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解析】江苏省高邮市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道德与法治试题(解析版)

DOC
  • 阅读 3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4 页
  • 大小 132.500 KB
  • 2025-02-26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管理员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精准解析】江苏省高邮市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道德与法治试题(解析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精准解析】江苏省高邮市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道德与法治试题(解析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精准解析】江苏省高邮市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道德与法治试题(解析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4 已有3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14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精准解析】江苏省高邮市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道德与法治试题(解析版).doc,共(14)页,132.500 KB,由管理员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9df27d6600a63883d00b5764b6aff9b8.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1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试卷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一、单项选择题1.在我省各地开展的“创建文明城市”活动中,不乏中学生的身影,他们清洁社区卫生,劝导文明通行,发放“创文”手册……中学生参与此

项活动是()①提高科学文化素质的主要途径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③关心社会的表现,属于亲社会行为④热心公益,服务社会的表现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D【解析】【详解】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中学生参与社会活动的认识,题文中中学生积

极参与创建文明城市活动,是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表现,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关心社会的表现,属于亲社会行为,是热心公益,服务社会的行为,①观点错误,提高科学文化素质的主要途径是学习科学文化知识;②③④观点正确,所以正确答案选D。2.中国传统大家庭中的兄弟姐妹通常会有堂兄弟姐妹、姑表兄

弟姐妹、舅表兄弟姐妹、姨表兄弟姐妹这些称呼。这些称呼是按照________关系确立的。A.法律关系B.血缘关系C.地缘关系D.业缘关系【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人际关系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材料中的兄弟

姐妹之间的是基于血亲或生理联系为基础形成的生活关系,属于血缘关系,其中ACD不符合题意,正确答案选B。3.自全国接入互联网以来,我国互联网发展突飞猛进,日新月异,互联网金融、互联网电视、互联网理财……带有显著互联网思维的产品不断涌现,众多功能性服

务也不断诞生。这告诉我们()2A.网络生活很丰富,网络沟通无极限B.网络世界很精彩,网络世界很无奈C.网络交往很诱人,网络内容都精彩D.网络内容真精彩,无所顾忌任我游【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题干信息,我国互联网发展突飞猛进,日新月异,互联网金融、互联网电视、互联网理财…带有强烈互联网思维的产

品不断涌现。如微信、移动支付、移动订餐等功能性服务也不断诞生。这告诉我们网络生活很丰富,网络沟通无极限;A符合题意;B说法与题意无关;C说法绝对;D表述错误,没有正确认识网络交往的两面性;故选A。【点睛】解答该题需要给出的选项依次分析、结合题干信息排除不符合题意的选项,确定正确的选项。4.中学生陈

某经常彻夜上玩游戏,导致精神萎靡。后在老师帮助下,摆脱了游戏的诱惑,利用网络学习网页制作,并在市比赛中获得二等奖。这说明A.网络交往扩大了我们生活空间B.网络信息良莠不齐,学生不应上网C.网络是把双刃剑,要合理利

用D.网络规则应遵守,安全防范需加强【答案】C【解析】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网络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辨别能力。题文中的中学生一开始经常彻夜玩游戏,导致精神萎靡不振,表明网络不利于身心健康;后来利用网络学习制作网页并获奖,表明网络有利于增长知识,

开拓视野等,所以说明网络是把双刃剑,有利也有弊,我们要学会合理利用网络,发挥网络的积极作用,AD不符合题意,B没有认识到网络的积极作用,观点太绝对,是错误的,所以正确答案选C。5.随着人们生活的水平不断提高,私家车也越来越多,但乱放乱停的现象也普遍存在,给人们的交通和生活带来不便。一

次,小胡同学用小刀在违规停放的车辆上划了一道,以此来教训违规停放车辆的车主。对此,正确的评价是①车辆乱停乱放是违背公德的表现3②小胡的行为是正义的,应该肯定③做任何事情都不要以不危害他人和社会的利益为前提④做事不可任性,要有规则意识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C【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规则与自由。材料中车辆乱停乱放是违背公德的表现,说法①正确;小胡同学用小刀在违规停放的车辆上划了一道,侵犯了车主的权益,说法②错误;我们做任何事情都不要以不危害他人和社会的利益为前提,说法③正确;做事不可任性,要有规则意识,说法④正确。本题选C。6.关

于规则和自由的关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规则划定自由的边界B.制定规则的目的是限制自由C.自由与规则不可分D.我们只有敬畏规则,接受规则约束,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规则与自由的关系.

自由是相对的,只有遵守规则才能享受真正的自由。依据教材知识可知,自由与规则密不可分,社会规则划定自由的边界,社会规则是人们享有的自由保障,只有敬畏规则、遵守规则,才能享受到真正的自由,ACD正确,不符合题意;制定规则的目的不是限制自由,

是保证每个人不越过自由的边界,更好地保障自由,不受任何约束的绝对自由是不存在的,B选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和理解能力,解答此题要准确理解规则与自由的关系。注意本题为反向选择题,要仔细辨析。7.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只有尊重别人的人才有权受人尊重。”

可见①尊重是相互的,自尊的同时还要尊重他人②不尊重他人的人,不可能赢得他人的尊重4③要受人尊重,必须严格要求自己,学会尊重他人④自尊就是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与欣赏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尊重他人。结合教材知识可

知,尊重是相互的,自尊的同时还要尊重他人;不尊重他人的人,不可能赢得他人的尊重;要受人尊重,必须严格要求自己,学会尊重他人,说法①②③正确。尊重他人是一个人内在修养的外在表现,不是为了得到别人的尊重与欣赏,说法④错误。本题选C。8.2019年5月15日,国

家主席习近平在出席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时说:“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我们要加强世界上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鉴,坚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要坚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是因为①尊重

是维系良好人际关系的前提②尊重能促进社会进步,提高社会文明程度③尊重能增进信任,形成融洽关系④尊重是相互的,能够杜绝摩擦,消除隔阂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尊重他人的重要性。结合教材知识可知,尊重是维系良

好人际关系的前提;尊重能促进社会进步,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尊重能增进信任,形成融洽关系,说法①②③正确。“能够杜绝摩擦,消除隔阂”的说法太绝对,④错误。本题选A。【点睛】选择题中出现绝对化的说法时,一般都是错误的。常见的绝对化

说法有,必须、杜绝、一定、只要……就……、只有……才……等等。9.以下属于举止文明的是()①衣着整洁,注意礼仪②道貌岸然,口是心非③自以为是,孤芳自赏④谈吐有节,守时守约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③5【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

查的主要知识点为文明礼貌的表现。文明有礼,是现代社会对公民的基本要求之一,它不但体现着个人的素养,有时也关乎国家的形象。举止文明体现在生活的各个方面,如衣着整洁、礼貌待人、谈吐有节、遵守时间等,①④是举止文明的表现,正确;②

选项道貌岸然,口是心非是不讲诚信,缺乏教养的表现,不正确。③选项中自以为是,孤芳自赏是只看到自己的优点,骄傲自大,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的的表现,不正确;故选:C。10.针对我国出境旅游存在的一些不文明现象,如:在景区写上“XX到此一游”等,我国制

定并实施《游客旅游不文明记录管理办法》。之所以采取此措施,是因为A.文明有礼是考察一个人是否可以出国的标准B.此办法可以杜绝不文明旅游现象C.文明有礼体现国家形象D.文明有礼决定国际影响力【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文明有礼。我国制定

并实施《游客旅游不文明记录管理办法》是因为文明有礼体现国家形象,选项C正确。文明有礼不是衡量一个人是否可以出国的标准,选项A错误;“杜绝不文明旅游现象”的说法太绝对,选项B错误;文明有礼不能决定国际影响力,选项D错误。本题选C。11.有人说:“失去金钱,我们不过略有所失,失去诚信,我们将会变

得一贫如洗”。这是因为A.诚信有价,金钱无价B.诚信能赢得信任,立身处世C.金钱与诚信,同等重要D.讲了诚信,就会消除一切矛盾【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诚信的重要性。题干材料强调了不诚信的危害,一个人要想在社会上立足,并干出一番事业,就必

须具有诚实守信的品德。诚信能赢得信任,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是融入社会的通行证,B说6法正确。A说法错误,诚信是无价的。C说法错误,诚信更重要。D说法太绝对,讲诚信会缓解矛盾,不是消除矛盾。故选B。12.人们行为的底线是A.不违规B.不违德C.不违法D.不违纪【答案】C【

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违法无小事。结合教材知识,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选项C正确;其余三个选项不符合题意。本题选C。13.下列对法律的理解中正确的是①法律是最刚性的行为规范②法律告诉我们可以做什么,没有告诉我们不能做什么③违反法律就是犯罪④违反法律

都要承担法律责任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答案】C【解析】【详解】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法律的认识,根据所学,法律是最刚性的行为规范,法律明确告诉我们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违反法律都要承担法律责任等,①②④观

点正确;③观点绝对化,是错误的,所以正确答案选C。【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要求学生认识到,违法行为包括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违法不一定犯罪,犯罪必定违法。14.责任是一个人分内应该做的事情。下图启示我们①负责

任是人的立身之本,处事之道②每一种角色意味着承担相应的责任7③人人各尽其责,社会才能和谐稳定④承担责任就会损害自己的利益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A【解析】【详解】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责任的认识,漫画中“对国家负责、对员工负责、对孩子负责”等,表明负责任是人的立身之本

,处事之道;每一种角色意味着承担相应的责任;人人各尽其责,社会才能和谐稳定等,①②③观点正确;④没有认识到承担责任的重要性,观点错误,所以正确答案选A。15.香港“修例风波”至今,暴徒不断升级武力,并将暴力蔓延至大学,占领校园与警方对

峙。下列对暴徒行为的评析正确的有()①他们是在维护自身的合法的民主权利,表达自身的诉求,只是方式暴力②他们的行为侵害了他人的合法权益,扰乱了社会治安③他们的行为既是对自己不负责,也是对他人、对社会不负责任④他们必将为自己的行为付出惨痛代价,也将承担不负责任的责任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

①②③【答案】A【解析】【详解】暴徒的行径是违法行为,侵害他人的合法权益,扰乱了社会治安,既是对自己不负责,也是对他人、对社会不负责任,必将为自己的行为付出惨痛代价,也将承担不负责任的责任。②③④说法正确。①错误,他们的行为是违法

,不是在维护自身的合法的民主权利。故选A。16.只有民族复兴、国家富强,才能带来人民的幸福。以下句子不能与之呼应的是A.覆巢之下焉有完卵B.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C.乱世之局岂能独善其身D.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癝俱丰实8【答案】D【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国家利益。材料中句子,说明人民利益要靠国家利益才能得到真正的维护。选项A的意思是个人离不开国家;选项B的意思是个人身世与国家相联系;选项C的意思是国家动荡个人难以独善其身;以上三个选项与题干意思一致。选项D的意思是稻

米、粟米雪白如流脂,无论国家还是私人的粮仓里,都盛得满满当当,与题干不符。本题让选不能呼应的,所以选D。【点睛】选择题中让选说法错误的、理解不准确的、不赞同的、不符合题意的等等,属于选非题。解决这类问题时一定要仔细审题,看清题目要求,

以免选错,导致失分。17.一个医生给国王看病,国王问医生:“你给我看病和给别人看病有什么不一样吗?”医生说:“在我眼里,只有病人,没有国王。”这个故事说明责任来源于A.上级的任命B.传统习俗C.职业的要求D.对他人的承诺【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中医生的回答说明,在

他的眼里只有病人,病人没有高低贵贱之分。说明责任来源于职业的要求,C的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应入选。ABD的说法也都是正确的,是责任的来源,但不符合题意,应排除。故该题选C。18.作为社会一员,我们每个人首先要对A.社会负责B.自己负责C.他人负责D.家庭负责【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

责任你我他。作为社会的一员,我们首先要对自己负责。只有对自己负责的人,才能对他人、对社会、对国家负责。选项B符合题意,其余三个选项不符合题意。本题选B。19.“授人玫瑰,手留余香”这句话告诉我们A.关爱他人,要讲究策略9B.关爱他人,要尽己所能C.关爱他人,收获幸福D.关爱他人,定得回报【答

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关爱他人的意义。“授人玫瑰,手留余香”,常用来劝勉别人多助人为乐,给别人帮助的同时,自己也会得到快乐,选项C关爱他人,收获幸福,符合题意。其余三个选项不符合题意,本题选C。20.在我国,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下列关于国家利

益和人民利益的关系说法不正确的是A.人民利益是国家利益的集中表现B.国家利益至上,人民利益高于一切C.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相辅相成D.在当代中国,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是高度统一的【答案】A【解析】此题是一道逆向

型选择题,要求选出关于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关系说法错误的一项。根据所学知识,在我国,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相辅相成、高度统一的。BCD的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应排除。A的说法错误,国家利益是人民利益的集中表现。此项符合题意,应入选。故该题选A。21.杜富国那句“你退后,让我来”

,刻印在了亿万国人心中。因为人民的需要,因为这里是中国的领土!他不畏流血牺牲,勇挑重担,用汗水和鲜血诠释了扫雷官兵是“刀尖上的舞者”,是和平年代“离死神最近的人”。这说明他①勇于担负人生责任②积极维护人民安全③正确行使

了维护国家利益的基本权利④在奉献中实现了人生价值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B10【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勇担责任、人生价值等知识。作为扫雷官兵杜富国不畏流血牺牲,勇挑重担,说明他勇于担负人生责任,①正确;“因为这里是中国的领土体现了杜富国积极维护人民安全和维护

国家利益,②正确;维护国家利益是公民的基本义务,不是基本权利,③错误。“你退后,让我来”体现了杜富国无私奉献的精神,他在奉献中实现了人生价值,④正确;故①②④符合题意。本题选B。22.国家利益关系民族生存、国家兴亡。下列诗句能够

体现国家利益至高无上的有()①遥知夷岛浮天际,未敢忘危负年华②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③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④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古诗句的意思,①③④都体现出国家利益至上,体现爱国之情,符合题意

。②的意思是在秋风白露的七夕相会,就胜过尘世间那些长相厮守却貌合神离的夫妻,与国家利益至高无上无关。故选C。23.“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新时期被赋予了新的内容和新的时代精神,我们应该A.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不考虑任何个人利益B.在国家危险时刻,肩负起救国的重任C.发扬自力更生

的创业精神,无需任何帮助D.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担负起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答案】D【解析】【详解】要做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我们应该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担负起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选项D正确。选项A中“不考虑任何个人利益”是错误的

;时刻将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不是在危险时刻才救国,选项B错误;选项C中“无需任何帮助”的说法错误。本题选D。24.今天,我们国家所取得的每一项成就,都是广大人民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换来的,中国人民用创造了今天的辉煌。11A.勇敢无畏B.实干精神C

.爱好和平D.勤俭节约【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劳动成就今天。结合教材知识可知,今天,我们国家所取得的每一项成就,都是广大人民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换来的,中国人民用实干精神创造了今天的辉煌。选项B

正确,其余三个选项不符合题意,本题选B。25.习总书记在全国劳动模范表彰大会上指出,让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蔚然成风,以劳动托起中国梦。党中央如此强调“劳动”是①只要劳动就能过

上幸福生活②劳动是创造财富的重要源泉③劳动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④劳动就能实现梦想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劳动的意义。依据教材知识,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劳动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②③说法正确。①说法错误,劳动是过上幸福生活的前提,但并非只

要劳动就能过上幸福生活。④说法错误,劳动有助于实现梦想,但不是一定可以实现梦想。故选C。二、非选择题26.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陈某的行为行为性质陈某,读初一时经常①旷课逃学,在家玩电脑,屡教不改。升入初二后,他沉迷于上网,为了去

网吧,花完零用钱就偷家里的钱,发展到②偷别人的手机和学校的电脑零部件去卖,结果被公安部门拘留5天。初三上学期在网上结交了一些损友,一起在社会上滋事生非。一天,为了网友的“哥们义气”,他③参与打架斗殴,在斗殴①行为②行为③行为12中用利器把对方手刺成重伤,人民法院依法判处陈某

有期徒刑3年。(1)上表中,陈某的行为分别属于什么性质的行为?(2)陈某的经历告诉我们应如何加强自我防范?【答案】(1)不良行为;行政违法行为或一般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或犯罪行为。(2)犯罪是我们成长道路上最凶险的陷阱,我们作为社会成员,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险,远离犯罪;预

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生活在法治社会,我们应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我们要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解析】【详解】(1)本题考查违法与犯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旷课逃学属于不良行为;偷别人的手机和学校的电脑零部件,被拘留5天,属于一般违法行为;参与打架斗殴,在斗殴中用利器把对方刺成重伤,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属于犯罪行为。(2)本题考查预防犯罪,主要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

题的能力。结合教材知识,可以从认清犯罪危险,远离犯罪;杜绝不良行为;增强法治观念;从小事做起,防患于未然等方面来回答。27.近年来,网络泄密时有发生。在某西方国家军方研究中国情报的权威文件中,有相当一部分信息来自中国军迷发布的网络信息。一些从事互联网

情报搜集的人主要从网上论坛、聊天室等公开发布的信息中搜集情报。这些网络泄密信息对国家利益产生了严重的危害。据此,某校八年二班同学展开了讨论,部分同学认为:“只要我们树立和增强了危机意识和防范意识,就能坚持国家利益至上”。(1)国家利益中的核心利益是什么?(

2)请运用所学知识对部分同学的观点加以辩析。【答案】(1)国家主权、国家安全、领土完整、国家统一、宪法确立的国家政治制度和社会大局稳定、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2)①观点片面。②坚持国家利益至上,我们要树立和增强危机意识和防范意识。当今世界并不太平,影响国家安全和发展的内外因素比历史上

任何时候都更复杂。我们要对危害国家利益、威胁国家生存和发展13的行为时刻保持警惕。③坚持国家利益至上,我们要心怀爱国之情,牢固树立国家利益至上的观念,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坚持国家利益至上,

我们要增强维护国家利益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用理性、务实、文明的心态合法有序的表达爱国感情,维护国家利益;着眼长远,顾全大局,以国家利益为重,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有时不仅需要放弃个人利益,甚至需要献出自己的生命;坚决同一切损害国家利益的行为作斗争。④总之,坚持国家利益至上

,我们不仅要树立维护国家利益的意识,也要有捍卫国家利益的行动。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还要自觉遵守道德和法律,积极维护国家团结稳定的局面。【解析】【详解】(1)本题考查国家核心利益,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识记能力。结合教材知

识可知,国家的核心利益包括国家主权、国家安全、领土完整、国家统一、宪法确立的国家政治制度和社会大局稳定、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2)本题考查怎样坚持国家利益至上,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的理解能力。首先说明材料中部

分同学的观点是片面的;然后结合教材知识,可以从坚持国家利益至上,我们要树立和增强危机意识和防范意识;牢固树立国家利益至上的观念,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自觉遵守道德和法律,积极维护国家团结稳定的局面等方面来说明理由。28.材料一:2012年9月25日,中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正式交接

入列,中国海军从此迈入航母时代。2019年12月17日,我国第一艘国产航空母舰山东舰在海南三亚某军港交付海军。自此,中国正式迈入双航母时代。材料二:“开山岛虽小,也是祖国的领土,我要让国旗永远在岛上高高飘扬。”江苏灌云县开山岛民兵哨所所长王继才与妻子以海岛为家,与孤独相伴,在没水没电、植物都

难以存活的孤岛上,默默守岛卫国32年。32年、11600多个日日夜夜,300多面国旗,他每天巡岛、观天象、护航标、写日志……尽忠职守从未间断;他参与破获了多起走私、偷渡案件,为国家挽回巨额经济损失。在王继才走后十多天,他的妻子王仕花向组织递交了继续守岛的申请。材料二:黄大年放弃了在

英国优厚的待遇,怀着一腔爱国热情返回祖国,出任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八年时间,他带领团队在航空地球物理领域取得一系列成就。2017年1月8日,黄大年因病逝世,享年58岁。(1)材料一说明我国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的保障是什么?(2)王继才和王仕花维护

了国家安全中的哪一方面?他们的事迹对我们奉献社会有什么启示?(3)请运用第四单元相关知识,为黄大年拟一段50字以上颁奖词。【答案】(1)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14(2)维护了国家领土完整。服务和奉献社会,需要我们青年担当责任;服务和奉献社会,需要

我们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服务和奉献社会,需要我们热爱劳动,爱岗敬业。(3)根据答题情况酌情给分。【解析】【详解】(1)本题考查我国的总体国家安全观,主要考查对教材知识的识记能力。结合教材知识可知,我国总体国家安全观以人民

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2)本题考查怎样维护国家安全和奉献社会。王继才和王仕花默默守岛卫国32年用实际行动维护了国家领土完整。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可以从服务和奉献社会,需要我们青

年担当责任;需要我们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需要我们热爱劳动,爱岗敬业等方面来回答,怎样向他们学习,积极奉献社会。(3)黄大年身在国外,心怀祖国,毅然放弃国外优厚待遇,回国带领团队在航空地球物理领域取得一系列成就,表明他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为了

国家利益不惜牺牲个人利益。颁奖词围绕黄大年的事迹拟定即可,开放性试题,没有固定答案,言之有理即可。

管理员店铺
管理员店铺
管理员店铺
  • 文档 485618
  • 被下载 24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