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湖南省邵阳市新邵县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含解析.doc,共(18)页,1.450 M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9d308fb71943fb228ebe3595c1db4098.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新邵县2020年下期高二期末质量检测历史试题卷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两道大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量75分钟。2.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考生答题时,全部答案必须用黑色签字笔写在答题卷指定的位置上,否则无效。3.答题前,必须将自己的姓名、考号等项目填写清楚。一、选择题
(本大題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战国时期中国的纵横家善于游说,使国君采纳建议;古希腊的智者学派却善于演讲和辩论,使大众接受自己的主张。这种修辞差异A.由地理环境决定B.与两者不同的
政治制度有关C.由经济形态决定D.与两者文明程度的高低有关2.北宋科学家沈括在解释太阳运动速率的均匀性时指出:“无一日顿殊之理”,还提出“水之理”“物理”“造算之理”等概念.把“理”作为一个先验的逻辑范畴来阐释自然现象
的变化规律。据此可知A.北宋科技深受理学思想的影响B.科技发展推动理学系统化C.理学有助于准确解释自然现象D.科学研究需借助理学思想3.宋词在两宋时期发展并最终成为一种新的固定的文学样式,它相对于唐朝的格律诗更易于自由创造发挥也更利于音乐创作。当时社
会上,上至帝王将相,下至贩夫走卒,都对此津津乐道。这一现象根源于A.教育的发展促进了民众素质的提高B.科举考试内容变化使诗词更受重视C.工商业发展和市民阶层壮大的需求D.音乐的发展要求古诗音韵格律改革4.中国古
代某思想家说:“求诸心而得,虽其言之非出于孔子者,亦不敢以为非也;求诸心而不得,虽其言之出于孔子者,亦不敢以为是也.”该思想家是A.董仲舒B.朱熹C王守仁D.李贽5.下表是明代小说家作品中部分章节的标题,它可以作为个例来说明A.市民文学具有一定教化功能B.八股取士抑
制文学形式C.小说冲击了传统的价值观念D.民间文学注重彰显个性6.“明明是海军学校,却要叫水师学堂。这不是一个称谓的问题,背后,体现的是一个特别的时代,在这样的时代,新的东西,每每要被旧的压着,戴一顶旧帽子才能存活。”其体现的是A.欣
然接受器物层面的西化B.讽刺“中体西用”的局限C.反对洋务派的变革尝试D.认识到了中国落后的根源7.1919年2月,李大钊在《青年与农村》一文中指出:“要想把现代的新文明,从根底输入到社会里面,非把知识阶级与劳工阶级打成一气不可。”
这说明李大钊A.认识到中国落后的根源B.主张彻底地改造传统文化C.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理论D.预见到了五四运动的爆发8.全面抗战爆发后,毛泽东指出:“共产主义者在现阶段并不梦想实行共产主义,而是要实行历史规定的民族革命主义和民主革命主义。在现阶段,共产主义与三民主义是
基本上没有冲突的。”毛泽东的该主张A.回归了三民主义的革命纲领B利于团结国民党共同抗日C.消除了国共两党的思想分歧D.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成熟9.下表是20世纪50年代清华大学院系调整前后的状况。对此材料的理解最准确的是:A.国家的教育方针发生了变化B.有计
划地整顿和改造旧教育C.适应“211工程”建设的需要D.适应国家大规模工业化建设的需要10.1964年10月16日,寓居美国的李宗仁向来访者说:“西方人终于将我们视为一个智慧的民族了。”当时使西方人观念发生变化的直接原因是A.中国成功
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B.中国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蛋白质C.中国掌握了载人航天技术D.中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11.邓小平指出:“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是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
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他的这段谈话A.是邓小平理论发端的标志B.促进了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C.确定了党工作重心的转移D.有力地推进了祖国统一进程12.“当反对者指责他的改革纲领违背了教会政策时,他宣称只有《圣经》是唯一的
基督教权威来源,拒绝承认教会的等级制度.”由此可见,宗教改革者主张A.不再认同基督教权威B.挑战罗马天主教会权威C.维护欧洲的宗教统一D.个人自由解释《圣经》13.卢梭提出:“在国家里没有什么基本上不能废除,社会契约本身也不例外,因为假如所有公民一致同意破坏契约,无疑地这将是合法的破坏
。”这主要反映的是A.社会契约论B.天赋人权学说C.人民主权说D.三权分立学说14.1784年的一天,英国国王前来参观瓦特和他的合伙人博尔顿的工厂。国王问他们正在忙什么,瓦特说:“陛下,我正忙于制造一种君主们梦寐以求的商品。”国王不
解地问这种商品到底是什么,博尔顿回答道:“是力量,陛下。”“力量”指A.珍妮机B.蒸汽机C.内燃机D.电动机15.“这种革命不是伽利略物理学对亚里士多德物理学的那种以否定为主并最终取而代之的革命。”“任何一个更为普遍的
理论,都应当将先前所应用的并在广大范围内所证实的理论作为一个局部情况,包含在本身之中。”上述论断评论的是A.经典力学B.生物进化论C.量子假说D.相对论16.下列四幅世界名画,它们的共同之处是A.彰显时代进步洪流B.体现理性主义思潮C.绘画风格一脉相承
D.艺术再现历史事实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第17题14分,第18题14分,第19题12分,第20题12分,共52分)17.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618年,在与后金交战不利的情况下,明廷接受徐光启建议,购买西洋新型大炮,并聘请西洋铸炮师参与火炮铸造。清
朝康熙年间命传教士南怀仁监制的神威大炮质量颇佳,在平定三藩和雅克萨战役中都发挥了重大作用。但全国平定后,刀枪入库,造炮高潮戛然而止,自南怀仁去世后就没有再招外国人协助发展中国的火器制造业。同时以少数民族入主中原的清朝对火器控制极严,1715年康熙
帝严斥奏请自造子母炮的山西总兵:“子母炮系八旗火器,各省概造,断乎不可。”清廷满足于中国火器对周边国家或某些民族的暂时优势地位,乾隆年间将英国使团炫耀实力的礼品一八门野战炮当作摆设束之高阁,未加以研究和仿造。徐光
启的遺篇长期被当作经典研读,直到鸦片战争的爆发。——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材料二中国人发明的火药大约通过阿拉伯人再通过十字军东征带回欧洲,此后,频仍的战争和军事征服成为欧洲新文明的发动机和助产婆。罗宾斯的《新的射击学原理》和马勒的《火炮论》对火炮的后坐力、射程和炮弹的飞行速度作了详尽分析和修
正,这是近代力学的基础性工作。根据这些理论,锥形炮弹取代了球形炮弹……大炮镗床技术后来被用于蒸汽机制造,大大提高了蒸汽机的气密性和效率。而枪弹要求高度的可換性又开辟了近代技术的标准化、规范化之先河。欧洲火炮的进步被运用到舰船上,配置成坚船利炮体系,有实力闯进任何它想
征服的海域。——摘编自吴国盛《科学的历程》等(1)根据材料一,说明清代中国火炮技术停滞不前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欧洲火炮技术的进步的原因及影响。18.儒学的传播与挑战材料19世纪与20世纪初期,儒学在中西方社会变革中不断
传播又遇到诸多挑战。分别概括上述材料关于中西方对儒学态度的变化。请选择表中任意一个历史阶段,结合材料与所学,评析中西方对儒学的态度。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清末湖广总督张之洞等人在向清廷上奏的
《学务纲要》中强调:''戒袭用外国无谓名词,以存国文,端士风”,奏文得到批准。这些戒用的“外国无谓名词”被称为“新名词”。有的学者指出,当时的“新名词”实际是“现代性”导入中国的具体征象,这些“新名词”或者直接反映了现代性物质文明的成果(如“蒸汽船”“火车”等等),或是直接反映了
现代性的制度及其实践,或者凝聚了做为现代性之核心的某些价值观念,亦或是现代学科知识和成果的学术术语。当时“新名词”如涌泉而来,其势头根本抵遏不了;即便对''新名词”没有好感的人,也不得不感慨言之:“学者非用新词,几不能开口动笔。没有了“新名词”作为“概念工具”,一些人居然就失去了发声创言的能力。
即使痛斥“新名词”的人,到头来还是逃离不了“新名词”的“魔障”,张之洞在奏文中也大量引用了日本宪法中“民权”“义务”等新名词。市面上还出现了诸如《新尔雅》等专门介绍“新名词”的专书。各式各样的“新名词”,已然在人们的知识结构和日常用语里,占有不可或缺的一席之地,影
响深远。——摘编自潘光哲《从“新名词”到关键词研究中国近代思想史的一个视角》材料反映了一种中国近代文化现象,蕴含了中国近代文化转型的诸多启示。从材料中提炼一个启示,并结合所学的中国近代史知识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
。)2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之后,这种隔绝的局面被打破了。孝文帝推行汉化改革,以洛阳为阵地,复兴了北方的中原文化,为南北文化的双向交流提供了前提和基础。南北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渗透到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官制律例礼乐文化的建构当中,南方文化充当着输出者的角色,经
由士人北来等传播途径,成为北方制度文化建设的重要元素。…魏孝文帝推行汉服,褒衣博带,而其时南朝服饰却是“小作冠帽,短制衣裳另一方面,南方的声韵之学又深深地影响了北朝士人。——摘编自杨柳《从<洛阳伽蓝记>看北魏后期南北文化的交流与融合》(1)据材料概括当时南北文化交融的
主要特征。(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孝文帝改革引发民族交融的主要因素。新邵县2020年下期高二期末质量检测历史试题卷解析版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两道大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量75分钟。2.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考生答题时,全部答案必须用黑色签字笔写在答题卷指定的位置
上,否则无效。3.答题前,必须将自己的姓名、考号等项目填写清楚。一、选择题(本大題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战国时期中国的纵横家善于游说,使国君采纳建议;古希腊的智者学派却善于演讲和辩论,使大众接受自己的主张。这种修辞差异A.由地理环
境决定B.与两者不同的政治制度有关C.由经济形态决定D.与两者文明程度的高低有关【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中国中央集权趋势加强,因此中国的纵横家善于游说,而同一时期的古希腊民主政治
较为发达,因此智者学派善于演讲和辩论,B正确;ACD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B。2.北宋科学家沈括在解释太阳运动速率的均匀性时指出:“无一日顿殊之理”,还提出“水之理”“物理”“造算之理”等概念.把“理”作为一个先验的逻辑范畴来阐释自然现象的变化规律。据此可知A.北宋科技深受理学思想的影响B.
科技发展推动理学系统化C.理学有助于准确解释自然现象D.科学研究需借助理学思想【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物理”“造算之理”“把‘理’作为一个先验的逻辑范畴来阐释自然现象的变化规律”可知,体现了沈括用理学观念研究自然科学,即北宋时期理学思想影响了传统科技研究,故A选项正确;材
料体现了北宋科技深受理学思想的影响,而不是科技发展推动理学系统化,故B选项错误;理学属于唯心主义哲学,不利于自然现象的准确解释,故C选项错误;材料主要体现了北宋科技深受理学思想的影响,没有强调科学研究需借助理学思想,故D选项错误。3.宋词在两宋时期发展并最终
成为一种新的固定的文学样式,它相对于唐朝的格律诗更易于自由创造发挥也更利于音乐创作。当时社会上,上至帝王将相,下至贩夫走卒,都对此津津乐道。这一现象根源于A.教育的发展促进了民众素质的提高B.科举考试内容变化使诗词更受重视C.工商业发展和市民
阶层壮大的需求D.音乐的发展要求古诗音韵格律改革【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词是商品经济发展及市民阶层扩大的产物,因此其内容反映的是世俗生活的口味,C正确;ABD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C。4.中国古代某思想家说:“求诸心而得,虽其言之非出于孔
子者,亦不敢以为非也;求诸心而不得,虽其言之出于孔子者,亦不敢以为是也.”该思想家是A.董仲舒B.朱熹C.王守仁D.李贽【答案】C【解析】【详解】“求诸心而得,虽其言之非出于孔子者,亦不敢以为非也;求诸心而不得,虽其言之
出于孔子者,亦不敢以为是也”强调的是“本心体悟”,这是心学思想,故C项正确;董仲舒提出了“君权神授”、“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故A项错误;朱熹总结了“格物致知”的理学思想,故B项错误;李贽反对盲从孔子和儒家经典,故D项错误。5.下表是明代小说家作品中部分章节的标
题,它可以作为个例来说明A.市民文学具有一定教化功能B.八股取士抑制文学形式C.小说冲击了传统的价值观念D.民间文学注重彰显个性【答案】A【解析】【详解】明朝小说体现出市民文化,表格中“弃家赎友”“生死交”“谢知
音”“让产高名”“至孝”都体现出小说对于孝顺廉洁以及重义等的教化功能,A正确;材料并不是说明八股取士对于文学的限制,B错误;小说主题还是宣扬传统儒家思想,并非冲击传统价值观,C错误;表格中主题仍然是重视儒家思
想文化,并不是彰显特别个性,D错误。6.“明明是海军学校,却要叫水师学堂。这不是一个称谓的问题,背后,体现的是一个特别的时代,在这样的时代,新的东西,每每要被旧的压着,戴一顶旧帽子才能存活。”其体现的是A.欣然接受器物层面的西化B.讽刺“中体西用”的
局限C.反对洋务派的变革尝试D.认识到了中国落后的根源【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对洋务运动的认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及理解知识的能力。根据材料所述“新的东西,每每要被旧的压着,戴一顶旧帽子才能存活”,这表明洋务运
动中,只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但是不改变落后的封建制度和思想,讽刺了洋务运动中“中体西用”的局限,B项正确;材料是体现“中体西用”的局限,A项错误;材料不是反对变革,是反对只学技术的变革,C项错误;中国落后的根源是封建制度的腐朽和小农经济为主导的经济形态,D项错误。故选B。7.
1919年2月,李大钊在《青年与农村》一文中指出:“要想把现代的新文明,从根底输入到社会里面,非把知识阶级与劳工阶级打成一气不可。”这说明李大钊A.认识到中国落后的根源B.主张彻底地改造传统文化C.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理论D.预见到了五四运
动的爆发【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要想把现代的新文明,从根底输入到社会里面,非把知识阶级与劳工阶级打成一气不可”可知李大钊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强调青年与农村的关系,故选C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近代中国落后的根源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情的结果,与“把知识阶级与劳工阶级打成一气不可”无关,
排除A项;“打倒孔家店”主张彻底地改造传统文化,与“把知识阶级与劳工阶级打成一气不可”无关,排除B项;根据材料“非把知识阶级与劳工阶级打成一气不可”可知李大钊强调青年与农村的关系,并未揭示“五四运动的爆发”,排除D项。8.全面抗战爆发后,毛泽东指出:“共产主义者在现阶段并不梦想实行共产主义
,而是要实行历史规定的民族革命主义和民主革命主义。在现阶段,共产主义与三民主义是基本上没有冲突的。”毛泽东的该主张A.回归了三民主义的革命纲领B.利于团结国民党共同抗日C.消除了国共两党的思想分歧D.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成熟【
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在现阶段,共产主义与三民主义是基本上没有冲突的。”可知毛泽东主张,全面抗战时期共产主义和三民主义可以并存与合作。这有利于国共两党合作抗日。故答案为B项;二者是求同存异,并
非是回归,排除A项;国共两党的思想分歧始终存在,无法消除,排除C项;1940年《新民主主义论》的发表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成熟,排除D项。【点睛】本题属于解读类选择题。其备考启示如下:其一,精准简约提炼材料核心信息是前提
;其二,据此推导其原因或影响是关键。9.下表是20世纪50年代清华大学院系调整前后的状况。对此材料的理解最准确的是:A.国家的教育方针发生了变化B.有计划地整顿和改造旧教育C.适应“211工程”建设的需要D.适应国家大规模工业化建设
的需要【答案】D【解析】【详解】试题分析:分析选项,A说法错误,建国后我国确立了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教育方针;B与题意不符;C时间上不符,211工程是新时期的;D符合题意,调整适应了当时社会主义工业化的需求。考点: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现代中国的教育•建国初期的教育
10.1964年10月16日,寓居美国的李宗仁向来访者说:“西方人终于将我们视为一个智慧的民族了。”当时使西方人观念发生变化的直接原因是A.中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B.中国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蛋白质C.中国掌握了载人航天技术D.中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
,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震惊了世界,改变了西方对中国的看法,故A项符合题意;B项是1965年,排除B项;C项是2003年,排除C项;D项是1970年,排除D项。11.邓小平指出:“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是看是否有利于发展
社会主义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他的这段谈话A.是邓小平理论发端的标志B.促进了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C.确定了党工作重心的转移D.有力地推进了祖国统一进程【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三个有利于是邓小平
南方谈话的内容,南方谈话使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B正确;南方谈话不是邓小平理论发端的标志,A排除;C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排除;南方谈话与推进祖国统一无关,D排除。故选B。12.“当反对者指责他的改革纲领违背了教
会政策时,他宣称只有《圣经》是唯一的基督教权威来源,拒绝承认教会的等级制度.”由此可见,宗教改革者主张A.不再认同基督教权威B.挑战罗马天主教会权威C.维护欧洲的宗教统一D.个人自由解释《圣经》【答案】B【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
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他宣称只有《圣经》是唯一的基督教权威来源,拒绝承认教会的等级制度。”可以分析出他挑战罗马天主教会权威,故本题选B项。A项不符合史实,只是不再认同教会和教皇的权威;C项与材料无关;D项材料中没有提及解释《圣经》。考点:西
方人文精神的发展•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宗教改革【名师点睛】宗教改革并不是要废除宗教,也并不反对宗教信仰,甚至都不反对基督教,只是强调是教皇和教会对于《圣经》的解释错了,也不需要进行复杂的宗教仪式,每个人都有权解释《圣经》,只要虔诚信仰即可得救。宗教改革宣扬“信仰得救”、“先定论”等主张,否定了罗马
教会的权威,帮助西欧人从教会的压迫下解脱出来,也起到解放“人”的作用。宗教改革也体现了人文精神,属于人文精神的发展,也是考查重点。13.卢梭提出:“在国家里没有什么基本上不能废除,社会契约本身也不例外,因为假如所有公民一致同意破坏契约,无疑地
这将是合法的破坏。”这主要反映的是A.社会契约论B.天赋人权学说C.人民主权说D.三权分立学说【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假如所有公民一致同意破坏契约,无疑地这将是合法的破坏”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卢梭强调的是人民至高无上的地位与权威,在人民的意志下,什么都可以废除,这显然
反映的是人民主权说,故C选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社会契约的意思是人民在公共意志的基础上订立社会契约,大家都应遵守,材料内容没有强调社会契约论,故A选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天赋人权是指自然赋予人类以思想自由、出版自由、信
仰自由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自然权利,材料内容没有体现天赋人权学说的内容,故B选项错误;三权分立是指立法权、司法权、行政权分立,其核心是权力的制约与平衡原则,材料内容没有体现三权分立的内容,故D选项错误。14.178
4年的一天,英国国王前来参观瓦特和他的合伙人博尔顿的工厂。国王问他们正在忙什么,瓦特说:“陛下,我正忙于制造一种君主们梦寐以求的商品。”国王不解地问这种商品到底是什么,博尔顿回答道:“是力量,陛下。”“力量”指A.珍
妮机B蒸汽机C.内燃机D.电动机【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瓦特制造的“力量”是蒸汽机,故B项正确;珍妮机发明于1765年,故A项错误;内燃机和电动机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发明,故CD错误。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信息有“1784年”、“瓦特”、“力量”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
指的蒸汽机。15.“这种革命不是伽利略物理学对亚里士多德物理学的那种以否定为主并最终取而代之的革命。”“任何一个更为普遍的理论,都应当将先前所应用的并在广大范围内所证实的理论作为一个局部情况,包含在本身之中。”上述论断评论的是A.经典力学B.生物进化论C.量子假
说D.相对论【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任何一个更为普遍的理论,都应当将先前所应用的并在广大范围内所证实的理论作为一个局部情况,包含在本身之中。”可得出其强调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对牛顿经典力学中绝对时空
观的否定,并发展了经典力学,把其包含在内,故D项正确;ABC项都与材料的主旨不符合,排除。16.下列四幅世界名画,它们的共同之处是A.彰显时代进步洪流B.体现理性主义思潮C.绘画风格一脉相承D.艺术再现历史事实【答案】D【解析】【详解】第一幅代表
是浪漫主义;第二图是古典主义;第三幅图是现实主义;第四图是现代主义,都是每个历史时期历史史实的反映,D正确;A中进步潮流不符合每一个特点;只有第二幅是理性主义表现,B错误;C中一脉相承说法错误。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第
17题14分,第18题14分,第19题12分,第20题12分,共52分)17.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618年,在与后金交战不利的情况下,明廷接受徐光启建议,购买西洋新型大炮,并聘请西洋铸炮师参与火炮铸造。清朝康熙年间命传教士南怀仁监制的
神威大炮质量颇佳,在平定三藩和雅克萨战役中都发挥了重大作用。但全国平定后,刀枪入库,造炮高潮戛然而止,自南怀仁去世后就没有再招外国人协助发展中国的火器制造业。同时以少数民族入主中原的清朝对火器控制极严,1715年康熙帝严斥奏请自造子母炮的山西总兵:“子母炮系八旗火器,各省概造,断乎不可。
”清廷满足于中国火器对周边国家或某些民族的暂时优势地位,乾隆年间将英国使团炫耀实力的礼品一八门野战炮当作摆设束之高阁,未加以研究和仿造。徐光启的遺篇长期被当作经典研读,直到鸦片战争的爆发。——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材料二中国人发明的火药大约通过阿拉伯人再通过十字军东征带回欧洲,此后,频仍
的战争和军事征服成为欧洲新文明的发动机和助产婆。罗宾斯的《新的射击学原理》和马勒的《火炮论》对火炮的后坐力、射程和炮弹的飞行速度作了详尽分析和修正,这是近代力学的基础性工作。根据这些理论,锥形炮弹取代了球
形炮弹……大炮镗床技术后来被用于蒸汽机制造,大大提高了蒸汽机的气密性和效率。而枪弹要求高度的可換性又开辟了近代技术的标准化、规范化之先河。欧洲火炮的进步被运用到舰船上,配置成坚船利炮体系,有实力闯进任何它想征服的海域
。——摘编自吴国盛《科学的历程》等(1)根据材料一,说明清代中国火炮技术停滞不前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欧洲火炮技术的进步的原因及影响。【答案】(1)原因:社会安定,战事减少;维护满
洲贵族在军事上的优势;盲目自大的天朝上国心态;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中西科技文化交流。(2)原因:战争的推动;文明间的交流;政府的重视;科学家的钻研等。影响:促进了欧洲近代自然科学理论的发展和进步;推动了相关产业的技术革新和进步,进而刺激了工业革命的进展,创造了
新的生产力;增强了军事力量,为资产阶级战胜封建势力和殖民扩张提供了强有力的武器等。【解析】【详解】(1)根据材料“但全国平定后,刀枪入库,造炮高潮戛然而止,自南怀仁去世后就没有再招外国人协助发展中国的火器制造业”可知清代火炮技术停滞不前的原因有社会安定,战事减少;根据材料
“少数民族入主中原的清朝对火器控制极严,1715年康熙帝严斥奏请自造子母炮的山西总兵:‘子母炮系八旗火器,各省概造,断乎不可。’”可知清代火炮技术停滞不前的原因有维护满洲贵族在军事上的优势;根据材料“清
廷满足于中国火器对周边国家或某些民族的暂时优势地位”可知清代火炮技术停滞不前的原因有盲目自大的天朝上国心态;根据所学知识,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该政策阻碍了中西科技文化交流。(2)近代欧洲火炮技术的进步原因可以从近代欧洲的
时代特征入手。政治上,欧洲资产阶级摧毁封建地主阶级,各种战争中应用火炮;资产阶级重视火炮技术的提升;科技上,科学家的专研精神;此外还有征服过程中文明的交流。欧洲火炮技术的进步对欧洲自然科学理论的发展和进步有促进作用;也可以提高资产阶级在战斗力,为资产阶级战
胜封建势力和殖民扩张提供了强有力的武器;根据材料“根据这些理论,锥形炮弹取代了球形炮弹……大炮镗床技术后来被用于蒸汽机制造,大大提高了蒸汽机的气密性和效率。而枪弹要求高度的可換性又开辟了近代技术的标准化、规范化之先河。欧
洲火炮的进步被运用到舰船上,配置成坚船利炮体系,有实力闯进任何它想征服的海域”可知影响还有推动了相关产业的技术革新和进步,进而刺激了工业革命的进展,创造了新的生产力。18.儒学的传播与挑战材料19世纪与20世纪初期,儒学在中西方社会变革中不断传播又遇到诸多挑战。分别概括上述材
料关于中西方对儒学态度的变化。请选择表中任意一个历史阶段,结合材料与所学,评析中西方对儒学的态度。【答案】概括变化:中国:由利用西方思想改造儒学到彻底否定儒学(或彻底否定封建礼教)。西方:由贬低儒学再到重新认识、重视儒学的价值。评析态度:选择第一
阶段中国:19世纪末,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随着西方思想文化在中国传播,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为挽救民族危亡,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背景);康有为把传统的儒家思想和西方资产阶级理论相结合,通过儒学为变法维新寻找理论依据。
严复的《天演论》把进化论引入中国社会,形成维新思想(内容);宣传变法的合理性,促进了中国人思想启蒙,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影响)。西方:19世纪,西方进行工业革命,资本主义发展,中国传统的农耕文明与西方工业文明发生冲突(背景);西方传教士在向西方介绍、翻译儒家经典的同时,将基督教思想融
入其中,试图用基督教一统天下,对儒学持否定贬低态度(内容);服务于西方国家对中国的殖民侵略(影响)。选择第二阶段中国:20世纪初,西方思想文化(或启蒙思想、进化论)在中国传播,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要求实行民主政治,但袁世凯为复辟帝制,
尊孔复古(背景);当时一些知识分子在思想领域批判儒家思想,宣传民主科学,新文化运动兴起(内容);新文化运动彻底动摇了儒学的正统地位,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影响)。西方:20世纪初,资本主义社会矛盾及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性增强,世界大战
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发生,引发严重的道德危机(背景)。西方学者从儒学的道德体系中寻求治世良方,重视儒学(内容);儒学为西方国家挽救危机,稳定统治秩序提供了借鉴(影响)。等级赋分参考标准等级赋分标准描述
等级四能够准确概括中西方对儒学态度的变化;能够从中西方两个方面,在具体的时空框架下,结合(中国近代及史发展的)相关史实,并提取材料信息;全面分析(从背景、内容及影响等角度)阐释中西方各自对儒学的唯物史观
与价值取向层面,把握特定阶段儒学的传播与挑战,得出正确的历史认识。史实正确,史论结合,等级三能够准确概括中西方对儒学态度的变化;能从中西方两个方面,在具体的时空框架下,结合(中国近代及西发展)相关史实,并提取材料信息;分析(从
背景、内容及其影响中至少两个角度)阐释中西方各自对儒学从唯物史观与价值取向层面,把握特定阶段儒学的传播与挑战,得出较正确的历史认识。史实较为正确,史较清晰。等级二能概括中西方对儒学态度的变化,但不准确;至少能选择中西方任意一方,结合(中国近代或西方近现代历
史实,提取了材料信息,但不全面;分析对儒学的态度角度单一;能从唯物史观或价值取向一个层面,得出实不完全正确,逻辑不十分清晰。等级一不能概括中西方对儒学态度的变化;至少能选择中西方任意一方,结合相关史实,但不正确,提取材料信息分析对儒学的态
度角度单一;没有正确的历史认识,逻辑不清晰。【解析】【分析】【详解】本题是开放性试题,解题的思维过程是:首先,认真阅读上述材料;然后,概括关于中西方对儒学态度的变化,该观点必须明确;再次,选择表中任意一个历
史阶段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评析。“变化”,依据材料信息“后者尊奉孔子为托古改制的改革家”“新文化运动兴起,吴虞提出‘打倒孔家店’,认为尊崇孔学‘阻碍文化之发展,以扬专制之余焰’批判孔学是民主潮流发展的要求”得出:中国由利用西方思想改造儒学到彻底否定儒学;依据材料信息“通过翻译
儒学经典将基督教思想融入其中,在对比中贬低儒学,抬高基督教”“孔教是西方最为紧迫需要的,儒学为未来世界秩序提供了蓝图并能帮助创造地球上的乐园”得出:西方由贬低儒学再到重新认识、重视儒学的价值。“评析态度”,如果选择第一阶段,则从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
重、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康有为把传统的儒家思想和西方资产阶级理论相结合、严复的《天演论》把进化论引入中国社会等角度评析中国重视儒学的原因;从中国传统的农耕文明与西方工业文明发生冲突、西方传教士试图用基督教一统天
下、服务于西方国家对中国的殖民侵略等角度评析西方贬低儒学的原因。如果选择第二阶段,则从西方思想文化在中国传播、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袁世凯为复辟帝制、新文化运动兴起等角度评析中国否定儒学的态度;从资本主义社会矛盾及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性增强、世界大战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发生、西方学
者从儒学的道德体系中寻求治世良方等角度评析西方重视儒学的态度。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清末湖广总督张之洞等人在向清廷上奏的《学务纲要》中强调:''戒袭用外国无谓名词,以存国文,端士风”,奏文得到批准。这些戒用的“外国无谓名词”被称为“新名词”。
有的学者指出,当时的“新名词”实际是“现代性”导入中国的具体征象,这些“新名词”或者直接反映了现代性物质文明的成果(如“蒸汽船”“火车”等等),或是直接反映了现代性的制度及其实践,或者凝聚了做为现代性之核心的某些价值观念,亦或是现代学科知识和成果的学术术语。当时“
新名词”如涌泉而来,其势头根本抵遏不了;即便对''新名词”没有好感的人,也不得不感慨言之:“学者非用新词,几不能开口动笔。没有了“新名词”作为“概念工具”,一些人居然就失去了发声创言的能力。即使痛斥“新名词”的人,到头来还是逃离不了“新名词”的“魔障”,张之洞在奏文中也大
量引用了日本宪法中“民权”“义务”等新名词。市面上还出现了诸如《新尔雅》等专门介绍“新名词”的专书。各式各样的“新名词”,已然在人们的知识结构和日常用语里,占有不可或缺的一席之地,影响深远。——摘编自潘光哲《从“新名词”到关键词研究中国近代思想史的一个视
角》材料反映了一种中国近代文化现象,蕴含了中国近代文化转型的诸多启示。从材料中提炼一个启示,并结合所学的中国近代史知识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答案】【示例】启示:新名词的流行是中国走向近代化的反
映。近代以来,伴随着中国社会的变化,出现了一系列新名词,如洋务运动、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推动了“蒸汽船”“火车”等新名词的出现;再如在西方民主思想传播、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推动下,出现了“宪法”“民权”“民主”等新名词。这些新名词的出现
,反映了工业文明对中国的影响,宣传了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开启了民众智慧,是当时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反映,是中国走向近代化的反映。【解析】【详解】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解答此类开放性试题,首先要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并与书本知识建立联系,找到合适的论题,围
绕论题结合史实进行论述。就本题而言,根据材料中“这些‘新名词’或者直接反映了现代性物质文明的成果”可以概括材料的启示是:新名词的流行是中国走向近代化的反映。所学知识说明可以概括为:洋务运动、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推动了“蒸汽船”“
火车”等新名词的出现;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推动了“宪法”“民权”“民主”等新名词的出现。这些新名词,反映了工业文明对中国的影响,宣传了资产阶级民主思想,是中国走向近代化的反映。2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之后,这种隔绝的局面被打破了。孝文帝推行汉化改革,以洛阳为阵地
,复兴了北方的中原文化,为南北文化的双向交流提供了前提和基础。南北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渗透到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官制律例礼乐文化的建构当中,南方文化充当着输出者的角色,经由士人北来等传播途径,成为北方制度文化建设的重要元素。…魏孝文帝推行汉服,褒衣博带,而其时南
朝服饰却是“小作冠帽,短制衣裳另一方面,南方的声韵之学又深深地影响了北朝士人。——摘编自杨柳《从<洛阳伽蓝记>看北魏后期南北文化的交流与融合》(1)据材料概括当时南北文化交融的主要特征。(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孝文帝改革引发民族交融的主要因素。【答案】(1)特征:范
围广,渗透到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并非一边倒“汉化”,而是双向的交流与融合;南方文化占主导地位(官制律例、礼仪文化、服饰风俗、声韵之学等方面充当着输出者的角色)。(2)因素:迁都洛阳;汉化改革;用汉人(吸纳南方贤才)等。【解析】【详
解】(1)特征:根据材料“南北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渗透到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可归纳出范围广,渗透到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根据材料“南方文化充当着输出者的角色,经由士人北来等传播途径,成为北方制度文化建设的重要元素”“
南方的声韵之学又深深地影响了北朝士人”可归纳出并非一边倒“汉化”,而是双向的交流与融合和南方文化占主导地位。(2)因素:根据材料“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之后”可归纳出迁都洛阳;根据材料“孝文帝推行汉化改革”可归纳出汉化改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用汉人也是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