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8.3《琵琶行(并序)》课件38张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pptx,共(38)页,444.674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9bd674bec5a3ac393be9992af2f87a84.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情境导入清人方扶南把白居易的《琵琶行》、韩愈的《听颖师弹琴》和李贺的《李凭箜篌引》并称为“摹写声音的至文”,韩足以惊天,李足以泣鬼,白足以怡人。琵琶行白居易文学、文化常识白居易,字,晚年号。唐代著名的诗人,的倡导者。诗语言通俗,与元稹友谊甚笃,并称“”,作品集有《白氏长庆
集》。他最大的成就在于:和长篇叙事诗,其中后者又被称作“”,代表作品有:《》和《》。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是和,基本宗旨是,。被清人方扶南称作“摹写声音的至文”的三部作品是指李贺的《》韩愈的《》和白居易的《》。乐天香山居士现实主义新乐府运动千字律诗政治讽喻诗元白琵琶行长恨歌元稹白居易文章合为
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李凭箜篌引听颖师弹琴琵琶行学习目标:1.读懂序言,准确翻译关键词句2.理清层次,赏析技巧3.理解的基础上准确背诵默写注意以下字的读音予(yú)倡(chāng)女贾(gǔ)人荻花(dí)铮(zhēng)悯默(mǐn)转徙(xǐ)浔阳(xún)捻(niǎn)抹(mò)挑(tiǎo
)舫(fǎng)教坊(fáng)红绡(xiāo)谪居(zhé)间关(jiàn)幽咽(yè)呕哑(ōuyā)湓江(pén)嘲哳(zhāozhā)霓裳(nícháng)钿头云篦(diànbì)水浆迸(bèng)悄无言(qiǎo)虾蟆陵(hámá)•元和
十年,余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①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②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③。年长色衰,委身④为贾人妇。遂命酒⑤,使快弹数曲,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予⑥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
⑦,是夕始觉有迁谪意⑧。因为⑨长句,歌⑩以赠之,凡⑪六百一十六言⑫,命曰《琵琶行》。思考彩色字体的意思?•夜①:名词作状语。在夜里。尝②:曾经。•善才③:代称琵琶师。属于借代。以人代物。•委身④:女子下嫁给男子。•酒⑤:动词,摆酒。予⑥:第一人称代词。我。•言⑦:话语。意⑧:心思。
这里指被贬的痛苦。•为⑨:动词。创作。歌⑩:动词,创作诗歌。•凡⑪:一共,总。言⑫:字。明年:第二年因为:于是创作长句:指七言诗送客湓浦口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转徙于江湖间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省略句、状语后置状
语后置状语后置被动句被动句文化常识——官职的任免升降(1)拜:用一定的礼仪授予某种官职或名位。(2)除:拜官授职,就是授予官职的意思。(3)擢:提升官职。(4)迁:调动官职,有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左迁。降级。(5)谪:降职贬
官或调往边远地区。(6)黜:‘黜,罢、免、夺“都是免去官职。(7)去:解除职务,其中有辞职、调离和免职三种情况。辞职和调离属于一般情况和调整官职,而免职则是削职为民。(8)乞骸骨:年老了请求辞职退休。(9)孝廉:汉代选拔各级官吏的科目之一。孝廉是能尽孝道,做事正直。诗前小序,共138字。1、扼要地
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和故事梗概2、概括了琵琶女的身世,3、点明了本诗的写作动机,4、定下了全诗凄切伤怀的感情基调。本诗是一篇抒情色彩很浓的长篇叙事诗。自读诗前小序,疏通文意。思考:诗前小序有些什么内容?对全诗有
何作用?琵琶行并序故事梗概小序和诗歌哪些段落分别照应?明年秋,……铮铮然有京都声。1段问其人,……转徙于江湖间。2、3段予出官二年,……是夕始觉有迁谪意。4段整体感知琵琶女同是天涯沦落人白居易本诗通过叙事塑造了几个人物形象?诗人用哪两句诗
将他们连接在了一起的?琵琶行并序独自弹琵琶欣赏琵琶演奏琵琶感叹世态自述身世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为君翻作琵琶行却坐促弦弦转急满座重闻皆掩泣诗人琵琶女送客闻琵琶双线结构1.浔阳江头夜送客2.江上聆听琵琶曲3.歌女倾诉身世苦4
.同病相怜伤迁谪5.重闻琵琶青衫湿琵琶行理清结构:尝试为每一节诗歌拟标题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环境描写:交代时、地、人、事,拉开序幕渲染悲凉气氛,奠
定全诗基调。(互文)浔阳江头夜送客第一次演奏:朗读第一段(顶真),“惨”!(离愁、沦落)指管乐器与弦乐器,泛指音乐,是借代。直抒胸臆,真实表现了当时的场面气氛和人物心境。最后借用秋江月影,烘托出主客之间相对无言,黯然神伤的心情。琵琶行并序分析鉴赏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
客不发。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第二次演奏:第2段1、琵琶女出场概括写主客对忽然传来的琵琶声的神往,侧面表现了弹奏技艺的高超。描写人物使用先“声”后人的表现方法,叫
“先声夺人”铺陈和细节的强烈对比,鲜明地表现了双方的心情和个性琵琶行并序分析鉴赏动词运用(铺陈渲染):“寻“问”“移”“添”“回”“开”“呼”“唤”,表现了诗人忽闻琵琶声和急欲见到弹奏者的迫切心情。想象:“欲语迟”夸张:“千呼万唤始出来”行动(细节)描写:“犹抱琵琶半遮面”,精炼而
又细腻地表现了琵琶女此时矛盾复杂的心情:这中间有自惭身世,本不愿再向人献艺却又拗不过作者盛情相邀的不得已之情;也有在封建伦理道德观念束缚下的犹疑和顾虑。准确描绘了琵琶女真切的个性,复杂的心理和特有的神态——第1层:琵琶女
出场。矜持、端庄,羞涩、矛盾琵琶行并序分析鉴赏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低沉抑郁)声声思(情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随手)续续(连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围绕“有情”,正面描写写琵琶女的弹奏时的动作、神
态,包含丰富的切身生活体验,为下文弹奏作铺垫,是情的根源。第2层:琵琶女弹奏的过程。2024/10/29——琵琶行1.0——第18页小结(第一层)此为白居易描写的琵琶女所弹奏的乐曲中的“开场曲”或“前奏
曲”。赏析①:“转轴拨弦……先有情”句:仅仅是弹拨了两三下琴弦,还没有形成完整的曲调就已经把感情表现了出来。通过拨弄琴弦发出的极少的声响间接体现出了弹琵琶者技艺之高超。赏析②:这两句进一步借音乐写人,在抑郁之情中点出身世之悲。琵琶行并序分析鉴赏轻拢慢捻抹复挑,为《霓裳》后《六幺》。(
写指法,即演奏者对各种技法综合的、熟练地运用,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接着写以高超的技巧所奏的名曲,然后对音乐展开大段描写)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用“急雨”、“私语”的比喻对比在不同弹法下产生截然相反的音乐效果。用大珠小珠落在玉盘的比喻来概括音乐的美)琵
琶行并序分析鉴赏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滑”和“难”比喻声音的特色,“滑”指流利畅通,像善于歌唱的黄莺在花间鸣叫一样流畅、悦耳;“难”指滞涩阻塞,就像人低声哭泣,气咽声堵,又像冰下泉水,阻塞难通)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形容声音
越来越低沉,以至停歇)琵琶行并序分析鉴赏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停止后,让听众想象和感受琵琶女的幽愁暗恨,因此暂时的寂静无声,比连续不断的铿锵之声更能撩拨人们的心弦,增加一层对比:有声无声)银瓶乍(突然)破水浆迸,铁骑突出(急速冲出)刀枪鸣。(比喻琴声在沉咽、
暂停后忽然又爆发出激越、雄壮的乐音,是全曲的最强音)曲终收拨当心(对着琵琶中心)画(通“划”),四弦一声如裂帛。(写乐曲收束时的动作和声音)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
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
如裂帛。有谁能解琵琶语序曲欢乐曲沉思曲悲愤曲倾诉悲情急切愉悦流畅低沉激越雄壮尖锐凄厉旋律幽咽凝绝铁骑突出曲终裂帛琵琶女的情绪变化(以声传情):珠落玉盘[急切愉悦]〔低沉缓慢〕〔激越雄壮〕〔撕心裂肺〕[情绪]转轴拨
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意。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
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诗中运用那些手法来写音乐?一:运用比喻、通感二:叠词,连绵词三:叙议结合,妙语点睛。2.琵琶女的弹奏琵琶行并序分析鉴赏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用精炼的笔
墨,突出琵琶感人的艺术效果。“悄无言”,说明乐曲引人入胜,感人肺腑,它虽然结束了,但听众还是曲意未尽,仍然沉浸在动人的音乐中,神情恍惚,如醉如痴)这是一种侧面描写,更突出了音乐的魅力,是画龙点睛之笔。“秋月白”,把动态的音乐凝固在静态的画面里
,曲终已经收拨,乐声已经消逝,但人们的欣赏活动仍在继续。琵琶行并序分析鉴赏眼前是江水茫茫,无边无际,四周寥落,万籁俱寂,中天一轮明月,江心倒映一派光辉。人们凭着诗意的想象,似乎感到这秋凉的夜色中弥漫着音乐的气氛,这粼粼的波光中荡
漾着动人的旋律。这是“以景衬情”的典范。第3层:听众的反映(侧面烘托)。琵琶行并序分析鉴赏第2段:写琵琶女弹奏的情景,着重表现琵琶女的高超技艺和琵琶声所流露的幽愁暗恨。这一部分是全诗的最精彩所在琵琶行并序诗人是怎样表现乐
曲的情调?探究课文1、比喻(以声喻声)通感(视觉——听觉)声中有情,声中有形。作者用多变的手法来描写虚渺飘忽,过耳即逝的无形的音乐,不仅以读者熟悉的种种声音来形容读者比较生疏的琵琶声,还使读者在闻其声的同时能见其形,激发读者的
联想和想象。2、叠词、连绵词3、妙语议论,画龙点睛4、正侧结合重闻琵琶青衫湿第三次演奏: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满座皆泣诗人:重闻琵琶青
衫湿琵琶女:却坐促弦弦转急琵琶行并序诗人白居易为何在一个素不相识的琵琶女面前泪洒青衫呢?诗人泪洒青衫,主要来自两个方面:①伤琵琶女:正如诗中云:“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卿卿。”琵琶女愤激幽怨的曲调本引发诗人情感的共鸣,在听了琵
琶女的苦楚身世的倾诉后,更是激起诗人深深的怜悯。②伤己:诗人才华横溢,誉满天下,然而今朝沦落,幽愁悲愤;再加上朋友一别,更感孤寂难耐。人悲,己怜,“同是天涯沦落人”。伤人,伤己,两重感伤交融一体,积累沉淀,诗人怎不悲怆
满怀,泪洒青衫?这“泪”,既是诗人对被压迫妇女的同情与尊重,又是对当时社会的控诉。琵琶行并序第一次暗写江头送客闻琵琶主人忘归客不发琵琶女演奏琵琶曲琵琶女叙说苦身世诗人自诉迁谪意琵琶女促弦又一曲江州白司马青衫湿第二次明写第三次明写同是天涯沦落人(主旨)理清思路——琵琶女三次演奏(详写)(略
写)(侧面烘托琴技)运用比喻、通感侧面衬托(侧面烘托琴技)议论(略写)琵琶行并序人物形象琵琶女诗人艺压京城艳盖群芳年长色衰委身商人身居高位名动京师谪居卧病飘零天涯共同点荣衰音乐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琵琶行并
序“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这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诗人和琵琶女虽然经历、地位不同,但都有着共同的不幸遭遇和艰难处境,生活都同样地飘零、凄凉、失意。诗人把对琵琶女的深挚同情、对自己被贬的满腔幽怨以及对冷酷现实的强烈不满完全融合在一起了。正因为这两句诗揭示出了一种带有普遍意义的典型情绪,所以能
够在历史的长河中激起广泛的同情。典型感情一个是处于封建社会底层的歌女,一个是被压抑的真正知识分子,虽地位悬殊,在这风清月白的环境下自然产生强烈的感情共鸣和交流,成为知音,可见其对歌女人格尊重的进步思想。二者的遭遇揭示了封建社会
压抑人才、不容贤能的黑暗。“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蕴含着许多能使人从悲哀中出甘美的人生哲理,已超越时代、阶级的局限,成为后世饱经忧患的人邂逅时的共同心声。(美学价值,现实意义)回顾全文,拓展主题技巧总结
•1大量运用比喻,化抽象无形为具体可感。•2正面描摹与侧面烘托相结合。•3巧用叠词,使音节悦耳动听富有节奏感。•4妙语议论、画龙点睛。课堂总结•音乐如人生,音乐寓人生,本诗不仅写出了琵琶女技艺的高超,更写出了人物之情感的波澜。正因我们的琵琶女不只是为音乐而奏音乐,我们的诗人也不只
是为音乐而写音乐,而是融入了自己的千般感慨、万种情思,所以聆听了这样的演奏,谁不会为琵琶女的命运掬一把同情泪,又如何怪我们的诗人泪湿青衫呢?这青衫之泪是同情之泪,亦是感伤之泪。同情更多是为琵琶女,感伤则是为自己。物我相容,天
地永存!艺术的魅力正由此而来!琵琶行并序李贺《李凭箜篌引》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吴
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这首诗的最大特点是想象奇特,形象鲜明,充满浪漫主义色彩。诗人致力于把自己对于箜篌声的抽象感觉、感情与思想借助联想转化成具体的物象,使之可见可感。类文阅读琵琶行并序韩愈《听颖师弹琴
》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嗟余有两耳,未省听丝篁。自闻颖师弹,起坐在一旁。推手遽止之,湿衣泪滂滂。颖乎何诚能,无以冰炭置我肠。情绪大起大落
,忽婉转,忽雄奇。其变态之强烈,令听者感到内心冰炭交加,升天坠地。其为音乐艺术,信可如此,而今日之琴曲,惟《广陵散》可当之。类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