圈的文化特色和接受能力等情况。没有这种适应,传播便不能正常进行,甚至半途

夭折。实际上,在传播文化过程中,不仅外来文化要适应本土文化,而且本土文化也要适应外来文化,两者彼此相互适应,没有这种相互适应,就无法达到文化的整合。——摘编自林娜《浅论文化与传播的相互影响》根据材料提取有效信息,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就

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参考答案第13课现代战争与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1.A倾向俄国、倾向社会主义的先进分子开始“实行和工人阶级接触而作工人运动了”,说明马克思主义已与工人运动相结合,无产阶级成

立自己政党的条件已经成熟,故A项正确;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是五四运动的导火线,排除B项;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已经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开展斗争,排除C项;五四运动中的主力军是工人阶级,从材料信息不能看出知识分子在革命中的主力军作用,排除D

项。2.C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胜国声称自己是按照民族自决的原则来处理领土问题,但实际上主要是根据掠夺战败国和它们自己利益的需要来实行这一原则,一些国家,如奥地利、南斯拉夫等则是按照战胜国的利益重新划分,从而产生了材料所述

现象,说明战胜国利益制约着领土划分,C项正确;材料内容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民族自决没有得到很好的实行,但“完全”的表述过于绝对,A项错误;波兰的独立正是民族意识觉醒的表现,B项错误;波兰获得民族独立,说明波兰已经成为独立主权的国家,不能体现殖民统治,D项错误。3.A根据

材料“反法西斯联盟通过了一系列声明、宣言等,在政治理论上进一步确立了民族自决原则与废除殖民主义的正义性,明确支持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独立要求”并结合所学可知,这一系列声明推动了民主革命运动的高涨,A项正确。4.C材料“在埃及,官方宗教和官方语言分别是伊斯兰教和阿拉伯语,但也有不少人信仰基督

教并使用英语和法语”体现的是受历史因素影响,这些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的文化呈现文化多样化的特征,C项正确;从语言上来看,这些新兴民族国家并未完全摆脱宗主国的影响,排除A项;B、D两项与材料无关,排除。5.B根据材料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有些新独立的亚洲国家在现

代化建设中实现了民族文化的复兴,故B项正确;亚洲新兴独立的国家完全摆脱了西方国家的文化控制的表述过于绝对,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从材料“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洲这些新独立的国家并不是完全走西方走过的路”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仅是部分亚洲国家抛弃了西方模式,排除C项;D项说法错误,排除。6.B材

料反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印度注重发扬传统文化,展现其众多的宗教文化,这说明了印度尊重宗教信仰的多样性,故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印度宗教文化的多样性,没有体现政教分离,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印度宗教文化的多样性,自由主义、种姓制度均不符合材料主

旨,排除C、D两项。7.B根据材料“外国学校……绝不会教育埃及学生去热爱埃及”并结合所学可知,外国学校是外国对埃及进行文化殖民的手段,故该学者要求发展民族教育,体现出其要求摆脱外国对埃及的文化殖民的观点,故选B项;主张埃及人应该办自己的学校是表层信息,故排除A项;教育如

果掌握在外国人手中,也不利于埃及的民族独立,故排除C项;材料并没有批判外国教育,故排除D项。8.C材料反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伊士运河危机沉重打击了英国在非洲的殖民统治,英殖民帝国衰落,故C项正确。9.D由材料可知变革之风吹遍非洲,民族意识的增长导致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世界殖民体系趋

于瓦解,D项正确;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经济全球化在此之前就已经开始,排除A项;不结盟运动于1961年开始,排除B项;材料没有反映区域集团化,排除C项。10.B由材料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和现代工业文明的新发展更多

地表现出全球化趋势,对世界市场的需要已经超越了殖民主义的旧形式,这是导致世界殖民体系崩溃的原因之一,B项正确;民族自决原则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就已经明确提出,且材料并未提及,排除A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普遍衰落和两大阵营的对峙尽管也是世界

殖民体系崩溃的原因,但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C、D两项。11.A材料是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一名老兵对战争的反思,他明确指出战争是残酷的,战场的惨状令人无法忘怀,给人带来痛苦的回忆,战争不值得成千上万的人付出生命。这反映了战争造成的巨大伤亡和破坏在人们心中留下了长久的阴影,和平主义思潮兴

起,A项正确;材料只反映了个体的观点,而非国家观念,排除B项;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并未保持长久的和平,排除C项;题干主旨是反对战争,排除D项。12.C材料强调了“数百万殖民地居民受到了关于自由、民主、平等和民族自决的宣传”和“以新的眼光加入本民族

争取独立的浪潮中”等,反映了两次世界大战传播了自由、民主与民族独立的思想,推动了20世纪两次民族民主运动高潮的兴起,故C项正确。13.C根据材料“20世纪50年代中期起”“要求清除史学研究领域的殖民主义影响,建立民族主义

历史学派”并结合世界史可知,随着民族独立运动的兴起,许多国家相继独立,进而要求重构民族历史,C项正确;材料反映了某些史学家要求清除殖民主义的史学影响,但不能说明其历史悠久,排除A项;材料信息不能反映非洲传统思

想融合了民主思想,排除B项;材料与冷战格局形成无关,排除D项。14.C印度民族独立运动促使英国政府改变殖民政策,印度等一些亚洲国家纷纷独立,反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洲的民族独立运动高涨,C项正确;材料与非洲民族解放运动无关,A项错误;材料并未提及中东地区的矛盾,B项错误

;材料没有体现亚洲国家发展存在“隐患”,D项错误。15.参考答案(1)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俄国十月革命胜利;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无产阶级队伍壮大。(2)问题:国内政局动荡;边界争端;国家经济受制于工业化强国;基础设施落后;缺乏工业

化持续发展的条件和政策支持。原因:帝国主义对殖民地的长期掠夺;新兴独立国家自身民族宗教等因素的影响;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尚未建立。16.参考答案示例一论题: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相互适应推动文化的自我更新。论述:佛教在汉代传入中国。东晋南北朝时代,佛教已经成为中国最

有影响的宗教之一。中国人在消化佛教哲学的同时,也把儒学融入佛教,使佛教本土化。唐宋时期,儒家学者又从佛教中汲取养料。近代中国洋务运动坚持“中体西用”,主张在传统文化的框架内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挽救统治危机;维新派“托古改制

”,把中国儒家思想与西方政治学说相结合;新文化运动大胆突破了中国传统思想的束缚,主张全面学习西方,民主、科学等逐渐深入人心。结论:文化更新需要不断地取长补短,取长补短是文化不断发展的动力。示例二论题:外来文化传播需要适应本土文化环境才能立足。论述:汉代传入中国的佛教,表现出对中国原有文化圈的强烈依

附和适应。在魏晋至隋唐时期,佛教不断地吸收儒道思想,对自身传统作出自我改造,迎合民众的心理需要,它们与中国的儒家与道教混合在一起,对维护封建社会秩序发挥了强大的教化功能。北宋时经过儒家学者的努力,儒学吸收了佛道思想,将儒学上

升到天理高度,形成理学,佛教成为中国本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此相反,随着西学东渐,基督教传入中国时,没有与中国本土文化相适应,因此在明清时期未能广泛传播,未能从总体上影响中国文化。由此可见,外来文化的输入需要一定的客观条件,如果条件不具备,文化交流就会遇到各种阻碍,外来文化只有适应当时的

文化环境和自然环境,才能在原有文化圈中找到立足点。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324638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