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山东省潍坊市2025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调研检测生物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共(23)页,1.128 M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9bca04264f9a0e14c6b00c0435ea38af.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试卷类型:A高三开学调研监测考试生物试题2024.9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座号、考号填涂在相应位置。2.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2B铅笔(按填涂样例)正确填涂;非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绘图时,可用2B铅笔作答,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
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溶酶体贮积症(LSDs)是一种遗传病,是由溶酶体水解酶或转运蛋白异常导致某些大分子物
质贮积引起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溶酶体中水解酶的合成起始于游离的核糖体B.转运蛋白执行功能时,不一定与相应的分子或离子结合C.通过对LSDs患者的家系进行调查可得到该病的发病率D.测定溶酶体中酶活性及特定贮积产物可初步诊断是否患LSDs【答案】C【解析】【分析】溶酶体是“
消化车间”,内部含有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被溶酶体分解后的产物,如果是对细胞有用的物质,细胞可以再利用,废物则被排出细胞外。溶酶体中的水解酶是蛋白质,在核糖体上合成。【详解】A、溶酶体中的水解酶是蛋白质,在核糖体上合成,A正确;B、
转运蛋白分为通道蛋白和载体蛋白两种类型,分子或离子通过通道蛋白时,不需要与通道蛋白结合,B正确;C、对贮积症患者的家系进行调查可得到该病的致病方式,其发病率的调查需要到人群中随机取样调查获得,C错误;D、溶酶体贮积症是由于溶酶体内的水解酶或转
运蛋白异常导致某些大分子物质贮积引起的,因此,可通过测定溶酶体中酶活性及特定贮积产物进行初步诊断该病,D正确。故选C。2.心肌细胞收缩需要细胞质基质中具有较高浓度Ca2+,兴奋在心肌细胞膜上传导的机制与
神经元相同,相关离子运输情况如图所示。地高辛作为强心剂能抑制心肌细胞Na+-K+泵的活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结构1具有ATP水解酶活性B.心肌细胞膜静息电位的形成与K+外流有关C.Ca2+通过结构2运出细胞的方式为主动运输,
能量直接来自ATPD.地高辛作为强心剂使细胞质基质中具有较多的Ca2+,以增强心肌收缩力【答案】C【解析】【分析】经细胞内的K+浓度明显高于膜外,但细胞内的Na+浓度比膜外低。静息时,膜对K+的通透性大,造成K+外流,产生外正内负的静息电位。受刺激时,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增加,导致Na+内流,
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详解】A、结构1是ATP依赖性Ca2+泵,主动运输钙离子,需要消耗ATP,故结构1具有ATP水解酶活性,A正确;B、兴奋在心肌细胞膜上传导的机制与神经元相同,故心肌细胞膜静息电位的形成与
神经细胞形成相同,即K+外流有关,B正确;C、细胞外钠离子浓度高于细胞内,Ca2+通过结构2(钠—钙交换器)运出细胞的方式为主动运输,能量来自钠离子跨膜的势能,C错误;D、高地辛作为强心剂能抑制心肌细胞Na+-K+泵的活性,这样钠离子进细
胞产生的势能减少,钙离子出细胞的速率减小,使细胞质基质中具有较多的Ca2+,以增强心肌收缩力,D正确。故选C。3.孟德尔说“任何实验的价值和效用,取决于所使用材料对于实验目的的适合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用菠菜绿叶做色素提取实验时,需用
滤纸过滤叶片研磨液B.用洋葱鳞片叶外表皮在低倍镜下能观察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现象C.将黑藻的叶片制成装片,以叶绿体为参照物观察细胞质的流动的D.将糯性水稻籽粒制成匀浆液,加入碘液摇匀后可观察到橙红色【答案】A【解析】【分析】色素
可以溶解在无水乙醇中,故可以用无水乙醇提取色素;四种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随层析液扩散速度快,反之较慢,进而可以把四种色素分离开来,故可以用层析液分离色素。【详解】A、用菠菜绿叶做色素提取实
验时,过滤研磨液需要用尼龙布,A错误;B、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含有色素,用洋葱鳞片叶外表皮在低倍镜下能观察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现象,B正确;C、黑藻的叶片含有叶绿体,呈绿色,能与细胞质形成颜色对比,将黑藻的叶片制成装片,以叶绿体为参照物观察细胞质的流动,C正确;D
、非糯性水稻的花粉(相当于雄配子)遇碘变成蓝黑色,糯性水稻的花粉遇碘橙红色,若糯性水稻是杂合子,将糯性水稻籽粒制成匀浆液,加入碘液摇匀后可观察到橙红色,D正确。故选A。4.摩尔根提出基因的染色体理论后,基因在人们的认识中不再是抽象的“因子”,而是存在于染色体上的一个个单位。下列说
法正确的是()A.抑癌基因一旦突变或过量表达,就会引起细胞癌变B.非等位基因只能随着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而发生重组C.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其控制的性状与性别的形成都有一定关系D.猫叫综合征是人的5号染色体部分基因缺失引起的遗传病【答案】D【解析】【分析】1、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DNA和
蛋白质,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2、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功能单位和结构单位,DNA和基因的基本组成单位都是脱氧核苷酸。3、基因在染色体上,且一条染色体含有多个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详解】A、细
胞癌变是多个抑癌基因和原癌基因突变引起的,抑癌基因一旦突变或过量表达,不一定会引起细胞癌变,A错误;B、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随着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而发生重组,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可通过非姐妹
染色单体的互换发生重组,B错误;的C、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其控制的性状不一定与性别的形成有关系,如果蝇的红眼和白眼,C错误;D、猫叫综合征是人的5号染色体的部分缺失而引起的遗传病,属于染色体结构异常遗传病,D正确。故选D。5.图1表示某单基因遗传病家系图,图2是对部
分家系成员进行基因检测的电泳结果,检测过程中用限制酶处理相关基因得到大小不同的片段,数字表示碱基对的数目。不考虑XY染色体同源区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病的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B.致病基因产生的原因可能是Ⅱ₂在早期胚胎阶段发生基因突变C.该病由正常基因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导致,替换前的序
列可被限制酶识别D.若Ⅲ₂与正常女性婚配,生育一个正常女儿的概率为1/2【答案】B【解析】【分析】1、单基因遗传病是指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病。常染色体遗传病在遗传时与性别无关;2、据图可知:Ⅰ1和Ⅰ2都正常,生出Ⅱ2患病,符合“无中生有为隐性,生女患病为常
隐”,说明该单基因遗传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详解】A、由图2可知,Ⅰ1和Ⅰ2都正常,且Ⅰ1和Ⅰ2都不携带致病基因,Ⅱ2、Ⅲ2含有1150碱基对和200碱基对,且Ⅱ2患病,因此可判断该遗传病为常染色
体显性遗传病,A错误;B、由于Ⅰ1和Ⅰ2都正常,且Ⅰ1和Ⅰ2都不携带致病基因,因此致病基因产生的原因可能是Ⅱ₂在早期胚胎阶段发生基因突变,B正确;C、由图2可知,致病基因的碱基对数目为1150和200,二者之和与正常基因相等,因此致病基因
产生的原因可能是正常基因发生碱基对的替换,且替换前不能被限制酶识别,C错误;D、假设控制该病的基因为A、a,则Ⅲ2(Aa)与正常女性(aa)婚配,生育一个正常孩子的概率为1/2,生育一个女儿的概率为1/2,所以生育一个正常女儿的概率为1/2×1/2=1/4,D错误。故选B。6.某雌果蝇的基因型为A
aXBXb,用4种不同颜色的荧光分别标记该果蝇一个初级卵母细胞中的基因A、的a、B、b。已知该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只发生了一次突变,如图表示不同分裂时期细胞中染色体、染色单体、核DNA的数量。不考虑染色体互换,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细胞①中含有4种颜色的8
个荧光点B.细胞②中会检测出1种或2种颜色的荧光C.细胞③是由细胞②分裂产生的子细胞D.细胞③中有1条或2条X染色体【答案】C【解析】【分析】1、细胞如精原细胞,经过染色体复制,成为初级精母细胞,初级精母细胞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
产生两个次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再通过减数第二次分裂产生四个精细胞。2、图中黑色柱子为染色单体,只有它的数量会变为0。白色柱子为染色体,横条纹柱子为DNA。①可以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期的细胞(初级精母细胞)。②可以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期、中期的细胞(
次级精母细胞)。③表示精细胞。【详解】A、果蝇的体细胞中有8条染色体,①时期核DNA和染色单体数量为16,染色体数为8,可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此时精原细胞经过了DNA复制,细胞中含有2个A基因,含有2个a基因、2个B基因和2个b基
因,故细胞中可出现4种颜色的8个荧光位点,A正确;B、图中细胞②的染色体数小于4,则说明减数第一次分裂染色体分离异常,导致该细胞少了一条染色体,若缺少的染色体含有被标记的基因,则细胞②只有一个种颜色的荧光,若缺失的染色体不含被标的基因,
则细胞②中会检测2种颜色的荧光,B正确;C、细胞③含有5条染色体,细胞②只有3条染色体,所以细胞③不是由细胞②分裂产生的子细胞,C错误;D、细胞③有5条染色体,若多了一条X染色体,则含有2条X染色体,若多了一条常染色体,则含有1条X染色体,D正确。故
选C。7.花瓣常因缺乏能量而发生脱落,蔗糖是植物体内能量运输的主要载体。为检测蔗糖和NAA对乙烯诱导玫瑰花瓣脱落的影响,研究人员进行了相关实验,结果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不同浓度的NAA对玫瑰花瓣脱落的影响可能不
同B.实验中的各组均应在含适宜浓度且等量乙烯的环境中进行C.NAA可能通过参与蔗糖运输减缓花瓣的脱落D.在花瓣脱落过程中,蔗糖和NAA均能提高花瓣对乙烯的敏感性【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题意,本实验目的是检测蔗糖和NAA对乙烯诱导玫瑰花瓣脱落的影响,实验的自变量是NAA和蔗糖的有无,
因变量是花瓣脱落情况,据此分析作答。【详解】A、NAA是生长素类调节剂,该类调节剂具有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的特点,不同浓度的NAA对玫瑰花瓣脱落的影响可能不同,A正确;B、本实验的自变量是NAA和蔗糖的有无,乙烯属于无关变量,应保持等
量且适宜,故实验中的各组均应在含适宜浓度且等量乙烯的环境中进行,B正确;CD、分析题图,花瓣脱落时间是NAA组>蔗糖组>对照组≈NPA(生长素运输抑制剂)+蔗糖组>NPA组,推测NAA可能通过参与蔗糖运输减缓花瓣的脱落,在花瓣脱落过程中,蔗糖和NAA
均能降低花瓣对乙烯的敏感性,从而延缓花瓣脱落,C正确,D错误。故选D。8.在剧烈运动过程中,人体会出现体温上升、水分和电解质丢失等现象。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A.运动中体温上升是自主神经系统使机体产热量升高、散热量降低所致B.运动中机体血糖下降时,下丘脑会通过交感神经促进胰高
血糖素的分泌C.机体水分丢失使细胞外液量减少、血钠含量降低的同时,醛固酮分泌增多D.躯体的运动和体温维持过程中均存在分级调节机制【答案】A【解析】【分析】在剧烈运动时,人体的生理机能会发生一系列变化。体温调节是通过神经-
体液调节来实现的,血糖调节也受到神经和激素的共同作用,水盐平衡调节则与激素的分泌有关。【详解】A、运动中体温上升是产热量和散热量都增加,但产热量大于散热量所致,并非散热量降低,A错误;B、运动中机体血糖下降时,下丘脑会通过交感神经促进胰高血糖素的分泌,以升高
血糖,B正确;C、机体水分丢失使细胞外液量减少、血钠含量降低的同时,醛固酮分泌增多,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钠离子的重吸收,C正确;D、躯体的运动和体温维持过程中均存在分级调节机制,例如体温调节中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的调节,D正确。故选A。9.MMP14是一种水解酶,属于跨膜蛋白。在肿瘤微环
境中,MMP14会切割癌细胞周围由大分子物质组成的复杂网络结构;在健康人体内,MMP14会在伤口愈合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研究表明,卵巢癌康复者体内含有较多针对MMP14的抗体。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MMP14抗体发挥作用的过程,体现了免疫系统的自稳功能B.MM
P14可能与癌细胞侵入周围的组织并扩散到其他器官有关C.细胞毒性T细胞的活化除需要癌细胞的刺激外,还需要细胞因子的作用D.卵巢癌康复者身体出现伤口时,MMP14抗体会攻击健康细胞引起自身免疫【答案】A【解析】【分析】癌
细胞是一种变异细胞,是癌症的来源。与正常细胞不同,因此难以消除。抗原是指能够刺激机体免疫系统发生免疫应答,产生抗体或者致敏淋巴细胞,并能够与相应抗体和致敏淋巴细胞在体内或体外特异性结合发生免疫反应的物质。【详解】A、免疫监视功
能可以识别和清除突变的细胞,MMP14抗体发挥作用的过程,体现了免疫系统的监视功能,A错误;B、MMP14会切割癌细胞周围由大分子物质组成的复杂网络结构,可能与癌细胞侵入周围的组织并扩散到其他器官有关,B正确;C、癌细胞表面
存在抗原,细胞毒性T细胞的活化除需要抗原的刺激外,还需要细胞因子的作用,C正确;D、在健康人体内,MMP14会在伤口愈合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卵巢癌康复者身体出现伤口时,MMP14抗体会攻击健康细胞的MMP14引起自身免疫,D正确。故选A
。10.商陆是千岛湖上的入侵植物,食果鸟取食商陆果肉有助于其种子传播。研究发现,与周围密布小岛的岛屿相比,周围空旷的岛屿被商陆入侵程度更严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可采用标记重捕法调查千岛湖区食果鸟的种群密度B.食果鸟对商陆的取食加速了商陆对千岛湖区的入
侵C.保护食果鸟的天敌有利于将商陆的数量控制在较低水平D.食物、天敌是影响食果鸟种群数量的非密度制约因素【答案】D【解析】【分析】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分两类,一类是密度制约因素,即影响程度与种群密度有密切关系的因素;另一类是非密度制约
因素,即影响程度与种群密度无关的因素。(1)密度的制约因素,其影响程度与种群密度有密切关系的因素,如竞争、捕食、寄生、疾病等生物因素。(2)非密度制约因素,其影响程度与种群密度无关的因素,如温度、降水、风等气候因
素,污染、环境的pH等环境因素。【详解】A、千岛湖区食果鸟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可采用标记重捕法调查千岛湖区食果鸟的种群密度,A正确;B、食果鸟取食商陆果肉有助于其种子传播,食果鸟对商陆的取食加速了商陆对千岛湖区的入
侵,B正确;C、食果鸟取食商陆果肉有助于其种子传播,保护食果鸟的天敌会减少食果鸟数量,有利于将商陆的数量控制在较低水平,C正确;D、密度的制约因素是影响程度与种群密度有密切关系的因素,食物、天敌是影响食
果鸟种群数量的密度制约因素,D错误。故选D。11.稳态转换是指在气候变化、人类活动影响下,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发生大规模、突然和持久性的变化,导致生态系统从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快速重组进入另一个相对稳定状态的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稳态转换后,部分物种
的生态位会发生变化B.稳态转换后,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提高C.稳态转换后,生态系统达到物质和能量的输入与输出均衡D.生态系统遭到超过自我调节能力的外部冲击时,可能会触发稳态转换【答案】B【解析】【分析】抵抗力稳定性的大小取决于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物种的多少和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生物种类越
多,营养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而恢复力稳定性则是生态系统被破坏后恢复原状的能力,恢复力稳定性的大小和抵抗力稳定性的大小往往存在着相反的关系。【详解】A、稳态转换导致生态系统从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快
速重组进入另一个相对稳定状态,则稳态转换后,部分物种的生态位会发生变化,A正确;B、生态系统发生稳态转换后,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不一定会变简单,也可能变复杂,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会提高或降低,B错误;C、稳态转换后进入另一个相对稳定状态,则生态系统达到物质和能量的输入与输出均衡,C正确;D、稳态转
换是指在气候变化、人类活动影响下,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发生大规模、突然和持久性的变化,所以生态系统遭到超过自我调节能力的外部冲击时,可能会触发稳态转换,D正确。故选B。12.为了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我国提出2030年“碳达峰”和2060年“碳中和”的战略目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碳中和”
是指所有生物呼吸作用产生CO2的量与生产者固定CO2的量相等B.提高作物秸秆还田率,增加农田土壤储碳量是促进“碳中和”实现的一种措施C.增强森林固碳能力,减少大气中CO2浓度,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D.实现“碳中和”后,生态系统的碳循环过程会明显减慢,生态
足迹会增大【答案】B【解析】【分析】碳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是以二氧化碳形式进行循环的。碳在生物群落中,以含碳有机物形式存在。大气中的碳主要通过植物光合作用进入生物群落。生物群落中的碳通过动植物的呼吸
作用、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化石燃料的燃烧等方式可以回到大气中。【详解】A、碳中和是生产者固定的CO2的总量与消费者、分解者呼吸释放的CO2的总量和化石燃料燃烧释放的CO2的总量达到动态平衡,A错误;B、提高秸秆还田率
,增加农田土壤储碳量,减少碳的释放,是促进“碳中和”实现的一种措施,B正确;C、增强森林固碳能力,减少大气中CO2浓度,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C错误;D、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主要是以二氧化碳的形
式进行循环,实现碳中和后生态系统的碳循环还是可以顺利进行,不会明显减慢,D错误。故选B。13.在利用酵母菌发酵制作葡萄酒的实验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新鲜葡萄用清水冲洗1~2次后,再去除枝梗,沥干后用于发酵B.酿酒发酵初期可通入氧气促进酵母菌有氧呼
吸,使其大量增殖C.应将发酵装置放在18~30℃环境中进行发酵,并适时将瓶盖拧松排气D.发酵结束后,取适量葡萄酒加入酸性重铬酸钾检测酒精浓度【答案】D【解析】【分析】果酒和果醋制作过程中的相关实验操作
:(1)材料的选择与处理:选择新鲜的葡萄,榨汁前先将葡萄进行冲洗,除去枝梗。(2)消毒:①榨汁机要清洗干净,并晾干。②发酵装置要清洗干净,并用70%的酒精消毒。(3)榨汁:将冲洗除枝梗的葡萄放入榨汁机榨取葡萄汁。(4)发酵:①将葡萄汁装入发酵瓶,要
留要大约1/3的空间,并封闭充气口。②制葡萄酒的过程中,将温度严格控制在18℃~30℃,时间控制在10~12d左右,可通过出料口对发酵的情况进行,及时的监测。【详解】A、新鲜葡萄用清水冲洗1~2次后,再去除枝梗,防止杂菌污染,沥干后用于发酵,A正确;B、有氧条件下有利于酵母菌的增
殖,所以酿酒发酵初期可通入氧气促进酵母菌有氧呼吸,使其大量增殖,B正确;C、酵母菌的发酵温度范围为18~30℃,发酵过程会产生CO2,所以应将发酵装置放在18~30℃环境中进行发酵,并适时将瓶盖拧松排气,C正确;D、发酵结束后,取适量发酵液加入酸性重铬酸钾检测是否有酒精生成,不是检测酒精浓度,D
错误。故选D。14.紫草宁是从紫草细胞中提取的一种药物,具有抗菌、消炎和抗肿瘤等功效,可以采用图中所示不同的技术流程获取紫草宁。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紫草宁是紫草细胞产生的一种次生代谢物B.过程①属于脱分化,脱分化使细胞的全能性增强C.过程②中的生长素/
细胞分裂素用量的比值等于1D.过程③中可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处理以获得悬浮细胞【答案】C【解析】【分析】1、植物组织培养就是在无菌和人工控制的条件下,将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细胞,培养在人工配制的培养基上,给予适宜的培养条
件,诱导其产生愈伤组织、丛芽,最终形成完整的植株。2、植物组织培养的条件:①细胞离体和适宜的外界条件(如适宜温度、适时的光照、pH和无菌环境等);②一定的营养(无机、有机成分)和植物激素(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详解】A、
紫草宁是紫草细胞产生的一种次生代谢物,植物次生代谢物是由植物次生代谢产生的一类非必需的小分子有机化合物,A正确;B、过程①属于脱分化,脱分化的细胞失去了组织特异性,脱分化使细胞的全能性增强,B正确;C、过程②是诱导生根,培养基中的生长素/细胞分裂素用量的比值大于1,
C错误;D、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为纤维素和果胶,所以悬浮培养时,可以利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酶的专一性)处理将植物细胞分散开,D正确。故选C。15.做微生物的纯培养实验时,既要配制适宜的培养基,又要防止杂菌污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培养基上获得的菌落是由单个微生物繁殖形成的B.培养霉菌时,一般需将培养基的pH调至酸性C.不含氮源的培养基不能用于微生物培养D.配制好的培养基采用干热灭菌,以防止杂菌污染【答案】B【解析】【分析】1、微生物培养基一般都含有水、碳源、氮源、无机盐,在提供上述几种主要营养物质的基础上
,培养基还需要满足微生物生长对pH、特殊营养物质以及O2的需求。例如,在培养乳酸杆菌时,需要在培养基中添加维生素;在培养霉菌时,需要将培养基调至酸性;在培养细菌时,会要将培养基调至中性或弱碱性;在培养
厌氧微生物时,需要提供无氧的条件。2、分散微生物在适宜的固体培养基表面或内部可以繁殖形成肉眼可见的、有一定形态结构的子细胞群体,这就是菌落。采用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能将单个微生物分散在固体培养基上,之后经培养得到的单菌落一般是由单个微生物
繁殖形成的纯培养物。【详解】A、微生物的纯培养实验中培养基上经培养得到的单菌落一般是由单个微生物繁殖形成的纯培养物,但是有的菌落可能由两个细胞连在一起繁殖形成一个菌落,A错误;B、培养霉菌时,一般需将培养基的pH调至酸性,B正确;C、微生物培养基一般都含有水、碳源、氮源、无机盐,不含氮
源的培养基可以用于固氮微生物的培养,C错误;D、配制好的培养基可以采用高压蒸汽灭菌,其目的是防止杂菌污染培养基,这是获得纯净培养物的关键,D错误。的故选B。二、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每小题有一个或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
部选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16.在厌氧胁迫下,玉米根细胞中乙醇脱氢酶(ADH)催化乙醇合成,乳酸脱氢酶(LDH)催化乳酸合成,两者的活性随着处理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玉
米根细胞中ADH和LDH功能不同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B.ADH和LDH分布于细胞质基质或线粒体基质,其活性可被厌氧胁迫激活C.ADH和LDH都能催化丙酮酸与NADH的反应,同时生成少量ATPD.厌氧胁迫下,根细胞的无氧呼吸过程逐渐以产生酒精途径为主【答案】BC【解析】【分析】无氧呼吸全过
程:(1)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一分子葡萄糖形成两分子丙酮酸、少量的[H]和少量能量,这一阶段不需要氧的参与。(2)第二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丙酮酸分解为二氧化碳和酒精或乳酸。【详解】A、玉米根细胞中ADH和LDH功能不同的根本原
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A正确;B、乙醇脱氢酶(ADH)催化乙醇合成和乳酸脱氢酶(LDH)催化乳酸合成,均发生在细胞质基质,故ADH和LDH均分布于细胞质基质,B错误;C、丙酮酸与NADH的反应属于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无ATP合成,C错误;D、分析曲线图可知,随着处理时间延长,ADH的活性比
LDH的活性更高,由此可知,厌氧胁迫下,根细胞的无氧呼吸过程逐渐以产生酒精途径为主,D正确。故选BC。17.现有一株小籽粒的纯合突变株甲,将甲与野生型植株杂交,F1均为正常籽粒,F1配子的功能及受精卵活力均正常。利用F1进行下列杂交实验,统计正常籽粒与小籽粒的数量。已
知来自母本的某些基因,在子代中无功能。下列说法错误的是()F1(♂)×甲(♀)→正常籽粒:小籽粒=3:1F1(♀)×甲(♂)→正常籽粒:小籽粒=1:1A.来自母本的某些基因无功能,可能是发生甲基化所致B.正常籽粒为显性性状,籽粒的性状可能受两对等位基因控
制C.F1产生配子时,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但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D.F1自交,所结籽粒的表型及比例为正常籽粒:小籽粒=13:3【答案】CD【解析】【分析】表观遗传是指DNA序列不发生变化,但基因的表达却发生了可遗传的改
变,即基因型未发生变化而表现型却发生了改变,如DNA的甲基化,甲基化的基因不能与RNA聚合酶结合,故无法进行转录产生mRNA,也就无法进行翻译,最终无法合成相应蛋白,从而抑制了基因的表达。【详解】A、表观遗传是指DNA序列不发生变化,但基因的表达却发生了
可遗传的改变,DNA甲基化是表观遗传的一种,来自母本的某些基因无功能,可能是发生甲基化所致,A正确;B、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子杂交,子一代表现出的是显性性状,纯合突变株甲与野生型植株杂交,F1均为正常籽粒,说明正常籽粒为显性性状,甲是隐性纯合子,由于F1(♂)×甲(♀)子代出
现3∶1的分离比,是1∶1∶1∶1的变式,说明籽粒的性状可能受两对等位基因控制,B正确;C、设相关基因是A/a、B/b,则F1基因型是AaBb,产生配子时,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C错误;D、由实验一可知,F1做父本产生配子是AB∶Ab∶aB∶ab=1
∶1∶1∶1,实验二可知F1做母本由于某些基因无功能,故产生可育配子AB∶Ab∶aB∶ab≠1∶1∶1∶1,F1自交,正常籽粒:小籽粒≠13:3,D错误。故选CD。18.神经由许多粗细不同的神经纤维组成
,神经纤维上动作电位的传导速率与神经纤维的直径呈正相关。将两个电极均置于神经纤维膜外,在一侧给予有效刺激,可记录到如图1的电位变化;将电极置于神经的表面,测得的是神经内神经纤维电位变化的总和,如图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神经中除神经纤维外,往往还含有神经胶质细胞B.图1中K⁺内流的区段是BC段和CD段C.改变细胞外的Na⁺浓度,B点和D点数值会随之改变D.N点绝对值比M点低的原因可能是同步兴奋的神经纤维数目少【答案】ACD【解析】【分析】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细胞膜
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当某一部位受刺激时,其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静息时,K+外流,造成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受刺激后,Na+内流,造成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详解】A、神经中除神经纤维外,往往还含有神经胶质细胞,神
经胶质细胞可对神经元起支持、保护、营养、修复作用,A正确;B、BC段静息电位恢复,此时K⁺内流,但CD段是动作电位的形成过程,此时主要发生钠离子内流,B错误;C、改变细胞外的Na⁺浓度,会导致动作电位的峰值变化,对应图中的B点和D点,C正确;D、分析题意可知,神
经由许多粗细不同的神经纤维组成,神经纤维上动作电位的传导速率与神经纤维的直径呈正相关,故N点绝对值比M点低的原因可能是同步兴奋的神经纤维数目少,D正确。故选ACD。19.小龙虾有挖洞筑巢的习性,在稻田中会将土壤里的种子翻出、破坏幼芽生长。农业技术人员建立稻虾共作的田间工程
,通过挖掘环形沟环绕稻田,为小龙虾提供繁殖和栖息环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种群出生率大于死亡率属于小龙虾数量增多的直接原因B.稻虾共作提高了农民的经济收入,体现了生态工程的整体原理C.与水稻单作模式相比较,在稻虾共作模式下的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更高D.人为改变生态系统营养结构有利于能量更多
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答案】ABD【解析】【分析】生态农业是一个农业生态经济复合系统,将农业生态系统同农业经济系统综合统一起来,其目的是实现对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能量的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以取得最大的生态经济整体效益。【详解】
A、直接决定种群数量的是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而小龙虾种群几乎不存在迁入迁出,因此种群出生率大于死亡率属于小龙虾数量增多的直接原因,A正确;B、稻虾共作提高了农民的经济收入,兼顾了生态效益与社会、经济效益,
体现了生态工程的整体原理,B正确;C、恢复力稳定性指的是生态系统在受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其核心是"遭到破坏,恢复原状"。生物多样性越多,恢复力稳定性越低。稻虾共作模式下,相比水稻单作,其恢复力稳定性将降低,C错误;D、人为改变生态系统营养结构,可以控制能量的流向,有利于能量更多流
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D正确。故选ABD。20.某科研团队通过孤雌生殖技术、核移植技术获得幼猪的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孤雌生殖技术属于克隆技术的一种B.可用促性腺激素处理良种母猪,使其超数排卵C.获得孤雌生殖猪的过程说明次级卵母细胞具有全能性D.核移植中的“去核”是指
去除卵母细胞中纺锤体-染色体复合物【答案】C【解析】【分析】题图分析,孤雌生殖克隆猪首先将猪卵母细胞进行人为的孤雌激活处理并发育成早期胚胎,再采用胚胎移植技术移植到受体子宫,最后妊娠形成克隆猪,动物核移植是将动物的一个细胞的细胞核,移入一个
已经去掉细胞核的卵母细胞中,使其重组并发育成一个新的胚胎,这个新的胚胎最终发育为动物个体。【详解】A、题图分析,孤雌生殖克隆猪首先将猪卵母细胞进行人为的孤雌激活处理并发育成早期胚胎,再采用胚胎移植技术移植到受体子宫,最后妊娠形成克隆猪,动物核移植是将动物的一个细胞的细
胞核,移入一个已经去掉细胞核的卵母细胞中,使其重组并发育成一个新的胚胎,这个新的胚胎最终发育为动物个体,因此孤雌生殖技术属于克隆技术的一种,A正确;B、促性腺激素能促进卵母细胞的生成,得到大量的卵母细胞,体细胞核
移植技术中会用到卵母细胞作为受体细胞,收集并选取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的卵母细胞才是成熟的卵母细胞,B正确;C、获得孤雌生殖猪的过程说明次级卵母细胞的细胞核具有全能性,C错误;D、核移植中的“去核”是指去除卵母细胞中纺锤体-染色体复合物,D正确。故选C。三、非选择题
:本题共5小题,共55分。21.光合作用过程中,光系统Ⅱ(PSⅡ)吸收光能用以裂解水分子。为探究芸苔素对低温胁迫下的PSⅡ和膜损伤程度的影响,研究人员用荔枝进行了相关实验,结果如图。图中Fv/Fm表示PSⅡ最
大光化学量子产量,反映了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最大潜力;相对电导率与膜损伤程度呈正相关。(1)该实验的无关变量中,影响光合作用的主要环境因素有____(答出2点即可)。根据PSⅡ的功能推测,PSⅡ位于叶绿体中的____,水裂解后的产物为____。(2)已知芸苔素具有细胞分裂素的生理功能,结
合实验结果分析,气温回升后实验组光反应速率高于对照组的原因是____。(3)叶肉细胞主要依靠气孔实现和外界CO2的交换。芸苔素处理荔枝叶片会在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影响气体进出。低温胁迫后,保护膜不能马上分解,这会
导致实验组的净光合速率____(填“低于”或“等于”或“高于”)对照组。气温回升后,叶片的气孔导度呈现逐步上升的趋势,而胞间CO2浓度的变化趋势却相反。请分析胞间CO2浓度下降的原因____。【答案】(1)①.光照强度、CO2浓度②.类囊体薄膜③.氧和H+(2)芸苔素能促进叶绿
素的合成和气温回升后类囊体膜损伤的恢复,进而提高光反应速率(3)①.低于②.净光合速率升高、从细胞问隙吸收的CO2多于通过气孔进入细胞间隙的CO2【解析】【分析】1、光合作用可以概括地分为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光反应阶段
是在类囊体的薄膜上进行的。叶绿体中光合色素吸收的光能,有以下两方面用途。一是将水分解为氧和H+,氧直接以氧分子的形式释放出去,H+与氧化型辅酶Ⅱ(NADP)结合,形成还原型辅酶Ⅱ(NADPH)。二是在有关酶的催化作用下,提
供能量促使ADP与Pi反应形成ATP。暗反应阶段的化学反应是在叶绿体的基质中进行的。在这一阶段CO2被利用,经过一系列的反应后生成糖类。【小问1详解】该实验的的自变量为低温胁迫和气温回升,无关变量中,影响光合作用的主要环境因素有光照强度、CO2浓度,光系统Ⅱ(PSⅡ)
吸收光能用以裂解水分子因此PSⅡ位于叶绿体中的类囊体薄膜,水裂解后的产物为氧和H+。【小问2详解】芸苔素能促进叶绿素的合成和气温回升后类囊体膜损伤的恢复,进而提高光反应速率,因此气温回升后实验组光反应速率高于对照组。【小问3详解】低温胁迫后,保护膜不能马上分解,导致实验
组的净光合速率低于对照组,气温回升后,净光合速率升高、从细胞问隙吸收的CO2多于通过气孔进入细胞间隙的CO2,从而导致胞间CO2浓度下降。22.小麦条锈病是一种由真菌引起的小麦病害。抗条锈病的小麦品种在长期
种植过程中抗病能力会逐渐下降,因此不断选育新的抗条锈病品种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有重要的意义。小麦品种红农1号的抗条锈病基因被命名为YrHn-1,所在染色体及位置未知。科研人员利用红农1号与易感病品种高原448进行杂交,结果如表所示。亲本F1F2父本母本抗病株数易感病株数抗病株数易感病株数红农1号
高原4487021973(1)抗条锈病基因产生的根本原因是____。长期种植过程中,抗条锈病小麦品种抗病能力逐渐下降的原因是____。(2)F2抗病植株中抗病基因频率为____;让F2植株随机授粉,抗病植株所结种子中不含抗病基因的比例为____。(3)已知斯卑尔脱小
麦的4号染色体上存在抗条锈病显性基因Yr5。现让纯合红农1号与纯合斯卑尔脱小麦杂交,若子二代____,则说明YrHn–1不位于4号染色体上。(4)已知小麦有21对同源染色体,且其着丝粒均不位于染色体顶端。通过技术手段使染色体断裂、丢失,筛选后获得小麦单端体(如图),利用单端体自交能确定抗病基因
的位置。①单端体的制备过程中涉及到的染色体变异类型有____。按照细胞中染色体形态分类,小麦的单端体理论上有____种。②单端体会产生(n-1+顶端着丝粒染色体)和(n-1)两种配子。利用红农l号的2号染色体单端体植株进行自交,若
____,说明YrHn-1位于2号染色体上。【答案】(1)①.基因突变②.条锈病病原体发生进化,原抗条锈病基因失效(2)①.2/3②.1/6(3)出现易感病植株(或抗病与易感病植株比例为15:1)(4)①
.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染色体数目变异②.42③.一种单端体的后代出现抗病个体,另外一种单端体的后代均为易感病个体【解析】【分析】染色体断裂和丢失会导致染色体结构和数目发生变化。同源染色体是指在减数分裂过程中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大小、形态和结构相同。着丝粒的位置会影响染色体的形态。【小问1详
解】抗条锈病基因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基因突变是新基因产生的途径,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长期种植过程中,抗条锈病小麦品种抗病能力逐渐下降的原因是自然选择。在长期的种植过程中,病原体可能发生变异,使得原本抗病的品种不再具有优势,从而抗病能力逐渐下降;【小问2详解】F2中抗病株数为219,易
感病株数为73,抗病株占总数的比例为219/(219+73)=0.75。假设抗病基因用A表示,易感病基因用a表示,F2中AA:Aa:aa=1:2:1,所以抗病植株中抗病基因频率为1/3+2/3×1/2=2/3;F2植株随机授粉,产生的配子中A的频率为0.5,a的频率为0.5
。抗病植株(AA和Aa)所结种子是抗病植株作为母本、F2植株作为父本杂交所得,不含抗病基因(aa)的比例为1/3×1/2=1/6。【小问3详解】斯卑尔脱小麦的4号染色体上存在抗条锈病显性基因Yr5,纯合红农1号(YrHn–
1YrHn–1)与纯合斯卑尔脱小麦(Yr5Yr5)杂交,子一代自交,若YrHn-1不位于4号染色体上,则子二代出现易感病植株(或抗病与易感病植株比例为15:1)。【小问4详解】①单端体的制备过程中,染色体发生了断裂和丢失,这涉及到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染色体数目变异;小麦有21对同源染色体
,且其着丝粒均不位于染色体顶端,每对染色体可能发生缺失形成两种单端体(丢失着丝粒两端不同的部分),按照细胞中染色体形态分类,所以理论上小麦的单端体有42种。②利用红农1号的2号染色体单端体植株进行自交
,如果一种单端体的后代出现抗病个体,另外一种单端体的后代均为易感病个体,说明YrHn-1位于2号染色体上。23.人被蚊子叮咬后,叮咬处会又痛又痒,从而产生抓挠行为,有的人还会出现局部皮肤红肿现象。(1)蚊子叮咬引起
的兴奋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这种电信号也叫____。自主神经系统____(填“能”或“不能”)向神经中枢传递痒觉信息,判断依据是____。(2)被蚊子叮咬后出现痒觉的原因是机体对蚊子唾液中的蛋白质过敏。机体初次接触过敏原不会引发过敏症状,原因是____。(3
)研究人员推测胃泌素释放肽受体(GRPR)与叮咬后的痛痒有关,利用小鼠进行了如下表的实验,由该实验得出的结论是____。GRPR体现的蛋白质功能是____。组别致痒剂刺激致痛剂刺激GRPR蛋白基因正常小鼠产生痒觉反
应有痛觉反应产生GRPR蛋白基因缺陷小鼠没有反应有痛觉反应产生,且与正常小鼠的强度相近【答案】(1)①.神经冲动②.不能③.自主神经系统是指支配内脏、血管和腺体的传出神经(2)过敏原与细胞表面的抗体结合后导致过敏症状,初次接触过敏原时机体内细胞表面无相应抗
体(3)①.GRPR参与痒觉信息的传递,但不参与痛觉信息的传递②.调节生命活动【解析】【分析】过敏反应是指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的反应。过敏反应表现为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一般不会引起组织损伤,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其原理如下:机体第一次
接触过敏原时,机体会产生抗体,吸附在某些细胞的表面,当机体再次接触过敏原时,被抗体吸附的细胞会释放组织胺等物质,导致毛细血管扩张、血管通透增强、平滑肌收缩、腺体分泌增加等,进而引起过敏反应。【小问1详解】兴奋以电信号的
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这种电信号也叫神经冲动,自主神经系统是指支配内脏、血管和腺体的传出神经,不包括传入神经(感觉神经),因此自主神经系统不能向神经中枢传递痒觉信息。【小问2详解】过敏反应是指已产生免疫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所发生
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的反应,机体第一次接触过敏原时,机体会产生抗体,吸附在某些细胞的表面,当机体再次接触过敏原时,被抗体吸附的细胞会释放组织胺等物质,导致毛细血管扩张、血管通透增强、平滑肌收缩、腺体分泌增加等,进而引起过敏反应,因此机体初次接触过敏原不会引发过敏症状,是因为过敏原与细胞表面的抗体结
合后导致过敏症状,初次接触过敏原时机体内细胞表面无相应抗体。【小问3详解】由表格可知,该实验为对照实验,对照组是GRPR蛋白基因正常小鼠,实验组为GRPR蛋白基因缺陷小鼠,自变量为有无GRPR蛋白基因,因变量为痒觉和痛觉有无
,实验结果为有GRPR蛋白基因的小鼠痒觉和痛觉均产生,没有GRPR蛋白基因的小鼠痒觉未产生,而痛觉正常,说明GRPR参与痒觉信息的传递,的但不参与痛觉信息的传递。GRPR体现的蛋白质功能是特异性识别胃泌素释放肽并传递痒觉信息即调节生命活动的功能。2
4.某海域准备推广“贝-参-藻多层次海洋牧场”的网箱养殖模式。鼠尾藻种植在表层,中层养殖扇贝,底层养殖以底栖藻类、生物遗体残骸等为食的海参。(1)鼠尾藻与其他藻类、扇贝和海参的关系属于____水平研究的问题。不同种类的生物占据不同的
水层而出现了分层现象,依据这一特征推测进行海水立体养殖的优点是____。(2)该海洋牧场中的海参属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____。海洋牧场养殖需定期投喂饲料,原因是____(答出2点即可)。(3)下图表示该海洋牧场中藻类光合作用积累的
有机物被植食性动物利用的过程。两个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可用③×100%①+⑤+X表示,其中X代表的含义是____。以鼠尾藻→海参为例,欲提高经济效益,可设法提高③/②的比值,请写出一条针对性措施____。(4)当该区
域的网箱达到较高密度时,常会引起水体富营养化,导致水体中的氧气浓度明显降低。请分析含氧量降低的原因____(答出2点即可)。【答案】(1)①.群落②.充分利用空间和资源,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和经济效益(2)①.消费者、分解者②.海洋生态系统的生产者固定的能量不足以满足
消费者的需求;海洋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有限的(3)①.藻类的呼吸作用消耗量②.合理控制海参的养殖密度,避免过度竞争,从而提高海参对食物的摄入量和同化量(4)水体富营养化,藻类大量繁殖,夜间呼吸作用消耗大量氧气;藻类死亡后,被微生物分解,消耗水中的氧气【解析】【分析
】1、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主要是从初级生产者向次级生产者流动。能量的流动渠道主要通过”食物链”与“食物网”来实现;2、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分为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小问1详解】鼠尾藻与其他藻类、扇贝和海参的关系
属于群落水平研究的问题。群落水平研究的是在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不同种类的生物占据不同的水层而出现了分层现象,进行海水立体养殖的优点是充分利用空间和资源,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和经济效益;【小问2详解】该海洋牧场中的海参以底栖藻类、
生物遗体残骸等为食,属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消费者和分解者,分解者能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分解成无机物;海洋牧场养殖需定期投喂饲料,原因是海洋生态系统的生产者固定的能量不足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海洋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和能量流动是有限的;【小问3详解】两个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可用③/(①+⑤+X)×100%表示,其中X代表的含义是X代表的是藻类的呼吸作用消耗量;以鼠尾藻→海参为例,欲提高经济效益,可设法提高③/②的比值,可采取的措施是合理控制海参的养殖密度,避免过度竞争,从而提
高海参对食物的摄入量和同化量。【小问4详解】当该区域的网箱达到较高密度时,常会引起水体富营养化,导致水体中的氧气浓度明显降低。含氧量降低的原因有:水体富营养化,藻类大量繁殖,夜间呼吸作用消耗大量氧气;藻类死亡后,被微生物分解,消耗水中的氧气。25.科研团队通过转基
因获得的大肠杆菌工程菌,成为监测残留在生物组织或环境中四环素水平的“报警器”,其监测原理如图1所示。天然大肠杆菌不具备图1中所示基因和四环素抗性基因。有关限制酶的识别序列及切割位点如图2所示。(1)根据图1、图2的信息,至少需要使用____种酶才能
将DNA片段1、片段2正确拼接成一段完整的DNA分子,其中在拼接处的碱基序列为5′____3′。(2)图3是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时所选用的质粒,请在图4中绘制出构建成功的重组质粒示意图,并标明基因____。图4的重组质粒分别表达TetR蛋
白、GFP蛋白时,所使用的模板链位于____(填“同一条”或“不同”)DNA单链,判断依据是____。(3)筛选充当“报警器”的大肠杆菌工程菌时,应将大肠杆菌培养在含有适宜浓度的四环素培养基上,当菌落出现____现象时,表明重组质粒成功导入大肠杆菌。能在该培养基上形成菌落的
大肠杆菌不一定含有重组质粒,理由是____。【答案】(1)①.3##三②.TCTAGT或ACTAGA(2)①.②.不同③.重组质粒中TetR基因和GFP基因转录方向不同(3)①.绿色荧光②.含四环素抗性基因的未重组质粒也可导入大肠杆菌,使其在培养基上形成菌落【解析】【
分析】基因工程技术的基本步骤:(1)目的基因的获取:方法有从基因文库中获取、利用PCR技术扩增和人工合成。(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基因表达载体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和标记基因等。(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根据受体细胞不同
,导入的方法也不一样。(4)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小问1详解】为保证重组质粒能正确连接,选择的两种限制酶切割片断后应能形成相同的黏性末端,据图可知,可选择XbaI和SpeI,此后还要用DNA连接酶进行连接,故至少需要3种酶才能将DNA片段1、片段2正确拼接成一
段完整的DNA分子;两者切割形成的黏性末端序列都是-CTAG-,在拼接处的碱基序列为5′-TCTAGT-3'或5′-ACTAGA-3'。【小问2详解】重组质粒含有目的基因、标记基因、限制酶切割位点、启动子、终止子、复
制原点,结合图示可知,启动子有启动子1和启动子2,还应包括GFP基因,将目的基因导入质粒两种酶切位点之间,故可绘制图形如下:;分析题图,重组质粒中TetR基因和GFP基因转录方向不同,故图4的重组质粒分别表达TetR蛋白、GFP蛋白时,所使用的模板链位于
不同DNA单链。