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解析】新疆哈密市第十五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DOC
  • 阅读 1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6 页
  • 大小 87.500 KB
  • 2024-09-17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精准解析】新疆哈密市第十五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精准解析】新疆哈密市第十五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精准解析】新疆哈密市第十五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13 已有1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16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精准解析】新疆哈密市第十五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共(16)页,87.500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9c00cd23f9e389aee82c86ffc7080a29.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哈密第十五中学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历史试卷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共50分)1.“百家争鸣”从根本上说是“诸子百家”A.对社会变革不同见解之争B.不

同学术观点之争C.不同教育观点之争D.不同社会阶层之争【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对“百家争鸣”的理解。春秋战国时代,由于社会处于大变革时期,所以社会上产生了各种思想流派的争鸣状态。故选A。BCD都是百家争鸣的表现,排除。2.“故古圣王制为葬埋之法,曰:‘棺三寸,足以

朽体,衣衾三领,足以覆恶。以及其葬也,下毋及泉,上毋通臭,垄若参耕之亩,则止矣。”上述材料最有可能出自()A.《论语》B.《老子》C.《韩非子》D.《墨子》【答案】D【解析】材料“棺三寸,足以朽体,衣衾三领,足以

覆恶”的信息说明主张节葬,不注重浪费,属于墨家思想,故D项正确;A是儒家思想汇编;B体现出无为思想;C体现出变法思想。3.西汉中期以后,董仲舒等人提倡将《春秋》大义作为司法裁判的指导思想,凡是法律中没有规定的,司法官就以儒家经义作为裁判的依据;凡是法律条文与儒

家经义相违背的,则儒家经义具有高于现行法律的效力。这种做法A.否定了先秦以来依法治国的理念B.保证了司法的公平公正C.使法律丧失调节社会矛盾的作用D.维护了儒家的正统地位【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儒学正统地位的维护。依据材料可知,在法律中没有规定时,以儒家经义作为裁判的依据,

法律条文与儒家经义相违背时,则儒家经义具有高于现行法律的效力。这体现了儒家经义的崇高地位,维护了儒家的正统地位,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中国古代实质上是人治社会不是法治社会,先秦以来也没有依法治国的理念;B选项错误,依据材料可知,儒家经义干涉了司法

审判,因此不能保证司法的公平公正;C选项表述过于绝对,法律在一定程度上仍有调节社会矛盾的作用,错误。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4.朱熹指出:“仁义根于人心之固有,天理之公也;利心生于物我之相形,人欲之私也。循天理,则不求利而自无不利;徇人欲,则求利未得而害已随之。”在这里朱熹主张A.

天理与人欲不可兼得B.仁义与天理是后天养成的C.天理与义利相辅相成D.一切私利是社会混乱的根源【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中的“循天理,则不求利(利益)而自无不利”,说明天理与义利是相辅相成的,两者有着内在的统一性。

故答案为C项。其他三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ABD项。5.儒家思想创立后,经历了不断发展的过程。下列儒家思想主张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圣人之道,悟性自足,不假外求”②“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③“理在先,气在后”④“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A.①②③④B.②①④③

C.④③①②D.④①②③【答案】C【解析】【详解】“圣人之道,悟性自足,不假外求”是明朝王阳明的思想主张,“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是清朝顾炎武的思想主张。“理在先,气在后”是南宋朱熹的思想主张,“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是西汉时期董仲舒的思想主张,依据时间排序,选择C项

正确。6.苏格拉底在传道解惑的时候分文不取,安提丰质疑苏格拉底的生活因此穷困潦倒。苏格拉底回答道:“我没有收取酬金的欲望,所以我会选择我讲授的对象,对于那些我不喜欢的人,我会选择不为他们服务。”这反映出苏格拉底A.主张扩大受教育范围B.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方式C

.重视人的素质和内涵D.继承智者学派的教育理念【答案】C【解析】【详解】由材料“传道解惑的时候分文不取”“我会选择我讲授的对象,对于那些我不喜欢的人,我会选择不为他们服务”,可见苏格拉底采用选择性传道而避免接触到品质较低的生源,故C符合题意;材料中苏格拉底实际是缩小教育范围,主张精英教育,故A不

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教育方式问题,故B不符合题意;智者学派追求功利,忽视道德,而苏格拉底是无偿教育,更注重道德素养,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D。7.文艺复兴时期,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等艺术巨匠横空出世,《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大卫》、《西斯

廷圣母》等传世艺术名作耳熟能详。这一时期艺术繁荣发展的根本原因是A.工商业发展及资本主义萌芽B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运动纷纷兴起C.罗马天主教会势力日渐衰落D.人们热衷于追求理性、民主、自由【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文艺复兴时期艺术繁荣发展的根本原因

是经济原因,即工商业发展及资本主义萌芽,故A项正确。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运动纷纷兴起是在19世纪,故B项错误。罗马天主教会势力日渐衰落是在宗教改革之后,故C项错误。人们热衷于追求理性、民主、自由是在启蒙

运动时期,故D项错误。8.马丁•路德在《九十五条论纲》阐述了基督教徒有权读《圣经》和理解《圣经》,人人都可以直接与上帝沟通,这种思想的社会效果是A.将人们从宗教迷信中解放出来B.从神学角度动摇了天主教的权威C.动摇了

上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D.天主教势力在西欧各国荡然无存【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人人都可以直接与上帝沟通”可知马丁•路德否定了天主教会垄断解释圣经的权力,动摇了天主教会的权威,故B项正确;马丁•路德并未反映宗教迷信,也不反对上帝信仰,排除AC两项;宗教改

革并未使天主教会消失,排除D项。故选B。9.19世纪的法国思想家托克维尔说:“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比美国更多地运用18世纪哲学家在政治问题上的种种最大胆的学说。”托克维尔此处所说的“最大胆的学说”是指()A.人文主义思想B.民主共和

思想C.三权分立思想D.自由主义思想【答案】C【解析】【详解】从材料“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比美国更多地运用18世纪哲学家在政治问题上的种种最大胆的学说”反映了美国的政治体制体现了某种政治学说,结合所学可知,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学说在美国得到了政治实践,因此答案为C。人文主义是14-16

世纪的,不符合材料18世纪,A错误。B项中的民主思想是近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所共有的,排除。D是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政治上都有的共同点,不属于美国“最大胆”的,排除。【点睛】本题考查三权分立学说,要结合所学

知识来理解和分析可知美国按照“三权分立”“制约与平衡”的原则建构本国的政治框架。分权制衡思想来自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10.历史学家们认为,欧洲近代早期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与启蒙运动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精神层面现代化的进程。这三场运动的共同作用是()A.彻底摧毁宗

教与迷信的精神枷锁B.使人从封建愚昧中日益获得解放C.促进人类民主、科学思想的形成D.推动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建立【答案】B【解析】【详解】在基督教会的统治下,人文主义思想受到压抑,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形成了一浪高过一浪的思想解放潮流,猛烈冲击着封建制度和基督教会,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

放,故B正确;彻底摧毁宗教不符合史实,宗教是西欧人生活化重要组成部分,排除A项;宗教改革与“科学思想的形成”不符,排除C;推动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建立的是启蒙运动,排除D项。故选B。11.我国第一部药学专书《神农本草经》大约成书于汉代,《唐本

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制定的药典,宋代颁行了多部官修本草,明代李时珍撰成药物学集大成之作《本草纲目》,由朝廷颁行。这些史实说明,我国古代药学的发展A.源于大一统的政治体制B.得益于国家力量的支持C.是商品经济繁荣的结果D.受到了宋明理学的推动【答案】B【解析】由材料“《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

由国家制定的药典,宋代颁行了多部官修本草,明代李时珍撰成药物学集大成之作《本草纲目》,由朝廷颁行”可知,古代中国药物学著作大都是由国家或者朝廷制定或颁行的,由此得出,古代药学的发展得益于国家力量的支持,B符合题意;材料反映的是国家对药学发展的支持,没有体现政治制度的影响,

A不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商品经济发展的相关信息,C不正确;药学的发展与宋明理学没有必然联系,D不正确。点睛:本题考查古代科技的成就,与时代热点紧密结合。科技的发展离不开国家的大力支持,无论是在古代还是在当代,国家对科技的重视和支持是科技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解题的关键在

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12.“汉族下层人民和以蒙古族为主的少数民族人民的审美趣味有机结合,以酣畅、本色、绌野为主要审美特征。”下列体现这一特征的文学作品是A.《离骚》B.《窦娥冤》C.《子虚赋》D.《水浒传》【答案】B【解析】【详解】元朝是蒙古族建立,“汉族下层人民和以蒙古族为主的少数民族”符合元朝

的社会特征,《窦娥冤》是元朝的作品,选项B正确;《离骚》是战国时期,排除A;《子虚赋》是西汉时期,排除C;《水浒传》是明末时期,排除D。【点睛】本题考查最基本的历史常识,掌握选项中文学作品出现的朝代即可。13.昆曲在明朝万历年间被视为“官腔”,到清代被誉为

“雅乐”“盛世元音”,宫廷重要活动常有昆曲演出,江南地区“郡邑大夫宴款不敢不用”,甚至“演戏必请昆班,以示府城中庙会之高雅”。这些史实表明,昆曲在明清时期的流行是因为A.陆王心学广泛传播B.吸收了京剧的戏曲元素C.社会等级观念弱化D.符合士大夫的文化品味【答案】D

【解析】由“官腔”、“雅乐”、“盛世元音”等词汇,可以看出昆曲被官府和贵族所重视,所以在重要的宫廷活动中常有昆曲演出,官府和宫廷主要代表了封建士大夫的欣赏层次和品味,江南地方郡邑大夫的活动也以昆曲显示“府城中庙会之

高雅”,这说明昆曲流行的原因是符合士大夫的文化品位,这体现了社会等级的分明,故选D而排除C;心学强调本心体悟和致良知,主张内心反省和自我领悟,与题意不符,故排除A;京剧形成于道光年间,而昆曲在明朝就流行了,所以排除B。名师点睛:

本题体现出来的命题趋势是对传统文化的考查。戏曲集中国民族艺术之大成。自诞生以来,先辈艺人艰苦创业,历经以元代的杂剧、明代的昆曲、清代的京剧为代表的三大高峰期,它曾在相当一段时期(宋元至清末明初)几乎独霸中国舞台。作为一种综合性的以程式化

为主要特征的艺术,它在世界艺术之林占有独一无二的地位。这就是说,戏曲不仅只属于东方,而且只属于中国,是地地道道的“中国土特产品”。既是“土特产品”,它必定比较集中地体现了中国风格、中国魅力和中国气派。我们不应只把它看作一种艺术形态,透过它,可以看到中国人的审美趣味、审美经验之演变;反过来,我们

也可以从中国人审美趣味、审美经验的产生、发展、变化中,看到戏曲形态发生、发展、变化的必然趋势。14.1882年4月18日,达尔文病逝,人们为了表达对他的敬仰,把他葬在了牛顿的墓旁,这主要是因为A.达尔文

的进化论思想深受牛顿经典力学的启发B.牛顿和达尔文分别在物理学和生物学领域“赶走了神”C.达尔文是地位仅次于牛顿的英国科学家D.达尔文的科学成就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要理论基础【答案】B【解析】【详解】达尔

文和牛顿在各自领域的成就都打击了宗教,因此选项B正确;两者之间并未有相互启发,排除A;选项C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法拉第的成就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成就的理论基础,选项D排除。15.经典物理学所面临的危机,终于在20世纪初被物理学发展史上的两场伟大的革命所解决。这两

场革命使人类()A.放弃了经典物理学的思想方法和科学理论B.拥有了研究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的理论体系C.否定了此前物理学取得的一系列成果D.转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社交方式【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

,最大限度获取有效信息,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在20世纪初被物理学发展史上的两场伟大的革命所解决”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两场革命”是指量子理论和相对论。量子理论和相对论研究的分别是微观世界和宏观世界。故,B选项符合题意。其余A

CD三项表述本身错误,不符合史实。综上,故,本题正确答案选B。考点:世界近代科学技术·量子理论及其影响;世界近代科学技术·相对论及其影响16.电视政论片《大国崛起·工业先声》的解说词说:“牛顿为工业革命创造了一把科学的钥匙,瓦特拿着这把钥匙开启了工业革命的大门。”这表明()A.科技为

生产发展提供了条件B.牛顿是工业革命的倡导者C.改良蒸汽机问世是工业革命最主要的成果D.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推动生产力进步【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依据材料中的“牛顿为工业革命创造了一把科学的钥匙,”,可以看出牛顿的经典力学为工业革命创造了理论基础。故选A。B、

C两项说法错误;D项说法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考点:近代科学技术·近现代物理学的成就·经典力学17.1848年,在《瀛寰志略》刻印过程中,有人对书中将《皇清一统舆地图》置于亚细亚图之后深感不安,建议应将《皇清一统舆地

图》置于卷首,徐继畲接受了此建议。该书出版后,引起极大的非议,徐继龠被指“为泰西声势者,轻重失伦,尤伤国体。”这说明A.国人的民族意识得到觉醒B.学术研究服务于政治需要C.中体西用观念被国人认可D.传统的天下观念亟待突破【答案】D【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建议应将《皇清一统舆地图》置于卷首”“为泰西声势者,轻重失伦,尤伤国体”来看,古代中国天朝上国的观念还未改变,传统的天下观念亟待突破。D正确;民族意识觉醒于甲午中日战争后,A排除;材料主要说明当时中国民众尚不能正确认识世界,学术研究服务于政治

不符合材料主旨,B排除;19世纪60年代才出现中体西用的观念,C排除。故选D。18.有学者指出:“(传统中国)自满自足的社会认为在世界上其他社会都是低下的和从属的。”下列思想或口号体现了这种社会观念开始改变的是()A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B.“师夷长技以制夷”C.“驱除鞑虏,恢复中华”D.“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答案】B【解析】“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开始在中国传播是在甲午战后,中国人“开始改变”应该是在鸦片战争以后,故A项错误;鸦片战争使林、魏等人意识到技不如人,因此转变了自满自足的社会观

念,故B项正确;C项不能表明放弃自满自足的心态,故排除;D项的出现晚于B项,排除。19.英国科学家赫胥黎的《进化论与伦理学及其他》认为不能将自然的进化论与人类社会的伦理学混为一谈。但严复将该书翻译成《天演论》时,“煞费苦心”地将二者联系起来,提出自然界进化规律同样适用于人类社会。严复意

在A.纠正生物进化论的错误B.为反清革命提供理论依据C.传播“中体西用”思想D.促进国人救亡意识的觉醒【答案】D【解析】由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严复引进进化论,并提出该理论同样适用于人类社会,旨在为变法图强寻求理论依据,以促进国人救亡意识的觉醒,D符合题意;达尔文

的生物进化论本身没有错误,A说法不正确;严复是维新派的代表人物,主张通过改良的方式挽救民族危亡,而非“革命”,B不正确;“中体西用”是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C不正确。点睛:本题考查学生对维新思想的理解。近代以来随着西方入侵的加剧,民族危机日益

加深,先进中国人不断探索挽救民族危亡之路,维新派主张通过自上而下的改革,建立君主立宪,以达到挽救民族危亡的目的,解题的关键在于对严复思想的特点的理解。20.康有为在变法运动之前,做了很多理论准备。他写了《新学伪经考》

《孔子改制考》两部书。但是,那些正宗的儒家学者却把它们视为异端学说。这反映了A.当时新旧思想的冲突B.康有为托古改制的思想特点,C.维新变法的艰难曲折D.维新变法以儒家思想为指导【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康有

为借助经学外衣和孔子的权威来宣传维新变法,受到了正宗儒家学者的批判,这反映了当时新旧思想的冲突,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康有为托古改制受到正宗儒家学者的批判,并非主要体现康有为托古改制的特点;C选项错误,材料主要体现的是变法运动之前康有为宣传维新思想与传统思想

的冲突,并非主要反映维新变法的艰难曲折;D选项错误,康有为借助孔子的权威宣传变法,并非以儒家思想为指导。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21.20世纪初,孙中山指出:孔子曰“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孟子说“闻诛一夫

纣矣,未闻弑君也”,革命者乃“天赋之人权,而最美之名辞也”其意在A.揭露预备立宪的骗局B.宣扬天赋人权思想C.以传统论证民主革命D.肯定传统政治精神【答案】C【解析】【详解】孙中山的观点是以传统的推翻暴君统治的“汤武革命”来论证反淸革命的合理性和正义

性,故选C项;孙中山旨在论证革命的合理性和正义性,并非是揭露预备立宪的骗局,更不是宣扬天赋人权思想,故排除A、B项;孙中山的观点是带有“托古改制”的意味,是以以传统的推翻暴君统治的“汤武革命”来论证反淸革命的合理性和正义性,并非是为了肯定传统政治

精神,故排除D项。22.蔡元培时代的北大“兼容并包,思想自由”,保守派、维新派和激进派,都同样有机会争一日之短长。背后拖着长辫,心里眷恋帝制的老先生与思想激进的新人物并坐讨论,同席笑谈。蔡元培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A.推动体育、智育、美育、德育均衡发展B.提倡学科之间的综合C.打破地域界限聘任人才D.鼓励各种学术观点的自由发展【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详解】根据材料““兼容并包,思想自由”,保守派、维新派和激进派,都同样有机会争

一日之短长”可知不同政治派别的人物在北大都有地位和发言权,蔡元培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鼓励各种学术观点的自由发展,故D正确。材料中提到不同政治派别,没有提到体育、智育、美育、德育均衡发展,故排除A。材料中没有提到不同学科,故排除B。材料中没有提到地域限制,故排除

C。【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材料内容进行分析,同时了解此时的社会历史背景——新文化运动。23.全面抗战爆发后,毛泽东指出:“共产主义者在现阶段并不梦想实行共产主义,而是要实行历史规定的民族革命主义和民主革命主义。在现阶段,共产主义与三民主义是基本上没有

冲突的。”毛泽东的该主张A.回归了三民主义的革命纲领B.利于团结国民党共同抗日C.消除了国共两党的思想分歧D.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成熟【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在现阶段,共产主义与三民主义是基本上没有冲突的

。”可知毛泽东主张,全面抗战时期共产主义和三民主义可以并存与合作。这有利于国共两党合作抗日。故答案为B项;二者是求同存异,并非是回归,排除A项;国共两党的思想分歧始终存在,无法消除,排除C项;1940年

《新民主主义论》的发表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成熟,排除D项。【点睛】本题属于解读类选择题。其备考启示如下:其一,精准简约提炼材料核心信息是前提;其二,据此推导其原因或影响是关键。24.“两弹一星”是指A.原子弹、氢弹和人造地球卫星B.氢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C.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D.核弹、导弹

和人造地球卫星【答案】C【解析】【详解】“两弹一星”指的是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如邓稼先被誉为“两弹元勋”,是因为他研制原子弹和氢弹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故排除ABD,选C。25.“自由和理想是人们的一

种向往”。在19世纪以来的文学作品中,就有一位浪漫主义文学作家写了一篇鼓励人们去为这种追求争取抗争的文学著作,指出应是下列哪一篇A.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B.海涅的《德国,一个冬天的故事》C.司汤达的《红与黑》D

.雪莱的《解放的普罗迷修斯》【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强调了该作品具有浪漫主义文学特点,雪莱的《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是典型的浪漫主义文学作品,故D项正确;A和C均是现实主义文学;B虽然是浪漫主义文学,但不符合材

料中“鼓励人们去为这种追求而抗争”的信息,排除;故选择D;排除ABC。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0分。)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在早期儒家经典中,民本思想有较多的体现。《尚书》中说:“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孔子主张“因民之所利而利之”。孟子认为民贵

君轻,又称:“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荀子》中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材料二(春秋战国时期)鲁国尚儒学,是儒学文化的发展基地;齐地学术较为庞杂,阴阳五行学、道家之学、儒学都相当发达,

楚国道家与辞赋最具特色;三晋以法家与游说之士为盛;秦地主要接受三晋学术……但以各地所出文化人才而论,则以关东的齐鲁三晋郑卫周等地最为兴盛。——卢云《汉晋文化地理》(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先秦儒家民本思想的主要内涵及其理想的政治。(2)

根据材料二,概括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学术文化发展的主要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现象对中国古代学术发展的影响。【答案】(1)主要内涵:强调君民相互依存;君主应重视民意,顺应民心。理想的政治:君主用贤人,行仁政。(2)特点:具有多样性和差异性。影响: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成为中国

传统文化发展的先河;奠定了中国文化发展的地域风格;有利于中国思想文化宽容开放和“兼容并包”;为中国古代治国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解析】(1)第一则材料《尚书》中说:“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反映出“民为国之本”思想;“因民之所利而利之”反映出“以民意为出发点”思

想;孟子“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则指出举贤任用的政治理想,“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则表明民贵君轻以及民众对政权的决定作用,实则提醒君王行仁

政。(2)特点:由材料中的“鲁国尚儒学,是儒学的发展基地;齐地学术较为庞杂,阴阳五行学、道家之学、儒学都相当发达,楚地道学与词赋最具特色;三晋以法家与游说之士为盛;秦地主要接受三晋学术”,既可以得出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学术文化的

发展具有多样性,又可以得出其具有地域差异性。影响: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主要围绕着对传统文化发展的影响来谈。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人文主义的特点:一是宣扬以人为中心的思想,对抗以神为中心的旧观念。人文主义者对人的价值、地位和权利给予充分肯定,认为“人是上帝创造的众多

奇妙造物中最奇妙的”。……二是重视尘世生活,强调个性解放和自由发展。人文主义者认为人应该享受尘世生活的快乐和幸福。他们赞美爱情,歌颂创造,追求平等自由,肯定财富占有,把中世纪天主教的禁欲、苦行、守贫等观念弃置不顾。——摘编自徐国辉《论彼特拉克的人文精神》材料二启蒙学派的思想家

们公开宣称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是他们的思想先驱。但在启蒙学派那里,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思想已具体化为人的“自由、平等、博爱”等内容,而这种政治经济上的人权要求迫切需要理性加以论证,要求获得法律上的保证,理性成为人们评判一切的标准。而理性与科学又相互联系,自然科学

的发展使人们的科学理性精神更加根深蒂固。——摘编自韩庆祥、王勤《近现代西方人的问题研究的清理与总结》(1)根据材料一,概括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历史背景。(2)根据材料二,指出理性主义的

特征。(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人文主义与理性主义的关系。【答案】(1)特点:以人为中心,肯定人的价值;强调个性自由,反对禁欲主义。背景:封建中世纪的压迫;古典文化遗存的影响;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2)特征:将人文主

义具体化为自由、平等、博爱;理性成为评判一切的标准(理性至上);与科学联系密切。(3)关系:人文主义是理性主义的前提和基础,理性主义推动了人文主义进一步发展。【解析】【详解】(1)特点:根据材料“宣扬以人为中心的思想……人文主义者对

人的价值、地位和权利给予充分肯定”可知,人文主义以人为中心,肯定人的价值;根据材料“强调个性解放和自由发展。人文主义者认为人应该享受尘世生活的快乐和幸福……把中世纪天主教的禁欲、苦行、守贫等观念弃置不顾”可知,人

文主义强调个性自由,反对禁欲主义。背景:本题考查文艺复兴兴起的原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人文主义得以产生的现实原因是封建中世纪的压迫;从文化来源看,文艺复兴受到古典文化遗存的影响;从经济角度看,人文主义产生的根源是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2)特征:根据材料“文艺复兴时期

的人文思想已具体化为人的‘自由、平等、博爱’等内容……理性成为人们评判一切的标准”可知,理性主义将人文主义具体化为自由、平等、博爱,而且理性成为评判一切的标准(理性至上);根据材料“理性与科学又相互联系,自然科学的发展使人们的科学理性精神更加

根深蒂固”可知,理性主义与科学联系密切。(3)关系:根据材料“启蒙学派的思想家们公开宣称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是他们的思想先驱”可知,人文主义是理性主义的前提和基础。根据理性主义的特征可以看出,理性主义推动了人文主义进一步发展。28.鸦片战争后中西文

化进一步交汇,推动了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9世纪中期,中国官绅承受西方所加的冲击,并被迫采取应变的对策。19世纪后半期,中国先知先觉之士认识到中国正面临数千年来一个巨大的变局,将产生一个从所未见的

创新机运。——王尔敏《中国近代思想史论》材料二甲午战争之后的几年,是中国思想界的一个很重要转折期,从这时开始,中国才比较正规地迈进到自觉理智地向外国学习的历史进程。国人对西学的领悟从感性的“力”的浅层次,深入到理性的“智”的层次,并进而引起了西方思想文化和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第一次大融合。——袁行

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第四卷材料三1917—1923年的思想革命,代表了中国对西方冲击的第三阶段回应……1917—1923年的思想觉醒,标志了从传统的中国基础向完全西化的进一步转变。……但它的主要成功,在于引进了西方的思想和推毁了中国的传统,而不是创造了新的思想体系和新的哲学学派。—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请回答:(1)据材料一与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中期中国官绅“被迫采取应变的对策”是什么?19世纪后半期,中国先知先觉之士面对“变局”又提出了何种对策?(2)据材料二与所学知识,分析甲午战争后中国人对西学的“领悟”发生变化的社会背景,并指出“西方思想文化与中国

传统思想文化的第一次大融合”的代表人物及其政治实践。(3)据材料三与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对西方冲击的第三阶段回应”的典型事件及其基本主张。(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中国近代思想领域变化的主要特点。【答案】(1)对策:师夷长技以制

夷。对策:中体西用(师夷长技以自强;洋务运动)。(2)背景:洋务运动破产;民族危机加深;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人物:康有为。实践:戊戌变法。(3)事件:新文化运动。主张:民主

与科学;马克思主义。(4)特点:向西方学习;由被动到主动;由器物(技术)到制度到思想(由表及里,由浅入深)。【解析】【详解】(1)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19世纪中期”以及所学新思想萌发回答;第二小问依据19世纪后半期可知学习西方

器物的洋务运动。(2)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甲午战争之后的几年”以及所学晚清民族危机从政治、经济以及阶级力量变化回答;第二小问依据所学近代制度变革是戊戌变法时期康有为;第三小问实践结合所学可知是戊戌变法。(3)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三“19

17—1923年的思想革命”可知是新文化运动;第二小问主张依据新文化运动前期和后期主张回答即可。(4)依据材料和所学可知国人学习西方特点从被动到主动以及由器物到制度到思想。29.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江泽民说:“毛泽东同志最伟大的历史功绩,是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领导我们党

和人民,找到了一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正确道路,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接着,他又从中国实际出发,开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江泽民文选》材料二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

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

裕。——《邓小平文选》回答问题(1)20世纪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分别是什么?有何共同点?(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毛泽东领导党和人民找到的一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正确道路是什么?发表的论

著有哪些?(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二的基本思想是什么?包含什么原则?在我党历史上的突出贡献是什么?【答案】(1)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共同点: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相结合产物;精髓是实事求是;

中共集体智慧结晶。(2)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3)基本思想: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以达到共同富裕,计划和市场是经济手段,都可为社会主义服务。原则:坚持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原则和实事求是

的原则。贡献:冲破了教条主义束缚,解放了思想,指明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方向。【解析】【分析】【详解】(1)此题考查的是基本的历史知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实践相结合产生的第一次和第二次的飞跃分别是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

。他们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领导中国的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集体智慧的结晶。(2)毛泽东在土地革命时期逐渐的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进行根据地建设。发表的论著可以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回答。(3)材料二主要是论述了计划和市场的关

系和中国社会主义的本质的问题。是以实事求是为基本的原则的。邓小平的论述,极大地解放了人民的思想,使人民冲破了计划经济崇拜,根据邓小平的论述,党的十四大确立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245750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