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2021高考地理(新课标版)一轮复习:第三单元地球上的大气【高考】.docx,共(29)页,2.512 M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9c47b01e0e5a394ffdf2538f9b4a982b.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第三单元地球上的大气考点1大气的垂直分层与大气的受热过程练好题·考点自测[2019安徽合肥二模]对流层是地球大气圈的最底层,该层大气上部冷、下部热,有利于大气的对流运动。下图示意1957—1993年南极布伦特冰架上的哈雷站(位于75°S附近)1月和7月低层大气平均气温随高度的变
化。据此完成1—2题。1.1月份,哈雷站对流层上界高度约为()A.1.5kmB.8.5kmC.12.5kmD.22.5km2.a月,高度1.5km以下气温垂直变化的原因是哈雷站所在地()A.大气削弱太阳辐射B.冰面强烈辐射冷却C.冰架融化消耗热量D.冰面
反射太阳辐射[2020广东江门重点中学考试]最新研究发现,鸟粪可以影响北极气温变化。每年迁徙至北极地区的鸟类排出的粪便被微生物分解后,会释放大量的氨,氨与海水中的硫酸盐及水分子混合后,形成大量悬浮在空气中的尘埃颗
粒。这些尘埃颗粒物集中在鸟群附近,而且在整个北极地区均有分布。下图示意大气受热过程。据此完成3—4题。3.鸟粪对图中大气受热过程中的环节的影响主要是()A.①增强B.②增强C.③增强D.④增强4.该影响
最明显的季节是()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2020河北辛集中学测试]下图示意华北某区域裸地和秸秆覆盖情况下土壤的冻结状况。据此完成5—6题。5.与裸地相比,该地秸秆覆盖地土壤冻结厚度较薄的原因主要是秸秆()A.增强了大气逆辐射B.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增加C.使地
面反射率变小D.使土壤与大气的热交换减弱6.与裸地相比,该地秸秆覆盖地土壤融化时间较迟的原因主要是土壤()A.冻结时间较迟B.获得光照较少C.水分蒸发较弱D.上空气温较低[2020福建六校联考]下图示意我国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记录的学校旁边一隧道内部和外部1月和7月平均气温日变化。读图完
成7—9题。7.表示1月隧道内气温日变化的曲线是()A.①B.②C.③D.④8.此隧道()A.15时太阳辐射量最大B.内部温差比外部大C.午后内外的温差最大D.具有冬暖夏凉特点9.该学校最可能位于()A.闽B.秦C.鲁D.新考点2大气的运动
练好题·考点自测[2020河北衡水中学第一次联合考试]清代黄叔璥在《台海使槎录》中,记述了台湾海峡两岸的风向差异:“内地之风,早西晚东;惟台地早东风、午西风,名曰发海西,四时皆然”。这里所说的“内地”指福建,“台地”指台湾。据此完成10—11题。
10.下图中正确示意“台地早东风、午西风”的是()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11.下列能表示台湾海峡两岸风向日变化相反的是()A.白天两地盛行海风,夜晚两地盛行陆风B.夜晚两地盛行海风,白天两地盛行陆风C.白天台湾盛行海风,福建盛行陆风D.夜晚台湾盛行海风,福建盛行
陆风城市热岛强度是指中心城区气温与郊区气温的差值。我国某城市位于黄河河谷,城市建设速度和扩展速度迅猛,热岛效应逐渐增强。下图为该城市某日热岛强度变化统计图。据此完成12—14题。12.该日城市热岛效应()A.子夜前后最弱,正午前后最强B.日出前后最弱,正午前后最强C.夜间较强,白
天相对较弱D.夜间较弱,白天相对较强13.导致该日12—14时该城市热岛强度为负值的主要因素是()A.人口数量B.气流运动C.建筑物密度D.交通通达度14.推测该城市热岛效应最强的季节是()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2020四川成都摸底]下图为2019年4月8日14时我国局部等压线分布图(
单位:百帕)。据此完成15—17题。15.控制图中降水的主要天气系统是()A.低压槽B.高压脊C.冷锋D.暖锋16.此时甲地风向为()A.东北风B.东南风C.西北风D.西南风17.未来银川的天气变化是(
)A.气温降低B.气压降低C.连续性降水D.风力减小[2018北京文综卷,6—7,8分]下图为北半球某日02时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单位:百帕)。读图,回答18—19题。18.据图推断,()A.北京风速大,风向偏东南B.甲地可能出现强降水天气C
.极地气温低,气压值最高D.热带太平洋洋面生成台风19.依据气压分布,该日最接近()A.冬至B.小满C.夏至D.立秋20.[2017海南地理卷,21,10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新西兰首都惠灵顿依山坡而建,三面环山,西面朝向大海,有“风城”之称。下图示意惠灵顿的位置。分析惠灵顿常年多风
的原因。21.[2015天津文综卷,14(1),9分]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T岛所在国家为发展中国家。该岛东北部年降水量大于2000毫米。结合图中所示信息,说明T岛东北部年降水量丰富的三条原因。考点3天气与气候练好题·考点自测
[2020广东珠海摸底]读某四地气温和降水量图,完成22—23题。22.③地气候的形成原因是()A.受季风影响B.受西风带控制C.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D.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23.①②③④四地气候成因最相近的是()A.①②B.①④C.
③④D.②④[2018全国卷Ⅰ,11,4分]小明同学7月从重庆出发到贵州毕节旅游,收集到的相关高速公路信息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下题。24.避暑是小明此次旅游的目的之一。导致7月毕节气温较重庆低的主导因素是()A.地形B.纬度位置C.海陆位置D.大气环流[2019北京文综卷,3,4分]平顶山市地处豫
西山地向黄淮海平原的过渡地带。下图为该市各观测点年平均降水量图。读图,回答下题。25.导致该市年平均降水量空间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太阳辐射B.海陆位置C.植被覆盖率D.地形条件[2017江苏地理卷,7—8,4分]2017年5月5—6日,我国东北部分地区在立夏之后罕降暴雪。下图为“5月6
日0时亚洲部分地区海平面气压(单位:hPa)形势图”。读图回答26—27题。26.最可能降暴雪的地点是()A.甲B.乙C.丙D.丁27.此时,远在我国南方戊地的天气状况为()A.晴,西南风B.阴,西北风C.晴,东南风D.阴,东北风[2020山东德州期中]下图为某天气系统简图(根据预测,未来6小时
该天气系统将向西北移至虚线所示的位置)。读图完成28—30题。28.该天气系统是()A.北半球的气旋B.南半球的气旋C.北半球的反气旋D.南半球的反气旋29.图中A点将()A.风速变小,风由偏西风变为偏东风B.风速变小,风
由偏东风变为偏西风C.风速变大,风由偏西风变为偏东风D.风速变大,风由偏东风变为偏西风30.推测A地未来6小时可能经历()A.强降水天气B.连绵阴雨天气C.持续晴朗天气D.遭受台风侵袭31.[2020河南中原名校第二次质量考评,16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M区域气温受地形和洋流影响很大。下
图示意M区域7月气温分布状况。(1)描述7月M区域气温分布特点。(4分)(2)比较图中甲处与乙处等温线分布差异,并分析乙处该分布特征的主要原因。(6分)(3)7月M区域降水的空间分布特征为从西南向东北递减,请分析原因。(6分)32.(1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下
图为北欧局部区域图及两城市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材料二下表为卑尔根各月日平均日照时数表。月份123456789101112日平均日照时数(h)0.62.03.04.96.06.35.44.62.91.90.80.3(1)比较卑尔根和图尔库的气候特征及其成因的差异。(8分)(2)简
述卑尔根各月日平均日照时数特征并分析其原因。(8分)考点4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练好题·考点自测[2018天津文综卷,5—6,8分]全球变暖导致冰川融化和海平面上升。为减缓全球变暖,发展低碳经济是人类社会的必然选择。读图文材料,回答33—34题。科学家们考察了美国
西北部某山岳冰川消融的状况(下图)及产生的影响。33.对图示地区1936—2015年期间地表环境变化的表述,与实际情况相符的是()A.年蒸发量始终不变B.河湖水量持续稳定增加C.生物种类保持不变D.地表淡水资源总量减少34.科学家们在推断海平面上升所淹没的陆地范围
时,不作为主要依据的是()A.沿海地区的海拔B.海水受热膨胀的幅度C.全球冰川融化的总量D.潮汐规模和洋流方向[2019河北唐山二模]下图是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冻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模拟的黄河源区多年(
含预测)冻土的退化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35—36题。35.与图中显示信息相符的推断是()A.多年冻土厚度加大B.多年冻土上限抬升C.多年冻土面积缩小D.多年冻土下限下降36.多年冻土的变化趋势持续可能会导致黄河源区()A.土壤肥力提高B.草地干化加重C.水源更加充足D.物种变得丰富[2019河
北衡水中学期中]反照率指对某表面而言的总的反射辐射通量与入射辐射通量之比,地表反照率是反映地表对太阳短波辐射反射特性的物理参量。下图为1980—2012年33年间格陵兰地区7月地表反照率距平曲线图。读图完成37—38题。37.格陵兰地区7月地表反
照率出现明显的波动下降趋势,其原因主要是()A.全球气候变暖B.全球气候变冷C.冰川融化减慢D.冰川面积扩大38.分析格陵兰地区7月地表反照率变化可知,气候变化对西伯利亚地区的影响是()A.可以大面积种植
热带作物B.森林带分布范围向南扩展C.高山上林带上限位置下降D.北部海岸线位置向南退缩2017年7月14日,亚洲开发银行和德国波茨坦气候影响研究所联合发布报告称,持续的气候变化将给亚太地区国家带来毁灭性的后果,不但可能严重影响其未来增长,还将抵消先前发展
成果,降低居民生活质量。如果不采取积极措施,到21世纪末,亚洲大陆的气温预计升高6℃。据此回答39—40题。39.持续的气候变化将给亚太地区带来的影响是()A.强台风和热带气旋发生的频率下降B.阿富汗等内陆国家的降水量增大C.沿海和低洼地带面临更大的干旱威胁D.东南亚部分国家水稻减产40.气候
变暖可能危及亚太地区的能源供应,加剧能源不安全形势,其主要体现在()A.火电厂因缺乏煤炭而减少发电量B.水电站因河流流量变化大而受到影响C.中国在南海成功试采海底可燃冰D.工厂因能源利用技术提高而减少能耗考法1人类活动对大气受热过程的影响1[2017全国卷Ⅰ]我国某地为保证
葡萄植株安全越冬,采用双层覆膜技术(两层覆膜间留有一定空间),效果显著。下图中的曲线示意当地寒冷期(12月至次年2月)丰、枯雪年的平均气温日变化和丰、枯雪年的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据此完成(1)—(3)题。(1)图中表示枯雪年膜内平均温度
日变化的曲线是A.①B.②C.③D.④(2)该地寒冷期A.最低气温高于-16℃B.气温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C.膜内温度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D.膜内温度日变化与气温日变化一致(3)该地可能位于A.吉林省B.河北省C.山西省
D.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综合思维读懂文字材料信息,运用大气受热过程原理,分析覆膜和积雪对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带来的影响。人地协调观对干、冷地区需要保温、保湿、保土有基本认知。区域认知清楚区域的纬度位置。(1)(2)(3)(1)B(2)C(3)D[2018全国卷Ⅲ,9—
11,12分](地面的热量传递过程)澳大利亚(图甲)某地区降水稀少,自然景观极度荒凉,气温年较差大,夏季最高气温可达50℃,冬季气温较低。早年,该地区的矿工经常在矿井里躲避炎热天气,长此以往便形成了具有当地特色的地下住宅(图乙)。据此完成1—3题。图甲图乙1.该类地下住宅可能分布
于图甲所示的()A.①地附近B.②地附近C.③地附近D.④地附近2.该类地下住宅通天井的主要作用是()A.收集雨水B.方便通信C.增加采光D.通风换气3.推测该类地下住宅()①室温不变②冬暖夏凉③类似黄土高原的窑洞④类似草原的蒙古包A.
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4.[2015新课标全国卷Ⅰ,37,24分](气温与地温的季节差异)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多年冻土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为夏季融化、冬季冻结的活动层,下层为多年冻结层。我国的多年冻土主要分布于
东北高纬地区和青藏高原高海拔地区。东北高纬地区多年冻土南界的年平均气温在-1—1℃,青藏高原多年冻土下界的年平均气温约-3.5—-2℃。由我国自行设计、建设的青藏铁路格(尔木)拉(萨)段成功穿越了约550
千米的连续多年冻土区,是全球目前穿越高原、高寒及多年冻土地区的最长铁路。多年冻土的活动层反复冻融及冬季不完全冻结,会危及铁路路基。青藏铁路建设者创造性地提出了“主动降温、冷却路基、保护冻土”的新思路,采用了热棒新技术
等措施。图a示意青藏铁路格拉段及沿线年平均气温的分布,其中西大滩至安多为连续多年冻土分布区。图b为青藏铁路路基两侧的热棒照片及其散热工作原理示意图。热棒地上部分为冷凝段,地下部分为蒸发段,当冷凝段温度低于蒸发段温度
时,蒸发段液态物质汽化上升,在冷凝段冷却成液态,回到蒸发段,循环反复。(1)分析青藏高原形成多年冻土的年平均气温比东北高纬地区低的原因。(8分)(2)图a所示甲地比五道梁路基更不稳定,请说明原因。(8分)(3)根据热棒的工作原理,判断热棒散热的工作季节(冬季或夏季),简述判断依据;分析热棒倾
斜设置(图b)的原因。(8分)考法2联系生活实际考查大气对流运动(新角度)2[2019全国卷Ⅱ]积云为常见的一类云,其形成受下垫面影响强烈。空气在对流过程中,气流携带来自下垫面的水汽上升,温度不断下降,至凝结温度时,水汽凝结成云。水汽开始凝结的高度即为积云的云底高度。据此
完成(1)—(3)题。(1)大气对流过程中上升气流与下沉气流相间分布,因此积云常常呈A.连续层片状B.鱼鳞状C.间隔团块状D.条带状(2)积云出现频率最高的地带是A.寒温带针叶林地带B.温带落叶阔叶林地带C.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带D.热带雨林地带(3)在下垫面温度决定水汽凝
结高度的区域,积云的云底高度低值多出现在A.日出前后B.正午C.日落前后D.午夜综合思维根据对流运动原理,探究积云与气温日变化的关系及不同区域积云出现频率。地理实践力积云云层的高度与气温有关,需结合生活经验,分析气温的日变化特点。(
1)(2)(3)(1)C(2)D(3)A思维拓展积云进一步发展就会形成积雨云。人们常用“夏雨隔牛背,鸟湿半边翅”来形容盛夏季节出现的分布不均、历时短暂的降雨,并称呼这种雨为“牛背雨”。这种雨多发生在一块积雨云下,多在山区出现,这面坡风狂雨猛,那面坡却风和日丽。现在随着城市中高楼大厦越来越
多,“牛背雨”在城市中也经常出现,人们从一条街道走过,一边是大雨倾盆,另一边却滴雨未下。问题1:分析“牛背雨”多在山区出现的原因。试答:提示:结合示例2中材料信息“积云为常见的一类云,其形成受下垫面影响强烈”进
行分析,并考虑山区不同下垫面的差异性。问题2:分析城市出现“牛背雨”的原因。试答:提示:将高楼比作山,结合城市“热岛效应”分析。考点3天气系统的形成与影响分析3[2018全国卷Ⅲ]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下图为春季T
时刻亚洲部分地区的海平面气压分布图。(1)指出控制图示区域的两个气压系统及位置关系。(2)T时刻该区域的锋面数量发生了变化。推测T时刻前该区域锋面的数量,并分别说明锋面形成的原因。(3)预测P点将要发生的天气变化。(4)说明该区域春季天气系统活跃的原
因。综合思维结合等压线疏密、数值、锋面符号判读天气系统类型及位置变化规律,分析其成因及对天气的影响。区域认知依据经纬网和海陆轮廓定位,能够说出该区域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的过渡区,春秋季风向转换频繁。地理实践力生活中能体验到天气状况的不断改变,也可
以关注天气预报,了解天气情况。(1)(2)(3)(4)(1)高压;低压;高压位于低压西北。(2)3个。在低压(气旋)中,四周空气汇集,北上的暖空气与南下的冷空气之间形成锋面,气旋逆时针旋转,形成冷锋和
暖锋两个锋面。(冷)高压内的冷空气东移南下,形成冷锋。(3)暖锋过境,降水概率高,气温升高;暖空气控制,天气转好,气温较高;冷锋过境,气温下降,可能有降水,风力加强;冷空气控制,晴朗,气温较低。(4)中低纬升温快,(高纬尚未明显增温,)南北温差加大,气压梯度大,大气运动快(冬季
风与夏季风转换期,天气系统交替控制)。思维拓展问题1:预测下图中M地将要发生的天气变化。试答:提示:分析冷锋过境的影响。问题2:归纳本题第(4)问该区域春季天气系统活跃与美国中部平原龙卷风春季高发(2018年全国卷Ⅱ第37题第(3)问),在原因上
的共同点。试答:提示:要养成分析总结试题的习惯。[2018江苏地理卷,7—8,4分](天气状况的预测)下图为“2018年5月10日2时亚洲部分地区海平面气压形势图”。读图回答5—6题。5.该日,甲地政府部门可能发布()A.台风预警B.森林火灾预警C.寒潮预警D.滑坡、泥石流预警6.北京
市未来两天的天气状况可能是()A.雨过天晴,气温将显著升高B.气压下降,出现连续性降水C.降雨后,可吸入颗粒物减少D.风向转为偏南风,风速降低[2016北京文综卷,3,4分]下图表示某日20时海平面气压分布及16—24时北京空气质量指
数变化。读图,回答第7题。7.该日20时()A.北京大风扬沙,空气污染加重B.东海海域天气晴朗,风大浪高C.低压天气系统中,P强度最强D.Q地位于暖锋锋前,出现降水8.[2018全国卷Ⅱ,37,22分](龙卷风成因分析)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龙卷风是大气中强烈的涡旋现象。湿热气团强烈抬升,产
生了携带正电荷的云团。一旦正电荷在云团局部大量积聚,吸引携带负电荷的地面大气急速上升,在地面就形成小范围的超强低气压,带动汇聚的气流高速旋转,形成龙卷风。下图示意美国本土龙卷风发生频次的分布。在美国龙卷风多发区,活跃着“追风人”,他们寻找、追逐、拍摄龙卷风,为人们提供龙卷风的相关信息。
(1)读图,指出龙卷风多发区湿热气团的主要源地、抬升的原因,以及气流发生旋转的原因。(8分)(2)分析美国中部平原在龙卷风形成过程中的作用。(6分)(3)解释美国中部平原龙卷风春季高发的原因。(4分)(4)说明龙卷风被人们高度关注的理由。(4分)思维拓展问题:尘卷风是指出现在近地面大气层中的漏斗
状尘沙、旋风,也是一种涡旋现象。请搜集材料,从下面几个方面归纳龙卷风与尘卷风的异同点。龙卷风尘卷风出现时间空间尺度天气背景区域影响考法4区域气候特征及其影响分析4[2015新课标全国卷Ⅱ]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题。尼日利亚人口超过1亿,经济以农
矿业为主。2014年11月20日,尼日利亚与我国正式签署了沿海铁路项目商务合同。该项目总金额达119.7亿美元,全线采用中国铁路技术标准,是截至当时中国对外工程承包史上单体合同金额最大的项目。下图示意尼日利亚铁路的分布。简述尼日利亚沿海地区的气候特点,以及针对此气候特点,我国
相关人员在建设该铁路时,为保障身体安康,需要防范的问题。综合思维根据地理位置(主要是纬度位置)确定气候类型,综合分析气候(气温、降水、光照)及该气候条件下的植被、生物繁殖特点给人类尤其是户外工作的非当地人带来的不利影响。区域认知利用经
纬网、地名定位,认知本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气候特点:(纬度低,属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需要防范的问题:中暑;晒伤;食物中毒;毒虫叮咬;野生动物侵袭;疫病;瘴气等。思维拓展高考侧重考查具体区域内气候与其他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气候对
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所以,我们平常复习中不仅要关注影响气候形成的因子,更要把气候放到自然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中认识。问题:下图所示地区被誉为“候鸟天堂”,说出候鸟在该地区栖息、繁殖的季节,并从气候角度说明理由
。试答:提示:先根据区域位置判断当地的气候特征,然后将候鸟栖息、繁殖的条件与气候特征进行联系。[2017全国卷Ⅱ,6—8,12分]热带沙漠中的尼罗河泛滥区孕育了古埃及农耕文明。尼罗河在每年6—10月泛滥,从上游带来的类似肥沃土壤的沉积物,与上游来水和周边区域的植
物资源,都对农耕文明的形成意义重大。据此完成9—11题。9.热带地区原始的耕种方式多为刀耕火种。古埃及人在刀耕火种方式出现之前,能够在沉积物上直接耕种,是因为尼罗河泛滥区()A.用水便利B.土壤肥沃C.地势平坦D.
植被缺失10.尼罗河下游泛滥区沉积物主要来源地的降水特点为()A.降水季节性强,年降水量大B.降水季节性强,年降水量小C.降水季节分配均匀,年降水量大D.降水季节分配均匀,年降水量小11.古埃及人从周边区域引入植物用于种植,引入植物的生长期必须与尼罗河泛滥区的耕种期一致。由此判断这些植物最可能来自
于()A.热带雨林气候区B.地中海气候区C.热带草原气候区D.热带季风气候区12.[2015山东文综卷,36,26分](区域气候差异及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有植物界“活化石”之称的海岸红杉,生长快,寿命长,树形高大,材质优良,是世界上最有价值的树种之一。海岸红杉适合生长在温和
、湿润、多雾的环境中。目前,原生海岸红杉仅分布于美国西海岸。1972年尼克松访华时赠送的海岸红杉树苗栽种在杭州。现在我国已有多个省市引种海岸红杉,有的地区已初具规模。图1为美国原生海岸红杉分布区及周边区域图,图
2为杭州和阿克塔的气温变化曲线与降水量柱状图。(1)描述原生海岸红杉分布区的地形特征。(4分)(2)分析原生海岸红杉分布区多雨、多雾的原因。(8分)(3)对照阿克塔的气候特征,评价杭州海岸红杉生长的气候条件。(6分)(4)指出海岸红杉
引种到我国后的开发利用方向。(8分)考法5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的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5[2019全国卷Ⅲ]近年来,位于高纬的西伯利亚地区气候发生了明显变化,土地覆被也随之变化,平地上的耕地明显减少,洼地上的草地大量转化为湿地,越年积雪(积雪期超过一年)面积减少。据此完成(1)—(3)题。
(1)导致西伯利亚地区土地覆被变化的首要原因是A.气温升高B.气温降低C.降水增多D.降水减少(2)湿地面积增加主要是因为当地A.洪水暴涨B.退耕还湿C.地面沉降D.冻土融化(3)西伯利亚地区平地上减少的
耕地主要转化为A.林地B.湿地C.草地D.寒漠综合思维通过气候、植被、土壤、水文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考查气候变化的影响。人地协调观通过气候变化产生的一系列影响的实例,传递人地协调的观念。区域认知认识西伯利亚地区的自然
地理特征——气温低,冻土发育,降水少。(1)(2)(3)(1)A(2)D(3)C思维拓展问题1:近几十年来,西伯利亚的冻土层上出现大量深坑,一些科学家认为,这是全球气候变暖导致的,请给出依据。试答:提示:根据气候变暖→气温升高→
冻土融化分析。问题2:西伯利亚高压产生于西伯利亚地区,是影响东亚地区气候的重要因素。推测全球气候变暖对西伯利亚高压以及对东亚地区气候的影响。试答:提示:先思考全球气候变暖对西伯利亚高压强度的影响,再分析西伯利亚高压强度变
化对其他气候要素的影响,理解气候要素之间的关系。[2016全国卷Ⅱ,6—8,12分](气候变暖导致冻害加剧)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我国东北长白山高山苔原带矮小灌木的冻害反而加剧。调查发现,长白山雪期缩短;冻害与坡度密切相关,而与海拔基
本无关;西北坡为冻害高发区。据此完成13—15题。13.在高山苔原带,与坡度密切相关,而与海拔基本无关的指标是()A.大气温度B.降水量C.积雪厚度D.植被覆盖度14.长白山西北坡比其他坡向冻害高发,是因为该坡()A.年降水最少B.冬季气温最低C.年日照最少D.冬季风力最大15.气候变暖但冻害
加剧的原因可能是()A.蒸腾加剧B.低温更低C.降雪期推后D.太阳辐射减弱方法1用模式法、数据法判断气候类型1.(20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马拉维拥有独特的自然景观,该国气候受气压带和风带交替影响。图1为
马拉维的地理位置示意图,图2为该国A地多年平均降水资料图。(1)据材料信息,指出A地的气候类型及气候特征。(4分)(2)运用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规律,分析A地12月降水较多的原因。(4分)(3)根据A、B两地的地理位置差异,推测与A地相比,B地的年降水量大小及雨季长
短,并分析原因。(6分)(4)近年来我国对该国援助力度大,有许多中国工人来到该国务工,针对该国的自然环境特征,指出为保障身体健康,我国工人应重点防范哪些问题。(6分)方法2一般规律下的特殊气候特征成因分析方法例1:下图是新西兰位置示意图。分析新西兰南岛降水西多东少的原因。根据模式法我们可以判断东
西跨度不大的南岛应当是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较为丰富。但是题干给出了该地降水是西多东少的特征。这个特征与模式法推导出的气候特征差异较大,即南岛降水具有明显的个性化特征。这个个性化特征是如何形成的呢?其原因显然不能从气压带、风带本身去寻
找,只能从地面状况的复杂性上去探寻。这里地面状况的复杂性表现为山地型岛屿的坡向问题。因此,可以得出答案:该地为处于40°S—50°S的岛屿,受西风带影响;西坡为迎风坡,对气流有抬升作用,降水丰富;东坡为背风坡,气流因下沉而降水少。答案中第一点为基本规律的表现,即西风带对
南岛气候形成具有基础性作用;第二、三点为个性化表现,即从地面状况的复杂性上探索气候特征形成的原因。例2:下图为贵州地形示意图及贵阳气候数据统计图。描述贵阳气候特点并分析其形成原因。根据经纬度位置,可以判断贵阳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具有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的特征。但是根据气候数据统计图
,可以对贵阳的气候进行如下描述:夏季凉爽多雨,冬季温和少雨但雨日多。看来贵阳的气候既符合亚热带季风气候的一般特征,又具有自己鲜明的特点,即夏季凉爽,冬季雨日多。对贵阳的气候一般性特征可以从季风环流本身去认识,但对于其鲜明的个性化
特征则主要从地面状况的复杂性上去探寻。因此,贵阳的气候特点及其形成原因可以这样来阐释:因为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夏季受来自海洋的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的影响,降水多,但由于地势相对较高,气温较低;冬季受来自内陆的东北季风影响,温和少雨,但由于地形起伏较大,南下冷空气
与西南部的暖湿气流拉锯形成的锋面在此滞留的时间较长(准静止锋),而贵阳处于这个锋面的冷气团一侧,雨日较多。例3:下面为西雅图位置示意图与气候数据统计图。描述该地的气候特点并分析其形成原因。从经纬度位置可以确定西雅图可能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但从气候数据看又
似乎是地中海气候。那么西雅图究竟是什么气候类型呢?首先,要明确气候类型是成因类型,即按照所受气压带、风带或季风环流影响来划分的,西雅图的纬度位置表明它不可能较长时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影响。其次,也要注意到,西雅图夏季并不炎热
干燥,7月均温低于20℃,降水也有20mm。因此,其气候类型不是地中海气候。西雅图的气候特点及其成因可以表述为:该地处于40°N—60°N大陆西岸,终年受海洋湿润气流的影响,夏季凉爽,冬季温和,气温年较差较小;但受北美洲大陆
和太平洋冬、夏形成的气压中心(受海陆分布影响形成)的影响,冬季盛行西南风,降水较多,夏季盛行西风或西北风(高纬吹向低纬),降水较少。通过以上试题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分析思路。2.[2015海南地理卷,23,10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题。死谷长约225
千米,宽8—24千米,低于海平面的面积达1408平方千米(如下图)。该地夏季气温经常超过49℃,最高曾达57℃,是北美洲夏季最炎热的地区。分析死谷夏季炎热的原因。1.B读图可知,a月各高度平均气温普遍低于b月,故a月属于南半球冬季,即7月;
b月属于南半球夏季,即1月。1月地面以上至约8.5km处,大气平均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符合对流层大气平均气温随高度变化的一般规律。B对。2.B根据上题分析可知,a月即7月,1.5km以下大气平均气温随高度增加而上升,应为对流层大气的逆温
现象,主要是冰面强烈辐射冷却形成的,B对。7月南极圈内,大部分地区出现极夜现象,位于75°S附近的哈雷站处于极夜时,没有大气削弱太阳辐射和冰面反射太阳辐射的现象,A、D错;读图可知,哈雷站7月近地面大气平均气温低于-20℃,冰架不会融化,C错。3.A
据材料可知,鸟粪被微生物分解后,会释放出氨,氨与海水中的硫酸盐及水分子混合后,形成大量悬浮在空气中的尘埃颗粒,这些颗粒会增强大气的削弱作用,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量减少,从而降低北极地区的气温,故A项正确。4.B夏季气温较高,微生物数量较多,鸟粪被微生物分解的量较多,形成悬浮在空气中的尘埃颗粒
较多,对气温影响最明显,故B项正确。5.D与裸地相比,该地秸秆覆盖地土壤冻结厚度较薄的原因主要是秸秆使土壤与大气的热交换减弱,地面辐射散失的热量少,D对。秸秆覆盖在地面,不能改变大气逆辐射,A错。秸秆遮挡阳光,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B错。秸秆覆盖使
地面反射率变小,但这不是土壤冻结厚度较薄的原因,C错。6.B与裸地相比,该地秸秆覆盖地土壤融化时间较迟的原因主要是土壤因秸秆覆盖,获得光照较少,B对。与冻结时间较迟无关,A错。水分蒸发较弱是土壤温度低的结果,C错。
空气是流通的,同一地区上空气温差异不明显,D错。7.C1月气温低,故曲线③和④表示1月隧道内外气温日变化曲线;7月气温高,故曲线①和②代表的是7月隧道内外气温日变化曲线;7月隧道外升温快,气温日变化幅度大,曲线①日温差较大,应为7月隧道外气温日变化曲线,曲线②为隧道内气温日
变化曲线;1月隧道外降温快,气温日变化幅度大,曲线④为隧道外气温日变化曲线,1月气温较低,隧道内气温较高,温差较小,故曲线③是1月隧道内气温日变化曲线,因此本题选C。8.D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包含纬度位置、天气状况、日照、海拔,只通过气温变化不能判断太阳辐射量的大小,A错;隧道墙壁具有保温
作用,且通过图示可以看出,隧道内温差小,B错;读图并结合上题分析可看出,1月6时左右隧道内外温差最大,C排除;7月曲线②相对曲线①平均气温较低,说明夏季隧道内较凉快,1月曲线③相对曲线④平均气温较高,说明冬季隧道内气温较高,因此隧道具有
冬暖夏凉的特点,D对。9.B读图可知,该地日气温在15时最高。日气温最高值一般出现在当地时间14时左右,该地日气温最高值出现在北京时间15时,说明该地地方时晚于北京时间约1小时,应在东七区。四个选项中,福建省、山东省大体都在东八区,A、C排除;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
方时与北京时间相差2—3小时,不合题意,D排除;陕西省跨越东七区与东八区,部分地区地方时晚于北京时间约1小时,符合题意,B对。10.B海陆风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引起的热力环流的常见形式。陆地比热容小,白天气温上升快;海洋比热容大,白天气温上升慢。白天陆地比海洋气温
高、气压低,近地面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形成海风。夜晚相反,形成陆风。台湾岛西部多平原,西侧临台湾海峡,早(夜晚)盛行陆风,为东风;午(白天)盛行海风,为西风。11.A台湾位于台湾海峡东侧,福建位于台湾海峡西侧,两地皆是早(夜晚)盛行陆
风,午(白天)盛行海风,只因相对台湾海峡分布,位置相反,故台湾海峡两岸风向日变化相反。12.C城市热岛强度越大,热岛效应越显著。结合图示可知,该日城市的热岛效应白天相对较弱,夜间较强,子夜前后最强,午后最弱,C正确。13
.B由材料可知,城市热岛强度为负值,中心城区气温低于郊区。该日正午前后,太阳辐射最强,城市上空盛行上升气流,有利于散热,而郊区盛行下沉气流,不利于散热,因而导致城区气温低于郊区气温,B正确。人口数量、建筑物密度,中心
城区大于郊区,中心城区气温应该高于郊区,A、C错误。城市交通通达度与城市热岛强度关系不大,D错误。14.D根据图示信息可知,一天中,气温较低时,城市热岛强度较大,所以可推测该城市热岛强度最大的季节是冬季,故选D。1
5.C据图中信息可知,我国内蒙古西部地区受到冷高压控制,冷空气向东南方向推进,在银川附近形成冷锋,而图中阴影地区位于冷锋的锋后,出现降水天气。16.B由图可知,甲地东面气压高,西面气压低,在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下,气流由高气压流向低气压,甲地在北半球,受向右的地转偏
向力影响,形成东南风。17.A未来银川将有冷锋过境。冷锋过境,气温下降,气压上升,风力增强,A正确;连续性降水一般为暖锋过境时出现的天气状况。18.B读图可知,北京周边地区等压线较稀疏,风速较小,且风向为西北风;甲地位于低压(气
旋)中心,盛行上升气流,可能出现强降水天气;读图可知,图示时刻北半球的气压高值区出现在亚欧大陆内部;读图可知,热带太平洋洋面无低压中心生成。综上可知,选项B正确。19.A读图可知,图示时刻北半球的气压高值区出现在亚欧大陆内部,该高压系统为亚洲高压,中心气压高于1060
百帕,势力强盛;正常年份,亚洲高压在1月份势力最强,因此该日最接近冬至。20.【解析】首先,由纬度位置可知,惠灵顿地处西风带,常年受偏西风的影响;其次,考虑地理要素对风速的影响,惠灵顿附近的海峡走向与南半球西风走向大体一致,存在狭管效应,同
时水面对风的削弱作用较小;最后,从热力环流角度考虑,惠灵顿三面环山,西面朝向大海,会受海陆风的影响。【答案】地处西风带,常年盛行偏西风,(4分)两岛之间为海峡,风速加快;(3分)依山面海,迎风。(3分)21.【解析】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该岛地处低纬地区,受赤道
低气压带影响,降水多;根据河流流向可知,该岛山脉走向为东北—西南走向,受到来自海洋的东北信风的影响,东北部降水较多;图中海洋上的箭头表示从低纬流向高纬的暖流,暖流增温增湿。因此T岛东北部降水相对充足。【答案】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为来自海洋的东北信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受暖流影响,增温、增湿。(9
分)22.B据图分析,③地全年温和多雨,应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常年受西风带控制,故选B。23.A据图分析,①地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应为亚热带季风气候;②地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应为温带季风气候
;③地全年温和多雨,应为温带海洋性气候;④地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应为地中海气候。①②两地同为季风气候,由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③地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常年受西风带控制;④地为地中海气候,由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
交替控制形成;综上所述,四地气候成因最相近的是①②,故选A。24.A重庆位于四川盆地,海拔较低,气温较高,且受山地阻挡,不易散热,外界气流越过山地下沉时,增温作用较强,毕节位于云贵高原,海拔较高,气温较低,A正确。重庆纬度较毕节高,B错误;海陆位置和大
气环流对两地气温的影响相差不大,C、D错误。25.D影响降水量大小的主要因素有气压带、风带、海陆位置、地形等。图中年降水量南部较多北部较少,推测可能是受地形因素影响的结果,故D选项正确。如果是受海陆位置的影响,降水应该是东多西少,故B选项错误。太阳辐射主要影响气温的高低,故A选项错误。
图示区域内植被覆盖率对降水的影响不大,故C选项错误。26.A读图可知,图示区域东北部地区受强烈的锋面气旋系统影响,甲地处于冷锋锋后,受强冷空气南下影响,最可能形成暴雪天气;乙、丙两地位于锋面气旋南部,受暖气团控制,降暴雪的可能性不大;丁地处于锋面气旋东部,暖锋
锋面附近,受暖气团缓慢北移影响,可能有降雪,但强度不大。27.C戊地此时受高压(反气旋)控制,天气晴朗;戊地气流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共同作用,吹东南风。28.B该天气系统形成了锋面,中心为低压,应该是气旋系
统。图中冷锋从南向北移动,南方应为冷气团,应位于南半球,B正确。29.C据实线判断,图中A点附近等压线稀疏,风速小,低压中心位于其东部,A点吹偏西风;未来6小时,图中A点处于虚线等压线较密集处,水平气压梯度力变大,风速会变大,低压中心位于其东北部,吹偏东风,C正确。30.A据实线等压线判断,A地位
于冷锋锋前;据虚线等压线判断,A地位于冷锋锋后,推测A地未来6小时有冷锋过境,可能经历强降水天气,A正确。暖锋过境会带来连绵阴雨天气,B错误。受反气旋控制会出现持续晴朗天气,C错误。图中冷锋从南向北移动,说明气旋从高纬向低纬移动,无法形成台风
,D错误。31.【解析】(1)7月M区域气温分布特点应从气温的递变规律、气温极值区、气温变化等方面进行描述。图中显示,M区域7月气温大致由中部向周围递增;M区域东部沿海及北部地区的气温最高,中南部出现两个低温中心;图中等温
线的疏密特征显示,东部等温线密集,气温区域差异大。(2)图中甲处与乙处等温线分布差异应从等温线延伸方向和疏密等方面进行比较,甲处等温线大致呈西北—东南走向,且等温线分布相对稀疏,而乙处等温线大致呈东北—西南走向,且等温线分布相对密集。乙处该分布特征的主要原因
应从地形、洋流等方面进行分析。分布密集可能与当地地势变化大有关,乙处沿海有暖流经过,起到增温作用。(3)7月M区域降水从西南向东北递减的原因应从大气环流和海陆位置等方面进行分析。7月该区域正值冬季,气压带、风带位置偏北,北部受
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而南部受西风带影响,降水较多,导致降水由南向北减少;该区域南部受西风带影响,西部为迎风海岸,水汽充足,降水较多,向东降水渐少,因此降水由西向东减少。【答案】(1)气
温大致由四周向中部递减;(2分)东部、北部气温最高,中南部出现两个低温中心;东部沿海、北部气温变化大。(后两点答出一点即可,2分)(2)甲处等温线呈西北—东南走向,分布比较稀疏,乙处等温线呈东北—西南走向,分布相对密集。乙处受地势变化的影响,气温变化
大;沿海受暖流影响,与内陆气温差异大,所以等温线密集。(6分)(3)7月该区域正值冬季,其北部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气流以下沉为主,降水少;南部受西风带影响,降水多,降水由南向北减少;南部受西风带影响,西部为迎风海岸,降水多,向东渐少,降水由西向东减少。(6分)32.【
解析】(1)根据两地气候资料统计图从气温、降水量两方面分析卑尔根和图尔库两地的气候特征,然后据此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其气候类型、分析成因。卑尔根全年气温在0℃以上,气温年较差小,降水丰富且季节变化小,因而确定该
地气候类型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其成因是濒临大西洋,受盛行西风和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图尔库全年最低气温在0℃以下,气温年较差大,降水较少且季节变化大,因而可判定该地气候类型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其成因可从海陆位置、地形和西风带影响等方面综合分析。(2)卑尔根各月日平均日照时数特征,主要通过读表从全年
各月日平均日照时数多少和季节变化两方面分析,其原因可从气候特征、昼夜长短的变化特征等方面分析。【答案】(1)卑尔根的气候特征是终年温和多雨。(2分)形成原因是终年受西风带控制,暖流的增温增湿作用。(2分)图尔库的气候特征是夏季温和,冬季寒冷,年降水量小。(2
分)形成原因是靠近内陆,受海洋影响小;处于斯堪的纳维亚山脉的背风地带(雨影区)。(2分)(2)特征:日照时数常年偏少;夏季多、冬季少。(4分)原因:全年降水多,云量大,日照时数少;与冬季相比,夏季白昼时间长,日平均日照时数相对较多。(4分)33.D获取和解读图示信息是解答本题
的关键。对照1936年和2015年拍摄的照片可知,1936年该山岳冰川分布面积广,2015年该山岳冰川分布面积很小,几乎消失。这说明1936—2015年当地气候变暖,气温上升,年蒸发量应该增加,A错;
随着山岳冰川的融化,河湖水量不断增加,但当山岳冰川大量消融后,河湖因缺乏冰川融水的补给,加上年蒸发量的增加,水量减少,生物多样性也会相应减少,B、C错;山岳冰川属于地表淡水资源,2015年山岳冰川分布面积很小,几乎消失,地表淡水资源总量减少,D对。34.D沿海地
区海拔越低,海平面上升所淹没的范围越大,排除A;海水受热膨胀,海平面上升,海水受热膨胀的幅度越大,海平面上升淹没的范围越大,排除B;全球冰川融化的总量越多,海平面上升幅度越大,排除C;洋流是海洋表层海水沿一定
方向的大规模流动,对海平面升降几乎没有影响,故选D。35.C图中显示多年冻土上限下降,多年冻土下限上升,所以多年冻土厚度变小,A、B、D错;多年冻土厚度变薄,说明全球气候变暖,继而可推测,多年冻土面积也会缩小,C对。36.B多年冻土的变化趋势持续,即全球气候持续变暖,土壤微生物活动将更加活跃
,有机质被大量分解,土壤肥力会下降,A错;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蒸发更加旺盛,该地土壤中水分含量会更小,草地干化会加重,B对;全球气候持续变暖,最终将导致冰川融化量减少,该地水源减少,C错;随着气温的改变,其他自然因素也会随之改变,原来的生态环境也会变化,有些物种可能难以适应新的变
化而迁徙或者灭绝,D错。37.A根据“地表反照率是反映地表对太阳短波辐射反射特性的物理参量”判断,格陵兰地区7月地表反照率出现明显波动下降趋势的主要原因是地表对太阳短波辐射的反射发生了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格陵兰地区纬度
高,冰雪广布。联系“1980—2012年”可判断,全球气候变暖使格陵兰地区的冰雪消融加快,地表冰雪减少,其对太阳短波辐射的反射减少,该地区地表反照率下降。38.D西伯利亚地区为北半球高纬度地区,全球气候变暖使北冰洋冰雪融化量激增,导
致海平面上升,西伯利亚地区北部海岸线位置向南退缩。39.D亚洲大陆气温上升,亚太地区发生强台风和热带气旋的频率将有所上升,A错误;亚太地区大部分国家的年降水量预计会增大,但阿富汗等内陆国家的降水量可能会减小,B错误;亚太地
区的沿海和低洼地带将面临更大的洪涝威胁,C错误;持续的气候变化可能导致东南亚部分国家水稻减产,D正确。40.B气候变暖可能导致干旱、洪涝、暴雨等灾害性事件增多,增加地区降水的不稳定性,火电厂因缺乏冷却水而减少发电量,水电站因河流流量变化大而受到影响。C、D项所述内容有利于保障能源安全,且其不是气候
变暖造成的。1.B结合材料“某地区降水稀少,自然景观极度荒凉,气温年较差大,夏季最高气温可达50℃,冬季气温较低”及澳大利亚的气候类型可推知,该地区为热带沙漠气候,根据澳大利亚的气候分布特点,①地为地中海气候,②地为热带沙
漠气候,③地为热带草原气候,④地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故该类住宅可能分布于②地附近。2.D地下住宅的通天井直通地面,可以给地下住宅里的人员提供足够的新鲜空气,保证人员的正常活动,同时可以把地下住宅的废气排到地面。因此通天井的主要作用是通风换气。3.B由图示信息可知,地下住宅的“屋顶”和“墙
壁”都是相当厚的土体和岩石,这种“墙壁”传热慢,使得地下住宅冬暖夏凉。黄土高原的窑洞与此类似。4.【解析】(1)青藏高原比东北地区纬度低,太阳辐射的强度更大;海拔高,气温年较差小,当年平均气温为-1—1℃时,冬季气温较高,冬
季形成的冻土层较薄,夏季冻土层可以全部融化,所以年平均气温在-1—1℃时,不能形成多年冻土。(2)读图可知,甲地年平均气温比五道梁更接近0℃,冻土层活动更频繁;甲地年平均气温高于五道梁,夏季气温高,冻土活动层的厚度大,导致冬季有时不能完全冻结,所以甲地
区比五道梁的路基更不稳定。(3)根据材料“当冷凝段温度低于蒸发段温度时,蒸发段液态物质汽化上升”可知,热棒工作的季节为冬季,冬季气温低于地温,热棒吸收地下冻土的热量,并传递到大气中。热棒倾斜设置可以使棒体深入到铁路路基的正下方,保护铁路路基。【答案】(1)青藏高原纬度低,海拔高,
太阳辐射强;(东北高纬地区年平均气温低于-1—1℃,可以形成多年冻土。)青藏高原气温年较差小,当年平均气温同为-1—1℃时,冬季气温高,冻结厚度薄,夏季全部融化,不能形成多年冻土。(8分)(2)甲地年平均气温更接近0℃,受气温变化的影响,活动层更频繁地冻融,(冻结时体积膨胀,融
化时体积收缩,)危害路基;甲地年平均气温高于五道梁,夏季活动层厚度较大,冬季有时不能完全冻结,影响路基稳定性。(8分)(3)冬季。(2分)依据:冬季气温低于地温,热棒蒸发段吸收冻土的热量,(将液态物质汽
化上升,与较冷的地上部分管壁接触,凝结,释放出潜热,)将冻土层中的热量传送至地上(大气)。(3分)热棒倾斜设置的原因:使棒体能深入铁轨正下方,保护铁轨下的路基(多年冻土)。(3分)5.D由图可知,甲地受低压控制
,降水较多,且其位于我国横断山区,横断山区山高谷深,地壳运动活跃,岩层比较破碎,遇到强降水时甲地易发生滑坡、泥石流等灾害,D对;台风主要影响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对横断山区影响小,A错;甲地受低压控制,降水较多,不易发生森林火灾,B错;受北部、
西部高原和山地的阻挡,寒潮对甲地影响小,C错。6.C由图可知,北京市将受到冷锋的影响。受来自西北方的冷空气的影响,未来两天北京市将经历气温降低、气压升高、雨过天晴的天气变化,A、B错;降雨之后北京市可吸入颗粒物会减少,C对;图示时刻北京市风向为偏南风,冷锋过境时风向为
偏北风,D错。7.A由图可知,北京此时位于冷锋之后,受锋面系统影响;由此时段北京空气质量变化状况可知,该冷锋没有形成降水,故可能通过大风形成扬沙,加重空气污染。东海海域受高压系统控制,等压线稀疏,风力小,风浪
小。低压天气系统中,Q地气压值最小,势力最强。Q地位于低压中心,暖锋之后,气流上升,可能出现降水。8.【解析】(1)据图可知,龙卷风多发区位于美国中部平原。形成龙卷风的气团湿热,“湿”说明该气团可能来自海洋,“热”说明该气团来自纬度较低的地区,综合判断,形成龙卷风的湿热气团来自纬度较低
的海洋,而图中大西洋沿岸龙卷风发生频次少,且有山脉阻挡,不利于龙卷风的形成,故龙卷风多发区湿热气团的主要源地位于美国南部的墨西哥湾。美国中部平原地处中低纬度,太阳辐射较强,来自南部墨西哥湾的湿热气团与来自北部的冷干气流(气团)在此交汇,空气受热抬升,水汽凝结,释放
热量,进一步促使空气抬升。气流旋转主要是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2)主要从广阔平坦的地形对气流旋转速度的影响及面积广大的平原利于南北向冷暖气团交汇等方面进行分析。(3)主要从春季气温的变化、南北温差对风速的影响、冷暖气流交汇频
率等角度作答。(4)主要从龙卷风的形态、罕见性(历时短)以及危害性三个角度作答。【答案】(1)主要源地:墨西哥湾。(2分)抬升原因:与北来的冷干气流(气团)交汇,湿热空气抬升;(地处中低纬,太阳辐射较强)
下垫面温度较高,(湿热)空气受热抬升;湿热空气抬升过程中,水汽凝结,释放热量,加热并进一步抬升空气。(任答2点得4分)旋转原因:地转偏向力的作用。(2分)(2)地势平坦,对气流旋转阻挡作用弱(摩擦力小
);平原南北延伸,面积广大,利于(南北向)冷暖气团交汇。(6分)(3)北美大陆春季中低纬升温快,南北温差加大,气压梯度大,冷暖空气交汇频繁、强烈。(4分)(4)强烈的涡旋,从地面至云端,壮观;历时短,局地性强,不易
见到;破坏力大,对生命财产构成巨大威胁。(任答2点得4分)9.D“刀耕火种”是一种热带地区的原始农业,是将一个区域的原有植被燃烧,使土地裸露,然后在裸露的土地上种植农作物的一种农业生产活动,是人类改造自然的一种方式。在刀耕火种方式出现之前,古埃及人只能在没有植被的
地区进行农业生产活动。10.A据题中信息可知,尼罗河下游泛滥区沉积物主要来源地为河流上游地区,泛滥沉积物具有季节性,故降水具有季节性;河流泛滥说明水量大,故年降水量大。11.B据材料可知,6—10月尼罗河洪水泛滥,此时期不能进行农业生产活动,11月到次
年5月为枯水期,淤泥裸露,是进行农业生产活动的时间。热带雨林气候区和热带季风气候区不是“热带沙漠中的尼罗河泛滥区”的周边地区;热带草原气候区6—10月为湿季,为农业生产期;地中海气候区冬季温和多雨,可以进行农业生产活动。1
2.【解析】(1)原生海岸红杉分布区的地形特征要根据等高线的分布从主要地形类型和地势两方面分析。(2)原生海岸红杉分布区多雨、多雾的原因主要从海陆位置、气压带和风带、地形以及洋流的影响方面分析。(3)评价杭
州海岸红杉生长的气候条件先要从图2中对比杭州与阿克塔的气温和降水差异,然后根据两者差异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进行分析。(4)海岸红杉引种到我国后的开发利用方向要根据文字材料理解红杉的价值,然后从提供原料、旅游、生态环境和科学研究方面进行回答。
【答案】(1)地形以山地、平原为主;地势东高西低。(4分)(2)地处大陆西岸,距海近;位于西风带,西风从海洋带来大量水汽;地处迎风坡,多地形雨;沿岸受寒流影响,水汽易凝结成雾。(8分)(3)有利条件:夏季降水较多。不利条件
:夏季气温较高;冬季气温较低。(6分)(4)提供工业原料;发展旅游;开展科学研究;改善环境。(8分)13.C在对流层,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受地形的影响,山地迎风坡的气流抬升,在一定的高度产生丰富的地形雨,故从山麓到山顶,降
水量先增后减;坡度越大的地区,降雪留存的难度越大,则积雪厚度越小,在高山苔原带,积雪厚度与海拔基本无关,故选C;植被覆盖度与水分条件密切相关,而水分条件与海拔密切相关。14.D东北地区位于季风区,距离冬季风源地较
近。冬季,西北坡为迎风坡,受大风影响,产生冻害。15.C积雪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雪层以下地面起到保温作用,减轻气温大幅下降所造成的冻害程度。根据材料可知,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东北长白山地区的降雪期推后,使地面在初冬没有雪层保护而迅速降温,冻害加剧。1.【解析】(1)由经纬
度位置可知,A地位于热带,全年高温;由降水资料图可知,A地干湿季分明,故A地为热带草原气候。(2)图中A地位于南半球低纬地区,12月,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气压带和风带位置偏南,A地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
盛行上升气流(或对流旺盛),降水较多。(3)图中B地纬度较低(或离赤道更近),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时间较长,雨季较长;B地位于湖泊西侧,(东南)信风经湖泊增湿,且受山地抬升作用,易形成地形雨,故B地年降水量较大。(4)该国纬度低,全年高温,应注意防中暑;太阳高度大,太阳辐
射强,应注意防晒;雨季湿热,要防蚊虫叮咬;防野生动物(猛兽)侵袭;预防疫病等。【答案】(1)热带草原气候。(2分)全年高温,干湿季分明。(2分)(2)12月,气压带和风带位置偏南,A地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盛行上升气流(或对流旺盛),降水较多。(4分)(3)B地年降水量
较大,雨季较长。(2分)原因:B地纬度较低(或离赤道更近),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时间较长;B地位于湖泊西侧,(东南)信风经湖泊增湿,到达B地时受山地抬升作用,产生大量降水。(4分)(4)中暑;晒伤;蚊虫叮咬;野生动物(猛兽)侵袭;疫病等。(6分,任答3点即
可)2.【解析】该地位于中纬度地区,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降水少,晴天多,太阳辐射强;该地植被覆盖率较低,谷底和谷坡升温速度快,热量向近地面大气传递导致气温升高;从材料中可知,死谷海拔低,空气对流弱,热量不易向外扩散,造成夏季炎热。【答案】夏季受副热带高
压的控制,太阳辐射强;(3分)缺乏植被覆盖,谷底和谷坡共同吸收太阳辐射,加热大气;(3分)谷深且狭长,(谷底海拔低,)空气对流弱(盛行下沉气流),热量不易散发。(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