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广西玉林市博白县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月考一 地理 答案.docx,共(14)页,2.181 M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9d96c0a72416bfffdd11aec4634e59aa.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23年春季期高二地理月考一试题(本试卷共6页,19小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建设大型清洁能源基地是我国“十四五”规划的重要目标之一,下图为部分清洁能源基
地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1.图中三大能源基地共同的主要清洁能源是()A.核能水能B.风能火电C.水能地热D.风能太阳能2.我国建设大型清洁能源基地可以()A.促进低碳能源发展B.改变能源资源分布C.控制能源消费总量D.缩短能源输送
距离【答案】1.D2.A【解析】【1题详解】图中三大能源基地都位于我国内陆地区,而我国核能的开发主要是在沿海地区,核能并不是图中三大能源基地共同的主要清洁能源,A错误;火电不是清洁能源,B错误;青藏高原南部雅鲁藏布江流域到云南西部腾冲一带是
我国地热能集中分布的区域,图中三大能源基地地热能相对缺乏,C错误;图中三大能源基地在我国青藏高原区和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风能和太阳能都较为丰富,D正确。故选D。【2题详解】清洁能源开发利用时向外界排放的二氧化碳极少,可以促进低碳
能源发展,A正确;建设大型清洁能源基地不会改变我国现有的能源资源分布,B错误;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对能源的需求呈增加趋势,我国建设大型清洁能源基地是为了增加能源供给而不是为了控制,C错误;图中三大能源基地远离东部主要的能源
消费市场,并不能缩短能源输送距离,D错误。故选A。【点睛】清洁能源,即绿色能源,是指不排放污染物、能够直接用于生产生活的能源,它包括核能和“可再生能源”。河南省是我国主要的优质小麦产区,被称为“中原粮仓”,但
2022年5月份有部分地区将小麦提前收割,当成青贮饲料卖给养殖场,每亩可以卖到1500元左右。为此,河南省农业农村厅下发通知,坚决禁止一切毁麦或将小麦用于青贮饲料的行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相对于黑龙江省,河南省小麦种植()A
.病虫害少B.机械化水平高C.土壤肥力高D.生长期长4.导致小麦被作为青贮饲料提前收割的主要因素是()A.市场需求B.农业科技C.小麦品质D.政策5.为提高种植小麦的收益,河南省应该()A.改善光热条件,
提高小麦品质B.加大引黄灌溉量,扩大种植面积C对小麦进行深加工,提高附加值D.调整小麦种植时间,实行错峰上市【答案】3.D4.A5.C【解析】【3题详解】黑龙江省位于我国东北地区,和河南相比纬度较高,气温低,气候条件不利于农林业病
虫害的生长发育,A错误;东北地区地广人稀,地形平坦开阔,人均耕地多,是我国农业机械化程度最高的基地,B错误。东北地区黑土地广布,C错误。河南省纬度相对较低,热量较为充足,因此生长期长,D正确。故选D。【4题详解】由材料可知小麦当成青贮饲料卖给养
殖场,每亩可以卖到1500元左右,售价较高,主要是因为市场需求大,A正确。农业科技、小麦品质都不是导致小麦被作为青贮饲料提前收割的原因,B、C错误。由材料可知河南省农业农村厅下发通知,坚决禁止一切毁麦或将小麦用于青贮饲料的行为,政策对这一行为是反对的,D错误。故选A。【5题详解】目
前技术条件下,想要改善光热条件、调整小麦种植时间难度都较大,AD错误,加大引黄灌溉量,加大了灌区土壤盐碱化的可能性,另外会加剧下游用水紧张,B错误。对小麦进行深加工,提高附加值,进而提高小麦的收益,C正确。故选C。【点睛】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分为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因素。自然
条件包括:气候(热量,光照,水分,昼夜温差)、水源、地形、土壤;社会经济因素包括,市场需求、交通、国家政策、农业生产技术、劳动力等。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是指生态系统能够为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提供的最终产品与服务价值的总.和,由物质产品、调节服务和文化
服务构成,2019年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GEP高达2045亿元,其各项价值量占比如图所示。完成下面小题。6.属于图中“其它”项目的是()A.农林产品B.科普教育C.休闲旅游D.净化空气7.该公园GEP高的主要原因是()A.
土壤肥力高B.科研价值高C.森林面积大D.纬度跨度大【答案】6.D7.C【解析】【6题详解】净化空气属于调节服务功能,D正确;农林产品属于物质产品,A错误;科普教育属于文化服务,B错误;休闲旅游属于文化服务,C错误。所以选D。【7题详解】海南位于热带地区,以热带季风
气候为主,受海洋影响较强,降水较多,森林面积广阔,能够提供的生态系统生产总值较高,C正确;土壤肥力、科研价值对于海南岛生态系统生产总值影响较小,AB错误;海南岛纬度跨度较小,D错误。所以选C。【点睛】生态系统服务是指人类从生态系统获得的所有惠益,包括供给
服务(如提供食物和水)、调节服务(如控制洪水和疾病)、文化服务(如精神、娱乐和文化收益)以及支持服务(如维持地球生命生存环境的养分循环)。人类生存与发展所需要的资源归根结底都来源于自然生态系统。它不仅为人
类提供食物、医药和其他生产生活原料,还创造与维持了地球的生命支持系统,形成人类生存所必需的环境条件.同时还为人类生活提供了休闲、娱乐与美学享受。中国与德国都是世界上能源消费大国,德国能源发展中的经验教训值得我们借鉴,下图为2021年两国能源构成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有关中国与德国能源构成的描述正确的是()A.我国常规能源比重高于德国B.我国以化石能源为主,德国以非化石能源为主C.我国除煤炭外,其他能源比重都小于德国D德国可再生能源占比较大,我国目前还没利用9.“俄
乌战争”引发了德国的能源危机,其原因是()①能源进口渠道多元②煤炭资源匮乏③天然气的进口过于依赖俄罗斯④能源进口通道受阻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10.我国在能源转型中,既要确保能源安全,又要努
力实现“碳中和”的目标,可行的措施是()①努力实施煤电超低排放和节能改造工程,逐步放弃核能的利用②大力推进风电和太阳能发电的高质量发展③推动水电重大工程建设④发展生物能、地热能等其他可再生能源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8.A9.C10.D【解析】【8题详解
】常规能源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水能和生物能,图中我国的常规能源比重总和为93%,而德国常规能源比重总和为77%,A正确;由图可知我国和德国都以化石能源为主,B错误;我国除煤炭外,其他能源中水电比重比德国大,C错误;德国可
再生能源占比较大,但我国的可再生能源水电、风能已经开发利.用,D错误。综上所述,A正确,BCD错误,故选A。【9题详解】能源进口渠道多元化不易引发能源危机,①错误;德国已探明的煤炭资源约占世界总量的3.5%,
排在美国、俄罗斯、澳大利亚、中国和印度之后,居世界第六位,②错误;德国缺乏石油、天然气资源,多年来严重依赖俄罗斯的能源供给,从俄罗斯进口的石油占比34%,天然气更是高达55%,“俄乌战争”致使进入德国的天然气供应不足且价格抬升,引发德国能源危机,③正确;“
俄乌战争”后俄罗斯从6月中旬起大幅度减少由“北溪1号”天然气管道向欧洲的供气量,8月底又宣布因管道维修需要暂停供气,而且因“俄乌战争”也影响了“北溪2号”的启动,使德国的能源进口通道受阻,④正确。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故选C。【10题详解】“碳中和”是节能减排的术语,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是实现
“碳中和”的关键举措,因此大力推进风电和太阳能发电的高质量发展、推动水电重大工程建设、发展生物能和地热能等其他可再生能源,既保障能源安全,又实现“碳中和”目标,②③④正确;在各种新能源的电力中,核电二氧化碳排放量低、效能高、资源消耗率小,要实现“碳中和”且保障全国供
电安全,不应放弃核能的利用,我国对于核能利用的原则是:在保障安全的基础之上积极有序利用,①错误;综上所述,D正确,ABC错误,故选D。【点睛】常规能源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水能和生物能;德国对俄罗斯天然气高度依赖;“碳中和”是节能减排的术语。下图示意我国耕地撂荒现象分布。据此完成下面
小题。11.我国耕地撂荒现象主要分布在()A.东部地区B.南方地区C.平原地区D.发达地区12.造成我国耕地撂荒的根本原因是()A.农业收益低B.劳动力不足C.耕作条件差D.政策不完善13.针对耕地撂荒现象,可采取措
施是()A.加大开荒力度B.提高机械化水平C.增加粮食进口D.鼓励农地流转【答案】11.B12.A13.D【解析】【11题详解】据图可知,图示撂荒耕地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地区,B正确;东部地区撂荒面积相对较小,A错误;耕地撂荒现象大部分分布在山
区,小部分分布在平原地区,C错误;经济发达地区耕地撂荒现象较少,D错误。故选B。【12题详解】农民外出务工收入更多,从而导致田地无人耕种,出现撂荒,因此耕地撂荒的根本原因是农业收益太低,A正确;我国农村人口较多,农业劳动力充足,B错误;耕作条件差只是个别现象,不是耕地撂荒的主要原因,C
错误;近年来国家出台了大量农业补贴政策,但是依然出现大量耕地撂荒现象,因此政策不是主要原因,D错误。故选A。【13题详解】针对耕地撂荒现象,可采取的措施是鼓励农地流转,即将家庭农田承包给个人或者公司,自己外出务工,这样既获得了土地租金收入,也能通过务
工赚钱,增加了收入来源,田地也不至于撂荒,D正确;加大开荒力度并不能使已有田地撂荒的的现象得到解决,A错误;提高机械化水平不一定能提高农民收益,地处山区的田地不利于使用机械化,B错误;增加粮食进口不利于我国粮食安全,不能解决耕地撂荒现象,C错误。故选D。【
点睛】耕地撂荒的常见原因:农业效益低;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投入多,产出少;农村劳动力大量外流,劳动力不足,无法耕作;农村土地流转制度不完善。一般措施:调整产业结构,提高种地收益;加强农田基本建设,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力;发展特色产业,减少土地撂荒;加快产业结构
的调整,发展农村特色产业;加大宣传力度,减少弃耕撂荒;鼓励农地流转,完善土地流转制度。2021年4月19日,世界气象组织(WMO)发布《2020年全球气候状况报告》。报告列举了温室气体浓度增高、陆地和海洋温度升高、海平面上升、冰川融化及退
缩等极端气候指标。下图示意地球两极地区多年平均海冰面积的年内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的14.影响两极地区海冰面积季节变化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海陆分布B.地势起伏C.太阳辐射D.人类活动15.与北极地区相比,南极地区海冰
()A.面积年内变化幅度小B.消融速度慢C.冻结消融速度差异小D.消融速度快16.报告列举的气候指标对全球环境的影响是()A.极端天气影响生物生存B.北半球种植业北界南移C.火山喷发频率将会增加D.全球粮食产区产量都增【答案】14.C15.D16.A【解析】【分析】【14题详解】左图中2月海冰
面积最小,说明此时海洋地区气温最高,为南极地区,右图中8~9月海冰面积比其他小得多,说明此时海洋地区气温高,为北极地区;从图中可以看出不论是北半球,还是南半球,一年当中海冰面积变化都很大,都是太阳辐射多
、海洋地区气温最高的时候,海冰面积小。因此影响两极地区海冰面积季节变化差异的主要因素是太阳辐射的季节差异。因此C正确,排除其他三个选项。故选C。【15题详解】由上题分析可知,左图代表南极地区,右图代表北极地区。据图分析北极地区海冰3月份达
到13百万km2,9月份达到5百万km2,6个月消融了8百万km2,而南极地区海冰9月份达到16百万km2,2月份达到2百万km2,5个月消融了14百万km2,因此可以看出南极地区海冰面积年内变化幅度为
14百万km2,相比北极地区海冰面积年内变化幅度为8百万km2,显然更大,因此A错误;再比较海冰消融速度,可知南极地区海冰消融速度显然更快,因此D正确;与北极地区海冰冻结和消融都用了6个月相比,而南极地区海冰消融用了5个月,海冰冻结用了7个月,
所以南极地区海冰冻结与消融速度差异更大,因此C错误。故选D。【16题详解】报告列举的气候指标反映是全球气候变暖在加剧。全球变暖对地球环境的影响分析如下,极端天气(如干旱、洪水、极端气温等)出现频率增加,
影响生物的生存,因此A正确;北半球高纬地区气温升高,热量改善,蒸发加强,降水增多,适合作物生长,会导致种植业北界北移,因此B错误;火山喷发是地球内能释放的结果,所以气候变暖对火山喷发无影响,因此C错误;粮食产区并非全都增产,低纬、中纬地区可能由于气温升高,蒸
发加剧,气候变干,可能会减产,因此D错误。故选A。【点睛】全球气候变暖对农作物生长影响有利有弊。其一,全球气温变化直接影响全球的水循环,使某些地区出现旱灾或洪灾,导致农作物减产,且温度过高也不利于种子
生长。其二,降水量增加尤其在干旱地区会积极促进农作物生长。全球气候变暖伴随的二氧化碳含量升高也会促进农作物的光合作用,从而提高产量。其三,温度的增加有利于高纬地区喜湿热的农作物提高产量。二、综合题。(共3题,共52分,
答案写在答题卡上)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2021年为了促进葡萄生产绿色发展,“火洲”吐鲁番试点开展“智慧农业+智慧晾房”项目。在智能设备的精准控制下,新型滴灌代替传统漫灌,灌溉用水节约30%,葡萄亩产量增加约15%。葡萄干
是由当地农民采用可移动到田间地头的智慧晾房,提前设定好参数,经热烘干3-4天完成(传统自然晾制需30-40天)。太阳能热烘干的葡萄干色泽均匀、更加洁净。通过前期试验,“智慧晾房”的投运大概节约60%的人工成本,产量提升
约18%,销售产值提高近2倍。在农闲时,智慧晾房还是一个“光伏+储能”的微电网系统,实现自发自用和余量自动调节负荷用电峰谷,解决用能短缺问题。材料二:由驻村工作队协调,村民合作社与10家智慧晾房供应商达成合作,由供应商提供技术和设备,并以高于市场
的价格回收热烘干的葡萄干。合作社提供场地、原材料和人工服务。让村民切实感受到智慧农业、绿色发展带来的经济效益,使该项目成为服务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1)从气候角度分析吐鲁番传统葡萄干产业发展的优势。(2)与传统晾房
相比,简述采用智慧晾房的优点。(3)说明“智慧农业+智慧晾房”项目成为乡村振兴重要支撑的原因。的(4)提出促使该地快速普及推广“智慧农业+智慧晾房”项目的可行性措施。【答案】(1)①吐鲁番为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干旱,光照强,有利于光合作用②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有机质积
累,糖分高,葡萄的品质好③降水少,多晴天,蒸发量大,有利于长时间进行晾制④气温高,多热风,空气干燥,利于葡萄的晾制。(2)①精准调控温度和湿度,使提高葡萄干品质②“智慧晾房”晾制时间更短,上市时间更快③智慧晾房使用更加灵活方便,避免损耗,不但增加
成品的数量还减少人工成本。(3)①“智慧农业”可以精准控制,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并提高葡萄的产量②“智慧晾房”可移动,较少葡萄的损耗,又能降低人工成本,农民增收③“智慧晾房”能缩短晾制时间,提高效率④“智慧晾房”农闲时是一个微电网系统,能缓
解该地区能短缺问题,提高经济收益。⑤政策支持。(4)①加大智慧农业等的宣传力度,使村民能够提前了解它的优点②企业要积极地对农民进行技术培训③让部分思想先进的村民做试点,进行深入的体验,切实感受到该项目的好处④要发展订单农业,降低村民的风险⑤政府要给企
业和农民提供相应的政策和资金的扶持等。【解析】【分析】该题以吐鲁番的葡萄干生产方式的改进为情境,考查区域农业发展的区位条件和发展方向等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现象、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学科能力。考查学生的区域认
知、综合思维等地理核心素养。【小问1详解】由题意,从气候角度分析优势,要根据气候满足葡萄的生长需求和葡萄干的制作需求的角度来分析。吐鲁番地处温带大陆性气候区,降水少,空气干燥、光照强、夏季气温高、风力大,有利于糖分的合成和葡萄干的晾晒。昼夜温差大有利于葡萄糖分的积累。【小问2详
解】由题意,根据材料,“葡萄干是由当地农民采用可移动到田间地头的智慧晾房,”可知智慧晾房可以灵活移动,减少新鲜葡萄在搬运途中的各种损失。“提前设定好参数,经热烘干3-4天完成(传统自然晾制需30-40天)”说明晾晒时间短,晾晒效率高,产品可以提前进入市场。“太阳能热烘干的葡萄
干色泽均匀、更加洁净。”说明智慧晾房能提高葡萄干的品质。““智慧晾房”的投运大概节约60%的人工成本,”说明智慧晾房能降低人工成本,增加收益。【小问3详解】由题意,“智慧农业+智慧晾房”项目成为乡村振兴重
要支撑要从其节约资源、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增加收益等方面。根据材料,“在智能设备的精准控制下,新型滴灌代替传统漫灌,灌溉用水节约30%,葡萄亩产量增加约15%。”可见该项目可以节约水资源,增加土地单位面积产量,增
加收益。根据上题的分析,“智慧晾房”可灵活移动,较少葡萄的损耗,还能降低人工成本,促进农民增收;“智慧晾房”能缩短晾的制时间,提高出产效率。“在农闲时,智慧晾房还是一个“光伏+储能”的微电网系统,可见”“智慧晾房”在农闲时能缓解该地区能短缺问题,提高经济收益。如
此多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政府也是大力支持。【小问4详解】由题意,“智慧农业+智慧晾房”项目是技术成果的应用,而种植葡萄的农民缺少相关方面知识和技能,因此要从宣传、技术培训、部分村民做试点等方面进行努力
,即加大智慧农业等的宣传力度,使村民能够了解它的优点;企业开设培训服务,对农民进行技术培训;鼓励部分村民做尝试,深入体验项目的好处。材料中“并以高于市场的价格回收热烘干的葡萄干。”即解决产品的销售渠道,发展订单农业,降低农民
的风险。“供应商提供技术和设备”需要成本,农民购买设备需要资金,因此需要政府要给企业和农民提供相应的政策和资金的扶持等。18.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面问题。钦查群岛主要由三个干旱的花岗岩岛屿组成,岛上寸草不生,唯一“居民”是海鸟,
附近流传有“水肥必有鱼,鱼多鸟便众,鸟众水更肥”的说法。海鸟在群岛上定居了数百万年,留下厚达50米的粪便层,散发的恶臭让人难以接近。在发明化肥之前,19世纪40年代,欧洲人用这里的鸟粪做肥料,农作物的产出提高了至少3
倍,缓解了因人口激增而出现的粮食危机。从那时起,秘鲁雇佣契约华工和黑人奴隶挖鸟粪,在40年的时间里,出口了1300万吨鸟粪,那是秘鲁经济快速增长的“鸟粪时代”,但到19世纪后期,鸟粪出口出现衰败现象,政府随后开始限量控制鸟粪的开采。下面为钦查群岛位置示意图。(1)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解释“水肥
必有鱼,鱼多鸟便众,鸟众水更肥”的道理。(2)说明秘鲁钦查群岛鸟粪积累较厚的原因。(3)推测19世纪后期秘鲁鸟粪出口衰败的原因。【答案】(1)群岛附近海域受上升补偿流影响,营养盐上泛,浮游生物繁盛,饵料丰富使得鱼类密集;鱼类为海鸟提供了充足的食物,吸引了众多
海鸟;海鸟的鸟粪落入海水(岛上鸟粪滑入海水),海水营养盐增多,又为浮游生物提供营养物,间接为鱼类提供了饵料(2)钦查群岛属于热带沙漠气候,气候干燥使得鸟粪不易分解;干旱少雨,不易被雨水冲刷;积累的时间长;岛上早期人类活动较少,受到外界的干扰少。(3)化肥等肥料的出现,替代了鸟粪;长期开采
,鸟粪资源日趋枯竭。【解析】【分析】本大题以钦查群岛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整体性、气候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能力,体现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的地理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水肥必有鱼,鱼多鸟便众,鸟众水更肥”的原因是秘鲁附近海域受上升补偿流影响,海水上升将海底的营养物质带到表层,成为鱼类食物。按照物质循环分析鱼类-海鸟-海水营养盐--浮游生物之间的关系。群
岛附近海域受上升补偿流影响,营养盐上泛,浮游生物繁盛,饵料丰富使得鱼类密集;鱼类为海鸟提供了充足的食物,吸引众多海鸟;海鸟的鸟粪落入海水(岛上鸟粪滑入海水),海水营养盐增多,又为浮游生物提供营养物,间接为
鱼类提供了饵料。【小问2详解】可以从自然和社会因素分析鸟类多的原因,再分析当地的气候条件对鸟粪分解的影响。读图文材料,秘鲁钦查群岛鸟粪积累较厚的原因是饮查群岛属干热带沙漠气候,气候干燥使得鸟粪不易分解;干旱少雨,
不易被雨水冲刷;积累的时间长;岛上早期人类活动较少,受到外界的干扰少。【小问3详解】从市场条件分析需求量减少,从当地资源条件来看,乌粪资源日趋枯竭。由题干可知,19世纪后期秘鲁鸟粪出口衰败的原因是化肥等肥料的出现,替代了鸟粪;长期开采,鸟粪资源日趋枯竭。19.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莱茵河
水环境的变迁印证了整个欧洲工业文明的发展历程。这条河流从18世纪中期开始出现环境问题,20世纪50年代环境进一步恶化,20世纪70年代生态灾难达到顶峰。当时莱茵河被人们称为“欧洲下水道”,污染治理难度巨大。1950年7月,瑞士、法国、卢森堡、德国和荷
兰共同成立了保护莱茵河国际委员会,委员会主席由各国部长轮值,秘书长则固定是荷兰人。经过不懈治理,今天的莱茵河河水干净清澈,可直接饮用,成为世界上管理最好的一条河流。(1)说明莱茵河水污染治理难度大的原因。(2)说明治理莱茵河水污
染可采取的措施。(3)说明保护莱茵河国际委员会秘书长固定为荷兰人的原因。【答案】(1)流经国家多,协调难度大;河流沿岸人口密集,工农业发达,污染物排放多;下游水流平缓,自净能力差。(2)国家间建立相关协调机构,增强协调处理能力;控制污染物排放;加大资金、技术投入
,防治污染;加强宣传,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3)荷兰地处河流入海口,受污染威胁最大。【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水污染的治理措施的知识点,考查了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小问1详解】莱茵河水污染治理难度大的原因主要从流经国家数量、污染物排放量、河水自净能力
等方面进行分析。据图可知,莱茵河流经了瑞士、法国、德国、荷兰等国家,涉及的国家多,协调难度大,治理难度大;莱茵河流经的国家,工农业发达,排放的污染物多,治理难度大;莱茵河下游为平原,水流平缓,河水自净能力差,治理难度大。【小问2详解】治理措施主要从区域协调、控制污染源、加大
治污投入、提高环保意识等方面进行分析。莱茵河是国际性河流,治理应该国家间建立相关协调机构,全流域协调,增强协调处理能力;全流域控制污染物排放,保护水质;统一协调,加大资金、技术投入,防治污染,保护水环境;多渠道宣传,加强宣传,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小问3详解】保护莱茵河国际委员会
秘书长固定为荷兰人的原因可以从荷兰所处的地理位置进行分析。荷兰地处河流入海口,污水最终会经过荷兰入海,荷兰受污染威胁最大,治理河流最迫切,责任心最强。【点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