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版新高考地理(鲁教版)一轮复习:第22讲 人口迁移含答案【高考】

DOC
  • 阅读 0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20 页
  • 大小 1.529 MB
  • 2024-11-05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2021版新高考地理(鲁教版)一轮复习:第22讲 人口迁移含答案【高考】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2021版新高考地理(鲁教版)一轮复习:第22讲 人口迁移含答案【高考】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2021版新高考地理(鲁教版)一轮复习:第22讲 人口迁移含答案【高考】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4 已有0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20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2021版新高考地理(鲁教版)一轮复习:第22讲 人口迁移含答案【高考】.docx,共(20)页,1.529 M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9c0261e4ea77c4f2f4af2f5dba80371b.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第22讲人口迁移一、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1.人口迁移(1)概念:通常指人口在地区之间迁出或迁入,而发生居住地的永久性或长期性改变的人口移动现象。(2)类型:按是否跨越国界分为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3)不同历史时期的国际人口迁移流向特点影响因素人类社会早期受自然条件(天然食物吸引)影响

,经常迁移流动古代农业社会土地开垦的吸引或逃避灾荒、战乱、宗教迫害15-19世纪由“旧大陆”流向“新大陆”以强制性移民为主欧洲的殖民主义扩张与地理大发现、新航线的开通二战后多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永久性定居移民的比例减少,短期流动的人口增多;迁移形式也更加多样化政治性的国

际人口迁移急剧增加;劳动力需求变化;新兴城市和新兴产业的发展2.人口流动(1)概念原因:工作、学习、旅游、探亲等时间:临时或短期实质:离开原居住地,但不变更户籍(2)强度:取决于经济、文化发展水平。(3)形式外籍劳工中

国的民工流形成原因以劳务输出形式出现的短期性、临时性或季节性向异国流动的工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快速推进,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涌向城市,谋求发展人流动方向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贫穷国家流向富裕国家;人口稠密国家流向人口较稀疏国家农村到城市、内陆到沿海影响流入国:弥补劳动力不足,为经济发展

注入了新活力,节省了大量教育、技术培训费用,但也有一定的负面影响流出国:减轻人口压力,造成人才外流流入地区:弥补劳动力不足;提高地区城市化水平,增强社会活力;加剧城市交通、住房、就业以及社会经济秩序、社会治安管理等各方面

压力流出地区:缓解人口压力,增加经济收入,加强与外界经济文化联系;导致农村土地撂荒,加剧老龄化程度,出现留守儿童、留守家庭现象3.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1)自然环境因素因素对人口迁移的影响气候直接影响人类的身体健康,并通过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影响人口迁移

淡水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类生产、生活的格局,从而决定着人口迁移的方向和规模土地通过影响农业生产而影响人口的迁移矿产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制造业的发展影响着人口迁移(2)经济因素(3)社会因素①文化教育: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期望,也改变了人们认识外部世

界的态度,从而促进了人口的迁移。②婚姻家庭:婚姻是影响青壮年人口迁移的重要因素,家庭因素则在未成年人和老年人口的迁移中起着重要作用。微点1人口迁移和人口流动的异同人口迁移人口流动共同点空间上发生位移不同点①空间位移:必须改变定居地;②居住地变更:必须超越一

定的行政界线;③时间限度:永久性或长期性①没有改变定居地;②短期流动;③不变更户籍微点2影响人口迁移的推力和拉力因素分析要素推力拉力气候环境污染气候宜人水水资源短缺水源丰富土壤(土地)人多地少;土地退化地广人稀;土壤肥沃矿产资源枯竭资源丰富经济经济水平低;产业衰落经

济水平高;新兴产业发展迅速;就业机会多;收入水平高交通距离近;交通便利社会教育水平低;生活条件差,宗教迫害文化教育水平高;理想的生活条件政治战乱社会环境稳定微点3经济因素是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但不一定是决定性因素在

人口迁移的诸多因素中,经济因素往往起主导作用。但在某种特定的时空条件下,任何一种因素都有可能成为人口迁移的决定性因素。微点4影响人口迁移因素的分析方法(1)抓主要:影响某地人口迁移的因素不止一个,要抓住主要因素作重点分析。一般情况下,在现代社会中,经济因素是主要的经常起

作用的因素,如下图所示:(2)重具体:人口迁移因素的分析没有固定模式来套用,看似相同的人口迁移现象,其原因可能是不一样的,因此一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比如,同样是老年人的迁移,美国老年人向“阳光地带”迁移,主要

是气候因素的吸引作用。中国老年人则多出于家庭因素考虑而向成年儿女居住地迁移。微点5影响人口迁移因素的变化(1)自然因素与社会经济因素自然环境曾经是影响人口迁移的最主要因素,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人类对自然适应、控制力的增强,自然环境对人口迁移的影响作用正在逐步减弱,社会经济因

素成为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但是自然环境仍是影响人口迁移的基础因素。(2)产业结构调整产业结构调整对劳动力的数量和素质要求发生变化。高新技术的发展,促进高端技术人员的迁入,加快普通劳动力技能的提升;伴随着劳动力导向型

产业的转移,劳动力迁移方向发生变化。微点6人口迁移影响的分析思路(1)从辩证角度: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2)从区域角度:对迁出地的影响和对迁入地的影响。(3)从要素角度:对生态环境、经济、社会三方面的影响。③政治因素因素对人口迁移的影响政策可以起到鼓

励或限制作用社会变革政治变革、政治中心的改变常引起人口迁移战争破坏人类正常的生活环境和秩序并引发人口迁移二、人口迁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对环境的影响(1)迁出地:缓解当地的人地矛盾。(2)迁入地:会对当地的自然和生态环境产生深刻的影响。2.对社

会经济的影响(1)建立起一批以移民为主体的国家。(2)促进了经济发展。(3)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与融合。,(4)从具体方面分析,如下表:方面影响影响人口数量迁入地人口增多,迁出地人口减少影响职业构成迁入地第二、三产业就

业比重上升影响交通运输迁入地交通压力增大影响年龄结构大量青壮年劳动力的迁移,会使迁出地人口老龄化加重,迁入地人口老龄化减轻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2018·高考全国卷Ⅰ)户籍人口是指依法在某地公安户籍管理机关登记了户口的人

口。常住人口是指实际居住在某地一定时间(半年以上)的人口。下图示意近十年来我国某直辖市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的数量变化。据此回答1~2题。1.根据图示资料推测,近十年来该直辖市()A.外来务工人口多于外出务工人口B.老年人口比例逐年下降C.劳动力需求数量增加D.人口自

然增长率逐年增加2.该直辖市是()A.北京市B.天津市C.上海市D.重庆市【图解思路】【尝试解答】1.C2.D1.判定人口迁移和人口流动的方法人口迁移一般具备三个条件:人们通常把人口移动是否跨越行政界线作为判断是否属于人口迁移的标准。如图所示,A、B、C

分别代表国内三个不同的行政区,D代表国外。由A1到B1,B2到C1,C1到A1都属于国内人口迁移;由B1到B2不属于人口迁移,属于人口流动;由A1到D属于国际人口迁移。2.我国不同时期的人口迁移概况3.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归纳一般认为

,人口迁移是人们对特定环境中一系列自然的、社会的、经济的和政治的因素的综合反映。如图:下图是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某时期迁入人口规模与工资水平相关示意图(图中数据越大,表示规模越大,水平越高)。据此回答1~3题。1.下列因素中对迁入人口规模影响最小的是()A.工资水平B.房价C.空间距离D.教

育资源2.根据图示信息,推测未来迁入人口回流规模最大的省级行政区是()A.北京B.上海C.广东D.安徽3.对西藏人口迁移状况原因的解释,正确的是()①经济、交通的快速发展②迷人的风土人情及文化魅力③高寒缺氧的自然环境④与沿海地区差异较大的工资水平A.①②B

.③④C.①④D.②③解析:第1题,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因素,经济发展水平或经济布局变化,会促进人口迁移。具体表现在经济越发达的城市,就业机会越多,工人的工资水平越高,教育及医疗卫生等社会服务条件更好,因此会吸引大量的人口迁入;另外,受环境、人文等因素

影响,人口在迁移时多选择距离较近的发达城市,由此判断工资水平、空间距离、教育资源都对人口迁移有较大影响;北京、上海、广州等地房价高,但迁入人口规模较大,由此判断房价对人口迁移规模的影响较小。选B。第2题,由图示信息可知,广东人

口迁入规模大,但工资水平不是很高,说明其产业以劳动力导向型为主;随着该地产业发展优势的丧失(或产业升级),会出现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导致人口大规模回流。选C。第3题,读图分析可知,西藏为人口净迁入地区,除工资水平较高外,人口迁入的阻力也较小,即青藏铁路的修建,加

强了西藏与东部地区的联系,促进了该地独特旅游资源的开发,另外,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为西藏地区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机遇,吸引了大量人口迁入;高寒缺氧是阻力,不利于西藏人口迁入。选A。答案:1.B2.C3.A下图为我国某城市不同年份各年龄段人口数量占比

图。读图回答4~5题。4.与2000年相比,2016年该城市()A.人口总数减少B.老龄化加剧C.平均年龄减小D.劳动力增多5.影响该城市人口年龄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自然增长B.医疗水平C.机械增长D.

生育观念解析:第4题,图中显示的是人口占比变化,无法根据图示信息比较人口总数,A错误;由图可知2016年该城市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不足5%,不存在老龄化问题,B错误;2000年该城市16~40岁人口占比最高,约占80%,2016年该城市21~50岁人口

占比最高,说明人口平均年龄增加了,C错误;2000年该城市25岁及以下人口占比较大,该年龄段多数人口还没有参加工作,2016年该城市25岁以上人口占比较大,该年龄段多数人口已经工作,故选D。第5题,2000年至2016年,该城市人

口平均年龄明显增加,主要是由于经济发展迅速,城市化进程呈加速发展态势,大量劳动力人口涌入城市,C正确。2000年至2016年,该城市0~5岁人口占比呈下降态势,人口自然增长率低,A错误;劳动力人口的增加与医疗水平、生育观念没有直接关系,B、D错误。答案:4.D5.C(2020·泸州调研)

下图是2001-2010年和2011-2016年我国四个区域中人口流出地区(以县为单位)个数占比图。读图回答6~8题。6.2001-2010年中部地区人口流出地区个数占比高于西部地区的主要因素是()A.位置B.资源C.技术D.经济7.2011-2016年东部地区人口流出地区个数明显增

加的主要原因是()A.人口快速增长B.产业转型升级C.经济发展滞后D.交通条件改善8.根据东北地区人口流出地区个数占比的变化,推测其对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影响是()A.耕地资源压力减轻B.公共设施利用率提高C.环境问题得以根治D.经济发展逐渐失去活力解析:第6题,与西部地区相比,我

国中部地区距离东部发达地区较近,人口流出较多,人口流出地区个数占比较高;我国西部地区和中部地区资源都较丰富;我国西部地区技术落后,更利于人口流出;我国中部地区经济水平高于西部地区,人口流出地区个数应该少于西部地区。第7题,东部地区人口流出地区个数明显增加主要是

东部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外转移,带动人口迁出所致;我国东部地区人口增长速度较慢;我国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交通条件改善有利于人口流动,但不一定会促进人口流出。第8题,由图可知,我国东北地区人口流出地区个数占比增长较

快,说明其人口流出数量多。流出的人口多为青壮年劳动力,随着青壮年人口流出,当地少儿和老年人口比重升高,城市社会经济活力减弱;人口流出,可以缓解环境问题,但不能根治环境问题;人口流出增多,会造成公共设施利用率降低和浪费;东北地区耕地资源压力较小。答案:6.A7.B8.D人口迁移对

地理环境的影响(高考浙江卷)近年来,我国流动人口一直维持在2亿人以上,且持续增长,城乡间人口流动是主要的流动形式。完成1~2题。1.城乡间人口流动与城市经济发展、农村经济水平提高联系密切,下面三者关系排序应是()①城乡间人口流动②农业专业化发展③城市工业、服务业发展A.①→②→③B.①

→③→②C.③→②→①D.③→①→②2.关于我国人口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口流动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B.生态环境是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C.区域协调发展会减缓流动人口增长D.小城镇人口向大城市流动可提高城市化水平【图解思路】【尝试解答】1.D2.C1.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和迁出地的影响

影响迁入地迁出地有利提供大量廉价劳动力;促进商品流通和经济发展;促进第三产业发展加强与外界社会经济、科技、文化联系,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缓解人地矛盾,保护环境;更好地开发利用土地资源不利增加了公共设施的负担和

城市管理的难度,增大了生态环境的压力人口迁出导致当地人才外流,劳动力不足,从而影响迁出地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对社会经济的影响①影响人口和人种的分布,影响人口年龄结构,改变环境人口容量。②影响经济、文化发展,改变世界产业中心的地理分布和生产活动的发展,促进文化扩散和新文

化区的形成2.人口迁移对城市化的影响大量农村人口迁入城市,为城市注入了活力,促进了城市经济发展。随着人口规模的扩大,城市的用地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功能区也随之发生布局调整,郊区不断出现住宅小区,促进了郊区城市化的发展。3.人口迁移对就业结构的影响伴随人口迁移,会不断出现新的职业。如学龄儿童迁

移人口增多,则迁入地应增加或加强中小幼教师的师资力量。(2020·深圳模拟)近年来,不少在城市积累了资金、习得专长的农民工,开始逆向流动、返乡创业。这类人,被媒体称为“城归”。据统计,近年来“城归”人

数累计达到450万。随着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将有更多的“城归”返乡创业,这将给乡村的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现实影响。据此回答1~3题。1.“城归”返乡创业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城市产业已达饱和,经济效益不断下降B.城市

生活成本过高,环境污染严重C.乡村土地无人耕种,大面积的撂荒D.国家优惠政策实施,乡村经济蓄势发展2.“城归”给乡村带来的是人口红利升级,人口红利升级指的是“城归”人员()A.技能与素质的提升B.年龄构成的年轻化C.数量的大幅度提高D.性别结构的均衡化3.“城归”现象给乡村最先带来的社会效益是()

A.增加家庭收入,改善环境质量B.有效解决留守儿童和老龄化问题C.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完善基础设施D.促进农业规模化和专业化发展解析:第1题,“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体现了政策因素的影响。第2题,注意材料中称这类人为“城归”,这类人又是指在城市积累了资金和技术的农民工;据

此可判断出答案。第3题,过去大量农民工进城务工,使得农村产生大量的留守儿童和老年人口。而随着“城归”现象的出现,首先可以有效解决留守儿童和老龄化问题;注意增加家庭收入和促进农业规模化属于带来的经济效益,不属于社会效益;提高公共服务

水平及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不是最先带来的社会效益,故B正确。答案:1.D2.A3.B按照年龄可将老年人口分为年轻老年人(60~69岁)、中年老年人(70~79岁)和高龄老年人(80岁及以上)。下图为我国某省2000-

2050年不同年龄段老年人口变动(含预测)图。读图,完成4~6题。4.据图可知,该省()A.60岁及以上人口在2030—2040年比重快速增加B.60~69岁人口在2025年所占比重最小C.7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变化小D.

2025年以后,老年人口的增加主要表现为中、高龄老年人的增加5.目前,该省()A.少儿人口抚养比上升B.人口平均寿命变长C.人口生育率上升D.劳动力出现短缺6.适应人口变化,未来该省应大力发展()A.文化教育产业B.建筑、房地产业C.休闲、医疗、保健服务业D.交通、贸易解析:第4题

,从统计曲线看,2030-2040年,60岁及以上人口增长缓慢;60~69岁人口在2040年所占比重最小;7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变化较大;2025年以后,老年人口中7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增加较快。第5题,据图可知,该省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超过1

0%,说明该省已进入老龄化社会,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可以推测该省生育率降低,青少年比重下降,少儿人口抚养比下降;老年人口增加,说明人口平均寿命延长;图中信息无法说明该省劳动力是否充足。第6题,老年人口增加,需要发展休闲、医疗、保健服务业。

答案:4.D5.B6.C一、选择题(2020·漳州质检)读1986-2011年我国珠三角地区某市外来暂住人口变化统计图,回答1~3题。1.图示外来暂住人口数量及占常住人口比重增加最快的时期是()A.1991-1992年B.1997-1998年C.2000-2001年D.2004-200

5年2.外来暂住人口数量增加对该市的有利影响是()A.缓解城市交通压力B.增加城市经济活动C.促进第一、二、三产业均衡发展D.缓解大气污染状况3.2008-2009年该市外来暂住人口占常住人口比重变化的原因可能是()A.工资水平下降B.就业机会增加C.经济水平降低D.产业结构调整解析:第

1题,图中两条曲线斜率在2000-2001年间最大,说明该时间段外来暂住人口数量及占常住人口比重增加最快。第2题,外来暂住人口多数为就业而来,则主要是劳动力人口,会增加城市劳动力,有利于城市经济发展,从而激发城市经济活力。但会加大城市交通压力,在一定

程度上也会加剧大气污染。城市外来暂住人口主要从事第二、三产业,不会促进第一、二、三产业的均衡发展。第3题,图示2008-2009年外来暂住人口占常住人口比重急剧下降,说明有大量外来务工人员离开该市。这可能是该市产业结构调整,使适合

外来务工人员就业的产(企)业减少或外迁,从而导致原来在此类产(企)业就业人员失业而离开该市。答案:1.C2.B3.D(2020·株洲二模)据统计,安徽省多年人口净流出数量居全国第一,下图示意近年来安徽省常住人口数量变动情况。据此

回答4~6题。4.2004-2010年安徽省常住人口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人口总量小B.自然增长率低C.人口大量流出D.死亡率高5.与河南省相比,安徽省多年净流出人口多的主导因素是()A.经济发展水平B.人口基数C.地理位置D.文化教育6.与2010年后安徽省常住人口增加有因果关系的是(

)A.产业转移B.人口老龄化C.逆城市化D.土地流转解析:第4题,解答本题时要注意时间段是2004-2010年,在这一时间内影响国内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经济。相对于东部沿海地区,安徽省经济较为落后,外出务工人员多,是我国人口的主要迁出区之一,人口

的大量流出,使安徽省常住人口减少。选C。第5题,解答本题要利用人口迁移的推拉理论。河南、安徽两省人口流出的推力是两省处于我国中部地区,经济发展相对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地来说较为落后;拉力因素是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地经济发达,吸引中西部经济相对落后地区的劳动力流

入。在人口流动过程中,从人口的流出地到人口的流入地之间的距离及交通是阻力因素。对于河南、安徽两省来说,均为人口净流出地区,但安徽省多年净流出人口数量居全国第一,主要原因是安徽省距离长江三角洲经济发达地区近,促进了其人口的外流。选C。第6题,解答本题要从产业结构调整引起劳动力空间分配变化的角度分

析。东部沿海等经济发达地区进行产业结构升级,大量劳动力导向型工业迁往中西部地区,使中西部地区就业机会增多,因此安徽本省就业机会增多,外出人口回流,常住人口增加。选A。答案:4.C5.C6.A利用等边三角形构建增长与收缩的分析框架,以三角形的三条轴线分别表示经济、人口和用

地三个维度,根据不同维度之间的增长或收缩变化关系,可将城镇划分成以下四个类型(如下图所示)。某年金融危机对东莞的实体经济造成巨大冲击,造成其城镇显著收缩。据此回答7~9题。7.目前以老龄化、低生育率引发显著收缩的城镇集中在()A.坦桑尼亚

B.日本C.印度D.巴西8.劳动力投入程度减弱、劳动生产率显著上升的城镇()A.经济规模减小,用地规模增加B.经济规模增加,用地规模减小C.经济规模和用地规模均减小D.经济规模和用地规模均增加9.东莞城镇显著收缩表现为()A.人口增多B.企业回

迁C.厂房空置D.就业岗位增加解析:第7题,老龄化、低生育率等人口问题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坦桑尼亚是最不发达国家之一,印度、巴西两个国家为发展中国家,人口出生率较高,生育率较高,老年人口所占比例较小;日本为发达国家,老龄化、

低生育率问题突出。第8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劳动力投入程度减弱、劳动生产率显著上升的城镇,扩大了自动化生产规模或推进了服务业转型,属于转型增长类型城镇,故其经济规模和用地规模均会增加。第9题,根据材料可知,东莞城镇显著收缩主要是由金融危机对东莞的实体经济造成巨大冲

击引起的。经济危机的发生会引发人口流失、企业外迁、厂房空置、失业人口增加等城镇收缩现象,故厂房空置为东莞城镇显著收缩的表现。答案:7.B8.D9.C(2020·广州调研)“人口倒挂”是指外来人口数量超过本地居民数量(户籍人口数)的现象。下

图中,上海市Q区成为主要外来人员迁入地之一,且迁入人员以低学历青壮年为主。读图,完成10~11题。10.上海市的人口倒挂区()A.主要为高档住宅集中区B.加工业和制造业发展迅速C.主要为高科技产业园区D.劳动力成本比中心城区

高11.上海市出现人口倒挂现象,表明该市()A.人口老龄化问题突出B.环境承载力逐渐缩小C.人口自然增长率升高D.城市化进程开始加快解析:第10题,上海市人口倒挂区主要为近郊区,由于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上海市的工业区逐步向近郊

区迁移,因而这里的第二产业发展迅速;上海市的近郊区工业区广布,环境相对较差,高档住宅多分布在远郊区;出现人口倒挂现象的地区外来人口较多,这些外来人口为上海市提供了充足的廉价劳动力,劳动力成本比城区低。第11题,当地人口增长率低、人口老龄化问题突出造成了劳动力不足,进而吸

引大量外来劳动力流入,导致了“人口倒挂”。外来人口消费水平低,人均消耗资源少,不会使环境承载力逐渐缩小。上海市的城市化水平已经处于较高的水平,并在继续升高,不能说出现人口倒挂是上海市城市化水平开始提高的标志。答案:10.B11.A二、非选择题12.阅读材料

,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农村空心化是农村人口非农化引起的“人走屋空”以及宅基地普遍“建新不拆旧”,新建住宅逐渐向外围扩展导致的一种“外扩内空”的不良演化过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提出为破解快速城镇化背景下日益严峻的空心村问题,深入推进村庄整治工作提供了重要思路。与传统

单纯依托需求侧发力的增长方式不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调通过对供给体系结构的改革调整增加有效供给。材料二下图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空心村整治关系图。(1)分析空心村产生的原因。(2)推测空心村问题对社会经济发展产

生的不利影响。(3)分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整治空心村问题的主要途径。(4)分析空心村问题的整治对城市或乡村发展的积极作用。解析:(1)空心村产生的原因主要是人走屋空、建新不拆旧,可以结合材料信息从经济、政策和观念等方面进

行分析。(2)空心村对社会经济产生的不利影响从资源、经济、安全等方面进行分析。“人走屋空”、宅基地普遍“建新不拆旧”、新建住宅逐渐向外围扩展等都容易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不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而且陈旧的建筑年久失修存在安全隐患。(3)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整治空心村

问题的主要途径可从材料中“去库存、补短板、制度供给”三个方面进行分析。(4)空心村问题的整治对城市或乡村发展的积极作用,可任选城市或乡村为出发点,从生态、社会、经济方面分析。答案:(1)城乡经济的发展差距

产生人口流动;城市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务工人员无法融入城市;传统的攀比心理,回村建新房。(2)年久失修的房子存在安全问题;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阻碍农村的经济发展。(3)完善城市社会保障体制,促进务工人员融入城市;限制农村随意建房,去除农村房屋库存;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

;改革农村土地制度。(4)对城市:避免产生社会治安问题;带动城市的经济发展。或对乡村:改善乡村的人居环境;避免潜在的矛盾纠纷。13.(2020·山东高三专题练习)阅读材料,回答下列各题。《广东省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规划纲要(

2009-2020年)》率先在全国提出实施公共服务人口迁移策略,即促进人口由农村向城市转移,由欠发达地区向珠江三角洲地区迁移,以减轻欠发达地区基本公共服务财政负担,从而缩小城乡间、区域间基本公共服务差距

。下表是广东省等全国前5位人口流入大省及其人口流出地排序表。全国前5位人口流入省流出地第1位第2位第3位第4位第5位广东湖南四川广西江西湖北江苏安徽四川浙江河南贵州浙江江西安徽四川贵州湖北M省黑龙江吉林河南安徽江苏四川重

庆广东云南浙江新疆(1)指出《广东省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规划纲要(2009-2020年)》的实施带来的影响。(2)M省流入的人口受历史渊源影响明显,M省最有可能是哪里?(3)我国人口大规模跨省流动的主要原因是什么?(4)简述我国人口大规模跨省(市、区)流动对人口

迁出地区的影响。解析:(1)由材料可知,《广东省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规划纲要(2009-2020年)》是人口迁移的策略,是为了促进人口由农村向城市转移,由欠发达地区向珠江三角洲地区迁移,以减轻欠发达地区基本公共服务财政负担,从而缩小城乡间、区域间基本公共服务差距。(2)读图可知

,M省的流动人口主要来自黑龙江、吉林、河南、安徽及江苏等省,一部分属于邻近省区,而来自东北的主要为过去闯关东人口回流,所以应为山东。(3)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主要是地区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4)大规模跨省流动对人口迁出地区的影响要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进行分析。转移农村剩余劳

动力,缓解人口对土地的压力,有利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加了流出地经济收入,加强与外界的交流等属于有利影响。而大规模人口迁移,会造成劳动力与人才的大量流失,产生社会问题,如留守儿童教育与老年人赡养问题等。答案:

(1)促进劳动力向珠江三角洲的合理流动,有利于合理配置服务设施和缩减城乡、地区之间差距;加剧城市交通拥挤、居住紧张等问题。(2)山东。(3)地区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4)有利方面: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缓解人口对土地的压力,有利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加了流

出地经济收入,加强与外界的交流等。不利方面:造成劳动力与人才的大量流失,产生社会问题,如留守儿童教育与老年人赡养问题等。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328857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