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2019—2020学年度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4-4第四节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含答案【高考】.docx,共(34)页,2.064 M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9d31a18087b0bbe656fdd063d5ae80e9.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第四节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课程标准:1.举例说明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2.认识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个人应具备的态度和责任。课标解读:1.理解控制人口规模对协调人地关系的意义。2.理解不同的经济发展模式对环境的影响。3.掌握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
明确个人的责任。一、控制人口规模转变发展模式[情景导学]低碳生活是指生活作息时所耗用能量要减少,从而降低碳排放,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思考](1)上图中,表示节能标志的是__________________。(2)请列举出我们日常中的
低碳生活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示](1)A为质量安全标志,B为节能标志,C为绿色食品标志,D为节水标志,故节能标志为B。(2)例:家庭尽量使用太阳能热水器;多用电子邮件,少用传真、打印机;短时间不用电脑时,启用电脑睡眠模式等。[
教材导学]1.控制人口规模(1)含义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限定在合理范围之内。(2)原因如果不进行有效的人口控制,地球将人满为患,资源更加缺乏,环境污染更为严重,生态系统更不稳定。(3)目的减轻人口对生
态环境的压力,协调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的关系。2.转变发展模式清洁生产是一种可持续的生产,但清洁生产是相对的,是与现行的技术和产品相比较而言的。随着经济发展和技术更新,清洁生产本身也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因此,清洁生产过程中也有废弃物产生,只是相对
而言,废弃物较少。二、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协调人地关系从我做起[情景导学][思考](1)大量使用塑料袋会带来哪些危害?(2)作为个人我们应该怎样做来减轻这种危害?[提示](1)塑料袋会造成环境污染,同时也会消耗大量资源。(2)作为公众个人
应该自备菜篮子或布袋购物,减少对塑料袋的使用。[教材导学]1.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1)土地资源①作用: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也是最基本的生产资源和环境条件。②保护措施:(在我国)防治土地荒漠化,治理水土流失和土壤污染,保护基本农田,对工
矿废弃地进行复垦等。(2)森林资源①地位:是地球上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是维持地球生态平衡的重要因素。②保护措施:合理利用和妥善保护;退耕还林。(3)水资源①问题:水资源严重短缺,水污染严重。②措施:节
约、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4)海洋资源①存在的问题过度捕捞海洋生物盲目填海造陆、毁坏滩涂无节制地向海洋排放污染物②保护措施:我国采取了一系列强制性的政策和措施,例如,伏季休渔、禁止滥捕、治理污染等。2.协调人地关系,从我做起(1)协调人地关系的内容①协调社会经济发展与自然资源、生态环
境之间的关系。②协调人类社会的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之间的关系。③协调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关系。④协调当代人与后代人之间的关系。(2)从观念走向行动①各国政府干预和公众参与。②每个公民都有责任和义务保护生态环境。③开展环境教育,培养公民环境意识。我国自然资
源总量丰富,但人均资源拥有量少,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对资源需求与供应之间不相适应,制约着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同时,资源利用和重复利用率低,浪费严重。读我国南方某农村生态农业试验场生产模式图,回答1~2题。1.该村大田农业的主要肥料是()A.杂草秸秆、
沼渣、化肥B.沼渣、粪肥、塘泥C.化肥、植物的秸秆、沼渣D.菌渣、沼渣、塘泥[解析]读图可知,箭头指向大田农业的主要肥料有粪肥、沼渣、塘泥。[答案]B2.该地农民使用沼气作为燃料对环境的影响是()A.有利于保护植被,减少水土流失,有利于净化环境B.由于杂草填入沼气池减少
了秸秆还田,所以土壤的肥力下降C.饲料、肥料、燃料之间相争激烈,农民需要根据实际调整三者关系D.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但不利于农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有机联系[解析]南方为低山丘陵区,农民使用沼气作为燃料,可以降低对山地
植被的破坏,减少水土流失,可以减轻燃烧秸秆、煤等产生的大气污染、利于净化环境。[答案]A探究1发展方式的转变[问题探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意味着一场深刻的变革,公众既是消费者,又是生产者,也是环境的管理者。
因此,公众是否认识、愿意接受并积极参与,是实施这些变革的必要条件。例如,工厂实行清洁生产,社会公众积极参与,选购带环境标志的产品。下面两幅图表示清洁生产产品生命周期和部分“环境标志”。(1)清洁生产和传统生产的末端治理有何不同?(2)为什么要选购带环境标
志的产品?[答案](1)清洁生产是从原料开采—生产制造—消费使用—废弃物处理的全过程来评估产品对环境的影响程度。而末端治理则是把注意力集中在对生产过程中已经产生的污染物治理上。(2)环境标志表明该产品在生产、使用和处理处置过程中符合特定的环境保护要求。与同类产品相比,具有
低毒少害、节约资源等优点。[归纳总结]循环经济和传统经济的对比循环经济是以“资源→产品→再生资源→产品”为特征的经济发展模式,表现为“两低两高”,即低消耗、低污染、高利用率和高循环率,使物质资源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而传统经济是以“资源→产品→废弃物→污
染物排放”单向流动为基本特征的线性经济发展模式,表现为“两高一低”,即高消耗、高污染、低利用,是不可持续的发展模式。发展模式传统发展模式可持续发展模式发展目标以经济发展为目标,经济的增长就意味着发展以社会全面发展为标准,其终极目标是生态、社会和经济的全面发展增长方式高投入、高消耗、
高污染、低产出低投入、低污染、高产出消费模式提倡高消费提倡文明消费资源利用一次性利用,利用率低多次利用,利用率高废弃物处理污染物和废弃物大量排放废弃物再生资源化物质流动物质单向流动物质反复循环流动最终
结果获得经济效益的同时,带来环境问题经济和生态效益相结合[对点训练]读传统经济和可持续经济发展模式图,完成1~2题。1.关于甲、乙两图的叙述,正确的是()A.图甲表示可持续经济发展模式B.图乙表示传统经济发展模式C.图甲模式有利于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D.图乙有利于资源的循环
利用[解析]图甲表示传统经济发展模式,图乙表示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可持续的发展模式有利于资源的循环利用。[答案]D2.下列哪组生产方式不利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A.广西贵港建立我国第一个生态工业示范园B.杭州研制成功节水生态型“泡沫公厕”C.不可
降解包装材料在我国部分地区使用D.海尔集团研制成功不用洗衣粉的洗衣机[解析]不可降解包装材料的使用将产生大量的固体垃圾,不利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答案]C探究2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问题探究]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我国的能源储量和利用情况表。(1)材料反映了我国经济发展存在的什么问题?(2)针
对我国目前能源的利用现状,分析我国应采取什么措施来发展“循环经济”?[答案](1)我国能源储量相对不足,且能源利用率和循环利用率低,单位产值能耗高,严重制约着我国经济的发展。(2)调整产业结构,控制高能耗企业的盲目发展,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加强管理,依靠科技进步,转变经
济增长模式;重视宣传教育,转变消费观念。[归纳总结]1.土地资源利用中的问题及其解决措施不合理的开发利用产生的环境问题解决措施滥垦草地,过度放牧土地荒漠化退耕还草,防治土地荒漠化滥伐森林水土流失退耕还林,治理水土流失不合理的灌溉土壤盐碱化改良灌溉方式开矿产生废弃地覆土复垦工矿、公交、住房用地的
扩大耕地面积减小保护农田,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2.森林资源和水资源的利用自然资源主要地位利用中的问题解决措施森林资源既有经济价值,又具有多种生态功能和环境效益采育失调,林质下降;毁林开荒,伐木取薪,造成覆盖率下降;砍伐过度,不利于更
新合理采伐;采伐和抚育更新相结合;退耕还林;建立保护机制水资源水是生命之源,孕育和维持着地球上的全部生命水资源短缺、水污染严重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农业采取喷灌、滴灌等技术,减少浪费;保护水源,防止和治理水污染,工业废水和生活
污水净化后循环利用;海水淡化3.海洋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出现的环境问题及解决措施[对点训练]媒体调查显示,我国目前许多内地城市的自来水水质合格率较低,一时间引起广泛的关注和热议。据此回答1~3题。1.导致某些城市自来水
水质不达标的最主要原因是()A.地表水及地下水的污染较为严重B.自来水的加工处理工艺落后C.如今的人们对自来水的检测标准高D.人们的环保要求提高[解析]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水污染现象日益严重,这成为许多地区水质不达标的主要原因。[答案]
A2.下列不利于许多城市的饮用水源地的水质保护的现象是()A.封山育林B.大力发展生态农业C.大力发展水产养殖业D.实施清洁生产[解析]许多城市的饮用水源地往往位于山区,封山育林、发展生态农业及清洁生产都有利于环境的保护,净化水质;但大量发展水产养殖,会产生一定的水质污染现象。[答案]C3.
面对严峻的水资源问题,下列哪些行为是我们应该大力提倡的()①家庭中利用洗菜水冲厕所②城市建设集雨设施③园林绿化中多建大型草坪④开发利用废水⑤利用自来水冲洗车辆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⑤D.①②④[解析]草坪的维护需要大量的水,利用自来水冲洗车辆会导致水资源的浪费。[答
案]D一、教材P102~P103活动思考(1)提高人口素质,特别是改善妇女的受教育条件,转变旧的生育观念,自觉控制人口数量的增长。(2)增强可持续发展的意识,珍惜资源、保护环境。(3)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
,变政府的强制措施为人们的自觉行动,实现人口、资源、环境和整个社会的协调发展。(4)保护和增进人类健康,没有健康的人口就不会有健康的发展。二、教材P103~P104活动探究1.糖厂的工业废水含有大量的有机物质,若直接排放流入河中,废水中的氮、磷等营养物质污染河流,会
造成水体富营养化,使河流中的鱼类和其他生物因缺氧而死亡,水质明显恶化。2.制糖废水经处理,产生了两种新物质:(1)甲烷,这是清洁能源;(2)动物饲料。提取这些新物质,即提高了工业生产的经济效益,又变废为宝,减少了生产过程中废弃物的排放,保护了环境,产生了环境效益。3.略
。三、教材P104~P105活动探究1.为缓解经济发展和土地资源刚性制约的矛盾,实行覆土造田,增加耕地面积,达到高效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目的。覆土造田通过对荒滩的改造,不仅改良了生态环境,增加的耕地种植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还提高了农业
经济效益。2.略。四、教材P105活动实战森林的功能和效益:提供木材、多种原材料、食品和饲料。净化空气、吸烟滞尘、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保护农田、调节气候、美化环境、减弱噪声、为野生动物提供栖息地等。因此,有人说
森林是“大自然的总调度室”。五、教材P106活动探究从开源和节流两方面进行思考。开源:跨流域调水(南水北调)、开挖地下水。节流:建立大中型水库、收集雨水、雨季回灌地下水;节约用水(减少浪费、建立污水处
理系统、改良农作物灌溉技术)等。六、教材P106~P107活动探究(1)减少海洋环境污染,保护海洋生态环境;(2)加强宣传工作,增强人们对海洋环保意识;(3)健全海洋法律体系等。七、教材P107活动探究1.猴子能捡到易拉罐,说明该风景区
存在乱扔垃圾的现象。2.假如有一天猴子身边的易拉罐越来越多,其周边的环境将会越来越差,并且会存在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3.本活动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建立可持续发展的道德观和价值观,用符合可持续
发展的方法来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式,尽自己保护环境的责任和义务。八、教材P108活动探究1.本次活动具有一定的开放性,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从身边常见的现象分析环境问题和生态问题,借以激发学生关注生活中所面临的环境问题。2.本次活动承接上题。学生必须要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来制定针对
性措施(环境污染的防治与治理、生态破坏的防治等)。个人在其中不仅要积极参加有关的环保宣传和行动,还要从观念上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式。3.本次活动承接第1题。如果该地区环境质量良好,采取的主要措施应重在预防和保护
。4.在学校附近风景秀美的绿地开发建设化工厂是极不合理的。一方面它破坏了绿地的环境效益,另一方面化工厂会对大气和水造成严重的污染,导致严重的环境问题,危害同学们的健康。因此,我们应该持反对的态度。人地关系类试题的答题方法技巧高中地理中的
人地关系内容常以与地理有关的社会时事为切入点,以区域图、示意图、统计图、数据表格等为背景材料,综合考查学生对环境问题的成因、危害及治理措施的分析能力;或以典型的区域环境问题为背景,结合低碳经济中“生态城市”、“清洁生产”、“生态农业
”、“绿色消费”等具体案例,要求学生进行区域判断和环境问题的分析,考查对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内涵、原则、方向等的理解、判别和分析能力。[各类试题的解答技巧]类型一资源与环境问题的形成、表现与分布1.试题特点常以图
表的形式呈现环境问题的区域差异或演化过程,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联系区域环境问题的表现,要求学生分析环境问题形成的原因或描述区域环境污染分布的特点。多用代表性区域的典型生态环境问题设置试题情境。2.分析思路环境问题的类型、表现与分布:从题目所给的图、表、文
字等材料中判断出该环境问题是什么,属于哪种类型(环境污染、生态破坏或资源短缺),进而分析其表现、分布等特征。每类环境问题都有不同的表现、分布等特征,要结合所学的有关环境问题的知识进行具体分析。成因分析:明确环境问题的成因
有助于环境问题的解决。环境问题的成因包括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一般来讲,要着重分析人为原因,环境问题主要是由人为原因引起的,多数是由不合理地利用资源造成的。但也不能忽视自然原因,自然原因也是环境问题形成的重要原因。分析自然原因时要注意以
下几个方面:①地形条件:封闭低洼的地形,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容易造成大气污染和酸雨。②逆温天气:空气的垂直运动受阻,使污染物停留在近地面,加剧了大气污染。③水域条件:相对封闭的水域,水流速度缓慢,水体更新速度慢,水体的自净能力较弱,容易产生水污染。后果及危害:对环
境问题带来的后果与危害,要能准确全面地进行分析。例如温室效应的增强对地理环境、人类的生产生活产生的重大影响等。解决措施与建议:环境问题的防治对策应针对具体的环境问题分析,问题不同,相对应的解决措施也不相同:①环境污染问题:根本解决措施在于减少污染物排放(可通过提高利用率、净化处理后排放
、使用环保原料和燃料等达到目的),同时加强绿化,以增强环境自净能力;对于全球性环境污染问题还需加强国际合作。②生态破坏问题:治本在于恢复生态,因此首先要改变和停止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其次通过恢复植被、水域等增强环境的平衡调节功能。③资源短缺问题:要从“开源”(替代
资源的开发、加强储量勘探等)和“节流”(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浪费、加大资源循环利用等)两方面入手。类型二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与原则1.试题特点常考查区域环境问题的影响、治理措施,或以环境问题对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影响为设问角度,要求学生作出
判断,并提出能论证自己观点的合理论据,试题开放性较强,难度较大。2.解题的技巧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包括生态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答题时要从对人自身的影响去谈社会可持续发展,如人口数量与空间分布、环境人口容量、就业、生活水平等;从区域经济发展方面分析
经济可持续发展,如森林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土地资源等资源的开发和延长产业链等;从保护生态、减少生态破坏等方面分析生态可持续发展,如保护植被、减少水土流失,减轻土地荒漠化,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与原则对学生来说很难理解,尤
其是三大原则的区别。公平性原则:可持续发展是一种机会、利益均等的发展,它既包括同代内区际间的均衡发展,也包括代际间的均衡发展及人类与其他生物种群之间的协调发展。持续性原则:持续性原则的核心是人类的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不能超越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力,将人类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有机结合。共同
性原则:地球是一个整体,地区性问题往往会转化为全球性问题,因此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是世界共同的任务,需要各国的积极参与。3.理解记忆技巧:公平性原则是指对地理环境享有的权利是一致的,你有,我有,他有,大家都有;共同性原则是指对地理环境的保护是大家都应该履行的义
务,发达国家要保护,发展中国家也要保护;持续性原则是指保证自然地理环境在时间上的持续存在,包括各类资源的持续利用等。类型三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途径1.试题特点常以工业的清洁生产、生态农业的循环利用等示意图为载体要求学生思考和阐述实
现可持续发展的途径,试题整体上难度不大。2.解题技巧(1)解读图表循环经济关联图是指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物产生的全过程中,把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的经济增长模式,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经济的一种图示。主要呈现形式有三类:一是体
现人口、资源、环境关系的关联图;二是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关联图;三是工业园区工业部门间关系或产业关联、生产流程关联图。有的关联示意图会留几个空框要求学生填空或选择填空。(2)顺藤摸瓜在循环经济关联图中,地理事物间的逻辑关系较为复杂,关键环节
法和代入尝试法是突破此类试题的有效方法。①分析题目所给的条件和框图,把握关联图示意的地理事物主体是什么;②在头脑中回想这类地理事物的形成或演变过程,注意找出突破口;③观察图中的箭头指向和已知框中提供的有效信息,理清逻辑关系;④将首先确定的地理事物填入框中,以增添更多的有效信息,加速问题的解决;⑤
将已初步完成的关联图按箭头连接关系,重新理顺一遍,以弥补可能出现的漏洞,确保答案的正确性。(3)代入尝试法有些表示地理事物相互关系的选择题,可以使用直接代入法尝试求解。其判读方法总结如下:地理关联图的一般判读方法①要把握关联图的中心思想,认真理解题意,从中提取有效信息;②关键
环节法——根据关联图的核心内容,联系教材知识,对相关环节进行正确、严密的推理、分析、判断;③代入尝试法——关联图中若有填空,宜采用先易后难的方法,先把最直接、最容易的部分完成,剩余的部分越少就越容易填,填时最好采用试填法;④完成解答后要进行验证,
以确保判读的正确性。[专题训练]读“某岛屿的文明生态湖区规划图”,完成1~2题。1.该发展模式所具有的特点是()①主要关注经济领域中产值和利润的增长②发展经济的同时注重对环境的保护③获得最大经济效益,促进社会财富的积累④属于种—养—加工一体化经营的生态农业模
式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解析]由图中信息可知,该地属种-养-加工一体化经营的生态农业模式,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又保护了当地环境。[答案]D2.该图显示了该湖区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措施有()①将林地、草地都开垦为耕地②合理开发利用环境资源③废弃物综合利用④培育优良品种
,发展高效农业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解析]该图显示了该湖区因地制宜,合理开发利用环境资源建立各种农业基地,培育了优良品种,发展高效农业。[答案]D读“某地‘水稻循环经济加工产业模式’图”,完成3~4题。3.有关该地水稻种植业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商品率高B.劳动力投入少C.科技
比例大D.机械化程度高[解析]该地种植的水稻经过精深加工面向市场,商品率高。[答案]A4.在“水稻循环经济加工产业模式”中,下列说法合理的是()A.“订单农业”抑制农民粮食生产积极性B.循环经济实现了对环境污染物的零排放C.精深
加工有利于促进当地工业化的发展D.品牌优质大米主要靠精深加工环节实现[解析]精深加工延长了产业链,促进该区域工业发展;循环经济只是减少了污染物的排放量,并不能实现零排放。“订单农业”可以提高农民收入,提高生产积极性;品牌优质大米要从种植稻米开始而非后期加工实现。[答案]C读我
国某市生态经济示范区体系示意图,完成第5题。5.该生态经济示范区体系中a、b、c、d表示的事项依次为()A.市场、环境、自然资源、环保体系B.自然资源、市场、环保体系、环境C.环境、自然资源、市场、环保体系D
.自然资源、市场、环境、环保体系[解析]读图可知,该生态经济示范区体系中a、b、c、d分别表示自然资源、市场、环保体系、环境,故B项正确。[答案]B课时跟踪训练(十五)[对点训练]一、控制人口规模转变发展模式2012年4月11日,我国发布《国家人口发展“十二五”
规划》。规划指出,“十二五”时期,中国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稳定低生育水平……据此回答1~2题。1.目前,我国人口发展中对我国的社会经济的发展影响最大的问题是()A.人口数量庞大B.人口老龄化C.人口的性别比例失调D.少年儿童比重较大2.“十
二五”时期,我国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的主要目的是()A.缓解人口增长与环境关系的矛盾B.保护有限的土地资源C.大力开发自然资源D.促进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优化[解析]我国是世界人口大国,人口多、增长快,对资源和环境造成庞大的压力,为缓和人口、资源和环境之
间的矛盾,必须要控制人口规模。[答案]1.A2.A可持续发展模式与传统发展模式在经济发展目标、增长方式上有很大差别。读下图,完成3~4题。3.与传统经济模式相比,可持续发展经济模式的增长方式是()A.高消耗、高排放、低增长B.低消耗、高排放、高增长C.低消耗、低排放、高
增长D.高消耗、低排放、低增长[解析]传统增长模式是高投入、低产出、高消耗,可持续发展观强调的增长方式是低投入、高产出、低污染。[答案]C4.下列生产活动符合可持续发展观的是()A.秸秆焚烧还田B.矿渣生产水泥C.垃圾转移国外D.污水灌溉农田[解析]矿渣生产水泥符合循环经济
的要求,符合可持续发展观。[答案]B由于特殊的地质条件,含铝矿物和煤炭同时沉积形成高铝煤炭资源,内蒙古准格尔煤田就属于高铝煤炭产地。读高铝煤炭资源循环经济产业链示意图,完成5~6题。5.图示产业链中电解铝厂建立的优势条件主要是()A
.原料丰富B.科技发达C.市场广阔D.交通便利[解析]读图可知,电解铝厂发展的区位优势是原料丰富。[答案]A6.建立该循环经济产业链的主要意义是()A.完善基础设施建设B.实现资源综合利用C.降低运费和劳
动力的成本D.实现粉尘和酸性气体的零排放[解析]循环经济主要的目的是实现资源的综合利用,但仍会有污染物的排放。[答案]B二、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协调人地关系从我做起按常理,鸭子长得越快鸭农越赚钱。但在湖北云梦、京山等地,一
些鸭农却养起了“慢生鸭”。在自然环境捕食,辅之以麦麸、玉米、谷糠和青饲料,这样养的鸭比用有添加剂的浓缩饲料喂养的鸭晚2个多月才能出栏,但肉质好,价格高,成为更有赚头的绿色食品。完成第7题。7.“慢生鸭”饲养
者在利于消费者健康前提下获取高利润的做法,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A.公平性原则B.持续性原则C.共同性原则D.公正性原则[解析]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原则是本代人之间的公平、代际间的公平和资源分配与利用的公平;持续性原则是人类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不能超越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共同性原则是各国可持续发展的
模式虽然不同,但公平性和持续性原则是共同的;公正性原则没有在我们学习的可持续发展原则中。“慢生鸭”饲养中饲养者获取高利润,消费者获取健康体现了公平性原则,A对。[答案]A两名小学生针对大街小巷到处都分布着烧烤羊肉串摊点的现象,向社会公众发出紧急呼吁:“口下留情救
绿荫!”据此完成第8题。8.烧烤现象对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有()①污染空气,使局部气候变坏②伐木烧炭,破坏林木资源③造成水土流失,土地沙化④使鸟类失去家园,破坏生态平衡A.仅①②④B.仅②③④C.①②③④D.仅①③④[解析]街头烧烤要消耗大量的木炭,这意味着更多的林木将被砍伐,从而使
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答案]C9.为实现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正确的做法是()A.加大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力度,以满足人类当前发展经济的需要B.千方百计发展经济,为子孙后代积累财富C.为了保护环境,可减缓经济发展速度D
.人类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过程中要高度重视对环境的保护,实现科学利用和保护的统一,力争达到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前提下,享有更好生存环境的目标[解析]按照可持续发展原则,人类要实现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首先要强调的是适度开发;其次,人类
要将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结合起来,充分考虑到子孙后代的利益;再次,人类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过程中,要高度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实现科学利用与保护的统一,力争达到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前提下,享有更好生存环境的目标。[答案]D2012年5月7日,国务院常务工作会议讨论通过《节能与新能
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在该规划中明确提出要以纯电驱动为汽车工业转型的主要战略取向,指出了我国将以纯电动汽车为主要技术发展路径,并且将重点推进纯电动汽车的产业化进程。据此回答10~11题。10.电动汽车相对于燃油汽车的优势主要是()A.起动速度快B.能源利用率高C.大气
污染小D.噪声污染小[解析]电动汽车与燃油汽车相比,最大的优势是不排放汽车尾气,从而降低对大气的污染。[答案]C11.若电动汽车大规模推广,可能会造成的影响是()A.促进经济快速发展B.加剧电能供应紧张局面C.缓解交通拥挤局面D.增加CO2排放量[解析]当今在用电高峰期还会出现“电荒”,若是
电动汽车大规模推广后,会加剧电能供应紧张的局面。[答案]B[综合训练]读某酒精厂清洁生产工艺流程示意图,完成12~14题。12.该酒精厂的厂址邻近()A.原料产地B.消费市场C.动力基地D.科技发达的地区[解析]考查酒精厂的区位选择,从四个选项中不难看出,影响酒
精厂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是原料。[答案]A13.与该厂废弃物有关的大气环境问题是()A.酸雨B.大气保温(温室)效应C.臭氧层空洞D.扬尘[解析]考查与该厂废弃物有关的大气环境问题。从流程示意图中可以看出,在发酵过程中排放二氧化碳,且回收率只有60%,而二氧化碳又
是重要的温室气体。[答案]B14.实施清洁生产后,该厂()A.实现了无废弃物排放B.生产重点转向对废弃物的综合利用C.隔断了与其他工厂的工业联系D.从生产过程的每个环节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解析]实施清洁生产后,该厂从生产过程的每个环节减少了对
环境的污染。[答案]D15.下列是“我国某地区产业结构变化表”及“该地区某城市以煤炭为主导产业的产业结构调整模式图”,读后完成下列问题。1978年2007年第一产业比重(%)20.012.8第二产业比重(%)64.349.6第三产业比重(%)15
.737.6(1)比较该地区1978年与2007年的产业结构变化表,该地区产业结构的变化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图中字母A、B分别代表________、________工业。(3)该城市依托优势资源,调整工业结构,
发展循环经济,你认为最适合在该城市布局的工厂是()A.冶炼厂B.电镀厂C.建筑材料厂D.轮胎厂(4)简要分析该地区产业结构调整模式的优点。[解析]第(1)题,可以直接从题目所给的表格材料中提取信息回答。第(2)题,A
工业依靠煤炭产业,并且为机械工业提供原料,应该为钢铁工业;B工业提供木材,并且还可以为造纸工业提供原料,应该为森林工业。第(3)题,火力发电厂的废弃物为粉煤灰,从发展循环经济的角度看,应该布局建筑材料厂,利用粉
煤灰,变废为宝。第(4)题,该地区产业结构调整模式后变单一结构为多元结构,注重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统一。[答案](1)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二产业比重下降,但依然保持优势;第三产业比重大幅上升(2)钢铁森林(3)C(4)改变单一以煤炭为
主的经济模式,向多元化发展;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效益;增加就业机会;保护生态环境。16.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武汉市近日向社会公布,东西湖区石榴红村等8个村被评为武汉市首批生态村。据介绍,这些村历来重视环保,倡导
生态文明,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成为远近闻名的农家乐旅游景点,有力地促进了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材料二武汉市“农家乐”可持续发展系统结构图。(1)将下列内容代号按数码顺序填入武汉市“农家乐”可持续发展系统结构图的方框中。a.科教B.景区资源与环境c.经济D.人口(2)“农家乐
”模式是如何促进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的?(3)“农家乐”对当地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解析]第(1)题,做此类题目可以采取“关键点突破法”,按照逻辑推理,找一个有把握的突破点,如该题“提高素质、推动发展”。第(2)(3)题,“农家乐”发展在社会、经济和生态三个方面
都得到了可持续发展。社会——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多种经营,提高农民收入;生态——改善生态环境。[答案](1)①—d②—b③—a④—c(2)通过开展“农家乐”,增加当地农民的经济收入;收入增加,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社会稳定;当地农民保护景区资源与环境意识增强;经济收入增加,保护、开
发资源和环境的经济能力提高,有利于当地生态发展。(3)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民收入低的问题;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的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