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佳木斯市第十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含答案

DOC
  • 阅读 0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3 页
  • 大小 32.356 KB
  • 2024-09-28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黑龙江佳木斯市第十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黑龙江佳木斯市第十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黑龙江佳木斯市第十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10 已有0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13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黑龙江佳木斯市第十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含答案.docx,共(13)页,32.356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9c5c96adc656445140fb606b889299b9.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佳木斯市第十一中学富锦市第三中学2020——2021学年度下学期期末考试农垦佳木斯学校高二历史试题考试说明:本试卷分第1卷(选择题)和第2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条形码粘贴好;(2)请按照题号顺字在各题

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在草稿纸、试题上答题无效。(3)保持卡面清洁、不得折叠、不要弄破、弄漏、不准使用涂改液、刮纸刀。第【1】卷(共60分)一、选择题(共60分、每题2分)1.周幽王被杀后,褒姒所生之子伯服逃到晋国,晋欲拥立伯服,但绝

大部分诸侯支持申后所生的前太子宜臼,晋侯最后杀死了伯服。这反映出当时A.天子地位一落千丈B.血缘关系日益衰落C.宗法观念根深蒂固D.分封秩序遭到破坏2.与商朝相比,西周时期很多封国的中下层社会结构并未发生改变,但是出现了受天子册封的上层管理者。这一变化A.

扩大了周天子的统治范围B.建立起周天子的集权政治C.标志着官僚政治体制的确立D.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控制3.上古帝王多有巡狩传说,秦统一后,秦始皇的巡游天下之举被视作对上古圣王的仿效,他将出巡时间定于“中月”,这与上古帝王出巡时间的选择相合。秦始皇此举A.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B.缓和了秦朝的社会

矛盾C.保证了地方政局的稳定D.彰显大一统的政治理念4.从商鞅到李斯,秦国大量任用才智之士为相。这些相虽然权倾一时,名动天下,对秦统一全国有莫大的功劳,但却无一老死于相位,并且都未世袭于子孙。这从侧面说明秦统一全国的原因是A.建立了三公九卿制

B.克服了来自内外的挑战C.较早建立了官僚制D.得到了天下名士的拥护5.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中写道:“秦始皇首建封建朝廷,实行郡县制,这就构建了从朝廷到地方,从三公诸卿到乡里拾伍的一套庞大的、多梯级的统治结

构。”这一政治制度的特点是A.对各级官员缺乏监督机制B.垂直管理的集权官僚体制C.基本适应社会政治经济发展D.权力分配合理,办事统一高效6.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政治从西周时代的“礼仪政治”到大秦帝国时代的郡县制、官僚制和法律控制手段,无疑体现了政治形态的一

种“现代化”趋势。对材料中“现代化”的内涵理解准确是A.郡县制度取代分封制度B.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C.由君主专制到君民共治D.由古代人治到现代法治7.在东汉,田庄的剥削者和劳动者每每是聚族而居,带有浓厚的封建宗法色彩。豪强地主贫困.的宗族亲戚,大多成为地主田庄中的

劳动者。田庄的主要劳动者还有宾客、徒附和奴隶,对豪强地主有极强的依附性。在农闲时操练军事,平时为地主豪强看家护院,巡守警卫,战时则随豪强地主出征打仗。据此可知,东汉田庄A.是封建经济的进步,推动了社会转型B.是国家统一、

中央集权的对立因素C.是王国问题的延续,分裂割据的隐患D.具有封建宗法色彩,维护了小农经济8.“三省,六曹(部),二十四司,都有正式的官员,但除非特有圣旨,不管本司的事务国家机器中,旧官和新官,有权的官和无权的官,朝廷派遣官和地方官,层次重叠,叠床架屋。”该情形出现在A.秦朝B.汉朝C.宋

朝D.明朝9.有学者认为,从秦汉起,中国官僚体制的核心问题,一是官僚的选拔问题,二是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隋唐解决“官僚的选拔问题”的开创性举措()A.选拔了最优秀的人才B.钳制了读书人的思想C.打破了世家的特权垄断D.推动丞相制度走向解体10.明代的翰林院

起初位于紫禁城文渊阁,其中的部分翰林学士能够参与机密,成为内阁大学士,后来,翰林院迁出文渊阁,内阁大学士独留文渊阁。文渊阁内人员的变动,反映了A.内阁的地位有所提升B.内阁不是法定机构C.阁臣的来源发

生变化D.中枢机构日益膨胀11.清代赵翼说:“军机处,本内阁之分局。国初承前明旧制,机务出纳悉关内阁,其军事付议政王大臣议奏。”而“雍正以来,本章(注:奏章)归内阁,机务及用兵皆军机大臣承旨。”由此可见,雍正时的军机处A.建立在西北地区B.超过内阁职

权范围C.贯穿于清朝始终D.成为新的行政中枢12.古希腊人认为,“政治体制决不是什么只有天生高尚的宙斯才能理解的神秘事务。公民的自由在于他具有推理的能力,能够不受约束地说服人和被人说服…相信在一切政体中只有城邦能使这种能力得以自

由发挥”。由此可知,古代希腊A.公民自由平等B.否定神的权威C.信奉理性精神D.崇敬直接民主13.古罗马征服意大利半岛后,意大利人不能参与罗马政治活动和担任官职,没有资格分享公有地和战利品,但却要为罗马

提供兵役,因此反抗斗争不断。下列各项中,受这些“反抗斗争”直接推动而形成的是A.习惯法B.公民法C.万民法D.自然法14.监察官员有“风闻言事”的特权盛于明,止于清顺治。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重新赋予监察官员“风闻言事”的权力,即使弹劾出现

错误,也不受处罚。“风闻言事”的实行A.表明皇权达到顶峰B.说明监察制度愈益成熟C.旨在维护君主专制D.有利于官员的清正廉洁15.宋朝经过摸索,创建了路制。一改汉州、唐道固定区域、固定治所、固定机构、固定人员、

权力集中的设置原则。路以交通路线为主干来划分,采取分而治之、相互牵制的方针。这一建制A.旨在放宽商业发展环境B.体现文武分权的特点C.贯彻汉唐地方行政建制D.有利于解决藩镇割据16.有学者指出:“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

年窥探之后的一逞。对于中国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了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走入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这场战争A.导致反帝爱国运动空前高涨B.引发了近代中国社会的转型C.动摇了满清政府的统治基础D.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17.清政府在某战争中的惨败彻底暴露了它的腐朽虚弱,

从此西方列强再也不把中国视为东亚“睡狮”,而把它视作可以任人宰割的猎物,并立即掀起一片瓜分中国的叫嚣。这场“战争”是A.第一次鸦片战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18.在近代中国,任何一次中外冲突都会导致新的不平等条约签订,义和团运动也不例外。

义和团运动被镇压之后,清政府与十一国列强签订《辛丑条约》等条约;与此同时,由于义和团运动表现出强烈的反抗精神,列强又不得不吸取教训,对某些条约特权采取谨慎态度,如在传教特权、领事裁判权等方面做出让步。对材料解读最正确的是()A.义和团运动加快列强侵华B.义和团运动制约主权丧失C.义和团运动具

有双重影响D.义和团运动启迪民族意识19.鸦片战争时,在三元里抗英斗争中,乡绅何玉成在其一诗中写道“下以保家室,上以纤国忧”。可见当时的一些乡绅A.具有爱国主义观念B.主动指挥了鸦片战争C.饱读儒家经典著作D.已经走在近代化前列20.1908年清政府与英德银行团签订《津浦

铁路借款合同》,明确规定“此铁路建造工程以及管理一切之权全归中国国家办理,由中国政府选用银行公司认可之英、德总工程师各一人”。由此可知当时A.中国缺乏专业的铁路人才B.清政府力图保障国家路权C.清政府出卖路权获取贷款D.中国路权完全被列强操控21.2021年是

辛亥革命爆发110周年,武昌起义后,鄂、湘、赣用十八星旗,粵、桂、闽、滇、黔用红、蓝、白三色旗,江、浙、皖等省多用五色旗。最终象征五族共和的五色旗取代象征汉族铁血团结的十八星旗成为中华民国国旗。这反映出A.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B.近代民族国家观念增强C.辛亥革命

实现国家统一D.革命成功推翻封建制度22.毛泽东指出:“(当时)《新民主主义论》初稿写到一半时,中国近百年历史前八十年是一个阶段、后二十年是一个阶段的看法,才逐渐明确起来,因此重新写起,经过反复修改才定了稿。”“后二十年是一个阶段的看法”是指A.中国掀起反帝反封建国民革命B.无

产阶级成为革命的领导阶级C.民族矛盾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D.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了飞跃23.虽然从形式上看,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纲领受到共产国际的极大影响,但其反映的诉求却完全是中国的,现阶段纲领是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这表明此时中国共产党A.找到了工农武装割据

的道路B.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必要性C.确立毛泽东思想的领导地位D.尝试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24.1965年,毛泽东写下了“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冈山。……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对井冈山记忆深刻的原因是A.胜利会

师壮大革命武装力量B.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始创建C.确立了开展土地革命的方针D.其作为长征起点意义重大25.据统计,1927年11月后,中共中央各类文献中频繁出现“割据”一词,如:“暴动割据”“农民割据,“农村割据”割据局面”“割据地带“割据区域”等。这说明当时中共中央A.对

革命方式有了新认识B.放弃了城市革命中心论C.支持井冈山式革命道路D.开始注重农民阶级力量26.美国作家哈里森说:“(长征)不是战役,也不是胜利,它是一曲人类求生的凯歌……是一次生死攸关、征途漫漫的撤退……它终为毛泽东和共产党赢得了中国,在本世纪没

有哪一个事件如此地触发世界的想象。”表明了长征A.翻开中国革命的新篇章B.促进马克思主义传播C.改变了中国革命的性质D.对世界局势产生影响27.从1931年至1945年,中国战场歼敌150万余人,占日军二战期间伤亡人数的70%。日军投降时在华兵力约128万人,仅这一数字,就超过太平洋东南亚各战

场上日军的总和。这反映出A.中国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重大贡献B.中国坚持持久抗战以争取最后胜利C.日本倾巢出动发动了对中国的侵略战争D.国民政府一直没有获得国际的支持28.1949年9月,毛泽东说:“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

立起来了。”毛泽东意在强调中国A.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B.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C.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D.由君主专制到人民做主29.雷蒙德·加特霍夫指出:“缓和是进行冷战的一种更加老练、不那么好战的做法……战略均势和相互威慑是20世纪70年代

美苏缓和的基础。如果一方发动进攻,另一方也有能力摧毁对方。”这说明冷战A.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B.利于遏制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C.维系了战后世界的和平稳定D.为第三世界的崛起提供了机遇30.1992年,非洲、拉丁美洲、伊斯兰国家

、印度等第三世界国家在全球经济总值中的份额约为26.9%,较1980年增加6.8个百分点,较1970年增加10.3个百分点,较1950年增加13.4个百分点。材料说明A.第三世界开始崛起B.世界多极化趋势增强C.欧美国家日益哀落D.新的国际秩序形成第【2】卷(非选择题)(共40分

)二、非选择题(共40分、31题20分、32题12分、33题8分)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隋唐时期,统治者对江淮一带的开发极为重视。隋炀帝倾全力修筑运河,旨在开发东南。北宋漕运重心在东南六路-淮南、两浙、江南东西和荆湖南北路。明清时期,湖广(湖南、湖北)漕运发挥着极其重要的社会作

用。每当邻近各省或歉收乏食,或灾荒民饥,或米价上涨,或战事兴起,皆从湖广地区运粮。江浙地区由于赋税繁重、农副业的发展以及人口增长迅速等原因,不得不依食于盛产粮食的湖广等省。——摘编自吴琦《漕运与古代农业经济发展》材料二英国近代第一条运河是1757年开通的连结圣海伦斯煤矿与默西河的桑基运河。它开创了

由议会授权、私人开凿人工运河的先例。煤、食盐、石料、谷物及工业制成品的产量也逐年递增,这些大宗笨重商品需求的膨胀构成运河业发展的直接动因。19世纪90年代曼彻斯特轮渡运河的疏通完成时,英国运河业发展的黄金时期早已成为历史,新的竞争者铁路取代运河往昔的显赫地位,成

为英国内陆运输的主宰。据统计,在整个英国运河业发展中,有370万英镑投资没有获得经济收益。——摘编自邵会莲《英国工业革命中运河运输业发展的经验教训》(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隋唐以来漕运发展的原因及其影响。(12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

合所学知识,指出与中国古代修筑运河相比,英国近代运河业发展的特点。综上所述,从国家治理角度谈谈你从古今运河发展中得到的认识。(8分)32.材料19世纪末20世纪初,伴随着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英、俄觊觎西藏地区。面对列强侵略,十三世达赖喇嘛及西藏地方政府动员号召全藏僧俗官民坚

决予以反击。而清廷以避免衅端为由,令驻藏大臣进行压制,从而激化了西藏地方政府与清廷间的裂痕。为挽救处于风雨飘摇中的西藏政局,1906年1907年清政府先后任命大臣张荫棠、联豫整顿藏务,清末西藏新政由此拉开了序幕。新政首先从整肃吏治和调整行政体制入手,查办腐败官员,强化驻藏大

臣权力,总制全藏。达赖、班禅优加封号,不再参与行政事务管理。经济上废除繁重的徭役和残酷刑罚,发展实业,开埠通商鼓励出口,派人出国学习先进科技。军事上调北洋新军六千人入藏,训练新军加强兵备,建立边疆防御体系。文化上兴办汉文学堂,创办藏、汉文白话报纸,宣传汉族的儒家文化传统和西

方的进化论等。新政最终因为帝国主义国家的干涉和破坏,清政府的腐败,统治者的文化沙文主义.大民族主义,以及一些措施脱离藏族地区的实际而归于失败。——摘编自杨娅《清末西藏新政改革述评》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西藏新政的历史背景。(

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清末西藏新政.(4分)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8分)材料周恩来总理担任总导演的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概括地表现了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人的领导下,进行的反帝国主义、反封建主义、反官僚资本主义的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历史。这部史诗

选择了各个革命阶段最有代表性的典型事件,使它成为中国人民谋求解放的历史缩影。全剧六场,包括35首歌曲。部分歌曲名单见下:02.北方吹来十月的风17.会师歌27.团结就是力量05.工农兵联合起来21.到敌人后方去28.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09.西江月·井冈山22.游击队歌3

0.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13.遵义城头霞光闪25.保卫黄河31.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结合中国近代史的所学知识,从上面歌曲名单中选取一首,指出它所反映的中国近代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选取的歌曲名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

面。)佳木斯市第十一中学富锦市第三中学2020——2021学年度下学期期末考试农垦佳木斯学校高二历史试题参考答案1.C【详解】从材料反映的绝大部分诸侯支持申后所生前太子等信息来看,当时人们仍然受到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宗法观念的影响,故答案为C项。材料没有反

映天子地位的变化,排除A项;血缘关系仍然重要而非日益衰落,排除B项;材料没有反映分封秩序遭到破坏,排除D项。2.D【解析】【详解】西周时期虽然封国的中下层社会结构未发生改变,但出现了受天子册封的上层管理者,即天子分封的各级诸侯,这相对与

松散的内外服制,有利于加强周天子对地方的控制,故选D;材料只是反映周天子对地方的控制程度,未体现是否扩大统治范围,排除A;西周分封制下未实现中央高度集权,排除B;秦朝郡县制的实行标志着官僚政治体制的确立,排除C。3.D【详解】根据材料“上古帝王多有巡狩传说,秦统一后……这与上古帝王出巡时间的选

择相合”可知秦始皇注重历史传统和天下认同,此举彰显大一统的政治理念,故D正确;材料信息与推动社会经济发展无关,故A排除;秦始皇出巡并没有缓和秦朝的社会矛盾,故B错误;秦始皇的巡游并不能保证地方政局的稳定,故C错误。4.C【详解】材料所述政治现象从一个侧面说明,秦之所以能够兼并六

国统一天下,在于秦国彻底实行了统治机制转变,即较早实行了官僚制,用之取代了传统的贵族世袭政治,从而比较合理地利用了人力资源,故选C项;三公九卿制是秦统一全国后建立起来的中央官制,排除A项;材料并未反映出秦统一过程中来自

内外挑战的信息,排除B项;D项是对材料的片面解读,夸大了秦实行官僚政治的影响,故排除。5.B【详解】据材料“秦始皇首建封建朝廷,实行郡县制,这就构建了从朝廷到地方,从三公诸卿到乡里拾伍的一套庞大的、多梯级的统治结构。”可知,

材料反映的是秦王朝从中央到地方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郡县制的实行构建了从朝廷到地方,从三公诸卿到乡里拾伍的一套庞大的、多梯级的统治结构,郡守县令的长官由皇帝任免。不得世袭,故B符合题意;材料未涉及对各级官员的监督管理,故A与题意无关;材料强调的是特点,而不是其作用、评价,C、D与题意无

关。6.B【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西周主要实行以分封制和宗法制为核心的贵族政治,至秦帝国时代实行郡县制、官僚制和法律控制手段,这是一种官僚的政治体系,“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符合“现代化”的内涵,故B项正确;A选项只涉及表象,不是内涵

的体现,故排除A项;C项说法不符史实,且材料强调政治形态的“现代化”是指由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故排除C项;秦帝国统治不是现代法治的体现,故排除D项。7.B【详解】根据材料“……聚族而居,带有浓厚的封建宗法色彩……宾客、徒附和奴隶,对豪强地主有极强

的依附性……战时则随豪强地主出征打仗”并结合所学可知,东汉田庄在政治上具有明显的宗法色彩及独立的防卫体系,且在经济上能够自给自足,日益成为相对独立的政治经济实体,为地方分裂割据埋下了隐患,不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

,故B项正确;东汉田庄经济是古代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并没有推动社会转型,排除A项;东汉田庄并不是王国问题的延续,排除C项;东汉田庄是豪强地主土地兼并的结果,不利于小农经济的发展,排除D项。故选B。8.C【详解】根据“朝廷派遣官和地方官,层次重叠,叠床架屋”可知这是

出现了冗官现象,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这种情况应该出现在宋代,宋代为了加强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通过多设官员等措施不断削弱中央机构和地方机构的权力,形成了“层次重叠,叠床架屋”的现象,故选C;综上所述可知ABD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9.C【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唐朝通过科举制选拔官吏,打破了世家的特权垄

断,故选C;A项“最优秀”表述太绝对,错误;B项是八股取士的局限性,排除;D项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10.A【详解】文渊阁接近皇帝,翰林院迁出文渊阁而内阁独留文渊阁,体现了对内阁的重视,说明内阁的地位有所提升,故选A;文渊阁内人员的变动说明内阁地位有所上升,BCD均无法说明,

排除。11.D【详解】根据“机务及用兵皆军机大臣承旨”可知雍正时期军机处取代内阁成为处理国家政务的中枢机构,说明军机处成为新的行政中枢,故选D;军机处建立在内廷,排除A;材料没有体现军机处和内阁职权的比较,排除B;雍正时才设

立了军机处,排除C。12.C【详解】古希腊人认为“公民的自由在于他具有推理的能力,能够不受约束地说服人和被人说服”,这体现了古代希腊的理性精神,故C正确;材料不是说公民的自由平等,故A错误;材料不是强调否定神的权威,故B错误;材料没有崇敬直接民主的信息,故D

错误。13.C【详解】根据材料“意大利人不能参与罗马政治活动和担任官职,没有资格分享公有地和战利品”可知,这体现了罗马疆域扩张时期公民与非公民的不平等,这种不平等激起了意大利人的反抗和斗争,导致了公民法向万民法的转变,所以C正确;习惯法属于罗马公民法的组成部分,不是受这些“反抗斗争”直接推动而形成

的,所以A错误;公民法与材料主旨不符,所以B错误;自然法是一种法律观念和原则,也不是受这些“反抗斗争”直接推动而形成的,所以D错误。14.C【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皇帝赋予监察官员“风闻言事”的权力,是为了更好地监察百

官,加强皇权,更好地维护自身的权威,C正确;A项是军机处,排除A;材料不能体现成熟,排除B;“风闻言事”与官员的清正廉洁没有必然联系,排除D。15.D【详解】根据“一改汉州、唐道固定区域、固定治所、固定机构、固定人员、权力集中的设置原则。路以交通路线为主干来划分

,采取分而治之、相互牵制的方针”可得出这种方式不易形成地方割据势力,从而有利于解决藩镇割据,D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加强中央集权,而不是商业,排除A;材料没有体现文武,排除B;宋代的做法是对唐朝的改革,而不是贯彻,

排除C。16.B【详解】根据“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并结合所学可知这场战争指的是鸦片战争,鸦片战争是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引发了近代中国社会的转型,故选B;鸦片战争尚未导致反帝爱国运动空前高涨,也没有动摇满清政府的统治基础,排除AC;鸦片战争是开

始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而不是加深了半殖民地化的程度,排除D。17.C【详解】根据所学可知,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彻底暴露了它的腐朽虚弱,从此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故选C;“瓜分中国”是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排除AB;

八国联军侵华在列强瓜分中国之后,排除D。18.C【详解】材料说明义和团运动被镇压之后,清政府与列强签订《辛丑条约》,同时列强鉴于义和团运动强烈的反抗精神,不得不对某些条约特权采取谨慎态度,说明义和团运动产生了双重影响,故选

C;义和团运动反抗列强侵华,延缓了列强侵华步伐,排除A;B项表述太绝对,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19.A【详解】据题意可知,三元里抗英中以何玉成为代表的中国民众秉持的是保家卫国的传统理念,这是爱国主义观念的体现,故选A;何玉成没有指挥鸦片战争,排除B

;材料内容不能说明他报读儒家经典著作和走在近代化前列,排除CD。20.B【详解】20世纪初,清政府在向外国借款修筑津浦铁路时,明确该铁路的建造、管理权“全归中国国家办理”,反映出当时清政府力图保障国家路权,B项正确

;中国缺乏专业的铁路人才与材料主旨不符,A项错误;清政府出卖路权与其明确(津浦)铁路“一切之权全归中国国家办理”不符,C项错误;中国路权“完全被列强操控”与材料不符,D项错误。21.B【详解】十八星旗代表的是汉地十八省,没有囊括边疆地区,是大汉族

主义的体现;五色旗则象征了国内各民族的团结。所以用五色旗代替十八星旗是近代民族国家观念增强的表现,故选B;旗帜的变化不能说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和实现国家统一,排除AC;辛亥革命推翻的是君主专制制度,而非封建制度,排除D。22.B【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毛泽

东的《新民主主义论》发表于1940年,因此“前八十年是一个阶段”大致是1840年-1920年,“后二十年”的起点大致是1920年,这一时期发生了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诞生等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无产阶级成为革命的领

导阶级,故B项说法正确;1924年国共合作掀起了反帝反封建的国民革命、鸦片战争后民族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之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第一次飞跃指的是毛泽东思想的诞生,因此ACD选项与材料时间信息不匹配,故排除。23.D【详解】根据材料可知,中国确立反

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这是以中国现实的政治需要为依据的体现,D项正确;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时找到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材料没有涉及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内容,排除B;中共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的领导地位,排除C。24

.B【详解】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的部队到达井冈山,开展游击战争,进行土地革命,建立红色政权,创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故选B项;三十八年过去,指的是1927年于井冈山发生的重大事件,井冈山会师发生于1928年,时间不符,A项错误;1927年在汉口召开的“八

七会议”确立了土地革命的方针,C项错误;长征的起点是江西瑞金,不是井冈山,D项错误。25.A【详解】据题干时间“1927年11月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逐渐认识到城市中心道路不可行,开始思考革命的新出路,A选项正确;大革命失败后党把工作重心逐渐从城市转向农村

,但并非放弃了城市革命中心论,B选项错误;材料提及“割据”等理论不等同于支持井冈山式革命道路,C选项错误;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就开始注重农民阶级的力量,D选项错误。26.A【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哈

里森认为长征是一次生死攸关的撤退,更是一曲“凯歌”,推动中国共产党“赢得了中国”,表明长征在中国革命历程中有着重要地位,即长征翻开了中国革命的新篇章,A项正确;材料不能说明长征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传播,B项错误;红军长征的胜利并未改变中国

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性质,C项错误;长征对世界局势产生了影响在材料中没有体现,D项错误。27.A【详解】根据材料“中国战场歼敌150万余人,占日军二战期间伤亡人数的70%……超过太平洋东南亚各战场上日军的总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战期间,中国抗

击了绝大部分日军,说明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中国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中国坚持持久抗战的信息,故B项错误;材料“日军投降时在华兵力约128万人,仅这一数字,就超过太平洋东南亚各战

场上日军的总和”表明日军在太平洋东南亚战场亦派兵发动侵略,“倾巢出动”说法与史实不符,故C项错误;1942年1月1日,中、英、美、苏等26国在华盛顿签订了《联合国家宣言》,规定给予相互援助,D项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28

.C【详解】1949年9月即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指出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意在强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改变了近代以来的屈辱,中国将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C项正确;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不是毛泽东强调的中国革命胜利在世界历史上的主要意义,A项错误;中国确立社

会主义基本制度是通过1953到1956年的三大改造,B项错误;君主专制制度早在辛亥革命时期已经被推翻,D项错误。29.A【详解】根据材料“战略均势和相互威慑是20世纪70年代美苏缓和的基础”可知,冷战避免了世界大战的爆发,故选A

项;冷战格局下,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在各自范围内均有霸权主义活动,故排除B项;美苏争霸导致世界长期不得安宁,故排除C项;冷战时期第三世界崛起,但不符合材料信息,故排除D项。30.B【详解】材料体现的是20世纪90年代的非洲、拉丁美洲、伊斯兰国家、印度等第三世界国家在全球经济总值中的份额相比以前

有了显著的上升,受经济力量崛起的影响,在国际格局必将会促进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B正确;第三世界崛起是在20世纪60年代,A排除;欧美国家仍然是发达国家,C说法错误;新的国家秩序尚在形成之中,D排除。故选B。31.(1)原因:经济重心南移;政府兴修运河;区域经济的发展;统治者的重视

。影响:促进了古代农业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增强政府调集物资的能力;加强了区域间的经济交流,进一步推动了地区经济专业化发展;利于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巩固封建统治。(原因8分共四点每点2分。影响4分每点1分。)(2

)特点:受工业革命需求的刺激;政府授权,以私人投资开发为主;考虑原料产地的因素;受铁路运输竞争的影响而衰落。(特点4分每点1分。)认识:考虑区域发展特点,规划运输线;注重运输工具的技术革新;政府统筹规划,防止盲目投资。

(认识4分答对两点即可给4分。如回答关注投资与收益、考虑生态环境保护等,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详解】(1)原因:根据“旨在开发东南”得出经济重心南移、区域经济的发展;根据“隋炀帝倾全力修筑运河”得出政府兴修运河;根据“统治者对江淮一带的开发极为重视”得出统治者的重视。影响:根据“皆从湖广地区

运粮”得出增强政府调集物资的能力;根据“江浙地区由于赋税繁重、农副业的发展以及人口增长迅速等原因,不得不依食于盛产粮食的湖广等省”得出加强了区域间的经济交流,进一步推动了地区经济专业化发展;根据所学,还可从促进了古代农业和商品经济的发展;稳定社会秩序,巩固封建统治等角度分析总结

。(2)特点:根据“煤、食盐、石料、谷物及工业制成品的产量也逐年递增”得出受工业革命需求的刺激;根据“由议会授权、私人开凿人工运河”得出政府授权,以私人投资开发为主;根据“煤、食盐、石料、谷物及工业制成品的产量也逐年递增,这些大宗笨

重商品需求的膨胀构成运河业发展的直接动因”得出考虑原料产地的因素;根据“新的竞争者铁路取代运河往昔的显赫地位”得出受铁路运输竞争的影响而衰落。认识:综合材料,可从考虑区域发展特点,规划运输线;注重运输工具的技术革新;政府统筹规划等角度分析回答。32

.(1)背景: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危机加深,西藏出现边疆危机;西藏人民掀起反侵略斗争;清廷政策不当导致西藏地区政局不稳;清末新政的推行。(8分)(2)评价:有利于中央政府对西藏地区的管辖;有利于抵御外来侵略,维护国家主权和边疆安全;有利于加强西藏与内地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

的联系,促进了西南地区的开发;有利于推动西藏的近代化。但因为社会环境和措施失当,新政以失败告终,效果有限。(4分)【详解】本题考查清末西藏新政。(1)该题的历史背景可以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得出,例如:民族危机背景下西

藏出现边疆危机、西藏人民抗争,清政府处置不当带来政局动荡,以及清末新政的展开等方面。(2)简评清末西藏新政,可以根据材料中所列举的新政措施及结局进行分析,注意--分为二客观评价;进步性可以从中央集权、维护国家主权、西藏地区开

发及近代化等角度分析,局限性则从新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结局分析。33.8分评分标准:写歌曲名1分。历史现象2分。无历史现象,只有论述0分。按0、1、2、4、6、8六档,观点正确,论述充分,史论结合,层次分明可酌情给分。示例一歌曲名:北方吹来十月的风历史现象:马克思主义在中

国的传播概述和评价:俄国十月革命,给灾难深重的中国指明了新的出路。以李大钊为代表的一批先进知识分子了,开始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使一批先进知识分子成为了共产主义者;他们

推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实践相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基础;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最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示例二歌曲名:工兵农联合起来历史现象:国民大革命运动(北伐战争)概述和评价:1924年,国共第一次合作实现。在国共两党的努

力下,大革命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1926年开始了北伐战争,工农运动也出现高潮。国民大革命运动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势力;中国人民的觉悟程度与组织程度有了明显提高;为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作了重要

准备。【详解】从题目要求“从上面歌曲名单中选取一首,指出它所反映的中国近代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可以知道要求选取随意一首,但是要尽量选取能从歌名联想到历史事件的,并且对这段历史的原因过程影响都比较熟悉的选取。例如选取第二首

歌曲名:“工兵农联合起来”。历史现象:从工兵农联合不好确定是什么时期,但是知道这首歌是《东方红》的第5首,第13首是遵义城头霞光闪,可知是1931年的遵义会议,从而知道这首歌不是全面抗战时的工兵农全民族的抗战,

由此知道是1924-1927年的国民大革命时期,从而得出答案。概述和评价:主要将国民大革命的简单过程和影响叙述出来即可。从国民大革命开始的标志国民党一大的召开,在国共两党的努力下,大革命轰轰烈烈开始起来,1926年开始了北伐

战争,工农兵运动出现高潮。国民大革命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但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国民革命失败。国人民的觉悟程度与组织程度有了明显提高;为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作了重要准备。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246667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