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安徽省霍邱县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pdf,共(6)页,503.146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9e075d84ca57808ed769efa21df3033d.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第1页(共6页)】21004B霍邱二中2019级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
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獉獉獉獉獉獉獉獉獉獉獉獉獉,在试题卷獉獉獉獉、草稿纸上作答无效獉獉獉獉獉獉獉獉。3.本卷命题范围:人教版必修②第1-17课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考古工作者在郑州市北郊古荥镇发现了属于西汉中晚期和东汉时期的冶铁遗址,在1号高炉坑内,发掘出属于同一时代的20余吨积铁。据估计,古荥1号高炉的日产量可能在1吨左右。由此可知两汉时期A.燃料改善
提高了冶铁效率B.农业发展带动冶铁技术进步C.铁业官营提高了冶铁产量D.冶铁业产量与规模较大2.唐代诗人张祜在《纵游淮南》中描写扬州,“十里长街市井连,月明楼上望神仙”。据此诗歌的描述A.说明唐朝扬州城市经济的繁荣B.可证实唐朝对市的管理已无限制C.反映唐代设有专门的官员管理D.描写的现象
真实性完全可靠3.美国学者查尔斯·默里在《文明的解析》中指出,宋代经济已含有近代化的很多因素……私人金融家开始发行票据,只需付3%的手续费即可兑换成现钞。1023年,政府收购了最有名的一家钱庄,票据兑换首次成为由政府担保的纸币。材料表明A.宋代封建经济已相当繁荣B.宋
代赋税征收开始以货币为主C.宋代契约关系已具普遍性D.契约发展对当时经济起推动作用4.徐继在《瀛环志略》中写道:“明初,遣太监郑和等招致之,来者益众……而闽广之民,造舟涉海,趋之如鹜。”据此可知A.明朝朝贡贸易经济效益好B.明朝政府加强了海禁力度C.明朝东南沿海遭西方侵略D.明
朝的海禁政策时有放松5.雍乾年间,直隶无极人张兴家,析居(分家)时“分田二十余亩,淬砺耕作,至千亩”。可见当时A.土地开辟现象盛行B.小农经济下勤劳者亦可致富C.强制兼并现象严重D.张兴家继承家业成为地主6.鸦片战争后,“(广州附近的顺德县)自西洋以风火水牛运机成布,舶至贱售
,女工几停其半”。这说明该地当时A.受到列强资本输出的强烈影响B.积极引进外国先进的生产技术C.民族资本主义难以与外企竞争D.手工纺织业受到外国商品冲击【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第2页(共6页)】21004B7.18
74年大议海防问题时,洋务派估计,购船、练兵、简器三项初创费用,至少先需一千余万两,加上外贸长期入超,白银继续外流等因素,财政经济形势极为严峻。李鸿章说:“军兴以来,凡有可设法生财之处,历经搜刮无遗。商困民穷,势已岌岌。”为此,洋务派A.创办了近代军事工业B.创办了一批民用工业C.创建了近代海军
D.大力发展新式教育8.光绪七年(1881年),广东南海知县徐赓陛即以“各省制办机器,均系由官设局,奏明办理,平民不得私擅购置”,以及机器缫丝厂“男女混杂,易生瓜李之嫌”“夺人之生业”为由,查封各处缫丝厂。这说明近代中国民族工业A.在设厂经营上遭封建官府
的压迫B.是在清政府的财力支持下产生的C.从产生之日起就注定必然会失败D.既具有进步性又具有先天软弱性9.据统计,与1913年相比,南通大生纱厂在1915年的利润增长率为13.78%,1919年大生一厂、二厂的利润增长率分别高达105.78%、
113.2%,但到1922年,大生一厂亏损39万余两,大生二厂亏损31万余两。出现这些变化的原因主要是A.北洋军阀的腐朽统治B.民族资本主义的资金技术薄弱C.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D.国内动荡不安,经济环境恶劣10.无锡庆
丰纱厂创办于1920年,是一家规模比较大的民族工业。1937~1945年,纱厂被迫停产,损失约500万元。1945年10月,庆丰纱厂恢复生产,第二年生产接近战前水平。庆丰纱厂曲折的发展经历表明A.国家政策和市场因素
是民族工业兴衰的关键B.抗日战争期间民族工业处于瘫痪状态C.先天不足是制约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瓶颈D.日本侵华战争严重阻碍民族工业发展11.毛泽东在谈到“一五”计划时指出:“我们施仁政的重点应当放在建设重工业上。要建设,就要资金。所以,人民的生活虽然要改善,但一
时又不能改善很多……照顾小仁政,妨碍大仁政,这是施仁政的偏向。”毛泽东认为当时A.优先发展重工业在当时属于“小仁政”B.优先发展重工业对人民的生活没有影响C.人民生活改善和工业化的矛盾不可协调D.优先发展重工业与人民的长远利益一致12.以下为安徽省1961
年与1957年部分农业数据的变化表。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之一是粮食产量人均占有粮食人均占有油料人均占有棉花1961年产量125.8亿斤421斤2.6斤1.3斤比1957年减少79.5亿斤195斤13.2斤1.5斤A.三大改
造有些操之过急B.国家对国民经济已完成调整C.国家经济政策的影响D.社会主义制度尚未真正建立13.十一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要求大幅度地提高生产力,也就必然要求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
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法、活动方式和思想方法。这表明A.会议吹响了经济改革的号角B.提高公有化程度成为党内共识C.会议召开标志着“文革”的结束D.计划经济下不可能推动现代化【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第3页(共6页)】21004B14.1978年第三季度,国务院对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提法是“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相结合”。1982年9月,中共十二大上又提出了“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原则。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上确立了中国经济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观点。这主要反映了A.改革开放后“左”倾思想占
主导B.1978年最早提出市场经济的观点C.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循序渐进D.中央继续发挥计划经济的辅助作用15.中共十四大迎来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新阶段。它结束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走一步看一步、“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使改革有了一个总的、明确的目标。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开始了昂首阔步的新阶段
。这是因为A.十四大标志着新的经济体制的建立B.十四大完成了经济改革的理论探索C.十四大确立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D.十四大标志着新的经济体制已成熟16.同治四年,美商在北京宣武门外修建了一条一里多长的铁路,以作为样品引起国人关注,但没几天就
被步军统领衙门拆掉了;次年,又有英国工程师斯蒂文生向清政府建议兴修汉口至上海等六条干线铁路,被拒。这些现象主要反映出A.中外矛盾尖锐对立B.铁路设施扰乱社会秩序C.工业文明受到抵制D.大众传媒存在负面报道17.1913年,袁世凯对国民党系统的报
刊进行了大扫荡,到该年年底,全国继续出版报纸的只剩下139家,比1912年少了2/3,同时新闻记者中至少24人被杀,60人被捕入狱。这段历史在中国近代新闻史上被称为“癸丑报灾”。这表明A.报纸具有引导社会舆论的作用B.袁世凯借报纸宣传巩固了统治C.当时传媒业已为袁世凯所控制D.
报纸宣传混淆了人们是非观念18.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中国人结婚只崇尚红色,新人绝对禁止穿白色衣服。20世纪20年代,西式婚纱在中国亮相,并渐渐渗入中国的婚礼文化中。从30年代起,在上海等大城市开始流行穿白色婚纱礼服。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新文化运动的影响相对有限B.西式婚纱取代了传统婚礼
服C.西方文明传入影响婚姻礼仪D.清政府的改革推动婚纱流行19.从以达·迦马为首的船队于1498年到达印度西南部的卡利卡特的那一刻起,原来地球上如马赛克般零散的各个国度,骤然间围绕欧洲排列整齐。这表明新航路开辟A.使欧洲贸易中心发生变动B.
使区域文明超出地域限制C.开启了欧洲与世界的交往D.给殖民地人民带来了灾难20.15世纪中叶至19世纪初,除奥地利、波兰和俄国等少数国家外,几乎所有的欧洲国家以及美国的参与使黑奴贸易形成高潮。几乎上亿的非洲黑人被运到美洲。殖民者在非洲大量收购黑奴的主要原因是A.美洲的
印第安人不如非洲黑人勤劳能干B.非洲人“数量过剩”且熟悉美洲生活环境C.非洲黑人具有种植热带作物的技术水平D.土著居民大量死亡,急需弥补劳动力的不足【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第4页(共6页)】21004B21.1850~1870年,英国煤产量由5000万吨增加
到11200万吨,棉纱产量由52900磅增加到10万磅,棉织品出口额由2800万英镑增加到7100万英镑。这些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A.英国开拓了广阔的海外殖民地B.英国“世界工厂”地位的确立C.工厂制这一组织形式先进D.工业动力的改良与广泛应用22.下面是1750
~1850年英国不同社会阶层的代际(上下两代人)和代内(同一代人)流动情况表。这些数据在本质上说明类别代际流动代内流动(初职—现职)代内流动(前职—现职)向下流动率(%)(上等阶级)8.82.93.22.53.0不流动率
(%)(中等阶级)45.620.2/3524.9/4060.7(44.9+15.8)53.4向下流动率(%)(底层中等阶级)38.525.9/39.529.7/45.926.832.0向上流动率(%)(劳工阶级)7.122.610.89.811.7A.无产阶级大量向
上流动缓和了阶级矛盾B.代内流动以中等阶级向上流动为主导C.贵族把持政权导致社会流动性弱D.工业化增强了社会流动的开放性23.1895年美国三百家大垄断公司联合组成“全国制造商协会”。成立该协会的主要目的是A.发展和完善民主政治体制B.便于推广新的科学技术成果C.加强国家对私
人生产的干预D.控制商品的生产、价格和市场24.19世纪70年代后,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空前加剧,仅自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就爆发了1873年、1882年、1890年、1900年、1907年5次经济危机。每次经济危
机之后生产和资本的集中也有了巨大的发展,并随之出现了一批现代化大企业。这说明当时A.资本主义社会矛盾已全面激化B.经济危机客观上加速了企业兼并的浪潮C.垄断组织竞争导致了危机爆发D.经济危机推动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25.
20世纪30年代,几乎每一个美国家庭都有一部收音机。这一时期广播电台时而播送政治宣传节目,但是主要内容都具有逃避时事的色彩。具有幽默和嘲笑特点的喜剧以及表现“超人”“神探”“独行骑警”等的娱乐节目,受到众多美国家庭的热捧。这一现象的出现从侧面说明了A.大萧条给人们的心理造成巨大伤害B.广播
改变了人民的生活方式C.广播电台增强了美国家庭的凝聚力D.美国人对时政大事漠不关心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0分)26.(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窃照大江以南……惟松江府、太仓州、海门厅、通州并所属
之各县,逼近海滨,率以沙涨之地宜种棉花。是以种花者多,而种稻者少。……臣从前阅兵,两次往来于松江、太仓、通州地方,留心体察,并询之地方府厅州县,究其种棉而不种稻之故,并非沙土不宜于【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第5页(共6页)】21004B稻,盖缘种棉费力少而获利多,种稻工本重而
获利轻。……以现在各厅州县农田计之,每村庄知务本种稻者,不过十分之二三,图利种棉者,则有十分之七八。———高晋《请海疆禾棉兼种疏》材料二明清时期洞庭粮食商帮主要由来自太湖洞庭西山的商人组成,他们主要将湖广地区的粮食贩运至江南缺粮地区,然后
又将江南的丝织品和棉布运至湖广地区,“上水则绸布帛,下水惟米而已”。洞庭粮食商人集中活动在长江沿岸的粮食运销路线,长江沿岸的主要粮食贸易城市都有大量洞庭粮食商人进行粮食贸易。在长江三角洲地区,苏州最大的粮食市镇枫桥镇中,“米艘日以百
数,皆洞庭人也”。———据《林屋民风》整理(1)根据材料一,指出高晋的奏折所针对的经济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社会背景。(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中国商品经济发展的特征。(5分)(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明清时期农业、手工业、
商业三者之间的关系。(3分)27.(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洋布、洋纱的大量输入,也使洋务派官僚感到财源不保,白银外流,认为只有购置机器,设立布局,才能保我利源,堵塞漏卮。李鸿章指出:“英国洋布
入中土,每年售银三千数百万,实为耗财之大端。……亟宜购机器纺织,期渐收回利源。”他又说:“自非逐渐设法仿造,自为运销,不足以分其利权,盖土货多销一分,即洋货少销一分,庶漏卮可期渐塞。”———摘编自曹振宇《论中国近代
纺织工业的兴起及其历史作用》材料二……洋务派所创办的各种企业虽然和封建的生产方式比较是一大进步,但主要倾向上还是阻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洋务派所搞的“官办”、“官督商办”、“官商合办”三种办企业的方式都是官有权,商无权
,以官压商,让商服务于官,结果官愈高而商愈困,而且洋务派千方百计阻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工厂企业,他们垄断资本、原料、技术,还从政治权利上强行卡民族资本家的脖子。商人资本家和洋务派官僚的矛盾恰好说明了洋务派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对立。———《洋务运动与中国民
族资本主义的关系》(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洋务派创办这类企业的出发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创办的意义。(6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作者是如何看待洋务运动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关系的,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看法。(6分)28.(12分)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949年,在微薄的工业基础上,国有工业的比重是26.2%,集体工业占0.5%,公私合营占1.6%,私营工业占48.7%,个体手工业占23%。……1957年,全民所有制工业产值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为53.8
%,集体所有制工业占19.0%,公私合营工业占26.3%,私营工业占0.1%,城乡个体手工业占0.8%。……到1978年,全民所有制工业在工业总产值中占80.8%,集体所有制工业占19.2%。【高二上学期开
学考试·历史第6页(共6页)】21004B材料二1978年以后,中国又进行着一次更为深刻的制度变迁,这就是将计划经济体制改变为市场经济体制。它包含着一系列的制度变革:一是政治路线的变化,以阶级斗争为纲变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二是产业结构的变化……;三是所
有制结构的变化……;四是分配原则的变化,从平均主义大锅饭变为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材料三国有经济比重下降情况(以工业为例)年份19781980198519901991199219931994199519961997国有工业比重(%)77.676.064.9
54.656.251.546.551.334.028.525.5(注:1998年以后,由于股份制企业的发展,很多大型企业实际上是混合所有制,由国家控股)———以上材料均根据《中国当代社会阶层分析》整理(1)概括材料一中所
有制结构的主要变化。(2分)(2)补充材料二中省略号部分的内容。(4分)试对材料三中的“国有经济比重变化”数据进行解读。(6分)29.(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欧洲进入近代时期起,脚步非
常清楚地、一个世纪一个世纪地向前发展:15、16世纪是“序幕”;17世纪进入到精神的深处同神学反复“较量”;18世纪最为关键……为19世纪资本主义社会的“全盛期”准备了物质的和精神的条件。这是一个合乎自然规律的过程。……这个过程没有局限在欧洲,它
影响着、牵动着全世界前进的步伐。———《欧洲文明扩张史》序材料二正当工业革命在世界范围内刚刚开始蔓延,形成巨大冲击之时,一场更大的变动在率先进入工业化的少数几个国家又悄然到来了,它更加彻底地改变了人类生
活的一切方面,电力、石油和钢以及更小化学物质又加入了人类物质生活,世界以更快的速度向一起靠拢,财富以更快的速度在少数国家聚集,倾斜的世界更加倾斜,现代工业也开始伸展身躯,成为一个真正的巨人。———《推动
历史进程的工业革命》(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中18世纪为19世纪准备的“物质”条件是什么?对世界产生了怎样的影响?(6分)(2)材料二中的“一场更大的变动”是指什么?有何突出特点?对工业发展有什么影响?(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