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肇庆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12月月考 历史 答案

DOC
  • 阅读 3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3 页
  • 大小 987.489 KB
  • 2024-10-28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广东省肇庆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12月月考 历史 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广东省肇庆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12月月考 历史 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广东省肇庆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12月月考 历史 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10 已有3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13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广东省肇庆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12月月考 历史 答案.docx,共(13)页,987.489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9eabad2103d6637812da4cedc700a71e.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高三历史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

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中外历史纲要》(上)、(下)前三单元。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

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按照秦朝制度,地方官吏不得将一家农户的两个男子同时征发戍边,不准农业劳动者在春耕大忙季节离开农业生产岗位,及“居赀赎债”的“罪人”在播种和管理禾苗的季节也准许他们回家二十天进行耕作等。这些做法旨在()A.缓解国家面临的财政困难B

.纠正秦国经济法规的弊端C.确保农耕经济的稳定发展D.加快农业管理的革新步伐【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官吏不得将一家农户的两个男子同时征发戍边”、“不准农业劳动者在春耕大忙季节离开农业生产岗位”和“在播种和管理禾苗的季节也准许他们回家二十天进行耕作

”可知秦朝重视农业,注重稳定农耕经济,C项正确;稳定农业保证国家赋税并不等同于国家财政困难,排除A项;题干并未体现对经济法规的纠正,排除B项;秦朝的这些做法并没有农业管理的革新,排除D项。故选C项。2.下表可用来说明,王安石变法()A.失败的主要原因是操之过急B.强调国家对

社会经济的干预C.重在保护社会弱势群体利益D.重视对社会经济结构的调整【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的表格信息,可以看出王安石变法的措施中,在经济领域密集的推行了有关农业、商业领域等一系列的改革措施,这说明了国家加强了

对社会经济的干预,B项正确;材料无法说明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排除A项;材料表格信息无法说明保护社会弱势群体,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社会经济结构的调整,排除D项。故选B项。3.1916年前后,中国民营纱厂

的厂房由过去易燃的二三层楼的砖木结构改为钢筋水泥的锯齿形建筑。动力设备由蒸汽引擎改用电力马达;在管理上,多聘用专业学校培养的技术人员,建立产品检验和机器检修制度。这反映了当时()A.民族工业的进一步发展B.国际竞争的渐趋激烈C.欧美列强的技术性援助D.政

府的实业救国政策【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题干在1916年中国民营纱厂在厂房建设、动力设备和管理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程度发展,体现了民族工业的发展,A项正确;1916年列强忙于一战无暇东顾,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排除B项;题干中民族工业的发展并非来自欧美列强的技术援助,排除C项;题干体现了民族工业的发展,是什么原因推动民族工业发展,题干并未体现,排除D项。故选A项。4.1933年6月,毛泽东在《查田运动的群众工作》中指出,首先要做宣传,"第一口头讲话,第二贴布告,第三写标语,第四出传单

,第五演新剧,第六墙报上做文章”。这说明毛泽东()A.积极贯彻落实群众路线B.强调根据地商业文化的重要性C.关注农村社会全面振兴D.主张依靠群众来反对北洋军阀【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题干可知毛泽东强调的宣传工作针对的是群众工作,即积极贯彻落实群众路线,A项正确;题干中强调群众工作,并未体现商

业文化重要性,排除B项;农村社会全面振兴不符合土地革命时期的基本史实,排除C项;1933年北洋军阀的统治已被推翻,排除D项。故选A项。5.1950年,中共中央和中央人民政府在全国范围内大张旗鼓地开展新婚姻法宣传教育活动,报纸、广播、

电影、戏剧等各种群众喜闻乐见的媒介都被用于宣传新《婚姻法》。此举旨在()的A.消灭剥削阶级B.实现人民当家作主C.促进社会变迁D.废除传统婚姻陋习【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1949年新中国成立,中共中央和中央人民政府在全国范围内大张旗鼓地开展新婚姻法宣传教

育活动主要是为了促进社会变迁,使之与当时的社会意识形态相符合,C项正确;《婚姻法》与消灭剥削阶级无关,排除A项;《婚姻法》主要涉及到的是婚姻方面,与实现人民当家作主无关,排除B项;废除传统婚姻陋习不是其根本目的,排除D项。故选C项。6.2016年,有学者调查湖北武汉郊区的农民家庭

,结果显示∶约2/3的农户选择将承包地外租或被征用,其中10.41%的农户将土地出租给别人从事农家乐、办工厂等非农活动。这折射出当代中国()A.城市化进程加快B.城乡差距的缩小C.土地所有制变革D.产业结构

的变化【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约2/3的农户选择将承包地外租或被征用,其中10.41%的农户将土地出租给别人从事农家乐、办工厂等非农活动。”可得出当今的农村不再以农业生产为主,而是发展不同的产业,产业结构发生了变化,D项正确;材料没有

涉及城市,排除A项;材料没有比较,排除B项;土地仍然是公有,排除C项。故选D项。7.考古材料是研究历史的重要依据。下列选项中,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对应正确的是()A.AB.B.C.CD.D.【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苏美尔人创造了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文

字——楔形文字,考古发现的泥板文书写于公元前3200年,可以说明楔形文字是一种古老的文字,B项正确;仅仅凭墓葬中的陪葬品无法看出古埃及奴隶制商品经济发达,排除A项;考古发现波斯帝国时期武士群雕像不能说明波斯帝国凭

借武力征服西亚,排除C项;出土一只罗马玻璃碗不能说明罗马商人大量来华进行贸易,排除D项。故选B项。8.古代佛教提出“无我说”,质疑婆罗门教宣扬的万能的造物主,并通过“轮回”的假说引导人们践行“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的人生道德。古代佛教的这些理论()A.违背了人

文精神B.旨在维护统治者权威C.冲击了种姓制度D.吸收了民间宗教的精华【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质疑婆罗门教宣扬的万能的造物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代佛教质疑婆罗门教宣扬的万能的造物主,引导人们行善,可以通过“轮回”在下

一世过上好的生活,冲击了种姓制度,C项正确;这些理论与人文精神无关,排除A项;B项材料无从体现,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佛教与民间宗教的关系,排除D项。故选C项。9.下图可用于说明()A.罗马帝国阻碍了亚非文明

的发展B.波斯帝国重视对古代文化的传承C.武力扩张使罗马帝国疆域辽阔D.古希腊繁荣离不开对外殖民活动【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地图......高卢......地中海......罗马......小亚细亚”可知,材料显示的以罗马为中心,横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大帝

国,可以用于说明武力扩张使罗马帝国的疆域辽阔,C项正确;罗马帝国阻碍了亚非文明的发展,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A项;波斯帝国重视对古代文化的传承,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B项;古希腊繁荣离不开对外殖民活动,材料没有体现古希腊信息

,排除D项。故选C项。10.下表所示为某校学生整理出的知识卡片。据此可知,该卡片探究的主题是()的的A.西欧中古时期的封建生产关系B.俄国伊凡四世的特辖领地制C.拜占庭帝国内的复杂社会关系D.奥斯曼帝国苏丹的经济特权【答案】A【解析】【详解】由材料“居民均是领主的佃户......

”可知领主与佃户的关系,因此,其体现的是西欧中古时期的封建生产关系,A项正确;为铲除贵族分裂势力,伊凡四世实行了特辖领地制,即把全国分为普通区和特辖区,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B项;材料体现不出复杂的社会关系,排除C项;苏丹是奥斯曼帝国的君主,与材料“居民均

是领主的佃户......”信息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11.奥斯曼苏丹穆罕默德二世在率军攻克君士坦丁堡后,采用罗马皇帝的头衔;保留了君士坦丁堡东正教会;采用东罗马的宫廷仪式与行政制度;效仿东罗马皇帝,发行带自己头像的金属

货币,重用原东罗马贵族等。这些做法()A.意在以罗马帝国继承者自居B.说明奥斯曼帝国崇尚武力扩张C.旨在巩固奥斯曼帝国的统治D.反映出罗马皇帝是各国的偶像【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采用罗马皇帝的头衔;保留了君士

坦丁堡东正教会;采用东罗马的宫廷仪式与行政制度;……”可得出这些做法是为了缓解被征服地区的矛盾,进下巩固自身的统治,C项正确;A项只是手段,不是主要目的,排除A项;材料不能体现尚武,排除B项;材料不能反映出罗

马皇帝是各国的偶像,排除D项。故选C项。12.日本遣唐使归国后大都被国家重用,表3所示为其中部分代表人物。这说明当时日本()A.快速完成了封建化B.全面学习唐朝的政治制度C.深受唐文化的影响D.借鉴中国建立了集权统治【答案】C【解析】【详解】根

据材料“日本遣唐使归国后大都被国家重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日本遣唐使回国后,很受重用.他们以唐朝的制度为模式,进行一些列改革,说明当时日本深受唐文化的影响,C项正确;快速完成了封建化,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A项;全面学习唐朝的政治制度,说法过

于绝对,排除B项;借鉴中国建立了集权统治,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D项。故选C项。13.随着穆斯林贸易深入非洲,伊斯兰教于985年首先在加奥扎根,然后于10世纪后期在加纳帝国扎根;再由此向东传播到马里帝国(公

元1240~1645年)和桑海帝国(公元1460年~公元1591年)。这说明在古代()A.对外贸易深刻影响非洲国家发展B.非洲绝大多数国家对外政策开放C.非洲国家大都仰慕阿拉伯的文化D.非洲经济文化具有强烈的吸引力【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

随着穆斯林贸易深入非洲,伊斯兰教于985年首先在加奥扎根,然后于10世纪后期在加纳帝国扎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贸易的发展,伊斯兰教也随着在非洲得到发展,反映了对外贸易深刻影响非洲国家发展,A项正确;从来没有涉及对外政策,排除B项;C项材料无从得知

,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非洲文化的吸引力,排除D项。故选A项。14.1596年,在阿姆斯特丹商人们的资助下,巴伦支带领3艘船开始了第三次探险。在这次航行中,他们不仅发现了斯匹兹卑尔根群岛,而且到达了北纬79°39'的地方,创造了人类北进的新

纪录。巴伦支的航行不仅有详细的文字记载,而且他沿途还绘制了极为准确的海图。可见,巴伦支的航行()A.为哥伦布到达美洲奠定基础B.开辟了北太平洋到北冰洋的航线C.拓展了欧洲人对世界的认知D.促进了欧洲与大洋洲的直接联系【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信息,159

6年,巴伦支带领3艘船,发现了斯匹兹卑尔根群岛,而且到达了北纬79°39'的地方,创造了人类北进的新纪录,同时其航行不仅有详细的文字记载,而且他沿途还绘制了极为准确的海图,其航行探索到了人类未知的地域,拓展了欧洲人对世界的认知,C项正确;哥伦布到达

美洲是1492年,排除A项;17世纪初,俄罗斯人在北太平洋和西伯利亚地区进行了多次海上和陆上探险,开辟了北太平洋到北冰洋的航线,排除B项;巴伦支的航行没有促进欧洲与大洋洲的直接联系,排除D项。故选C项。15.15世纪末到16世纪初的前10年

,安特卫普商品交易所的开放还只是间歇性的。从16世纪30年代起,安特卫普交易所变成了长期性的国际交易所,取消了时间限制。这一变化()A.由殖民者发现美洲所导致B.说明欧洲商业革命影响逐渐扩大C.表明欧洲已丧失殖民优势D.反映出尼德兰成

为世界商业霸主【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安特卫普商品交易所的开放由间歇性转变为长期性,这是因为商业规模在不断扩大,需要更长的交易时间,因此,这一变化说明欧洲商业革命影响逐渐扩大,B项正确;15世纪末美洲大陆就已经被发现,材料无法体现这一变化由殖民

者发现美洲所导致,排除A项;此时,欧洲殖民依然占优势,排除C项;材料无法反映出尼德兰成为世界商业霸主,排除D项。故选B项。16.1577年,英国著名的海盗德雷克航行归来,女王伊丽莎白一世甚至亲自登船授予德雷克“骑士”称号。1588年,英国成

立了“几内亚”公司,女王伊丽莎白一世获得了该公司的部分股权,并授予该公司以专利(贸易垄断)权。由此可见()A.英国积极参与新航路开辟B.英国率先殖民扩张C殖民争霸中英国优势明显D.英王支持海外殖民【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1588年,英国成立了‘几内亚’公司,女王伊丽莎白一世获得了

该公司的部分股权,并授予该公司以专利(贸易垄断)权”可分析得出英王支持海外殖民,D项正确;材料主要体现的是女王支持海外殖民,而开辟新航路还是为了海外殖民从而获利,排除A项;西班牙和葡萄牙率先走上殖民扩张道路,排除B

项;材料只提及了英国,未与其他国家进行对比,无法得出殖民争霸中英国优势明显,排除C项。故选D项。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一千零一夜》又名《天方夜谭》,是

一部阿拉伯民间故事集。故事来源现已无从考查,一般认为是在波斯语的《一千个故事》的基础上逐渐吸收埃及、伊拉克和印度等国的故事而形成的。这些故事从8世纪起不断得到丰富和提炼,于16世纪定型,流传于世界各国。很多音乐、绘画、电影和文学作品都取材于这些故事,其中多数故事是各国人民喜爱的优秀古典作

品,有些故事甚至家喻户晓,成为人们生活中的日常话题。——摘编自《天方夜谭(译者序)》(中文版)材料二据考古发现,元上都宫城Ⅰ号建筑基址有一件石建筑构件,弧面阴刻有古阿.拉伯文,内容与《古兰经》的部分章节中对

穆罕默德的颂扬有关;现在在中国南方的泉州、扬州、杭州等地,仍有许多元代所建的伊斯兰教教徒的“圣墓”。——摘编自张倩《试论蒙元时期的中西经济文化交流》材料三当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伟人们把知识的边界往前开拓的时候,他们之所以眼光能看得更远,是因为他们站在穆斯林世界巨人们的肩膀上

。——摘编自【美】尼克松《抓住时机——美国在只有一个超级大国的世界上面临的挑战》(1992年)(1)分别阐述每则材料对研究阿拉伯文化的价值。(2)综合上述材料,简述古代阿拉伯文化的影响。(3)除上述材料之外,研究古代阿拉伯文化还可补充哪些类型的

史料,请至少列出两种。【答案】(1)价值∶材料一是对阿拉伯古典文学名著《一千零一夜》的简介,可用于研究古代阿拉伯文化发展的原因、表现、影响等问题;材料二是考古发现,可用于研究古代阿拉伯文化的特点和对外传播的表现;材料三是现代美国人对古代阿拉伯人在东

西方文化交流领域贡献的评价,可用于研究阿拉伯文化的地位和影响。(2)影响∶对世界古代文学发展做出巨大贡献;融合了不同文明;传承和传播了古代希腊、罗马、波斯等文化;对亚洲、欧洲文化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与互鉴。(3)补充∶阿拉伯帝国

官修史书、旅行家游历阿拉伯的笔记、伊斯兰教的传世文献。【解析】【详解】(1)价值∶材料对研究阿拉伯文化的价值,需要答出材料表述的关于阿拉伯的信息,分析该信息对研究阿拉伯文化所起的作用。材料一是对阿拉伯古典文学名著《一千零一夜》的简介,可用于研究古代阿拉伯文

化发展的相关内容;材料二是考古发现,中国古代和现代有关阿拉伯的出土文物和遗迹,可用于研究古代阿拉伯文化的特点和对外传播的表现;材料三是现代美国人对古代阿拉伯人在东西方文化交流领域贡献的评价,可用于研究阿拉伯文化的地位和影响。(2)影响∶根据材料一中《

一千零一夜》“流传于世界各国,很多音乐、绘画、电影和文学作品都取材于这些故事”可知,古代阿拉伯文化对世界古代文学发展做出巨大贡献;根据材料一“在波斯语的《一千个故事》的基础上逐渐吸收埃及、伊拉克和印度等国的故事而形成的”可得出融合了不同文

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传承和传播了古代希腊、罗马、波斯等文化;根据材料二中国古代和现代有关阿拉伯的出土文物和遗迹可得出,对亚洲文化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与互鉴。根据材料三“文艺复兴时期的伟人们……站在穆斯林世界巨人们

的肩膀上”可得出对欧洲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3)补充∶根据所学知识,研究古代阿拉伯文化还可以参考阿拉伯帝国官修史书、旅行家游历阿拉伯的笔记、伊斯兰教的传世文献。18.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由于西欧在公

元10世纪以后的生产工具得到了改进,进而农业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再加上西欧特殊的地理位置,在经济活动的繁荣下,城市的兴起也就成为必然。城市的兴起是经济活动催化出来的结果,这必将推动经济社会进一步繁荣,经济繁荣将推进政治

制度的完善,从而不断促使西欧封建社会发展前进。城市的人口不再是属于某一个封建领主管辖的农奴了,所有的人按照当时的惯例,只要在城市里居住了一年零一天以上,这个人就可以获得自由民的身份。所以许多农奴为了改变身份,纷纷入城,这就必然导致西欧农奴制的瓦解。西欧封建城市还孕育

了新的社会阶层——城市中产阶级。他们的眼界更加开阔,表现出来的世界观也和以前的以农业为本的社会的人不一样,因此就形成了一种新的价值观、世界观。——摘编自刘娟《浅谈西欧封建社会的城市兴起》材料二12世纪以后,随着西欧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大批新兴城市不断崛起,商业贸易日益兴盛,在对抗地方封建主的斗争中,国王和市民阶层形成了紧密的联系,他们互有需求,携手合作。国王利用城市的经济实力,反对封建贵族的地方离心倾向;市民为了与封建领主相抗衡,寻求国王的中央集权庇护

,以营造经济活动所必需的和平环境。1265年,英王召集的议会和1302年法王召开的三级会议,标志着英法两国等级君主制的形成。自13世纪下半叶起,西欧逐渐走出君主制割据的政治生态,取而代之的则是以议会或三级会议为核心的等级君主制。以等级代表会议形式出现的等级君主制,是西欧王权借以维护统

治秩序、贵族维持既得利益和市民实现政治参与的国家治理新模式。尤为重要的是,市民阶层在与王权的合作中,开始登上政治舞台,他们的经济利益和政治诉求开始受到重视,从而第一次成为国家事务管理的参与者和统治权力的分享者。——摘编自姜守明《中世纪西欧君主制的阶段性特征》(1)分

析中世纪西欧封建城市兴起的原因。(2)简述中世纪西欧封建城市兴起的影响。【答案】(1)原因∶生产工具得到改进;农业经济飞速发展的推动;特殊的地理环境;工商业经济活动的繁荣。(2)影响∶促进了商品经济的繁荣;引起了城市社会结构的变化;为自治城市的出现提供了条件;有利于加强王

权,推动了民族国家兴起;加速了封建农奴制度的瓦解;推动了欧洲政治治理模式的转型(等级君主制的出现)。【解析】【小问1详解】原因:根据材料一“生产工具得到了改进,进而农业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可知生产工具得到改进,推动了农业经济的发展

;根据“再加上西欧特殊的地理位置,在经济活动的繁荣下,城市的兴起也就成为必然。城市的兴起是经济活动催化出来的结果”可知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工商业经济活动的繁荣推动了修封建城市的兴起。【小问2详解】影响:根据材料二“随着西欧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大批新兴城市不断崛起,商业贸易日益兴

盛”可知城市兴起推动了商品经济的繁荣;根据“以等级代表会议形式出现的等级君主制,是西欧王权借以维护统治秩序、贵族维持既得利益和市民实现政治参与的国家治理新模式。尤为重要的是,市民阶层在与王权的合作中,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可知城市兴起推动了城市社会结构的变化,有利于王权加强,推动了欧洲政治治理

模式的转型,推动了民族国家的兴起;根据“第一次成为国家事务管理的参与者和统治权力的分享者”和所学知识可知城市兴起为自治城市出现提供了条件;除此之西欧城市兴起还加速了封建农奴制度的瓦解。19.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意大利人哥伦布从小就喜欢航海和冒险。青年时期,他逐渐成长为拥有丰富航海知识和娴熟技术的航海家。哥伦布是地圆说的坚定拥护者,同时,他也向很多国家的国王寻求过航海探险帮助,可是频遭拒绝。但是凭借勇往直前的冒险精神和坚持不懈的努

力,他终于说服了西班牙女王资助他的航行计划。1492年8月3日,哥伦布率领着探险队丛西班牙的巴罗斯港出发,开始横渡大西洋。1492年10月12日凌晨,经过70个昼夜的艰苦航行,船队终于抵达了一座被群山和树林覆盖的小岛。哥伦布将其命名为圣萨尔瓦

多,意为“救世主”,并宣布以西班牙女王的名义占有该岛。哥伦布登陆岛屿后,自以为到达了印度群岛,他将这些土著居民称作“印第安人”(音同“印度人”)。哥伦布船队继续航行,先后到达古巴和海地,哥伦布在那里找到了向往已久的黄金,满载黄金的船队随后返回了欧洲。——摘编自吴春霞

《美洲新大陆的发现者————哥伦布》材料二随着哥伦布对美洲的征服与开发,美洲农作物也逐渐传入中国。当时我国正处于人口剧增时期,粮食的短缺使得社会动荡不安。这些高产的作物能够有效地缓解粮食短缺的问题,因而被大面积地种植和食用

。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河南《嵩县志》记载∶“今嵩民日用,近城者以麦粟为主,菽辅之,其山民玉黍为主,麦粟辅之。”同时,随着这些高产作物种植面积的增加,玉米、番薯、马铃薯等也被用作饲料、酿酒或药物等。——

摘编自蒋晚晴《哥伦布发现美洲对中国文明的影响》(1)概括哥伦布能够发现美洲的主观原因。(2)简析哥伦布发现美洲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答案】(1)主观原因∶哥伦布有丰富的航海知识和娴熟技术;哥伦布具有冒险和进取精神;哥伦布相信地圆学说;哥伦布得到西班牙女王支持。(2)影响:间接促进了中

国和美洲贸易发展;促进了中国的丝绸、茶叶和瓷器出口;美的洲白银大量流入中国,促使中国白银进一步货币化;丰富了中国农作物品种,改善了农业种植结构,有利于农产品商品化∶缓解了中国的人地矛盾和粮食供应紧张的状况。【解析】【小问1详解】主观原因∶根据材料一“青年时期,他逐渐成长

为拥有丰富航海知识和娴熟技术的航海家”可得出,哥伦布有丰富的航海知识和娴熟技术;根据材料一“但是凭借勇往直前的冒险精神和坚持不懈的努力”可得出,哥伦布具有冒险和进取精神;根据材料一“哥伦布是地圆说的坚定拥护者”可得出,哥伦布相信地圆学说;根据材料一

“他终于说服了西班牙女王资助他的航行计划”可得出,哥伦布得到西班牙女王支持。【小问2详解】影响:根据材料二“美洲农作物也逐渐传入中国”并结合所学可得出,间接促进了中国和美洲贸易的发展;促进了中国的丝绸、茶叶和瓷器出口;美洲白银大量流入中国,促使中国白银进

一步货币化;根据材料二“以麦粟为主,菽辅之,其山民玉黍为主,麦粟辅之”“玉米、番薯、马铃薯等也被用作饲料、酿酒或药物等。”可得出,丰富了中国农作物品种,改善了农业种植结构,有利于农产品商品化;根据材料二“这些高产的作物能够有效地缓解粮食短缺的问题,

因而被大面积地种植和食用”可得出,缓解了中国的人地矛盾和粮食供应紧张的状况。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辛亥革命的失败,"民主政治未能成功,名为共和国,实际上仍由军阀掌握政权,这种半独立的封建国家,执政的军阀每每与国际帝国主义互相勾结”,是“中国

内忧外患的源泉,也是人民深受痛苦的源泉”。“主张联省自治”,其实是“提倡武人割据”;“希望军阀出来废督裁兵,岂不是与虎谋皮”。“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前锋队,为无产阶级奋斗,为无产阶级革命的党”。“中国现有的各政党,只有国民党是革命的民主派,是真的民主派。”邀请国民党等革命民主派

及革命的社会主义各团体开一个联席会议,“共同建立一个民主主义的联合战线,向封建式的军阀继续战争,因为这种联合战争,是解放我们中国人受列强和军阀两重压迫的战争,是中国目前必要的不可避免的战争”。——摘编自《中国共产党对于时局的主张》(1922年6月15日)根据材料并

结合所学知识,解读1922年《中国共产党对于时局的主张》,并得出具体结论。(要求:结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答案】示例解读:20世纪20年代初,列强进一步加紧对华侵略步伐。华盛顿会议签订了一系列关于中国的决议,使中国重新

成为多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控制的半殖民地,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军阀混战造成了中国社会动荡不安,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交织在一起。年轻的中国共产党人依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提出了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新见解;在总结辛亥革命以来的经验教训的同时,正确地分析了中国的社会状况和社会性质,指

出中华民国仍由代表帝国主义利益的北洋军阀掌握政权,中国仍旧是“半独立的封建国家”。他们还批驳了其他各种政治派系为解决时局提出的不合理的政治主张,指出其空想性,并且也认识到了中国受到北洋军阀和帝国主义列强的双重压迫,提出联合民主的国民党以便发动对国内外敌人的战

争,推动中国民主革命运动的蓬勃发展。这为1922年7月中共“二大”的召开和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指明了方向。结论:《中国共产党对于时局的主张》是中共中央对中国革命形势的科学认识和对革命路径的有益探索,对全面认识和研究中国

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程具有重要价值。(“示例”仅供参考,不作为评分的唯一标准)【解析】【详解】这段材料出自1922年6月15日,此时正是北洋政府统治时期,中国刚刚经历了巴黎和会外交失败,华盛顿会议又通过了一系列不利于中国的决议,中国民族危机加剧。在

这样的背景下,中国共产党对于时局进行了深刻的分析,《中国共产党对于时局的主张》就指出了当前的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执政的军阀每每与国际帝国主义互相勾结”,是“中国内忧外患的源泉,也是人民深受痛苦的源泉”,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交织在一起。为了挽救中国,中共提出“共同建立一个民主主义

的联合战线,向封建式的军阀继续战争”。这些主张不仅为之后的中共二大指明了方向,而且对之后的革命道路也做出了有益的探索。综上所述,该题的答题思路是,分析《中国共产党对于时局的主张》产生的背景,然后解读《中国共产党对于时局的主张》的内容,最后总结其意义。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

号www.xiangxue100.com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324638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