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鉴赏古诗歌语言 炼字 炼句课件68张.pptx,共(68)页,1.097 M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a0146e06532182738b8e7b98920f9928.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语不惊人死不休---杜甫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贾岛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卢延让鉴赏古诗歌语言之炼字学习目标1.了解并掌握“炼字”的分类;2.了解并掌握炼字题的命题角度及答题技巧;3.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鉴赏古诗歌语言诗
歌是锤炼的语言艺术。这一特点就决定了“诗歌语言”是高考的常考点,与其他考点相比,鉴赏诗歌的语言难度中等,属保分考法。分析诗歌语言的妙处,除了理解诗歌语言的字面意义之外,还要分析语言的表达效果,进而把握好诗歌表情达意的语言特色。从近
几年的高考试题看,对诗歌语言的鉴赏包括:炼字(含诗眼)、炼句和炼篇(赏析语言风格)。●考法一炼字(含诗眼)●炼字,多指诗歌中那些经过推敲,用得准确、生动,能传神地表现事物和情感等鲜明特征的字词。一般是动词、
形容词,有时是副词或数量词、叠词。高考链接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问题。内宴奉诏作曹翰①三十年前学六韬②,英名尝得预时髦③。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臂健尚嫌弓力软,眼明犹识阵云高④。庭前昨夜秋风起,羞见盘花旧战袍。【注】①曹翰(92
3—992),宋初名将。②六韬:古代兵书。③时髦:指当代俊杰。④阵云:战争中的云气,这里有战阵之意。1.诗的颈联又作“臂弱尚嫌弓力软,眼昏犹识阵云高”,你认为哪一种比较好?为什么?请简要分析。高考链接1.诗的颈联又作“臂弱尚嫌弓力软,眼昏犹识阵云高”,你认为哪一种比
较好?为什么?请简要分析。【答案】观点一:作“弱”“昏”好。①“臂弱”“眼昏”表明作者承认自己年老体衰的客观事实,但强调即便如此,也还是能够去冲锋陷阵;②更强烈地表现出作者只要一息尚存,就不忘杀敌报国的刚毅精神。观点二:作“健”“明”好。
①“臂健”“眼明”表明作者认为虽然岁月流逝,但身体依然强健,当然还可以冲锋陷阵,为国驱驰;②表现出作者心存随时准备杀敌报国的坚定信念,而忘记自己老之将至。高考链接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登裴秀才迪小台[唐]王维端居不出户,满目望
云山。落日鸟边下,秋原人外闲。遥知远林际,不见此檐间。好客多乘月,应门莫上关。(选自《全唐诗》)(1)“满目望云山”句中“望”字一作“空”,你认为这两个字用哪个更好?请说明理由。高考链接【答案】“望”:照应题目中的“登台”,引出后面描写的景物。或
“空”:①营造空旷的意境;②流露出超然心态。高考链接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卜算子张元幹[注]风露湿行云,沙水迷归艇。卧看明河月满空,斗挂苍山顶。万古只青天,多事悲人境。起舞闻鸡酒未醒,潮落秋江冷。【注】张元幹,宋代爱国词
人。(1)请对上片前两句中的“湿”“迷”二字分别作简要赏析。(4分)高考链接【答案】①“湿”字,描写地面浓重的风露水汽使行云也充满湿气而显得厚重凝滞,突出了外在环境的潮湿、阴冷,表现了作者凄凉和沉重的心情。②
“迷”字,描写水面迷蒙的雾气使归舟迷失了航向,烘托出朦胧、迷茫的氛围,表现了作者内心的迷惘。高考链接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早过大通驿①查慎行夙雾才醒后,朝阳未吐间。翠烟遥辨市,红树忽移湾。风软
一江水,云轻九子山。画家浓淡意,斟酌在荆关②。【注】①大通驿:在安徽铜陵,大通河由此入长江,作者乘船途经此地。②荆关:五代后梁画家荆浩、关仝,二人擅长山水画。(1)第三联的“软”字在艺术表现上很有特色,请作赏析。(3
分)高考链接【答案】“软”字一语双关,既是写风软,也是写江水之软。写出了微风轻柔,温软拂面,也写出了软风吹拂江水,使江水也变得温柔绵软,微波轻漾。展现了一幅风吹波澜、风和水暖的清晨美景,生动形象,具有艺术感染力。1、某句中最精炼传神的分别是哪一个字,请简要赏析。2、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
在哪里?3、这首诗某句中某字可否换成另一字?请简述理由。4、诗歌的诗眼是什么?鉴赏它的妙处。5、某个字被认为是全诗的关键,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常见提问方式真题导航——明考法[典例](2017·山东高考)阅读下面
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早上五盘岭①岑参平旦驱驷马,旷然出五盘②。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苍翠烟景曙,森沉云树寒。松疏露孤驿,花密藏回滩。栈道溪雨滑,畬田原草干。此行为知己,不觉蜀道难。[注]①唐代宗大历元年(766)春,岑参作为僚属随剑南西川节度使杜鸿渐
入蜀平乱,途经五盘岭时作。五盘岭:秦、蜀交界处峻岭,其山道曲折盘旋,故名。②出五盘:攀越五盘山道登上山巅。一、读懂诗意读题目题目点明时间、地点:______________读作者岑参,唐代边塞诗人,对边塞风光、军旅生活以及少数民族的文化风俗有亲切的感受,故其边塞诗尤多佳作读注
释注释①点明背景、介绍五盘岭,注释②疏通文意抓关键句“此行为知己,不觉蜀道难”,虽然诗人描绘了________,但是为了朋友,并不以之为苦早上、五盘岭蜀道之难二、准做题目“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中的“斗”“攒”两字,生动传神,所写景物特征鲜明,请作简要
分析。(4分)解析:首先对所要鉴赏的关键字进行解释。“斗”意为“相斗”;“攒”意为“攒聚,聚集”。然后描述情景。把该字放入原句中,再现诗人所描绘的情景。“斗”描写两岸崖石耸峙欲错,犹如两兽相斗;“攒”描写群峰相连,层次莫辨,仿佛聚在一起。最后评析效果。本题主要从“描物”的角度分析表达
效果。“斗”凸显了江崖陡峭、峥嵘之势,“攒”刻画了峰峦密集、重叠之态。参考答案:①“斗”,相斗。(析本义)描写两岸崖石耸峙欲错,犹如两兽相斗,(描情景)凸显了江崖陡峭、峥嵘之势。(从“描物”角度说效果)②“攒”,攒聚,聚集。(析本义
)描写群峰相连,层次莫辨,仿佛聚在一起,(描情景)刻画了峰峦密集、重叠之态。(从“描物”角度说效果)(一)必备知识1.古代诗歌“炼字”分类分类示例传神显旨的词“暖风熏得游人醉”中的“醉”字表明了那些忘怀故国之人的可耻嘴脸
,他们不但志气丧失,甚至连骨气也没有了。这一字凝聚了作者的感慨和激愤。以动衬静的词“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中的“喧”和“动”以动景衬静景,使境界更为幽深,更好地表现了诗人恬静的内心世界。以动写静的词“云破月来花弄影”中的“破”字,将静物动态化,写出明月冲破云层的动感。尽显
情态的词“红杏枝头春意闹”中的“闹”字,既是绘景,又是写情,它不仅描绘了杏花盛开的艳丽景色,还写出了在春风吹拂下,杏枝摇曳,花儿微动的活泼神情。以乐衬哀的词“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中的碧江、白鸟、青山、艳花等写
出了春天的美好景象,与下句“何日是归年”的思乡伤感形成对比,以乐景衬哀情。叠词“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中的“迢迢”写牵牛星之远,“皎皎”写织女星之明。表颜色的词“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中,一“红”一“绿”,将春光渐渐消逝,初夏缓缓到来的过程形象地表现出来,暗示时序转换,青
春不再。拟声形象的词“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中的“嘈嘈”“切切”等拟声词,把抽象无形的乐声写得生动传神,具体实在,使人顿生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逼真感受。2.诗眼类型类型示例分析思想的凝聚点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深”
是诗眼,不仅概括了诗的内容,而且将“潭水之深”与“友谊之深”巧妙地联系起来。结构的总起点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白居易《忆江南(其一)》]“好”字统领全篇,摄尽江南春色的种种佳处,而诗人的赞颂之意与向往之情也尽寓其中。精妙的闪光
点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蒸”写出湖面丰厚的蓄积,仿佛广大的云梦泽都受到洞庭湖的滋养哺育。“撼”突出了洞庭湖汹涌澎湃的气势,极为有力。(二)必会方法1.品味关键词(炼字)“三步骤”2.确定诗眼“五角度”内容上
最能揭示诗人情感的字(词),如“愁”“思”“忆”“惊”(这类字是直接揭示)和“凉”“冷”“孤”(这类字常常语意双关,一方面指自然界中的凉、冷、孤,另一方面指诗人或主人公的心理感受)修辞上常常出现在描写句中,且常运用比喻、拟
人等修辞手法词性上这类字(词)以动词和形容词为主,具有“多重含义”。以最少的语言表达最多的思想的动词、临时改变词性的形容词等往往是“诗眼”结构上最能统领全篇的字(词)。全诗或明或暗地围绕该字(词)来写,只是各有侧重,此类字(词)以形容词或动词为主位置上五言诗一般是句中第三个字,七言诗一般是句中
第五个字3.赏析诗眼“三步骤”检(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春题湖上①白居易湖上春来似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碧毯线头抽早稻,青罗裙带展新蒲。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注]①白居易曾就任杭州刺史,在职期间,兴
修水利,疏浚西湖,甚为便民。此诗作于诗人卸杭州刺史任之前夕。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诗围绕“春”“湖”展开景境,前三联绘景,尾联抒情,全诗情景交融,物我划一。B.首联对春天的西
湖作了介绍:乱峰簇拥,水面平铺,湖光山色,相映成趣,有如“画图”。C.颔联借比喻为景物生色,山松似翠,水月似珠,巧极形容,宛然一幅玲珑精致的工笔画。D.诗人别出心裁地在山水中嵌入农事,表现了一种变格出新,流
露了诗人归隐田园山水之意。解析:D项,“流露了诗人归隐田园山水之意”错误,本诗并未流露诗人归隐之意,而是隐含诗人对湖区百姓的关怀。答案:D2.有人说诗歌颈联诗意地描绘农事,尽显“春来”时特有的美色,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此“春来”之景。解析:从炼字看,颈联最有表现力的两个词是“抽”和“展
”。诗句抓住“抽”和“展”两个动词来写早稻犹如碧毯上抽出的线头,新蒲像青罗裙上舒展的飘带。把本来静态的事物写得极富动态和情趣,凸显了春来万物的生机与活力,给人一种形象的画面感。参考答案:①这两句的动词“抽”和
“展”极为传神。②“抽”字写出秧苗才离开母体、吃力地生长的情状,“展”字可见蒲草初长嫩叶时轻盈、洒脱的风姿。③两个动词传神地表现了“春来”之时的生机。(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3~4题。登楼①杜甫花近高楼伤客心
,万方多难此登临。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②。[注]①本诗为杜甫客居成都时所作。②梁甫吟:《三国志》记载,诸葛亮躬耕南亩时,好为《梁甫吟》。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
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点名题意,提挈全篇,“花近高楼”是眼中所见,以乐景写哀情;“登临”二字以高屋建瓴之势领起下文的种种观感。B.颔联描写锦江春色,是登楼所见,锦江流水挟着春色从天边汹涌而来,玉垒山浮云飘忽起灭,正像古今世
势的风云变幻。C.颈联议论天下大势,是登楼所想,“北极”象征大唐政权,但君主昏庸;后句是对入侵者的警告,忧虑中透露出坚定的信念。D.杜诗格律谨严,意境雄浑。颔联以“天地”对“古今”,时空相应,意境宏阔悠远;颈联对仗工整,词严义正,浩气凛然。解析:C项,“君
主昏庸”错,原句意思是指大唐政权不会发生改变,稳固如初。答案:C4.“伤”是本诗的诗眼,请结合全诗谈谈诗人的“伤”体现在哪里。解析:“花近高楼伤客心”,诗人此时客居他乡,登上高楼看见满眼的春花,这美景恰恰反衬出诗人远离家乡漂泊的愁苦之感。“万方多难此登临”,强调当时的政治局
势动荡不安,吐蕃入侵,时局艰危,诗人为国忧心。“可怜后主还祠庙”,可叹蜀后主刘禅那样的昏君,仍然在祠庙中享受祭祀。刘禅宠信宦官导致亡国的结局,这句暗写君主无道。“日暮聊为梁甫吟”,黄昏的时候“我”也姑且吟诵那
《梁甫吟》。诗人借诸葛亮来抒发自身怀才不遇、理想抱负无法实现的伤痛。据此分析概括即可。参考答案:①客居他乡。诗人客居成都,漂泊流离。②万方多难。时局动荡,诗人感时伤乱。③空怀济世之心。当世只有刘后主那样的昏君,却没有像诸葛亮一样的贤相,诗人空怀济世之心,苦无报国之路。鉴赏古诗歌语言之
炼句学习目标1.了解并掌握炼句题的命题角度及答题技巧;考法二炼句炼句类考题题型包括赏析句子和理解句子含意。赏析句子重在句中“技”,主要从技巧、情感等角度赏析;理解句子含意重在句中“意”,主要从内容、情感等角度赏
析。炼句类考题因其没有固定的套路,能够考查学生真正读懂诗歌的能力而备受命题人青睐,频频出现在高考试卷上。高考链接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题许道宁画[注]陈与义满眼长江水,苍然何郡山?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众木俱含晚,孤云遂不还。此中有佳
句,吟断不相关。[注]许道宁:北宋画家。15.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这幅画有什么样的评价?(6分)高考链接【答案】“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意思是画作里蕴含着美好的诗句,但是怎么吟诵也难以与画意相合,也吟不尽画作包含的丰富意蕴。从中可以
看到诗人对这幅画高度赞美,称赞画之精妙。高考链接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夏日游山家同夏少府骆宾王返照下层岑,物外狎招寻。兰径薰幽珮,槐庭落暗金。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一遣樊笼累,唯馀松桂心。(1)请简要赏析“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3分)高考链接
【答案】用山谷的幽静、空旷来衬托风声格外响亮,与月色分外之浓。视听兼具,动静结合,突出表现了山间空旷、静寂的美好景致。高考链接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残春旅舍韩偓①旅舍残春宿雨晴,恍然心地忆咸京②。树头
蜂抱花须落,池面鱼吹柳絮行。禅伏诗魔归净域,酒冲愁阵出奇兵。两梁③免被尘埃污,拂拭朝簪④待眼明。【注】①韩偓(约842—923):字致尧,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这首诗是作者流徙闽地时所作。②咸京:这里借指都城长安。③梁:官帽上的横脊,古代以梁的多少区分官阶。④朝簪:朝廷官员
的冠饰。1.古人认为这首诗的颔联“乃晚唐巧句”,请指出这一联巧在哪里,并简要赏析。(5分)高考链接答案:①构思巧妙,把“花须落”“柳絮行”这些常见的残春景象与“蜂抱”“鱼吹”联系起来,十分新奇;②用词巧妙,“抱”“吹”的使用虽然出人意料,却又显得非常自然。高考链接阅读下面这首宋词
,完成1、2题。点绛唇·访牟存叟南漪钓隐周晋午梦初回,卷帘尽放春愁去。昼长无侣,自对黄鹂语。絮影香,春在无人处。移舟去。未成新句,一砚梨花雨。1.“卷帘尽放春愁去”一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何妙处?请结合词句赏析。(5
分)高考链接【答案】此句采用了比拟(拟物)的手法,化无形为有形,使抽象的春愁变得形象、生动。真题导航——明考法[例一](2021·新高考全国卷Ⅰ)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寄江州白司马①杨巨源江州司马平安否?惠远②东林住得无?湓浦曾闻似
衣带,庐峰见说胜香炉。题诗岁晏离鸿断,望阙天遥病鹤孤。莫谩③拘牵雨花社④,青云依旧是前途。[注]①江州白司马:即白居易。②惠远:东晋高僧,居庐山东林寺。③莫谩:不要。④雨花社:指佛教讲经的集会。一、读懂诗意读题目“寄”表明这是一首,表明了对象是;结合教材《琵琶行》可知暗含了当时白居易被
贬江州的背景读注释明了背景,白居易已经被贬江州司马;明了典故,高僧惠远曾在江州附近说法;疏通文意,解决疑难字词抓关键抓住关键词句,明了诗人态度。“平安否?”,表明诗人_____________;“莫谩拘牵雨花社”
,表明诗人对佛法的态度是反对的,希望友人不要沉溺佛法赠酬应答诗白居易对友人的挂念二、准做题目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根据内容分析,这首诗的写作时间应该与白居易的《琵琶行》比较接近。B.第三句使用“一衣带水”的
典故,表现出朋友之间“天涯若比邻”之意。C.第六句中的“病鹤”指的是白居易,他怀恋长安,时常遥望京城的宫阙。D.诗人最后开解朋友,目前虽然身处贬谪之中,但未来的前途依然很远大。解析:理解错误。第三句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湓水比作衣带,写出了江水的曲折灵动,并未使用“
一衣带水”的典故,也没有体现“天涯若比邻”的意思,本句是希望友人能够饱览自然的秀美风光。答案:B2.前人论此诗,认为第二句已包含委婉劝告的意思,对这一观点应怎样理解?请简要分析。解析:题目中的“包含委婉劝告的意思”,已经提示考生解答此题的方向。分析诗句表达的情感态度,首先要
理解诗句的意思,然后联系全诗进行赏析。本句的意思是:高僧惠远曾住的东林寺,不知你去住过吗?联系上句“江州司马平安否”可知,首联运用两个问句,以关切的口吻询问友人近况,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牵挂,希望友人不要因贬谪而忧虑。此句亦与尾联形成呼应,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劝勉
,不要过度沉浸佛法,相信自己依然可以青云直上。参考答案:第二句以问句的形式,委婉地表达了诗人对白居易出入佛寺的问候与关心。同时与尾联中“莫谩”“青云依旧”等词语相呼应,劝告友人不要过度沉浸在佛法当中,千万不要消沉,他日依然可以青云直上,前途无量。[例二](
2017·全国卷Ⅰ)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欧阳修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一、读懂诗意读
题目①交代地点:;②表明了事件:_____________;③暗示诗人身份:_______抓关键群英、战士、公卿等词表现了诗人对本次考试,内心喜悦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主考官充满期待二、准做题目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A.诗的第一句写出了考场肃穆而又怡人的环境
,衬托出作者的喜悦心情。B.第三句重点在表现考生们奋勇争先、一往无前,所以把他们比作战士。C.参加礼部考试的考生都由各地选送而来,道德品行是选送的首要依据。D.朝廷对考生寄予了殷切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材。E.作
者承认自己体弱多病的事实,表示选材工作要依靠其他考官来完成。解析:B项,“重点在表现考生们奋勇争先,一往无前”错误。第三句中的“衔枚”,是指古代军队秘密行动时,让兵士口中横衔着枚(像筷子的东西),防止说话,以免敌
人发觉。此处形容人人肃静。本句重在表现考生们紧张肃穆地应考的情形。E项,诗歌的尾联是诗人自谦的话,表现了他对同僚的谆谆嘱托,不是说诗人真的体弱多病。答案:BE2.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6分)解析:首先观察诗句,有特殊表现手
法的要指出并进行分析。本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先点出其修辞手法——比喻,将考生们写字的声音比作春蚕嚼食桑叶的声音;再表述这样写的作用和表达效果,即生动地写出考生们应考的情形,以声音衬托考场的寂静、庄严;最后点出这样写所表现出的诗人的
情感——看到才华横溢的考生们内心流露出的喜悦之情。参考答案:①用春蚕食叶描摹考场内考生落笔纸上的声响,生动贴切;②动中见静,越发见出考场的庄严寂静;③强化诗人充满希望的喜悦之情。系统知能——建模型(一)炼句“三注意”1.注意诗句中精当的动词、形容词以及叠词、修饰词等,它们往往对诗句表情达意起
很大的作用。2.注意诗句运用的表达方式、表现手法。3.注意结合诗的内容分析诗句的含意。在赏析某一句诗时,只有结合全诗的内容来分析,才能理解诗句的多层意思,明了诗句在开拓意境、创设氛围或表达情感方面的作用。(二)炼句题解答“两步骤”炼句重在赏句中“意”、句中“技
”,也就是说一般从艺术特色和情感内容两大方面进行赏析。(三)炼句题常用答题句式这句诗运用××的手法(注意从语言特点、表达技巧、结构特点等多角度赏析),写出了××的景象(人物特点、物象特点等),表达(或“表现”)了作者××的情感(或“情操”)。迁移应用——融会通(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送人过卫州杨巨源忆昔征南府内游,君家东阁最淹留。纵横联句长侵晓,次第看花直到秋。论旧举杯先下泪,伤离临水更登楼。相思前路几回首,满眼青山过卫州。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追溯过往,当年与友人在征南幕府共事,也曾在友人家经常逗留,足见两人
相知之深。B.颔联转写别后重逢的场景,纵意联诗通宵达旦,尽情赏花直到秋来,极言今日相聚之欢。C.别筵上情难自抑,未饮下泪;行舟已远,犹复登楼远眺。颈联描摹送别之景,如在目前。D.无论叙事还是描写,诗中语言朴实无华,不
刻意雕琢,但诗意醇厚,情真意切,感人至深。解析:B项,“极言今日相聚之欢”错。颔联回忆过去的交往,作诗联句经常是通宵达旦,从开春起连续赏花,直到秋天花都开尽了。如此朝夕相处,非常亲密。为下文的离别作铺垫,昔日的欢愉反衬今日离别的伤痛。答案:B2.前人评
价本诗的尾联有“摇曳之致”,请加以赏析。解析:“摇曳之致”意为抒情含蓄曲折,可从内容和抒情手法角度进行赏析。尾联设想友人离京后的情景,属于从对方起笔生情的虚写手法:想象朋友频频回望,恰是对朋友的牵挂和惦念;自己不能一路相送,想
象“满眼青山”陪伴友人前行,委婉地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和祝福。参考答案:尾联纯用虚写,不写自己,而从对方着笔,想象友人途中频频回望,来表达自己对友人的牵挂;不直言劝慰,而是想象友人此去,一路青山作伴,来表达对友人的祝福。(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3~4题。夜登白帝城楼怀少陵先生陆游拾遗白发有谁怜
,零落歌诗遍两川。人立飞楼今已矣,浪翻孤月尚依然。升沉自古无穷事,愚智同归有限年。此意凄凉谁共语,夜阑鸥鹭起沙边。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既表达对杜甫晚年悲苦命运的深切同情,又有对其文学成就的高度赞美。B.第四句中“浪翻孤月”描写了江面浪翻涛涌、孤月随波翻动的景象
,生动逼真。C.颈联表达了诗人对自古世事浮浮沉沉的感慨,暗含人生短暂应随遇而安之意。D.本诗诗风与杜甫《登高》相似,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风格沉郁悲凉。解析:C项,“暗含人生短暂应随遇而安之意”错。颈联是说自古以来“升沉无穷”而人生无论“愚智”都“有限”,所以应该在有限之年施展自己的雄伟抱负
。答案:C4.有人说这首诗尾联伤感之情溢于言表,对这一观点应该怎么理解?请简要分析。解析:“此意凄凉”包含两层含义。陆游四十六岁出任夔州通判。在一个“浪翻孤月”的夜晚,陆游登上白帝楼而忆及杜甫,并为他贫病衰迈流落夔州而致慨。杜甫空有“致君尧舜上”的抱负,忍受了
十年“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的困顿,好不容易当上了左拾遗,却因安史之乱而流落;而晚年的杜甫只能在长江上漂泊,理想再也无法实现。此时的陆游在夜深人静的时候,看见鸥鹭在水沙边飞起,想起杜甫曾在《旅夜书怀
》里形容自己“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陆游把此处的鸥鹭想作是杜甫,在与自己共话凄凉。而他自己也同杜甫一样,想用所学为君为民做一番事业,成一世功名,却得不到机会;他悲怀杜甫,也是自伤,为自己空有报国之志却无报国之门,壮志难
酬而感到凄凉。人已去,景犹存,文人的落泊命运,还在一代接一代延续。●参考答案:①为杜甫贫病衰迈流落夔州,一生抱负无法实现而感到凄凉;②为自己空有报国之志却无报国之门,壮志难酬而感到凄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