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新高考生物考前冲刺角度11 生态恢复类试题含解析.doc,共(8)页,200.500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9f73d92507047e45e69b3a097d478c1f.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1-角度4生态恢复类试题(建议用时:45分钟)1.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利用沉水植物密刺苦草在某湖进行了相关实验,探究密刺苦草对城市水体生态修复的作用,得到下表所示结果。实验区内外主要水质指标对比日期浊度相对值透明度/cm溶解氧含量/(mg·L-1)实验区内实验区外实验区内实
验区外实验区内实验区外8月10日13.2818.1541379.18.88月25日7.529.9255417.35.89月4日8.1411.43534810.46.29月8日2.038.84694712.15.79月12日4.6411.23654911.26.39月20日0.768.13
784712.67.512月6日1.118.731256510.67.71请回答下列问题:(1)水体污染、水资源短缺是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之一,此外还有哪些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请列举两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密刺苦草属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________,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密刺苦草对该湖水体的净化作用属于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____价值。(4)根据表中数据分析,密刺苦草对城市水体生态修复
作用明显,对比实验区内外,具体可总结出哪些规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答出三点即可)。溶解氧含量发生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与实验区外相比,推测实验区内生物种类和数量将____________,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退化荒丘上建成的塞罕坝林场是我国荒漠化治理的典范。历史上塞罕坝林场由于被过度
采伐,土地日渐贫瘠,森林覆盖率极低。经过建设者的艰苦奋斗,而今的塞罕坝林场森林覆盖率得到极大提高,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回答下列相关问题:(1)荒原变林海的过程属于____________(填“初生”或“次生”)演替。在此群落演替的过程中,群落结构
日趋复杂,森林中的植物和动物在地上和地下均有明显的分层现象,这种分层现象称为群落的____________。不同植物的根系在不同土壤层分布有利于其充分利用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等资源,同时也为土壤小动物提供了_____________
_______。(2)为更好地管理、利用林木资源,科研人员研究了不同砍伐强度对塞罕坝林场落叶松人工林的林木生物量的影响,结果如下表所示。表中结果显示砍伐强度与树龄、林木生物量的关系是①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见,适度砍伐有利于提高林木生
物量,可以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据表中数据,可给林场建设者们提出的建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塞罕坝林场的主要树种有落叶松,对落叶松有危害的常见害虫为松毛虫。林场建设者为
防治松毛虫提出了两种方案:一是喷施高效农药;二是投放松毛虫的天敌——寄生蜂。请对上述两种方案进行评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黄河某河段因沿线城市扩建等因素而受到严重污染,近几年随着环境保护力度的加大,该河段生态环境逐渐恢复。请回答下列问题:(1)群落的_____
_______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河流群落中的生物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相互作用共同形成河流生态系统。(2)由于城市污水和工业废水排放过多,河水中N、P含量升高,造成水体富营养化,浮游藻
类大量繁殖,引起水体溶氧量迅速下降,造成鱼类等生物死亡,导致水质进一步恶化,这一过程中存在____________调节;该河流在受到污染后难以恢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专家建议,在水体发绿的初期,适量投放喜欢
滤食藻类的鲢鱼来控制藻类数量,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____价值。(3)从能量流动的角度看,河流中以藻类和浮游植物为代表的生态系统成分,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2020·沈阳高三一模)某经过改造的湖泊生态系统
主要存在三个营养级,分别为植物、植食性动物和肉食性动物。三个营养级的能量流动调查结果如下表所示(单位:×103kJ)。回答下列问题:食物链植物植食性动物肉食性动物同化量463XY呼吸作用消耗9624.
53.8未被利用29229.33.1分解者分解122.10.2(1)该湖泊中全部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共同构成了____________。(2)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此,生产者可以说是生态系统的基石。(3)分析上表中的数据,植物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为____________kJ,能量由
第二营养级向第三营养级的传递效率约为____________(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植食性动物同化的能量流入分解者的部分包括-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部分。(4)湖泊受到轻微污染时,可以通过自身的净化作用很快恢复到接近原来的状态,这是由于湖泊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近年来,人们用实际行动诠释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的理念。随着生态学的研究进展,人们逐渐认识到各种“干扰”在生态建设中的重要意义,“干扰”是指引起群落、生态系统结构及特性发生变化的因素,在生态系统中,物种对“干扰”的忍受能力和它的竞争能力之间存在一个平衡。生态学家在塞罕坝林场恢
复的过程中做了大量的研究,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1)长期施用化肥会造成土壤酸化,餐厨垃圾可加工成“有机肥”,实现垃圾的再利用。研究人员选定林场甲、乙两块地,分别长期施用餐厨“有机肥”和化肥后,调查结果如下。据图分析,甲地与乙地相比,长期施用餐厨“有机肥”的优势是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采伐是影响森林更新的主要人为“干扰”因素之一,适度采伐所形成的林隙,可更新树种的种类和数量。一般林隙中更新树种的种类和数
量常多于树冠下,分析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有人提出“对退化的林地不能只是单纯地保护,也应适度地干扰来提高生物多样性”,提出这一观点的理由是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退化林场的恢复属于____________演替;除了“干扰”强度外,你觉得还-5-应对“干
扰”的哪些方面补充实验研究?____________(写出一点即可)。6.在北方农牧交错带的中温带半干旱区,当农田连续耕作六年后,农作物产量往往下降,弃耕后土地易沙化。对三片弃耕土地分别采取围封禁牧、人工种植灌木或乔木等恢复措施,灌木、乔木成活后该地自然恢复。十五年后
进行调查,结果见下表。指标样地土壤含水量/%土壤全氮/(g·kg-1)草本植物种数/种节肢动物个体数/(只·样本-1)节肢动物多样性指数*弃耕地(对照)0.260.091.13.10.6禁牧草地0.660.
362.69.41.7人工灌木林0.770.422.87.40.8人工乔木林1.370.271.610.01.1*多样性指数综合反映丰富度和均匀度据表回答下列问题:(1)土壤含水量增加最明显的是____________样地。土壤全氮增加最明显的是_____
_______样地,这是该样地内豆科植物与根瘤菌相互作用的结果,豆科植物与根瘤菌的种间关系为____________。(2)三种恢复措施均可改良土壤,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____价值。(3)在半干旱
地区,节肢动物是物种最丰富和数量最多的类群,在食物网中占据重要地位,其多样性一定程度上可反映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从生物多样性角度分析,三种恢复措施中更适宜中温带半干旱区的是________________。(4)在中温带半干旱区,草原生态系统比农田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更_______
_____。参考答案与解析角度4生态恢复类试题1.解析:(1)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主要包括全球气候变化、水资源短缺、臭氧层破坏、酸雨、土地荒漠化、海洋污染和生物多样性锐减。(2)密刺苦草是绿色植物,属于生产者,生产者的作用是通过光合作用,把太阳能固定在它们所制造的-6-有机物
中,从而使太阳能转变成化学能。(3)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气候、净化水质等生态功能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4)分析实验要注意单一变量原则和对照原则。对比表中数据可得出:随着时间延长,实验区内水体浊度下降,远低于实验区外;水体透明度增加,显著高于
实验区外;溶解氧含量增加,高于实验区外。密刺苦草能够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使水中的溶解氧含量增加。(5)实验区内水体得到净化,水质变好,生物种类和数量可能增加,原因是密刺苦草的生长为其他生物的生存提供了食物和栖息环境等。答案:(1)酸雨、土地荒漠化、海洋污染、生物多
样性锐减(答出两项即可)(2)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把太阳能固定在它们所制造的有机物中,从而使太阳能变成化学能(答案合理即可)(3)间接(4)随着时间延长,实验区内水体浊度下降,远低于实验区外;水体透明度增加,显著高于实验区外;溶解氧含量增加,高于实验区外等(答案合理即可)密刺苦草能够进行较强的
光合作用,释放氧气,增加水体的溶解氧含量(答案合理即可)(5)增加密刺苦草的生长为其他生物提供了食物和生存环境等(答案合理即可)2.解析:(1)荒原变林海的过程属于次生演替。森林中的植物和动物在地上和地下均有明显的分层现象,这种分层现象称为群落的垂直结构。不同植
物的根系在不同土壤层分布有利于其充分利用水、无机盐等资源,同时也为土壤小动物提供了食物和栖息空间。(2)分析表中数据可发现,一定范围内,提高砍伐强度能提高林木生物量,但相比之下,采用38.6%的砍伐强度砍伐30年树龄的落叶松更有利于提高林木生物量
。(3)喷施高效农药属于化学防治,这种防治方法会降低生物多样性,对害虫的抗药性进行选择,易导致虫害再次爆发,还会造成环境污染。投放松毛虫的天敌寄生蜂属于生物防治,这种方法可以长期控制害虫数量,维持生态平衡,同时不会造成环境污染。因此建议采用生物防治。答案
:(1)次生垂直结构水、无机盐(矿质营养)食物和栖息空间(答案合理即可)(2)①一定范围内,林木生物量随砍伐强度的增加而增加②同一砍伐强度下,砍伐30年树龄的落叶松更有利于提高林木生物量采用38.6%的砍伐强度砍伐30年树龄的落叶松更有利于提高林木生物量
(3)喷施高效农药会降低生物多样性,对害虫的抗药性进行选择,易导致虫害再次爆发,还会造成环境污染,不-7-可取。投放寄生蜂可以长期控制害虫数量,维持生态平衡,同时不会造成环境污染,可取3.解析:(1)群落的物种组成是
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河流群落中的生物及其生存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共同形成河流生态系统。(2)由于城市污水和工业废水排放过多,河水中N、P含量升高,造成水体富营养化,浮游藻类大量繁殖,引起水体溶氧量迅速下降,造成鱼类等生物死亡,导致水质进一步恶化,这一过程中存在正
反馈调节;该河流在受到污染后难以恢复的原因是污染超过了河流的自我调节能力。专家建议,在水体发绿的初期,适量投放喜欢滤食藻类的鲢鱼来控制藻类数量,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3)河流中藻类和浮游植物是生产者,从能量流动的角度看,河流中藻类和浮游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把太阳能
转变成化学能。答案:(1)物种组成其生存的无机环境(2)正反馈污染超过了一定限度(污染超过了河流的自我调节能力,答案合理即可)间接(3)把太阳能转变成化学能4.解析:(1)生物群落的组成包括生态系统中全部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2)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把太阳能固定在有机物中(
或制造有机物),将太阳能转变成化学能,从而被生物利用。(3)输入第一营养级的能量,一部分在生产者的呼吸作用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一部分用于生产者的生长、发育和繁殖。因此,植物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为(463-96)×103kJ=367×103kJ。分析题表中的数据可知,初级消费者的同化量为X
=(463-96-292-12)×103=63×103kJ,次级消费者的同化量为Y=(63-24.5-29.3-2.1)×103kJ=7.1×103kJ,能量由第二营养级向第三营养级的传递效率约为YX×100%=7.1×103kJ6
3×103kJ×100%≈11.27%。植食性动物同化的能量流入分解者的部分包括植食性动物的遗体残骸和肉食性动物的粪便量两部分。(4)湖泊受到轻微污染时,可以通过自身的净化作用很快恢复到接近原来的状态,这是由于湖泊具
有恢复力稳定性(或自我调节能力)。答案:(1)生物群落(2)通过光合作用,把太阳能固定在它们制造的有机物中,将太阳能转变成化学能,从而可以被生物利用(3)367×10311.27%植食性动物的遗体残骸和肉食性动物的粪便量(4)恢复力稳定性(或自我调节能力
)5.(1)物种丰富度增加,某些种群数量不至于过高(2)林隙能提供更多的阳光-8-和空间资源(3)若单纯地保护,由于优势种占据资源而排除弱的竞争种,使丰富度也随之降低;只有适度干扰,才能使物种在对干扰的忍受能力和它的竞争能力之间保持
一个平衡,提高生物多样性(4)次生干扰的频率(其他合理答案也可)6.解析:(1)据表中数据,人工乔木林的土壤含水量为1.37%,增加最明显;人工灌木林的土壤全氮为0.42g·kg-1,增加最明显;豆科植物为根瘤菌提供有机物,根瘤菌为豆科植物固氮,二者是互利共生关系。(2)改良土壤体
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生态价值,即间接价值。(3)据表中数据可知,三种措施中,围封禁牧的草地中节肢动物多样性指数最高,节肢动物是中温带半干旱区物种最丰富和数量最多的类群,可反映该区的物种多样性,所以从生物多
样性角度分析,更适宜中温带半干旱区的措施是围封禁牧。(4)草原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大于农田生态系统,所以草原生态系统比农田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更强。答案:(1)人工乔木林人工灌木林互利共生(2)间接(3)围封禁牧(
4)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