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窦娥冤(节选》课件30张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pptx,共(30)页,1.978 M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9de8c282bc6ae94e7fdc1fbab62559e6.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一、了解戏剧的相关知识1.戏剧,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舞台艺术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社会生活。戏剧文学,即剧本,是舞台演出的基础。通常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剧作家的舞台
说明,内容包括人物表、时间、地点、布景、服装、道具的交代以及人物台词的心理情绪、动作、上下场的提示等等;一是人物自身的台词,包括对话(对唱)、独白(独唱)、旁白(旁唱)等。(1)概述:中国古典戏曲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以富于艺术魅力的表演形式,为历代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而且在世界剧坛上也占有独特的位置,它与古希腊悲喜剧、印度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剧”。中国古典戏曲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曾先后出现了宋元南戏、元代杂剧、明清传奇、清代花部等四种基本形式。2.中国古典戏曲(2)中国戏曲种类:京剧、晋剧、蒲剧、
雁剧、秦剧、吉剧、豫剧吕剧、淮剧、沪剧、越剧、婺剧、绍剧、徽剧闽剧、赣剧、汉剧、湘剧、祁剧、潮剧、桂剧壮剧、川剧、黔剧、滇剧、傣剧、藏剧、粤剧昆曲、高腔、评剧、越调、彩调、梆子腔二人台、龙江剧、黄梅戏、莆仙戏、梨园戏高甲戏、采茶戏、皮影
戏、滑稽戏河北梆子、上党梆子、山东梆子、河南曲剧、湖南花鼓(1)结构特点:一本杂剧通常由四折一楔子组成。一折相当于现代剧的一幕,是故事情节发展的一个较大的自然段落,四折一般分别是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折之外可以加一二个楔子。楔子一般放在第一折之前,介绍剧情,类似现代剧中的序幕;也有的
放在两折之间,相当于后来的过场戏。但也有少数杂剧突破了一本四折的形式。3.元杂剧(2)元杂剧角色元杂剧角色大致可分为末、旦、净、杂四类。末是男角,男主角叫正末,还有副末、冲末、大末、二末等。旦是女角,女主角叫正旦,还有贴旦、花旦、老旦、小旦等。元
杂剧每本戏只有一个主角。男主角叫正末,女主角叫正旦。一般是一人主唱,正末主唱的剧本叫末本,正旦主唱的叫旦本。净,花脸,多扮性情恶劣、举动粗野的角色,有净、副净、二净之别。杂是杂角,如孤(官员)、祗从(侍从)、孛老(老头)、卜儿(老妇
)、徕儿(小孩)、细酸(书生)、邦老(盗贼流氓)等。(3)剧本剧本由唱、科、白三部分构成。唱叫曲词,是按一定的宫调(乐调)、曲牌(曲谱)写成的韵文。科是戏剧动作的总称,包括舞台的武打和舞蹈。如“做哭科”“做笑科”等白是“宾白”,是剧中人的说白部分。分为对白:人物对话;独白:
人物自叙;旁白:背过别的人物自叙心理话;带白:唱词中的插话。(4)音乐规则元杂剧规定,每一折戏,唱同一宫调的一套曲子,其宫调和每套曲子的先后顺序都有惯例规定。一折限于一调一韵。楔子只能用一二支小令,不
能用套曲。宫调,即调式,相当于现代音乐的C调D调等。曲牌,是曲调的名称,每个曲牌都属于一定的宫调。剧本中每套曲子的第一支曲子前面都标明宫调。如《窦娥冤》第三折第一支曲子标示的【正宫】【端正好】,表示这一折自【端正好】以下各曲均属【正宫】。(5)作家作品:主要代表作家有关汉卿、郑光
祖、马致远、白朴等。关汉卿,号已斋叟,大都(今北京)人,元代戏曲作家。代表作:《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鲁斋郎》《拜月亭》《单刀会》等。与郑光祖、白朴、马致远一同被称为“元曲四大家”,并居“元曲四大家”之首。所作杂剧六十余种,今存十八
种。他的名字被列入世界文化名人之列。他的戏曲作品题材广泛,大多暴露了封建统治的黑暗腐败,表现了古代人民特别是青年妇女的苦难遭遇和反抗斗争,人物性格鲜明,结构完整,情节生动,语言本色而精练,对元杂剧和后来戏曲的发展有很大影响。关汉卿他一生“不屑
仕进”,生活在底层人民中间,是当时杂剧界的领袖人物。在《南吕·一枝花·不伏老》中自述“通五音六律滑熟”,“我也会吟诗,会篆籀,会弹丝,会品竹。我也会唱鹧鸪,舞垂手,会打围,会蹴鞠,会围棋,会双陆”,“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可见他的才艺、生活和个性。元曲四
大家及代表作:关汉卿《窦娥冤》白朴《墙头马上》马致远《汉宫秋》郑光祖《倩女离魂》元杂剧的四大悲剧:关汉卿的《窦娥冤》马致远的《汉宫秋》白朴的《梧桐雨》纪君祥的《赵氏孤儿》元杂剧的四大爱情剧:王实甫的《西厢记》关汉卿的《拜月亭》白朴的《墙头马上》郑光祖的《倩女离魂》《
窦娥冤》故事情节楔子:书生窦天章因连本带利欠蔡婆四十两银子被迫把七岁的女儿抵她做童养媳,然后进京赶考去了。婚后不到两年,窦娥丈夫去世,窦娥与蔡婆相依为命。庸医赛卢医欠蔡婆本利二十两银子,心生歹意要勒死蔡婆却被张驴儿父子俩搭救,张驴儿乘机逼蔡婆婆媳俩分别嫁给他们父子俩,蔡婆无
奈之下答应了,回家后遭到生性刚烈的窦娥的责怪与反对,只好先让张驴儿父子在家中住下。第一折:第二折:蔡婆想吃羊肚汤,张驴儿想藉毒死窦娥婆婆而霸占窦娥,不料反而被父亲误吃、毒死了父亲。张驴儿于是诬告窦娥杀人之罪。太守桃杌严刑逼供,窦娥不忍心婆婆连同受罪,便含冤招认药死公公,被判斩刑。第三折:窦
娥被押赴刑场。临刑前,窦娥为表明自己冤屈,指天立誓,死后将血溅白练而血不沾地、六月飞霜三尺掩其尸、楚州亢旱三年,结果全部应验。第四折:三年后,窦娥的冤魂向已经担任廉访使的父亲控诉;案情重审,将赛卢医发配充军、昏官桃杌革职永
不叙用,张驴儿斩首,窦娥冤情得以昭彰。窦娥的冤魂希望父亲窦天章能够将亲家蔡婆婆接到住所,代替窦娥尽孝道,窦父应允。当垆()临邛()变徵()知契()情怀冗冗()鼓三通()忤逆()燕侣莺俦()恁的()孛老()绣闼()刬的()罪愆()撚断脊筋()恓惶(
)祗候()桃杌()喝撺厢()提防()盗跖()尸骸()错勘()杳无()瀽()前合后偃()古陌荒阡()哥哥行()鳏寡孤独()亢旱()lúqióngzhǐqìrǒngtòngwǔchóuchǎntàbóqiānniǎnxīzhīwùcuāndīzhíháíkāny
ǎojiǎnyǎnmòhángguānkàng缥缃()piǎoxiāng()nèn二、分角色朗读,读准字音,整体感知。三、研读课文1.课文中共出现多少曲牌?都属什么宫调?共出现10个曲牌,都属于正宫调。窦娥赴刑
场别婆婆发誓愿指斥天地绝望呼号后街相见负屈衔冤怨气冲天誓愿明冤愤悲怨2.结构层次冤3.赏析《滚绣球》(1)表现手法:呼告、对比、对偶、反问、反复、用典。(2)思想感情:呼天抢地是自然的情绪反应,窦娥受神权思想影响,开始也相信“青天大老爷”能
主持正义,赏善罚恶。在残酷的现实面前,她看清了社会真相。从深层意义上来看,在封建社会里,统治阶级为了便于统治人民,往往以青天白日自喻。表面上看,窦娥是在斥骂天地,实质上是对封建统治的强烈控诉和根本否定。她那似岩浆迸射如山洪决堤般的愤
激之词,反映了她的觉醒意识和反抗精神,也折射出当时广大人民的反抗精神。表达了她悲极、愤极、怨极、怒极、无奈之极的思想感情。4.在押赴刑场的路上,窦娥要求刽子手走后街不走前街,这一细节描写有什么作用?表现窦娥的善良,突出文章的主旨。窦娥自己已
走在通向死亡的路上,想到的还是如何不使年迈孤寂的婆婆伤心,这是何等的善良啊!而剧作家越是刻画她的善良,也就越发显出其冤屈,她的抗争与反抗也就越发令人同情。因此,这一细节的描写不仅使窦娥这个形象更其丰满动人,也使剧作对封建社会的批判更为有力和深刻。
5.分析三桩誓愿一愿二愿三愿宾白“若是我窦娥委实冤枉”“若窦娥委实冤枉”“我窦娥死的委实冤枉”宾白唱词血溅白练(冤深)六月飞雪(感天)亢旱三年(感天动地)目的“等他四下里皆瞧见”,冤情不浅,希望人们立刻了解她的冤
屈“免着我尸骸现”,清白一身,希望冤屈得到上天反应“官吏每无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难言”,不仅希望个人冤屈得伸,而且希望上天惩治邪恶典故苌弘化碧望帝啼鹃六月飞霜东海孝妇手法浪漫主义手法在现实生活中,这三桩誓愿显而易见是不能实现的,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呢?其一,这是当时社会人民怨情投
诉无门而又需诉告的唯一途径,充分揭露了当时社会官吏昏聩,法制腐败。其二见证窦娥冤情深重,强化悲剧气氛,着力表现主人公至死不屈的斗争精神。其三,三桩奇愿违背常理,但合乎人情,契合民众善恶有报心理,充分体现了人民伸张人间正义,杀尽贪官污吏,洗雪冤屈的良好意志与愿望。其四,表现作者鲜明爱憎
和思想的人民性。其五,通过浪漫主义手法,借助想象和夸张,表达美好的愿望,是传统文学的习惯。她的三桩誓愿与[滚绣球]一曲中对天地的指责是否矛盾?是矛盾的。窦娥诉冤过程中对天的怀疑和依赖是始终交织在一起的。反映了作家的历史和阶级的局限。一方面,他通过窦娥指天斥地从
根本上批判封建统治阶级,表达自己变革现实的愿望。另一方面,又不能从根本上提出救民于水火的办法,只能靠天地动容来昭雪窦娥的冤案。咒骂、指责天地,最终却又不能不依靠天地申明自己的冤屈,这是窦娥的可悲之处,也是封建社会里普通百姓哀号无告的普遍状况。指斥天地告别婆婆发下誓愿6.分析窦娥形
象清醒,刚烈善良、孝顺反抗精神深受迫害、具有强烈反抗意识的古代年轻妇女形象7.总结主旨通过写窦娥被押赴刑场杀害的悲惨情景,揭露了元代吏治的腐败、残酷,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歌颂了窦娥的善良心灵和反抗精神。本剧的主旨句是哪一句?归纳概括主旨。8.总结艺术特色(1)作品在艺术上,“始正
而末奇”,体现出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风格的融合。作品用丰富的想象和大胆的夸张,设计了三桩誓愿的超现实情节,运用了浪漫主义手法,显示出正义的强大力量,寄托了作者鲜明的爱憎,反映了广大人民伸张正义、惩治邪恶的愿望,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2)语言通俗自然,朴实生动。评论家以“本色”二字概括
其特色。课文中的曲词,不事雕琢,感情真切,精练优美,浅显而深邃。语言抒情性强,用口语的同时,灵活运用了当时人们习见习闻的成语熟语、诗词文句和历史故事,进一步丰富了语言的表现力。如,[滚绣球]多处杂糅古白话口语,“只合把”“怎生糊了”“葫芦提
”等,使说唱接近生活,韵味浓厚。[快活三]连用四个“念窦娥”,一诉无辜获罪,二伤身首异处,三告身世孤苦,四叙婆媳情深,寥寥数语,百感交集,哀伤不尽,令人凄怆,写尽窦娥婆媳死别的悲痛。四、拓展探究明代叶宪祖把《窦娥冤》改编成《金锁记》:窦娥的丈夫并没有夭折,而是在赴京赶考途中,落水黄河,被龙王
招为驸马。三年后又入京参加科举考试,一举状元及第。而窦娥也在行刑时,因天降大雪,提刑官惊骇,急令刀下留人,得以不死。最后窦天章平反冤狱,窦娥得以昭雪获释,与丈夫蔡昌宗舟中相遇,父女夫妻欢庆团圆。正是“翁做高官婿状元,夫妻
母子重相会”。叶宪祖这样改,好不好?为什么?明确:不好。因为如此一改,虽然符合了人们美好的愿望,但削弱了原剧的战斗性,而流于一般戏曲的大团圆结局的俗套。把一出控诉封建统治者迫害无辜百姓的悲剧,变成了一出歌颂神明、歌颂清
官的庸俗喜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